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11 23:35:44| 人氣39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陵位於陝西省西安市以東35公里的臨潼區境內,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的皇帝秦始皇於西元前246年至西元前208年營建的,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陵。據史載,秦始皇為造此陵徵集了70萬個工匠,建造時間長達38年。
   秦始皇陵陵區分陵園區和從葬區兩部分。陵園佔地近8平方公里, 建外、內城兩重,封土呈四方錐形 。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約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狀如覆鬥。頂部平坦,腰略呈階梯形。現存高76米,東西長345米,南北寬350米,佔地120,750平方米的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築遺跡和陪葬物。
  陵墓地宮中心是安放秦始皇棺槨的地方,陵墓四周有陪葬坑和墓葬400多個,範圍廣及56.25平方公里。主要賠葬坑有銅車、馬坑、珍禽異獸坑、馬廄坑以及兵馬俑坑等,歷年來已有5萬多件重要歷史文物出土。1980年發掘出土的一組兩乘大型的彩繪銅車馬--高車和安車,是迄今中國發現的體形最大、裝飾最華麗,結構和系駕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銅車馬,被譽為「青銅之冠」。
  1974年以來,在陵園東1.5公里處發現從葬兵馬俑坑三處,成品字形排列,面積共達2萬平方米以上,出土陶俑8000件、戰車百乘以及數萬件實物兵器等文物; 其中一號坑為「右軍」,埋葬著和真人真馬同大的陶俑、陶馬約6千件; 二號坑為「左軍」,有陶俑、陶馬1,300餘件,戰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車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 三號坑有武士俑68個,戰車1輛,陶馬4匹,是統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 1980年又在陵園西側出土青銅鑄大型車馬2乘。引起全世界的震驚和關注, 這些按當時軍陣編組的陶俑、陶馬為秦代軍事編製、作戰方式、騎步卒裝備的研究提供了形象的實物資料。 兵馬俑的發現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秦俑的寫實手法作為中國雕塑史上的承前啟後藝術為世界矚目。現已在一、二、三號坑成立了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對外開放。
一號坑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四周各有五個門道。坑東西兩端有長廊,南北兩側各有一邊廊,中間為九條東西向過洞,過洞之間以夯土墻間隔。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合編隊。軍陣主體面向東,在南、北、西邊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擔任護翼和後衛;東面三排武士為先鋒。九個過洞內排列著戰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車,每輛戰車後有馭手一名,車士兩名。
二號坑面積約6000平方米,由車兵、步兵和騎兵組成曲尺形軍陣。
  軍陣分為四個部分:
  曲尺形的東端:四邊周廊內有172名立射武士,中間四條過洞內有160名跪射武士,為弩兵陣。
  曲尺形南半部,八條過洞內並排著八列戰車,每列八乘,每乘車後有2~4名車士,無徒兵,為戰車方陣。
  曲尺形中部:三條過洞內排三列戰車,每列六乘,車後排列有徒兵和騎兵,是車、步、騎的混合軍陣。
  曲尺形北部:共有三條過洞,每條過洞內有兩乘戰車,其後為八隊騎兵,每隊四列,為騎兵陣。
  二號坑的四個部分既相對獨立,又彼此密切聯繫,集各軍兵種於一個陣列中。二號坑預計可出土各種武士俑1300餘件,戰車89乘,車馬356匹,鞍馬100餘件。
三號坑面積520平方米,呈「凸」字形狀。出土戰車一乘,馬俑四件,武士俑68件。坑內陶俑以夾道式排列,它是秦軍陣的指揮中心。
  秦陵銅車馬出土於秦始皇陵西側20M處,1980年局部試掘銅車馬坑時,在一木槨內出土一前一後縱置的兩輛大型銅車馬,出土時已殘破,經修復後恢復原狀。
  銅車馬主體為青銅所鑄,一些零部件為金銀飾品。各個部件分別鑄造,然後用嵌鑄、焊接、粘接、鉚接、子母扣、紐環扣接、銷釘連接等多種機械連接工藝,將眾多的部件組裝為一體。通體彩繪,馬為白色,彩繪時所用顏料均為用膠調和的礦物顏料,利用膠的濃度塑造出立體線條。車、馬和俑的大小約相當於真車、真馬、真人的二分之一。它完全仿實物精心製作,真實地再現了秦始皇帝車駕的風采。
  秦代的金屬加工技術有了輝煌的成就,在秦陵銅車馬的製造上集中體現出來。秦陵銅車馬共有三千多個零件,秦代工匠巧妙地運用了鑄造、焊接、鑲嵌、銷接、活鉸連接、子母扣連接、轉軸連接等各種工藝技術,將此結合為一個整體,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特別是一、二號車的傘蓋,其厚度僅0.1~0.4厘米,而面積分別為1.12和2.3平方米,整體用渾鑄法一次鑄出,即使在今天,要鑄成這麼大而薄、均勻呈穹窿形的銅件也非易事。
  至今,銅車馬上的各種鏈條仍轉動靈活,門、窗開閉自如,牽動轅衡,仍能載輿行使。秦陵銅車馬被譽為中國古代的「青銅之冠」 。

台長: 杯子的筆記本
人氣(39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建築景觀 |
此分類下一篇:中國書法
此分類上一篇:中國長城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