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30 14:40:24| 人氣1,1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別的不講,怎麼全世界就臺灣人最好欺負?觀察堵人嘴的吃豆腐修辭學政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昨天的新聞。
看看BBC,再看看台灣 蘋果日報 勞工,同樣是勞工反映 卻相差天南地北。


人家的反應是:拒絕加班分攤離職員工工作量,恢復待遇。BBC的反應是暫緩裁員半年,但是員工並不接受。
而蘋果日報公會當初卻在破報上大聲的說,要工作、要維護「專業」的Route。連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都喪失了...

香港工人最近為什麼要包圍碼頭(又為什麼媒體愛用「堵塞」一詞呢?)

反觀HTC又要犧牲員工清明假期趕工...
難道全世界都瘋了,只有你台灣人的顢頇是正常的?
  超越時代性話語與時代文化是悲哀的.....別人都理所當然、逆來順受的,卻始終覺得問題重重。

外國人都在討論Welfare-work cycle外國還有Welfare可以cycle,台灣有失業福利可以撐到下一個cycle嗎???

不談welfare[benefits]妄想講sustainable employment,那是緣木求魚!!

其他的話術還有化約。
談論台灣的工作好壞,我們是「量」也說不準,「質」也說不準;量有分工時與工作量,可是無論學術還是官樣文章都不大提,都只在青年失業率上團團轉


給那些主管自由裁量權,造成了什麼?整個台灣沒幾個他們看的上眼的!

「質」大概就是我國人極端輕視多元化吧。此即是我多次申論之「365行有300行要餓死」
剩下的工作所要求的都同一種人格特質,不外乎外向、不怯場、態度正確(AT)、抗壓性高、肝臟健康,練的是接電話、on call駐廠的能力。


  像南投這次大地震,媒體就在套套那句「如果民眾平時就不要掉以輕心......」,但職場就在想辦法讓人們維持「日常生活」(的運作)。
只要日常生活的壓力是如此巨大,又怎麼能不掉以輕心??
(好在台中沒有核電廠?)


就只有財富重分配大家不會說:做,就對了!

Hirschman的《反動的修辭》(左岸出版)說歐美:無效論還得添加一些背謬論.....然而我台灣,彷彿一開始就完全相信無效論的樣子

  那些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反福利,也要說「窮人就祇得靠自己的力量,而這幾乎註定使他們處於孤立無助的情況。」(中文,124頁)

  經濟學家一向偽善,但我國人卻一開始就覺得窮人「本來就」不該領這些錢???
無論他們是不是假惺惺,但至少可打破台灣人「要吃就要自己上進,全世界都一樣」的錯誤信念。


  該書第98頁也說:失業保險也讓一個工人不必接受任何條件過於嚴苛的工作。更可證明台灣人與國際的"理所當然"完全不同.....

看看赫緒曼怎麼破解「反正福利最終都會進中產階級的口袋」謊言吧!

他和《La Sociologie de L'impot》(中文:衛城出版)的作者Marc Leroy結論一樣:何不累進稅率?


 臺灣需要的並不是被規範(規訓?)好的抗爭活動,而是Walter Bejamin描述波特萊爾那代人的密謀者

  當代人之中,日本的松本哉最符合:打游擊戰,而不是任由政府與警察擺佈。如果可以,也想把台灣給建設成如同高圓寺的地方....

 M某出生在鬆綁巨獸卻毫無所知的80年代,學生時期學校也不曾向Critical Pedagogy求取些Empowerment,那時就在指為產業的autonomy在犧牲學生的autonomy了...我也一無所知。

要是M某大學時期,學校出了像松本先生這樣的人物,相信我會早些覺醒。

由此也知道法政大學確實是所不得了的大學。


順道一提,日本社會運動名作《蟹工船》終於在台灣再版了...這次是由大牌文化出版


台灣需要的也不是政變,而是需要勞工....我會想到Niklas Luhmann的系統理論(雖然有很多地方想不透,然而沒幾本原本譯本可讀)。

 臺灣的問題根本就不出在政府之上,始終就在民心上,而民心始終被制約在職場上。

臺灣目前的和平是河蟹的,用超我永恆壓抑出來的,空轉在空轉,只要台灣有再轉,動就對了!!
親者不痛卻仇者快,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我說資本主義就是無明。



  曾指出外國朋友來台灣,是不會接受這種職場條件的;然而根據「外國是外國,台灣是台灣的無上律令」都能讓台灣人忘記大家一樣都是人類....這比所謂「落後」國家更不如了!

或許這是因為世界各國,不分第一、二、三世界,都有血洗中產階級的歷史.....惟獨Taiwan沒有而已,是以台灣人再怎麼苦始終不能動搖到他們的心,因為沒必要,他們肆無忌憚。


 遠見?遠見個屁!這個五十步笑百步的遠見叫什麼遠見???這五十步正好不多不少叫老百姓走到為人作嫁的位置上,給人用爽爽而已,是似是而非的遠見!

這就是「眼光放遠些」的邪知邪慧!



 福利本身就是最終Solution了因為用腳也知道 工作機會與 臺灣人 的數量不成比例。只是台灣人以逃避現實以為現實!

咬文嚼字的學者便自封為「現實主義者」(或譯「實在論者」,realism),左打「理想主義者」又打「建構主義者」(Luhmann被實在論者鞭屍啊)

然而他們口中所謂現實現實者,究竟所指為何耶? 他們自然會拒絕說他們與米沃什《被禁錮的心靈》(Captive Mind)所批判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有任何關係


且別忘了在共產主義的規劃中,本來就有資本主義作為前置「階段」...你如何能說這種「資本主義現實主義」....或說「中產階級現實主義」與史達林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可完全割裂耶?

照這樣看來,那些將反資本一律歸為共產的,真該好好檢視一下他們的現實主義了。


  要知道ANT(Actor Network Theory)批判Realism與建構論者,在於兩者皆以為有個穩定的現實(只是前者以為眼睛看到的即現實,後者認為是表象下別有現實),並不是否認社會有不公不義(的結構)。

某些奉「人就是要打拼、要吃就要自己賺」為唯一現實(事實、真實)的人,不正是"資本主義現實主義"嗎!



  旺中為了吃不到壹傳媒罵馬政府,有人還真的"看在罵政府的面子上"跟著照罵,因為國人深信「只有政府才會吃錢(台語:貪污),財團吃的都算他白手賺來的」

哪天央行總裁吃錢,那也是馬英九吃的....

  什麼叫做「威權政府」?是說政府主導一切便稱為威權政府嗎?
顧長永先生的《東南亞各國政府與政治 持續與變遷》第二章整章,也沒任何觀察家說馬來西亞是「威權政府」?

反到台灣政治人物最好評的新加坡是威權國家呢!


 江宜樺標準的中產階級嘴臉,被罵了還保持一抹深深瞧不起人的笑....這種嘴上總譏笑他人不吃苦不上進、整天詭笑嘴上講倫理道德的人太多了。

我想叫這批人在進入今日的職場,看他們是否還笑的出來?

 正因為這些人淹腳目時期撈了點錢,才敢整天以譏笑、糟蹋人為樂!


管中閔睜眼說瞎話! 產創條例已然落日,然而卻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一日一日讓台灣的稅基流失。

 自由經濟示範區,通簡稱為:自區,我看是「自」區還差不多
,這根本就不是先想好賺多少錢再來「分贓」的問題。

如前面舉Marc Leroy與Albert Hirschman兩位:何必要減免?何必要租稅優惠?

無論是馬英九中央政府還是陳菊地方政府,都不必對這些「旅中」商人太好呀?採用累進稅率,最好、最公平


我這個人不喜「經濟就只談經濟」。無論馬祖賭場、淡水賭場,還是高雄「自縊區」我都只考慮自主性的喪失。


或許有人會說:你不是也關心台灣整體利益?你也是個那想那利斯文! 我說我不是。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圖書館可取得)第51期刊出的《The Paradox of nationalism》一文指出:

雖然歐洲傳統上都把國族主義歸於右派,然而左派實際上也有國族主義的~而且都導致疑歐(Eurosceptism),唱衰歐盟整合。

 不過基左(激進左派Radical Left)是否就是「極左」,基右是否就是「極右」?在這篇文章中並沒有任何的判準,彷彿歐洲人都已經心知肚明認定哪些黨為基進左/右派了。

而且會對主流政黨(mainstream)會有何影響,尚須再研究。

此處不打算講那麼仔細,總之:
基左的nationalism著眼於全球化、新自由主義入侵;基右的那想那利斯文著眼與族群、國家的統一


 然而歐洲的右派反而重文化而左派重視市民價值與領土(因為反帝國主義),這與台灣不同。或許往後還會再提到這篇文章....然而,
臺灣是個只有右派政黨的國家
,卻是人人盡知的事實。台灣是否也可能有「左派,而且是Nationalism」的可能?

日本有左派,然而極右派的安倍晉三出線也顯示與台灣愈來愈像的情況,在右派眼中歐巴馬還沒有與小泉純一郎與教宗一起打麻將的資格呢...。


  至少我本人,是極端沒有Nationalism的。無論從哪個構面(族群、文化、經濟、經濟),在台灣都沒有鑑別度,台灣人的同質性太高了。
那為何我要否認自己有國族主義? 因為我反對任何謂「國家競爭力」、「產業競爭力」、「地方競爭力」、「部門競爭力」而傷害個體(自然人)的作法

那我是自由主義派??然而放任企業(法人,而非自然人)胡作非為我又不苟同

假民間之名行惡,卻也假民間之名脫身!


「國家機器」在M某看來,實不表現在貪污之上,而是更貼近人權的稅金與兵役之上

以是義故,吾實非Nationalism也。


  孟子的燒森林、放逐禽獸的開發式邏輯受到歷代中國領導人物的喜愛,可是企業精神現在這樣,不也是「率獸食人」嗎?!!



當今職場強調「洗經歷」,原來法人本身也一體適用:去了中國一趟就好像高了一級,便有資格再多詐取台灣的民脂民膏了?

 非自願性失業的前提是(並非本來如此、毫無前提):完全自由的能動者(agency)且非他律(Heteronomy),先不管怎樣才算「自律」(Autonomy);
然而在台灣沒人有可能做到。


 我現在注意到,外國人士藉由何管道知道台灣的一切?
  若是中亞洲的期刊,即使在圖書館也是無法取得的(我只想了解,沒必要花錢去館間互借[Inter-Library Loan])。

從卜睿哲上一本著作來看,主要是台北時報(Taipei Time),而最近遠流出版了新作,我大致翻了一下他引用的資料---不禁眉頭一皺...

 學術期刊方面,最高階的《Foreign Affair》(無法取得)引用了三篇,《Asian Survey》、《Policy Studies》分別一篇。


 不過台灣長期掛著「有」開發的假面具,長期逃避國際目光,這是可以理解。

其次是國內報章雜誌。除了可信任的Taipei Times,對岸的《人民日報》以及我國的《聯合報》尚稱代表性,雖有明確傳聲筒卻不至於像旺中一般奸險。

《蘋果日報》0篇。

最恐怖的是他引用的《天下雜誌》與《旺報》最不具代表性、但偏偏卜睿哲引用最多!!!!!

若與他上本書比較,他是遇到了什麼「轉向」(說是「異化」也不為過??)


 而且凡事提到台灣的經濟,一律出自《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Monitor of China Leadership》

只要提到經濟,台灣就自然被併入中國之中了??? 當然,或許這兩本刊物的政治型態未必傾中,然而卻表示台灣不被放在其他框架內,唯有中國....

所以只要主打經濟問題,台灣就自然變成中國的一省了????


 翁山蘇姬是否會晚節不保?

多數政治人物都會有至少兩次的路線選擇...舉個例,波蘭人反德國納粹是「政治正確」,但如果德國敗後選擇蘇聯,他就身敗名裂了

 反軍事政權自然是政治正確,然而放手走開放路線,即有可能變成鄧小平---因為改革開放而「政治正確」,卻造成貪腐源頭---
 但中國很特殊的在於歷任領袖都很重視自身的身後名:他們都不允許後世有任何人說他的壞話,甚或是歷史罪人,所以做了種種佈局:
這是對於蘇聯垮台,對於赫魯雪夫的極端恐懼。



  我國的李登輝也類似這樣的人物,他在位時讓資本家的說話全膨脹至高點,然而無論國民黨、民進黨,誰也不能說他「曾經」做錯了!

然而翁山蘇姬顯然沒有這種私心,所以她反而有機會讓資本家吃飽飽,而她本身承擔所有將緬甸新自由主義化後的所有惡果

  緬甸某村的村民已經開始疑惑:為什麼這樣子的人突然和剝奪我們的人站再同一陣線.....請注意,緬甸並非像台灣人一樣將這種事視為理所當然。


回頭看看,或許緬甸不會會成第二個中國,也不會變成第二個台灣...或第二個「亞洲四小龍」還是「凱爾特之虎」吧......



台長: M-I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