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脈靈修之《莊子內篇遊》
陸、大宗師
十一、相忘乎道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相與友,曰:「孰能相與於無相與,相為於無相為?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三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友。莫然有間而子桑戶死,未葬。孔子聞之,使子貢往侍事焉。或編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來桑戶乎!嗟來桑戶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子貢趨而進曰:「敢問臨尸而歌,禮乎?」二人相視而笑曰:「是惡知禮意!」子貢反,以告孔子曰:「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臨尸而歌,顏色不變,無以命之。彼何人者邪?」孔子曰:「彼,遊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內者也。外內不相及而丘使女往弔之,丘則陋矣。彼方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彼以生為附贅縣疣,以死為決𤴯潰癰。夫若然者,又惡知死生先後之所在!假於異物,託於同體;忘其肝膽,遺其耳目;反覆終始,不知端倪,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彼又惡能憒憒然為世俗之禮,以觀眾人之耳目哉!」子貢曰:「然則夫子何方之依?」孔子曰:「丘,天之戮民也。雖然,吾與汝共之。」子貢曰:「敢問其方。」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子貢曰:「敢問畸人。」曰:「畸人者,畸於人而侔於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個人在了解試看各人的心境是否差不多可以交為好朋友,說:「何麼人能在互相交往時以無相相處」,這無相就是莊子提出來的,是佛教借用了莊子的詞句。無相就是拋開了我執我識,無時空無我,無有形萬物的存在,超脫三界,只有靈魂。相為於無相為,第一個相是相處的相,第二個相是形相的相。無相為就是老子說的無為,也就是說,用無為來應對世間的一切事物。「誰能以無為的修為處世?誰能登上天空乘著雲霧遊玩,在無極虛空遨遊;忘記了自己還有這肉身還活在這人間世上,沒有終點,沒有止境?」三人互相看看會心一笑,境同道合,沒有異意,便互相成為好朋友。
換句話說這三位先覺都達到了無為處世的境界,忘記了自己還活在人世間那樣子的超脫,心境無界限的在宇宙之間遨遊。這裡講的不是身軀在宇宙間雲遊,而是靈魂的境界超脫了肉身的束縛之意。這在靜坐功夫成熟時自能體會這種境界,那是肉身感官已斷訊靈魂而不再有知覺,無視、無聽、無相、唯有靈魂在,宇宙虛無,自己虛無,一切虛無,融合在一起,靈魂充滿了宇宙,宇宙充滿了自己那樣子的妙境。
不久之後,子桑戶死去了,還沒出殯入葬。孔子聽到了消息,便派子貢往去探望是否需要協助辦理的地方。孟子反和子琴張一個編曲,一個彈琴,互相搭配唱著歌曲說:「唉呀桑戶啊!唉呀桑戶啊!你已經要回到真實的你了,而我還在人間當人呢!」子貢上前靠近他們說:「大膽的請問你們,在死人的身邊唱歌,這合乎禮嗎?」二人互相對看而笑著說:「你明瞭禮的真意嗎?」子貢回去後,將事情報告孔子,說:「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一點修行的道行都沒有,而不注重外在的形骸,在死人旁邊唱起了歌,面不改色,我實在看不出他們在搞什麼名堂。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說:「他們呀!是遊戲於人間認知範圍之外的人,而我呢!是遊歷於人間認知範圍之內的人。這方外方內在於認知上是完全不相同的,而我忽略了這一點卻派你去弔喪,是我淺識了,慚愧漏氣了。
他們以天道造化而成為人,而以原本的先天之氣,也就是靈魂的能量,遊戲於天地之間。他們認為活著時的肉身就像是多餘的肉瘤,認為死去是超越一切潰病的痛快舒適,像這樣子的人,又哪裡會在意身體在人間生死前後的差別呢!假藉不一樣的物體,同時寄託在同一個身體裡面」;這就是超脫人身的境界,無我的境界,我已不是我。我是我,吾是吾,吾乃一氣遊於方外,我是藉假而來。所以再說了這修行、假藉、假體、真靈其實都是由莊子的文章而來的。「忘記了肝膽同在於我這體內,遺失了耳目這感官的用途;就這樣反反覆覆由終到始又由始到終,不知哪裡是終端?哪裡是始端?混混沌沌無好無壞遊戲於這人間塵俗的污垢之外,逍遙於無為之境。他們又怎能忍受於俗亂拘束的世俗之禮節,而表演給眾人觀看哩!」
方就是範圍,條條框框的限制。禮講的就是這些世俗的節制,就跟戒律是一樣的,都是在限制人的言行舉止。是由外而內的限制。而修行是由內而外的,修行無為超脫了一切,超脫了生死,超脫了人的認知,那禮的節制還需存在嗎?戒律條框還有必要嗎?所以修道之人稱為之方外之人。得道之人莊子稱之為真人。所以我們都還是假人。
子貢說:「那麼請問老師依循什麼道呀?」孔子說:「我呀!是受上天罪戮的人。雖然如此,吾跟你都是一樣的。」子貢說:「請問老師這是什麼道理。」孔子說:「魚活在水裡面,人活在道之中。活在水裡的,就挖個水池來養活牠們;活在道之中的,就是要心中無事,境界自然形成於心境之中。所以說,魚活在水裡忘記了自己活在大江大湖之中,人活在道化之中而忘記了自己已經得道了。」子貢說:「請問老師什麼是奇怪的人。」孔子說:「奇怪的人,就是不同於一般人而侔利於天的人,也就是向天佔便宜的人,那就是圓滑圓融之人,圓融之人,向各方討好,憑藉說詞使他人相信其為人處事是公正公平的。但在向各方討好的同時已經違背了天道自然,不真實、不誠懇,處處心機算盡,只求平和,卻失去了真實。所以說,天道的小人是人群社會中的正人君子,人群社會中的君子,卻是天之小人啊!」
人的虛假處處可見,總是喜歡聽虛假而好聽的話,不喜歡聽真實卻傷人的話。喜歡恭維附和自己的行為,不喜歡真實卻不尊重的行為。因此就衍生出了圓融的人做圓融的事,說圓融的話,處處討好卻虛假於心於人,這就是畸人。
得道之人是謂真人,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原來的靈魂,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相忘以生,無所終窮。能超脫身體的拘束遨遊於無極宇宙之中,這得道的靈魂已經忘了自己還有肉身存留在人世間,這肉身的生死已經不重要了,所以他們不會裝飾自己以顯自己已是得道之人的樣子,不會虛假的圓融對待他人,而讓人覺得他的為人甚好是個君子。他們不在乎世俗的禮節或戒律只為合乎人們的耳目。
修道之人,心中無事自然生定。佛教戒、定、慧的定,也是由莊子而來的。定就是持平,心中沒有雜念,無事掛礙於心,心境自然有如春秋永久持平順遂,如春天之暖和生生不息,如秋天之涼爽自然道化。
得道之人忘了自己已然得道,這才是真正的真人。
(玄谷道人 2022.09.05)
《莊子內篇遊》玄谷道人著
《道脈靈修》玄谷道人著,可向陳威淵老師索取(0911177082),免費索書,歡迎助印。
陳威淵老師的書已經出版17年,發行約十萬本,歷經多次改版增修內容充實,開台灣道脈靈修書籍之先河。書中創建許多靈修名詞與觀念,值得對道家思想與靈修法門有興趣的朋友參閱。
陳老師教導道家清靜無為,以及道教仙道修行,無開宮辦事,作法也無收費。歡迎詢問道脈靈修相關疑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