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28 21:59:39| 人氣6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臺北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先勇的著作,幾乎都是先從電視劇接觸的。孽子、孤戀花等,都曾被搬上電視螢幕。這些題材在當時,是很新潮的,甚或我這個年代的,看到孽子,都還會抑不住震驚,同性戀,在唸書時都是個禁忌似的話題呢!而這本書在1983年發表,那個時代,能接受這樣的主題嗎?

第一本看的是「十七歲的寂寞」,已經記不得裏面寫些什麼了,向來對情節劇情這種東西很沒記性,更何況,是那麼久以前看的,只記得是本不錯看的書。(當時是跟同學借的,看到還忘了還)

臺北人,寫的其實都不是臺北土生土長的人,故事的主角,都是當初跟著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的外省人。所以與其說是臺北人,不如說是臺北的人還比較貼切。裏面只有地名會讓你記起這是在臺灣發生的故事,不然你幾乎會忘了這些故事跟臺灣有關。

孤戀花,先看了電視劇再看書的,然而看電視和看書感覺截然不同的。都是這樣,電影電視已經由導演和演員幫忙處理好了,只要看劇情的安排和演員的表情,看起來是比較容易的。所以把名著搬上大螢幕,受歡迎的程度通常也比原著高。然而,故事中人物複雜的心情、想法,在電影中是很難表現的,畢竟電影只有短短的幾個鐘頭,想要把幾百頁的東西都放進去,是很困難的。因此想要知道劇中人物的想法,還是得去找書來看。

以「亂世佳人」這部經典名片來說好了,大部分的人應該都只看過電影吧!因為這本書厚厚的二大本,正常人應該都沒有欲望拿起來看吧!現在想起來,我真是個怪異的小孩,不但看過書,而且還是先看了書,才看電影的,看電影時只覺得,怎麼這段跳那麼快,那段也沒演,完全沒感受到這部電影叫好叫座的優點。整部電影看完,只有一個感想:「這部電影怎麼那麼簡略啊?省掉那麼多東西,到底好看在哪裏?」

後來的哈利波特也是同樣的情況,好一點的是,有些魔法的東西想像不太出來,電影都幫你演出來了。但是我還是覺得書要好看得多,想像力得以馳騁其中,看完總覺得意猶未盡。

(好像有點離題了 ) 說到孤戀花,其實只是「臺北人」當中的一個短篇,理論上不應該有亂世佳人或哈利波特那樣大的差異,可是就是覺得不一樣。我猜白先勇的筆法佔有很大的成份,看完「臺北人」所有的故事,我覺得白先勇先生的文筆好像具有呼風喚雨的能力,寫人哭、寫人笑,你彷彿都看得到人物在哭、在笑;甚至寫醉時,好像你也跟著天旋地轉的暈……

看完讓我也想去借「孽子」回來看,不過孽子的故事太灰,還是等心情好的時候再來看吧!

(原發表於當葉子戀上風)

台長: 風葉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6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
此分類下一篇:你可以不生氣
此分類上一篇:第五號屠宰場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