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9-23 16:23:46| 人氣5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亙古閃耀的冷豔之光-------鑽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當您把目光停留在這標題,且開始閱讀本篇文章時,您一定具備了資歷與財力,因為寶石的魅力,是和前述這兩項條件密不可分的(我可沒説您的年紀,已經老大不小了喔?)。人的年齡到了某個階段,都會有購買珠寶做為裝飾、保值或者是投資的念頭。可能您已經擁有了此類的東西,想更進一步了解珠寶的奧秘?或者是您正準備購買,不知如何的來選擇?

好的,本篇就來先看看珠寶之王---「鑽石」鑽石的價值到底在那裡?為什麼一談道到寶石,大家的直覺裡,第一個出現的念頭就是鑽石。

與其美麗不如堅硬來的珍貴

鑽石Diamond的語源來自希臘文”Adamas”一字,就是「堅硬無比」的意思,它的珍貴性也由此而起。

在《舊約聖經》的「以西結書」第三章第九節中,如此寫著「我使你的額像金鋼鑽,比火石更硬。」另外,在中國清朝李時珍所寫的《本草綱目》裡,有一篇「金鋼石集解」也記載著鑽石比什麼都堅硬。

讀者們或許有些疑惑,鑽石到底硬到什麼樣的程度呢?由德國的礦物學家F. Mohs製定出的摩氏硬度(Mohs Hardness)把硬度區分成十個等級,鑽石是硬度最高的10度。這和硬度9度的剛玉種類(紅、藍寶石)雖僅相差1度,但可又比它硬上好幾百倍呢!

可能您還是不太了解,再舉些例子,就比較容易明瞭。人的指甲是2.5度的硬度,玻璃是5.5度,刀刃是6.5度,它們之間相互磨擦,能夠把對方刮傷的,也就是硬度高的。當我們看到電影「超人」裡所穿著的衣服,上面除了有著一個S的字體之外,還有著這麼的一個「鑽石」形狀,您也就知道那是代表什麼含意了。

不過!就另外一方面而言,硬度愈高,韌度也就愈差,所以鑽石硬而脆;這有點像鋼材特硬可是韌度差,鐵材較軟不過韌度好的道理一樣。特別是鑽石它有著明顯的劈開性,倘若刻意的於八面體結晶形的平行四方向,施加力量的話,那它可是會劈裂的。

解開鑽石謎樣的身份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結晶體構造為等軸晶系,代表的結晶形有八面體、十二面體、及六面體。不過!通常不單以基本的結晶形狀出現,更多是以此些基本形的組合形(6+8、8+6、12+6、12+8、12+8+6)而產生變形、形狀扭曲、結晶面彎曲的居多,甚至還有雙晶,或解理裂開形狀的原石等多種形狀出現。鑽石原子間的結合非常的緊密,產生超乎尋常的硬度,再者它不受化學藥品、酸、鹼、光及水的影響,有著不變的穩定性。

鑽石的起源,大約是數十萬年前地球逐漸冷卻之際,地球內部的火山活動還相當的活潑,地底溶岩中的碳素成份受到高溫高壓,於是結晶化遂形成了鑽石的結晶。火山爆發期間,溶岩就把含有鑽石的岩石帶上地表,漫長歲月的風化及雨水的侵蝕,鑽石被水流搬運到河川流域裡沉積了下來,形成沖積礦床;或者沖到了河流出海口的海岸一帶,形成濱海礦床。那些還停留在火山口中的,即噴火口內部的鑽石,則形成了管狀礦床。礦床裡這些有如冰糖的鑽石原石,後來經過了人們的發現、採掘、研磨,於焉露出了鑽石的絕代風華。

南非鑽、蘇聯鑽

世界上出產鑽石的國家有二十幾個,當中以澳大利亞、波茲瓦那、薩伊、南非、俄羅斯等五個國家出產的鑽石,占了9成多的出產量。其它如中國、美國等地,僅有少量的出產而已。

經常的我們會聽到「南非鑽」或是「蘇聯鑽」的名稱,其實鑽石是看不出它產自何地的,這僅是在形容「南非鑽」是真鑽,而「蘇聯鑽」是假鑽的代名詞而已,嚴格來說不應如此稱呼。或許您會遇到一個這麼「兩光」的珠寶從業人員,可能他懶得向您說明這一切,或者他只懂得一些皮毛而已,因此多少累基一些的珠寶常識,是身為現代人不可欠缺的一項「知識」呢!

南非目前已經退居世界第四位的鑽石出產國,約占世界寶石級鑽石出產量的12%,與出產量最多的澳大利亞的34%相比,是遜色許多,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出產的鑽石,則約占11%。

為什麼會有「蘇聯鑽」這個名詞呢?這是在1976年舊蘇聯的科學家發明成功的合成二氧化鋯石(Cubic Zirconia簡稱CZ鑽)是所有類似石中最像鑽石的,當時東西陣營尚在冷戰的狀態下,藉「蘇聯鑽」的這個名詞來蔑視它而有此名。

鑽石產量之稀少,想必讀者們也都略有所聞,至於少到什麼個程度呢?倘若是沖積礦床的此種,所採集到的砂礫中,約是1億分之1的比率可得鑽石原石。而原石中也僅有30~40%的程度,能成為寶石級使用,其稀少性由此可知。

若是管狀礦床的此種礦區,自母岩中採得的鑽石原石,據說是兩百萬分之一,約4噸的母岩方可得1克拉的原石。原石之中,僅又只有十分之一可供寶石級使用,其它的則充做工業上的用途。

以下舉個淺顯的例子,可能比較容易明瞭「稀少」是個什麼概念?一輛14個輪子的砂石車載重量是20噸,要採得1克拉的寶石級鑽石原石,將近需要兩車的鑽石母岩方才可得。而挖掘工作環境之惡劣與艱辛,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因此您不得不相信“鑽石恒久遠,一顆永留傳”蘊含着的意思是有其道理的。

決定價值的4C

價值是抽象的、感性的;價格是具象的、理性的。如何把眾人認為的美(價值)做一個有系統的分類,不管是拿它來做為裝飾使用,或財產投資,使得價值與價格有一個適切的平衡基準,讓消費大眾購買時有一個參考依據,因此有了4C的評斷基準。4C想必大家經常在傳媒中看到聽到,且已琅琅上口,至於克拉、色澤、淨度、切磨這4C的細節內容,裡面的學問可就不小了?

一、克拉(Carat)
克拉是古希臘時代的寶石計量單位,原本它是用來計算一種乾豌豆的,現在則以科學的計算方式,1克拉(Ct)等於100分,例如56分等於0.56克拉。若由重量單位來理解的話,1克拉等於0.2公克。

寶石價格的計算基礎,一般都以每一克拉多少錢,再乘以該顆寶石的重量;在色澤、淨度、切磨等條件都相同之下,鑽石的價格大約是呈倍數的倍數而增加。例如1克拉的H顏色.VVS1淨度的鑽石譬如是新台幣14萬的話,1 Ct × ﹩140,000﹦﹩140,000,而2克拉的H顏色.VVS1淨度的鑽石的計價基礎,並不是14萬,而是以一克拉新台幣24萬,再乘以克拉重量的,如2 Ct × ﹩240,000﹦﹩480,000。這有一個公開的透明行情價格,每隔一段時間,會依照產量及切磨出來的數量作價格上下的調整,最新的資訊,不難從鑽石珠寶商處的報價表上查詢得到。

在這裡也給讀者們一個建議---「選擇大小適當的鑽石,才是最明智之舉」為什麼呢?說穿了不就是人們的嫉妒心在作祟嗎!因此配帶大小適度的鑽石,最好是依年齡、場合、服裝來做組合搭配,這樣子才不會應了這句台灣諺語「刣雞拜佛同一身軀」而混然不知呢。另一方面,如果把鑽石當作是一種投資的話,等您急需周轉時,可能會因為鑽石過大,而面臨難於快速脫售的情況也說不定。所以,選擇大小適當的鑽石,還是得循序漸進,隨著年齡、經濟條件、配戴機會的多寡來購買,這才是睿智的選擇。

二、色澤(Color)
最優質的鑽石當然不含任何顏色的,而這異常珍貴罕有的鑽石,色擇上又該如何區分呢?寶石界是定了這麼的一個分級方法。

以D級代表最高的無色鑽石,其實D、E、F的各級鑽石,就連行家也無法馬上分辨出,統稱此個範圍為「無色」的色澤。

G、H、I、J各級的鑽石色澤,內行人可以馬上辨識區分出,稱為「接近無色」。

K、L、M的微黃色,外行人亦可看出,稱為「微黃」。

代表的英文字序越後面,顏色愈黃雜色愈多。而為何不見A、B、C來代表,主要是C字,直觀的感覺會讓人誤解為最差的,故跳脫此一框架從D開始。在老一輩的人們有的用100分、99分…來代表色澤,這是香港的老珠寶商的稱呼法,目前業界也都採用英文字序來代表色澤了。

另外,鑽石的色澤,還有一些較為珍貴奇特的---如粉紅、淡藍、淡綠、金黃等等的彩色鑽石,是稀少且價昻的。它們之所以有着如此的顏色,是鑽石內含化學雜質,或者是結晶構造扭屈所造成。在彩色鑽石裡,藍色、粉紅色並不多見的情形下,橘色、綠色、紫色更是少見,而最為少有的是紅色的鑽石。

三、淨度(Clarity)
淨度是表示一顆鑽石內外部的完美程度。如果將鑽石置於放大鏡下,可見到的兩種特徵,一種是全部包含於鑽石之中,或者由內延伸至表面的,稱為「內含物」;外部表面的則稱為「缺隙」。此兩種特徵難以用肉眼看出,通常是在10倍的放大鏡下來進行鑑定。

由技術嫻熟的鑑定師來鑑定,也看不到鑽石內部的內含物,外部也毫無缺隙的,我們稱此完美無瑕的鑽石為「無瑕」(Flawless)以英文簡寫的「FL」來表示。

其次是內部完美無瑕,外部稍有缺隙的「內無瑕」(Internally Flawless )以「IF」來表示。

「極輕微瑕」(Very, Very Slightly Included)的有「VVS1」、「VVS2」這兩種,是指10倍放大鏡下,仍難以發覺含有內含物的等級。

「輕微瑕」(Very Slightly Included)有「VS1」、「VS2」兩種,是稍易看到內含物的鑽石。

「微瑕」(Slightly Included)有「SI1」、「SI2」是有著明顯的內含物。

肉眼就可看見內含物的是「有瑕」(Imperfect)有「I1」、「I2」、「I3」三種。

內含物就等於是鑽石的胎記或者指紋,因此每顆鑽石都是獨一無二的,如果能知道自己所擁有的鑽石,那種內含物在那個位置,被調包的機會自然會減少。這可由熟練的專業人員的指引,及製圖記錄,做為以後辨識的特徵。

根據色澤與淨度的標準,我們大致可以區分出裝飾級,及投資級的鑽石。一般而言,兼具投資與裝飾功能的以G、H、I級的色澤,淨度VVS的階段為適中;投資級的則是D到H的色澤,淨度以IF級以上的為最佳選擇。如果僅作為裝飾的話,I級的色澤、VS淨度的鑽石可是足夠炫耀的了。

四、切磨(Cut)
世界小姐選美比賽,有一項身著泳裝的比賽項目,它所重視的是均勻的身裁比例。相同的,鑽石在原石時給予最適當的切磨後,即能由正確的外在比例,來顯示出它的內在美,讓它更加光芒四射閃爍耀眼,此外在的比例我們稱為「切磨」。

鑽石是一種無色的寶石,亮光(Brilliance) 、火光(Dispersion)、和閃光(Scintillation)自然成為它是否美觀和富有吸引力的三大要素。亮光指的是鑽石內部與表面,反射至觀賞者眼中的白光總量;火光是指鑽石因色散效應,而產生的各種色彩的閃耀;閃光為鑽石、光源、或是觀賞者的移動,所產生的刻面內、外的反射光。所以自發現鑽石以來,人們就一直想著,如何把這三大要素發揮到極至。

西元1919年,出身比利時切磨世家的托爾考斯基(Marcel Tolkowsky)深入研究的結果,計算出了一顆圓形鑽石最理想的形狀比例,我們稱為「托氏比例」。它能充分的將鑽面投進入的光,經過鑽底的折射,再由鑽冠部衍透出光輝奪目的折射體。

托爾考斯基計算設計的托氏比例,當時卻沒有為鑽石切磨重鎮的歐州各國所採用,反而由美國的切磨業者率先使用。此種的圓形明亮式(Brilliant cat)鑽石,最能將鑽石的高折射性(鑽石的折光率2.417,是天然寶石中最高的)完完全全的射散出來,其間的比例雖然略有更改,但是閃爍的光芒卻是有增無減。我們也稱以托氏比例做基礎,所切磨初來的鑽石為「理想明亮式美國切磨」(Ideal Brilliant American Cut)簡稱「美國比例」。

今日大都把鑽石的桌面(Table)切磨介於55~65%之間,深度(Depth)即冠高加上底深以53~63%為理想,且又是易於銷售的比例。市面上依此比例,切磨成58個刻面的圓形鑽石為最多,除此之外,切磨形狀還有心形、橄尖形(馬眼形)、橢圓形、祖母綠形、梨形(水滴形)等,也都是可見到的鑽石切型。

鑽石的羅曼史

世界上的第一顆鑽石,是由印度人所擁有的,從此之後,世界上不知有多少的人為他痴迷,名聞軼事自然也就多的不可勝數。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鑽石,是叫做「可利南」的鑽石。它是在西元1905年1月底的某個黃昏,於南非的普列米爾鑽礦區被發現的,重達3,106.75克拉。不久,這顆巨鑽被南非的川斯華爾共和國政府買去,在英王愛德華七世(A.D.1901年~1910年在位)64歲生日時,獻給他做為最貴重的壽禮。後來它才被切割分成105顆,最大的一顆可利南Ⅰ號530.2克拉,鑲在英皇的權杖上,第二大顆的可利南Ⅱ號317.4克拉,鑲在英皇王冠上,目前都存放在英國的倫敦塔裡。

在早期,鑽石是男士的專用飾物,只有貴族王公大臣,教會高階教士才能佩戴鑲有鑽石的飾物。後來法國的查理七世(A.D.1467~1477年在位)以國王之尊,破例讓他的情婦戴了鑽石,當時的名流貴婦才爭相倣效起來,不久,鑽石也就與女人分不開了。但是這個時期的鑽石,還僅止於上流社會的流行飾物而已。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好萊塢的明星以穿泳裝佩戴飾物,蔚為風尚,鑽石公司戴比爾斯看準了這一點,藉著媒體廣為宣傳,有此的推波助瀾,鑽石於是才在平民坊間漸漸的流行起來。發展至今,鑽石已成為象徴愛情的一種信物,將鑽石饋贈給異性,更表示著堅實的愛意恒久不渝。

送自己一份「壓力」的禮物

鑽石與煤炭的成份同樣都是碳質,二者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其實想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道理,便能悟及承受壓力愈大且通過重重考驗的,才能成為硬度最高的珍物「鑽石」否則仍然只是煤炭而已!

人生的歷練,愛情的考驗,何嘗不也是如此?

鑽石的保養方法

不管是鑽石的裸石,或是已鑲好的飾品,都忌諱好幾個放在一堆的,因為它們之間在相互摩擦後會產生刮痕,所以最好的保管方式是,插置固定在珠寶盒內為佳。

前面也提到它的靭度較差,應防止大力的碰撞,以免裂損。在戴用它之前,不妨偶而用隻細針輕觸它,看看它在K金台座上是否鬆動?若有鬆動的跡象,就得馬上找珠寶店修理。

鑽石它有著親油性,經常的戴用它,鑽石冠部或底部往往會有一層的污垢,這時可用兒童小牙刷沾些中性洗劑,在盛水的小盆子內刷洗,洗完後確認台座上的寶石沒有脫落,才可將水倒掉再用紙巾擦乾即可。這樣寶貝您心愛的鑽石,它才不會看來霧霧濛濛的,而您細心謹慎的人品,好像也給自己戴著光環似的,彼此才能璀燦生輝相得益彰呢。

台長: 蔡蟳
人氣(5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