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5-09 13:07:36| 人氣5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聖子與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聖子與母

我想藉由此圖解釋:過去、現在、未來之間的區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強堅固的幻覺而已。

只要上網輸入出生年月日,就能輕易地看到屬於個人獨一無二的命盤。這種獨一無二獲得非常隨便。我們來看圖片,母親慈愛的形象以被骷髏取代;小孩手握權柄刺進母親左胸前即變成死亡守護者、屍體觀測員,迷濛眼睛高貴表情,顛覆既定聖母聖嬰,不同於埃及裝神弄鬼驚異之感,自出生那一刻,用希臘命盤當背景,讓人在命運中翻騰浮沈而了解自身的潛能天賦。帶有悲劇色彩(註1)同時又賦予任黑暗死亡環繞身邊的樂觀(註2)。

並不是每一個孩童都有機會老;但每一個老年人,都曾真實年輕過。當人類成長到能意識自我,擁有理性及賴以謀生之際,同時意識到自己生命之結局—死亡。
動員所有希望與恐懼在孩子身上的理由是我們知道兒童事實上是死亡起點,對兒童的不知所措也就是呈現對未知死亡的態度,若能用觀前的方式提供自身生活回眸一瞥的可能,便使新生命的可能創造與死亡聯繫交纏。

這一連串有關生的隱喻,無非暗示我們:生和死根本上是連成一氣。一生出來,死亡的意念隨即到來,在生命是給死亡獻祭的悲觀認定下,生能夠造就視死如歸雖死猶生的精神,教人感到此去無悔,是生的悲劇性格,也是生值得稱頌的理由(註3),背負這樣的重擔活下去。轉瞬即逝且相信自己擁有長大能力的童年正是唯一永恆的事物。

也許兒童及疲憊成人看完會問:「那還有多長待丈量的未竟旅程?一直永恆下去沒完沒了,真煩。」(註4)我會以擁有無懈可擊才華的E.B. White 在《Stuart Little》:「人在尋尋覓覓的時候,行旅的速度快不起來。」當做回應。

註1.「悲劇的真正意義是一種深刻的認識,認識到〔悲劇〕主角所贖的不是他個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加爾德隆率直的說:『人的最大罪惡就是:他誕生了。』」叔本華著,石沖白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年。)p.352

註2.生命本身就算是個笑話,死亡也是最後一次劃時代插科打諢。

註3. 而不是社會學不平等的生物闡釋;更非好萊塢媒體資訊生態水準的分析理論,實際上媒體受夠了政治宗教藝術兒童,只是仍在行銷它們;世界已病入膏肓的舊聞卻被隱匿不報。

註4. Bruno Bettelheim: 從人類行為觀察,一個人在世界上愈覺得安全,愈不會維持孩子氣的投射、愈不會對生命永恆問題加以神秘或童話性解釋,愈能承受對理性解釋。個人深不以為然。

台長: mgci.琦鈺
人氣(5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星座命理(星座、命理、心理測驗)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