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24 22:55:33| 人氣2,058|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在日落巴黎時」與「愛在黎明破曉時」一鏡到底的現實與電影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因綠際會下看了「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有了很深的共鳴與感動,好久沒有這種看完電影後突然充滿活力的感覺,活著不就是為了和這些美好的事物相遇嗎?

當我得知這部電影是「愛在黎明破曉時」(Before Sunrise)的續集,連忙找了好幾間出租店才租到,如獲至寶連夜把它看完。

這二部電影被影評譽為最不落俗套的愛情故事,導演李察林克雷特也自述那是一部「反好萊塢」、「給注重實際的人看的愛情電影」。Before Sunset內容是他們繼續不斷地談話聊天,在巴黎的石板路上、咖啡屋中、空中花園步道上、和塞納河船上。。

有些人也許會問:兩個人從頭到尾,不停不停地說話的電影到底有什麼好看? 對我而言,這確實是一部迷人且動人的愛情電影。僅僅是兩個人的對話,我們就這樣跟著男主角傑西和女主角席琳一起渡過了九十分鐘。而電影的九十分鐘就是現實的九十分鐘,這是一部企圖與現實連結的電影。

在「愛在黎明破曉時」裡頭,傑西和席琳是兩個陌生人,由於短暫相遇戀愛的感覺太過浪漫,兩人都覺得一切彷彿夢境,太不真實。在旅途中與另一個陌生人相逢,明天在哪裡,彼此將去往何處,誰也無需羈絆誰,彼此沒有任何責任及綑綁關係,有的只是一夜的悸動。

對照在現實生活談著戀愛時,不也是籍由大量的對話,讓愛情這個主題隱藏在一層一層的試探與表白中。

就像傑西所說:「我覺得這一切就像一場夢似的。」席琳答道:「沒錯,我們一起創造了我們相處的時光,像我們彼此進入了對方的夢境一樣。」兩人的相處中都帶著一種不再相見的末日感及不確定感。

這當中男女關係的試探直到分手的最後一刻仍未消解,誰要先表白心跡?誰要去見誰?誰要當下承諾的那一個人,這些矜持都是一場愛情的角力。

我覺得,這樣沒有明天的愛情,是最純焠的愛情,因為那是每個當下,活在當下的片刻在彼此相遇的空間裡形成了永恒。

我們的人生不也是在這樣的生活與當下中渡過的?

就如男主角傑西一開始所引用吳爾芙所說過的話一樣吧?她說:「人的一生就是許多生活細節的總和。」,而且許多人終其一生在尋找的,也不過就是能連續三天三夜沒日沒夜天南地北亂聊的另一半吧?只是往往戀愛走到最後常常是無言的陪伴。

我所搜尋到的資料提到:在這部電影裡,男主角伊森霍克及茱莉蝶兒個人涉入的部份都頗多,編劇也由導演及男女主角共同掛名。事實上這部續集電影早已在導演及男女演員三人心中成形,幾年來藉由電子信件不知討論過多少回,而且電影裡的二首主題曲也是由主角茱莉蝶兒創作的英文歌曲,都充份捕捉住了男女之間那種稍縱即逝的火花及令人留戀的感覺。參與過電影的演員都難免將個人經驗轉化其中,讓電影更深刻也更為接近真實人生。

連續看二部電影的經驗,尤其是先看Before Sunset再回頭看Before Sunrise的感覺是詭異的。特別會被時光之流這樣莫名的歷史感給打動,因為電影外的人物(包括導演和兩位男女演員)及電影裡的角色(傑西與席琳)都同步經歷了九年的時光。

劇中他們在捉緊時間相聚著,你的思考必須緊跟著男女主角的對話,在競速中一不小心就錯過一個絕秒的對話。有人說:“觀影中彷彿自己也成為旅客,拿著旅遊手冊和相機和他們走過石板街道、墓園和教堂,這是導演的拍攝手法很細膩的地方。”

看到Before Sunset在車上的衝突張力下的真情對話時,我激動的哭了。
劇中當茱莉蝶兒抱怨說:「雖然現在工作上和經濟上是獨立的,但還是需要愛與被愛。可是當經歷過一次次愛情的試煉,在一次次的跌倒後,心已經對於傷痛徹底免疫,以致於找不到愛情帶來的一切興奮與感動。於是,最悲哀的就是在你的愛人身旁,你感到巨大的孤獨。最令她難過的是--而你這個我所深愛的男人,現在是深受矚目的作家,有妻有子,看來有令人羨慕的一切。」
ÿ 伊森霍克卻說:「不,其實我比你還慘。在光鮮的外表之下,我們的婚姻幾乎只是一層薄紙而靠著小孩在維繫。我只是為了滿足社會的想像來經營自己的人生罷了。而你,我多麼羨慕你能夠把熱情放進行動當中,去介入這個更廣大的世界。」

這段對話讓我現實的情結與電影重疊著,茱莉蝶兒的角色和我有很多類似。一個三十幾歲的未婚女子和已婚男子,在與舊情人相遇後,面臨自身在愛情與婚姻中擺盪的無奈與困難。

在日落之後,逐漸變得世故而身體開始衰老我們依然相信愛情可以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單純,而這世界仍然能夠被我們的熱情和勇氣改變嗎?

我是相信著,而張小嫺同樣也這麼說“相信比較幸福!” 。



台長: 赤眉女
人氣(2,058)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去年夏天看完電影「狗日子」後寫的一封信
此分類上一篇:用心理機轉理論看《潮浪王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