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0-15 22:03:24| 人氣213,313| 回應132 | 上一篇 | 下一篇

鄭成功為何要屠殺荷蘭牧師?(管仁健/著)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
  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創格完人。」

  這是台灣的「延平郡王祠」正殿裡,至今仍在的清朝巡撫沈葆楨為鄭成功所題的楹聯。由大中國沙文主義史觀來看,鄭成功當然是個「完人」。但從台灣的小民史觀來看,究竟是「完人」還是「完蛋的人」,我們還是先從一幅油畫開始談起。

  這幅油畫看似都是金髮碧眼的洋人,很難想像與台灣有何關連。其實這幅畫現在陳列於台南市開山路的「延平郡王祠」,繪者則是台灣知名畫家顏水龍。至於畫中的主題發生在台灣,主角也都死在台灣,這就是有名的「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根據陳凱劭先生的研究,顏水龍這副名畫背後也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http://slyen.org/forum/viewtopic.php?t=66

  昭和10年(1935年)台灣總督府為「始政四十年」(治理台灣四十周年),在全台各地舉行慶祝活動。在台北舉辦的是萬國博覽會,在台南則是聘請畫家小早川篤四郎 (Kobayakawa Tokushiro, 1893-1959)繪製十幅與鄭成功有關的油畫。因為鄭成功生於日本,母親又是日本人,可以表徵日本殖民台灣的正當性。即使到今天,台南這裡與鄭成功有關的史蹟,都還是日本觀光客必來之地。

  小早川自幼來台,曾拜「台灣洋畫之父」石川欽一郎(1871-1945)學畫;返日後又到東京的岡田三郎助(1869-1939)創立的本鄉洋畫研究所學畫,在這裡他認識了剛從巴黎回來的台灣新銳畫家顏水龍。因為惜才,就把最重要的這幅「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交給顏水龍來畫,完成後陳列在位於台南州廳東側「歷史館」。「始政式」結束後,台南歷史館將這十張與鄭成功有關的油畫,移到紀念鄭成功的赤崁樓去陳列,結果歷史館毀於太平洋戰爭時美軍轟炸,這批畫作也因此逃過了戰禍。

  1963年時,老蔣為了教化台灣人,學習鄭成功「反攻中國」,於是花錢重修赤崁樓,把木柱全換成鋼筋混凝土柱。又把位在台南市開山路,原本福州式的鄭成功祠廟及日本神社混合的「開山神社」拆掉,改建一座北京宮殿式的「延平郡王祠」,然後在祠邊蓋了一座現代式的「民俗文物館」。(2003年修繕後更名為「鄭成功文物館」,一樓展出常民文化,二樓則展出鄭成功其人其事。)

  因為赤崁樓不是標準的美術館,沒有控制恆溫恆溼的設備,所以這批畫作歷經三十年已有部份腐爛。1969年時,台南市政府因而找了畫工修補,然後移到延平郡王祠的民俗文物館收存。但畫工在修補時,竟把顏水龍的簽名(T. Gan)也順便塗掉,然後簽上畫工自己的名字。

  1989年,顏水龍教授到延平郡王祠文物館參觀時,又悲又喜的發現自己半世紀前的畫作還在人間。喜的是舊作能被公開展示,悲的卻是修補時被畫工濫加顏料,連自己的簽名也被塗換,於是回家後重畫了一張尺寸與原作一樣的「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還破例以漢字簽名。他生前希望這幅新作能掛回延平郡王祠的文物館,但至今未能如願;而顏教授已在1997年9月24日以九五高齡過世。

  。。。。。。。。。。。。。。。。。。。。

  至於「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故事背景是在1661年,鄭成功因從漳泉北伐南京失利,為了休養生息,於是率軍進攻已被荷蘭統治38年的台灣。由於鄭軍突擊上岸,荷軍措手不及,「普羅民遮城」(赤崁樓)立刻失陷;但殘餘的荷蘭人堅守「熱蘭遮城」(安平古堡)九個多月,圍城的鄭軍雖有人數優勢,卻始終無法攻下。

  5月24日,一位已來台年14年,在麻豆社(Mattau今台南麻豆)對原住民傳教的牧師「范無如區」 (Hambroek,這是台譯,漢譯為「亨布魯克」),他因太太溫森塔莫(Anna Vincentamoy)和兩個年幼的女兒被鄭成功劫持為人質,被迫進入熱蘭遮城為鄭成功送信勸降。當時城內荷軍因兵困馬乏,議會裡主戰與主降的議員都有。可是負責來送信的范無如區牧師卻反對投降,他慷慨激昂的勉勵同胞:

  「我很清楚,我說這些話是在宣判我自己的死刑,但我絕不會因害怕而忘記我對上帝與公司的義務,我寧願冒一千次我與妻子的生命危險,也不願意被敵人利用。因為殘忍的國姓爺 (Koxinga)一定會找理由殺害所有被俘虜的荷蘭人,這些人反正是沒救了。若誤用同情心,為了救那些人而與敵人談判,等於使自己和他們陷入敵人的網羅,聽任敵人隨意虐殺。野蠻的敵人陰險狡猾,沒有同情心,只想詐騙、掠奪,還要屠殺荷蘭人來祭拜他所膜拜的撒旦。」

  大家聽了范無如區的話,無論軍民都重新拿起武器,準備扺擋鄭軍更猛烈的攻擊。但這時范無如區卻決定出城回覆鄭成功,說出荷蘭軍民戰死也不願投降的心願。大家都苦勸他不要冒險,他在熱蘭遮城裡兩個已出嫁的女兒更是跪地哀求,然而為了他被鄭成功扣押的妻子還有兩個女兒,他還是決定出城。臨行之前,他對揮淚送別的士兵說:

  「同志們,我這一去必死無疑,但為了拯救你們與陷在敵營的同志,也為了不讓別人責怪我因怕死而躲在城裡,以致犧牲了許多虔誠的基督徒。願上帝保佑我們的同胞,他一定會救你們脫離險境。你們要堅忍、奮鬥,不可灰心。」

  范無如區回到鄭營,果然被鄭成功殺了,但他的故事卻傳誦至今,有一齣著名的戲曲《安托紐思˙亨布魯克──台灣的包圍》(J.Nomsz:Anthonius Hanbroak,of de belegering van Formosa),說的就是以上這個故事。至於顏水龍教授的油畫「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則是依據荷蘭人三百多年前的銅板畫,構圖有某種程度的關聯,人物部份也類似;但背景則不同,這張是在熱蘭遮城室外。另外一張分成八個部分的版畫就更清楚了。

  A圖裡的VOC就是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的商標。因為荷蘭並非直接派軍統治台灣,而是委託「荷蘭東印度貿易公司」治理,台灣長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也不是荷蘭人,而是瑞典人。B與C圖是鄭成功軍隊攻擊普羅民遮城(赤崁樓)與熱蘭遮城(安平古堡)。D圖是主圖,也就是范無如區牧師正在與女兒訣別。E圖是國姓爺(Koxinga)威脅荷蘭代表。F圖是鄭成功在城外公開斬殺范無如區。G圖是范無如區的名字 。H圖則注明是1776年畫。

  。。。。。。。。。。。。。。。。。。。。

  范無如區牧師對熱蘭遮城裡的軍民說到:「殘忍的國姓爺 (Koxinga)一定會找理由殺害所有被俘虜的荷蘭人」,很多人也許以為這只是一面之辭,但是回到歷史來看,《清史稿˙鄭成功傳》裡說他「凡事獨行獨斷,不與人商量」、「用法嚴峻,果於誅殺」、「雖在親族有罪,不少貸,凡有犯奸者必死之。」因為執法太嚴厲,導致部下多有反叛降清事件發生,使得廈門得而復失,後來名將施琅也被逼降清,終致台灣被清廷佔領。

  被鄭成功誅殺的部將,在當時戶官楊英《從征實錄》裡,記有姓名的就多達七十餘人,有的還連累妻兒並九族。《台灣府志》卷十九也提到:「成功立法尚嚴,雖親族,有罪不少貸。其立法:有犯奸者,婦人沉之海、姦夫死杖下。為盜,不論贓多寡,必斬。有盜伐人一竹者,立斬之。」

  另外鄭成功部屬阮旻錫所撰《海上見聞錄》卷二也提到:「初至,水土不服,疫癘大作,病者十之七八,死者甚多。加以用法嚴峻,果於誅殺。府尹楊朝棟以小斗散糧,殺其一家。又殺萬年縣知縣祝敬,家屬發配。於是人心惶懼,諸將解體。」

  東印度公司的土地測量師梅.菲力普(Philippus Daniel Meij van Meijensteen),1642年來台任職,1661年5月4日普羅民遮城失陷後,他與270多個荷蘭人被俘。但直到次年2月搭船離台前,都被鄭成功留在身邊擔任荷文翻譯,參與鄭荷雙方的談判。他所寫的《梅氏日記》裡,也提到鄭成功對屬下的嚴酷:「國姓爺的士兵若犯法,即使情節輕微,一樣也會被斬首。甚至,他的將官運氣不佳,沒能戰勝,也要斬首,這種情形幾乎每天發生。」

  。。。。。。。。。。。。。。。。。。。。

  很多人或許以為,鄭成功的嚴酷只是用在官兵身上,對小老百姓沒有影響;或是以為鄭成功渡海來台,建立島上有史以來第一個漢人流亡政權,此地居民得以脫離荷蘭殖民統治,必然是簞食壺漿以迎王師。但事實則完全相反,鄭成功為「反攻中國」的需要,除了本身的封建剝削體制,還繼承荷蘭人的殖民統治方式,台灣人民的負荷是雪上加霜。《福建通志》裡諸羅知縣季麒麟說:「自偽鄭竊台灣,取之田所生十中之八九,從丁重斂,二十餘年民不堪命」。

  鄭成功把接收自荷蘭人的土地劃分為(一)王田、(二)私田(不屬於民間的開拓者,而是指文武官員的私有田地)、(三)營盤田(軍隊屯田之地)。所以名雖分三種、但實際上都是鄭氏一族、文武官員與軍隊幹部所有。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裡就說:「向前(荷治時期)之王田皆為官田,鄭氏宗黨及文武官庶民有力者招佃耕墾,自收其租,納課於官,名曰私田。」這與荷蘭「土地官有」制度何異?人民受罪更深而已。

  除了苛酷的地賦外,鄭成功另外制定了包括陸餉和水餉的「雜賦」。「陸餉」就是陸上的許多的稅目如厝餉(房屋、豬舍、雞舍都要交稅)、磨餉、菜餉等。至於「水餉」則有梁頭餉、潭塭餉、港滬餉等。最可笑的是不結婚的僧侶要課稅,但結婚的人也要交「婚姻介紹稅」。至於荷蘭殖民時代由本國所搬來的「人頭稅」,也被鄭成功保留下來。江日昇的《台灣外記》卷二三就說:「令各縣照台灣事例(荷蘭遺法),人人有丁銀,每月每人徵銀五分(即年額六錢)名曰毛丁。」

  《台灣外記》卷二三還說,到了鄭成功之孫鄭克塽統治時,「工官楊賢條陳,為生財裕餉,凡有村落民舍丈量其周圍,以滴水外寬闊每微銀五分。克塽允啟、命李景張日耀清查徵收。百姓患之,毀其居室者甚多。」台灣人在重稅盤剝下,難怪到了鄭氏第三代,必須簞食壺漿迎接另一個殖民政權──滿清政府。

  。。。。。。。。。。。。。。。。。。。。

  想思情郎想自己,不知爹親二十年。
  思念想欲見,只有金十字,給阮母親做遺記。
  放阮私生兒,聽母初講起,愈想不幸愈哀悲。
  到底現在生也死。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這是一首台灣人耳熟能詳的台語歌曲<安平追想曲>,說的正是台灣與荷蘭之間的故事。鄭成功大軍入台初期,台灣人民的抗暴行動也是相當慘烈。楊英《從征實錄》裡說到1661年7月,台灣中部原住民不堪鄭軍的凌虐而抗暴:「援勦後鎮、後衝鎮官兵激變大肚土番叛,衝殺左先鋒鎮營,楊祖與戰,被傷敗回,至省病,死之。」

  鄭成功怎樣對待台灣原住民,為何會激起民變。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裡就說:「沙轆番原有數百人,爲最盛;後爲劉國軒殺戮殆盡,只餘六人潛匿海口。」史載鄭成功「立法尤嚴,諸夷不遺赤子,並田疇廬社廢之」。

  江日昇的《台灣外記》卷五裡,也說到鄭軍凌虐台灣原住民,以致他們支援荷蘭來對抗鄭軍:「七月,張志、黃明縱管事楊高凌削土番,大肚番阿德狗讓殺高反。成功令楊祖征之。祖與讓戰,中標槍死。其鋒甚熾,欲出援荷蘭。功復令黃安、陳瑞二鎮往征。安設伏誘戰,遂斬阿德狗讓。撫綏餘黨,班師。」

  印尼國立檔案館(Arsip Negara, Djakata)收藏的《巴達維亞城日記》 (Dagh-Register Gehouden int Castect Batavia) 裡,也有台灣原住民協助荷蘭對抗鄭軍的報告:「國姓爺在台灣島的情形,跟我們一樣十分惡劣。大肚三社至鹿港一帶的番社,可能擊敗了九百名左右的武裝華人,到現在還是不准華人到那裡。從淡水回大員的少尉李八賀(Vendrig Lypach)報告說,有五艘帆船載了一千四百名的華人要到淡水,在中港地方靠岸,要他投降,但為大肚社和中港社番一舉殺退。」

  至於鄭成功怎樣對待台灣原住民,為何會激起民變。《巴達維亞城日記》說到:「大部分農民深受國姓爺的壓榨,很少人能享受他們的勞力所得,而且無法擁有全部的土地所有權。華人得將欠荷蘭人的款項交給國姓爺。國姓爺把大戶人家的婦人和孩子拘禁起來,因為國姓爺認為他們仍藏有金錢。就如他從六哥的婦人那裡發現二十錠黃金和十三箱銀子一樣。三哥的女兒,他一來就把她納入自己的妾群中。有些住在中國的人,由於害怕他的苛政,不敢來台灣探望親友。」

  清人郁永河的《海上事略》裡,也提到台灣原住民不堪鄭軍的粗重勞役,憤而抵抗的情節:「康熙二十一年,偽鄭守雞籠,凡需軍餉,值北風盛發,不得船運,悉差土番接遞,男女老樨供役,督運辦日酷有加,施鞭韃,因相率為亂,殺諸社商往來人役,新港仔、竹塹等社皆叛。鄭克塽令左協陳絳率兵剿擒,土番盡遁入山,叢林疊澗,無由緝捕,仍不時出役剽掠,議就要道堅柵防困之」。

  《梅氏日記》裡也提到鄭成功追繳台灣人積欠荷蘭人債務的殘暴:「他們必須在三天之內償還,如果不還或是沒有還清,就要挨打,打在裸露的屁股上。第一次打三下,若再不還,第二次打五下,第三次打十下(像這樣加倍打下去)。最後就被關進監牢,用一塊大的四方形木板,好像領巾枷在脖子上幾個月,使那些人想要躺也躺不下去,想要站也站不起來;因為那種木板長寬都足有二呎半,厚達兩拇指。因此,所有公司的屬民都會帶著淚眼,期待這個獨裁者倒下去,使他們得以再回到公司的管轄下生活。」

  。。。。。。。。。。。。。。。。。。。。

  荷治時期對原住民的宣教,相對於鄭成功的重利盤剝,對幾千年不曾使用過文字的台灣原住民來說、這種從歐洲傳來的福音,是讓台灣邁向文明世界的開端。

  荷蘭統治台灣初期,加爾文(Jean Calvin)宗的「改革宗教會」(De Gereformeerde Kerk),已在1627年(天啟七年)差派甘地地武斯牧師(Georgius Candidius)來台,1629年又差派右尼武斯牧師(Robertus Junius)來台。在這兩人領導下,之後又有包括范如無區在內的30多位荷蘭牧師,以新港社(Sinkan今台南新港)為基地,向附近的平地原住民傳教。

  1636年時,甘地地武斯牧師更在台灣設立第一所學校,收容70名新港社少年,教授羅馬字母並講述基督教教義,這是台灣人開是接觸現代文明的第一步。後來又在大目降社(Tavokan今台南新化)、蕭壠社(Soulang今台南佳里)、麻豆社(Mattau今台南麻豆)、目加溜灣社(Bacealuan今台南善化)等地設立傳教所。從此荷蘭牧師的腳蹤遍及台灣中南部。

  荷蘭在台的宣教事業很有果效,1659年(順治十六年)巴連泰(Jacob Valentijn)的《台灣巡視報告書》裡說:「教化成績最高的番社,80%住民的受到基督教育、其中40%相當能理解所學的教義。」《巴達維亞城日記》也說到:「原住民受洗禮者達5,900人,在教會舉行婚禮的已有五百餘對,受教育的學生六百餘名,並從其中提拔五十名為教師。」

  右尼武斯甚至還向巴達維亞要求,選派四、五位優秀原住民青年到荷蘭,接受正統的西方教育,從飲食、衣著、行為到心靈改造,使其脫離原始的生活,再回到台灣以自己的母語對同胞傳道。黃叔璥的《台海使槎錄》裡就說:「新港、蕭壠、麻豆、大武郡、南社、灣裡以至東螺、西螺、馬芝遴,門繪紅毛人像」。可以想像到基督教在台灣已傳播至各地,信者畫耶穌像或使徒像於門扉為敬。

  荷蘭牧師還用以羅馬拼音翻譯了聖經、祈禱文、十誡、問答書等基督教教義書,作為原住民的教科書,進而編纂了語言辭典等。如Jac. Vertrecht譯的《Favor-langh語言基督教教材及說教書》、Gilbertus Happrt著的《Fovorlangh語辭典》與Daniel Gravius譯的《Sidiea語馬太福音》等,如今都是很珍貴的台灣史料。

  直到清朝治台時,原住民和漢人之間的田契等文書,仍沿用當年荷蘭人為台灣原住民所創立的文字。由於這些羅馬字和漢字對照的契文、曾在新港被發現,所以被稱為「新港文書」。周鐘瑄所修《諸羅縣志》卷八<風俗志>也說台灣原住民:「習紅毛字,橫書為行,自左而右,字與古蝸篆相彷彿,能書者令掌官司符檄課後役目,謂之教冊仔。」所謂「教冊仔」就是學羅馬字而能讀寫的原住民。可見荷蘭對台灣的經營,是比漢人政權的「殖民統治」更有效而文明。。

  。。。。。。。。。。。。。。。。。。。。

  世界若是我們的眼睛,台灣就是這眼睛裡的淚珠。四百年來歷經來自歐亞各種殖民政權,我們卻永遠無法選擇淚水是留在眼眶中,還是滴落下來。

  鄭成功在台灣,執政者因應情勢的需要,都是「前恭候据」。老蔣剛來台時,他是「反攻大陸」的精神象徵,立刻成了「民族英雄」,還把日治時期的台南工學院改名為「成功大學」。但小蔣一執政,因為害怕「三代亡台」的流言,又被打入了冷宮。如今成大的學生,恐怕還以為這學校是為了「祝你成功」才設立的吧?

  以前民進黨尚未執政前,因為鄭成功將台灣改名為「東都」,鄭經又將東都改為「東寧」,自稱「東寧王國」。當時英國人還稱他為「台灣王國」或「福爾摩莎王國」,所以把他當作台獨的象徵。但如今面對大陸的崛起,經濟上越來越依賴對岸,當權者在政治上為了教導人民「仇中恨中」(戒嚴時代叫做「仇匪恨匪」),於是他又變成了討厭的「外來政權」。

  唯有在大陸,他是永遠的「恩寵不衰」,以前為了「台灣自古來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這一金科玉律,把鄭成功的攻台行動,視為「收復中國領土」,「驅逐外國殖民勢力」。如今為了統戰台灣,他的子孫又變成了投降來歸的象徵,為了對「祖國統一」的重大貢獻,鄭成功依舊是「民族英雄」。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兵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鄭成功的詩寫來是何等豪情,然而連年征戰、傷亡累累,中原依舊無法姓朱;但中原姓朱、姓鄭、姓愛新覺羅,究竟關我們小老百姓什麼事?小民史觀終究不敵政客操弄的「國族沙文主義」,或許這就是鄭成功在中國恩寵不絕、永遠成功的原因吧?

台長: 管仁健

顯示全部132則回應

孫鳳韶
施琅降清後,任同安副將,同安總兵,又常駐同安一帶,故時稱同安伯。) 據M氏所述,施琅原是金廈富豪Sau爺 的”兄弟”。當時鄭成功四處征戰,其子鄭經 (暱名"錦舍",M氏稱之Sya, 是"舍”的閩南音)在金廈負責補給徵稅。這Sau爺不滿繳重稅,計畫與”兄弟們”一起投靠滿清,鄭經得悉,以官位誘而殺之。施琅等乃投清去也。果真如此,那施琅既沒有不共戴天之仇,而他的降清也與鄭成功的”兇暴”無關囉! 看官們,你要相信這位荷蘭人的說法呢? 還是相信1713年大清”恩科”解元江日昇的故事呢?

順便一提,鄭亡之後,施琅在台閩兩地,可是大紅特紅的人物,政治上他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靖海侯,經濟上僅他個人名下,尚不計其旁系親屬者,就有良田七千五百甲之多,且多集中在當時鄭王國的精華地區,即現今高雄,台南,嘉義各縣市。
真是皇恩浩蕩啊! (見蔡相煇所著”台灣的王爺與媽祖”一書)。 而讓管先生義憤填胸的什麼鄭王國的(一)王田、(二)私田(指文武官員的私有田地)、(三)營盤田(軍隊屯田之地),至此都成了施家的”施”產了。仇鄭的人士們,總算可以鬆了一口氣了。
2010-08-28 18:36:46
向日葵
果然,亞洲第一個聽見福音的地方是台灣,而且是台南!幾百年前的台南可幾乎都是基督徒呢!偏偏鄭成功出現了......還好一百多年前上帝又派了英國的宣教士來台,也因為他們來台宣教的緣故,我們才開始有了醫療跟教育~第一間醫院跟學校...依舊在台南!感謝主!
2010-11-01 01:33:59
孫鳳韶
耶路撒冷屬亞洲,怎麼會有人認為: “亞洲第一個聽見福音的地方是台灣,而且是台南”呢?

即使排除中東地區不算,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的Thomas 早在西元52年左右就到印度傳教了。
2010-11-01 03:00:43
mark
管大所寫的確頗詳實的,然而有些習慣用統治者觀點思考的人來此說三道四的我看了很不以為然,其實早在2003年六月在台南社教管有個大規模的展覽[福爾摩沙-王城再現]荷蘭治台與鄭成功相關文物展,有非常詳實的介紹,甚至從荷蘭空運大批史料文物過來,當然也包括荷蘭治台時期.鄭荷交戰所有過程至議和簽署鄭軍據台時期...等等巨細糜遺,如果當年有去看過的你就會知道我們過去所念過或被宣傳的荷蘭與鄭成功在台歷史是有多麼的荒唐[作假],當然也就無需在此多所爭辯了
2011-03-04 23:20:49
Victor
向日葵大大指的是東亞吧.不過唐代不就有景教傳入了?而且荷蘭來台之前,就先據有印尼了,而當時葡萄牙據有澳門,西班牙據有菲律賓,他們也會在當地傳教吧?
然而台灣第一本聖經,為了當時台南一帶的原住民,倒真的是西拉雅語與荷文的雙語聖經.不過講到傳教,北台灣的西班牙人更虔誠.荷蘭人有記載,當他們攻下北台灣,趕走西班牙人後,到了星期日,當地原住民還問他們為何沒作禮拜.
mark大大說的那個展覽,是不是也有在台北故宮展出?在下有去看一下,不過只是外行人看看熱鬧罷了.鄭氏在歷史上的評價,在不同人的筆下,都會被拿來做不同的用途.個人倒是同意孫兄的說法,很多第一手史料並未留下,許多說法都是後人揣測的.別的不說,講到鄭成功"收復"台灣,此等中文歷史教科書一再強調的大事件,和約的中文本竟失傳,只有荷文版留世?
2011-03-05 07:59:58
無奈
咱們身處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很難找到歌頌鄭氏政權治台好,治台妙,治台呱呱叫的早年文字紀錄,箇中原因應該很容易理解:



按照常理來說,那些會寫「新港文書」的台灣原住民,照常理來講,應該會寫,誰對我比較好,我比較喜歡誰,我要爭取自己的利益

可是,事實上,那些會寫「新港文書」的台灣原住民,根本沒有言論自由,沒有言論自由的人,礙於權勢,只能寫統治階級能接受的文字,其他寫了,也白寫,只是招惹來文字獄而已。

荷蘭企業統治殖民台灣,與後來的愛新覺羅玄燁的帝國,能夠允許會寫「新港文書」的台灣原住民有多少言論自由呢????????????????







我想我盡可能長話短說,我比較認同「2007-12-15阿爭 留言說得   成王敗寇,文字紀錄歷史,很多時候是打勝仗的人寫下來。管先生所引用之資料,『安托紐思˙亨布魯克──台灣的包圍』,『台灣府志』『梅氏日誌』,都是國姓爺的敵人寫的,不是嗎?即便是從征實錄的楊英,都是在愛新覺羅玄燁的帝國政治氛圍下寫成的。」

版主你說得,一再強調台灣原住民比較認同荷蘭企業統治殖民,一再強調台灣原住民比較不認同[東寧王國]統治

問題是,版主你說得,是後人追述鄭氏[東寧王國]統治情況,版主你說得這些立下文字記錄的人,幾乎是鄭氏[東寧王國]的敵人,鄭氏敵人寫的追述鄭氏[東寧王國]統治台灣情況,難道要歌頌鄭氏政權治台好,治台妙,治台呱呱叫??????????

鄭氏[東寧王國]的敵人,當然立下文字記錄說明鄭氏政權是垃圾,是人渣,是敗類,難道,要叫他們,歌頌鄭氏政權愛民如子嗎?????????他們有特定的立場,自身特定的利害,來追述描寫鄭氏[東寧王國]統治台灣情況
2011-04-02 19:14:56
無奈
那些想要歌頌鄭氏政權治台好,治台妙,治台呱呱叫的,愛新覺羅玄燁的帝國自會興起文字獄加以塗改消滅!

當時文字獄,嚇得所有讀書人,都屁滾尿流,還有誰敢稱讚鄭氏[東寧王國]的????








版主你2007-10-10留言說「荷蘭人進入台灣時,並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與平埔族間的關係也還融洽。」

我想我盡可能長話短說,荷蘭企業統治殖民台灣,只局限「普羅民遮城」(赤崁樓)「熱蘭遮城」周邊幾里平地

而,鄭氏[東寧王國]野心大,四處屯田,南下北上,還揮軍北上挑戰台灣原住民的大肚番王的領域,大肚番王在荷蘭殖民台灣時期,可以在自己土地稱王稱霸,鄭氏政權一來台灣,攻打大肚番王的領域,台灣原住民當然不爽鄭氏[東寧王國]政權

請教版主,當你切身利害,利益被鄭氏[東寧王國]政權侵略、侵占的時候,你會歌頌鄭氏政權嗎??????









版主你拿出[以清朝時的歷次民變,有自立為王的、有反清復明的、有高喊殺貪官的,就是沒有主張要恢復鄭氏王朝的(當然,也沒有要回歸荷蘭的)。]
2011-04-02 19:19:07
無奈
版主你簡單講[清朝與荷蘭賦稅  都比明朝與鄭氏王朝來得輕,這是有客觀數字可比較的。]

我就感到奇怪,如果這真是法庭,版主你這樣陳述能獲得法官相信嗎?

可否 請版主你講一講 你的客觀賦稅數字是怎麼樣獲得的?????????攤在陽光下一比,是誰偏頗 就讓讀者自由心證。







至於 鄭成功為何要殺荷蘭范無如區牧師?真正原因 我不知道 就像名將施琅為什麼背叛鄭成功??去降清 真正原因 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 國姓爺的敵人不願詳加說明名將施琅為什麼背叛鄭成功去降清 可見箇中原由 有不方便明講的地方

挾持人質要脅牧師, 實在不是"英雄"的行徑.

荷蘭范無如區牧師因太太溫森塔莫(Anna Vincentamoy)和兩個年幼的女兒被鄭成功劫持為人質,被迫進入熱蘭遮城為鄭成功送信勸降。這個阿呆送信就送信 不想勸降就隨便哼哼哈哈 敷衍了事 結果還慷慨陳詞就義 自找死路

這個阿呆牧師是活膩了嗎????????我就很奇怪,因為我說的是史書記載內容。其他人接不接受,我沒意見。



我並不是說鄭成功比較好

我覺得不需要因為曾經有人過度神話鄭成功,就反過頭來把他寫成大反派,他其實只是一位失敗者,政治上的一位失敗者,後來的[東寧王國]玩完了而已。
 
仇視鄭氏[東寧王國]政權的人士們,我想我盡可能長話短說,大家有權沉浸在自我為愚民所虛擬的快感裡,我只是一己主觀得陳述我讀史的心得感想,恕不多言浪費版面了。[荷蘭 和大清的”愛國”文人寫得著作 這些史料的中立性很有疑問 內容可信度有多少 我個人存疑]

寫這些史料的人也是人 是人 就可能迫於無奈的政治現實 當個”愛國”文人藉以明哲保身
2011-04-02 19:21:52
我來補充
我來補充說明一下:「國姓爺的敵人不願詳加說明名將施琅為什麼背叛鄭成功去降清 可見箇中原由 有不方便明講的地方」

施琅曾經寫過從軍從政的回憶錄,回憶錄名稱叫做《靖海紀事》,回憶錄裡面有提到,作者施琅為什麼背叛鄭成功去降清,可是這段內容語焉不詳

http://libserver2.nhu.edu.tw/ETD-db/ETD-search/getfile?URN=etd-0707105-112335&filename=etd-0707105-112335.pdf

施琅,《靖海紀事.襄壯公傳》臺灣文獻叢刊第13 種,臺北:臺灣銀行,民47.2,頁23-33。







大家使用google以 施琅 曾德 施顯 施大宣 吳豐 當關鍵字搜查,找到資料像是各說各話,中國大陸官方及部分民間人士評價歷史人物施琅,簡直像是寫故事,故事內容邏輯不通,刻意美化施琅,贊美施琅背叛鄭成功去降清,完成中國統一大業。
http://www.chinaradio.cn/401/2009/09/29/41s12419.htm
http://www.chinaradio.cn/401/2009/09/23/41s12121.htm
http://www.chinaradio.cn/401/2009/09/29/41s12411.htm

故事內容說什麼施琅出身貧寒,從小知道民生疾苦,相形之下,國姓爺出身豪門,故意縱軍掠奪姦淫,說什麼施琅才是人民的大英雄。

可是,國姓爺治軍號稱:「寸草不取,婦孺不驚」。因此在行軍之際,小孩女子都敢跟他們爭道。…………

……………國姓爺的名言「立國之初,法貴於嚴,庶不至流弊。俾後之守者自易治耳。」……….

再蠢的故事讀者都能發現這些網路故事內容邏輯不通,刻意美化施琅。

台灣小孩女子敢跟中國國民黨軍隊行軍爭道嗎??????中國小孩女子敢跟中國共產黨軍隊行軍爭道嗎????
2011-04-28 00:37:21
我來補充
「國姓爺的敵人不願詳加說明名將施琅為什麼背叛鄭成功去降清 可見箇中原由 有不方便明講的地方」 故事中的關鍵人物 曾德 恐怕不單純。

我個人大膽猜測 國姓爺可能查覺到麾下的施琅有反意,可是找不到確鑿證據來辦施琅,終於等到有位叫做 曾德 來檢舉施琅,施琅想快速鏟除曾德 ,國姓爺自然要保護檢舉者 曾德,施琅越是快速殺 曾德,越是坐實了國姓爺心中的長期懷疑,自然命人捆綁施琅 施顯 施大宣 三父子要問罪,施琅 自知難以狡辯藉以脫罪,乾脆捨棄 施顯 施大宣,自己孤身去降清。

施顯 施大宣 二父子恐怕也不是完全無辜受戮,恐怕也遷涉進施琅的不軌案件。




單純就施琅回憶錄《靖海紀事》裡面提到作者施琅為什麼背叛鄭成功去降清,這段內容真是敷衍後世讀者。

假設作者施琅自己自認背叛鄭成功去降清的理由,理直氣壯,沒必要語焉不詳,大可詳加說明 故事中的關鍵人物 曾德 是如何做惡多端,如何姦淫擄掠,而國姓爺如何與 曾德 狼狽為奸,國姓爺與 曾德 如何為禍地方!藉以彰顯自己降清是弔民伐罪。可是 作者施琅自己實在想不到什麼理由來合理化自己孤身去降清,乾脆語焉不詳,讓後世讀者去猜測故事的細節。

何況施琅降清之後,長期被冷凍,被清政府觀察,可見清政府對施琅昔日人品操守不是很放心。
2011-04-28 00:42:50
我來補充
至於版主拿出「以清朝時的歷次民變,有自立為王的、有反清復明的、有高喊殺貪官的,就是沒有主張要恢復鄭氏王朝的(當然,也沒有要回歸荷蘭的)。」

那我拿出荷蘭時代有1652年郭懷一所領導的民變;清領時代有1721年朱一貴所領導的民變,1786年林爽文所領導的民變,1862年戴潮春所領導的民變。

這後三次民變或攻克全台,或持續三年,戰況至為劇烈,可嘆最後都功敗垂成,失敗原因,除了本身條件不足,民變是「烏合之眾」難於統合,最主要者當是台奸的密告和出賣,及義首、勇首、買辦讀書人階級、地方頭人、漢腐儒「弔民伐罪、替天行道」的憑官勢助剿,台灣人打台灣人。









可否 也請版主你講一講 你的客觀賦稅數字是怎麼樣獲得的?????????版主你說你堅持小民史觀、常民史觀。

台灣人民何曾反叛國姓爺??????叛國姓爺的是像名將施琅這樣子的人物。

台灣一般民間販夫走卒市井小民看施琅,對施琅之流貪財,魚肉鄉民,沒有什麼好評語,好評語是給國姓爺的,不是給施琅這樣子的人物。

台灣歷史上幾個大型民變,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網站都有簡要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D%E7%90%85
2011-04-28 00:46:07
葉智中
管兄:
安平追想曲應非荷蘭時期故事,約在清末?可再詳查。
2011-05-08 05:41:32
孫鳳韶
施琅自古就是一位爭議性的人物。不過,近年來,因為政治上的因素,他似乎已經演變成一位完全正面的人物,甚至英雄了。

其實,要較精確的評價施琅,就先得還原歷史的真象。要還原歷史的真象,就要先跳脫”正史”設下的陷井。”正史”告訴我們,每個政權的頭幾個執政者都是賢君,他們的子民都是快樂的。可是別忘了,記錄前幾代統治者的事跡的可都是他們子臣喔! ”正史”又告訴我們,每個政權的末代執政者不是腐敗就是白癡,他們的百姓都活的很痛苦。可是別忘了,記錄這些末代統治者的事跡的,可都是推翻他們的的敵人或叛徒喔。

現代人把明亡清起,當做是朝代更替。庶民史觀者,更認為”只不過是換另一家統治者而已,干人民百姓何事?” 實則不然。滿清入關是道地的異族侵略。當時的滿人在種族,語言,文化和習俗上與漢人截然不同。而他們征服中國的過程更是兇狠殘暴。當然”正史”刻意掩飾淡化,把暴行說成只是像”楊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的一兩個個案。而且還”牽拖”稱:”楊州是因為明官史可法執意抵抗,才使百姓連帶遭殃,而嘉定則是人民刁蠻不乖,一再逆反,算是自作自受”。可是西方觀察家們的報導卻是滿清八旗所到之處,盡是燒殺擄掠,無所不為。1644年清帝在北京登位,1650年廣州陷落,165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特使Johannes Nieuhof由廣州上京。他把沿途的見聞寫成書。我在此簡述兩段如下:
2011-05-09 21:49:30
孫鳳韶
在廣州,是明將在毫無抵抗之下,開城投降的。結果清兵一入城還是把能拿走的都拿走,而且大開殺戒,頭一個星期裡,城內能聽到的只有小孩,女人和老人的哭聲。八十天中一共有八千到十萬人被屠殺。(十萬可是耶穌會傳教士給的數字,不是受害漢人的刻意誇張)。

在江西,百姓被抓到,能用的就淪為奴隸,不能用的,不論年紀性別,一律予以酷刑然後殺害。另外清兵搜出四千名美貌處女,加以強暴,然後賣給妓院再賺一筆。南昌附近原有個小城市叫Lingeiven,Nieuhof經過時,只剩下一座牌坊,其它什麼都沒有了。

這樣的景象之下,施琅卻在廣州陷落的次年,投靠滿清,矢志”為祖國統一大業做出貢獻”去也。當然他不是唯一的一個。而這些投清的人物,也都各有一番動人的說辭和藉口。只是像你我一般的”正常人”,那種事是做不下去的。

後記: 後來,清兵殺漢人殺膩了,不殺了。這就是清三代盛世的”文治”。可是清兵又到邊疆部落,弱小鄰國去殺,這就是清三代盛世的”武功”。這”文治武功”一直到現在還被漢人稱頌著。尤其是自從”還珠格格”問世後,”皇阿瑪”就成了聖君,賢君,仁君的代名詞了。
2011-05-09 21:51:09
刀使者
管大人,不好意思,借您的空間請教一下,看孫鳳韶 前輩寫有關於揚州十日的記載,本人一直對揚州十日這段歷史很想了解,但又不清楚要從哪裡去找資料,有專門針對性的著作或影視作品存在嗎?就只是針對揚州明軍最後的抵抗跟破城後的屠殺!聽說清軍死傷慘重,是踩著同袍屍體走上揚州城的城牆,不知真偽如何還是後人誇大其詞,還有請請管大人跟孫先生指導,甚為感激!!
2011-05-10 01:34:48
孫鳳韶
刀使者提的問題太專業了,我只是網路上的一名浪人,無法回答。不過,看到樓上不少人在”懷念”荷蘭人的”德政”,不寫幾段來挨罵,實在皮很癢。

首先讓我們瞭解一下時代背景。美利堅合眾國,法國大革命都是十八世紀後半才發生的。之前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剛開始提倡 ”人是生而自由的…政府應該著眼於每一個人的權利和平等…” 時,眾人皆嗤之以鼻。而荷蘭治台時,盧梭都還沒出生,因此,要期待荷人會對台灣原民土著有多好,是奢望。其實,那個時代,君權和神權當道。以現代的人權觀念來衡量,不論是東方的清鄭,還是西方的荷西都一樣的不及格。

荷蘭東印度公司(以下簡稱VOC)橫行兩百年,對人權的最大斲害,在於它的奴隸政策。據1688年數據,VOC經常維持公私奴隸七萬人左右 (按:當時世界總人口只有五億,不是現在的六十九億),而首府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的一半人口竟是奴隸。奴隸的主要來源是非洲馬達加斯加,印度,錫蘭,和印尼諸島,也有就地取材的。可是,因為虐死,病死或脫逃等,所以每年需補”貨”四千到七千不等,而運”貨”途中的死亡率是20%. 所以”出貨”時還得多加兩成。不過,像1622年荷軍強徵1500漢人在澎湖築城,折磨1300人至死後,又抓走數目不詳的澎湖人運往巴達維亞販賣,在途中的死亡率則是超過 50% (Davidson). 這種時常找機會抓人去役使或販賣的”嗜好”,荷蘭官方文書通常不提或輕輕帶過。有心人只能四處去找蛛絲馬跡了。比如同世代的Arnold Montanus寫了一篇長文詳述荷軍於 1663年由巴達維亞出兵聯合滿清,企圖奪回台灣,結果無功而返的經過。可是在文末作者卻有意無意的提到:”這次行動順便抓回漢人243人,其中男人59,男童148,女人36”。唉!這種擅長抓小孩子的政商連體政權,怎麼值得我們去懷念它呢?

至於哈荷人士津津樂道的所謂:”荷蘭人喜歡跟土著通婚”一事,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羅曼蒂克。這些”土妻”通常是女奴晉升的。成為人妻後,身分是亦妻亦奴。”荷郎”則又是主人又是丈夫。老一代的台語中稱呼丈夫和主人都用同一名詞:”頭家”不是沒有理由的。如果這荷郎是個”良人”,那他在臨終時會簽個字,讓妻子得到自由身。如果那荷郎是個as*ho*e,死前悶不作聲,那善後,他妻子就會被視同其他財產處理,又回去當全職的奴隸了。
2011-06-21 10:04:18
孫鳳韶
遺憾的是,當時的歐洲教會,包括VOC領地上”唯一合法”的教會”荷蘭改革教會”竟編出各種歪理論來為奴隸政策背書。這也難怪。教會自從合法以來,為了傳教的方便往往依附權勢。(少數高尚節操的教士除外)。讀者如果看過德國電影”天怒”(“Aguirre, Der Zorn Gottes”)一定對劇中天主教士Gaspar de Carvajal的一段話,印象深刻。他說: “Für das Wohl unseres Herm, der Kirche ist immer auf der Seite der Starken.” (“為了主的福祉,教會通常是站在強者的一邊的。”) 而同部電影還刻畫出十六世紀,在”蠻荒”殖民地的傳教士的複雜角色。他們不只傳教而已,同時也兼有”法官”和”政治指導員”的任務。以此推想,十七世紀駐台荷蘭教士的職務也不單純,所以Hambroek才會說出那一段慷慨激昂的”愛國言論”。又這電影還有一段是取自Carvajal遺作所描述對南美原住民的傳教模式。那模式,竟跟美國名戲謔家George Carlin所嘲諷的不謀而合,也就昰: “God loves you. But, if you don’t listen to Him, He will destroy you. Still, He loves you.”

現在就來看看在台荷蘭教士對轄區原住民的傳教模式吧:

1.上帝愛你. 所以凡是來教會學校上課的,一律免費供應衣食;

2. 但是如果你不聽祂的,還繼續祭拜祖靈或奉祀Takarupada 和Tamagisangak ,那麼福爾摩沙長官聯席會議及宗教法庭決議,公開鞭刑你,然後把你流放,永遠不得回部落;

3. 當然,上帝仍然愛你的,所以你被驅逐時,我們還是會為你的靈魂祈禱的。

事實上鞭刑雖嚴厲,流放更恐怖。因為當時的台灣,許多部落都有獵人頭的習俗。一旦被放逐化外,而離群索居,沒多久,這可憐蟲的頭顱就會被異族人帶回家當擺設了。

這種嚴酷的傳教方式,後來連VOC的最高當局都看不下去。終於在1660年4 月發函糾正福爾摩沙長官Coyett等人,並指示: “法律定得明白,嚇嚇他們就好,不必嚴格執行。”

今年(2011)五月二十四日,在紐約州Kingstonㄧ間三百五十年歷史的荷蘭改革教會,發表聲明,公開為該教派過去編造謬論替奴隸政策辯護,助長種族歧視,而深深道歉。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封聲明雖然來得慢”一點”,總比沒有好。
2011-06-21 10:07:15
garas
歷史這東西很難說誰對誰錯,即使至今,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事情是無法去論定對錯的,看過去的歷史,沒有對錯,只有用什麼角度去看的問題,其實過去的執政者都是一樣的,一開始都是侵略跟屠殺,之後再治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為台灣留下了不少的文明跟建設,都是值得我們紀念的人,不管是荷蘭或者日本人,雖然他們都是外族,但他們留下的文化或古蹟還有一些建設,都是相當有意義極具歷史性的,幹麻不能懷念ㄚ??如果我是當時的人,我也一定很痛恨被外族欺壓,期待早日回歸祖國,只是想不到回歸後還要被自己人欺壓,才會開始想到前面那個的好,這就是走了一個白目的,又來一個破格的,換工作好像也常常遇到這鳥事><
2011-09-20 01:27:39
孫鳳韶
對上上反應裡所提到Arnoldus Montanus有關荷軍於1663年出兵企圖奪回台灣的文章有興趣者,可參閱以下網頁:
http://ting-tau.blogspot.com
2011-10-18 12:14:46
六腳出身
從我的膚色 體型 面貌甚至鬍子的顏色
我可以斷定我的部分祖先是VOC的員工
思考人性的醜陋之後 我還可以斷定鄭成功來台後是我那些組先最難過的時候 被欺負的程度可能與美國博有一拼吧
2012-01-03 15:46:47
孫鳳韶
更正: Arnoldus Montanus有關荷軍於1663年出兵企圖奪回台灣的中譯文,在如下的網頁:
http://www.ting-tau.blogspot.com/2011/10/1663-1664_18.html
2012-01-04 21:43:34
查字典
標題寫 "屠殺", 並沒用錯
教育部字典的定義就是 "屠宰、殺戮"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1O%B1%FE&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2012-06-24 19:03:53
進攻屎那
屎那文化就是這樣子,好好看吧http://blog.udn.com/tabor/1401822
2012-07-02 17:02:15
六腳出身
最近考察
安平追想曲的金小姐應該是清代開港後的國際貿易副產品
而不是版大說的荷蘭時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n/1/today-so5.htm
2013-02-10 11:13:00
吳端洲
我佩服鄭成功也佩服沈葆楨,沈葆楨是真正瞭解鄭成功的,請特別注意那副楹聯中所說的「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知道鄭成功一生的遭遇是怎麼「無可如何」再來評論鄭成功,才是對的。否則只是坐在冷氣房裡電、腦桌前,憑一己好惡與一己的政治正確來敲打鍵盤而已。
2013-03-16 01:05:32
版主回應
老兄:您要佩服誰,那是您的自由,我無權干涉;但歷史也不會因您佩不佩服就能更改。

我這裡只談歷史,有辦法就請拿點史料出來,讓大家恭聆教誨。否則這樣的評論,只是浪費自己的時間,也與某人的自我介紹一樣:

「只是坐在冷氣房裡電、腦桌前,憑一己好惡與一己的政治正確來敲打鍵盤而已。」
2013-03-16 11:23:03
123
"至於哈荷人士津津樂道的所謂:”荷蘭人喜歡跟土著通婚”一事,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羅曼蒂克。這些”土妻”通常是女奴晉升的。成為人妻後,身分是亦妻亦奴。”荷郎”則又是主人又是丈夫。老一代的台語中稱呼丈夫和主人都用同一名詞:”頭家”不是沒有理由的。"
雖然這位孫鳳韶的留言是2011年,但是看了還是不免好笑。不知中國的"老爺"一詞是主人也是丈夫,日本的"旦那"一詞是主人也是丈夫,他又要如何解釋?難不成自古中國跟日本都是把女人當作奴,娶妻娶奴?
頭家一詞就是只表示"當家"一義,何必如此貶損台語?
2013-03-21 02:05:17
孫鳳韶
回123:

您的講法或許有道理,我的講法或許”好笑”。不過,我如此說是有所本的。請看http://www.expatica.com/nl/leisure/arts_culture/the-forgotten-history-of-the-slave-trade-81_12266.html

在上面Mindy Ran的"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the slave trade”一文中是這樣說的: In the 17th and 18th century,… there were no European women in the colonies. Most wives of Dutch men had begun their lives as slaves and could be freed after the death of their "boss" or husband if his will specifically requested it. (17/18世紀…在殖民地沒有歐洲女人。大多數荷男的妻子原先是奴隸,如果她們的主人或丈夫的遺囑有特別交代,那麼她們在荷男死後才可以獲得自由。)

請注意:Dutch men(荷男)是"boss”(主人、老板) or husband(丈夫);而不是"head of household”(當家) or husband(丈夫).

至於把”頭家”解釋成”主人”也好或”當家”也好,應該跟”貶不貶損台語”無關吧?!
2013-07-09 10:20:00
孫鳳韶
回123:

再講得更白點,設使您的祖先300多年前在台南遇上一位平埔荷妻。他知道她是亦奴亦妻,當他對她說:”恁頭家….”時,你認為你祖先說的”頭家”是什麼意思呢? 是不是指主人(奴隸主)兼丈夫呢?
2013-07-09 11:04:41
屏東人
依據馬偕醫院,對台灣溯源基因檢測顯示台灣人民血統複雜,但以平埔族血統比例最高;自稱漢人、閩南人、客家人的人,其實很多不是純正的漢人。就算是先祖所稱的大陸原鄉福建及廣東,多數人也不是純正的漢人;自稱漢人、華人是被教育的。屠殺異族(或異己)男性,是政治動機、是統治手段;滿清、日本入關後,不也是如此?蒙古西征,不也是如此?
我們自小被教育,灌輸我們是炎黃子孫,如過有人自稱是平埔族、高山族或是其他族群,自然而然就會被歸類成非我族類;非我族類,只有被霸凌的分,這是人性,天性使然。
荷蘭、鄭成功、大清、國黨之軍事統治期間,為了達到統治目的,無不採用通婚、同化、消滅或壓制語言及文字,甚至是誅殺等手段來達到統治目的。老一輩的台灣人對國民黨在台灣中小學進行【推行國語、禁止方言】應該記憶猶新,政府藉由教育體系扣上"方言不雅"的;幼小的我們回家之後,還因此跟長輩起衝突,這不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幼年時,時常聽到老一輩(祖輩)會說他們的父親、母親、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故事,並提及以前的生活型態。最常提及的就是他們的上一輩或是上兩輩,會說平埔族話。房子後的檳榔樹,也是為了它們的需要種植的。附近的住屋,也是混雜著平埔族、漢族、及極少數略帶西式的瓦房。
三、四十年前,自稱是閩南人的屏東萬金人,從來就否認是平埔族後代,若有外人懷疑他們的說法,甚至會動刀動槍,他們並不是在捍衛他們的血統,而是深怕他們的自尊及生純的空間受到侵犯;近年來由於原住民意識的覺醒,他們才逐漸不否認自己的平埔族血統。
小的時候,長輩會提醒我們,不要把家裡有平埔族或是荷蘭祖先的事情拿到外面攘攘;這不是攸關血統問題;而是攸關家族的生存空間,這是環境逼迫使然。久而久之,多數人已經淡忘了自己家族的血統。
一兩百年前,平埔族祖先牌位(瓶子、甕、或石頭)原來是擺在桌上的,後來被擺到神桌底下;近幾十年來,以幾乎消失不見。人因為自尊,往往會否定自己的祖先的曾經存的事實。
歷史所述,真假難辨;咬文嚼字未必能正視聽,當多聽、多看、多理解各類歷史、文化、基因及考古等學科,才不會被人家牽者走;人云亦云的...
2013-07-17 16:36:18
Apin
如果歷史之沒有聲音,是否也應該只侷限於「台灣史」..

1995年5月19日原本是「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的麻豆真理大學校長葉能哲召見外文系副教授陳 凌說:「我要創辦台灣第一,世界第一個台灣文學系!你要背負十字架;規劃成立台灣文學系,傳承台灣文學,以重建台灣文學主體性。」 曾經以為歷史是沒有聲音的,時光隧道是空洞沉寂的,歷經眾多台灣本土文學大家與學界前輩先賢們,契而不捨的長期努力爭取,直到1997年2月5日,因緣際 會,歷史傳來了回聲:「台灣文學系」核准成立﹝教育部(86)高(一)字第86011441號函核定﹞「天下第一系˙台灣文學系」終於走上台灣本國的歷史 舞台。

只是,如果麻豆真理大學早於十八年前首創「台灣文學系」,包括成功大學在1998年也已成立「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2000年更成為台灣唯一具備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的台灣文學教研機構。 靜宜大學於2003、2006也陸續成立「台灣文學系」和碩士班研究所...

但為何到現在,台灣還未見有大學提出成立「台灣歷史學系」的要求?

如果連橫寫「台灣通史」的原因,是因為13歲時..受到來自其父親一句「汝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啟發,而台灣事者,當然指的就是「台灣歷史」。而這也促成「台灣史」目前能成為一門獨立學問,但為何目前在台灣各大學卻不見「台灣歷史學系」存在?..
2013-08-30 19:09:16
Apin
續上...

換句話說,如果歷史之沒有聲音,是否也應該只侷限於「台灣史」。因為,過去的政治背景因素,讓長久以來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台灣人」,反而無法對自己 (台灣)歷史有充分的了解,很多甚至是「空白」一片。因為,過去的政治背景因素,讓「台灣人」大都只能學習「中國的歷史」、「中國的地理」、「中國的文學」。

雖然,1986年,中央研究院張光直院士等人為推動台灣史研究,開始結合院內歷史語言研究所、民族學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四所之部份人力資源,籌畫台灣史田野研究計畫,也讓台灣史研究日受學術界重視,包括社會各界亦日益關心。

因此,在立法院要求中研院應早日設立台灣史研究所情況下,中研院終於於2004年七月一日正式成立台灣史研究所。同年八月師範大學也隨即成立台灣史研究所 (2010年9月起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研究所與台文所、客家研究所合併為台灣研究所);2004年九月政治大學跟在師範大學後面,也成立台灣史研究所碩 士班(2006成立博士班)。

換句話說,在經過近十年的教育下,台灣史研究應該已培育出不少台灣史師資人才。那麼...接下來我們是否就應該趕快為大學的「台灣歷史學系」催生,以重建台灣歷史的主體性,讓每個在台灣安生立命的「台灣人」..無論過去來自何處,都能得到傳承與學習「台灣歷史」的機會。

http://tw01.org/profiles/blogs/1970702:BlogPost:2413002

期望藉管大精彩的台灣史故事..也能幫忙為大學的「台灣歷史學系」催生。。。
2013-08-30 19:10:08
Apin
據史載..鄭成功治軍方式常以嚴刑峻罰配合獎勵,所以..光是在作戰時怯戰、戰敗者被鄭成功所誅殺的將吏就有七十五人,而且六親不認,包括怯戰被鄭成功處決的(堂)叔父鄭芝莞。

由於鄭成功派從叔鄭芝莞鎮守原本是鄭家大本營的廈門,但鄭芝莞在清朝福建巡撫張學聖出兵攻打下卻怯戰而逃,以致廈門失陷,造成整個鄭家積蓄百萬黃金被搶、焚一空。後來,鄭成功以(堂)叔父鄭芝莞敵前逃亡,將他處斬,並且將他的頭顱掛在市集,示眾三日。

是以,如果鄭成功的(堂)叔父都可以被鄭成功以怯戰、敵前逃亡理由殺頭,個人認為..范無如區後來會被鄭成功殺害..其實亦無關其「神父」身份,而是鄭成功派其送信勸降不止任務未成功,范無如區牧師的態度甚至還反對荷蘭人投降..
2013-08-31 14:45:04
Apin
續上...

►►如果幫助國姓爺...成功讓荷蘭人終於願意投降的關鍵,竟然是一位荷蘭傭兵,德國籍的軍士 Hans Jurgen Radis (van Stockaert -Stockaert 是後來以生產賓士車出名的德國南部一個城市 )..

也就是說,由於 Hans Jurgen 陣前逃亡,投靠國姓爺鄭成功...除了告知熱蘭遮城的當時狀況外,最重要的是告訴鄭成功一個可以很快結速這場圍攻,並讓荷蘭人快速求降的戰法...

那就是用大砲在南北兩線轟擊荷蘭人在大員島所建立的烏特勒支碉堡和熱蘭遮城堡...

於是台灣史上在台灣本土所發生的第一場大砲戰終於在1662/01/25 上午九點半開幕 (史稱一二五大砲戰)...

在鄭軍利用 28~30門大砲,單日持續地猛轟2500發砲彈下,下午五點左右讓荷蘭人終於放棄烏特勒支碉堡...砲戰也在下午六點前結束...

接下去...經過一天的考慮...1662/01/27 荷蘭人召開內部會議,決議在合理條件下交讓城堡給鄭成功。...而在隨即發出的乞降信後,雙方馬上互派代表在城堡外的羊厩等地..面商媾和條件,1662/02/01上午雙方代表在熱蘭遮街的稅務所交換條約,完成媾和儀式。1662/02/09 末任台灣長官菲特烈揆一(Frederick Coijett)在大員島海灘交出熱蘭遮城鑰給鄭成功官員,1662/02/17 荷蘭船隻全部駛離大員島。

換句話說,從1662/01/25砲戰到1662/02/01雙方完成締約,歷時只有7天的關鍵,就是鄭成功靠著荷蘭傭兵,德國籍的軍士 Hans 的建議,發動一二五砲戰才贏取最後勝利,也和荷蘭人簽訂互換了台灣史上第一個形式完整的國際條約。

是以,如果像陣前選擇投降的德國籍傭兵 Hans ,都願意出策幫助國姓爺鄭成功能贏快速得最後勝利的方法,那麼...像反對荷蘭人投降的范無如區牧師會被一些陣前投靠國姓爺的荷蘭傭兵(包括德國籍軍士 Hans)舉發..以致被國姓爺砍頭...是否也並不奇怪了,不是嗎?..

PS:上述資料引用來源 - 《漢聲雜誌 第 45 期》 鄭成功和荷蘭人在台灣的最後一戰及換文締和 / 江樹生 (漢聲雜誌社, 1992 - 100 頁)
2013-08-31 15:04:48
Apin
鄭成功其實就和蔣介石蔣經國是一樣的情況,只要有人嘗試還原歷史真相,其信徒就會跳出來大肆撻伐,要求大家都盲從以前的造神故事.其原因為何大家都很清楚.

還有啊,"鄭成功濫殺自己的軍人部屬"跟"鄭成功濫殺平民(不分種族)".即使同為殘暴濫殺也依然有區別好嗎?
台灣就是有人分不清楚,難怪到今天還有人要為殘暴濫殺的獨裁者粉飾.
2013-12-11 14:43:29
獨行貓
現今台灣的歷史教科書,記述荷治麻豆社事件;記述清治大甲西社事件,卻對鄭氏沙鹿社大屠殺隻字不提,可悲極矣!
2014-05-28 17:25:54
大豆
鄭氏本來就是外來政權了 不然是本土政權喔??
還真是不罵民進黨會死
那尊巨大的鄭氏騎馬石像還是許添財從支那共產黨那裡搬來的 請理性點好嗎??
2015-08-30 00:55:15
Kevin
這篇舉一個人為例顯然太偏頗了,刻意略過很多更重要的事實。
先說本文唯一較正確的地方,鄭成功治軍的嚴峻與對人民的苛稅在歷史是出名的,並非新聞,一般都歸因其海盜的出身有關,許多制度很明顯是海賊王行徑的遺留,嚴到兒子跟奶媽私通都要親手殺了兒子。南明有很多將軍和士紳投入鄭成功,但有些又跑去降清都是因為太嚴苛逼走的,因為他原本不是王者之師。
但是鄭荷數千人交戰這麼一段時間,本篇用一位荷蘭牧師為例實在太偏激,刻意不提到鄭成功並沒有為難任何一位澎湖擱淺被俘虜的荷蘭援軍、中途投降的荷蘭軍官與最後戰敗的所有荷蘭人,這些都是更有代表性的重要節點,而斬殺該牧師與當時他被鼓動反鄭的對立立場有關。
另外,對原住民的壓迫確實都是白目屬下造成的,鄭成功下過的都是安撫指令,一般最後都有平反到,這點不該有爭議才對。
以海賊王的角度來看,鄭成功確實有幾項突出的地方,才會連敵對的清朝、日本、台灣、大陸都認定為民族英雄。
第一是移孝作忠,父親和弟弟落在清廷手裡,還繼續擁護永曆年號與朱姓而不願被招安,朝廷大於家族的價值觀對於無祖國的海盜家庭非常特別。
第二是有一些超越商業利益的民族情懷,鄭成功在閩粵浙地區還佔有優勢時,就因荷蘭常劫掠華人船隻而派水軍懲罰荷軍,雖然之後攻佔台灣島有較多經濟考量,但確實摻雜不少民族間的新仇舊怨。鄭成功臨終前耳聞菲律賓5萬華人被西班牙屠殺時,還出兵教訓西班牙人,只是自己過世而出征中斷。
第三是賞罰公允,鄭成功統治雖然嚴厲,但親疏一視同仁,對自己妻子、兒子、伯父、堂哥、所有愛將的治罪都毫不留情,所以根本不能說是存心壓迫人民,只能歸因其本身繼承的海盜價值觀。反而是寓兵於農時不犯民田的屯墾制度以及重視然諾善待戰俘,還是公認值得後世學習的良策的。
2016-02-24 02:00:02
Apin
簡論鄭成功的~屯田~

事實上,鄭成功的~屯田~有其背景,非單純軍隊為糧草問題的墾荒...

也就是說,戰爭的另一面~~所謂「屯田」一語,不一定要解釋成為「開荒」,反而是「搜刮糧餉」的另一代名詞..


《先王實錄》云:1650年代鄭成功攻打潮州時,是
「入粵屯田」,中國學者顧誠甚至在描述這一段時,
說:「可見,鄭軍幾次進攻廣東(包括1649年進功
臣屬永曆朝廷的郝尚久所據潮州甫),都是為了 ”
屯田”,即搜刮糧餉」顧誠,《南明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頁447。
2016-11-07 23:59:44
ten lai
胡說八道. 這位牧師范無如區回到鄭營並沒有馬上被殺, 原因是牧師到處鼓動原住民對抗鄭軍, 鄭成功才下殺令, 不了解全盤歷史不要亂講, 不要在臺灣受點委屈,你們父子到大陸相比較, 就釋懷 當沒事, 回臺灣還處心積慮 亂台.
2018-06-28 22:53:30
路過
鄭成功活不過40歲,就是殺業報應
2021-12-05 23:16:3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