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31 14:29:44| 人氣94,407| 回應18 | 上一篇 | 下一篇

為台灣守住金門的「倭寇」-根本博(管仁健/著)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04年8月在北京舉行的中日亞洲盃足球賽,我看到一幅「愛國」人士的標語,上面寫這「驅逐倭寇」。

  這句話其實頗有語病,運動是一種競爭,而非戰爭;況且日本隊是地主國以貴賓身分邀來的,因此既非「寇」,也沒有「驅」的道理。

  至於將1931年起的「918事變」,到1945年向盟軍宣佈「無條件投降」,這段期間的日本侵華史實,用「驅逐倭寇」來形容,字面上是通,但又不足以形容日本昭和時期,軍國主義以國家為動員力量,侵略鄰國的惡質行徑。這是「國與國關係」,絕對要追究「戰犯」、依法「追償」,被侵略國當政者不應以此市恩牟利。

  至於到底什麼是「倭寇」?從字面看來,「倭」者,日本人也;「寇」者,強盜也。倭寇就是「日本強盜」,西方文件說是「日本海盜」。

  狹義的「倭寇」是指十六世紀,日本當時處於分裂的戰國時期,在中國沿海諸省騷擾的日本強盜,他們大多是一些失去藩主的武士,還有一些浪人;廣義的「倭寇」則包括整個明朝各時期零星騷擾的日本強盜。

  。。。。。。。。。。。。。。。。。。。。

  根據朝鮮史籍及明朝史籍的記載:倭寇始於朝鮮半島,自1550年起,侵擾整個朝鮮長達七、八十年。史家稱之為「前期倭寇」。元未明初中國沿海各地,因改朝換代引起社會動蕩,導致倭寇問題蔓延到整個中國沿海各省。

  尤其明朝自成祖之後,不重視海洋發展,又缺乏一貫的海防政策,只以祖訓「禁海令」,即「寸板不得入海」禁止人民向海洋發展,如此自然失去了海洋控制權。到了嘉靖年間(1522至1566),「倭寇」更是不客氣的成了中國沿海的主控者。

  但「倭寇」其實不是「海盜」,他們不像西方「海盜」在海上劫掠商船,他們甚至根本不懂如何在海上作戰,只會登陸之後包圍城市,官軍追剿時就退回海上。而明朝不顧現實的鎖國,讓民間的走私猖獗,官員與地方士紳也涉身其中,又沒有公正的「海事法庭」,於是一些以日本流亡武士做武力基礎的仲裁者,成了沿海各地的「實際執政者」。

  所以,「倭寇」既非西方「海事法」上所說的的「海盜」,頭目也不是日本人。而成員中八成是漢人,只有二成是日本人;但他們因受過正式的軍事訓練,無論戰略戰術、攻城圍敵,甚至傷患送醫、糧食補給,都比官軍更「先進」。因此「倭寇」集團中的日本流亡武士,成了集團中的核心力量。

  「倭寇」活動的地區,北從日本海、朝鮮、黃海、琉球、東海、平湖(澎湖)、呂宋、柬埔寨。一直南下到爪哇島的巴達維亞(雅加達),在當時全部是與大明帝國有冊封朝貢關係的「屬國」。嘉靖年間的「倭寇」,大體可分為兩派:

  一派是海商兼海盜,以金老子、李光頭、許梀、王直等為代表。根據地先在浙江雙嶼島,後因雙嶼被朱紈搗毀而轉到日本平戶。他們一貫要求通商互市,不得通商才轉為盜,這一派倭寇主要危害濱海各縣。

  另一派是純粹的海盜集團,以徐海、陳東等為代表。根據地主要在奉賢柘林一帶,這派倭寇海盜專事騷擾掠奪,危害地區遍及江浙內陸各地。

  當時「倭寇」不但公開的在沿海各縣上陸「補給」,還開庭審案,庭上發出「傳票」,傳訊村民做證,不「依法出庭」還要嚴懲。而審案品質與效率,顯然比朝廷還高了許多,很得人民信任。明朝政府最後還是依賴戚繼光訓練的「戚家軍」,才勉強剿滅了「倭寇」。

  。。。。。。。。。。。。。。。。。。。。

  到了19世紀末,中國成了西方列強將要瓜分的物件,「倭寇」在華的活動也又興起。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党,與日本浪人甚至政府與軍方的關係,連國民黨自己都不否認,因為那些都是鐵證如山的。

  一直跟在孫中山身邊的宮崎滔天,就是直接由日本外務省派遣,所以革命黨的經費與活動,他必須定期向日本政要彙報,當時日本利用反清勢力牽制清廷的反日政策。而負責的正是外務大臣大隈重信的重要智囊犬養毅(後出任日本首相)。

  孫中山之外,其他著名革命黨人,也都有日本特務追隨(或說指導更恰當),如黃興身邊的萱野長知,宋教仁身邊的北一輝。

  國民黨的前身興中會、同盟會都有日本浪人參加。尤其孫中山創立的「興中會」,最早出現在名單上的129名會員中,即有犬養毅、宮崎兄弟、六原太琢、副島、寺尾、山田兄弟、菊池、萱野等多名日本人參加。而實際參與者遠不止這些。

  據萱野長知的回報,跟著孫中山積極活動的日本人大約有三百人。著名的惠州之役,參加暴動的日本人便有平山周、山田良政、尾崎行昌、島田徑一、宮崎寅藏等人,其中山田良政還當場戰死。

  這些同情中國革命的「日本友人」,都是些對中國深懷幻想的擴張主義分子冒險家,除了政界名人,還有財界人士。更多的是「大陸浪人」,他們由山縣有朋、桂太郎等政黨和軍部首腦提供經費,同時也接受政黨和軍方的操縱。即使日後的土肥原賢二之流的「對華活動家」,也都一脈相承。

  1945年8月,二次大戰結束得太突然,國共二黨都還沒有準備好如何接收「淪陷區」,在華的日軍立刻成了兩黨都「爭相逢迎」的物件。至於「戰犯」的追究,顯然就成了「次要矛盾」。

  國共雙方都有不遣返也不法辦在華日軍,而先用來打內戰的紀錄。共軍如何利用戰後的流亡「倭寇」打內戰,以及國軍中最著名由前駐華司令岡村寧次組成的「白團」,因為網上檢索很容易,我就先按下不表。

  。。。。。。。。。。。。。。。。。。。。

  1949年4月共軍渡江後,剛被遣送回國的北支派遣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Nemoto Hiroshi),家中來了一位台灣青年訪客,他自稱叫「李鉎源」,交給他一封中華民國已下野總統蔣介石的親筆函,蔣以國民黨主席的名義,請他來華協助風雨飄搖的「國民政府」。

  根本與蔣是北伐時期的舊識,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時,蘇軍南下攻打駐蒙日軍,共軍也趁國軍來到前要接收日軍,第一軍元泉馨少將乾脆率軍先投了閻錫山,這批日軍日後先助閻守太原,太原城破後,殘部又幫共軍南下「解放」,但這些詳情日後另外再發主題。

  總之,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根本博得到老蔣的協助,順利將35萬部隊與45萬日僑遣送回國,自己也免於「戰犯」追訴。據根本博回憶錄說,戰後老蔣在書房裡召見他時,侍衛長商震上將、戰區司令官孫連仲上將都站著,老蔣卻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沒有一絲戰勝國的驕傲,讓他感激在心。因此一接到蔣的「密令」,立刻召集舊屬,準備赴華「報恩」。

  根本博在五月初化名「林保源」,率化名「周志澈」的吉川源三中佐(陸士41期,陸大44期)、化名「宋義哲」的淺田哲大尉(陸軍航校教官)、化名「陳萬全」的岡本秀俊少尉(幹部候補生)、化名「劉台源」的中尾一行曹長(下士)、化名「林良材」的吉村虎雄與化名「劉德全」的照屋林蔚(浪人),一行七人準備偷渡到上海。

  但船還沒出發,湯恩伯就準備棄守上海,根本博於是轉赴台灣,但在日本九州時,竟被美國憲兵逮捕,然而經過一番「表白」,美軍不但放行,還派一日裔美軍隨行保護。根本博就搭乘90噸重的機帆船「捷真丸號」南下,不料又遇颱風,「捷真丸號」在琉球海域沈沒時,被美國軍艦救起,經過一番詳查,美軍竟在6月10日將他們7個日本浪人,用軍艦送到基隆。

  根本博到台灣後,老蔣又驚又喜,原來老蔣根本沒發什麼「密令」,這「密令」是投共之前的北平傅作義將軍發的。據根本博回憶錄說,他們七人到基隆後,台灣當局不聽美國海軍的解釋,以致他們被扣押了一個月。尤其晉見老蔣之前,通知他們理髮沐浴更衣時,他們都以為會被槍斃了。結果老蔣召見後,令曹士征在日本致送他們七人家屬補助金,並請他們立刻赴金門協助湯恩伯。

  根本博一行人的行動,被港日媒體大幅報導,連美國「芝加哥論壇報」也轉述。最誇張的有「蔣在日本招募十萬義勇軍協防台灣」、「蔣在日本招募義勇航空隊協防台灣」,當時日本軍人回國後,不但生活無著落,美軍也不准他們從事公職,社會也瞧不起這些戰敗的軍人。根本博的新聞一出,日本回國軍人(尤其是飛行員),一大堆人擠到駐日代表團要報名,震動了盟軍總部。

  結果根本博一行人的新聞,讓盟軍加強安檢,原本老蔣與岡村寧次的佈局也被牽連,「義勇軍」胎死腹中,縮水成了由化名「白鴻亮」的富田直亮少將組成「顧問團」,也就是一般人熟知的「白團」。

  金門古寧頭戰役國軍大獲全勝後,根本博又協助湯恩伯防守舟山群島。雖然根本博比起其他軍事顧問不同,他是直接參戰、功勞很大,而且官階輩分都比富田直亮高,但「白團」成員一起抵制他,更嚴重的是為了防守舟山群島,他赴日本以「漁撈」為名,買了33艘機帆船,卻因一位前海軍中將在口角時殺了一個流氓,引起日本海上保安隊的追捕。

  根本博的行動不夠保密,以致連累岡村寧次也被盟總麥克阿瑟約談,而中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也收到盟總的警告,招募「義勇隊」計劃胎死腹中,讓老蔣非常不滿,於是先遣送其他六人回日本。而化名「周志澈」的吉川源三中佐,又侵吞了其他幾人的安家費,在日本成了重大新聞。老蔣擔心連「白團」也沒有優秀的日本軍人來參加,終於一怒之下,將根本博也遣送回去。

  根本博回日本後,鬱鬱寡歡、終日酗酒,1966年病沒。

  。。。。。。。。。。。。。。。。。。。。

  1983年時,我在金門服役,在洋宅那裡,看到原本富麗堂皇的西式別墅,被戰火摧殘的只剩斷垣殘壁。當地耆老說這是二十年前,八二三、六一七與六一九三次炮戰後的結果。

  1958年8月23日18時30分起,共軍集中各型火炮342門,向金門作地毯式濫射,頓時彈如雨下,塵土飛揚,兩個小時內連續發射了57,500發炮彈。

  接下來的44天,大陸又狂炸了479,554發純鋼炮彈,金門地區平均每一平方公里落彈3,160發。接下來1960年,中共因美國艾森豪總統訪台,共軍又發動「六一七」、「六一九」炮戰,爾後采「單打雙不打」方式陸續炮擊,直到1978年1月1日,才正式宣告炮戰時代結束。

  金門除了除了花崗石外,「鋼」也成了豐富的礦產。聰明的金門人將這些鋼炮廢物利用,打造成鋒利又實用的菜刀,並且闖出和金門高梁酒一樣的名號,成了觀光客「朝聖」必買的當地特產之一。但這是多少金門人的死傷,所換來的「特產」。

  洋宅耆老告訴我,當地都是早期金門人下南洋討生活,賺錢後返鄉所蓋的西式別墅,是單純的村落與文化據點,國軍在此根本沒有任何軍事設施,但「匪軍」卻連這樣的地方也濫射不顧。

  老先生最氣憤的是,金廈之間僅一水之隔,清朝與國民政府時,大家來往通婚,絡繹不絕;他們半個台灣人也不認識。美國總統艾森豪是誰,台灣到底在哪里,他們一概不知。

  至於「匪軍」為何這麼殘忍,要轟擊他們這樣一個單純的村落,他不懂,我也不懂,只記得他堅持稱對岸叫「匪軍」,當時我們軍中政治課都已改稱「共軍」了,但老人家堅持這樣說,我也就姑且這樣記下。

  訪問「洋宅古戰場」後,我悵然若失,於是又前往30多年前的古寧頭戰場,拜訪當地耆老,請他們告訴我當年共軍上岸時的戰情。

  1949年10月,一路告捷的共軍,剛佔領廈門,又直撲金門。當時島上只有湯恩伯的福建綏靖部隊(曹福林與劉汝明各兩個編裝不實的師),共軍一上岸,他們就被打退了。24日起,佔優勢的共軍準備全數登陸,老蔣也從台灣調來一個新編師,汕頭調來兩個嫡系的步兵師,原本打算在古寧頭將登陸的共軍「阻敵於海上」,但被根本博制止了。

  根本博將國軍撤退,讓共軍全數上岸,再用優勢的空軍將共軍所有艦艇炸沈。上岸的共軍被增援而來的國軍殲滅了大部分,共軍殘部於是佔領古寧頭的民宅做困獸之鬥,國軍也準備用「火海」圍攻。但耆老告訴我,那位日本將軍反對國軍的戰術,結果國軍打開包圍的一角,讓共軍到北海岸集結等待對岸支援,古寧頭村民因此逃過一劫。

  在北海岸集結完成的共軍,遭到國軍海陸空三面夾擊,在沒有掩蔽,也沒有人質的情況下,全數被殲滅與被俘,連一個逃回去的都沒有,造成了共軍建軍至今最「慘敗」的一次戰役。金門當地人將根本博尊稱為「戰神」,中共也懸賞五萬美金要取他的人頭。

。。。。。。。。。。。。。。。。。。。。

  當兵之前,我不懂明朝時沿海的子民,為何不接受天朝派來的命官,簞食壺漿迎送來剿寇的官軍,反而與倭寇有這些不明不白的關係。

  當兵之前,我不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是共產黨在抗戰前最動聽的口號,然而823時的「只打蔣船,不打美船」,617與619的狂炸金門,分別迎送美國艾森豪總統訪台,而且是毫無目標的濫射(或說是很有目標的示威)。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唉!我不敢奢望。只盼當政者能學學「倭寇」根本博,一定要死人,就先死軍人。雖然會影響戰鬥力,但能少死一個老百姓,就少死一個。這種軍人的「武德」,甚至說是倭寇的「寇德」,到哪一天才能在我們的軍隊中落實呢?

  統一其實不難,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如此而已。

台長: 管仁健

Kate
好,感動,果然是真武士。
2006-01-23 10:58:33
路過
日軍士官分為伍長,軍曹,曹長
所以曹長應該為上士或三等士官長左右的階級
2007-04-06 00:10:47
版主回應
路過兄

抱歉,我漏打一字。謝謝指正。

曹長、軍曹與伍長,都是戰前日本陸軍所謂的「下士官」,我漏打一個「官」字。意思是要區別戰後自衛隊的「陸曹長」。

戰時「曹長」約等於戰後的「一等陸曹」而已。
2007-04-06 00:49:21
人类的这种理想从上帝的儿子被钉死的时代,佛祖悟道的时代就开始了。。但是从有纪年开始不曾有任何一年这个地球上的人们不互相屠戮的。。

有一个疑问,据说国军对于共军被围困人员以及伤员有拒绝接受投降的屠杀行为,不知道楼主可有考证。

楼主在台湾有媒体和资料资源的优势,可否有兴趣考证一下内战期间,双方违反战争伦理的反人道罪行?
2007-07-21 14:22:50
咖啡
元泉馨率部投閻錫山
好似
吳三桂率寧遠軍團投效清廷
歷史重演
相似度之高
令人嘖嘖稱奇

根本博已經是中將了啊
湯恩伯那時是什麼位階?
台灣現在好像只有鳥來伯了

學生時代
同學說他敬佩山本五十六
我記得我當時拍桌大罵
:[死韃子滾回老家去坐冷板凳]
他也不生氣,笑笑說
:[兩百多年來我家一直坐冷板凳,
韃子又不是每個都姓愛新覺羅]
2008-01-17 20:48:17
小杜白雲
在網路上找到另一位網友寫的古寧頭戰史,對「英勇的國軍」也是一路嘲笑,但內容卻頗不同,請版主參考一下囉!
http://blog.pixnet.net/sophist4ever/post/19289505
2008-07-22 09:58:38
D.K.Leo
版主先生:
駐日軍事代表團團長朱士明,似乎打錯了。
應是朱世明。
2009-01-01 12:04:48
版主回應
抱歉,打錯字,已更正。
2009-01-01 15:04:11
咖啡
金門古寧頭戰役國軍大獲全勝後,根本博又協助湯恩伯防守舟山群島。雖然根本博比起其他軍事顧問不同,他是直接參戰、功勞很大,而且官階輩分都比富田直亮高,但「白團」成員一起抵制他,更嚴重的是為了防守舟山群島,他赴日本以「漁撈」為名,買了33艘機帆船,卻因一位前海軍中將在口角時殺了一個流氓,引起日本海上保安隊的追捕。
===============================================
唉!豈非又是一個李廣!
2009-01-26 19:53:20
Rex
"日本回國軍人(尤其是空軍),一大堆人擠到駐日代表團要報名,震動了盟軍總部。"

日本帝國並未有"空軍",而是海陸軍各自擁有航空部隊.我並不以為板主不知,只是泛稱而已.但若寫成"航空部隊軍人"會不會更合適.
抱歉,求全了些.
2009-12-20 21:51:26
版主回應
感謝賜正,您說得很對,其實老蔣要的就是「飛行員」,什麼國籍或什麼軍種都沒關係。
2009-12-20 22:01:34
long77777
"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讚!
必須以德服人,以愛訓民,
否則就只算是「侵略」而稱不了統一了。
2010-08-07 18:24:11
herb
這一篇寫的更為詳細
http://wtfm.exblog.jp/10615078/

當然許多人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
但是事實真是如古寧頭官方戰史所說, 勝利純屬運氣?
三輛M5A1戰車損壞留在沙灘,反而成了機槍堡 ?擋住共軍244團 ?
共軍迷路, 後退的漁船又被炸毀,因此被困於沙灘上?

當時參戰的國軍第22兵團李良榮,第12兵團胡璉都是剛登上金門島,整備完成了嗎? 甚至胡璉本人,作戰當時都還未登陸上岸.
然而, 一路敗退的 湯恩伯,能夠下這種戰術嗎?
這都存在太多疑問?

加入"根本博", 那一切疑點就可以解釋了.

根本博策劃這個 不殲敵於沙灘, 卻誘敵深入, 再斷其後路反包圍的戰術, 其來有自
這是源自於 日本戰國時代有名的" 嚴島合戰"
毛立元 以劣勢對抗陶晴賢大軍的 反包圍戰

在二次大戰,太平洋逐島戰時, 日軍一直用此戰術對抗登陸的美軍,可惜美軍的海空軍力太強, 日軍無法切斷其登陸部隊的後路. 最有名的硫璜島-沖繩之役,就算出動大和號戰艦執行菊水特攻作戰,也只造成大和號沉沒, 沒能成功切斷美軍後路.

不同的是,國軍當時還保有空軍戰力, 可以擊沉共軍運補的漁船,所以二戰日軍一直沒有成功過的戰法, 反而被"根本博"拿來運用於古寧頭致勝.

日本人的指揮,獻策,造成國共內戰中, 國軍唯一的一次勝利?
這種歷史的諷刺和嘲弄,向來都是始料未及的吧!
2011-04-23 19:28:59
herb
對不起
上面日本戰國時代"大名" 毛利元 誤植為 毛立元
更正
這是源自於 日本戰國時代有名的" 嚴島合戰"
毛利元 以劣勢對抗陶晴賢大軍的 反包圍戰

上面
2011-04-23 19:44:40
孫鳳韶
"毛立元"或"毛利元"都不正確。

應該是"毛利元就",羅馬拼音為Mouri Motonari.
2011-04-25 14:14:04
herb
感謝孫大 對於厳島の戦い
毛利 元就(もうり もとなり)
的更正

不過,孫大對"古寧頭戰役為根本博所指揮"?卻沒有提出疑問, 這讓小弟好奇.
是否孫大也同意這種說法.

當時防守海岸的是 青年軍201師的601、602團,自認防守有功.
然而後來前往支援的 胡璉之第12兵團,下轄第18軍(軍長高魁元)、19軍(劉雲瀚), 卻認為青年軍防線已經鬆動, 首功乃18軍前往支援,所以驟效.

然而前往炸射登陸漁船的海軍及空軍,又是誰下令調動的?
60多年過去了,幕前只見"英勇的"國軍相互爭功

幕後英雄的武士道精神,更顯得可貴.
2011-04-26 19:43:05
衣薄寒
根本博吹噓太過分了
古寧頭戰役用的就是長沙戰役策略
這不用根本博教
2011-09-05 01:31:48
herb
還有證據2
就是金門採取了日軍在二戰,海島防衛,對抗登陸的美軍, 同樣的做法.... 地下碉堡

如果沒有地下凋堡, 後來的823砲戰要怎麼打?
這如果不是根本博或後來白團的獻策,金馬的防衛計畫,怎麼會比照硫磺島,沖繩,塞斑,關島的防衛

這和"長沙戰役" 風馬牛耳 ?
2011-12-26 18:14:45
戰史研究工作者
記得有些老將領在生前接受訪談,都證實了根本博在這場台灣存亡保衛戰中,對國軍調度與戰術的決定都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不知道為什麼一堆人還想否定他的貢獻!真是匪夷所思,還提長沙戰役,當真有調過各自方面資料了解那場戰役!
2013-01-25 05:34:43
戰史研究工作者
碉堡戰確實是參考日軍島嶼防禦做法,記得哪位核心將領有提過,雖然訪談當時沒提到根本博,但了解那些構工細節與戰術配置,我覺得應有根本博團隊的影子。

美軍當時針對硫磺島也是事先焦土岸轟,每平方英哩彈著密度,至今沒有一場史載戰役能及,登陸後卻仍付出極大代價,這種打法不是國軍那種大陸廣域疏闊配置的運動戰習慣,顯然有日軍影子。
有空再去收集他們參與過的太平洋戰爭的文獻記錄。
2013-01-25 05:46:55
阿川哥
拜讀大作深感見聞增廣,也對根本博中將的武德韜略深感崇敬,同時對於閣下費心編整資料表示佩服;然而國軍部隊體現武德者絕不乏其人-例如飛官寧可犧牲生命,將故障的軍機迫降郊外田野,而不願及時跳傘逃生. 倘若閣下日後亦能發表此類史實,諒必更能振聾啟瞶,造福軍民同胞.
2014-11-20 22:05: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