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1-05 14:47:27| 人氣6,4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郭雪鋒組)

推薦 5 收藏 2 轉貼0 訂閱站台

<<長沮章>>

 

題解:

記述孔子在周遊列國途中,受到兩位隱者長沮,桀溺的嘲諷。從孔子感慨的說話中,顯露出他仁人愛物,積極濟世的胸懷

原文: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 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爾與其從避人之士也,豈若從避世之士哉? 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原文翻譯: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和傑溺兩個人一起在田裡耕作。孔子經過那裡,叫子路去問他們過河的渡口在哪裡?

l  長沮、桀溺:二隱者。

l  耦:並耕也。

 (長沮、桀溺耦而耕)這句意思是說長沮、桀溺兩人合力在田中耕作。

l  津:過河的渡口。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長沮說:「那車上拉著疆繩的人是誰?」

l  執輿:在車上拿著韁繩。

l  執輿者:駕車者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子路答說:「是孔丘。」長沮說:「是魯國的孔丘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子路說:「是的。」長沮說:「那他應該知道渡口在哪裡?」

問于桀溺。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子路去問桀溺,桀溺說:「你是誰?」子路答說:「我是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與?對曰:然。

:桀溺說:「是魯國孔丘的門徒嗎?」子路回答說:「是的。」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輟。

:桀溺說:「如今天下大亂,坏人坏事就像洪水滔滔一样泛滥,谁和你们去改变?而且你與其跟從避人的人,不如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不是很好嗎?」說完,仍然自顧自地耕田。

l  滔滔:本意是水流旺盛的樣子,這裡用以比喻社會的紛亂。這句是指像洪水般的禍亂佈滿天下。

l  而誰以易之:  而指你/你們   以指與  易指有改變的意思。全句意謂:谁和你们去改變這種局面呢?

l  : 通爾  解作 你,指子路。

l  辟人之士:辟同,人指邪惡不正的壞人,如暴君。辟人之士即逃避壞人的人,指孔子。

l  辟世之士:指隱居脫離世俗的人。

l  耰而不輟:耰,音憂,翻起泥土,把種子埋在土中叫耰。輟,停止的意思。全句意謂:桀溺繼續不停地耕作著,沒有把津渡的所在告訴孔子。

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路回來把這情形告訴孔子,孔子悵然地說:「人不可以與鳥獸同群!我不跟這些世人在一起,我要跟誰在一起呢?天下如果太平的話,那我孔丘也不用出來改變這世局了。」

l  行以告:“以”及''下''省“之”字,即“行以之告之(孔子)。

l  憮然:憮,音武,惆悵不安,若有所失的樣子。

l  鳥獸不可與同群:孔子以救世為一己之職志,故說不可與鳥類共同生活。

l  斯人:指世人。

l  與:是同群共處的意思。

l  與:參與。

l  易:變革,改革。

主旨:

這一章反映了孔子關於社會改革的主觀願望和積極的入世思想。儒家不倡導消極避世的做法,這與道家不同。儒家認為,即使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也要獨善其身,做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孔子就是這樣一位身體力行者。所以,他感到自己有一種社會責任心,正因為社會動亂、天下無道,他才與自己的弟子們不知辛苦地四處呼籲,為社會改革而努力,這是一種可貴的憂患意識和歷史責任感。

內容理解:

論語中的語言非常簡練,但包含了深刻的含義,體現了說話者的思想與看法。

表層意義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  子路沒有從長沮那兒得到回答,只得轉而向桀溺打聽,讓人始料不及的是,桀溺不但沒有回答子路的問題,反而講了一大堆道理。這句話有兩層意思:一是說,天下到處都是洪水橫流一般的混亂情形,你跟誰來改變它呢?另一層意思是說,你子路與其追隨孔子這種避人之士,哪裡比得上追隨我桀溺一樣的避世之士,出世而隱居呢!言外之意是,像我這樣避世隱居的人才更高超更徹底,像孔子那樣的人根本不在話下。子路要問路,是實實在在的路,而桀溺卻就人生之路大做文章,其實他是藉此表達對孔子的嘲諷。

深層含義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  子路聽了長沮、桀溺的話后,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孔子,孔子聽后說了這番話。孔子的話包含兩個意思:一是說,人不可以與鳥獸同群,自己只會跟世間眾生在一起;另一個意思是說,自己之所以要改變這個世界,是因為天下沒有德政,——假如天下政治清明,我就不會投身到變革天下的活動中去了。前一個意思是要告訴桀溺那樣的避世之士:自己只會生活在世間眾生之中。其中蘊含著孔子對世間眾生的深刻關懷。後面一個意思是要告訴桀溺等人,天下越混亂自己越不會選擇避世,因為自己有改變這種混亂局面的責任。由孔子的這句話可以看出,孔子考慮的是天下眾生。

¢  有人把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解释为如若天下有道,孔丘就不参与变革了是不确切的,因为这句话中,本来没有假设语,再者,孔子不是改革家。所以,这句话的意思为:天下本来就有(原有的)它之道(制度),孔丘不愿人们任意改变(天下之道)啊!

啓示:

¢  一切的逃避、埋怨不但無法改變現狀,反而使局勢每況愈下,直至一敗塗地,只有努力才是成功的鑰匙。

¢  人活在世上是肩負着責任的,不該像鳥獸一般只顧吃喝和睡覺,應當積極地面對人生,克服困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才能取得成功;碌碌無為的人生無異於鳥獸,永遠都是失敗者。

表現技巧及作用

文章為了表現孔子的思想,主要採用了兩種表現手法:

¢  語言描寫:在文化中,孔子雖然沒有和長沮、桀溺等人進行直接的辯論,但是子路就是他的代言人,就是他的思想的表達者。所以有些時候孔子直接發表看法,子路在和長沮、桀溺交談后,「行以告」 孔子聽后,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有些時候,是通過子路表達出來。像子路對荷蓧丈人的評價,其實就是孔子對他的評價。

¢  側面烘托:烘托是指:不從正面去描寫人物,而是從對其他人物、事件的敘述和描寫中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描寫方法。

知識整理:

通假字

¢  是魯孔丘與?{與通歟}

¢  而誰以易之{而通爾}

¢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一詞多義

¢  與:①孔子下,欲與之言[]、②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改革、變革]、③是魯孔丘之徒與[語氣詞「歟 ]

¢  是:①滔滔者天下皆是也[這樣]、②是知津矣[這個人]、③是魯孔丘之徒也[動詞「是」]

詞類活用

¢  耰而不輟(名詞活用做動詞)

(耰而不輟:耰,音憂,翻起泥土,把種子埋在土中叫耰。輟,停止的意思。全句意謂:桀溺繼續不停地耕作著,沒有把津渡的所在告訴孔子。)

特殊句式

¢  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賓語前置)

¢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與其豈若」是固定結構)

特殊句式:

l  雙關

    定義:雙關就是利用語音和語義的條件,有意使用某些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構成雙重意義。

   雙關可分為諧音雙關、語義雙關、句義雙關。

  1. 句義雙關:指一句話,或是一段文字,雙關到兩件事物。
  2. 語義雙關:利用漢字的多義性構成雙關。曹植著名的〈七步詩〉就是藉豆萁燃燒煮沸鍋子裡的豆子這件事,暗示「同根生」的兄長不要咄咄相逼。

u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句,表面上是說大水洶湧,不易渡過;實際上是想說明天下到處都很紛亂,這種局勢不容易改變,屬「句義雙關」。

u 「是知津矣」句,諷刺孔子既自以為知世人應走的道路,則理應知自己的渡口所在,屬「詞義雙關」

文學常識:

¢  《論語》是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輯而成。論語是「語錄」之意。漢朝以前,《論語》有過《魯論》、《齊論》、《古論》等不同名稱的版本,但除了個別篇目不同外,各種版本內容大體一致。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是「仁」,《論語》中始終如一地貫穿了他的這一思想。

¢  《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集。「語錄」作為一種文體,乃《論語》所首創。

¢  其特點主要表現為:

一、文辭貼近口語,通俗、自然、淺顯,因而令人有親切之感。

二、所錄要言不煩,多非長篇大論,因而令人有精粹之感。 

三、《論語》大多有感而發,不作無病呻吟,因而令人有真實之感。語錄體屬於散文文體發展史上的早期形態。

 

作品影響及地位

¢  《論語》的篇章排列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各章各節獨立成篇。它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記錄了孔子關於哲學、經濟、政治、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方面的言論,是研究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

 

 

台長: 志據依遊
人氣(6,418)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2)|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