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29 21:00:47| 人氣12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載] 記基思.傑瑞特和他的科隆音樂會 by Albert Yue Yuan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古典音樂愛好者的爵士入門


----記基思.傑瑞特

和他的《科隆音樂會》


by Albert Yue Yuan


古典音樂與爵士樂有很多不同。從音樂上講,古典音樂強調旋律,爵士樂強調節奏﹔古典音樂大都嚴格地按照十二平均律法則調音和演奏,爵士樂則有其特殊的“藍調”(BlueNote,指比大調音階中的III音和VII音略微降低不到半音的音)﹔古典音樂的演奏者都是照譜彈奏,爵士樂則以即興演奏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樂手水平的唯一標準。從演奏方式上講,古典音樂大都在音樂廳裡演奏,聽眾須正襟危坐,不許出聲﹔而爵士樂卻大都在飄著煙味和酒氣的小酒吧裡演奏,聽者往往人手一杯啤酒,邊聽邊搖頭晃腦,腳上還打著節拍,精彩之處還要叫聲好。但是,兩者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它們的起源。古典音樂起源于歐洲的教堂,被認為是演奏給神聽的﹔爵士樂則起源于美國黑人的酒吧,是伴舞用的,也間或作為客人的“下酒音樂”。這一文化上的不同直接造成了古典音樂以嚴謹而優雅的風格稱雄歐洲,而爵士樂則以隨意而個人化的風格享譽美洲大陸。

對古典音樂愛好者來說,如果你想要邁進爵士樂的大門,就必須了解上面所說的兩種音樂的區別。這些不同之處好比一道道門坎,只有當你跨過這些門坎之后,才能領略到爵士樂------這一人類文化寶庫中豐富的精神寶藏。幸好,近二,三十年裡兩個領域的音樂家門互相學習,借鑒,創造出了許多融合性質的音樂,為我們提供了跨越這一道道門坎的梯子。下面要介紹的這張唱片就可以被看成是一把出色的梯子。

這是一場鋼琴獨奏的實況錄音。鋼琴可以說是唯一可以在兩種音樂中都能經常聽到的樂器,它在爵士樂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一方面,爵士樂的前身,即拉格泰姆 (Ragtime)就是指在酒吧裡演奏的鋼琴音樂﹔另一方面,早期爵士樂中的鋼琴是與貝斯,吉它,鼓等一起被用來給小號,薩克斯等吹奏樂器提供節奏與和聲的,因此這四種樂器被稱為樂隊中的節奏部分(RhythmSection)。這一對鋼琴的“歧視”一直持續到三十年代,雖然那時曾出了位技巧高超的鋼琴手阿特.泰圖姆(ArtTatum)。真正讓鋼琴走到前台的是四十年代出現的比波普(Be-Bop)。在這個講究個性的音樂風格的影響下出現了巴德.鮑威爾 (BudPowell),奧斯卡.皮特森(OscarPeterson),薩龍尼奧.芒克(TheloniousMonk)等一批出色的鋼琴手。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爵士領域又出了位劃時代的人物,他就是白人鋼琴家比爾.埃文斯(BillEvans),他的樂隊居然只有鋼琴,貝斯和鼓這三樣“節奏樂器”!在他的帶領下,這三樣樂器成了互相平等的三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們的個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埃文斯在演奏上大量借鑒了古典音樂的演奏手法,他的才華影響了他以后的一大批鋼琴手,其中包括我們要介紹的這張唱片的主角:基斯.傑瑞特(KeithJarrett)。

傑瑞特生于1945年5月8日。在他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發現他很有音樂天賦,便開始教他彈鋼琴。果然,他的彈奏技術提高很快,成了小有名氣的神童,七歲便登台演奏。那時他彈的都是古典音樂。上中學后,受環境影響,傑瑞特迷上了爵士樂。為此他還學了一段時間的薩克斯和鼓,成了中學裡的小爵士樂隊的全能樂手。中學畢業后他拒絕了一筆到巴黎學習古典音樂的獎學金而繼續留在美國學習爵士樂,並成立了自己的三重奏樂隊。這時他已專攻鋼琴,而且風格上與比爾.埃文斯十分相像。樂隊一開始並不成功,他便移居紐約,希望能有機會施展他的才華。很快,機會來了。紐約一個著名的爵士酒吧“前衛村”給了他一次演出機會,那天台下正好坐著爵士史上最偉大的鼓手阿特.布雷基(ArtBlakey)。布雷基看中了傑瑞特的才華,請他擔任自己領啣的爵士信使 (JazzMessengers)樂隊的鋼琴手。那年傑瑞特還不到二十歲。一年之后傑瑞特又加入了另一支有名的查爾斯.勞埃德 (CharlesLloyd)四重奏樂隊,並隨樂隊多次去歐洲演出。他的才華引起了許多歐洲唱片商的注意。1970年,傑瑞特受邀加入了爵士史上最偉大的小號手邁爾斯.戴維斯(MilesDavis)的樂隊,在樂隊中彈電鋼琴。七十年代爵士樂經歷了一場相當短命的革新,即電子化。樂手們紛紛把自己的樂器連上了功率巨大的擴音設備,並模仿搖滾樂的演奏方式。后人把這一時期叫做爵士的融合(Fusion)時代。

就在就是爵士樂手們追求這種譁眾取寵的音樂效果時,一個德國人悄悄地開始進行當時相當反潮流的嘗試。曼弗雷德.埃徹(ManfredEicher),這位前貝斯手在德國成立了一家取名為“現代音樂版”(EditionofContemporaryMusic,簡稱ECM)的唱片公司。他試圖把爵士樂與古典音樂融和起來,把爵士音樂請進以前專供古典音樂使用的音樂廳,而不是小酒吧。他自己也不清楚其后果會是什么,所以給公司起了這么個概念模糊的名字。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做了三件事:一是把樂器上的電插頭通通拔掉,讓樂器還原為自然的原音。二是對錄音設備進行了革新,力圖使樂器定位更準確,並把殘響時間加長,造成一種音樂廳的效果,即使這樣做有時會使聲音略微失真也在所不惜。第三件事是與傑瑞特籤定了錄音合同,並出版了一張錄音室專輯《面對你》 (FacingYou),錄的是傑瑞特演奏自己作品的鋼琴獨奏。這張專輯在歐洲獲得了意外的成功。之后,傑瑞特于1973年赴歐洲巡迴演出,舉辦了十八場鋼琴獨奏音樂會。這些音樂會無一例外都是即興演奏。傑瑞特事先都儘量使自己忘掉音樂,腦子裡沒有任何動機或構架。他要和聽眾與他一起欣賞創造音樂的過程。這恐怕在音樂史上是沒有先例的。更為難得的是,傑瑞特在這十八場音樂會上的表現均十分出色,沒有一場讓聽眾失望。他卓越的演奏技巧讓歐洲聽眾充分領略了爵士樂即興演奏的魅力。同年,ECM將他在不來梅和洛桑的兩場音樂會做成三張LP一套的專輯出版,結果這套唱片被《時代》,《立體聲評論》等四家有影響的雜誌評為年度最佳唱片,並獲格蘭美獎提名。

這套唱片的成功讓行家大跌眼鏡,事先誰也沒有料到一套三張唱片的鋼琴即興演奏能在唱片市場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更讓人難以預料的是,兩年后傑瑞特在科隆舉辦的一場鋼琴獨奏音樂會取得了更大的,幾乎是劃時代的成功。演出于1975年1月24日在德國科隆的歌劇廳舉行。演出前一天晚上,傑瑞特小時侯一次事故落下的背疼病又犯了,疼得他一夜沒睡好覺。演出前他又發現台上的鋼琴品質很差,于是他請求延期,主辦機構好說歹說才把他請到台上。事后人們才發現正是這背疼病和一架破鋼琴,還有科隆歌劇廳獨特的音響環境,造就了鋼琴史上的一件傑作。

這是一套雙LP唱片(LP編號ECM-2-1064,CD編號ECM1064/65,TheKolnConcert)。就象傑瑞特的其他獨奏音樂會唱片一樣,曲目都沒有名字,只是編號為第一和第二兩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分為A,B,C三小部分。當傑瑞特奏響第一個音符時,你的第一感覺可能會是:鋼琴聲失真了!的確,這架破鋼琴的音色過于明亮了,難怪傑瑞特一開始不想彈它。但聽下去你就會發現這一失真的音響效果正好與傑瑞特的演奏風格配合得天衣無縫。音樂一開始像是一段緩慢的,節奏自由的古典小品,聽起來甚至有點像中國民歌。鋼琴家顯然十分疲倦,他在慢慢調整自己,讓音樂把自己帶入狀態。就在他右手努力地在鍵盤上尋找可以發展下去的動機時,他的左手始終在彈著輕柔溫暖的和聲,借以緩和氣氛。他曾找到了好幾個在我看來十分不錯的動機,對它們傑瑞特也進行了一些越來越有爵士味的變奏,可他本人顯然並不十分滿意。有一個很值得聽眾注意的細節是:傑瑞特有時邊彈邊跟著哼唱,那同時發出的人聲與琴聲其音高是一模一樣的,這說明這位即興演奏大師按下的每一個鍵都是他心裡想彈的那個音,我們聽到的真正地是他的創造,而不是隨機的音響組合。他無以倫比的演奏技巧不過是為與聽眾的即時交流提供了可能性而已。這段“熱身”進行了七分多鐘。突然,就像是音樂之神突然降臨,在左手漸漸引出的固定節奏之上,傑瑞特的右手奏出了一段無以倫比的優美旋律。我喜歡把這個溫暖而堅定的動機叫做“希望主題。傑瑞特自己也似乎被這段旋律感動得從睏倦中清醒過來,居然禁不住叫了起來。且慢!他突然停了下來,似乎有意調調聽眾的胃口,又似乎告訴你希望不能來得太早。他又開始在鍵盤上隨意地試驗起來,像是在尋找什么。啊!找到了!一個新的節奏型在傑瑞特的左手指下緩緩流出,對,這才是爵士的味道!傑瑞特對自己的發現驚喜地大叫起來,那個“希望”主題再次隨著新的節奏冒了出來,充滿了整個大廳。我不知道該怎么形容接下來的一段對那個希望主題的即興變奏,不過如果你想在音樂史上找到一段比她更優美,更積極,更樂觀的音樂恐怕是不可能的。唯一遺憾的是她太短了,也許傑瑞特想告訴你光是希望還不行,還要努力奮鬥吧。音樂又變成了自由節奏的狂想曲,不過這段音樂正好向人們展示了傑瑞特天才的即興演奏技巧。鍵盤下緩緩流出了許多美妙的短小動機,每一段都被傑瑞特用各種調式和和聲加以變奏。聽眾也被這豐富多采的音樂語言牽引著,走過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正當人們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憶中時,悄悄地,傑瑞特的左手又引進了一段極富動感的節奏,把人們的思路引到了一起。同時,又有一段不知從哪裡來的優美旋律從他的右手指下冒了出來。就像那個希望主題一樣,這段旋律也是充滿了樂觀精神,而且又多了份成功的喜悅。對了,就叫她“成功”主題吧!不同的是,傑瑞特左手的伴奏充滿了力度,有力地烘托著“成功”主題給人們帶來的信心和力量。到后來,傑瑞特似乎越來越喜歡這個來自左手的伴奏型,他的右手竟然放棄了旋律的演奏,轉而為這個伴奏型彈起和弦來。這段動感的演奏會讓你覺得眼前出現了一位凱旋的將軍,他騎著戰馬,手中高舉寶劍,身后紅旗招展,前面人潮如海,歡迎他和他的軍隊進入被解放的城市。慢慢地,軍隊近了城門,城內人們的歡呼聲更加響亮了。終于,城門砰地一聲關上了,將軍自信的表情和人們狂熱的歡呼聲都已成為過去,門后只傳來了漸漸遠去的馬蹄聲………

這段可稱之為鋼琴史上最偉大的樂章之一的第一部分共用了26分15秒,佔了LP唱片的一整面。幸虧如此,如果再長點的話出版商肯定會左右為難,不知在哪裡暫停才好了。第二部分的A,B各佔了LP的一面,但它們其實是一段連續的演奏。一開始,人們聽到的是極為典型的傑瑞特式的即興演奏。他用左手極為快速地敲著單音作為節奏,右手則在這類似吉它的急速節奏上彈出了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即興變奏。在這段有些鄉村味道的樂曲中人們偶爾還可以聽到早期拉格泰姆風格的華彩樂段,黑人靈歌似的美妙和聲,還有布魯斯的憂怨。傑瑞特似乎在向歐洲聽眾展示豐富多采的美國音樂,又似乎在向人們介紹黑人音樂對人類文化寶庫的偉大貢獻。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近八分鐘的即興演奏中,傑瑞特的右手一直以極快的速度彈著那個單音節奏,如果你有機會在琴上試一下,同時右手再順便彈點什么你最熟的東西,你就會發現左手這樣堅持八分鐘是多么不易!這段快速的即興演奏幾乎是突然停下的。然后,你會聽到四個輕柔的和弦,就這么簡單,仿佛是變魔術,聽眾一下子就從喧鬧的酒吧裡進入了一座教堂,這裡似乎正在舉行一場宗教儀式,氣氛肅穆莊嚴。傑瑞特似乎在用這段凝重的音樂告訴人們,儘管黑人對世界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可至今仍受著不平等的對待。他似乎要聽眾和他一起追悼那些歷史上為正義而鬥爭過的英雄們。音樂就在這莊嚴的氣氛中結束了第二部分的A面。

第二部分的B面則一改前面兩部分的大起大落而變得十分平穩流暢。傑瑞特一面用左手以令人驚奇的準確性彈著一段切分的,中速的伴奏音型,一面用右手彈著一段典型爵士風格的即興演奏。在裡面傑瑞特隨意地進行著各種和弦和分解和弦的嘗試。在試驗中他抓住了一種雙音輪奏的音型,這個簡單的音型給了他很大的自由在調與調之間遨遊。最后,傑瑞特終于找到了一個平和安祥的動機。對這個動機的不斷加強的變奏讓我覺得自己正借助音樂的翅膀,掙脫了世間的一切束縛,向天堂飛去。音樂最后在一小段溫柔甜美的旋律下輕輕結束。

第二部分的C面其實是一段加演。雖然很短,但那如歌的旋律仍然讓人難以忘懷。難怪音樂會結束后人們的掌聲久久不能平息﹔難怪這張唱片在全世界賣了二百萬張,成為音樂史上銷量最大的鋼琴唱片﹔難怪有那么多人因此而迷上了爵士音樂﹔難怪德國權威的音樂雜誌《立體聲》把她評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最佳唱片!

這張唱片獲得巨大成功之后,有人把她記成譜,以便后人模仿。但傑瑞特一直不同意出版這張樂譜,因為他要人們永遠記住這其實只是一次事先沒有任何構思的即興演奏。直到近幾年在人們的不斷要求下,樂譜才得以出版。這倒提醒我應該在這篇文章的結尾重申一下,上文關于音樂的描寫只是我個人的感覺,聽眾們一定會有自己獨特的體驗。畢竟,連傑瑞特自己在敲響第一個鍵盤以前,也不知道會彈出什么東西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只要你是個真正愛音樂的人,那么無論你身邊發生了什么不走運的事,無論你的情緒因此如何低落,我建議你找個夜深人靜的晚上,給自己騰出一個小時的時間,然后泡上一杯香茶,把這張唱片放進CD機,你的一切煩惱就會煙消雲散。





--byAlbertYueYuan

Email:yyuan001@postbox.acs.ohio-state.edu

台長: 尚未設定
人氣(12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