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2-25 01:23:38| 人氣7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龍應台看香港---沒有文化深度 路走不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是二○○三年來香港的,距離它離開殖民地時第七年。我來之前,以為這個城市已經對它的殖民歷史做了相當程度的面對與調整,但來之後,發現它幾乎沒有。

有好幾個層面。從經濟層面來說,香港從一個漁港開發以及帝國主義者到此開發的歷史定位來講,香港在九七以前所有的制度,以自由市場做為最高指導原則,它要在遠東創造一個自由港的環境。

淘金舊思惟 何處是家?

不只英國帝國主義掠奪者來這,取其所需,大陸來這裡的中國人,也是淘金心態來的。因此,它整個由經濟結構引導出來的政治與社會的結構,全都是因應所有人來此撈一筆而建立的架構。

但九七年後,香港不再是殖民地了,它應該重新有自己的定位,因為沒有掠奪者、帝國主義走了。在香港,有超過六○%的人是生在香港的本地人,以前做為掠奪者那個過渡的、舢板的地位在改變;它從一個過渡的旅館,要轉變為家園。家園與過渡旅館最核心的差別,在於旅館是跳板。當你是跳板時,來到這裡賺一筆就回到西方或中國大陸去,你只想自己;但當你是家園時,你會想到下一代或孫輩,你會想到將來的下一代要怎麼辦。

但我發現這過程沒有發生,雖然這裡有愈來愈多人渴望香港成為家園,但它整個控制政治、經濟、教育的制度與方法都沒改變。

像兩年前的七一遊行、***的集會,以及最近十二月四日的遊行,就是兩者的矛盾所引起的。

撈一筆的思惟搞藝術

以最近香港政府要在西九龍推廣文化為例,四十公頃的地,你會發現政府的決策過程,還是完全依照以前的邏輯。要推動文化,但思惟仍是地產商的項目進行。它的思惟完全不是因為培育下一代的藝術人才、藝術扎根,它的思考是可以吸引多少觀光客、觀光客可以帶多少錢進來、我的地產商可以怎麼賺錢,完全是以撈一筆的經濟思惟進行它以為的文化。

但你同時也發現,這一年來,民間文化界有個大整合,團結起來向政府發聲,說這事情不對,不能這樣走,然後政府很快地退讓。你看到香港一方面公民社會在起來,來挑戰以前舊的、殖民地時代的思惟,但政府還沒在拉鋸中找到自己的路。

另外,在已開發國家裡,香港貧富不均第一名,如果在全世界,香港是第五名,前面都是拉丁美洲等開發中國家。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殖民地時代,競爭是核心,如果你對政府官員說,你應該對貧富不均做些事,香港政府的官員會反射性回答,「我們是自由經濟啊。」

所以,香港的挑戰,是它如何從一個淘金的跳板變成家園?如何結合已有的優勢,面對最上游的問題,就是它如何自我定位?它希望培養出什麼樣的下一代?如果這東西不去想,香港永遠還會是以跳板思惟來處理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香港花很多錢在教育上。但你知道嗎,到現在為止,它的公務員還可以把孩子送到英國的私人學校讀書,政府給錢。當你的公務員與中產階級都在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時,你做家長的,怎麼會有動力與意願去投資於這裡的教育制度,然後把它變成好?你是一走了之的,不是做長期的投資與思考。

為什麼會這樣?這又是以前殖民地時代,公務員是英國來的,所以是回「母國」去受教育,現在還沒有改變。制度的發展沒有趕上現實的需要,或者說前瞻性不夠。

開發效率與國際接軌

談談它的優勢的部份。我住在這裡兩年,來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到了香港,覺得台北市好窮;香港怎麼那麼有錢。它那個富裕是隨處可見的。

全球沒幾個城市超過它的基礎建設,尤其是交通運輸。拿台北跟香港比,台北市是一個邊緣,完全是個鄉下小城。

香港優越於台北的部份,不只是預算多、基礎建設完備,尤其是它的法治結構與觀念、跟國際接軌的部份、政府的清廉與效率、文官與公務員的素質、醫師律師的專業訓練,也遠遠超過台北。

香港最熱鬧的是它的金融區中環。我形容香港整個被「中環價值」所壟斷。我的看法是,中環價值是指社會發展、開發機制中的一部份,像公共建設與行動效率,這部份,台灣的確要跟香港學習的,是它的開發效率與國際接軌。

但香港的問題是,中環價值壟斷一切。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上,少數菁英得到很多資源,但它龐大的底層市民是非常辛苦、低薪、被剝削的。所以,它缺的是社會公義,這是很大的缺點。

缺乏公義、欠缺文化

香港的另一個問題在於,缺乏文化深度。它用迪士尼來吸引觀光客,如果以後還是用這種方式爭取觀光客,很快會失去,因為它現在把它的老房子拆掉,然後建一模一樣的購物商場或酒店。目前已經發生的是,大陸觀光客只來一次就不再來了。消費是一次性的,當你把文化部份掏空,只用表象的現代化包裝,是不持久的,這是香港面臨的問題。

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香港人「商人治港」是走不長的,因為文化會繼續空洞化。文化空洞化時,你會失去文化轉化為經濟的部份,到最後裡頭是空的,你將來的吸引力會輸給上海。沒有文化厚度治港,路絕對是走不長的,無法轉化為家園。

另外,香港的決策者現在很害怕民主,與公民社會間產生一種張力與矛盾。香港的法治基礎比台北好好多倍,它要轉化為民主的社會條件比台北好很多。當香港能往民主方向走時,它對北京是一個善的力量,對自己的將來也是好的。

如果香港現在綁自己的手腳,政治往退縮的方向走的話,香港的競爭力會退縮,因為連大陸內部都是往民主開放的路走。

台灣沒有放棄的權利

香港不如台北的部份也非常明顯,它的人文思惟與文化厚度遠遠不如台北。

我覺得,台北不該妄自菲薄的是,整個華文世界裡,台北的文化是最完整最厚的,不管是從北京到廣州,還是從吉隆坡到香港,台北是第一的,台北人的平均素質是第一的;指標之一,高等教育佔香港十五歲以上人口比例約二二%左右,台灣比例有三一%。

這個差距很巨大。指標二,台北的文化活動只有三分之一是政府辦的,三分之二全是民間自發的。但香港九五%是官方辦的,只有五%是民間發展。香港民間是很弱的、很萎縮的。

台北非常強大的優勢是它的公民力量與文化素質遠遠超過香港。台北的決策者,與台北人,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華文世界裡最佔優勢的部份,也就無法把文化轉化為經濟的優勢。

台北的文化對大陸遊客最有巨大吸引力。台北輸給香港的是地理位置與國際接軌的能力,但超越香港的是文化的能量;台灣為什麼做不到,一方面是台灣的政治鬥爭,使得它無法向前建設,第二個是,不管是哪個政黨,因為缺乏國際觀,對台灣的文化能量沒有認識。

台灣仍有機會站在全球化的浪頭上。在全球競爭中逐漸邊緣的台灣,沒有放棄的權利。
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從小就在反常的文化氣氛中長大.不同的各種主義,鮮血淋淋,讓人熱淚盈眶的精采故事,反常思維和奮鬥方式,將我們的人生灼傷,代複一代.
歷史上每一次文明的進步,都是由於從種種英豪爭鬥的猤正常狀態返回到了人道民生,人情物理.
中國人在二十世紀末終於開始了這種返回.

台長: 开忠
人氣(7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