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2-25 07:57:57| 人氣5,25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258 故於餘生感六盛事,非為無因、不平等因,其隨順因定為六度。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258   2583-2592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癸二、其中能攝諸學道理分二:

癸二 六波羅密多能統攝一切學處的道理分二:

第二分二: 正義數量決定; 兼說次第決定。

「六波羅密多能統攝一切學處的道理」分二:

說明主題波羅密多的固定數量。

連帶說明波羅密多的固定次序。

今初。

辰一、正義數量決定分二:

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對佛說六度總綱密意的開解

獅子賢論師對無著菩薩在《攝大乘論》中觀點的解釋

巳一、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對佛說六度總綱密意的開解分六:

觀待增上生數量決定

觀待引發自他二利數量決定

觀待引發圓滿一切利他數量決定

觀待能攝一切大乘數量決定

依一切種道或方便數量決定

觀待三學數量決定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最勝紹尊63如佛密意而為開解,解釋如是重要因相,令發定智,即此數量決定道理。

對於佛陀略說的六度總綱,彌勒菩薩在《大乘莊嚴經論》中依佛密意開顯、解釋了六度之所以重要的理由,目的是為了引發他人不可奪的智慧,其內容即是六度數量決定之理。

63.最勝紹尊: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即承繼之意。

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其中分六。

如果對六度數量決定之理獲得了殊勝定解,就會將修持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因此必須力求取得此定解。

換言之,只要對以下的道理思惟透徹,就會生起感受,而將六度執為殊勝教授,即對原先並不重視的六度,執為極殊勝的實修教授。

本論所具有的一切聖言現為教授速能獲得勝者密意之殊勝,在此又一次得到了體現。

以上是點明,彌勒菩薩論中所開顯的六度數量決定之理,並不是與修行無關的空頭理論。實際上,這本是需要觀察修的重要內容,要求學者自己作一番思考。為了能有堅定的志力,如理如量、如次第地投入六度修持,先要在認識上生起六度是極殊勝教授的深刻定解。學者若能遵循這些正理反復思惟,一旦引生定解,必定會執六度為殊勝教授。從此,不須他人勸勵,將主動致力於六度的修行。否則,若無勝解攝持,則很難對修持六度矢志不渝。

午一、觀待增上生數量決定分三:

增上生圓滿的必要性 增上生圓滿的內容

增上生圓滿的正因

觀待增上生,數決定者。

二依增上生而來決定波羅密多的數目:

未一、增上生圓滿的必要性

謂圓滿菩提廣大行者,必須轉經無量生世。此復進道若無圓滿德相之身,如現在身略有少相,縱勤修行實難增進,故須身德一切圓滿。

圓滿菩提的廣大修行,必須輾轉經歷無量生世。在這進道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德相圓滿的所依身,如同現在的所依身僅有少許功德相,則縱然精勤修行,也難以增長進步,因此所依身各方面的功德必須圓滿。

未二、增上生圓滿的內容

增上生圓滿的內容,包括財富、身體、眷屬、事業、不隨煩惱而轉和無顛倒取捨。

先講前四,再講後二。

又須具足所受用財、能受用身、同受用伴、凡所作業悉能成辦四種圓滿。

為了來世能夠修持廣大菩薩行,必須具備四種圓滿:所受用的財富圓滿、能受用的身體圓滿、一同受用的眷屬圓滿、所作事業都能成辦的事業圓滿。

前三者是圍繞受用而說,所受用的是財富,能受用的是身體,一同受用是眷屬。譬如,擁有住宅,所受用的住宅是財,能受用者是身,一同受用者是眷屬。

新譯廣論

四種圓滿的生命,此即:

1.    所受用的財物。(這是修習佈施波羅密多的果報)

2.    能受用的身體。(這是修習持戒波羅密多的果報)

3.    彼此共向受用的友伴。(這是修習安忍波羅密多的果報)

4.    能達成任何要做的事情。(這是修習精進波羅密多的果報)

以下宣說須不隨煩惱轉和無顛倒取捨。

 

又此盛事亦多變為煩惱之緣,故須不隨煩惱力轉。

再者,這些圓滿之事也多半會變成引生煩惱的因緣,因此要不隨煩惱的勢力而轉。

此猶非足,尚須對於諸取捨處,能善分辨、無倒進止。

這仍然不足夠,還必須對諸取捨處有能力善加分辨,無顛倒地取捨。

若不爾者,猶如竹蕉結子便枯,騾孕自死,即彼盛事而為害故。

如不如此修持,那麼就會像竹子、芭蕉結子之後就會枯槁,騾子因懷孕而導致死亡,即依靠這些圓滿反而將會損害自己之故。

芭蕉結子、騾子懷孕比喻享用盛事,

便枯自死比喻其後果是毀壞自己。

若有智慧,知是往昔妙業之果,更勤修因令漸增長。若無智慧,受儘先果而不增新,後苦起首。

如果具有智慧,了知這些圓滿都是往昔善業的果報,就會更加勤修正因,使它逐漸增長;如果沒有智慧,只是享儘先前善業的福果,而不能創造新的福報,則在前福享盡之時,後苦便會開始現前。

因此,有沒有智慧所造成的結果截然不同。有智慧的人,享福一分,修福十分,福德綿綿輾轉增上;無智慧者,享福即是消福、造罪,前福享盡,後苦立即產生。

未三、增上生圓滿的正因

故於餘生感六盛事,非為無因、不平等因,其隨順因定為六度。故於現法,當修當習當多修習六到彼岸,以殊勝因能感如是殊勝果故。

因此,來生感得上述圓滿六事並非無因,亦非源於不平等因,其隨順因必定是六度。所以,此生應修、應習、應多修習六度,以殊勝因必能感得如是殊勝果之故。

譬如,來生財富圓滿,並不是無因無緣所能獲得,以偷盜等不平等因也不會產生,其等流因必定是佈施。因此,為了來世受用圓滿,一定要多修佈施,今生有一分耕耘,來世就有一分收穫。

又如,來生獲得善妙人身,這並非是由不持戒或壞戒、破戒所成辦,其等流因必是持戒。發心持戒、多持戒、善護戒,來世必得妙身,而且持戒越清淨,人身越殊勝。

依此類推,為了來世眷屬圓滿,應勤修安忍;為了來世事業圓滿,應勤修精進;為了來世享福時有定力不隨煩惱轉,應勤修靜慮;為了來世能明辨取捨,善用因緣而輾轉增上,應勤修智慧。總之,創造未來各種圓滿的方法盡在六度中。今生若能修好六度,未來必有善妙的增上生,由殊勝因必感殊勝果之故。

以下是簡別。

此是現前增上生果。身圓滿等究竟增上生者,惟佛地有。

這是指暫時的增上生果。身圓滿等究竟的增上生,唯一在佛地時才有。佛之色身、眷屬、淨土、事業,即是究竟增上生。

如《莊嚴經論》云:受用身眷作,圓滿增上生,恒不隨惑轉,諸事無顛倒。

如《大乘莊嚴經論》所說:受用、身、眷屬、事業四種圓滿增上生事,是由前四度——施、戒、忍、進所成辦;恒時不隨煩惱流轉,於諸事無顛倒取捨,是由後二度定、慧所成辦。

小結:

圓滿的增上生(有法),須以六度成辦,數量決定(所立)

因為:增上生圓滿之量安立為增上生的四種圓滿、不隨煩惱而轉和能無誤辨別而無倒取捨,對此,能成就的正因即是六度,在六度之外不需更多,少了也不能歸攝的緣故。

這一點也成立,因為:所受用的財富圓滿,須依佈施成就;受用者的身體圓滿,須依持戒成就;一同受用者的眷屬圓滿,須依忍辱成就;所作的事業圓滿,須依精進成就;恒時不隨煩惱而轉,須依靜慮成就;於所作諸事無顛倒了知,須依智慧成就。若無六度,則無法成就此六種圓滿的增上生事,因此六度數量決定。

廣論消文258-1  2583-2592

日常法師開示

﹝第二分二: 正義數量決定, 兼說次第決定。

今初﹞

這部分第一先說數量,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樣東西。第二、為什麼按照著這樣的次第上去?這一點都不能欠缺,也不能混亂。

【佛薄伽梵略說六度總嗢柁南,最勝紹尊如佛密意而為開解,解釋如是重要因相,令發定智,即此數量決定道理。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修持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其中分六。】

佛陀將修菩薩行說成這六個大綱,包含了所有的內容。「最勝紹尊」就是紹繼如來這個教法中最殊勝的就是彌勒菩薩,他把佛真正深密的意趣解釋得很清楚。實際上佛說的最究竟的就是《大般若》,其中就是凡夫到成佛的圓滿的內容。彌勒菩薩造的《現觀莊嚴論》,就是詳細說明這個圓滿的內容,引發定智,讓我們有正確無誤的了解

「即此數量決定道理」,就是說應了解要修持的整個佛法的內容就是這個,對這個要決定無疑。

「若於此理獲勝定解,則執六度為勝教授,故當得定解」,就是說如果對這個道理,獲得了殊勝的勝解,那你一定曉得,真正現在修行的這個是唯一的、最殊勝的內涵,我們一定要學。既然要學,一定要對它有確定的認識,下面分六個項目來說明:

【觀待增上生數決定者。謂圓滿菩提廣大行者,必須轉經無量生世,此復進道若無圓滿德相之身,如現在身略有少相,縱勤修行實難增進,故須身德一切圓滿。】

第一個,根據增上生來說,這個數量是一定確定的。我們要想圓滿無上菩提,要行廣大行,這不是短時間可以成功的,要經過無量世、無量生。但是如果無始以來一直在地獄等惡道當中,乃至於在天道當中,那是沒有用的,要在人道當中,單單這樣還不行,修學佛法要有進展,還要圓滿德相之身。我們現在雖有人身,但是還不圓滿,所以「縱勤修行,實難增進」,這兩句話是絕端重要的,千萬記住!如果不圓滿,縱然努力,進步卻很少。

其實眼前到處都是一樣,不要說什麼難的事情,譬如我們每天要燒飯,拿了一把菜刀鈍的要命,切也切不動。簡單的事情尚且如此,何況是修道,所以要身德一切圓滿。   

【又須具足所受用財,能受用身,同受用伴,凡所作業悉能成辦,四種圓滿。又此盛事亦多變為煩惱之緣,故須不隨煩惱力轉,】

不但是這個身相圓滿,還需要所受用的財、能受用的身、共同受用的同伴,以及想要成辦的事情統統都能成就,這些都要圓滿。就好比你擁有各式各樣的受用,身體又好又強壯,長相也好又有錢,周圍的人又這樣好,要辦的事情都能成功;但是這種種好條件,通常對於一般人是會成為增長煩惱、作壞事的因緣。往往變成注重享受、乃至爭名奪利的助緣,所以有了這些東西,還要不被煩惱轉。

【此猶非足,尚須對於諸取捨處,能善分辨無倒進止。若不爾者,猶如竹蕉結子便枯,騾孕自死,即彼盛事而為害故。若有智慧,知是往昔妙業之果,更勤修因令漸增長。若無智慧,受盡先果而不增新,後苦起首。】

這個還不夠,尚需對於什麼是該作的、什麼是不該作的,要「善分辨」--分別得清清楚楚。然後該作的就進,不該作的就止,一點都不錯。當有了這個最好的暇滿人身,又有了最正確的認識,依照著去作,不隨煩惱轉,而且能轉過患為功德,那就行了。假如不了解這些的話,那就糟糕了,得不到這些東西倒還好,得到了以後反而害自己。 

反之,有了智慧以後,那就不會如此了。因為你曉得現在能感得這樣圓滿的果,是因為往昔的妙業。既然覺得這個很好,所以現在要更努力在因地當中去修,讓它增長。如果沒有智慧的話,自己覺得現在很好,既沒有種因,也把以前的果浪費,後面就要受無量無邊的苦了。

對此我們要有正確的了解,譬如說現在是冬天,躺在棉被裡真舒服!當你感覺舒服時,趕快起來。會舒服是因為往業所感,而這個果是要來勤修學的。如果覺得現在很舒服而生貪著的話,那就錯了。因此有了智慧以後,處處就不會為眼前所染著。對好東西生貪時,想想為什麼有好東西?因在哪裡?那時候更會覺得要趕快努力。所以修行不一定只用反面的抑制,有時是正面的引導。總之,有了智慧就很容易了!

【故於餘生感六盛事,非為無因,不平等因,其隨順因定為六度。故於現法,當修當習當多修習六到彼岸,以殊勝因能感如是殊勝果故。此是現前增上生果,身圓滿等究竟增上生者,唯佛地有。如《莊嚴經論》云:「受用身眷作,圓滿增上生,恆不隨惑轉,諸事無顛倒。」】

所以我們這一生的受用,是靠以前所造的往業,這一生的善果是來自以前的善因。同樣地,將來餘生的盛事,也同樣的不會由無因、不平等因而有,而是要造跟它隨順的因,這個隨順因一定是六度。既然我們修行的時候要這些順緣,而且必須經過很多生,一生一生地相續,所以現在只有在因地當中多努力,當修當習,當多修習六到彼岸。因為這個殊勝的因就是六度,將來會感最殊勝的果。   

現在這地方告訴我們,六度是增上生因,感得增上生的果,生生增上,等到最圓滿究竟的時候就是究竟決定勝。所以,我們現在不要怕難,只怕不懂,或是懂了不修;如果懂了去修的話,一定一生比一生好,到最後就成佛了。 

我們所有的財、自己受用的身、眷屬、以及所作的事業,這些都是增上生的所依,而要達到最究竟、圓滿的話,要以智慧引導,否則就成為三世怨。一切時處要恆常無間,一直努力增上,到最後圓滿就是佛。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