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10 20:32:59| 人氣1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節流招術一 大賺藥價差 盡開便宜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3.06.09 自由時報

節流招術一 大賺藥價差 盡開便宜藥

健保給付不足 部分醫院換藥「補貼」 未來病患很難用到高價藥品

記者洪素卿/專題報導
 健保局推動醫院自主管理制度後,部分醫院陸續祭出相關成本管理措施,中部地區由於四家醫學中心都已簽署自主管理,效應尤其明顯,民眾除了看病不像以前那麼方便,醫生門診老是額滿之外﹔眼尖的也會發現,現在拿的藥好像也跟以前不大一樣!

 北區一家醫學中心的精神科主任指出,「這一陣子從中部來的病患明顯增多,很多病患都是為了『原廠藥』而來!」藥界人士指出,因應自主管理,中部一家推動最徹底的醫學中心,已經更換逾百種藥物,該院鎖定用藥量前五十大藥品,一一點名,幾乎將原廠藥汰換殆盡。
 
 據悉,六月份還將有下一波換藥名單,目標鎖定前一百大原廠藥。例如輝瑞藥廠著名高血壓用藥NORVASC,雖未直接從採購名單上刪除,但慘遭鎖定,門診電腦無法開立這個藥。負責這個藥的業務代表,沒了這個藥,幾乎等於沒有業績,因此離職。

 另一家中南部教會醫院換藥動作也不遑多讓,所有原廠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類憂鬱症全由國產品替換。
 
 雖說國產藥未必比不上原產藥,但「最值得詬病的是醫院換藥的動機。」北部某醫學中心主任級醫師表示,在健保給付相對不足的時候,醫院只好用「其他收入」來補貼,其中最主要的地下收入就是「藥價差」﹔也因此,自主管理之下,醫院必須將現有藥物的藥價差擴大。一些不能配合提高折讓的藥商,當然遭到汰換。

 他指出,某些國產廠藥為了打入醫院,從買一顆送三、五顆,到為了鞏固市場,買一顆送八、九顆都行﹔醫院有時只要換個廠牌的藥,平均就可以賺進二、三百萬元。

 雖然並非所有國產藥都只會削價競爭,但高價差的藥,品質就令人質疑,成本究竟省在哪裡,不得不令人憂心。台北榮民總醫院行政副院長李建賢則說,像榮總沒有辦法跟財團醫院一樣拿到高額藥價差,如果真要因應自主管理進行藥價控制,最終恐怕也只能多開慢性病處方箋了!

 除了藥價差不夠大的藥不受醫院青睞,高價藥也是醫院這波成本管理的重點削減對象。由於擔心藥價排擠其他醫療費用的點值,除非擁有高價差,否則未來病患想要用到高價藥品的機會恐怕很低了!

 一名美商藥品代表指出,已經有醫院直接鎖定各科醫師每張處方箋的總值。「感冒的病患一張處方箋不能超過三百五十元,胸腔科的一張要在八百元以下。」醫院直接在電腦設定各科開藥的上限,醫師如果不小心點了一個高價藥,預算就爆掉了,根本開不出去。

 據了解,北部一家區域醫院,由於醫師每個月的門診量以及用藥費用都有限額,使得一些醫師在月初時特別謹慎,只開些便宜的藥,直到月底發現「配額還有剩」,才敢開一些高貴藥。

 「做一個有良心的醫師,我開給病患的藥,應該跟我給自己兒子的藥沒有兩樣,這才算得上『視病猶親』!但是,說實話,我現在連這樣也都很難做到。」一名在大型財團法人醫院工作的醫師,對此也相當無奈。



節流招術二 為節省成本 醫材重複用

未必每家醫院都有徹底消毒 有些醫院收了材料費還賺黑心錢

記者洪素卿、王昶閔/專題報導
 在「醫療經濟」的成本考量下,一些原本設計作為「單次使用」的醫療器材,在台灣重複使用幾乎已成常態,原本該用完就丟的器材,用上二十多次也不足為奇,成為另類「台灣奇蹟」!

 「王總啊!你們的產品不行喔,這個用了五次就壞掉了。」聽到醫師的抱怨,已經來台超過十年,以台灣女婿自居的荷商波士頓科技台灣分公司總裁王泳強,實在不知如何回答。因為這位醫師所抱怨的器材,原本就是為了單次使用而設計﹔但台灣醫療生態特別,幾乎每個醫院都習慣性地重複使用。

 「以配合胃鏡、腸鏡使用來採組織切片的配件來說,澳洲一個月的販售量,台灣要賣兩年!」王泳強說,澳洲人口與台灣相當,這樣一比較,就知到台灣重複使用有多嚴重。

 「今年桃園某大醫院有位外勞以腹腔鏡進行膽管切除時,大腿肉燒掉一塊,和手掌大的貼片沾黏成一團,慘不忍睹。」一名不願具名的國內醫療器材代理商說,造成這個意外的原因,很可能是導電貼片使用不當,所謂不當使用除了貼片沒貼好外,過度使用也不無可能。

 該名廠商解釋,配合腹腔鏡手術使用的電燒筆、導電貼片都是腹腔鏡手術的主要耗材﹔電燒筆雖然也有重複使用型的,但價格較高,國內醫院為節省成本,多使用拋棄式,並消毒重複使用。不過,電燒筆消毒或貼片重複撕貼,都可能減損其導電性,於是醫師只好在手術時將機器功率調高,連帶提高了灼傷風險。一旦電流在體內亂竄,灼傷處不一定在電燒或導電貼片處,也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

 「這些東西重複消毒使用,有時候表面看不出有問題,但很可能已經破壞絕緣處理,到時後燒傷腸子都有可能!」「我們曾經建議將患者用過的器材送交國外具有公信力的實驗單位,以相同程序消毒,再檢視上面有沒有殘存、套件是否完整。只可惜,連主管機關都沒興趣!」對此,業者也很無奈。

 「其實一些昂貴的器材或套件,若要用過即丟,一次手術可能要一、二十萬,不但我國便宜的健保給付辦不到,患者也未必都付得起!」「但有些醫院明明跟病患收了材料費,還瞞著患者重複使用,做法就值得商榷。」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徐金源說。

 「只要能夠確實消毒滅菌,未必不能重複使用。」感染科醫學會理事長張上淳說,醫療器材是否重複使用要以維護病患安全為前提,但也不能不考慮成本。只要有研究支持消毒後可以重複使用,醫材不見得一定得用過即丟。例如目前已經有常規消毒滅菌程序的胃鏡、內視鏡等。重點是各醫院要遵循必要的程序。

 亞太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李奇龍也說,「用過即丟其實主要是美規產品,在歐洲,重複消毒使用還是主流,台灣當然也可以有自己的方式。」但他也坦承,在大醫院醫材徹底消毒問題不大,但是小型診所或醫院,是否能達到一定標準,值得注意。



開源有撇步 大小醫院擴展自費市場

爭做健檢、美容生意

 〔記者王昶閔/專題報導〕自健保推動以來,發展健檢、美容等自費項目成為各醫院重要目標,各大醫學中心亦先後加入戰局,最近自主管理逐漸展開後,大小醫院亦紛紛打出新一波廣告,希望擴大自費市場,降低健保新制的衝擊。

 嘉義某醫院主任級眼科醫師表示,自費市場已經抬頭,過去沒有美容、屈光中心的醫院紛紛設法成立,早就有的就趕緊密即打廣告,眼科除更積極推展雷射屈光手術,也開始連帶推銷脈衝光、玻尿酸、肉毒桿菌素等眼部美容。各醫院在整型美容領域更積極經營,由整型、眼科、皮膚科共同進駐,一次就能滿足所有需求,甚至與商品結合,由醫師推薦產品,比專櫃小姐更有說服力。

 除了健檢、美容、近視手術等原本就蓬勃發展的領域外,其他科別也正設法開發新的自費項目以求生存。現在在大醫院做附件已經得等上兩三個禮拜,未來部分醫院還可能加開自費的徒手治療,提供給等不及的病患。

 台北北投區某醫學中心復健科目前正考慮納入「整脊」的新服務,搶佔這項每次收費一、兩千,並由民俗療法業者獨佔的龐大市場﹔而另鄰近一家醫學中心已有風濕科醫師開始做整脊,該院亦有幾位復健科住院醫師正在參加整脊課程。



患者怎麼辦 有病掛不到號、開刀還要苦等

轉診制度 必須落實

 〔記者王昶閔/專題報導〕各大醫院紛紛加入健保自主管理,財團法人醫療改革基金會全民健保小組召集人林昭吟表示,健保自主管理政策立意雖好,但為了避免執行過程中遭到扭曲,相關配套必須儘快出爐,以利後續的管理,確保民眾就醫權益。

 她認為,首先就是資訊透明化,醫院應讓社會公開檢視是如何運作,是否有輕症住院的問題?重症病患看了多少人?轉診率是否過高?有無推卸病人使其轉院的問題?而財務資訊也應該要透明,醫院有多少盈餘?錢都花到哪裡去?服務量有多少?醫療品質方面也應持續監督。

 資訊公開之後,也必須擬定獎懲機制,可採擇優汰劣,若真的做得太差,就不給予自主管理,或採違規記點,停止合約三個月,暫時不給付某些項目,可視違規輕重行不同作法,獎懲須具-定程度嚇阻作用,才能讓醫院樂於遵守規定。

 醫界人士認為,未來掛號費可能提高,除可補貼點值虧損問題,也能收到以價制量的效果,卻可能提高弱勢族群的就醫門檻。

 林昭吟表示,目前醫院應仍處於削價競爭的階段,個別掛號費提高幅度應該有限,但若數家醫院醞釀聯合漲價,影響就可能很大,仍須密切觀察。 未來各醫院減少門診量是可以預期的,醫界人士預估,年底問題就會陸續浮現,屆時有病掛不到號,檢查、開刀得苦等的現象可能無法避免,林昭吟表示,為了改善這樣的問題,落實轉診制度是當務之急,雖然大醫院門診量過高,但不少中小醫院卻門可羅雀,落實轉診,可讓罹患民眾大病大醫院看,小病看其他中小醫院。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祕書長程仁宏表示,因醫療資訊不對等,一般民眾都是等到身體受到嚴重損傷甚至危及生命,已明顯構成醫療糾紛時,才會向消基會申訴,如今健保新制上路雖有正面意義,卻仍可能遭到扭曲,進一步損及民眾就醫權益,未來若民眾遭遇有病沒處看、掛號費過高、被當成人球病患互踢等問題,消基會將開始接受申訴,若問題嚴重到一定程度,不排除將請衛生署出面處理。

台長: aq
人氣(1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