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1-08 23:37:01| 人氣2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CommerceOne: 電子市集的挑戰與轉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路人甲:黃忠國

第一商務(CommerceOne)成立於1994年,1997年更名為第一商務。創辦人岡薩雷斯(Thomas Gonzales)是技術背景出身的工程師,在最重要的市場行銷方面,遲遲無法突破,於是在1996年找來了行銷高手馬克.霍夫曼(Mark Hoffman)擔任執行長,負責市場行銷的重責大任。霍夫曼的策略很簡單,就是「向大廠靠攏」,找來知名廠商合作,一方面使第一商務很快的被市場認識,一方面藉由他們的成熟產品來建構自己的交易平台。霍夫曼自己已創辦四家公司,在軟體業豐沛的人脈,成為他無形但有力的資源。在2000年年初霍夫曼先找來了全球資料庫軟體第一大廠甲骨文(Oracle)合作,而2000年6月再找到德國軟體廠商思愛普(SAP)加入聯盟,思愛普更投資兩億五千萬美元取得第一商務將近4%的股權。第一商務至2000年有一百四十六家客戶,年營業額六千六百萬美元的規模。而進軍國際汽車製造大廠的電子交易市集,堪稱是CommerceOne的代表作!80年代豐田、本田、三菱的東洋汽車兵團,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打得通用、福特、克來斯勒兵敗如山倒;但是三大車廠仍然是一盤散沙個自為政。進入2000年2月,全球五百大企業前五名的三大車廠卻以破天荒的姿態,出現世紀難得的大和解,宣布成立網上採購聯盟以集體採購汽車零件。由於克來斯勒已於1998年被德國賓士集團購併,這個採購聯盟等於是國際汽車製造大廠聯手進軍電子商務的世紀盛事。建築交易平台的工程師就是第一商務,他的虛擬作品----號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採購市集,將對所有汽車製造廠、零件供應商開放資訊與交易機制,讓雙方透過網路進行交易與採購,預估每年有兩千四百億美元的汽油零件與物料,將在這個網路市集中交易。與前幾年的網路各股一樣,第一商務的股價曾經衝到400美元的天價;僅管如此,還是無法抵擋世界經濟大環境的不景氣,第一商務像是做了一趟雲霄飛車一般,公司掌門人----
馬克.霍夫曼對未來也有更為深刻的思考(節錄Mark Hoffman之談話):
「現在的景氣,比起過去幾個月實在是差很多。之前一些企業還願意投資在需要花長時間架構的公共電子交易市集,但現在大家都要求立刻看到結果的投資。單純的拍賣或採購功能,目前最受企業青睞,因為他們的效果立即可見。對於公共電子市集的發展(像是Commerce-
One),短期而言這會形成壓力。即使景氣復甦後,企業對於資訊科技的投資,恐怕還是會以能即時看到效果的為主。現在有很多議論,是關於公共和私有電子交易市集兩者之間究竟誰會勝出?無論如何都得到一個事實:企業希望與他們的夥伴、供應商和客戶,可以透過網路來進行協同作業並作生意。
全世界各地的企業,都需要上網作生意,這不只是為了競爭,而是為了生存。將來產品的採購和銷售,都將在這上面進行,而最終的獲利也在此產生。首先產業型及區域型的電子市集逐漸站穩腳步。像是福特、通用和克來斯勒3大汽車廠共同投資的零組件交易市集
Covisint,已有幾十億美元的交易量,而像德國西門子所投資的交易市集,也在發展類似功能,並且利用反向拍賣(reverse auction,把採購過多的產品再放到交易市集上賣出)這項功能,節省了2成的成本。
長期來說,公共和私有市集兩者都會成長,建立各自的交易中心,並且連結到不同的產業和區域市集,以提供他們各自獨特的服務。
如果你問我:兩年後的CommerceOne會在那裡?我認為,當景氣恢復後,企業會開始看到投資在交易市集的回收,我們將看到一股很大的推力,帶動電子市集這種策略性的B2B商務發展,不論是私有市集、公共市集、拍賣功能、採購功能和供應鏈管理等。」
目前第一商務正積極複製和三大車廠建立的汽車業交易市集模式,在全球各地尋找產業的龍頭,希望能快速聚集眾多廠商,建立起足夠的廠商數量匯集在一起成為交易市集,將廠商對外採購的業務放上建立的平台。對廠商而言,網路的方便性可以提高採購效率與節省成本;對第一商務而言,大量的加入廠商可以達成規模經濟,匯集成龐大的市集。

台長: het
人氣(21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