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27 01:10:37| 人氣1,2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代社會的殘酷寓言──東京奏鳴曲(補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四種版本的海報,你喜歡哪一種呢?

 

奏鳴曲是為了某項樂器而寫的樂章,然而東京奏鳴曲不是特地為了東京而拍的故事,

反到比較像是應映現代普遍社會現象的一個寓言故事。

其實如果說劇本是由澳洲的Max Mannix原本描述父親與兒子的衝突,

再由日本人的黑澤清以及田中幸子改編,

這部看似很日本的電影,其實在故事本質上早就超過了國情種族,

而有了某些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

 

影片一開始是由一場下午的風雨開始,雨打進沒關的門窗,在地上積了水。

好一會才出現女人關了門窗,擦乾了地板居然又開了門窗,

看著這一場下午突來的風雨。

這幽靜閒散的普通生活場景,伴隨著雨聲以及女人看似簡單又讓人疑惑的動作,

透著讓人不安又懸疑的氣氛。

但接著開始卻又是一場又一場,安靜又緩慢的生活場景,

家裡婚黃的燈光讓人像泡在溫水裡,有時卻又像麻痺了一樣。

我很喜歡這種平凡的氣氛,感覺沒有「劇情」、沒有「演出」,

像是在紀錄著流水帳感覺,讓我有種窺看這個家庭的感覺。

在這種隱密、安靜而壓抑的發展裡,彷彿知道每個人心中的獨白、

彷彿知道有些情感緩慢而濃烈的隱藏在這平和的表面之下,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隨觸及發。

因此父親的失業不過是一個導火線,長久以來家人彼此的心結才是關鍵。

就算父親沒有失業,問題也會在不久的將來爆發。

我因此而覺得,原本Max原本想要呈現的「衝突」還是主要的軸線。

 

我原本其實對黑澤清不熟,這是我第一次看他的作品,

他被封為恐怖大師,被視為黑澤明的接班人(兩個人其實並沒任何親戚關係)。

黑澤明給我的印象總是有「奇想性」的,

這種奇想來自於每個人對於生活中各種狀況底下觸發出來的內心OS,

而黑澤明總是有辦法巧妙將這些元素帶入故事之中,

將之成為作品裡亮眼的點綴。

而黑澤清的作品,老實說,我有點水土不服。

當故事來到三個故事線,爸爸、媽媽、小兒子三方各自在外有了不同的歷險,

這個轉折,我,不知道不耐煩的深呼吸多少次。

 

很明顯的,攝影在這裡開始有了不一樣的處理,

出現小兒子冷列的燈光、媽媽風格化而異於常態的打燈、

爸爸......還是正常的視覺光線,

但是爸爸......爸爸你怎麼會跌倒這麼多次?

(接下來請讓我憤怒一下)

橋上就這麼一條路,路邊堆了好幾堆雜物,

說你第一次是速度太快無法控制所以撞倒就算了,

說你第二次剛跌倒還迷迷糊糊再撞進垃圾堆也罷了,

為什麼你看起來就是故意繼續跑進第三堆垃圾裡,

明明抬起頭之後就看見第四堆,你還繼續走進第四堆垃圾裡翻滾?我真的不明白。

終於最後被車撞到,我以為就死了,

沒想到您第二天早上您抽動了一下就活過來了

(瞬間讓我想到十面埋伏裡要殺三次的小妹),

除了擦傷之外身體安康,那您昨天昏睡了一整夜是.................

 

 

接著媽媽,媽媽你就跟闖空門的小偷跑了,

你終於開到你想開的敞篷名牌車,所以你一開心就開到海邊了。

但為什麼......為什麼你要在黑夜裡無人的海邊看著不知道哪邊的遠方說:

「那是船嗎?還是小島?」

那個小偷還配合著跑到更前面張望著說:「我什麼都看不到。」

你......你們為什麼突然跳痛去演個什麼藝術文學莎式戲劇,跳的我都無言了。

 

然後警察杯杯啊,

看到小孩子半夜一個人躲在遊覽車裡要坐霸王車確實是要帶回警察局,

但憑什麼小孩子不說話就比照大人的罪名起訴一個12歲大的孩子!

他連青少年犯罪防治條例都沒辦法符合啊!

更何況是這種民事訴訟,他根本未成年。

這也就算了,居然不起訴之後就放小孩子一個人半夜在路上走,

這還算人民的保母嗎!!

我記得無家可歸的中學生裡面,

那個離家出走的中學生可是在警局裡等著大哥來認領啊!

 

 

不過接下來一大早的戲倒是又深得我心了,肚子餓的大家一起吃......早餐(?),

誰知道爸爸跌進垃圾堆四次又被車撞到之後還沒事,

誰知道媽媽被闖空門的小偷綁架又被動性出軌,

誰知道扒飯的小兒子在警局裡留了一條紀錄,

要是在餐桌上隨便說出一件,這三個不管是哪一個都會被嚇死吧。

 

生活或許就是如此,家人在同個屋簷下生活,彼此都有各自的心事。

如果選擇不說,彼此都不會知道。

也許老公比起女人更喜歡男人的裸體、

也許兒子除了喜歡英文之外還喜歡看日本A片、

也許女兒有很多成績優秀的獎狀但是是個腐女、

也許媽媽除了做家事之外還偷偷趁著家人不在時在網路交友.........

那些連家人都難以啟齒的癖好、興趣、習慣,不知道的那一面,

就像是個陌生人一樣,我們從來不認識。

這是否就是衝突的來源?

 

那麼家除了愛之外,難道還要坦白一切?

選擇不說是難以啟齒,又或者是維持平和最好的方式呢?

電影狡猾的地方就在這裡,永遠只是提出一個議題,永遠沒有解答。

 

故事爆發得像暴風雨一樣來襲,又像暴風雨過後一樣留下殘破的風景,

殘破的風景最後又回歸於常軌,被生活的痕跡所覆蓋。

當鋼琴彈下Clair De Lune的第一個音符,我就被吸引住了,

腦袋只有「好美」兩個字。

這樣悠遠、溫柔又透亮的音符,撫慰著那些雜亂的思緒,

眼淚不自覺流下。

導演也太狡猾了,鋪陳了前面這麼大段最後來這招。

不過好險這篇樂曲沒有被剪掉,

我想我是導演也捨不得剪掉。

前面這麼風風雨雨的,

也只有這一氣喝成的優美樂曲能將此圓融,

為影片留下餘韻不覺的尾聲。

 

老實說,直到最後一個音符完結,

字幕跑上,我還沉醉在剛剛動人的鋼琴聲裡,

久久無法回神。

 

 

 

台長: Charllene
人氣(1,2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電影 |
此分類上一篇:為愛朗讀──看見愛情的軟弱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