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10 23:20:00| 人氣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日劇筆記:「Friends」觀後感】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原為回覆小葉日本臺網友留言而作

◆ "附加價值" 太多,可惜了《Friends》

(標題是小葉日本台台長下的,不是我)

看完 Jet TV 甫播映的《Friends》,除掉美人美景與動聽的配樂,實際上我看見的,是「附加價值」對一部戲劇的戕害。在網友們之前的留言中提過,這齣戲的原始構想是以今年日韓合作世界盃為起點,以戲劇合作化解仇恨,拉近兩國距離,化解誤會,以此為出發點,或許就已註定《Friends》擺脫不了僵化的純愛劇模式。

從開始到最後,短短幾小時的戲劇中,似乎替觀眾複習了一遍<戀愛劇必備橋段史>,關鍵點的錯過、第三者的干涉、雨中的告白、與親吻的結尾,每一鏡頭都精準地勾起我們看戲歷程中各種記憶,八股也好,老套也好,在 "附加價值" 作先行的考量下,《Friends》足以發揮的空間恐怕也被壓縮得所剩無多,難怪曾經有影評人說過,跨國合作最難產生好作品。

既然兩國觀眾都不能得罪,只好牽牽小手,回歸到人類最熟悉的故事原型,談場王子公主的戀愛吧!一般情況已經如此,何況是積怨甚深的日韓兩方?即便所有文宣都指向 "文化交流" 的意圖,然而與其說故事中的親子關係,兵役制度是為呈現日韓文化差異,不如說是無法可想之後,終究妥協的刻板印象。

日本 = 開放,自由,容許溝通;
韓國 = 保守,落後,封閉,外加絕對服從;

如此一來,與其說戲劇給予溝通的契機,不如說戲劇反而加深了彼此根深蒂固的成見,那麼原始的 "附加價值" 蕩然無存,更別提戲劇本身的內容質感,只見一廂情願的編劇,急急忙忙措合了這對異國小情侶, 卻沒有為他們的未來前景,提供任何出路與答案,於是智勳對電影的熱愛或者是智子愛上智勳之後,油然而生的奮鬥力量,都免不了被處理得浮誇刻板,而深度不足。

曾在網路上看到有人批評說,「兩年多的兵役,被拍得好像幾個月的大專集訓,一年之後的重逢,也拍得像只隔幾個禮拜」。時間點的匆促與交代不明,是《Friends》最明顯的缺失,針對這個問題,有人也許要說「那是因為戲太短的緣故,只是迷你連續劇,還能怎麼樣?」

問題在於時間多寡的限制,是拍攝之初就預料到的,四個小時就是四個小時,導演知道,編劇也知道,既然能用的時間只有四個小時,編導應作的工作,不僅是選擇一個合適的劇本,甚至是找出一個能在短時間內將故事交代清楚的敘述觀點來進行拍攝。只要敘述觀點敘述角度正確,再短的時間限制,都有創造出好戲的可能。

所以我想,面對這個問題,還是必須回歸到最初的說法: "附加價值" 太多,迫使這部戲失去很多選擇,「戲」原本就只是 "戲",只為呈現人生的某種議題,某種情感而拍,純粹是這樣而已,一旦有過多干涉,無法自由施展,勢必要失去戲劇最珍貴的,最動人的部分,《Friends》就是這樣的例子。

前面有位網友提了兩次元斌的演技,就我看到的部分跟您討論,也許可以這樣解釋,《Friends》角色設定中,實際上以深田恭子飾演的Tomoko為主軸,以她對智勳的真愛作為突破國界障礙的重要動力,戲份上以她為主,心境刻畫上,她也佔了絕對優勢,很多場戲中,即便智勳聽不懂,Tomoko 依然不斷用日文, 訴說她對智勳的種種感覺,種種思念,更因為角色性格活潑奔放之故,恭子有較多空間利用台詞與肢體動作,塑造她的 Tomoko。

反觀元斌的部分,戲少,台詞更少,甚至連內心刻畫也相當有限,然而或許就在這樣的狀態下,反而逼出他跟過往不大相同的演法,特別印象深刻的有兩個場面,其一是電梯告別那一幕;其二是機場告別那一幕, 前後兩場情境類似的戲,實際上隱含兩國較勁的意圖,而負責傳達情感的演員元斌,卻在這樣…,姑且稱之為 "陰錯陽差" 的機會下,獲得全劇最精采的演出空間。

我指的精采,是戲本身的場景設計,電梯那一幕,從智勳在天台上受到質疑開始,到電梯間凝視智子,決心放棄為止,幾分鐘的戲,完全沒有台詞,他卻必須在電梯開關之間的幾秒鐘之內,表達出智勳幾番掙扎到下決定的過程,這一幕戲即使無聲,卻是千言萬語。

元斌的表情、眼神,雖然算得上合格,然而作為一個觀眾,我依然會覺得他在情緒表達上,還有留白的部分,待加強的部分,缺少變化的部分。就這一幕戲來說,元斌獲得的是一個傑出的場景,然而他的表現,卻尚未將這個場景的優秀傳達得夠好,尚未撐得起這重要的一幕,這是我個人主觀的感受。

另一段是機場告別,從智勳得知智子離開,到機場裡的無言嘆息,也是長達好幾分鐘,台詞又少的好戲,智勳拿信時顫抖的雙手,替他的忐忑作了很好的註解;在計程車上,抓著帽子的手不由自主的動作,也適度傳達了智勳的焦急,這樣的 "手演技" ,在他過去的演出中我不曾見過,而真正令我驚訝的,是他在機場目送智子飛機遠去後,幾秒鐘之內低頭到嘆息的臉部表情。

如果您也看過他 99 年舊作《愛我好不好》,應該還記得最後結局也是由他演的江民,目送女友成軒的飛機離開,所以在看《Friends》的當下,我直覺想到他過去的演法,輕蔑地預測著他多半還是要重覆過去那種表達悲傷的方式,然而他卻用幾秒鐘細膩的表情變化,回敬了我的質疑,那幾秒鐘之內,我彷彿感受到智勳對智子的歉意,與終究遲了一步的懊惱悔恨,而這種種情緒,就隨著他嘆息的表情,一同在螢幕上淡出而釋放出最大的感染力,也是因為這一幕的刺激過大,讓我在之後長達 30 分鐘的結尾部分,無法進入狀況而看得心不在焉。

我想說的是,我認同您在留言中的說法, 他在《Friends》裡確實用眼神傳達了角色的感情,細膩度與豐富性也許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還有很多不足,但是比對他過去的演出方式,我確實在《Friends》看見他演技的轉變,與其說那是由 "不好" 變成 "好",不如說,那是從 "錯誤觀念" 漸漸修正到 "正確觀念" 的過程。

以上,報告完畢;唐突之處,也請包涵,不要見怪!

台長: freya1113
人氣(2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