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2-28 01:39:43| 人氣1,7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M尺寸的說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村上春樹《黑夜之後》)

  我很喜歡挪威電音團體Royksopp的一支音樂錄影帶〈Remind Me〉,用動畫方式呈現,畫面上是一種不斷擴大和放送的過程,首先是世界時差顯示圖、其中一地的天氣、公寓縱剖面、時間的聲波、房間裡被鬧鐘喚醒的女孩、排泄物的下水道、水分的滲透、雲朵的功能、早餐的成分、刷牙和穿胸罩的程序、從一模一樣的房屋內出發、如何搭乘金屬穿越地底、被進入的場所、像箭頭一樣準確移動、按下開關喚醒虛擬世界、房間後面總有更多房間、各種分析數據與各種百分比……日復一日。
  那就像是有人從城市的上空盤旋俯瞰,拿出冰涼冷靜的解剖刀,裁開城市像切割一塊蛋糕,從棋盤上挑選一個人當成顯微鏡下可追蹤的單細胞,看它如何去與其他個體發生或不發生互動。我們手上所食所用所觀看所聆聽所接觸的,其實都緊貼著不只一個陌生人,或說,我們正在發生的這一秒,當視野騰高的時候,隱隱有一種共時性呈現。哪怕時間差在地圖上攤亂難辨,任何決定性的時刻,我們都不完全擁有孤獨,因為城市這個生命體,已經緊緊地縫紉著你我他她。
  當我閱讀村上春樹的《黑夜之後》,心裡浮現的,便是這一支音樂錄影帶。所有的材料都是熟悉的:孤獨聰明的離家少女、熱愛伸縮喇叭的削瘦男孩、曾為女相撲選手的汽車旅館經理、美麗且獨自沉睡的模特兒、性行為失控的高級科技產業人士、孱弱如對照組般的受虐中國妓女及其樣板保鑣……,在不到七個小時的黑夜時段,村上讓這些人成為被挑選的材料,用來窺視一個城市的繁複變貌。
  孤獨是一項必備的湯底,沒有孤獨就不能享用因孤獨所衍生的,因此《黑夜之後》仍有大量的孤獨與音樂,為闃靜的夜色添置聲音。嫻熟慣用的雙線敘述,彷彿隱形攝影機般任意飄浮旋繞,同時推展敘事線索與靜景寫生,帶領讀者窺奇地進入他所選取的視角。有趣的是,這次村上春樹在行文間使用了「我們」這樣的修辭──我們聽見他與她的對話,我們看見她靜靜沉睡或無聲吶喊,我們知道誰是兇手,在相隔不遠的房間裡逃逸、說謊。到底誰是「我們」?透過一種親密的誘引,村上春樹想要怎樣呼朋引伴?或者,「忽」朋「隱」伴?
  城市裡擦身錯肩行走匆匆的路人(包括你我),彷彿都變成聆聽傾訴的同謀者,那裡頭帶有某種事務性的冷漠。村上筆下的人物恆常以畸零的身分對抗體制壓制,在逃離的過程中,任由心智被扭轉變形但靜靜僵持著,轉而透過各種乖異行為進行言說。一如沉睡模特兒房間裡的那台電視機,好像也是一種凝視,映照我們失序的生活,讓影像寂寥地傳送出去,讓別人能聽見抗議的音波。但是,能夠拯救自己的,究竟是誰?一點點記憶透出來的光,也能讓這些孤獨者感受到溫暖嗎?
  「不管你到哪裡都逃不了的。」真正恐怖的是這個。電話那頭莫名其妙傳來的恐嚇,沒辦法抵達正確的人的耳朵。唯有不斷的誤認在發聲,我們就這樣生活在一種看似共時、卻又總是失焦的交會之中。不管走到哪裡,黑暗的那一面總是相對於明亮而強壯存在著。在夜晚的掩護之下,一些善良的溝通嘗試撲滅孤獨的必然,讓隱隱約約的感情與理解成立,實質的肉體找到彼此的對應,彷彿什麼都還沒發生,卻又一切隱隱然在時間推移下改變。
  因此,閱讀《黑夜之後》,雖然也感受著黎明躡腳進來,像一個面目不清的竄位者,甚至提供一些救贖的契機;然而,面對那些隱藏在人物肢體動作、言談、決定、被詳述的細節背後,無法一言以蔽之,或必然說不完整的聱語人生,其實只是村上春樹所給我們的一冊「M尺寸的說明」(借用書中爵士樂男孩的話語)。而某些無法掌握的巨大,總是躲在語言之外,一說出,就隔得更高、更遠。

台長: 愛睿客
人氣(1,71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他們的世界 |
此分類下一篇:「吉本芭娜娜製造」
此分類上一篇:讓飛魚去憂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