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18 09:23:32| 人氣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以駭客精神改造新聞業(謝樹寬)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3年01月18日 

「未來已再無所謂的新聞產業。」這是美國新聞研究重鎮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去年底發表的重量級報告:《後工業新聞:適應當下》,第一頁開宗明義的宣言。

報告指出,當新聞從工業生產模式進入「後工業時代」,新聞組織、生產傳播流程勢必改變,否則愈來愈多的正統媒體會成為恐龍。哥大報告提出新聞機構改造的建議,其中一個重點是:建立可「駭」的工作流程(the hackable workflow)。 

網路時代,「駭客」除了指入侵網路竊取資料外,更重要的意涵是運用開放原始碼對軟體不斷進行改良。而這份報告裡,可「駭」的工作流程,指的正是新聞製作流程可以不斷被打斷、修正、改良、重製的過程。 

導入駭客精神,新聞工作流程不再是以完成一篇採訪報導為終點,從採訪、編輯到最後印行或是播出的過程,都可不斷被入侵、被修改,而且不斷調整甚至重製以符合新需求。而每一則新聞故事,也都是一個開放資源。它可以供應給其他平台,以不同形式傳播,也可以提供給其他的新聞故事,甚至提供給不同的新聞機構。 

社群網站和公民新聞興起,顛覆傳統新聞標榜的所謂社會監督責任。媒體是所謂的「看門犬」,不過這頭看門犬並不是經常咬人,畢竟並非天天都有貪污弊案或是重大事件出現。所以媒體從看門犬又衍生出第二種角色是「稻草人」。稻草人指的是麥田的守護者,它並沒有任何實際行動,但是它光是立在那裡,就足以阻遏烏鴉偷吃麥穗,防範不良事情發生。 

運用科技建構價值

而這種作業模式,在既有新聞工作流程裡可能成為人力閒置和浪費。因為記者採訪最終是以完成一篇新聞報導為目標。枯守在麥田的稻草人,可能一整天過去都沒有風吹草動。「可駭的」工作流程則可避免這種閒置浪費。

一方面,網路高速發達,開放資源可為新聞機構所用。例如美國的Homicide Watch網站,它會整理記錄在美國華府每天發生的兇殺案,可成為各媒體的開放資源。

另一方面,「可駭的」工作流程中,所有採訪都不是單為了完成某一天晚間新聞的某一則報導而已。它是不斷累積、延續、修改、篩選的過程。它提供了新聞工作者關於過往和未來新聞事件有關人事時地物的軌跡和座標。

哥大《後工業新聞》報告也說,在新媒體時代,因為有這麼多開放資源可以運用,新聞形式應該是運作於「群眾和演算法之間」,記者在這個生態體系中扮演「調查者、翻譯者和說故事的人。」運用數位科技,為芸芸眾生在浩瀚資料中找尋定位、聯結關係、賦予意義,這些活動內容,說的正是社群媒體的流行關鍵字──策展。新聞即是策展。從資訊中找尋脈絡、建構價值,或許是未來新聞記者最貼切的職務描述。

正如哥大這份報告的副標「適應當下」,上述新聞產業的轉變,新聞產製、傳播流程的改變,都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只有即時改變,適應當下,新聞才有未來。 

作者為雲廣未來媒體實驗室主任研究員 

http://towcenter.org/research/post-industrial-journalism/ (原文下載處)

台長: Connie_Chin
人氣(6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新聞傳播 |
此分類下一篇:重建獨立與負責的公視 (劉昌德、林麗雲)
此分類上一篇:抱歉,1313期《商業周刊》在7-11缺席了!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