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5 00:14:47| 人氣9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有感:搶站浪頭的精銳之師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五屆社區大學全國研討會有感:
搶站浪頭的精銳之師/永和社大社區新聞社

文▓張正(永和社大社區新聞社社團顧問)2003/4/24

參加了社大全國研討會中專門討論社大刊物的場次,在一次看到這麼多社大刊物、聽到各社大夥伴各自努力的心得之後,我陷入沉思:一份社區大學的刊物,究竟得背負哪些使命?一個製作社區大學刊物的團隊,應該長得怎麼個模樣?而永和社大社區新聞社這個社團、以及我這個「顧問」,這三年來到底走過什麼樣的路?

從一開始,我基於在報社工作的認識,便不奢望以十來位「業餘」的同學、每學期五千元的經費,支撐起一份多麼光鮮亮麗的刊物;另一方面,不論是要宣傳社大理念、或是落實「社區」的意義,也都不是一群「烏合之眾」所能辦到的。

加以我們的「非官方」性質(永和社大校方另有一份刊物,這也許是和其他社大刊物工作夥伴最根本的不同),所以替永和社大宣傳並非的主要任務。於是,我站在顧問的立場思考,將焦點指向參加社團的同學們;也就是說,同學們能在社團裡得到什麼,才是我最在意的「中心思想」。而刊物出或不出,或者刊物的品質好或不好,以及那份刊物能夠達到什麼效果,也都必須圍繞著「中心思想」考量。

於是,讓「烏合之眾」蛻變為「精銳之師」,成了顧問的職責所在。首先,我希望同學們對於媒體有全面的概念,充分的「媒體識讀」,才能在這個媒體充斥的時代安身立命。所以課程中安排了實地參訪媒體、邀請記者編輯與同學對談,透過面對面的接觸,增加同學對媒體的「識讀」。

至於理論部分,我除了零零碎碎地以「個案分析」的形式提及之外,沒本事對同學有系統地講述。幸虧世新大學講師余陽洲在永和社大開設相關的課程,讓社團內的同學有機會補充理論知識。

其次,才是怎麼採、寫、編、印,怎麼經營組織、籌措資金、拉廣告、推發行等等談來不甚高深,卻「知易行難」的「媒體技術」。而這裡,就是出版刊物的功能所在了。

為了親自出版刊物,同學們便能體會到上述所謂「媒體技術」並不容易。以「採訪」這第一道關卡為例,平常同學們在電視機前也許瞧不太起拿著SNG連線麥克風的年輕記者,因為他們總是問一些笨問題:「剛剛出了車禍,你現在的感覺怎麼樣?」「你買了這麼多彩券,是不是很想中獎?」等到同學們親自上線,才知道「採訪」並不簡單。事前的準備,臨場的觀察、機智與台風,樣樣不可或缺。而採訪了一堆東西,要怎麼落實為言簡意賅的文字,又是另一門功夫。

不過即使具備了種種技術,最終的出版還得克服「經費」這關。無奈,這是我最不擅長的部分,而前來參加新聞社的同學們,多半只是善於寫作,或者對新聞工作懷抱著好奇,沒人能當「金主」。三年來,我們嘗試過拉廣告、申請經費、社大同學認捐,雖然一直沒餓死,但也從來沒有吃飽過。在左支右絀的狀況下,目前保持網路版隨時更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changsir)、每學期獨立出版平面刊物一次、並商借台灣立報每週一次的全版版面,總算差強人意。

回頭調出電腦檔案,才發現大約一年前就曾經寫過一篇「心得」--《社大新聞社丟給我的問號》。文中,我問同學們希望在學期裡做些什麼?學些什麼?我也質疑自己的「顧問」身分,「……何德何能,憑著自以為是卻未必成熟的片段知識,站在講台上『教』這些已經在社會上打滾多年的同學?」

轉眼,我已和立報同仁廖雲章共同擔任新聞社顧問六個學期,雖然上述問號仍無準確的答案,但似乎已漸漸浮現輪廓。這個學期,社團展現前所未有的生氣,除了平常上課時活力十足之外,更在本次全國研討會中幾乎全員出動,支援全促會的採訪小組,並在最短的時間內寫出了8、9千字的各類報導。這股生氣從何而來?可能是老社員勵精圖治、可能是新社員臥虎藏龍、也可能是我和廖雲章終於比較稱職。可能都是。唯一不可能的是,我們永和社大社區新聞社,在台灣這波方興未艾的社大風潮中,不搶浪頭。

台長: 張老師
人氣(9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