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1-16 01:27:30| 人氣1,42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


       



書名:《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

作者:奧立佛.薩克斯

譯者:廖月娟

出版社:天下文化

ISBN: 978-986-216-193-7

 

內容簡介:

  神經內科醫師薩克斯研究發現,音樂比語言占用更多腦細胞。音樂「讓人起舞、影響情緒、引起購買慾,勾起回憶……音樂代表著心靈與感受,超乎經驗,無法形容」。

  薩克斯這本新書中的精采故事,包括知名心理分析家飽受腦中重複出現的歌聲困擾;威廉斯氏症候群的小孩擁有過人的音樂稟賦;樂評家得了「恐懼音樂」的怪病,只要聽見銅管演奏就嚇得半死;《幽冥的火》作者納博科夫似乎患有「音樂失認症」,對音樂幾無反應。還有,記憶只持續七秒的人,卻始終記得音樂;作曲家車禍後音感全消;閃電擊中的醫生變成蕭邦迷,突然擁有鋼琴才華……

  「音樂開啟了窺看生命及腦功能之窗。」薩克斯這麼說。他也用這本書帶領我們走到窗前。

 

 

讀前感:

 

  奧立佛.薩克斯的《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這本書主要談論的是腦神經疾病與音樂的互動關係。

  幾年前讀過同一作者的《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主題是腦部與神經的各種複雜難解之疾病,如面盲症﹑幻肢。這類病症並不常見,作者對這些病症作簡單說明,並引用病例個案,讓讀者較易明白這類病症究竟是怎麼回事。

  雖然是陌生的範疇,卻因作者的說明深入淺出,病患的故事亦寫得生動,整本書讀起來很順暢,也獲益良多,所以再次挑機時,就選上作者的另一作品了。

 

 

讀後感:

 

  究竟音樂對人有什麼作用?除卻娛樂,或陶冶性情之類,音樂對於我們是否有更「實質」的作用?

 

  如果你在本該寧靜的環境聽到莫名其妙的音樂,追查之下找不到源頭而且別人都聽不到,你先不要尖叫,以為自己撞邪或發瘋,也許你只是神經病發作而已。

  我們平時說的神經病、發神經,大多是調侃好友或笑罵小鬼,指他們的言行不可理喻。可是對於神經系統出現問題的病人,一般人看到的是患者異於常人的行為表現,他們怪異彆扭,叫人不知如何應對。或者我們會同情患者所受痛苦,但往往無法理解,與對方難以溝通,亦愛莫能助。

  書中所述病例,大部分是作者跟進多年的病患,一些在六﹑七十年代的「怪病」,儘管確認是神經系統方面的毛病,治療的方向和方法卻仍處於摸索階段,直到九十年代,腦掃瞄﹑腦部造影等技術讓神經學家對腦部及神經系統的運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時給予神經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例如上文提到的「謎樣的音樂」,這樣的幻聽並非源於精神病,而是患者的聽覺神經無法處理正常輸入的訊號,於是大腦自行產生一些訊號,然後以幻聽的形式出現。相反,有些音樂奇才其實是腦功能受損,尤其是左腦發展受障礙,為了彌補,右腦過份發展,令致患者在某些方面表現卓越超群,但日常生活和溝通的能力卻有限,這就是所謂的學者症候群。

  對我而言「通感」只是一種修辭手法,是《聽陳蕾士的琴箏》留下的痛苦回憶,當中以視覺﹑觸覺﹑嗅覺等感官去描繪聲音,我只能勉力想象,卻難以共鳴。可是現實中,有人真的擁有「聯覺」--當他聽到音樂時,同時浮現出這段音樂的「顏色」,又或者嚐到這段音樂的「滋味」。

  作者提到的病例,向我們展示了大腦皮質的驚人可塑性。例如先天失聰的人,其聽覺皮質會挪來處理視覺訊息;而先天失明的人,其視覺皮質會轉而處理聽覺及觸覺訊息。至於右腦,本來只有最粗淺的語言能力,但在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竟然可以變成效果不錯的器官,讓因腦部受損﹑罹患失語症的病人,可以進行日常的說話溝通。

 

  而這一切的關鍵,就是音樂。

  作者在長久的研究中,發現音樂是神經系統的催化劑,這不只是心理現象,也是生理現象。找到治療的新方向固然可喜,但在實際操作中卻非易事,用什麼音樂才能刺激病患相關的神經系統是一大難題,患者的個性﹑經歷﹑過去對音樂的喜好﹑病發後神經系統對音樂的異常反應,都是考慮因素,只有反覆試驗﹑觀察,慢慢找出端倪。

  總括而言,「音樂開啟了窺看生命及腦功能之窗。」

 

15-11-2015

 

 







台長: 貝爾
人氣(1,42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 個人分類: 遊走書間 |
此分類下一篇:《倖存者》
此分類上一篇:《心靈詭計》A SLIGHT TRICK OF THE MIND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