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21 10:27:13| 人氣3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字常識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吃醋ㄉ由來

  唐太宗時期有一位名為“房玄齡”的宰相,有一次皇帝找他過去並鼓勵他娶妾,他卻回答:「不敢,家中太座性情剛烈,娶妾之舉怕是不妥當。」皇帝一聽他細細道來原由,而心出一計,便要他明日帶他老婆到朝堂上來考驗她。
  房玄齡聽從皇帝之言,隔日便帶著妻子至朝堂裡叩見皇上。
  皇上問她:「大丈夫有三妻四妾當今社會皆皆如此,妳這般阻擋妳夫娶妾是何用意我並不清楚,現在,在妳面前有杯毒酒,若妳堅意不讓他娶妾,就將這杯毒酒喝下肚,讓我瞧瞧妳如何意定堅固。從此以後,我不再過問你們的家務事。」
  話落,便見房玄齡的妻子毫不猶豫的拿起毒酒就喝下去,因酒性強烈,她猛咳出口,皇帝一見如此,嘆了口氣,算是服了此女的堅定心意。
  這才開口:「其實這杯非是毒酒,而是我用來考驗妳的,今日一見,果真了得。我不會再強求房卿娶妾了。」


「紳士」稱呼的由來

  中國古時封建神會等級森嚴,尊卑分明。紳士即是其中一圈特定等級階層的稱謂。
  「紳」,本是表示等級身分的一種服飾,指的是古代士大夫束在外衣的大帶,「古之壁者,重紳插笏(意忽)。」由紳的涵義引申為「束紳之士」,簡稱為「紳士」,並進而特指有一定地位和身分的士大夫階層。
  但古代士大夫僅指當官的讀書人。隨著科舉制度的發展,到了明清之際,謀取功名的讀書人不斷增多,很多人雖然取得功名身分,卻不能為官。所以,人們就把那些不體為官的科舉士子統稱為「士」。當時,紳與士有著本質的區別。到了近代,這種區別逐漸消除,無論當官不當官,一概稱之為「紳士」。
  在近代社會中,紳士有著特殊的地位,非官而近官,非民而近民,是高於平民的一個封建等級階層;甚至男士行誼得體,彬彬有禮,也稱紳士。


打蠟

  「蠟」是一種油脂,可以做成蠟燭、蠟筆;如果你想讓車子增加光彩,一定要替它打「蠟」,而不是打「臘」,寒冷的「臘月」,對車子可沒什麼幫助!
  看似簡單的「打蠟」其實有不少學問,比如天氣就是一個常被忽略的因素。
  以汽車來說,若是天氣太冷或太熱對「打蠟」的效果都有影響,最忌諱的就是在盛夏烈日下打蠟,因為蠟的熔點極低,一旦融化了,就會形成皮膜殘留在車體上,非常難去除。
  下雨天也絕對不能打蠟,因為大部分的化學藥劑碰到水後就會變得黏糊,有些產品雖可容忍一點水分,但是在「打蠟」時最好先擦乾才有效果。
  最後,刮大風的日子絕對不能洗車或「打蠟」,因為在「打蠟」時若有風砂附著在車上,車身就會留下刮痕,若是非要進行「打蠟」或洗車工作,請到室內進行吧!想不到「打蠟」這件小事,也包含這麼多學問吧!




  
六和敬   營造家庭和諧氣氛


  何謂六和敬:
     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舍利

  「舍利」是什麼?<<佛光大亂典>>解釋說(三四九五頁):「即死、遺骨之意,意譯體、身、身骨、遺身,通常是指佛陀之遺骨,而稱佛骨、佛舍利,其後亦指高僧往生後焚燒所遺下之骨頭。」
  舍利既然是指「死、遺骨」,則與一般人死後的遺骨又有何不同?<<法苑珠林>>特別提出說明(大正五三、五九八下):「舍利者,西域梵語。此云身骨,恐濫凡夫死人之骨故,存梵本之名。舍利有其三種:一是骨舍利,其色白也。二是髮舍利,其色黑也。三是肉舍利,其色赤也。菩薩羅漢等亦有三種,若是佛舍利椎打不碎,若是弟子舍利椎擊便破矣。」即知舍利也可以有不同的顏色,且佛舍利遠比一般人的骨堅實多了。
  舍利的形狀如何?又何以會有佛陀的舍利流傳下來?據<<大悲經>>記載(大正十二、九六○下):「如來應正遍知臨般涅槃時,憐愍世間諸眾生故,入如是三昧分此舍利令如芥子,然如來身不受苦痛,一切支分散解時,能令舍利猶如芥子。時佛如來無有苦痛,乃至如是憐愍攝受彼諸眾生,及攝未來諸眾生故,令得安隱諸善道故。」原來舍利是佛陀為了非憫眾生並鼓勵修習之而留下來的,正如<<大般涅槃經後分>>所述(大正十二、九○三中):「佛般涅槃,汝等天人莫大愁惱。…何以故?供養舍利即是佛寶,見佛即見法身,見法即見賢聖,見賢聖故即見四諦,見四諦故即見涅槃。是故當知三寶常住無有變易,能為世間作歸依故。」
  又<<金光明經>>說(大正十六、三五四上):「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絕非是一般的石頭。<<分別善惡報應經>>更進一步提到(大正一、九○○中):「若復有人施燈供養佛舍利塔,獲十功德…一肉眼清淨、二獲淨天眼、三離於三毒、四得諸善法、五聰明智慧…施燈供養佛舍利塔獲斯勝報。」真的是好處多多呢!


克紹箕裘

  「竹」部的「箕」,讀「ㄐ一」,是一種用竹、柳或是藤之類柔軟的植物織成的器皿,不可寫成「艸」部的「萁ㄑ一/」;「裘」是指用一片片獸皮縫合而成的袍子。
  由於製作「箕」、「裘」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學習,運用熟練的技巧,才能達到完美的境界,因此「克紹箕裘」一詞用來褒揚子孫能夠繼承先人的事業。
  例如一個醫師,他的子女從事同樣的行業,我們就用「克紹箕裘」來形容:「他雖偏好文學,但為了『克紹箕裘』,不違父志,毅然從醫。」
  <<禮記.學記>>云:「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說明一個家庭中,如果父兄是做鑄冶金屬的,子弟因長期看著父兄把殘破的東西修補完善,也能用獸皮縫一件皮袍;同樣的如果父兄是造弓的能手,子弟也會用竹、柳等東西編織成箕,作為學習造弓的第一步。
  誰都希望兒孫能夠「克紹箕裘」,繼承先人的事業,所以這算是相當正面的一個成語。


「$」的由來

  在報刊上,我們常可見到用「$」符號來代表美元。其實,它不是美元而是銀元的符號。那麼,這一符號怎麼來的呢?
  原來,在十六世紀初,西班牙鑄造了一種大的銀幣,取名「比索」。它的圖案,一面是皇冠和由獅子與城堡組成的王徽,另一面是兩根柱子。這個圖案是根據一個傳說而來。傳說歐洲和非洲原來在直布羅陀那裡相連,後來被大力士赫居里斯拉開,這裡的兩根柱子就代表直布羅陀兩岸的山岩。
  一七三二年,墨西哥城也用機器鑄造出了一種新式雙柱銀元,圖型比西班牙的略有變動,它在兩根柱子間增加了東西兩半球的圖案,而且在兩根柱子上各有一修卷軸裹著,成為$$形,後來簡化成$形。
  以後人們便習慣用它作銀元的符號了。有不少國家乾脆用$作為本國貨幣的簡寫符號,美元即是如此。


不共戴天之仇

  「不共戴天之仇」比喻深仇大恨;「戴」與「載」字義不同,因此不可誤用!
  對於仇恨,儒家經典<<禮記.曲禮>>曾有相當血性的表述:「父之讎(仇),弗與共戴天。」這種「不願跟仇人處在同一個世界」的說法,也見於孔子言論,如<<禮記.檀弓>>曾記載子夏問孔子如何對待父母之仇,孔子回答:「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孔子在此強調「以直報怨」的精神,也肯定個人可以憑藉一己之力,去追求公平正義。
  「車」部的「載」,音「ㄗㄞˇ」或「ㄗㄞˋ」,這個字涵蓋的意思較多,包括「用交通工具裝載客貨」,或「紀錄」,也指「年」而言,如車載斗量、記載、一年半載……等。
  「戈」部的「戴」,則音「ㄉㄞˋ」,指「頂著」,或「把東西加在頭上」,也可以引申為「尊敬」之意,如披星戴月、戴帽子、愛戴……等。


一鳴驚人的由來

  一鳴驚人源於一則歷史故事。
  據<<史記>>記載,戰國時齊人淳于髡,滑稽多辯,身材矮小,是歷史上有名的矮子,但他屢次出使其他諸侯國,也未受辱。
那時,齊威王荒淫無度,不理國事。因此,局勢混亂,諸侯都來侵伐,國家危在旦夕,淳于髡根據這種情況,決心向齊威王進諫,但他又怕齊威王聽不進去。於是,他便想出一個讓齊威王猜謎語的辦法,來達到自己進諫的目的。
  一天,淳于髡對齊威王說:「我們國內有只大鳥,住在王宮裡,三年不飛不鳴,王知此鳥為何也?」
  齊威王聽後,深知其意,答道:「這鳥嗎?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從此,齊威王就開始改變生活作風,整頓兵馬,加強國防,抵抗侵略,諸侯都畏懼起來,紛紛把侵奪的土地歸還給齊國。


有恃無恐

  據<<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載,魯僖公二十六年夏天,魯國發生了嚴重的旱災,齊孝公乘此機會,親率大軍來討伐魯國。
  魯僖公只好派大夫展喜出使齊軍,展喜在半路上遇到了齊孝公,齊孝公問:「你們魯國人感到害怕了嗎?、展喜回答:「那些沒有見識的人可能有點怕,我們大王卻一點也不怕!」
  齊孝公很好奇:「你們魯國國庫空虛,土裡連青草都長不出來,憑什麼不害怕呢?」展喜說:「我們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遺命!當初,魯國的祖先周公和齊國的祖先姜太公,同心協力地輔助成王;成王對他倆十分感激,讓他們立下盟誓,子孫世代友好下去。我們的祖先這樣友好,大王您怎會背棄先人的盟約進攻我們?我們仗著這一點,所以不害怕!」齊孝公聽完無言以對,只好打消了討伐的念頭,班師回國了。
  「有恃無恐」的說法源出於此,現在則指「因有依靠而無所顧忌,甚至於胡作非為」;「恃」指依賴、仗著,死了母親叫做「失恃」,故「有恃無恐」不可寫成「持有」的「持」。


台長: 走不動ㄉ老鴨
人氣(35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文字常識 |
此分類下一篇:文字常識3
此分類上一篇:文字常識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