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12-31 18:50:20| 人氣4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信你所愛-愛你所選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相信你所愛-愛你所選擇

過去幾年十二月底回到新山聖道的三天法會講課,真是一件法喜充滿的事情,很開心再見到一些過去參與營隊的老夥伴,如今大家都已經成家,生養出胎裡素善二代的孩子,感到非常欣慰與肯定。

這次遇到一位老夥伴,她曾經當過好幾年的輔導員,提到她的二兒子已經九歲,如今還是不敢一個人洗澡沖涼、上廁所、去廚房,需要有人的陪伴,因為常常看到無形的存在,她都是安慰兒子說沒有無形的存在,這是杯弓蛇影的幻影,她感到非常困擾。

善用四句話清理之後,當下詢問她:為何不相信妳兒子講的話?

因為同理到這位小男生是怕得要死,記得小時候我也是非常怕鬼的孩子,每一天晚上睡覺之前,必定把窗簾緊緊的拉好,深怕有鬼從窗子的縫隙跑進來。

相信孩子的陳述,讓孩子感受「被信任、被了解、被關懷、被接納、被肯定」,這是非常重要的心理需求,更是孩子信任他人的起點,建立人際關係的過程。

當場跟她分享一個輔導個案的經驗:十幾年前馬國佛堂有位初一的女生,她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小學畢業時是全班唯二考上獨中的高材生,可是進入獨中一個月之後,她開始找各種理由不去上學,即使她父親又打又罵,還是無法影響她回學校繼續就讀,只好請我輔導她,因為她是我帶過第一屆小天使班的班員。

耐心的詢問她為何不想去學校的原因,她說只要我不嘲笑她,她才願意講真相。

我回答說:絕對相信她講的真相。

她說:因為班上有一位男生天天看她,讓她覺得很討厭也很害怕,所以不想去學校。

自己問她說:這種討厭與害怕的感覺,跟妳父親的打罵比較起來,哪一種比較可怕?

她回答說:每一天被那一位男生看的感覺比較可怕。

自己問她說:如果建議妳父親將妳轉學到其他學校,妳是否願意?

她回答說:我願意轉學。

因此自己跟她父親說清楚這個孩子面對的困境與壓力,建議她父親讓她轉學,她父親相信我的判斷欣然同意,這個問題就順利解決。

身為父母親在教養孩子上的盲點,往往在於主觀意識的批判與求好心切的勉強,欠缺將心比心的同理孩子,忽略孩子的情緒反應,誤以為孩子是亂講話,或是否定孩子的想法或是感覺,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與信任感。

過去兩年營隊的道念主題=正信真行與忠信篤敬。讓自己學習到「相信他人與相信自己」的重要性。

相信你所愛的家人,家人之間的溝通才能同理和諧。

相信你所愛的營隊,夥伴之間的溝通才能包容真摯。

相信你所愛的佛堂,道親之間的溝通才能順利和諧。

相信你所愛的朋友(夥伴、同修),人際溝通的信任關係才能確實建立。

真愛的充要條件有四=關懷、了解、責任、尊重。

每一梯次的營隊,回答班員關於異性交往的問題,總會提醒班員要做到以上四點,因為真愛付出是行動,不是呼口號,唯有「真心誠意的關懷、將心比心的了解、承擔愛人的責任,尊重對方的想法感覺」,才能建立互信互諒相親相愛的關係。

無論是親情、友情、愛情、道情,全部適用真愛的四個要件,因為「學習被愛需要感恩的觸動,學習愛人需要感覺的互動,學習自愛需要感動的引發」,引發本有的自知自覺,覺知到「真愛能量的接受與付出」,覺悟到「自性的本自具足與清淨圓滿」,不需要向外求取什麼。

最關鍵的學習在於「自愛的信任」,唯有自愛才能全然的愛人,唯有自愛才能感受被愛的幸福。

學習自愛的過程中,體會到「反求諸己的反省與改變」,與其要求他人愛自己,不如改為「自己愛自己」,與其要求他人關懷自己,不如改為「關懷自身的情緒反應」,與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想法,不如改為「尊重自性的選擇與聆聽自性的回應」。

12/28/18 6:53:38 PM

台長: 俞講師
人氣(40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