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8-30 12:09:42| 人氣1,30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近日閱讀掃描(三)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名: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
作者:吳音寧
出版社:印刻(2007.8)

好看,好看,好看。這一兩年我發現台灣具有「故事性」的作品,雖然在小說類確實難尋,但在一些散文甚至可以分至非文學類的作品中找到這種質素,比如張鐵志的《聲音與憤怒》加《反叛的凝視》、馬世芳的《地下鄉愁藍調》,還有現在這本《江湖在哪裡──台灣農業觀察》。

從楊儒門觸發,進而花費兩年收集資訊、撰寫自1950年以來台灣農業的歷史狀況,兼及媒體批判、文學閱讀/引用的置入。對於這樣的作品,心中的敬意很難不油然而生。唯一的缺點在於,就敘述而言,以「歷史如何如何」開頭的句子太多了,反而讀到有點膩,因此有點過於重複的冗贅感。但是,除去這點小小缺憾之外,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強力推薦。
書名:台灣行為藝術檔案
作者:姚瑞中
出版社:遠流(2005.8)

書堆了好久,直到上週五六日舉辦的「2007台灣國際行為藝術節」才願意取出翻閱。境內的行為藝術論述文件罕有,姚瑞中這本著作重點在於「紀錄」,不論是照片、單一作品敘述、年表等資訊,都可彌補此一領域在整理與論述上之不足。值得一提的是,姚瑞中本人也從事行為藝術的創作。
書名:後當代藝術徵候:書寫於在地之上
作者:林宏璋
出版:典藏藝術家庭(2005.12)

書其實是近一年前讀的,不過還是拿出來抱怨一下。林宏璋是知名藝評人、策展人(今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非域之境>就是他策展的),年初也在《今藝術》規劃了一個「頓挫藝術」專題,引發不少討論。

回過頭來看這本論述之作,從題名來看就可推出書寫脈絡不脫「全球化」與「(全球化)的在地化」之間的糾纏角力,以及提出一種後者如何固守或反撲的策略。可惜通篇幾乎都在談特定的西方藝術之演進,直到最後才把台灣的作品列出說明,結尾則綁束在「文化轉譯」的課題,而且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的對抗或合作策略,可以說是雷聲大雨點小的保守之作,此外文中錯字一堆也是讓人無法忽略的疏漏之處,讓人「只能說遺憾」。
展覽名稱:V2_特區 動態媒體─行動,互動
場所:當代藝術館
展期:2007.8.11~10.7

「不互動,就會死。」這是荷蘭鹿特丹「V2_動態媒體藝術中心」(V2_ Institute for the unstable Media)主任暨策展人亞歷士.阿德理安善斯(Alex Adriaansens)針對媒體藝術而發的名言。「互動」這個詞彙在當代的藝術領域已經不可能被忽略,一方面因為數位時代的來臨,一方面則是「文本」概念的必然推進,或許還有一部分是文明民主化及資本主義/開放市場的覆蓋所致。

但這個展覽也沒有那麼嚴肅,比較多時候是通過「遊戲」的機制與氛圍形塑「互動」的價值、意義。像置於Moca Studio,「斯達普拉聲響系統(荷蘭)」的<台灣製造>便充分運用了廢棄家電、玩具、資訊硬體的結合,隨同觀眾手機的撥打,生產出一個即時性的趣味的聽覺空間。或者位於二樓,「/毛///藝術娛樂分界面(德國)」的<痛苦遊戲機,人工製決鬥機加強版>,把雙人對打遊戲增加懲罰機制,台灣版有高熱、電擊、抽打等三項,只要漏接一球,看球擊中哪一個懲罰符號的方塊,懲罰機制會立即啟動。據說德國有加強版,而牆面上一隻隻傷痕累累的手部的照片,似乎也證明這遊戲還真不是人玩的,簡直像是機械的復仇,科技的反噬啊。

總之,這展覽好不好看不說,至少一定好玩的。

台長: 吳思鋒
人氣(1,30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閱讀之初 |
此分類下一篇:《如何閱讀一本書(新版)》66折
此分類上一篇:《祕密晚餐》,閱讀之後

「遊戲」跟「藝術」之間的關係,
嗯...還在想...
2007-09-01 00:42:59
薛西
瞇,

嗯,有在「想」總是好的吧。
2007-09-01 22:29:5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