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02 00:08:40| 人氣4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蝴蝶球傳奇(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8‧團團圍成一棵樹

這時似乎是來自浴室的方向傳來一陣鼓掌的聲音,聽來似乎不只一人的樣子。

我將頭略轉向浴室的方向去傾聽,再轉回來看女老師時,她早已將眼睛閉上。

大概是月亮移動的關係吧,房間地上的月光已然暗了許多。我覺得地上那條縫似乎也跟著合了起來。

我走出房門來到浴室,浴室門前有一男子正拿著三張幻燈片就著月光,我無法看清他的臉。

他顯得很專注的樣子。我的來到並沒中斷他的工作。

我從幻燈片的另一邊看過去,幻燈片裡所拍的似乎分別是:尚半埋於土中人類的半個頭蓋骨、林投樹,以及蝴蝶。

過了一會兒,他終將幻燈片拿了下來,那是一張充滿稚氣的臉孔,大大的眼睛使他看來更像個孩子。

他很直接的問我,你也是來作研究的吧,什麼學科的?我回答,人類學。

他的眼睛突然之間發著光,像詩人抓到了寫詩的靈感,抓住我的手問我,你認為人是動物還是植物?

我忽然想起我剛進投手房間時的那種感覺,我突然間沒有辦法開口;他在我身邊四週不停的遊走,我像是一棵被他所圍繞的樹,我覺得動彈不得。

他說,動物無論走動到任何一個地方,仍是那個模樣。豹子仍以其斑點證明自己的存在不受空間變動的影響;長頸鹿走到河邊飲水,叉得開開的雙腿更加顯示牠長長的脖子依然是最迷人的動物奇觀。

然而,然而如果你將一株菊花偏移到另一塊土上,即使這土離原來的地方只有一公尺遠,但只要一公尺就夠了,它就完全走樣了。

隔一天,我們還認得它那是因為它還帶有我們的「腳印」,但它的上身已開始變了。或者它會先掉一片葉子,就像動物走動會掉幾根毛髮一樣,但這對動物並沒太大的影響,然而一片葉子──只要一片葉子,植物原有的對稱外觀就出現殘缺。

第二天,或者它就逐漸變換樹幹的屈度,屈向這時陽光照射的方向。

第三天,除非你是個要觀察這種變遷的植物學家──而我正是個植物學家,否則一般人便已疏忽它的存在了,就像我們天天疏忽與自己住一起的父母、妻子或室友一樣。

若果第七天,你突然想到它,這時它已然不是一棵你當初所認識的菊花的模樣。

你並沒有絲毫把握這是不是你的菊花,你能確認的是在它周圍你所熟識的環境,它是這樣被你認識的。

你們人類學不也這樣以為嗎?如果你不將東方人與西方人互動一下,你所認識的人類,不過是殘缺不全的。其他動物有此自覺嗎?但是,每一棵植物確實都是如此的。

他話剛說完,我百思不解他什麼時候進入浴室,直到這時才走出來。浴室的門就在我的正前方,我始終站著像一棵植物,一動也沒動的。

然而,浴室這時竟又走出另一個一模一樣的人,身後有人拍拍我的肩膀。

我轉過身去,我確實是給三個長得完全一樣的人給團團圍住。

他們不只臉孔相同,身高相同,體重也相同;一樣的矮胖與一張小孩般的臉孔。


9‧宇宙小孩圖變轉

現在站我面前的人(我已然分不清誰是誰了!)告訴我身後兩人分別是考古學家與昆蟲學家,他們之間是同事。

我已然給完全迷惑了,我不知說什麼才是我心中所想的事,我不知不覺竟伸出手去摸眼前那人的臉,他們三人的大笑聲才將我喚醒──即使是笑聲也是那麼相似與一致!

身後傳來一道聲音說,我們會讓你清醒過來的。

接著,我就聽到有人以一種極其單純的音調輕吟起來,一種使人回到童年時那樣純淨心情的述說:

他走過一個地方又一個地方,人們問他要去那裡?

他說他要去拜師求藝。人們笑曰以前的人是上山拜師求藝,現在的人卻飄洋過海,然而作的不過是同一件事!

他問人們為什麼現代的人還跟以前的人作同一件事?

人們說因為從未有人能脫離作為一個人的形骸,只要人類還是以人的形貌自居,人類永遠只是宇宙的小孩──壞小孩!

於是,他決定要將人類的形骸變轉過來,然而,問題是誰能教他這魔法?

古往今來,所有傳人技藝的『人』,所教的不都是一樣嗎?


10‧兒時魅力何處尋

另一個人接著又說:他走過一個地方又一個地方,人們問他要去那裡?

他將嘴巴縫上不再與人談話,他倒在樹下而眠,樹問他為何不再與人說話?

他說人類中沒有我的師傅,因此,我不跟他們交談,只要我一與他們交談我就仍然是以人的形貌自居,只要我以人的形貌自居,我就無法成為一個魔術師。

大樹大笑!


他問大樹為何對他大笑?

大樹說那你現在是用什麼在跟我說話?你的嘴巴不是已經縫上了嗎?

很流暢的,又有一個人接下去說:他走過一個地方又一個地方,他問自己是用什麼與大樹交談的?

他很渴,於是趴在小溪邊飲水,同時他看見一隻青蛙在陸地上、水底中進出自如。

他問青蛙知不知道他是用什麼與大樹交談的?

青蛙說牠雖然不太清楚,不過牠卻知道他現在是用另一張嘴巴跟牠說話的。

他問青蛙他的另一張嘴巴在那裡?

青蛙說在他十歲的時候。

他說不懂。


青蛙說像我們小的時候是用鰓呼吸的,長大之後則變成用肺呼吸,以前我們能看見冬天的雪,現在卻再也看不見,然而,我們卻還有一個機會能看到雪的樣子。

他驚奇的問是什麼樣的機會?

青蛙說那就是當我們潛入水中的時候;其實我們潛進水底並非如你們人類所認為的去覓食,當我們在水底的時候就不能再用肺呼吸,然而就在我們覺得快要憋不過氣來的時候,我們卻看見童年時的情景。

他大叫說這時就可以看見雪了?

青蛙說那不一定,不過聽說每一百萬次就有一次看見雪的機會。

他遲疑了一下才問青蛙說你看見過嗎?

牠說還沒有。

他想了一下,又問那你認識的人當中可有誰在水中看見過雪的?

青蛙說也還沒有,不過那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不是嗎?說著青蛙便又潛入水中去了。


11‧餘波蕩漾將洶湧

他走過一個地方又一個地方,他問自己為什麼人不能像青蛙一樣從蝌蚪變成青蛙,而是一生下來就只是個人的樣子?

他很餓,但是看見一棵十幾層樓高的樹上的果子卻摘不到,這時猴子從樹上下來,將摘到的果子分給他一半。

他問猴子你是我們人類的祖先嗎?猴子不慌不忙的將自己手上的果子吃完,拍拍手扭頭便想走的時候,他趕忙抓住猴子的手,問牠為何不回答他的問題就要離去。

猴子轉過身來向他撒了一泡尿,同時並回答他說你忘了你最初的問題了嗎?話才說完,猴子便已跳回樹上。

事實上,我並無法明白我所說的是什麼(這段是我說的)。但是,就在他們三人述說的時候,我發覺自己的神經似乎呈顯出前所未有的震動方式。

當他們其中一人在述說之時,一種很奇妙的感覺逐漸在我心中發散開來。情形「似乎」(由於很難加以明說。

但,我懷疑,如果,他們的言說是像科學論述那般的明確,我很可能無從有此微妙的感覺)是這樣的:當一個人在說時,我很容易的察覺到,其他兩人與他之間在神情上的差異背後所隱含的心思。

換句話說,是剛才那樣的述說方式,讓我察覺到他們三人之間本身所具有的特質,在那時候,我很輕易就可以分辨出誰是誰(第一個述說的人是昆蟲學家,第二個是植物學家,第三個是考古學家)。

但是,我卻又覺得正是在這樣的辨識過程中,有股幽微的力量,以某種節奏將他們三人關連在一起,像波浪般的傳送與震動。我不由自主的受到那股波動的吸引,以及推動。我的述說是他們的餘波蕩漾。


12‧萬里長城再展開

他們三人聽我說完一直拍手叫好,我想起他們方才亦是如此對女教師鼓掌的;我心中有種溫暖的感覺。

人們對他們必然充滿各種疑惑,然而,這似乎並未減少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讚賞,那種由衷的信任感如此自然的流露,一如今夜我所感受到的月光。

我們四人這時魚貫走出屋外。

我可以不必問自己這是為著什麼理由了;這不是我跟隨著他們的緣故,也不是他們要帶領我去那裡的問題。似乎像是水要從這屋子滿出去的樣子,就是那麼自然而無礙的了。

我們一個跟著一個出去,只有一個理由是可以理解的:這樣我們才不致擁擠在門口,以致沒有一個人出得去。

我不太記得自己是第幾個出門的,但我確定自己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出門的。

我出門的時候,屋外雖然樹木叢生,但已有三個人已在樹林之前奔跑──我這時方想起,我們剛才出門的時候,月光也逐漸從窗口消逝,或,退走。

我站穩下來時,我看著方才在校門的兩個雙胞胎,一人拉著投手往屋外跑,一人端著投手那藥罐跑出來。

三個科學家忙著將屋子旁邊的樹一一推開,推開的樹不斷有女學生掉落下地。

樹逐漸移走之時,我發覺那三個科學家的身高亦隨之發生變化,三人個個不同。

在他們扶起落地的女學生的同時,月光映照在他們臉上,三人的臉孔亦不再相似。

女學生手拉著手,十人成一排,成半蹲之姿,眼睛一直注視著給科學家們所逐漸清理開來的場地。這期間,女老師也從屋子走了出來。

活動似乎就要展開了。


13.天經地義躍落水

女老師走到站在場中央的投手前,交給他一袋球。

投手一直用雙手撫摸著球許久,大家皆靜默看著場子中央的人。

女老師抬頭看看山頂上的月亮,揮手將女學生招過來。

拿藥壺的雙胞胎之一,將藥壺裡的藥草通通倒出來。

一片片的,一條條的,一葉葉的,全部一清二楚的攤開在地上。

科學家們將藥草、泥土、小蟲與人的唾液均勻混合一起,並指導女學生將這些東西組織成兩條大繩索。

雙胞胎兄弟分別接過繩索的一頭後,立即朝海邊奔馳過去。

毫不猶豫的跳進海水中,好像這是件天經地義的事。

兩人潛入水後便不知游向何處。

繩索逐漸沒入海水中,終於消逝不見。

大地一下子靜默得出奇,海浪的聲音逐漸減小,許多人搓著自己的雙手,地上開始冒出煙來。

過了許久,像魚跳出水面的聲音響起之時,雙胞胎兄弟又在岸邊出現。

手仍然拉住長長的繩索,繩索拖在他們身後,好像他們長著的兩條尾巴。

一邊走,一邊氣大口大口的喘著,我心中感到無限的歉然。

投手開始揉起手來。


14.運動月亮海底下

科學家們開始指揮場中所有的人,分成兩組,朝他們所指的方向,將繩索拉開。

這時我看不清參與拉繩的有多少人,因為似乎又陸續有男學生,當地的土著,一一加入拉繩的活動。

人群隨繩索如長城般的蜿延伸展開來,不知其窮盡處。

月色似乎更加明亮起來。大地一直在冒著煙。

我跑過去其中的一支隊伍,想要加入行中。

身旁的男子將卻我推開出去,並說,你是另有任務的。

我看清楚他,原來是值勤室的男老師。

兩隻隊伍現在已然看不到盡頭了,我突然想起一事:我但只顧著看這兩支隊伍,然而究竟大家所拉扯的是什麼呢?

我回轉頭去繩索的那一邊,繩子依然沉入水底。

我朝大海的方向看去,方才在山頂的月亮現在已然站立於海面上。

兩根繩索分別穿進大圓盤狀的月亮的左右下方,形成兩個黑點,像極人倒立過來時的兩顆眼睛的模樣。


15‧變幻莫測蝴蝶球

我忍不住看一下女老師,她一直不斷在調整兩支隊伍運動的節奏。

月亮以一定的韻律緩緩前進,兩側的海水向外逐次排開。魚群在月亮四周,如噴泉般的躍出水面,又似雨點般的落下海面。

眾人吆喝之聲如雷般的擊響黑夜。

月亮越來越靠近海邊,場地漸漸如夜間球場般的明亮起來。

女老師拿給我一隻球棒,我漸漸明曉這是怎麼回事了。

我站在投手的前方十公尺處,等待投過來的球。

投手將手舉起,將腳抬起,將球一一投出,我看得一清二楚,每個球在我面前化成一隻隻的蝴蝶,變幻莫測的飛舞著。

這,才是真正的蝴蝶球(knuckle ball)啊!

我看著手上的球棒變成一棵小樹,我突然心領神會過來。

我走到投手的前面,將樹植入土中。

樹迅速成長,並開出美麗的花朵,原來是這島上已然絕跡十幾年的蝴蝶蘭。

樹林這時傳來一聲聲夜鴞鼓翅的聲音,如海浪陣陣拍擊礁石之聲。#(1993/07)


《後記》

電影對我來說,當然是不夠的。

「不夠」的意思是,那不會是我力氣最主要的來源。然而,也不是因為如此,我必須寫小說。

看電影、感覺電影那股奇幻的魅力,對我,當然比寫小說來得早。然而,如果以「人類的每一篇文件都是虛構」而言,我的電影經驗實在落後我的小說經驗太遙遠了。

寫小說所為何來?對許多人而言那也許是一種對故事的渴求或滿足;對有些人而言那或者可以高挑到人類存在情境的問題。對於我而言,這些對我都太遙遠了。

希望我說的您能了解一點點,那就好了。寫小說對我最重要的是「重新學走路」。

是的,您沒聽錯也沒看錯。也許人世間的道路太崎嶇,然而,我想很多冤枉路正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冤枉路常在我們還沒回過頭時,就已經令我們備感挫折。寫小說不在於克服這種心理障礙,而是寫小說這個活動本身就已經超越了這個障礙。

這一點也不是自抬身價的說詞。冤枉路在寫小說的過程(更多的時候是沒拿筆的時候)中,自然成為一種悲喜交錯的引子。它有點像河床中的石子,河水流過了石子,你自然發現原本柔弱無力的水,撲動、跳動起來。

當然,寫小說的過程不盡然都是如此引人生氣蓬勃的。因為,河道中還有數不盡的沙子。這種「沙子經驗」在電影經驗中,很少有;也許這是電影如此吸引絕大多數人的原因;也也許這正是我覺得電影經驗對我來說是不夠的原因──不是不夠真實,而是不夠氣魄。

氣魄在這裡的意思是,闖過風沙滿臉的處境時,你能勇敢真正面對自己──比較多的怯懦,比較少的勇敢,而不自傷。

然而,以上這些論點或經驗,跟底下這件事實比較起來,一點也算不了什麼:你已經風沙滿臉,但你卻一點也察覺不到。

生命中最險困的漩窩就在這裡,生命中最大的氣魄也正是在這裡。寫小說比較有機會接近這種狀況。

能不能闖得過去,恐怕只有後人才真正弄得清楚。看得清楚的人卻又離真正的氣魄遠矣。

最重要的是,你敢不敢走那條還不成為道路的路──凡是說要開出一條路的人都很清楚,這是虛構之言;因為做為人類,真正能掌握的只有(五花八門的)道,而不是路──沒有一條真正的道路,是任何理論所能掌握的;小說,還僅是企圖逼近路的道。(2003/05/05)

台長: 顏士凱
人氣(4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小說想像力 |
此分類下一篇:蝴蝶球傳奇(上)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