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7-20 11:35:10| 人氣8,01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暑閱讀:宏遠興業 




小暑閱讀:宏遠興業 

生產線自我進化、30年紡織老廠換腦
作者:辜樹仁 、天下雜誌601期
全台灣第一座傳產工業4.0工廠,竟是一家老紡織廠。那是老闆抱著書,要求全公司進修,斥資四.五億台幣打造而成。全面轉型工業4.0,更讓它的交貨時間,從三個月縮短為一週。

以研發各種創新機能布,成為耐吉、愛迪達等全球最大運動品牌主要供應商的台灣機能布大廠宏遠紡織,在台南市山上區有個集紡紗、織布、染整、貼合加工於一身,佔地約半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大小的一貫作業廠區。

這個已有近三十年歷史的老廠區,裡裡外外都透露著它的「高齡」。
結構老舊、簡單,有的地方甚至只用鐵皮搭起,看起來就像是座放大版的鄉下鐵工廠。
不過,在廠房內看不到的地方,宏遠正在做一件領先大部份台灣企業的事,將讓這座台南廠,可能成為台灣高科技業之外,最「聰明」的廠房。

「我們現在應該可以稱作工業3.0到3.5了,」宏遠興業總經理葉清來很自豪地說,「以後接單到交貨時間,可從三個月縮短到一個月、甚至一週,也可以做到大量客製化。」

「大量客製化」是工業4.0的關鍵元素之一,葉清來所說的,就是從二○一四年底開始推動,預計將斥資四.五億台幣的「智慧工廠」改造計劃,企圖讓宏遠成為台灣紡織業、甚至整個台灣製造業,向工業4.0轉型的領頭羊。

單廠投資 一年半就回收
「工業4.0不是只有機台自動化而已,」葉清來強調,「是看(生產流程)全貌。」
宏遠的做法,是先從單一廠房的機台即時監控、網路化與虛實整合著手。

智慧宏遠推動辦公室副理謝銘鴻解釋,兩年前開始,宏遠將各種感測裝置設置在機台上,並將所有機台以網路串聯在一起,持續不斷地收集機台的生產數據,傳送到各廠的ERP(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中,再彙整到雲端平台上,做大數據分析。

「雲端平台就像是人的脊椎,」協助宏遠導入雲端平台的全球第二大企業軟體供應商、德國SAP台灣總經理謝良承解釋,就是把生產系統和上游的業務、採購系統和下游的客戶系統整合在一起,讓製造業者可以根據原物料供應和客戶需求變化,快速反應。

在山上廠區的各廠中,智慧化進度最快的是染整廠,所有生產設備已透過網路連線,做到工業4.0中的「機器與機器對話」與「狀態即時監控」。廠房內,已看不到大量作業員來回穿梭。

工單上線時,條碼一刷,電腦就會自動通知各機台準備上線:布料多長、染什麼顏色,多少染料和水,二樓自動上料機就將染料輸送到一樓染色機中。

染整過程中,感測器不斷收集生產數據。顯示在廠房內的觸控大螢幕上,讓現場工作人員輕鬆掌握生產狀況。

這些生產數據再透過網路傳送到雲端平台,自動分析後,回饋到生產線做最佳化調整。
「以前五百碼布料染色要三小時,現在只要一小時,」染整廠經裡田博文說,「每個月節省了六十萬到七十萬成本,單廠投資一年半就回收。」

田博文更強調,更重要的是,現在可以利用生產數據的即時分析,來協助提升流程管理。
葉清來解釋,以前是昨天的生產數據,今天才能印出報表分析,再到產線上去做調整,數據也沒有累積起來。而現在是即時收集、即時分析。

未來各廠房完成網路化,並將不同廠房串聯起來,導入人工智慧後,一個訂單丟進來,從頭跑到尾,所有參數可一直累積,系統不斷自我學習,找出最佳生產方式。

「不是買了系統就是工業4.0,」SAP台灣區總經理謝良承強調,「企業要自己想清楚,數據收集來,到底可以對公司管理有何幫助,才是重點。」

甚至有織布廠員工提案,未來完全智慧化後,因不需有人看顧機器,廠房正常運作下,可關燈生產,節省能源。宏遠內部現已著手研究各種配套措施。

被內外需求倒逼著創新
宏遠推動智慧工廠改造,並非無的放矢、創造話題,而是有現實的市場和經營環境的需要。
「現在訂單愈來愈少量多樣了,」田博文說,如果以前是十萬碼染一種顏色,現在是一萬碼染十種顏色,或是像球隊球衣,三百碼也要做。

對紡織業染整廠來說,過去受限生產技術,不同長度布料,消耗的染料和用水用幾乎一樣,因此同一樣式產量愈少,成本就愈高,很難做到少量多樣。導入智慧解決方案後,已經可以實現少量多樣生產,成本卻和大量生產一樣。

而且,現在還留在台灣的傳產製造業,愈來愈難找到人力,智慧化等於解決了人力短缺的問題。
由於自己沒有相關軟硬體技術,葉清來找來近二十家資通訊廠商,一起開發解決方案,並從外界延攬了十六名資通訊軟硬體工程師,成立智慧宏遠推動辦公室。

除了雲端平台是來自德國的SAP之外,其他清一色是台灣廠商。例如,SAP雲端平台和其他各廠中控系統的連結介面,就是台灣最大工業電腦廠研華提供的解決方案。(見表)

「ICT(資通訊)是台灣的強項,所以我們遇到很多困難,台灣的廠商都有技術可以解決,」葉清來說。

不過,要讓一座近三十年的老廠區和老設備變「聰明」,並不件容易的事。
「最難的就是改變原有的作業流程,長久累積的習慣,需要時間去改變,」過去曾在台積電服務、負責系統整合的智慧宏遠推動辦公室副理謝銘鴻說。

儘管困難,一直堅持根留台灣的葉清來,仍打算在兩年半、三年內,完成山上廠區的智慧化改造。未來更計劃和供應商、客戶端也連網,發展新商業模式,從生產延伸到服務。最近已開始和原料供應商討論,未來所有原材料都要編碼。
本文內容摘自以下網頁: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7203
 

台長: 讀.冊.人
人氣(8,015) | 回應(0)| 推薦 (3)| 收藏 (0)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人生:管理春秋 |
此分類下一篇:大暑閱讀:哈雷 
此分類上一篇:小暑閱讀:劉恭甫《左思右想》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