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1-26 09:34:58| 人氣4,71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雪閱讀:「標準作業程序」SOP




小雪閱讀:
「標準作業程序」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一定要先經過「組織規畫」「作業設計」這兩個步驟,定義工作的範圍和考量實際情境,才能付諸白紙黑字,即「SOP編寫與實施」,最後再檢視是否符合現況,如此得出的SOP,才會符合實情且真正能落實。

簡單說,組織規畫就是釐清「什麼人該負責什麼工作」,明確劃分每個職務職權(authority)、職責(responsibility)與責任範圍(accountability)。職權意指「職務帶來的相關權力」;職責是指「職務要負擔哪些責任」;責任範圍則是「這個職務要做哪些工作」。

在將職務組織規畫好之後,會得出兩項實際可見的成果:一是組織圖(organization chart),說明每個職位的職權與職責關係;另一個是工作說明書(job description),明白指出每件事該由誰做、又該負責做好什麼工作。有這兩份文件,就可以據此了解每個人的工作執掌與責任範圍。因此,制訂SOP第一件工作,就是仔細盤點職務和職責,確認誰做什麼、誰的責任。

「標準作業程序」SOP
「成功就是把對的經驗不停複製及改良。」當一項工作反覆地做,從錯誤當中持續修正方法,你會獲得一套只要照著做就不會出錯的成功方程式,也稱之為「最佳實踐」(Best Practice)。


透過SOP的撰寫,還可以重新檢視自己工作流程有沒有改進的空間。
SOP:「守、破、離」三階段
守:抓住正確方向,拆解工作流程
在還不熟悉怎麼將工作SOP化的初期,先守住正確的方向,透過理論,學習該如何蒐集資料、拆解工作流程,一步步製作流程圖與檢核表,奠定扎實的基本功。

破:經由不斷嘗試,優化流程
初步寫出工作SOP之後,最重要的是要將它實際應用在工作上。從不斷地trial and error(試誤)中,找出改善點。這時你開始破除框架,懂得參考各方成功者的SOP,借用成功經驗優化自己的流程。

離:脫離過往習慣,找到最佳工作方法
當你對工作很熟練,能夠靈活執行SOP步驟和技巧,甚至還發展出一套你自己的訣竅,你就脫離了過往,擁有一套專屬於你的最佳工作方法。

最後,還要記得所有SOP都必須逐步完善,只要有不對的地方就改掉,保持時時更新的狀況。
SOP基本精神即是「80/20法則」:意思是先解決八成的普通問題,再去處理後續的兩成少見問題。不要幻想SOP一次建立後就可以處理所有事情,或是適用於所有情況,關鍵在於,不要讓普通的問題耗費你不成比例的心力。



SOP是企業流程改造的起點

Q:SOP真正意義是什麼?
A:第一個意義是因為業務文書化、可視化,可說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開端;另一個意義則是可以篩檢出企業的問題點,做為進一步改善的依據,可說是企業改造的起點。

因此,SOP不是撰寫完成之後就結束,因為SOP真正的精神,是為改革業務流程以提升效率。
SOP經常會牽涉到跨部門的業務流程,因此在將具體的工作內容形式化(即SOP)之前,必須先撰寫業務流程,藉以明確劃分工作職責,排除事務重複的可能,提升工作的效能,這才是SOP的真正精神所在。

有些企業是在編寫業務流程之後,才赫然發現會計居然兼出納、倉管也能下訂單,這些都是會導致濫用職權的根源,也是唯有透過此一過程,才能抓出的病灶。
寫完業務流程之後,就可以列出改善點。各種階段會碰到的問題不盡相同,通常會有兩種處理方法:一是跟目的沒有密切關係,這種情形就跟客戶說明,由客戶判斷是否需要處理、進行改善;另一個則是假使不改善問題,就無法達到目的,這時候就要跟客戶一起討論如何改善。身為企業顧問,一定會將目的放在腦中,發現問題時,也是以最終能否達成目的來思考。

Q:企業通常是在什麼情形之下,需要建構SOP?
A:通常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內部因素」,例如公司被購併,受到另一方企業文化的影響,因而必須建立SOP。另一個原因則是「外部因素」,如日資企業受到日版沙賓法案(J-SOX)的影響,在貫徹財務報表的正確性與內部控制的精神時,初期階段必須以SOP進行業務流程文書化的工作。

內部因素之中,有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將SOP作為導入企業資源規畫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以下簡稱ERP)的前段工作,換句話說,ERP建構之前企業必須建構業務流程圖(flow chart),掌握各項工作的執掌,並將工作步驟轉換為可視化、文書化的SOP,才能規畫理想的ERP。

不論是哪一個因素,企業在建構SOP的過程中,通常可以發現平常很難發現的問題點,進而透過持續改善,達到企業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簡稱BPR)的目標。因此我認為,SOP可說是ERP的「基礎建設」,與企業流程再造的開端。

執行階段
良好溝通、教育訓練,缺一不可
Q:根據你的觀察,已經制定SOP的企業,常犯哪些錯誤?
A:事實上,SOP就是將日常業務加以標準化,進而成為經營高層的「耳目」。但是,第一線員工與經營高層經常溝通不良,造成現場人員已經發現問題,卻無法迴避風險的遺憾。

Q:SOP制訂完成之後,如何在組織裡深入落實?
A:落實SOP,最重要的就是良好的溝通和教育訓練,兩者缺一不可。
SOP在制定階段,通常是由經營高層決定著手,溝通模式是「由上往下」(top-down),因此必須倚靠中階經理人,做為經營高層與第一線人員的溝通橋樑。至於要做到「由下往上」的溝通(bottom-up),就比較困難,因為SOP經常被管理高層視為一種經營工具,目的在於流程效率化、做好風險控制,由上往下的視野,比較能綜觀全局,從下往上的話,比較難想像全貌。

決定推行SOP的同時,建立溝通架構是非常重要的事,萬一操作SOP的第一線員工,連「為什麼要這麼做」都不清楚,很容易會造成SOP脫離現實的遺憾。
企業在擬定SOP初期,通常是以專案型態進行,到了落實階段,就一定要設立「管理者」「所有者」這兩個角色:「所有者」通常為課長等級,管理者則為「C『X』O」層級,如CEO、CFO、CIO。由於業務或組織的改變,通常只有真正在執行的人最清楚,所以需要由「所有人」,將SOP執行現場的變化傳達給SOP的制定者或管理者。

落實SOP的另一個重點是教育訓練,透過「體驗式」學習,讓受訓者體會到SOP精髓(如展示執行SOP之後的具體成果)。此外,盡可能讓全體員工都能直接受訓,避免傳達過程的誤差(這並不容易,因為願意找管理顧問的企業組織往往很大,除非借到很大的場地,否則無法一一傳達)。

觀念澄清
SOP並非一成不變
Q:SOP與檢核表(check list)有何不同?
A:檢核表是SOP的資料之一,在業務流程之中設下查核點(check point),然後以檢核表進行查核;換言之,有了檢核表,由上對下的檢查,就可以有所依據。要注意的是,只是設立查核點,以檢查該做的事情是否有做到,不能被視為實際操作的唯一依據,而必須回歸到業務流程上,因為業務流程才是SOP的精神所在。

Q:PDCA與SOP的關係是什麼?
A:PDCA(Plan-Do-Check-Act)是抽象的管理方法,SOP則是具體的工作實務。或許可以這樣說:「如果要讓SOP更有效率、業務流程有效改善,就要透過PDCA的概念進行確認。」

Q:SOP也必須有彈性,或容許例外情況嗎?
A:除因應組織內部及外部的變化,適時地調整SOP之外,如果將SOP沒規定到的事項解釋為「彈性」,那麼這些「例外情形」(exception),就必須格外留意。

台長: 讀.冊.人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