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3-27 09:47:49| 人氣1,57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春分閱讀:諸葛亮的用人方略



春分閱讀:諸葛亮的用人方略

諸葛亮作為蜀漢名相,輔助劉備、劉禪父子,勵精圖治,成就霸業,使弱小的蜀漢日益強大,與吳、魏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關鍵在於諸葛亮善於用人。在其27年的政治生涯中,始終十分重視選人、用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用人方略和系統的人才理論。

德才兼備、以德為主的用人標準
諸葛亮一生尊重人才,愛惜人才,把選拔、使用人才放在治國的首位。他說:治國之道,務在選賢,國之有輔,如屋之有柱,柱不可細,輔不可弱,柱細則害,輔弱則順。諸葛亮的人才標準是德才兼備,以德為主。

德才兼備。諸葛亮要求一個合格的將領必須德才兼備,他提出十五條標準一曰慮,間諜明也;二曰潔,誶候謹也;三曰勇,敵眾不撓也:四曰廉,見利思義也;五曰平,責罰均也;六曰忍,善含恥也;七曰寬,能容眾也;八曰信,重然諾也;九曰敬,禮賢能也;十曰明,不納讒也;十一曰謹,不違禮也;十二曰仁,善養士卒也;十三曰忠,以身殉國也;十四曰分,知止足也;十五曰謀,自料知他也。

以德為主。在德才關係上,諸葛亮主張以德為主,德才兼備,不是德、才半斤五兩。他一生痛恨那些不能忠貞不二,奸偽悖德的小人,信賴重用精忠報國,學有專長的直士。建興五年諸葛亮率軍北伐中原之前,上書《出師表》給後主劉禪,希望他能重用郭攸之、董允等人,說他們都是忠良死節之臣要後主親之信之。還針對後主的弱點,語重心長地告誡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把在用人的問題上是否堅持以德為主,提到國家興亡的高度;足見諸葛亮對“德”的重視。

任人唯賢,量才任職的用人方針
任人唯賢。選賢任能是諸葛亮用人的根本原則。他任人唯賢,不計門第出身。蜀漢官員是來自不同地區和不同的割據集團。既有荊楚人士又有劉表的部屬;既有劉璋的舊部又有外部投靠之人。可謂五湖四海。用人不看出身門第,不分派別。用人不論資排輩,敢於破格提拔。太守李嚴屬下的功曹楊洪,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時,曾急書成都發兵相助。諸葛亮問楊洪,楊洪回答說:漢中則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意?諸葛亮發現楊洪很有見識,讓他當蜀郡太守。

量才任職。能職相稱是諸葛亮用人的又一根本原則。諸葛亮將人才分為六個層次:夫將之器大小不同,若能察其奸,伺其禍,為之眾服,此十夫之將;夙興夜寐,言詞密察,此百夭之將;直而有慮,勇而能鬥,此千夫之將;外貌恒恒,中請烈烈,知人勤勞,恤人饑寒,此萬人之將;近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仁愛洽于下,信義服鄰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悉人事,四海之內視為室家,此天下之將不可敵也。能力不同的人要放在不同的職位上。

用人所長。在用人中,諸葛亮還做到用其所長,避其所短,使人盡其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才各有其特點。有的善於宏觀控制,有的長於微觀管理;有的人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有的人能衝鋒陷陣,擒敵首於須臾之間。善於用人就是讓各得其所。諸葛亮深諳這一點,曾指出:老子長於養性而不可以臨危難。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白起長於功取,不可以廣眾。於腎長於圖敵,不可以謀身。尾生長於守信,不可以應變,王嘉長於遇名君,不可以事暗主。許子長於命臧否,不可以養人物,此任長之求者也。他明確指出這是任長之術

信賞必罰。賞和罰是人才激勵的兩種手段,這兩個手段是相輔相成的。在這個問題上諸葛亮始終堅持信賞必罰法令明,賞罰信的原則,賞罰不避親仇,一視同仁。他多次告誡屬僚,吾心如稱,不能為人作輕重。依法量功定罪,執法嚴明。蜀人楊洪、何祗資歷淺,沒根基,但有才能有功績,被提拔重用。馬謖、李嚴、廖立皆是他喜愛的親信。後馬謖困失街亭被斬;李嚴、廖立因違法亂紀被罷官,流放到邊遠地區務農。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副軍將軍,驍勇剛猛,但為人自私狹隘,目空一切。在關羽出兵北上包圍樊城襄陽之日,關羽傳呼派兵增援,劉封卻以山郡初附為藉口而不去增援,致使關羽被害。後又與孟達忿爭不和,逼孟達投降了曹魏,諸葛亮勸先主除之,為蜀漢除了一害。蜀人張裔稱讚他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

看本質,重實績的識人之道
識人是用人的基礎,如果不善識人,賢愚不辨、良莠不分,就談不上正確的用人。古人雲: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即指識人之難。諸葛亮在長期的政治生涯中,總結出一套識別人才的方法。

一是聽其言,觀其行,識人重本質。聽其言,觀其行,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他說:夫人之性最難觀焉,美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怎樣才能透過現象準確的抓住人的本質呢?他提出了辨才的七種方法:

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而觀其變;三曰諮之以謀以觀其識;四曰告之以難以觀其勇;五曰醉之以酒以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以觀其廉;七日期之以事以觀其信。
諸葛亮認為,通過這一系列的觀察考驗,就可以比較全面的瞭解一個人的本質。

二是注重調查,注重實績。諸葛亮認為:選人不能自作主張,個人說了算,應該派專門人員作調查、看其功績、政績、實績,以實績作為晉升的依據。他說:良將之為政也,仗人擇之,不自舉;仗法量功,不自度。故能者不可蔽,不能者不可飾,妄譽者不能進也這就是說一個優秀的將領在用人時,要委派官吏選拔人才,決不自作主張;根據制定的規定衡量其功勞,決不妄自揣度,主觀主義。這樣,有才幹的人不會被壓抑,無才幹的人也無法偽裝。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579) | 回應(1)| 推薦 (1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人生:管理春秋 |
此分類下一篇:春分閱讀:5個溝通軟技巧
此分類上一篇:春分閱讀:哈佛教你精通大數據

(悄悄話)
2015-03-27 20:13:1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