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7-19 00:08:40| 人氣5,37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暑閱讀:究極京都

 
小暑閱讀:究極京都
 
書名:《究極京都:日本生活美學第一本知識書》 
 
內容介紹:
這是一本帶你看懂日本生活美學的入門書,從遊客的觀點,為讀者全面介紹包括京都的文化角色及京都生活美學,包括茶道、京食、和服、建築、藝術五大生活美學領域。看懂京都美學,就等於看懂日本文化。是愛好日本旅遊讀者的必備知識書。
 
凡事講究細節的京都,不但延續了東方的品味,更展現了安頓心靈的美學,在快速紛擾的年代,它就像一股最簡單、最雋永的清流,幽靜,但有力量。
 
本書從台灣讀者旅遊日本時,最常接觸到的日本五大生活領域切入,每一塊都深入說明由來典故,闡釋日本生活美學的起源、精神、典故,和欣賞的門道,以京都文化為窗,讓人對日本文化之美不只心嚮往之,更能與其精神契合、融入。
 
如【茶】篇,介紹了「一期一會」的茶道內涵、茶屋的格局形制、從煮水到沏茶的細節、以花事茶的學問、茶具的配置……。【食】篇則從視覺、器皿、懷石料理的一汁三菜、節氣料理、食器擺盤談到和菓子。【屋】篇則從自然共生的哲學思考,延伸到四季變化的庭園表情、順應節氣的花草風景、枯山水的禪定侘寂、和室的意境空間。【服】篇從和服的起源,演變,到說明為何京都女性是拜金女王,日本人把服飾視為禮的表現,而京都人對於人的儀態之重視,更是首屈一指。本書讓讀者不再只會看熱鬧,更懂品味門道、引領讀者深度體驗日本生活文化之美。
 
本書特色
1.看懂日本生活美學的入門書:唯一一本對日本經典傳統文化──食衣住藝完整介紹的書,讓遊客除了走馬看花外,更能深一層認識日本生活文化底蘊,以京都為窗,玩賞京都,看懂日本文化。
2.文化知識書:本書非一時一地的導覽書,非一人有限觀點的心情記錄,客觀而全面提供讀者認識日本生活文化的知識。
3.專業攝影赴日拍攝,圖文並茂。 
 
目錄:
導讀
序章  究極京都
千年京都
壹、茶道
茶的美學
利休七則
茶室禪機
茶具拙趣
 
貳、京食
視覺賞味
慢活懷石
豆腐滋味
循時旬食
四季食器
玲瓏?子
享食五十
 
參、建築
空間物語
設計自然
庭園哲學
唐風古剎
和室原味
京都人家
建築進化
文學京都
 
肆、藝術
穿垮京都
千年繽紛
風格花道
漆器之美
百變和紙
藝伎揭密
 
伍、人文
智慧僧語
老鋪職人
極致服務
品味地圖
 
書摘:壹︱茶道
茶的美學

一杯不起眼的茶湯,影響力超乎想像。
日本當代建築大師安藤忠雄,作品向來以清水混凝土聞名,其餘白、清寂的風格,就來自日本傳統的茶道、茶室美學。

不僅如此,日本上上下下,舉凡居住、飲食、陶器、繪畫、花藝等,最重要的根基,在於茶道精神。茶道,是日本審美信仰的來源。可以說,沒有茶道,就沒有今日擁有優雅品味、極簡設計的日本;當然,沒有茶道,來自於日本、迥異於歐洲講究繁複的簡單美,也就不會席捲全球。

不放過任何細節,講究繁複規矩
正統的日本茶道規矩繁複,要帶扇子、得自備懷紙和叉子、茶碗得轉來轉去等,不懂日本文化的人總是霧裡看花:為什麼喝杯茶,要有這麼多規範和講究?箇中道理,其實就只是一顆好好款待客人的心。

日文「一期一會」,原來意指一生只有一次相遇的機會,後被引申為把每次的相遇都視為人生中唯一一次。這當中透露出茶道背後的精神和邏輯,因為僅只一次,所以格外珍視。創立東京美術學校的岡倉天心所寫的《茶之書》描述到,「為了珍惜這一段難能可貴的緣分,為了讓主客雙方了無遺憾,茶便擔負了款待賓客的神聖使命。而透過這些盡情招待的過程,主、客早已融為一體,孕生培育出現世中至高無上的幸福……。」

泡出一份好茶,好好款待來者
別以為要泡出好茶很容易,很多學習茶道的人,花了十年才剛剛入門。舉例來說,沖泡時茶葉的數量,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更遑論茶葉不同、季節不同,泡茶的水溫就得跟著改變。還有,不光是茶湯本身,茶室裡環境布置,如掛什麼字畫,季節感等種種因素,都得列入考量。這當中實在有太多細節必須關注。

沏茶要適口合宜;煮水時添炭要適當;插花要像庭園內的自然……,要體貼細察同席者心情。為日本茶道立下許多依循規則、被譽為茶聖的千利休,提出的利休七則,最終的目標只是,讓賓客享受片刻愉悅。

一期一會在今日廣泛的被引用,但在便利的社會裡,對於一期一會的體會往往不深,更貼近現代的詮釋應該在於,為了把握每次的相遇,竭盡所能針對每次不同情況,做出最完美的安排。所以,即使同一天在家宴客,中午和晚上的菜色安排可能就有不同;來用餐的客人喜好什麼口味、是否曾經在這裡吃過相同的菜色等,都須仔細考量。小至居家布置,大至宴客的形式,都不是一成不變的。重點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和心情來思考。

日本的茶屋被稱為「數寄屋」,意指喜愛之屋,通常只是一間不起眼的獨立茅草小屋。除了這間茶屋之外,數寄屋還會有水屋(茶具準備室)、玄關,以及連接玄關和茶屋的露地(庭園小徑)。

從玄關走到茶屋的過程就是第一道洗滌塵囂的儀式。若以直線距離計算,玄關和茶室其實近得很,但在數寄屋的空間設計上,絕對不會出現一條通往茶室的筆直小徑,玄關外通常是見不到茶屋的,而是經由左彎右拐,才能到達。《茶之書》中就提到,「露地隔絕了外界的塵囂喧嘩,為了讓人們在茶室裡能充分咀嚼、體會美的趣味與感受,藉由在露地的漫步,轉換、醞釀成另一種清新的感受與情緒。」

經過得低頭、彎腰屈身的三英尺茶室狹小入口進到茶屋後,這時會發現,茶屋遺世獨立,安靜得不像話。僅有四疊半榻榻米的茶屋,因為斜屋頂的設計,即使大白天,裡頭也充滿幽暗柔美的氣氛,一切都是那麼的素淨。心靜下來,感受力也會大增,更能體會到茶湯裡散發的自然、儉樸的力量。

在眾多規範下,人有依循的規矩,才會精準,如果大家都自由發揮,是很難有共通語言的。而且,當這些規矩都已經內化成習慣後,一個人不但開始變得很優雅,也有餘裕感受更細緻的美。

很多人開始學習茶道,只是因為茶很優雅,能夠欣賞茶文化所展現出的美學。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後,專注力的訓練以及整個五感被打開,對於任何生活大小事都反而神奇的感受到很細緻的差異。推敲背後的原因,就在於要泡出一杯好茶,連一度的水溫都錙銖必較,這樣的訓練和經驗累積多了,五感就像經春天滋潤的大地,也活過來。

簡單、儉樸也可以充滿力量,這是日本自千利休以降,茶道追求的境界,日文侘寂正是這樣的註解,代表著寂靜、不華麗的意境。

當事物變得越純粹、簡單,又要展現力量,靠的就是敏銳的心,而這來自於生活的歷練和觀察。唯有經歷得多、看得多,能分別細微差別的人,才能在每個當下因應不同狀況,信手拈來。比方說,有人以為用一兩根花草來插花很容易,但實際上一點也不容易,因為要用最少、最簡單的元素來表現,每個細節反而都要到位,稍有閃失,就會天差地遠。

茶道不只是品茗而已,對現代人來說,茶道就是把事物細緻化的過程。在品味的領域中,若懷著極敏銳、細緻的五感,就越能找到品味在精神上展現的內涵:不須華麗,平凡簡單也大有美感。

利休七則
古代一位茶人春天出門賞櫻,再拜訪另一位茶人。亭主(即茶主人)知道客人剛剛去賞花,便提前把精心挑選的掛軸和插花,統統收起來。客人一看壁龕裡竟然什麼裝飾都沒有,有點納悶。亭主才解釋,您難得欣賞過了大自然的美,不想因為我這裡人工的繪畫或插花,破壞您心中美好的印象。

利休七則︱五百年的體貼學
直到現在,茶會正式開始之前,亭主不但要為庭院中的樹木澆水,以顯鮮綠,客人還沒到以前,還要用布擦樹!因為剛才流落樹梢的水滴,很可能會弄濕客人穿來參加茶會的襪子。

五百年來,種種為客人考量的入微思慮,在茶道一一被記載下來,成為複雜深奧的學問,也衍生到日式服務的其他領域,如日式旅館的服務之道。無論你喝不喝茶,這種為人著想的學問,都非常值得了解。

茶聖千利休五百年前訂下的「利休七則」,可說是茶道中最具體、最有代表性,也最細緻的生活處世態度。那是當時一位弟子問利休:「茶道中最重要的要點是什麼呢?」利休簡要回答完這七點之後,弟子說:「這種程度的道理連我都懂。」利休便說:「如果你都做得到的話,那我就拜你為師吧。」表示規則背後,其實還有許多要深思的細節。以下就簡單說明這七則要點背後的內涵和細節:

一、沏茶︱要適口合宜
日本茶有許多種,談茶道通常指的是歷史最久的抹茶道。因為抹茶是日本自中國宋朝傳入之後,承襲其製成茶磚、需要時削下碾碎(中國曾經還要煮過加鹽)的原始喝法,簡單說是直接將茶樹葉子蒸熟磨細,而不是像中國後來演變揉捻發酵茶葉以後用泡的、不直接喝下去,所以抹茶中含有許多葉幼芽裡的兒茶素,也就是說,很澀。因此,為什麼我們看人喝日式抹茶要拿根小掃帚(茶筅)攪打?是要打出泡沫,讓它包覆茶分子,與舌頭接觸面積變小,不易感覺苦澀,但享受其香氣。攪打的力道、時間,正是如何讓茶湯入口宜人卻還保持香氣的重點,也是用心之處。

專業技巧之餘,茶會的季節為何?冬天應該要用保溫性佳的筒茶碗、夏天用平茶碗。但客人的年齡、喜好如何?可能也不一定按照死板的規矩。需要刷打、練茶的時間都不一樣。

利休要說的是:茶道手法不可能固定,適口與否的標準在客人身上,主人若不懂體貼,甚至改變自己的手法,是無法令茶會愉快的。這是為什麼現今光是初級茶道,「點前」(即手法)已發展超過百種。

二、煮水︱添炭的方式要適當
聽起來又很普通的一句話,同樣深藏奧義。炭的燃燒時間與力道,不像看得見的爐火那麼好掌控,但較適合長時間維持溫度、而不會讓水全蒸發完。日本自古留傳下嚴格擺炭的規矩。不但要準備長的、圓的、半圓的 & &種種炭形,哪個在上面、用什麼角度放,排法還得按照一定的程序來,都是為了保持炭不會燒到一半突然沒了或是忽冷忽熱的智慧和經驗法則。雖然麻煩,但正是這種「不嫌麻煩」,才讓所有的事情到位。

三、花飾︱原野中的花般自然
茶事(即正式茶會)是在很小的空間中舉行的。為了要讓客人不致感覺局促,室內裝飾,尤其是花,甚至包括剛剛提到的炭下面的灰,都要盡力模仿,並表現出大自然的風貌。

因此,茶事中的花,和花道中的花,完全不同。要欣賞的是它的生命力,只有一朵也無妨。不需要矯情的擺弄它的姿態,直接放入花器裡,像它生長在自然裡的姿態是最好的。

尤其,茶道中最理想的花不是花店裡買來的花,而是主人在茶會前剛去摘回來的野花雜草。為了要能摘到合適的花,可搭配當日的主題,符合客人的喜好,但又不能搶掉茶器上的花草圖案風采,主人往往從一年甚至更早以前,就開始在家周遭物色當季會開的野花,這種用心,正是利休言下之意。

四、茶室︱保持冬暖夏涼
說起來好像很容易。要知道,五百年前當然沒有空調,除了冬天用溫暖的爐、夏天用包覆起來較不感覺熱的風爐,都需要用到許多手法來調節。例如,冬天會設計讓客人看到釜上冒煙、聽釜中滾水隆隆。或者夏天將客人背後的窗邊竹蓆浸過冰水之後,再滴乾微潤;甚至是擺設竹筒,創造出有如小瀑布或是雨滴一般的聲音,就能在視覺上和聽覺上讓與會的客人感覺到溫暖或清涼。

五、在預定的時刻提早準備
茶事的準備一定都在很早之前就開始設想,配合客人的喜好、當時的季節。然而到前一天,當一切都準備就緒,在茶道規矩中,主人還必須在水屋(茶室隔壁的準備間)向所有道具深深一鞠躬。

這不僅是祈求明日一切順利的儀式,也是一種「余裕」(即餘裕)。意思是,如果你連這一步都沒時間、沒心情做,表示還沒準備好;但當你有空真心的行禮時,表示心情已靜下來,是可以妥善辦茶會的狀態。

客人也是一樣,提早十五分鐘到是常識。除了基於禮貌,剛走過來的客人,心臟還撲通亂跳,氣息也急促,若不提前靜下來,是無法好好享受一場盛宴的。在享受許多生活美好事物時,也不妨給自己一點餘裕。這是日本茶道可教給全世界最美好的態度。

六、非雨天時仍要備好雨具
利休這番叮嚀當然不只雨具,指的是為客人想在前面的用心,適用生活各種場合。現在茶會中招待客人用點心時,墊著用的「懷紙」,通常不會幫客人對摺得很整齊。這是因為取用點心通常是用手,吃完,客人一定很想在哪裡擦一下手指吧,懷紙突出的邊角(通常在右手邊)就是為了這一刻而準備在那邊的。諸如此類的體貼,多數已經變成茶道規矩,但茶主人還是需要多準備,以在突如其來的狀況中應變。

七、要體貼細察同席者的心情
正式茶席,每個參加者都要彎身通過一個低矮入口,稱為躙口,彎身代表謙卑,也代表無論是大名、武士或一般町人,都是平等的同席者,不分貴賤。然而,一席五人當中,除了茶主人,有正客、次客、三客和末客,每個人的角色都不太一樣。

比方來說,對於茶具出處來歷,只有正客能夠發問,其他客人只能請他代為發問,不能你一言、我一語的。

那麼,當末客的就比較沒地位嗎?那他幹嘛還去參加茶會呢?末客通常是留下協助亭主收拾善後的角色,也就是比較受到信任,或被認為比較懂得茶道,能膺此任也是很值得驕傲的。這反映了彼此互相幫襯,懂得自己本分的文化。

台長: 讀.冊.人
人氣(5,375) | 回應(2)| 推薦 (4)| 收藏 (0)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人生:天涯海角 |
此分類下一篇:大暑閱讀:紅茶照明潭
此分類上一篇:城市風情:上海最美書店 「鍾書閣」

讀.冊.人
《究極京都:日本生活美學第一本知識書》
這是一本帶你看懂日本生活美學的入門書,從遊客的觀點,為讀者全面介紹包括京都的文化角色及京都生活美學,包括茶道、京食、和服、建築、藝術五大生活美學領域。看懂京都美學,就等於看懂日本文化。是愛好日本旅遊讀者的必備知識書。

本書從台灣讀者旅遊日本時,最常接觸到的日本五大生活領域切入,每一塊都深入說明由來典故,闡釋日本生活美學的起源、精神、典故,和欣賞的門道,以京都文化為窗,讓人對日本文化之美不只心嚮往之,更能與其精神契合、融入。本書讓讀者不再只會看熱鬧,更懂品味門道、引領讀者深度體驗日本生活文化之美。
2013-07-19 00:13:33
紅袖藏雲
感謝您分享
日本是個讓人著迷的國家
2013-07-19 01:22:19
版主回應
紅袖藏雲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與留言
有人說日本是集自大與自卑於一身的民族
有人喜歡去東瀛賞櫻看紅葉領略四季風情
如朋友所言日本應該是個讓人著迷的國家
對自己而言那是祖母的故鄉
東京是父親出生地
京都則是自己的偏愛
一個腳步很快的東京步調
一個很精明的大阪商人
一個讓人放鬆愛不釋手的京都
一個朋友口中讓人著迷的東瀛風情
2013-07-19 12:04:18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