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26 00:52:25| 人氣3,37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秋分閱讀:白崇禧與民國

 
 秋分閱讀:白崇禧與民國
文╱戴安娜 譯/廖彥博
白先勇的文字樸素謹慎,卻強而有力的傳達了為人子的孝敬與孺慕。如此文字,近代中國史上的父親們,無論知名與否,再沒有人能夠獲得……
 
戴安娜(Diana Lary):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國際知名歷史學者。戴安娜教授乃民國史專家,桂系研究權威,其重要著作《中國政壇上的桂系》為第一本研究桂系的英文著作,1975年出版。其他著作:《中華民國史》、《軍閥士兵:中國的普通士兵》、《抗戰中的中國人民:人民苦難及社會變遷,1937-1945》,以上各書皆由劍橋大學出版。
 
白將軍仍是鄉親心中獨一無二的英雄
直到最近,在中共與國民黨的主流史學裡,對於近代中國史(尤其是民國史)的詮釋,仍然有極度兩極化的趨向。這意謂若干民國時期的偉大人物受到刻意的遺漏、忽略。這些人或許是在國共對立的情形下支持其中一方,卻不為其領導人所喜;或是因為立場中立,而遭受忽略。
 
白崇禧將軍的遭遇,長期以來便屬於上述第一種情況。這樣一位重要人物,在民國史的歷史書寫中竟無一席之地。白將軍是終身不渝的民國信仰者,1911年,他便以學生軍身分參加武昌起義。在同世代的人物中,他一如其廣為人知的「小諸葛」綽號,是最為傑出的軍事戰略家。他也是其故里廣西省建設發展的先驅。然而在國共對立、海峽兩岸分裂的情形下,雖然有著上述功業,白將軍卻不被兩岸的歷史書寫所提及。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傑出的戰場指揮官,蔣介石看重他,但對他亦有疑懼,甚至是妒恨。共產黨則因為白將軍自1927年起,便採取堅定反共立場,始終如一,而對他深惡痛絕。在故鄉廣西,即便他的姓名數十年來不得公開提起,白將軍仍然是鄉親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英雄人物。
 
《父親與民國》上卷呈現白崇禧軍事功業
白崇禧卻未因此而被歷史遺忘。他具有一項其同輩無人擁有的優勢:他的兒子是知名作家。在製作精美的《父親與民國》上下兩卷裡,白先勇以優美的文字搭配大量的圖片選輯,為其父的生涯和成就作出證言。白先勇的文字樸素謹慎,卻強而有力的傳達了為人子的孝敬與孺慕。如此文字,近代中國史上的父親們,無論知名與否,再沒有人能夠獲得。
 
《父親與民國》書中的相片,述說著精采的故事。許多相片都是大軍行進時所拍攝,軍事史學者對此將有極大的興趣。有些則是家庭生活照,另外則來自於當時的雜誌的複製,如《良友畫報》。本書的上卷呈現的是白崇禧的軍事功業,從1928年起,到國共內戰結束時為止。這些照片與圖說,展現出白將軍身為軍人的每一個層面:他的榮耀、他挺拔颯爽的儀態、潔淨的軍服,以及算無遺策的指揮。在許多張圖片裡,白都是攝於馬背之上,他雄姿英發,與蔣介石於馬鞍上侷促不安的情景截然不同。白將軍的馬上英姿,和李宗仁、黃旭初兩位將軍一道,被徐悲鴻浪漫的筆觸所捕捉,成為一幅名作。這幅畫作也是少數由知名藝術家所描繪的近代中國軍政領導人圖像。(時報版上卷頁102-103)
 
在這些與軍事相關的照片中,所難以言詮的是:以白將軍在軍事上的偉業(北伐的最後階段、抗戰時的台兒莊會戰、崑崙關之役),為何到了最後,竟未能致使國民黨大獲全勝,反而竟於1949年全面崩潰、遭到徹底擊敗?這個問題的答案,向來是軍事指揮官所憂懼的:一旦政治力量干預軍事決策,其結果或將是災禍一場。蔣介石與白崇禧在二十五年間反覆齟齬,雖然後來所發生的事件,多半證明了白的見解正確,但是他並未因此而感覺喜慰。1929年北伐成功之後,他被迫流亡。1946年,他又反對蔣介石停止追擊四平街(遼寧省)潰敗共軍的決定,不惜與蔣針鋒相對,蔣此一決定,導致共軍於稍後恢復實力,繼而拿下東北、席捲大陸。
 
下卷描寫了流亡的傷痛
《父親與民國》的最後一個部分是家族史。家庭裡每一位成員都有各自的傳記與照片。當中許多留影都是生活照,不是刻意擺姿勢所攝。作為中國家庭生活的紀錄,這些照片相當值得注意。家族傳記的部分開始於1944年,白將軍的高堂九十大壽,當時也是抗戰局勢最為黑暗的階段。接著是白將軍夫人馬佩璋女士與其十名子女的傳記。在當時,一夫多妻相當普遍,白氏夫婦卻彼此相守偕老。白將軍那張攝於1962年白夫人逝世後的照片(見時報版下卷頁248),令人為之心碎。他立於為其愛妻親手所書的碑旁,面容滿是哀戚。
 
《父親與民國》的下卷還描寫了另外一種哀傷,即流亡的傷痛。白崇禧晚年,是在台灣度過其流亡歲月。他昔日的同袍戰友,有的已向中共靠攏,其他則飄零海外。此時白將軍的身旁,只剩下李品仙這位昔日同袍依舊相伴。白氏在台灣的晚年歲月,充滿了哀傷與淡泊。對他而言,一直處於被實質軟禁的狀態,是每日都上演的侮辱。本書也刊出白將軍於1956年呈給蔣介石的函件,此信雄辯滔滔,質問蔣為何讓他遭受如此卑鄙手段對待。
 
此書打破兩岸分隔的藩籬
白先勇是白崇禧的第五個兒子,在十名子女當中排行第八。即使在兵馬倥傯的戰時歲月,白先勇的童年仍然與父親十分親近。他因罹患肺結核,因此搬到軍中與父親同住,接受較家鄉廣西桂林更佳的醫療照護。他也在父母來台後的頭十年朝夕相伴,共同度過遭受軟禁的生活。這位年輕人後來離開台灣,去了美國,成為一位知名作家。他將首部作品《台北人》獻給他的雙親,以及他們那個憂患重重的時代,這句題獻也附在《父親與民國》上下卷尾的扉頁。這麼作使得這句題獻能夠流傳得更廣、更遠:許多讀者原本對於民國和戰爭的歷史並無興趣,他們卻會因為對於本書作者文字的愛好,而去閱讀《父親與民國》。本書在海峽兩岸以及香港已經受到很大的歡迎,讀者對於身為作者的兒子,與身為傳主的父親同感興趣。這一獻給父親的力作業已打破兩岸分隔的藩籬,在台灣和大陸同時出版,在中文世界的各個地方,也受到同樣的關注。
 
最後想向讀者請教一個問題:本書中有張北伐後期的照片(時報版上卷頁50-51),可以看出當時正在拍攝新聞影片。照片裡,白將軍縱馬奔馳,前方有車輛,車後有攝影人員,拍攝其馬上英姿。目前不知這段影片在何處。請問是否有人知道這段影片的下落,是否仍存?存於何處?
 

台長: 讀.冊.人
人氣(3,373) | 回應(2)| 推薦 (4)| 收藏 (1)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物風采 |
此分類下一篇:秋分閱讀:百家講壇《大隋風雲》
此分類上一篇:白露閱讀:流通教父徐重仁青春筆記

(悄悄話)
2012-09-26 08:55:36
無楚
老蔣的
以德報怨
不知是對或是錯

換來的是
日本不知感恩的背叛

還真的是養虎為患
倒咬有情有義的恩人好多口
日本真是連禽獸都不如

晚安
2012-09-26 23:05:49
版主回應
無楚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
今日看到各報顯著內容與標題報導
漁船集結釣魚台表達愛國之情
在海域與日本船艦驚險追逐
我海巡強力護漁以水柱還以顏色
當下自己不禁為這幕動容留下敬佩的熱淚
愛國之心沒有組群與顏色之別
2012-09-26 23:36:4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