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13 00:56:36| 人氣3,834|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暑閱讀:英雄家族「楊家將」

 
小暑閱讀:英雄家族「楊家將」
 
書名:
你不知道的楊家將:史上最剽悍的英雄家族傳奇
 
作者:梅毅
天津人,中國作家協會以及作家,長居深圳,從事金融工作十餘載,致力於西方資本市場研究工作。二○○四年起,梅毅以「赫連勃勃大王」為筆名開始「中國歷史大散文」的寫作,相繼出版有長篇歷史散文集《隱蔽的歷史》、《歷史的人性》、《華麗血時代》、《帝國的正午》、《刀鋒上的文明》、《帝國如風》、《大明朝的另類史》。著名作家李國文、雷達、高洪波、蔣子龍、梁曉聲、肖復興、舒婷、葉延濱、林希等人,著名歷史學家張鳴、沈渭濱、雷頤、王學泰、楊念群等人,都對其作品大加推崇。二○一○年,梅毅受「百家講壇」邀請,主講《梅毅話英雄》系列節目。
 
內容介紹:
重塑楊家將英雄家族榮光,再現忠烈勇者真實樣貌
威震朔方大無畏的楊業,創造足以撼動軍事史的奇蹟。智略有謀的楊延昭,承襲父親楊業忠勇之心。第三代楊文廣集楊家之大成,青年時代即得到范仲淹的賞識。而在戲劇、小說中大家所熟知的佘太君、穆桂英是否又真有其人?
 
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
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
一群令人敬佩的曠世英雄。
「楊家將」的故事自古以來膾炙人口,卻少有一部專門從歷史角度解讀楊家將的著作。翻開史書,還原歷史,復活英雄,楊家將的歷史,有哪些的細節比文藝作品和戲劇表演還要撲朔迷離、撼動心靈?作者以旁徵博引翔實的歷史資料和多幅歷史圖片,撥開文藝作品的層層迷霧,以民間傳說、演義故事、戲曲評書、為切入點,層層發掘、還原真實的楊家將。
 
透過北宋楊業一家世代抗遼的忠勇事蹟,鞭撻破壞抗戰事業的賣國投敵行為,為我們再現一個愛國家族的興衰史。
.楊家將祖孫三代,履歷戰功,為何各朝史料鮮有記述?
.老英雄楊業究竟因何而死,潘仁美是否真的是幕後黑手?
.威名赫赫的楊六郎楊延昭兄弟排名竟然不是第六?
.楊門女將、巾幗英雄是否真的掛帥出征、保疆戍土?
.歷史上有哪些細節更撲朔迷離、撼人心魄?
.楊家將的榮光下,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血淚人生?
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的故事,以小說、戲劇、評書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除了講述史書上記載的有關楊家將外,更多從作家的角度看人性、看文化上的楊家將。用深入人心的英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忠」、「義」、「愛國為民」、「英雄精神」。作者對楊家將的英雄慷慨就義、從容赴死的忠義精神給予了高度讚譽,同時也是對中國人傳承幾千年的愛國主義情感的竭力謳歌。
 
 
目錄:
引子 亂世盡顯英雄膽
第一章 威震朔方「楊無敵」
第二章 英雄夢斷陳家穀
第三章 千古奇冤說潘美
第四章 威震「三關」楊六郎
第五章 將門出將皆英雄
第六章 「楊門女將」真亦幻
附錄
 
書摘:
雍熙北伐初期,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勢如破竹,短短四十多天內,接連攻克遼國重鎮雲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山西朔州)、寰州(今朔州馬邑)、應州(今山西應縣)等四州土地。代北居民踴躍響應宋軍,或派子弟做嚮導,或持兵仗跟隨宋軍征戰,或夜襲遼軍斬首來獻,突厥、吐谷渾 等部落也紛紛來投,嚇得遼國各地官員心膽皆碎,投降的不少。

當時遼國蕭太后得知消息後,不敢怠慢,馬上派出遼國冀州刺史大鵬翼率三萬遼國騎兵向軍都山進發。大鵬翼,是被遼國滅亡的渤海國的皇族。狀貌雄偉,作戰勇健,在遼軍中聲名甚高。

楊業得知這三萬遼國勁旅到來,決定先消滅掉這支有野戰能力的遼國生力軍。於是,他帶著兒子楊延昭、楊延玉,馬不停蹄前往飛狐口。當時,勇力絕倫的大鵬翼正和田重進激戰,殺得宋軍節節敗退。危急之時,楊業率一哨宋軍及時趕到。楊氏父子加入戰陣後,老英雄名頭太大,宋軍士氣大振,而本來打得不錯正占上風的遼軍,一看到「楊」字旗幟,頓時喪膽,個個心生畏懼。很快,遼兵抵擋不住,登時大敗,大鵬翼那個氣啊——手下兵將剛才還打得好好的,怎麼一看到宋朝「楊」字大旗,那麼多人就調頭反走呢?生氣之餘,大鵬翼開始掄刀,親自斬殺後退的遼兵數名,阻止軍隊潰退。兵敗如山倒,大鵬翼哪裡止得住。

馳騁之間,楊業看得仔細,他遠遠看到一名身材偉岸的遼國大將正在馬上拿刀阻嚇、砍殺遼國退兵,於是,搭箭在弦,嗖的一聲,一箭插肩,大鵬翼應聲落馬。
名聞塞北的大鵬翼,就這樣被宋軍活捉生擒!

遼國這位勇武絕倫的大鵬翼,被楊業活捉後,投降了宋朝,還為宋軍說降兩座城池。此後,大鵬翼被送到了汴梁。趙光義見到大鵬翼以後,先仔細詢問了他被楊業活捉的過程,再問了他說降兩城的詳情,高興之餘,大大褒獎了大鵬翼一番,然後讓這位遼國降將留在開封給自己當禁衛軍軍將。

至此,遼軍奪氣,如喪膽魄。宋軍乘勝,占領飛狐關、蔚州等地。所有這些,歸根結柢,功勞其實都應該算在楊業頭上。我們知道,宋朝的雍熙北伐中,三路主力中,中、西路軍戰功赫赫,但史書中有關楊家將的記載寥寥。無他,因為「楊家將」一直不是宋朝皇帝面前的紅人,又受到長官的嫉妒和同僚的排擠,所以《宋史•楊業傳》中只記載了半句話:「諸軍連拔雲、應、寰、朔四州。」根本沒有任何提及楊業父子的特別之處。但仔細閱讀,從史書中那些隻言片語的記載,我們應該能找出一些線索——《宋史•楊業傳附楊延昭傳》中記載:「業攻應、朔,延昭為其軍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貫臂,鬥益急。」可見,至少應、朔州的光復,是楊業父子的戰功,而且楊延昭(楊六郎)輕傷不下火線,為攻陷朔州立下大功。但也因為這次受傷,打下朔州後,楊延昭不得不暫時離開前線。也正是因此,他沒能和父親楊業一同前往陳家谷參加戰鬥。如果當時楊業身邊有兒子楊六郎這個幫手,很可能會突圍成功。
 
飛狐口楊家將俘獲大鵬翼之戰,《宋史》中記載很詳細,此戰進行得十分激烈,宋朝猛將荊嗣一日中衝入敵陣六、七次,血染征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軍在俘獲大鵬翼後,契丹軍隊才開始潰敗。飛狐口大戰功勞簿上,宋朝名將田重進、袁繼忠、譚延美和荊嗣等人都赫然在目,但似乎沒有楊業父子的名字,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有的史書中,也記載俘獲大鵬翼的將領不是楊業父子,但確實是楊業父子手下的將領,其實也應該屬於「楊家將」系列——《宋史•高化傳》中記載:「高化字仲熙,真定人,少沉勇有力,不事耕稼,學擊劍善射。契丹犯河北,應募轉餉飛狐口,楊業留戲下,使捕賊酋大鵬翼,獲之。」從中可以看出,高化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老將軍慧眼識英雄,把高化帶到了飛狐口,留在帳下聽用。而這位高化也沒有辜負楊業的期望,一舉擒獲大鵬翼,給了遼軍致命的一擊。所以,即使真實歷史中不是楊業親擒大鵬翼,也是楊業手下直轄部將擒獲大鵬翼,從而奠定了宋軍田重進部打下蔚州的基礎。仔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宋軍中西路軍的勝利,楊家將功勞赫赫!但楊業這個人一向忍辱負重、息事寧人,往往自己和兒子輩衝鋒在前,顯赫的功勞卻讓與他人,所以,也造成史書上有關楊家將的記載含混模糊。

聽到大鵬翼三萬遼軍被消滅,數個城池隘口被奪,蕭太后柳眉倒豎、杏目圓睜。本來自己派出驍勇無雙的大將大鵬翼去進攻,誰料到又遇到了遼國那位老冤家楊業,真是心焦著急。情急之下,她命令皇族大將耶律斜軫率領大軍,進到蔚州與宋軍相拒。耶律斜軫臨出發之時,蕭太后叫住了他,特意提到楊業:「宋將楊業這個人啊……」說了半句,蕭太后欲言又止、若有所思。

耶律斜軫眼巴巴望著蕭太后,自以為是,認定太后鼓勵自己要殺楊業,馬上表態表決心:「為臣此次出戰,一定拿回楊業的人頭獻上太后!」
「不!一定要活捉楊業,為我大遼所用!」出乎耶律斜軫意料,蕭太后指示他要生擒楊業。 為什麼今日我們一提起蕭太后都說她是個「巾幗英雄」呢?不僅僅在於她文武全才,還在於她超乎常人的識見!英雄惜英雄,她看準了楊業的忠義勇武,覺得殺掉楊業太可惜,攬天下英雄為自己大遼所用,這才是雄才大略。
於是,她決定要千方百計活捉楊業為遼國效力,這樣的話,可以從意志上消耗宋軍的戰鬥力。

耶律斜軫是個軍事天才,在他指揮下,遼軍在蔚州發力,屢屢得勝。宋軍連連敗退,田重進中路軍五個指揮官,戰死了四個。危急時刻,又是楊業率兵趕來助戰,幫著田重進打退了耶律斜軫所部遼軍,克復蔚州。此後,楊業父子像救火隊一樣,開始轉戰山西地區。

至此,遼軍奪氣,如喪膽魄。宋軍乘勝占領飛狐關。
正當宋朝河東地區的大將楊業、潘美這邊捷報頻傳之時,河北一帶的宋軍曹彬東路軍急於求功,孤軍冒進,最終導致慘敗。曹彬東路毀敗,連鎖效應產生,宋軍西路軍就成了孤軍,這次北伐的失敗已成為定局。

雍熙北伐不過百日,敗局已定。於是,宋太宗不得不命令全線退兵。
所以說,反對楊業計畫的王侁和劉文裕,當時都是皇帝宋太宗眼中的紅人。雍熙北伐中,他倆同為西路軍監軍。此時,王侁雖然職位比楊業低三級(王侁是刺史,劉文裕是團練使,楊繼業是觀察使),但由於他和劉文裕都是皇帝的親信,就像手中都握有尚方寶劍,所以敢當面頂撞做為上級的楊業,逼迫他出擊寰州。

看到王侁、劉文裕等人反對楊業,官場歷練多年、身為主帥的潘美依舊沒有表態,在一旁保持沉默。
楊業一聽王侁提出如此浮躁的戰略,馬上就急了。「萬萬不可,此必敗之勢也!」
王侁一臉陰沉,敵視加上輕蔑,陰陽怪氣對楊業說:「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君侯你一向以「無敵」大將著稱,如今遼軍就在眼前,你卻逗留遲疑不戰,不是要投敵叛國吧?)

做為北漢降將出身,楊業最怕的,就是別人說他不忠。
一激之下,楊業百口難辯。
熱血上湧,切齒半晌,他憤然對王侁,其實也是對在場包括潘美等所有宋軍將帥,辯解道:「我楊業不是怕死啊!冒險出擊,白白犧牲士兵性命,肯定不能成功。今日責怪我楊業貪生怕死,那我就先死給諸公看看!」主帥潘美不吱聲,王侁、劉文裕等人陰陽怪氣,如此被激出戰,楊業已抱必死之心,他就是要以犧牲來證明自己。

楊業出發前,潘美和諸將送行。潘美一臉憂色,王侁一臉不屑。做為職業軍人,楊業早把生死置之度外。開拔之前,楊業指著陳家谷口,對潘美、王侁、劉文裕等人說:「請諸君率領士兵在這裡埋伏下步兵強弩,左右為援,待我楊業轉戰到這裡時,請馬上指揮步兵夾擊遼軍。否則的話,我手下軍士一個都活不了。」

由此,懷著滿腔悲涼和無奈,苦戰多日的楊業,率領大概五千左右的士兵,從石碣路奔赴前線。由此,揭開了陳家谷戰役的序幕。

楊業剛剛出發,遼軍就已偵知宋軍動態,絡繹不絕發兵,埋伏十萬大軍於路途。特別是蕭太后,指名道姓要遼軍生擒楊業。遼軍主帥耶律斜軫也對楊業憋了一口惡氣——大鵬翼被活捉,蔚州大敗,楊業確實成為眼中釘、肉中刺。為此,耶律斜軫故意派出大將耶律奚達率領一部人馬,半路迎前,和楊業宋軍打遭遇戰。這部遼軍交戰不久即撤,佯裝示弱敗走。

楊業即刻麾軍追趕。結果,宋軍行至朔州附近,遼軍統帥耶律斜軫、大將耶律奚達、大將蕭撻凜,這些大名鼎鼎的遼軍將帥,一時突起,統領著十萬大軍,瞬間把楊業五千宋軍裹入重圍!

當時, 二十比一的懸殊軍力,加上五千宋軍大多是步兵,宋軍居於絕對劣勢。

對此,可能有人會問:楊業老將,曾在雁門關大捷中出伏兵,使用奇襲戰大敗遼軍,此次出發前,他又讓潘美等人在陳家谷設伏。為什麼這次他本人和遼軍接戰小勝,竟會如此輕易中了耶律斜軫的圈套,陷入遼軍的埋伏圈呢?
 
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因為根據王侁建議所設定的戰略,楊業此次出征,就是和遼軍硬碰硬。既然選擇了進攻,就只能直擊遼軍,明知道可能中伏,也要硬著頭皮往前衝。當然,楊業也心存僥倖,或許乘勢乘勝,以少勝多,最終能擊敗遼軍主力,掩護四州百姓安全回撤。何況,陳家谷那裡,還有宋軍埋伏陣。小敗大勝,還是值得。

所以,即使遭遇埋伏,也在他意料之中。面對遼國黑壓壓望不到盡頭的鐵騎,老將軍臨危不亂,厲聲鼓勵士兵們殺敵報國。他身先士卒,率眾與遼國鐵騎血戰。

見主帥如此忠勇,宋軍將士無不以一當十,各自為戰。突圍,被圍,再突圍,很快就分散了遼軍的主力。最終,楊業率領手下數百騎兵連人帶馬都是血,衝出重圍。

依據常理,楊業所率殘兵都是騎兵,機動性很強。如果他們盡速撤退,安全脫險的可能性極高。但由於楊業事先和潘美、王侁有約定,即他自己和部下還兼有「誘餌」的作用,所以,即使如此血戰撤退途中,楊業等人依舊按照先前的部署,邊撤邊打,引誘遼軍來到陳家谷口。

冷兵器時代,血戰十多個小時之後,楊業率領殘部抵達谷口,人困馬乏之際,心內升起無限欣喜:雖然代價巨大,終於把敵人引入了埋伏圈!

但是,當楊業靜待片刻仔細觀察後,希望頓時破滅——竟然沒有一個宋軍、一名宋將、一架弩機在那裡埋伏!陳家谷口,本來是典型「兩山夾一澗」地形,非常有利於打伏擊戰。如果宋軍在這裡埋伏勁弩、強兵,追擊楊業的契丹鐵騎在狹窄通道猝遇襲擊,由於他們沒有迴旋的餘地,被當靶子射不說,大批騎兵還會因為自相踐踏而死。宋軍乘機主動進攻,很可能取得大勝。

陳家谷口,為什麼沒有宋兵呢?原來,楊業出發後,潘美等人確實在谷口設伏。從早晨四、五點到隔天上午九、十點鐘,都沒有得到楊業的消息。於是,潘美讓人登上陳家谷口北口西側的托邏台(現在叫托蓮台)遙望,沒有發現任何動靜。得到士兵回報,諸將想當然,以為遼兵中途被楊業「楊無敵」擊敗退走。

監軍王侁此時來了精神,為了爭功,他翻蹄亮掌,馬上領本部兵離開谷口。這位仁兄幹嘛去了?他去爭功、搶攻啊!史書上記載:「(潘)美不能制,乃緣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聞業敗,即麾兵卻走。」也就是說,潘美身為主帥,拿監軍王侁沒有辦法,眼睜睜看他帶著主力離開谷口。他本人只得率部分軍士順沿河道邊走邊看。剛剛走了二十多里地,楊業敗訊傳來,於是潘美倉皇率軍撤退。

所以,當楊業等人歷盡艱辛血戰退到陳家谷口時,等待他們的,不是潘美宋軍的勁弩和援軍,而是空無一人的駭然靜寂。見此情形,楊業悲從中來,不能自已,撫胸大哭。

老英雄愴然淚下。他這一哭,當然不是出於自身安危,而是出於白白犧牲士卒性命的悲憤、出於大軍埋伏未成的遺憾。
 
延伸閱讀:「楊家將」
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系列故事,以話本、戲劇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它對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義,講述了楊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報國的動人事迹。
 
生平
楊業 (公元?--986年)北宋名將。山西太原人,本名重貴,原為北漢軍官,北漢主劉崇賜其姓劉,名繼業。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官至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北宋滅北漢後,楊業隨其主劉繼元降宋,宋太宗命他複姓楊名業。因他熟悉邊事,仍任他為代州刺史,授右領軍衛大將軍,長駐代州(今山西代縣)抵抗遼兵。公元980年,遼兵入侵雁門關,楊業父子繞背夾擊,遼兵死傷慘重。公元986年,宋太宗趙光義趁遼國皇帝更換,三路出兵伐遼,楊業戰死疆場,卒年60歲左右。
 
宋史記載
宋史》對楊家著墨不多。
楊業原是北漢名將,官至建雄軍節度使,驍勇善戰,國人號為「無敵」。北漢降宋,楊業得到宋太宗趙光義信任,繼續戍邊防備契丹。他曾在雁門以奇兵數千騎大敗契丹,自此令契丹望風而遁,但也受到上級猜忌。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宋軍北伐,潘美一路,楊業副之,克雲、應、寰、朔四州。曹彬軍敗績,潘美、楊業所部護送四州民眾內遷。途中遭遇契丹主力,潘美等強令楊業出戰。楊業率部血戰陳家谷,其子楊延玉戰死,楊業為契丹所擒,絕食三日而死。
 
在楊業的兒子中,以楊延昭最為出色,楊業說:「此兒類我。」楊延昭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頗為忌憚,目為楊六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遼軍深入宋境,楊延昭率部突入遼境,擊破古城。
 
子女
楊延昭有三子,《宋史》僅載第三位楊將文廣之事跡。延昭長子傳永,次子德征,名字獨見於曾鞏《隆平集》。楊延昭的三子楊文廣,字仲容,青年時代得到范仲淹的賞識,置於麾下;曾從狄青南征。楊文廣在西邊防禦西夏,而不忘燕雲。遼宋爭代州地界,楊文廣獻上陣圖及進取幽燕的方略,但不久就去世。
 
英雄傳奇
家將系列故事經歷了長期的發展與豐富,歷代民間藝人和廣大的人民群眾參與到創作中來,於戲曲小說漫畫書電視劇,和電影,不斷加入新的元素,並且這個過程還將持續下去。茲就已經成熟定型的主題內容簡要綜述。
 
故事一般從呼延贊的身世切入。呼延家與楊家有若干的聯繫,所以另有評書《呼家將》。整個故事始終伴隨著朝廷的忠奸鬥爭,支持、保護楊家的重臣先後有八賢王寇準包拯等人,而壓制、迫害楊家的先後有潘仁美王欽若龐籍等。
 
楊家著名絕技是七十二路兵家絕學「楊家槍法」。
楊繼業(楊令公)娶妻佘賽花(佘太君、楊令婆),生七子二女:大郎楊淵平(延平)(妻張金定)、二郎楊延宗(妻雲翠英)、三郎楊延安(妻羅素梅)、四郎楊延輝(妻羅氏女/耶律瓊娥)、五郎楊延德(妻馬賽英)(後來於五臺山出家)、六郎楊延昭(妻柴美容)、七郎楊延嗣(妻杜金娥),還有義子八郎楊懷亮(原名王英,楊繼業之亡友王子明之生子)(妻姜翠屏/耶律瑤娥),號稱「七郎八虎」;二女是八姐楊延琪和九妹楊延瑛金沙灘一戰,為保宋帝,大郎、二郎、三郎戰死。四郎被俘,化名木昜,被招為遼駙馬,才有後來的四郎探母;有些評話版本中,八郎流落北邊,後也被招為駙馬。五郎殺出重圍,去五台山出家為僧。今有京劇名段《金沙灘》及《四郎探母》。
 
因潘仁美設計陷害,楊令公兵困兩狼山。七郎突圍求救,被潘仁美亂箭射死。救兵不至,老令公撞死在李陵碑。京劇有名段《李陵碑》。
 
楊六郎延昭娶妻柴郡主(柴美容),生子楊宗保,麾下有孟良焦贊演義與正史最顯著的差異,是在楊延昭、楊文廣父子之間,插入楊宗保、穆桂英一段,這樣楊延昭和楊文廣就成了爺孫關係。為破天門陣,孟良上五台山請來五郎,五和尚說要降龍木作斧柄。楊宗保去穆柯寨尋降龍木,邂逅穆桂英,經若干曲折,二人終成眷屬。於是,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楊五郎陣斬蕭天佐
 
楊宗保和穆桂英有女楊金花(有些版本作楊宣娘)、子楊文廣。但楊六郎死後,楊家已然男丁凋零;然而西夏犯邊,這才有十二寡婦征西。楊門女將也很厲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燒火丫頭楊排風,使一根燒火棍,尤勝鬚眉,深得佘太君喜愛。 另外注意遼貴族世家「蕭家將」是楊家的勁敵。
 
楊家將系列故事傳唱不衰,有的文本甚至演出九代或十代,但比較有影響、情節充實而精彩的主要還是集中在令公、六郎、宗保、文廣四代。《水滸》中的青面獸楊志和《說岳全傳》裡南宋初年的抗名將楊再興,據說都是楊家將的後人。楊再興有兩個兒子楊正園楊正國等。在金庸武俠小說射鵰三部曲」中之四名人物楊鐵心 (妻包惜弱)、楊康 (妻穆念慈)、楊過 (妻小龍女)、以及楊氏女都被作者筆下設定為楊再興的後代。
 
英雄家族:「楊家將」
在山西省代縣城裏,有一座頗有氣概的鐘鼓樓。
在鐘鼓樓的正面和背面分別懸挂著「威震三關」、「聲聞四達」兩塊巨大題匾。
傳說這是當地百姓為紀念楊家將不朽功勳,而流傳到今天的一處珍貴歷史遺跡。
 
提起楊家將,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無敵」楊業。
歷史上,這位驍勇善戰的一代名將,楊業從小就擅長騎射,愛好打獵,武藝也高,每次打獵,收穫總比別人多一倍。他對同伴說:我將來帶兵打仗,也如同獵鷹追逐野兔一般。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漢政權,受到北漢皇帝的信任,任侍衛新軍都虞候。
當時,宋太祖趙匡胤已經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大宋王朝,全國統一大局已定。楊業向北漢皇帝劉繼元提出「奉國歸宋」的建議,遭到反對。但他深感劉氏厚遇之恩,並未變心投宋,而是捨命保衛北漢政權。後來,北漢戰敗,楊業仍在城南與宋軍苦戰。宋太宗早就聽說楊業是一員勇將,便派北漢亡國皇帝劉繼元的親信前去勸降。見到劉繼元派來的勸降使者,楊業悲憤地大哭一場,投降宋朝。宋太宗因他「老於邊事」、「洞曉邊情」,任命他為左領軍衛大將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與河東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擔負起了山西防禦契丹的重任。實際上,潘美只是挂個虛銜,重擔全部壓在代州前線楊業的身上。
 
楊業不負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軍出入的各個要道口,連續修建了陽武寨、崞寨、西陘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縣、繁峙境內)6 個兵寨。宋太宗太平興國五年(西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萬軍馬來攻雁門,楊業率部用堵截和奇襲辦法,大敗契丹軍,殺死他們的節度使、駙馬、侍中肖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從此,敵兵一見「楊」字大旗,便嚇得心驚膽戰而不戰自退,稱楊業為「楊無敵」。朝廷提升他為雲州觀察使,仍知代州。楊業駐守雁門關八年之久,契丹軍始終不敢侵入一步。
 
楊業的顯赫戰功,使得一些心胸狹窄的同僚妒火中燒。一些人給宋太宗寫匿名信,詆毀楊業。宋太宗沒有輕信,而是把這些謗書封好交給楊業,表示對他的信任。
 
雍熙三年(西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為徹底解決契丹對邊境的騷擾,執意全面進攻契丹,下詔分兵三路進行北伐:東路由大將曹彬、崔彥進率主力從雄州出發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進統率,由定州攻飛狐;西路由潘美、楊業統率,出雁門關,攻朔(今山西朔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等四州,最終目標是三路大軍會師幽州,與契丹進行決戰。三路大軍同時前進,東路軍剛出擊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擊,大敗于歧溝關;中路軍聞聽東路敗北,也就不戰而潰;只有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出師僅兩個月,便戰果纍纍,收復朔、寰、雲、應四州之地,兵鋒直抵桑乾河。但是,由於東、中兩路守軍的潰敗,他們因此成孤軍深入。契丹在打敗東路和中路兩路宋軍後,調集十萬精銳,全力向潘、楊部佔領的寰州壓來。朝廷命令潘、楊率軍護送朔、寰、雲、應四州百姓立即遷回代州。在當時大兵壓境的時刻,要完成這一任務非常艱巨。楊業經過週密思考,提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雲、朔等州守將,等我軍離代州北上時,令雲州民眾先出,我軍到達應州時,契丹必定會派兵迎戰,這時,命令朔州民眾再出城,同時派騎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這樣百姓就可安全內遷。
 
對於楊業這個切實可行的方案,監軍王先和主帥潘美卻堅決反對。他們為了爭功,硬要楊業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說:“有幾萬精兵為什麼還這樣膽怯?應當直接出雁門關北上!楊業說:不行,這樣做,只有失敗。王先陰險地說:你不是號稱「楊無敵」嗎?為什麼不敢語敵人正面交鋒,難道你還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楊業氣忿地說:“我這樣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這樣責問我,那好吧,我現在就遵命前往。出發時,楊業流著眼淚對潘美說: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漢降將,蒙皇上大恩,我願以死報國。他又用手指著陳家谷(今山西朔縣南)說:你們務必在兩翼佈置強有力的弓箭手,我轉戰到這裡,你們就出兵夾擊,不然我們將會全軍覆沒。說罷,楊業就率兵出發。
 
經過兩場惡戰,因寡不敵眾,楊業戰敗。退到陳家谷時,王先、潘美卻率軍早已離開了谷口,楊業得不到接應,陷入重圍。雖然他奮不顧身,英勇作戰,終因寡不敵眾,身負重傷,墜馬被俘,最後不屈絕食而死。他的兒子七郎也在這一次戰鬥中犧牲。
 
史書上記載,楊業的兒子除延玉外,還有延朗、延浦、延訓、延環、延貴和延彬。
楊延朗後改名延昭,人們稱他為“楊六郎”。他智勇善戰,號令嚴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將。楊延昭兒童時代受到父親的熏陶,十分愛做軍事遊戲。楊業常對人說:這個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總要帶他上陣。戰爭中,楊延昭很快鍛鍊成為一名驍勇善戰的大將。雍熙三年(西元 986年),楊業率軍北伐應、朔,派楊延昭任先鋒,與契丹軍在朔州城下激戰。延昭被亂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講命地與敵人廝殺。宋真宗鹹平二年(西元 999年)冬天,契丹軍又一次向宋朝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宋軍節節失利。這時,楊延昭正守衛遂城(今河北徐水縣西)。在契丹圍攻之下,遂城城小無備,人人危懼。楊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亂。他讓士兵在城墻上澆水成冰,使城墻變得又堅固又光滑。契丹軍攻城不下,只好繞道去攻打別處。在楊業死後,楊延昭守衛北方20多年,屢敗契丹軍隊,繼承和發揚楊家「忠心報國」的優良家風。
 
楊家將第三代楊文廣,他是楊延昭的兒子,也是宋代一名邊防名將。在宋仁宗時期,他先後在河北、陜西邊境做過鎮守將軍。他鎮守陜西時,主要是防務西夏國對中原地區的騷擾。對於楊家將忠心報國世代相傳的優良家風,對於一個家族前赴後繼捍衛祖國既忠又勇的行為,人們傳誦他們,緬懷他們,熱愛他們,崇敬他們,以各種形式,為他們豎起一座座豐碑。
 
雁門關下,有一個以楊家祠堂而聞名的鹿蹄澗村,村裏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楊家後代。楊家祠堂始建於元代,是國內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楊家祠宇。因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謚號「忠武」,他的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
 
祠堂大殿前,有一塊鹿蹄石,形狀奇特,雕刻秀美。傳說是楊業十四世孫楊友,鎮守代州時一日外出打獵,射中一隻梅花鹿。這只鹿帶箭逃走,楊友緊追不放,追到現在的鹿蹄澗村,梅花鹿突然鑽入地下。楊友命人挖掘,挖出奇異的一方石頭,上面雕刻著梅花鹿帶箭圖案,並有明顯的鹿蹄印。後來,人們將這塊奇異的石頭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澗村由此得名。
 
楊家將正是這樣一代接一代地為保衛家園恪盡職守。他們的事跡不斷走入傳說、故事、戲曲舞臺和影視劇創作。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裏兒野豎,皆能道之。」宋元之際,民間藝人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臺。到了明代,民間文學家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這些傳說和故事,把楊家將英勇戰鬥、犧牲的過程,敘述得十分詳細和感人。他們還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繪成大奸臣做陪襯,使楊家將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風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挂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佘太君百歲挂帥、楊排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在世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演義和傳說。
 

台長: 讀.冊.人
人氣(3,834) | 回應(5)| 推薦 (6)|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物風采 |
此分類下一篇:小暑閱讀:台灣IBM新任總經理黃慧珠
此分類上一篇:人物專訪:歐買尬執行長林一泓

讀.冊.人
「楊家將」
楊家著名絕技是七十二路兵家絕學「楊家槍法」。
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無敵」楊業。楊業原是北漢名將,官至建雄軍節度使,驍勇善戰,號為「無敵」。楊業死後被追贈為「太尉」,謚號「忠武」,楊家後代以此題祠名為「楊忠武祠」,俗稱「楊家祠堂」。

《宋史》對楊家著墨不多。「楊家將」的故事自古以來膾炙人口,卻少有一部專門從歷史角度解讀楊家將的著作。翻開史書,還原歷史,復活英雄,「楊家將」的歷史,有哪些的細節比文藝作品和戲劇表演還要撲朔迷離、撼動心靈?作者以旁徵博引翔實的歷史資料和多幅歷史圖片,撥開文藝作品的層層迷霧,以民間傳說、演義故事、戲曲評書、為切入點,層層發掘、還原真實的「楊家將」。

「楊家將」
是一部英雄傳奇的故事,以小說、戲劇、評書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除了講述史書上記載的有關楊家將外,更多從作家的角度看人性、看文化上的楊家將。作者透過北宋楊業一家世代抗遼的忠勇事蹟,鞭撻破壞抗戰事業的賣國投敵行為,為讀者再現一個愛國家族的興衰史。

「楊家將」
正是這樣一代接一代地為保衛家園恪盡職守。「楊家將」的故事不斷走入傳說、故事、戲曲舞臺和影視劇創作。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裏兒野豎,皆能道之。」宋元之際,民間藝人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臺。到了明代,民間文學家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這些傳說和故事,把「楊家將」英勇戰鬥、犧牲的過程,敘述得十分詳細和感人。「楊家將」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風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挂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佘太君百歲挂帥、楊排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在世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演義和傳說。「楊家將」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一群令人敬佩的曠世英雄。
2012-07-13 01:16:34
旅人
兩片葉子,繼續掛著青翠
跳動你的心,在風中
等你靜下來
回答它們是否完全相同

午安安
2012-07-13 11:50:10
版主回應
旅人您好

感謝朋友酷熱中
親來送佳作
不勝感激
2012-07-13 16:49:34
(悄悄話)
2012-07-13 18:46:35
astraes
很小的時候看港劇,還真以為楊宗保真有其人
後來是因為看了吳姊姊講歷史故事一書
才知道原來正史不是如此......
2012-07-14 00:58:12
版主回應
Dear astraes 您好

感謝朋友來訪與寶貴留言。
「楊家將」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一群令人敬佩的曠世英雄。「楊家將」的故事不斷走入傳說、故事、戲曲舞臺和影視劇創作。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稱讚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於裏兒野豎,皆能道之。」宋元之際,民間藝人把楊家將的故事編成戲曲,搬上舞臺。到了明代,民間文學家又把他們的故事編成《楊家將演義》、《楊家將傳》,用小說評書的形式在社會民間廣泛傳播。這些傳說和故事,把「楊家將」英勇戰鬥、犧牲的過程,敘述得十分詳細和感人。「楊家將」七郎八虎闖幽州、血戰金沙灘、穆桂英挂帥、楊門女將、十二寡婦征西、佘太君百歲挂帥、楊排風……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愛國者形象,在世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實,哪些是演義和傳說。
2012-07-17 18:50:00
(悄悄話)
2012-07-14 10:14:3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