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11 19:11:57| 人氣7,02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舒國治:老來遷居京都之法門

 
舒國治:老來遷居京都之法門
文/舒國治
外一章
京都最適養生。人老了,珍惜晚年不多日子,養生原是課題。養生,便應好生。所謂好生,即好好活。京都便因地方好,令人跟著它想好……
 
一輩子住在台灣,後來老了,有不少人會想到外地去養老、去生活。曾經有一段時間,許多人樂意住美國,也有人樂意住日本,而日本的京都,環境最是典雅,越來越讓台灣人心生嚮往。只是遷居京都也有一些訣竅。
 
日本吃飯,原本不易;中國老人遷來住下,更須在吃飯一事作些設想。且看日本米飯,質地恁美,粒粒清亮,又蒸煮得宜,總是鬆軟適度,任何時候端來面前,一筷子舀起,便已知是大地恩賜,心中雀躍。然如此白飯,該與何式菜肴相就呢?倘有三兩塊紅燒肉,皮韌肉肥,與飯同嚼,再加一個土雞蛋煎來的荷包蛋,再有幾莖㸆至極爛的芥菜粗梗,如此爛糊糊、軟兮兮的吃飯,最是老人的無上慰藉。
 
日本之炸物,技藝極高,天婦羅總能炸成不油,神乎其技也,油之調配與管理的一絲不苟也。小酒館的炸雞,沒一家不好吃。炸豬排亦是日本多店之擅長。
 
但說到紅燒肉、東坡肉、罈子肉、梅乾菜扣肉,則非得吃中國式的。滷的豬頭肉,亦須中國吃法。粉蒸排骨,排骨湯(蘿蔔排骨湯、海帶排骨湯、玉米排骨湯……)等,亦須中吃。
 
另就是包子、餃子、蔥油餅等,亦須自己張羅來吃,日本不易吃得也。
人謂日本吃麵講究;蕎麥麵當日手打,固然好極,其餘麵食,日本不甚出色。吾人平素隨口吃的麻醬麵、炸醬麵、紅油拌麵、福州乾麵、雪菜肉絲麵、打滷麵等,日本不來這一套也。
 
更別提牛肉麵了。
京都冬季亦冷,火鍋實是禦冬良物。尤其是酸菜鍋底,不論是燙些羊肉、豬肉,或是雞肉;不論是丟些蛋餃、肉丸、豆腐或是魚塊,皆宜。
 
野餐在京都最稱絕配。須備一食盒,藤籃竹簍皆可,有時幾個花捲、一塊火腿、一塊牛油、馬鈴薯與蛋沙拉,再些許蘋果、梨子、乾凝柿子,置放其中,便能出遊。
 
京都吃青菜,亦須動點腦筋。市場買菜,價格不低,亦太多蔬菜未必時時見於菜場。倘自己有小小一塊菜圃,栽些蔥蒜,種些豆子、綠瓜,並一些番茄、辣椒等,則吃飯問題便不那麼拘泥也。又老年生活,平日最高的過日子內容,種菜便是主要一項。且看京都近郊小山,偶於散步之餘,掘些山土,一小袋一小袋,傾倒在家後院,與京都氣候之溫潤相合,最能長出好菜。
 
老年移居來此,倒是選何地好呢?城裡是最好,像御池町通(北)、四條通(南)、河原町通(東)、烏丸通(西)所夾的真正市中心,固然雅馴極矣,方便極矣,亦受市井照拂溫厚極矣,然未必說住便住得進去。
 
若住郊鄉,或也不錯。甚至能夠自相山地、自建小屋,打理成宋朝、明朝山水畫中草堂形式,不知可有多好!甚至一沙一土自疊牆石,自編籬笆,一如自種豆自種菜,皆是在京都最佳享受。
 
京都最適養生。人老了,珍惜晚年不多日子,養生原是課題。養生,便應好生。所謂好生,即好好活。京都便因地方好,令人跟著它想好,這已是養生第一要務。餘如它的空氣好,教人隨時想大口吸氣;它的水域好,教人時時想親近它;它的公共空間極多極好又早上極沒人在左近打拳鍛鍊,教人不時想伸展腰腿、舞舞拳腳;它的亭子、樹下又多又好,教人時而忍不住在其下彈彈古琴、吹吹簫笛;凡此等等,也只不過是小節了。
 
京都最適品茶。台灣與中國大陸可以選取的茶葉頗多,尤以近二十年大夥已努力收集囤積老茶,正應好好備一些在京都慢慢享受。亦無須杯杯獨酌,可以邀人同飲,更不妨出外找三五同伴,不時更換良所幽亭相聚共酌。言及,喝茶地點,這是京都最能傲世之絕等優勢。而老境既至,更該好好去抵那些美好所在,以喝茶為名,在那兒清坐休憩一會兒也。
 
京都最適待客。世界各地的諸多好友,有多少迷死了京都!然究竟何人駐守京都來款待他們?噫,何妨我來擔任。一年中偶有幾波來訪,此是人生何等福緣,帶他們四處走走,賞花看水,凡坐下歇腳,皆可有說不完的話,聊不完外間之新鮮見聞,多麼教人欣喜。而三五天過後,朋友離去,又留下你原本清寂卻未必枯冷的京都本色歲月。
 
京都的水
京都這城市教我最佩服,同時也最羨慕的,是它的所有水流皆有來歷,也皆有下落。這見出人類最崇高的寬容心。
也是人類對於自然界尊敬之顯現。
事情是這樣的。某次在上賀茂神社,見山坡下一泓小水,只是土泥之間撮起的一條凹槽,像是山上樹林間蒸出的一股濕潤,卻也涓涓而流,附近是曲水流觴的演習地,心想:這撮小澗怎麼也留著它?後來出了神社,往南看逛明神川左近社家,再一想,搞不好適才所見的小水,最終亦流入這條漂亮的川裡。接著在上賀茂小學附近人家胡走,發現小河一忽兒在巷道中走,一忽兒又竄入人家院子中,不久又竄出來。這要是在台灣,人們為了自家少沾因水而來的麻煩或許早就把它截掉,或者壓根就不令之進家院來。但日本人不會。這是何等講理的地方啊。不禁憶起黑澤明的《椿三十郎》片中便有一溪穿過兩家的畫面,上一家的落花,下一家可在溪中見到。
 
另就是,在三條通、四條通近木屋町通,有一條高瀨川,它離東面的平行大河鴨川,相隔沒幾步路,若是在台北,我們早把它覆蓋了,或填了,只留鴨川這條主河,如此高瀨川上的水泥便平白多出了許多陸面。但這是台灣人的便宜算盤,京都人硬是不如此。
 
乃我來自一個將水胡意遮蓋、胡意斬斷、胡意填埋、胡意截彎取直的城市,來抵京都,見此流水的自然天堂,深有感觸也。
 
修學院離宮南面有音羽川。曼殊院與詩仙堂之間有一乘寺川。下鴨神社東面有一條泉川。化野念佛寺東面的瀨戶川,向下匯入桂川。南禪寺旁的「水路閣」,及琵琶湖疏水道,這條水渠大約向西便是沿著岡崎公園南緣那條,甚至也是向南成了白川往祇園而去。
 
由於河流多,京都的地勢之稍顯起伏,便自看出來了。甚至太多的佳景也因之產生。像祇園的白川,特別是流經白川南通在新橋與巽橋附近,無論日景、夜景,甚至雨景、雪景皆是無與倫比之美。哲學之道所沿之水渠亦美。
 
那麼多的讓水經過之路徑,於是有那麼多的水畔、那麼多依水畔而栽的花樹、那麼多依水畔而行的戀人與沿著水側而奔的慢跑者,更別說那些順河面輕輕拂送而來的佳氣與逐它而棲的飛鳥了。
 
除了河流,京都的池塘亦留得很多。
嵯峨野大覺寺旁的大沢池是我滿愛去的地方。向東尚有廣沢池。
上賀茂東面的深泥池,再東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旁的寶寶池。
嵐山野宮神社西面的小倉池。
更別說寺院中精心打理的池塘了,像金閣寺的鏡湖池、龍安寺的鏡容池、天龍寺的曹源池等。
這些水,不管大的小的,皆是京都的寶貝,但也是克服無盡的麻煩換來的。
 
又京都不少寺院、神社的湧泉亦見出這個城市的得天獨厚。這些泉水,往往來自千百里外高山的源頭,經過山縫地底東走西繞,終於在某個泉眼底下湧了出來。這些泉水,如今猶大多還湧出,令參拜者舀上一瓢,淨淨手、漱漱口,也清一清他的心。
 
泉水之不枯竭,也在於遠處高山林野之悉心保護。觀察泉水之繼續湧出,亦可查知千百里外的生態是否遭受破壞。京都周邊,山並不高,卻川上的水勢恁豐沛,可見它的山上植被做得極好。城內的吉田山,僅105公尺;修學院橫山,僅143公尺;船岡山僅112公尺;清水寺所在的清水山僅243公尺。城外的山,像北面的鞍馬山,513公尺;東北面的比叡山,算是最高了,也只848公尺。
 
相較於台北,郊外陽明山便超過一千公尺,其餘重重疊疊小山不知凡幾,但卻沒見幾條河流,何者?便是將自然界的水,人為的做了一些了斷。
 
曾經我站在鴨川邊,見流水淙淙,何等的清澈涼洌,川上時有飛鳥佇停,準備覓食。川的兩岸,有幾撮人散坐石上,與我一樣享受著這空靈卻又流暢的無盡延伸野外。從那一刻起,我愛上了京都的河川。後來我更發現了上游的賀茂川,尤其是出雲路橋西端北面那一段,常單獨一人在那佇停不走,甚至藉著野餐的名義在那裡多賴一賴,像是偷偷躲避似的選此私密角落。
 
京都去了一二十次後,有時寺院亦不忙著進了,名街(二年坂、三年坂)雅巷(石坂小路、上七軒)亦不非走不可了,名館名所名店也可去可不去後,我發覺我總是找藉口往河邊而去。河邊,為什麼?難道是小時候逃學最嚮往的一處夢想場景?抑是年齒漸有後,於空閒開曠既稍具野意卻又不算偏離人煙的戶外大荒最感深獲己心乎?
 

台長: 讀.冊.人
人氣(7,029)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海外旅遊(國外、大陸)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朱國珍:《三天》
此分類上一篇:東野圭吾:《魔球》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