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5-31 09:21:37| 人氣8,806| 回應5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歷史風華:「阿底峽大師」 與 「聶塘度母寺」

 
歷史風華:阿底峽大師 與 聶塘度母寺
「阿底峽大師」(Atisha),譯言”殊勝”,原名月藏,法名燃燈吉祥智。
生於公元982年,其家族為東印度(現今的孟加拉)的皇族。孟加拉地區一小國的王子,在大師出生時,有許多的吉祥徵兆出現。 自幼廣習婆羅門吠陀經典及佛教五明,曾追隨學者那洛巴、香底巴、勝敵、羅怙羅笈多等而精通顯密各種論典法要。

最令他難忘的是金洲大師,每當提到這位上師的尊名時,他都要雙手合十表示致敬,師恩永遠在他心中。阿底峽尊者擁有一切顯密教法的傳承,又實修而得證悟,他也精通外道的知識和印度的傳統文化,甚至一些外道都自嘆不如。阿底峽尊者胸羅萬經,融會貫通,名震天竺,成為當時最有聲望的大班智達(學者之意)。

西元1040年,阿底峽尊者受西藏古格王朝的邀請,赴雪域弘法。臨行前,他得到本尊度母的預言,說他赴雪域將會有益於那裡的眾生,只是壽命要減少二十年。阿底峽尊者聞後心中很坦然,只要有益於那裡的人們,他怎會在乎壽命的長短呢!

當時的西藏佛教界在教理行法方面混亂不堪,阿底峽尊者的到來正如一盞明燈照亮黑暗,為迷茫中的人們指出了正道。為使西藏的修行者們掌握正確的學習佛法的次第,阿底峽尊者撰寫了《菩提道炬論》,闡明「三士道」的修持內容。 阿底峽對西藏的影響,都是透過噶當派及《菩提道燈論 》而展現的,這兩項要素(教派及論典)的影響也歷久不衰,持續至近代。

阿底峽並為西藏造《菩提道炬論》本論共七十偈,闡明聲聞乘、緣覺乘、大乘及金剛乘之要義,此將行者由拜師學佛至証悟成佛的整個修行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加以闡述。這本書成了當時唯一對佛法有系統的論述之一本書,它也確定以後西藏佛教徒以實修為主的精神。後來岡波巴的《解脫寶縵論》及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皆是以此為基礎,再次延伸增廣的論著。

大師 雖然證得金剛持位,永離分斷變易生死,但依化度時機和惑亂有情之所見於1056年於西藏聶塘示現涅槃。

 
菩提道燈

阿底峽尊者造 法尊法師譯於廣濟寺

禮曼殊室利童子菩薩

禮敬三世一切佛    及彼正法與眾僧
應賢弟子菩提光    勸請善顯覺道燈

由下中及上    應知有三士    當書彼等相    各各之差別
若以何方便    唯於生死樂    但求自利益    知為下士夫
背棄三有樂    遮止諸惡業    但求自寂滅    彼名為中士
若以自身苦    比他一切苦    欲求永盡者    彼是上士夫
為諸勝有情    求大菩提者    當說諸師長    所示正方便
對佛畫像等    及諸靈塔前    以花香等物    盡所有供養
亦以普賢行    所說七支供    以至菩提藏    不退轉之心
信仰三寶尊    雙膝著於地    恭敬合掌已    先三遍皈依
次一切有情    以慈心為先    觀惡趣生等    及死歿等苦
無余諸眾生    為苦所苦惱    從苦及苦因    欲度脫眾生
立誓永不退    當發菩提心    如是發願心    所生諸功德
如華嚴經中    彌勒應宣說

或讀彼經或師聞    了知正等菩提心
功德無邊為因緣    如是數數發其心

勇施請問經    亦廣說此福    彼略攝三頌    今此當摘錄
菩提心福德    假使有色者    充滿虛空界    其福猶有余
若人以寶珍    遍滿恆沙數    一切佛世界    供獻於諸佛
若有人合掌    心敬大菩提    此供最殊勝    其福無邊際

    既發菩提願心已    應多勵力遍增長
    此為余生常憶念    如說學處當遍護
    除行心體諸律儀    非能增長正願心
    由欲增長菩提願    故當勵力受此律

若常具余七    別解脫律儀    乃有菩薩律    善根余非有
七眾別解脫    如來所宣說    梵行為最勝    是比丘律儀
當以菩薩地    戒品所說軌    從具德相師    受持彼律儀
善巧律儀軌    自安住律儀    堪傳律具悲    當知是良師
若努力尋求    不得如是師    當宣說其余    受律儀軌則
如昔妙吉祥    為虛空王時    所發菩提心    如妙祥莊嚴
佛土經所說    如是此當書    於諸依怙前    發大菩提心
請一切眾生    度彼出生死    損害心忿心    慳吝與嫉妒
從今至證道    此等終不起    當修行梵行    當斷罪及欲
愛樂戒律儀    當隨諸佛學    不樂為自己    速得大菩提
為一有情因    住到最後際    當嚴淨無量    不思議佛土
受持於名號    及住十方界    我之身語業    一切使清淨
意業亦清淨    不作不善業

    自身語心清淨因    謂住行心體律儀
    由善學習三戒學    於三戒學起敬重

如是勤清淨    菩薩諸律儀    便當能圓滿    大菩提資糧
福智為自性    資糧圓滿因    一切佛共許    為引發神通
如鳥未生翼    不能騰虛空    若離神通力    不能利有情
具通者日夜    所修諸福德    諸離神通者    百生不能集
若欲速圓滿    大菩提資糧    要勤修神通    方成非懈怠
若未成就止    不能起神通    為修成止故    應數數策勵
止支若失壞    即使勤修習    縱然經千載    亦不能得定
故當善安住    定資糧品中    所說諸支分    於隨一所緣
意安住於善    瑜珈若成止    神通亦當成    離慧度瑜伽
不能盡諸障    為無余斷除    煩惱所知障    故應具方便
修慧度瑜伽    般若離方便    方便離般若    俱說為繫縛
故二不應離    何慧何方便    為除諸疑故    當明諸方便
與般若差別    除般若度外    施般羅蜜等    一切善資糧
佛說為方便    苦修方便力    自善修般若    彼速證菩提
非單修無我    遍達蘊處界    皆悉無有生    了知自性空
說名為般若    有則生非理    無亦如花空    俱則犯俱過
故俱亦不生    諸法不自生    亦非他及共    亦非無因生
故無體自性    又一切諸法    用一異觀察    自性不可得
定知無自性    七十空性理    及本中論等    亦成立諸法
自性之空性    由恐文太繁    故此不廣說    僅就已成宗
為修故而說    故無余諸法    自性不可得    所有修無我
即是修般若    以慧觀諸法    都不見自性    亦了彼慧性
無分別修彼    三有分別生    分別為體性    故斷諸分別
是最勝涅槃    如世尊說云    分別大無明    能墮生死海
住無分別定    無分別如空

入無分別陀羅尼亦云

佛子於此法    若思無分別    越分別險阻    漸得無分別
由聖教正理    定解一切法    無生無自性    當修無分別
如是修真性    漸得暖等已    當得極喜等    佛菩提非遙
由咒力成就    靜增等事業    及修寶瓶等    八大悉地力
欲安樂圓滿    大菩提資糧    若有欲修習    事行等續部
所說諸密咒

    為求師長灌頂故    當以承事寶等施
    依教行等一切事    使良師長心歡喜
    由於師長心喜故    圓滿傳授師灌頂
    清淨諸罪為體性    是修悉地善根者

初佛大續中    極力遮止故    密與慧灌頂    梵行者勿受
倘持彼灌頂    安住梵行者    違犯所遮故    失壞彼律儀
其持禁行者    則犯他勝罪    定當墮惡趣    亦無所成就
若听講諸續    護摩祠祀等    得師灌頂者    知真實無過
燃燈智上座    見經法等說    由菩提光請    略說菩提道

菩提道燈    大阿遮利耶吉祥燃燈智造論圓滿

法尊法師譯於廣濟寺    一九七八年八月八日
 
歷史風華:阿底峽大師 與 聶塘度母寺
 
書命:覺醒的勇氣《阿底峽之修心七要》
 
作者:尊聖的 頂果欽哲法王(Dilgo Khyentse Rinpoche,1910-1991。)
集詩人、學者、哲學家和禪定大師於一身的大圓滿偉大上師。頂果欽哲法王是最後一代在西藏完成教育與訓練的偉大上師,是古老寧瑪巴傳承的主要上師,也是實修傳承的傑出持有者。「欽哲」意即智慧與慈悲。在他一生中,曾閉關二十二年,證得了許多受持法教的成就。他更是一位「伏藏」的取寶者。他不僅是大圓滿的指導上師之一,也是數百種重要傳承的持有者。他的弟子遍布西藏及世界各地。事實上,在當代的上師中,包括至尊達賴喇嘛,都敬他為根本上師之一。

內容介紹:
頂果欽哲法王於一九九一年(圓寂的前一年),曾在法國多荷冬授予弟子們一連串的開示、灌頂和心意傳承。其中,以《覺醒的勇氣》尤為獨特重要。仁波切根據他個人一生的修行經驗,以及弟子的不同根器來教導論釋,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走向究竟的內在平靜與自由。

這個修心法教是由印度大師阿底峽尊者傳入西藏,是整個藏傳佛教的核心,也是二千五百年來,所有佛教國家上師的心要。

它是所有傳承的入門、捷徑和成果。它是過去上師們的覺受之果,順應時代潮流,可以很容易地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它所帶來的利益,正符合我們最迫切的需求。透過這個修心法教,我們可以培養一顆善良的心、一種慈愛的態度,以及自由。


「度母寺」
距拉薩市約二十五公里,正座落在市區通往機場的路邊。「度母寺」
與「阿底峽大師」有極密切的關系由於大師是印度孟加拉人,在解放與文革期間,孟加拉政府曾要求中國對「度母寺」作重點保護,使到這間寺院基本上得以保存原貌。 

寺院主殿分三重。
第一殿供奉歷代卡登派祖師舍利。
殿中的青銅塔內供著印度大師那洛巴的舍利(那洛巴是著名的阿底峽大師與瑪爾巴大師之上師,也被視為藏傳佛教噶舉派之父)。

第二重殿原來供奉「阿底峽大師」 生前由印度帶往西藏供奉的一尊度母像、一尊釋迦像及一座印度式小佛塔,但現今只餘下佛像及佛塔,度母像已不知所蹤。殿中的 皿本來裝著阿底峽大師的骨灰舍利,但舍利據說在六十年代被送回印度孟加拉供奉,現在殿中只供著原來裝載遺灰舍利的皿。

第三殿是「阿底峽大師」 生前說法的地方。殿的中央為大師常年開示時所坐之法座。法座前有一尊大師像,這是在大師在生時所塑造的兩尊阿底峽像之一。殿堂後方的無量壽佛是泥塑的。在當年造像的時候,阿底峽大師親自為造像用的、一把一把的泥巴加持,誦念了許多遍無量壽佛咒。

在殿外走廊上,有兩座白色的佛塔,其中一座供有阿底峽大師的袈裟,另一座內藏松頓巴大師(阿底峽大師的心子)的衣袍。 在寺院對面有一條泥路,路的盡頭是一間小殿,殿內有兩個佛塔。這兩座佛塔建於阿底峽大師圓寂的地點上。
對一般的觀光客而言,這座佛塔并無甚麼特別值得一看之處。但對藏傳佛教徒來說,它是極有宗教意義的聖地。

「度母寺」反映著十一世紀的西藏寺院建筑及工藝風格,明顯地帶有濃厚的印度風格影響,這是在其後期寺院建筑中鮮見的。阿底峽大師的晚年几乎一直住在度母寺及附近地帶。由於大師對佛教的重大貢獻,在他圓寂後,「度母寺」成為拉薩附近其中之一個朝聖的重點。「阿底峽大師」於1054年在此圓寂,其靈塔就建在此寺。目前寺內供有阿底峽生前用過的法螺、化緣缽和一座極其珍貴的用白檀香木制成的木塔。

寺里供奉的主要有白度母、綠度母等21位救度母(藏語稱“卓瑪”)。

「二十一度母」
救度佛母,簡稱度母,梵音譯作「多羅」,又叫「多羅母」, 為西藏密教中最美麗與最慈悲的女神。
度母是觀世音菩薩所化身的, 藏密中共有二十一位度母,其形象多可以在壁畫或唐卡見到。 《度母本源記》說:觀音菩薩在無量劫前,已普救了無數的眾生, 可是有一天,菩薩用她的慧眼觀察六道,發現受苦受難的眾生並未減少, 頓生憂悉,雙眼流出眼淚,淚花變成了蓮花,蓮化又變成了綠度母, 接著又變出了二十一尊度母。

在《綠度母頌》中說,
二十一度母是綠度母的不同功德所現身的佛母, 對她們的慧能分別都有詳盡的表述。
阿底峽大師在中印摩揭陀國的佛陀迦耶地方修法時, 曾看見過二十一度母的尊容。 從此以後阿底峽就把二十一度母傳到了藏地, 就是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善面二臂以身色不同而表現的顯乘二十一度母, 均為右手持寶瓶,左手拈蓮花。

另名為:
一、救災難度母。二、救地災度母。 三、救水災度母。四、救火災度母。五、救風災度母。六、增福慧度母。 七、救天災度母。八、救兵災度母。九、救獄難度母。 十、救難盜度母。十一、增威權度母。十二、救魔難度母。 十三、救畜難度母。十四、救獸難度母。十五、救毒難度母。 十六、伙魔度母。十七、藥王度母。十八、長壽度母。十九、 寶源度母。二十、如意度母。其二十一尊度母讚,藏民皆能朗朗上口, 所求無不應驗。

台長: 讀.冊.人
人氣(8,806) | 回應(5)| 推薦 (1)|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人生:人物風采 |
此分類下一篇:閱讀李斯:《 諫逐客書》
此分類上一篇:歷史風華:「揚州大明寺」 與 「鑒真和尚」

讀.冊.人
心如大海無邊際,廣植淨蓮養身心,
自有一雙無事手,為作世間慈悲人。

《入二諦》前言

藏文《入二諦》的譯跋說:金洲國王派遣比丘提婆麻地Devamati 赴印,請阿底峽寫一部論著。
因此,阿底峽便應邀寫了這部《入二諦》。金洲王會派人遠道請求阿底峽著論, 應該是他從金洲學成載譽返印後的事情。根據史料考證, 阿底峽在公元 1024~25年間回到超戒寺,1041年應邀前往西藏。

那麼《入二諦》應該是在 1025~1040 這十四、五年的期間內完成的;在時間上比《道燈》、《難處釋》、《中觀要訣》等論來的早些。

《入二諦》論中有一頌曾被《難處釋》引用過,此可為旁證。

此論的內容和《難處釋》中對二諦的看法完全一致。論中,阿底峽不僅教導金洲王如何理解二諦,更指示他如何從世俗諦證入勝義諦的實修要領。這一點充分反映了阿底峽解行並重的特質與風格。

論 題: 入二諦
造論者: 阿底峽
中譯者: 釋如石

諸佛說正法, 如實依二諦: 障世間俗諦、 如是勝義諦。
許世俗二種: 顛倒與正確。 初二謂水月、 宗派邪分別。
未究而滿意、 生與滅諸法, 具有作用者, 許為正世俗。
勝義諦唯一, 餘許有二種。 法性無所成, 云何有二三?
教言合釋故, 以無生滅顯, 勝義無異故, 無法無法性。
於彼空性中, 絲亳無有異。 無分別而悟, 名言謂見空。
甚深經中說: 彼不見即見。 無見與能見。 無始終皆寂。
脫離有與無, 無分別離緣, 無住與住處, 無來去離喻。
離言無可觀, 無變異無為, 瑜伽師悟彼, 斷惑所知障。
現量與比量, 佛徒納彼二, 短視愚人說: 以二量悟空。
則外道聲聞, 皆悟法性矣! 何況唯識宗! 中觀宗無異!
故一切宗派, 以量量同故。 眾思辯異故, 量所量法性,
豈非亦成多。無需現比量, 為退外道諍, 故諸智者說。
碩學清辨說: 教中亦明言: 分別無分別, 二識不能悟。
依何悟空性? 如來所授記, 且見法性諦, 龍樹徒月稱,
依彼所傳訣, 將悟法性諦。 經說眾法蘊, 有八萬四千,
皆入此法性, 悟空得解脫, 餘修皆為此。 若捨正世俗,
修習於空性, 則因果善惡, 他世將誑彼。 依少分聽聞,
不解真諦義, 亦不修福德, 淪為卑劣人, 若誤解空性,
劣慧者將墮。

阿闍黎耶月稱云: 諸世俗諦是方便, 勝義諦從方便生,
不知此二差別者, 因誤解故行惡趣。
不依靠名言, 不能悟勝義。

無正世俗梯, 智者將不能 拾級而上達 真理大廈頂。
此世俗所顯, 理觀無所得, 不得即勝義, 本住之法性。

因緣所生故, 世俗顯現成, 若不能成立, 水月由誰生?
故眾因緣生, 一切現象成。 若諸緣斷絕, 世俗亦不生。
如是見不愚, 且行極清淨, 則不入歧途, 上行至兜率。
所知類多壽苦短, 壽量尚且不能知, 故如鵝取水中乳, 但取清淨己所欲。

吾乃短視一愚者, 無力抉擇二諦義, 然依諸上師所說, 立此龍樹二諦理。

金洲王請所作此, 倘若時下有人信, 亦應善究而接納; 非唯因信及恭敬。

咕嚕怕拉金洲王, 遣比丘提婆麻地, 應彼造此入二諦, 當今智者應探究。
2007-05-31 10:40:18
傻姐
您還真虔誠!
2007-06-02 16:10:29
版主回應
傻姐 您好

感謝您的來訪與留言

讓您誤解了

閱讀;
確實是一種自己的人生態度與習慣。

懷抱觀古今; 深心托豪素。
讀無字之書; 稟山川豪氣。

君子有三惜,
此生不學,一也,此日閒過,二也,此身一敗,三也。

閱讀; 不虛此生。
人生; 不虛此行。

因此
不只是密宗, 阿底峽大師,格魯派,噶舉派,薩迦派 ,寧瑪派,顯宗,禪宗等等....

人生閱讀; 閱讀人生。
2007-06-03 12:53:05
Johnny
又是一週的開始
願你神清氣爽, 工作愉快!
2007-06-04 09:36:58
版主回應
Dear Johnny 您好:

問候
人在神州的您安好?

感謝您的留言與關心, 一樣的祝福您!

想念遠方的Johnny 時, 就到您的園地走走.

一直
忘了說 , 自己很喜歡&quot本色&quot

Couleurs Vraies

Vous avec les yeux tristes
N`êtes pas découragés
L`OH que je réalise
Il est difficile de prendre le courage
Dans un monde complètement des personnes
Vous pouvez le perdre de vue tout et l`obscurité à l`intérieur de toi
Pouvez vous faire êtes tombés si petit
Mais je vois vos couleurs vraies
Brillant à travers

Je vois vos couleurs vraies
Et c`est pourquoi je t`aime
Ainsi ne pas avoir peur les laisser montrer
Vos couleurs vraies
Des couleurs vraies sont beau
Comme un arc-en-ciel
Me montrent un sourire alors
Ne sont pas malheureux
Ne peut pas se rappeler

Quand je vous ai pour la dernière fois vu rire
Si des marques du ce monde vous fou
Et vous avez pris tous que vous pouvez soutenir
Vous m`appelez
Parce que vous savez je serai là
Et je verrai vos couleurs vraies
Brillant à travers

Je vois vos couleurs vraies
Et c`est pourquoi je t`aime
Ainsi ne pas avoir peur les laisser montrer vos couleurs vraies
Des couleurs vraies sont beau
Comme un arc-en-ciel

謝謝!

如果有機會,
看看林清玄先生的 新作&quot我把星星點著了&quot
2007-06-05 09:24:21
奧黛麗
謝謝分享讀書心得

我也會去找`我把星星點著了`來讀
2007-06-05 15:45:10
八月女生
好久沒聯絡
我又要入藏了
因緣巧合
第3次入藏,
正好是第1次入藏的5年後, 第2次入藏的1年後同一天
世間事 盡是緣^^
2007-06-06 15:26:56
版主回應
八月女生 您好:

喜獲您的消息, 真是歡喜.

西藏;
也是自己很喜悅的念念之處.

三次結緣, 相約再見.

眼中
不忘的是&quot曾央嘉措&quot的作品

白鶴君兮,
求借雙翼 ;
余不走遠,
亦不久留 ;
里塘一轉即回.

祝福您!一路平安喜悅

PS:
(1)
記得早些服用紅景天口服液.
(2)
記得回來時, 抽空捎來&quot香格里拉&quot的點點滴滴,
好嗎?
2007-06-06 18:01:49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