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04 17:42:00| 人氣11,48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理人觀點:績效管理

 
 
「績效管理」
係人力資源管理中,極重要的一環,也是許多企業做為員工晉昇與訓練的參考指標。
一般而言,績效管理指的是,在年終時進行的員工績效表現評鑑,部份主管認為績效評鑑只是費時的書面填寫活動,並不能解決實質的管理問題;另一方面,員工視其為取決於主管的主觀判斷,缺乏客觀依據的評鑑。本文將針對績效管理制度的概念、功能、流程做說明,並提供企業組織,建構有效績效管理制度的方法。

一、績效管理之概念
績效管理是一套有系統的管理活動過程,主要用來評量員工的工作能力與表現,建立組織與個人間,對目標以及如何達成該目標的共識,藉由提供員工適當的成長發展訓練,以提昇目標達成的可能性與整體組織的效能。

績效管理是一種工具,也是一個過程,管理者必需先明瞭所要達成的結果或境界,然後選擇正確適當的方法,達成目標;值得注意的是,不當的績效管理制度,會使忠誠、有能力、且自動自發的員工感到氣餒、不服、甚而引起法律訴訟;有效的績效管理,除了一開始目標的訂定、規劃、溝通、評估等,還需要持續且準確的稽核,與不斷地調整。

二、績效管理之目標與功能
一般而言,績效管理目標可區分為評量性目標,與發展性目標兩大類。
以下將針對這兩種不同的目標特性,加以說明。

1、 評量性目標/功能 :
就員工角度而言,評量性功能可反映出該員工,其特定時間內績效之優缺,並且評量出員工對組織的貢獻程度;從組織角度來看,績效管理可評估人力資源政策之有效性,檢驗組織文化與人際關係間的交互作用,並從中探尋組織內的問題。

評量性功能的特徵包括:
(1) 檢視取向:
績效管理是用來評估員工過去的工作績效,檢視人力資源政策與方案的有效性。
(2) 結果取向: 根據評量的結果,員工績效表現之優劣可被區分出來。工作表 現越佳的員工,所得到的評量分數越高,也能得到更多的報酬。

(3) 工具取向: 績效管理是提供企業,決定員工晉昇、調薪、獎懲、轉調、留才的工具。
(4) 比較取向: 績效管理的價值在於是否能相對比較出員工的績效表現。換句話說,績效管理並不僅是將員工等級區分出來,更進一步,以比較員工的表現,做為員工晉昇或降職的依據。

(5) 安全取向 :由績效管理中取得之客觀、有效度、可信任的資料,可作為員工被解僱時,避免發生爭議性問題之依據。另外,有效度的評量資 訊,可避免員工對組織懷抱敵對的行為與態度,同時減少無意義的衝突之發生。

2、發展性目標/功能:
組織關心的不該只是「員工能做什麼」,而是「員工未來能做什麼」。藉由績效管理,可清楚定義出提昇員工表現,所需要的行為改變,進而創造學習的氣氛,激勵員工基本潛能,達到改善或提昇員工的工作績效;同時,績效管理也是評量員工參與訓練學習,是否達成學習和技能發展目標之工具。其特徵如下:

(1) 未來取向: 績效管理旨在提昇人力資源和組織活動的發展,除了可提供有效 的資訊,以鑑別員工的長短處,同時可精確地指出訓練需求。

(2) 諮詢取向: 績效管理提供員工可以和主管討論其長期職涯規劃與目標的機 會;同時,主管可以給予員工階段性的建議,幫助他們達成目標。

(3) 比較取向: 對員工而言,績效管理旨在提昇員工的能力,並決定何種訓練課程為其所需。由不同的構面比較員工個人的長短處,能提供較客觀地成長學習計劃,促進員工發展。

(4) 成長取向: 績效管理可激勵員工成長,同時定位出組織發展的方向。績效評估的結果,不僅能提供員工未來績效改善與提昇的建議,同時可決定晉昇所需的知識與經驗、技術、能力等,協助員工有系統地提昇自己與組織的生產力。

一個有效而完善的績效管理制度,應同時兼具評量性與發展性目標;大多數企業往往過於著重評量性的目標/功能,而忽略了發展性目標/功能的重要性。

三、有效的績效管理流程
績效管理不等於單純的表單管理,而是一連串規劃、執行、溝通、評估等活動,與不斷地調整的過程,可區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1、績效規劃 Performance Planning
績效規劃階段展開前,必須先瞭解組織的使命與全面性目標為何,主管與員工應一同討論出未來要達成的目標;在此階段,主要有兩項任務需要完成:(一)建立可達成及量化的目標與標準,亦即評估工作績效的內容與標準;(二)分析員工應如何達成目標,即所需具備的能力、行為、及發展規劃。

2、績效執行 Performance Execution
績效執行係實際進行績效管理的過程。除員工充份了解他被期望達成的結果和衡量的標準,同時,也了解組織期望他應具備的才能與技術為何。另一方面,主管應隨時檢討員工的工作情況,持續給予回饋與指導,以協助員工達成目標;若目標及工作內容需要修改時,主管應與員工進行溝通、達成共識、並記錄修改的內容。

3、績效評估 Performance Assessment
先行由員工進行自我評估,進而從客戶、同事、或部屬端蒐集相關資料;同時,主管評估員工績效時,可整合其他相關部門主管的意見,再與員工進行晤談。

4、績效面談 Performance Review
透過面對面溝通,主管與員工一同討論這段期間內,已達成的目標、績效、行為的有效性、整體的績效評鑑、及訓練成長的進度與結果。同時讓員工明白,上述各項資訊,同時也是未來調薪、升遷、人才培訓、及資遣之參考依據。

5、績效再生 Performance Renewal
此階段可謂第一階段之翻版,根據時空環境的改變,重新進行績效規劃。員工和主管可以修正原訂的目標與標準,發展出更契合當時可使用的發展目標與行動計劃。

結語
企業績效管理制度若能有效落實,對員工、管理階層、及企業組織將帶來正面的效益。

就員工效益而言: 
更加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同時了解自己的績效對於部門及公司整體目標達成之貢獻。 發展一套強化優勢,提昇技能與不足之訓練發展計劃,以提昇個人工作績效。 可藉此機會與主管溝通,關於自己對工作的想法與感受。 

經由了解主管對工作及自己的期望,員工可以更清楚認識其職務在組織的網絡關係與重要性。 清楚了解組織對績效的要求,落實組織策略,達成營運目標。

就管理階層而言,效益則包括: 
有效評估與認知員工的績效表現。 主動與員工溝通對他們的工作期望,同時進一步協助員工,釐清其目標與期望,解決員工所遭遇之困難與瓶頸。 明瞭如何提供員工成長所需要的支持與輔助。 激發員工的動機與潛能。

對企業組織而言,其效益為: 
改善並提昇組織的整體績效,落實組織策略。 增強組織目標的一致性。 加強員工動機。
在目前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企業生存的唯一利基,在於提昇組織效能。如何運用有效的績效管理方法,藉以激勵員工,幫助企業將個人與組織緊緊相連,進而提昇全體的競爭力,以達成營運目標,是當前企業管理者極重要的課題。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1,48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人生:管理春秋 |
此分類下一篇:經理人觀點:平衡計分卡的發展與應用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何經華 :總裁的十四種競爭力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