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12 07:17:22| 人氣5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平常心與平等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平常心與平等心

作者劉濟雨【摘自慈濟世界】

網路圖片

平常生活就很正常的心態,謂之“平常心”。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平常心是道;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凡事不執著,也不分別,謂之“平等心”。平等心是無黨無偏,沒有黨派也沒有偏私;唯有帶著平等心的慈悲,才是大愛的基礎。既然講大愛,就不能有分別。

女兒在美國一家知名的大電腦公司上班,有一天老闆要她負責接洽一位超級大買家,約好隔天在公司裡談一筆大交易。原本女兒對客戶的人際往來是應對自如,也深獲老闆的賞識,唯對隔天要接洽的這筆大生意,前一晚就開始思考著,如何讓整個商談能順利成功。因此也就猶豫著:該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子、梳什麼髮型、從哪裡先談起……平常本已駕輕就熟的事情,如今卻有如新手要上陣一般。此時,我跟她說:“女兒,依妳平時的工作與處事經驗,這種事對妳來說應是家常便飯,不要因此人或此事有一些不同而產生分別,凡事以平常心去處理,心才會平常,也才不會有煩惱。”

平常就要很正常,
這樣碰到不平常的事情時,
心才會很平常。

“平常心”是什麼?平常生活就很正常的心態,謂之“平常心”。愈是碰到不平常的事情,愈是要有平常心,平常心不是消極遁世,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觀,平常心是一種境界,平常心是道,這要經日積月累的修煉而來。所以才說:“平常就要很正常,這樣碰到不平常的事情時,心才會很平常。”

由於推動慈濟的關係,經常要召開大小會議,也要在許多大小講座會或培訓課程中上台分享,有時更要在對外的大小場合中上台演講。人的心理是這樣:愈大場就愈慎重,也就愈緊張;相反地,小場面的就壓力小,比較不緊張,心情也就自在些。然而,只要失去平常心,則即使是小場面,也往往會表現失常,更遑論大場面。

打高爾夫球就是如此,前面平平坦坦無障礙時,心理比較沒壓力,所以揮杆擊球也比較正常。然而,一旦前面出現大水池或大沙坑時,表現起來就不一樣了,因為心裡有所顧忌,反而失去平常心,以致很容易跨越的安全距離,也會將球擊入水中。其他球類比賽也是如此,小型比賽還可表現正常,大型比賽尤其是關鍵性的爭奪賽或決賽,因為緊張壓力大以致失去平常心,往往因此而失去平常的水準。面對人生的大小挫折與困境時,我們的心態何嘗不是如此!

人群中的修行是心智成長的捷徑,
如不以平常心面對,
實在難以繼續前進。

以平常心觀不平常事,則事事平常。孟子認為,那些雄辯滔滔:“一怒而諸候懼,安居而天下熄”,周遊列國的縱橫家如公孫衍、張儀等,並不是真正的大丈夫。他認為,唯有那些奉行仁義、心存仁德的,並且平常就在貧賤的日子裡生活而心志不被移動,或平常即使生活在富貴中,心也不會被迷惑及飽暖思淫慾,或面對威武勢力的打壓也不會屈服的,這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其實,這樣的浩然正氣皆是來自平常的培養,我們認為這樣的人很偉大,但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平常心”,因為平常的心態就已經是這樣了。

同理,我們不因別人對我們恭維或讚歎而得意忘形,反而拿讚歎當警惕;不因別人對我們有所誤解或冤枉,而悶悶不樂,反而內觀自省、察覺自己,這樣都算是具足平常心了。因為,平常就能將心比心,而且一切公道自在人心,因此也就能問心無愧而不為之所動。推動慈濟十五年來,人群中的修行確實不易,但卻是心智成長的捷徑,如不以平常心面對,實在難以繼續前進。

人的本性是平等的,
之所以會有貧賤、富貴、男女之分,
完全在於心的作用使然。

“平等心”是什麼?凡事不執著,也不分別,謂之“平等心”。有人常說老天爺不公平,原因在於一般人皆從粗淺的外表,去看眾生的平等或不平等。事實上,人的本性是平等的,之所以會有貧賤、富貴、男女之分,完全在於心的作用使然,亦即“自性的顯現”。貧窮的人如懂得因緣觀與因果觀,還是會認為老天爺是公平的,因為他懂得“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一定是公平的。富有的人如果不知足,不去“比下有餘”,反而常常“比上不足”,他還是會埋怨老天爺不公平,因為自己的心經常在做分別。

平等心是無黨無偏,沒有黨派也沒有偏私。亦即如孔子所說:“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若盡存著一個私人結黨的心,認為這個人跟我緣結得好,我就和他近一點;那個人是我的好友,我就和他親一點;這個人我不認識他,我就離他遠一點;那個人跟我有過節,我就連一點機會都不給他,這些都是心態不平等。

人要有平等心的觀念,才能摒除自私與執著。對自己的兄弟是平等,不是兄弟也是平等;對自己的孩子關愛,對別人的孩子也要平等關愛;對父母孝順,對一切老人也都當成自己的父母那樣看待,或那樣觀想,這就是平等心了。古人名訓:“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就是一種平等心與平常心,非有很好之修惟難以做到。

真正的慈悲是充滿平等心,
沒有平等心的慈悲,
其實只是偏狹的小愛而已。

同理,法門平等無有高下,不同的法門也是一樣的平等。無論自己修哪一個法門,對於修不同法門的人,一定要起恭敬心,並以平等心待之。絕對不要說:我們這個法門好,你們那個法門不如我們。或說:你們是修福不修慧,你們比我們差多了。這樣,升起傲慢心就是落入外道,就不是正信佛法了。佛法教我們要清淨心、開智慧、斷煩惱,如果修學佛法還一直有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樣要如何平等視眾生?

《維摩經》所說:“直心是道場”,六祖的三傳,也就是馬祖道一大師將之改為“平常心是道”,兩者皆是同樣的意義。真正的慈悲是充滿平等心,沒有平等心的慈悲,美其名是慈悲,其實那只是偏狹的小愛而已;平等心的對象包括朋友、敵人、一切有情眾生。證嚴上人十多年來持續救援國際災難,包括對中國一些災區的災民及貧民進行人道援助,就是慈悲心與平等心的示現,雖當初有些台灣民眾不諒解,然還是行所當行。因為正信的佛法認為:“唯有帶著平等心的慈悲,才是大愛的基礎。”既然講大愛,就不能有分別。

無論是“平常心”或是“平等心”,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心淨國土淨,心平天下平”。心淨或心平最終也是歸一心,只要平常就把心念照顧好,再假以時日,就會一切順逆起伏或褒貶是非都習以為常了。

台長: 自如
人氣(55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無量法門 |
此分類下一篇:哲學 藝術 文學
此分類上一篇:學佛要活學 學後要活用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