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30 13:52:13|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愛、大富,造大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日 大愛、大富,造大福

◆ 12‧1《農十月‧十八》

【靜思小語】帶動富人親手布施、見苦知福,也要為苦難人點燃希望、種善植福。

行善即行孝

一位醫師因父親離世哀痛不已。上人安慰,過去是因、現在是果,人生總在因緣聚散之中,緣盡時要給予祝福,而非以情牽絆。

「父親以九十歲高齡往生,是子孫之福,若能以祝福代替悲傷,逝去的親人出生在別人家,就會天天快樂,人見人愛。」上人教勉要打開抑鬱心境,以「覺有情」的菩薩心,在醫療崗位上守護人人的生命健康、為天下眾生付出,如此就是積極行孝。

「照顧好父母給予的身體,運用此身多做好事,自身行善的功德,就是父母的功德,也是真正的大孝;父親才能安安心心地順緣而去,歡歡喜喜地在另一個家庭成長。」

啟發「自性佛」

第二梯次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三日於三重、板橋慈濟志業園區同步進行;上人先在三重為三百一十二位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越南、澳洲、紐西蘭等地的學員授證。

「佛陀教導『信、願、行』,要成就佛道,最重要的就是『行』。」上人勉眾,有信仰、能發願,更要力行,「光說不做,只是空信、空願;沒有力行,就無法體解宗教廣闊無私之愛。」

上人感嘆凡夫迷茫,心生煩惱,總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為執著小我而使心靈痛苦,不斷自造惡因惡緣。「靜思法脈是心靈的道場,慈濟宗門是修行的方向。大家有緣相會慈濟,希望人人在此找回心靈的佛性、提起覺悟的智慧。」

因為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慈濟人走入人群付出愛,從而體會人間的真理。然而,上人表示:「一個人力量太小,要借重人人的力量,才能救拔普天下苦難眾生。期許大家回到居住地後,要持續精進,秉持『佛心師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時時啟發自我愛心,身體力行菩薩道。」

典範與傳承

午後,在三重感恩堂進行兩場溫馨座談。與紐西蘭、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新委慈誠座談時,上人提及宏都拉斯張鴻才師兄日前分享,尚未做慈濟時,與兒子很少談及內心話;做慈濟之後,父子志同道合,經常談慈濟事,感情更緊密。

「父母、師長以身作則,孩子自然將長輩的言行看在眼裏,有學習的典範,才能『順理成章』,傳承這一分慈悲與智慧,對大地眾生付出無私大愛。」

宏都拉斯民眾普遍貧困,要在當地推展志業、救助苦難,實非易事;然而張鴻才師兄此次帶領四位本土志工回來見習,上人讚歎:「有心就不困難!雖然人力單薄、負擔沈重,但只要信仰正確、實實在在行於菩薩道,用愛鋪路走,不只能接引家人,更能廣度眾生。」

相對於宏都拉斯志工人數少、承擔大,上人期勉各地慈濟人用心帶動,從個人的言行影響家人、推及鄰里。「人間多苦難,期待大家發大心、立宏願,把握因緣,接引更多人間菩薩同行,共同開拓寬廣的心靈道場。」

濟貧且教富

與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慈濟人溫馨座談,上人強調,以誠正信實待人,發揮無私大愛,才能真正感動人,願意深入了解慈濟。

「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一部經典,有的人造福、利益人間;有的人造惡、為害人間。慈濟菩薩走入人群付出,就是為時代作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立藏經。希望大家步步精進,做個貼心弟子,且貼近佛陀的心——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好好建立自我心靈道場。」

上人表示,靜思法脈勤行道,要立「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既發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就不只是『教富濟貧』還要『濟貧教富』,帶動富人親手布施、見苦知福;也要為苦難人點燃希望,啟發善心,使其在能力範圍內積存少許,布施造福。」

就如緬甸農民烏溫屯,在病重往生之前,仍心心念念行善造福,交代媽媽要延續日存一把米的行動。上人表示,這分願意付出的心念與行動,表現出心靈之「富」——即使生活貧苦、物資缺乏,但愛心滿滿。

生在富裕國度,上人教眾要不斷延伸「大愛、大富,造大福」的精神,引導富人同行菩薩道,做苦難人生命中的貴人、為迷茫眾生點明燈。

「富者享受得多,相對地製造污染也多,應該要回饋。投入慈善濟貧工作,在過程中見苦知福,就能放下執著、無得無失,天天歡喜自在,成就自我慧命。」

 

 

敬祝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圓滿吉祥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證嚴上人 |
此分類下一篇:平安最大福
此分類上一篇:在生命日曆上 寫下有價值的每一章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