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7-14 17:15:58| 人氣54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寫給小姪女的一封信,「為什麼要關心他人?」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親愛的小珮雯:

 

展信愉快!

 

叔叔現在正在高等法院裡面,不過不是叔叔做了什麼壞事被抓進來,而是第無數次來旁聽蘇建和案的開庭,今天是這個案子再更三審的第一次開庭,同時蘇案今年也無奈的邁入第20個年頭。因為目前是準備程序庭,所以冗長的證據提示,煩悶的讓大家都無力招架。至於這個案子的詳情是什麼,小珮雯將來只要上網搜尋關鍵字就可以知道了,為什麼叔叔現在會坐在這裡呢,這真是個值得和小珮雯討論的事情。

 

先跟小珮雯說一個故事,今年春天有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叔叔帶你去附近的公園溜滑梯,現場有一位看起來跟你年紀差不多的小男孩,跟你比起來,他顯然在語言發展上緩慢了許多,衣服也髒髒舊舊的。他看到你的巧虎玩偶,很直接的想跟你拿過來玩,你當然害怕的躲到叔叔的背後去。叔叔後來和他的媽媽聊天,從他的口音中得知是一位大陸新娘,也就是新移民。閒聊中我說印象中現在滿五歲的小朋友念幼稚園是免費的,那位媽媽馬上不停的追問我「是真的嗎」,我提醒他要記得打電話問公所社會科。離開前那位媽媽直跟我說謝謝。

 

說這個故事是因為,這個社會有許多跟我們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有的人順遂、有的人辛苦;有的人平安、有的人受苦。如果跟那位小朋友比起來,小珮雯是幸福多了;同樣的,和蘇建和三個人比起來,我們都幸運多了。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我們這些相對幸運的人該怎麼看待相對不幸的人呢。

 

這個問題,我自己是這樣想的,最重要的是,叔叔認為,沒有「我們」和「他們」的區隔,因為預設了兩個不同而且有分別的群體,很容易就會變成上對下的同情、施捨。可是根本不是的,「我們」是一體的,社會的每一份子都緊密依存著。可是小珮雯會問,但世界上明明就有人比較「好命」、有人比較「歹命」,這樣的觀察當然是對的,要說清楚叔叔的想法好像不是很容易,不過我另外一個比喻繼續努力。

 

叔叔上課時喜歡問學生一個問題:使用者付費,如果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畢竟,有權利就有責任。那麼,在台北,坐捷運的人付錢,這大概沒有疑問,可是沒有坐捷運的人,也要用某種形式,幫坐捷運的人負擔一點點的成本,這樣合不合理。絕大部分的同學都認為不合理(小珮雯覺得呢),但叔叔卻有不同的看法,理由是,因為一些人花了錢去坐捷運的同時,把路面「讓出來」或「清出來」給我們使用(當然他們也享受到捷運的便利性)。台北人現在大概沒有辦法想像捷運全面故障是什麼模樣吧,因為這樣一來交通肯定癱瘓,大家都別想出門了。所以這個社會是個互相依存、互相依賴、互相合作的社會。

 

不過可惜的是,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合作、要互助,但那都只是嘴巴說說、課本寫寫,聊備一格的政令宣導而已。因為在強調競爭的現代社會裡,你爭我奪、踩在別人的血泊上前進,才是現實社會的生存法則。

 

沒有錯,我們活在一個錯亂瘋狂的社會,灌輸你合作是美德,但卻從未停止掠奪;強調我們是群體,但利害關係卻非常個人。小珮雯當然會接著問,如果這真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那為什麼我們還要彼此合作呢,不是應該趕快累積實力、培養戰鬥力,好在這個殘酷的社會裡拼個你死我活,享受勝利的果實嗎。

 

是的,這就是我們社會的陷阱,用美好和幸福的想像,吸引你前仆後繼跳進這個滿足個人慾望的漩渦裡,讓你自願成為被榨乾心力的個體。於是,人變成「單位」而不是人,人成為只是為了完成那個想像的存在而已。很真實、很現實、很可怕,也很殘忍。明明活在社會裡,明明身邊就是來來往往的人群,但是你卻無比孤單和冷漠,因為你只是個體、只是單位,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從人到不是人,或者說這種非人的過程,就是「異化」。這個概念可以說明許多現代社會產生的問題,小珮雯有興趣可以繼續研究,這封信沒有辦法仔細說明(天阿,你現在才五歲)。重要的是,異化所產生的疏離感,是「文明」社會一體兩面的副作用,而這個副作用所產生的影響,甚至會讓人對存在產生強烈的困惑和質疑,相信叔叔,這種副作用,會隨著人越來越社會化而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有感覺。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叔叔為什麼會坐在法院裡旁聽呢,或者這樣問,我們為什麼要關心相對不幸的人,再或者這樣問,我們為什麼要關注社會議題呢。答案當然有很多種,但是叔叔從剛剛的討論一路下來的回答是,關注他人,就是拯救自己。但是叔叔要特別說明的是,這裡說的拯救自己,並不是說那種互惠式的,你幫我、我幫你的江湖救急。總之,不是靠別人拯救自己,而是自己拯救自己。

 

怎麼說是自己拯救自己呢,因為在現代社會裡,在這個不斷異化的過程中,疏離感只會越來越強烈,對於存在的價值只會越來越模糊。而關注他人,建立起連結,正是確保自我和社會互相依存的最好證明,同時也是在這樣的關係網路中,產生真實存在感的最好方法。只有在這樣的連結被建立(或者重新建立),我們才能降低異化所帶來的疏離感,才能在現代社會中活的像個人,而不只是一個單位而已。

 

作為一個不想失去感受能力的人,叔叔看著你和你的弟弟小智兒,心裡想著:我要給你們,或者我能給你們一個什麼樣的未來,是衣食無缺、家財萬貫,還是面對這個不斷變化,又不斷異化的社會的能力(不好意思,一句話裡面出現兩個的是不良示範)。我想,前者操之在人的成分比較多,而後者操之在我的部分比較大。叔叔好愛你們,希望你們長大後能明白,叔叔現在坐在這裡,不只是為了司法、為了社會,也不只是為了叔叔自己,更是為了下一個世代的你們。

 

摘一段蘇軾《定風坡》的片段送給你: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揚宜鼠叔100.6.15

                                                                                                                                   



台長: 小體
人氣(54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久不見 看的中間,突然感到某種"社會化"的質疑
歐洲社會的現象..龍應台曾提到的高度疏離,但是卻以某種特殊的公民默契維持出一種清潔的環境. 對於那樣的冰冷整潔. 我覺得十分舒服. 怪的是在很多電影情節裡,總是可以看見,整潔一致化的高文明社會大家的冷冷臉,與所謂有熱情與人情的社會裡的混亂與喧鬧.....這是一種必需的取捨嗎? 難道沒有整潔又尊重整體利益默契又充滿溫暖的社會化嗎....(只是針對片面感受式的切入)^^
2011-08-01 14:28:47
揚宜
哈,果然好久不見。我沒有在歐洲生活過,所以龍應台所說的那種環境我沒有切身的感受過,不過那樣的狀態倒是不難想像。的確,我們這裡所說的「社會化」,的確是伴隨著「文明」所開展的共生關係,當然,對於文明的定義可以有千百種,但我所指的僅限於我們一般所認知的那一種,也就是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興起之後的現代化過程。這其中有個相當重要的關鍵是「個人化」,個人的觀念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要有那樣的條件(尤其是物質的基礎)才能夠宣稱要有異於以群體為出發點的思考。當然,個人化所伴隨而來的距離感是「優雅」或者是「疏離」就要看不同社群的發展和定義而決定,但可以肯定的一件事情是,你所謂的(或電影裡所描述的)「所謂有熱情與人情的社會裡的混亂與喧鬧...」絕不會是歐洲那種所謂文明的想像(看看主流電影裡所描述的那些所謂的熱情又複雜或華麗的場景都在哪裡,中南美、中東、亞洲...這些都是充滿東方主義的觀點)。
2011-08-02 23:16:4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