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7-13 15:11:51| 人氣14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旅人之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讀到華韻的散文集﹁旅人之歌︱關於古典音樂的心靈流浪與獨白﹂,覺得很特別。第一,他的古典音樂知識非常豐富;第三,他搜購各種音樂版本,耐心而執著;第二,他的文筆優美,簡直像詩的散文。
 這樣獨特的華韻,我居然沒有讀過他的文章,根據自序記載:﹁其中前三篇曾在報上刊登過,而後面的幾篇就只與自己的一些朋友分享,未曾公開發表。﹂是什麼原因沒有公開發表?是和許多朋友一樣﹁感到投稿艱辛﹂?還是……同一篇序文又說:﹁前一陣子加以整理,……沒想到竟蒙隱地先生的厚愛,給了我這樣一個出書圓夢的機會。…﹂還有,華韻圓子夢,我也有機緣讀到這樣一本好書。因為我正想過著一種聽古典音樂、喝咖啡的悠閒日子,正苦於不知如何入門。
 真的,我對古典音樂很感興趣,只買了貝多芬九大交響曲,李查克萊德曼的鋼琴演奏集,偶而聽聽,也不知道什麼人指揮,那一個樂團演奏,更不知道曲子的表現內容,如今讀了華韻的書,才知道,﹁阿勞︵Claudio Arrau︶彈奏的蕭邦︽夜曲︾集,……訴說著一種追尋無著的寂寞……憂傷的、強烈的、傾洩的,甚至氾濫的情感,如潮水般從第一首曲子的第一句話開始,便越過了你的理性思維,直接撲向未設防的心靈。你耳中聽見的已不是一曲曲的鋼琴音樂,而是蕭邦透過了鋼琴;急切地對你傾訴他的心事。…﹂︵﹁夜曲﹂P3︶,也才知道:﹁聽古典音樂似乎是門大學問,不但作曲家人眾眾多,曲目更是浩如煙海;如果再加上每首曲子都有不同時代、不同樂團、不同指揮、不同音樂家的詮釋,甚至同一位音樂家、同一首曲目都有不同時期的錄音︵比方卡拉揚的︽貝多芬交響曲︾就總共錄了四回,大提琴家史塔克的︽巴哈無伴奏組曲︾錄了五回,費雪.迪斯考的︽冬之之旅︾更灌錄了九次之多!︶…﹂︵﹁關於CD版本﹂P164︶。因此,這正是一本我所需要的書,一本古典音樂入門的書。書中詳細介紹了﹁蕭邦的夜曲﹂、﹁馬勒的旅人之歌﹂、﹁布拉姆斯的雨之歌﹂、﹁德布西的月光﹂、﹁蕭斯塔高維奇的革命﹂、﹁舒伯特的未完成冬之旅﹂、﹁拉威爾的波麗露﹂、﹁卡爾.奧福的布蘭詩歌﹂、﹁韋瓦第的四季﹂、﹁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以及﹁李斯特的愛之夢﹂。書末更附有上述音樂的版本推荐,介紹作者﹁認為比較能觸動我心的CD﹂,真是彌足珍貴。
 我見過一些介紹古典音樂的說明書,文筆生硬呆滯,往往讀不下去;但是華韻這本旅人之歌,完全是他自己聽音樂的隨筆,有閞隨筆的文章,楊照在論董橋的散文﹁華麗而高貴的偏見﹂有一段不錯的論述…
 ﹁隨筆﹂不是明確主旨、目的論文。﹁隨筆﹂不是客觀忠實的報導。﹁隨筆﹂也不是正經八百的文告或傷心悲慟的︵與妻訣別書︶。
 不過﹁隨筆﹂也不是可以撰造角色、想像情節的小說。﹁隨筆﹂通常也不會有太多傷春悲秋或憶故懷舊的充沛感情。﹁隨筆﹂一般不多議論,不擺出非要說服別人、非要別人接受相信的強硬態度。
 ﹁隨筆﹂可以說是西方個人主義興起中的時代產物。﹁隨筆﹂同時也是西方知識開始大爆炸時期的一種對應形式。因為﹁隨筆﹂的基本精神,就是﹁個人化的主觀知識﹂。
  ︱原載91年六月十七日聯合副刊
 綜觀華韻這本散文集,完全是他在欣賞音樂所感所覺寫下的隨筆,他記載著他隨著音樂而悲而歡的情形,他記載著他為了一片CD,找遍了各大唱片行,花了半年終於找到的喜悅之情,他說:﹁當時內心的喜悅與悸動,恐怕和苦戀多年後有了美好結果是相彷彿的。﹂︵﹁慢板﹂P87︶
 書中最令我著迷的一篇是﹁月光﹂,描寫他高中生活寄宿外地,隔鄰有一位彈琴的少女,他產生了﹁一種交融著隨音樂而遄飛的思緒,以及對一個神女孩初綻的愛情的微妙情愫!﹂誰沒有年輕過,作者透過﹁月光﹂曲子,追述一段年輕時的美麗夢幻,對一個從未謀面,只聽她彈琴或吹笛就產生了一種奇異的情愫,直到十來年之後,作者還再重回舊地,看一看那一扇窗,懷想窗內彈琴的女孩,令人動容。這篇﹁月光﹂中有一段描寫,十分優美而令人神往,抄錄後面,供讀者品賞。像這樣美好的文字,書中俯拾即是:
 隔著厚厚的玻璃,窗外的聲音頓時消失了,眼中的一切彷若是一個無聲的夢境世界,一時之間變得那麼遙遠而又變幻不定。在視線中不斷有車子消失與出現,每一瞬間,都是一幅充滿速度而不安定的畫面,就像看一部以倍速進行的默片一樣,呈現出來的是一個幻境般的時空,只偶而幾聲尖銳的喇叭聲掙脫了夢的藩籬,滲透進了玻璃之內,讓我猶然感到它真實存在的可能。這時,我不禁有些迷惑了,究竟我是由虛幻回到真實裡,還是由真實走進了虛幻之中?
 ︱﹁月光﹂P27
 看了這樣的文字敘述功力,再看看書末作者的攝影︵由張子英攝︶,我相信﹁關於本書作者的介紹:華韻,本名徐任宏,一九六八年生,台灣嘉義人,政大應用數學系畢業。理科背景出身,但熱愛文學、藝術,尤其是古典音樂,一生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作曲家與指揮家,心思細膩、敏銳善感,朋友曾美言為﹃天生的詩人﹄。與舒伯特相同,自認是到這個世上作客的︱紅塵中懷抱著澄澈天真的夢與想望,追尋真與美的孤獨旅人。﹂是的,我相信他是天生的詩人。我更相信他的朋友小芃在﹁我所認識的華韻﹂乙文中的描述:﹁他更多情也更無情,上窮碧落下黃泉尋不著,在二十餘歲的身軀裡,躲著一個十八歲的青澀靈魂,似乎注定要在人間失落。﹂
 讀這樣有才華的﹁天生詩人﹂的第一本書,我的內心是激動的,他既已被發現,就不會在人間失落,我們為他的成就喝采,我們為他的執著拍手,他的散文,假以時日,成就不可限量。

台長: 落蒂
人氣(14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