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08 09:38:13| 人氣33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華山論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片一:少年習武照六合劍—會長黃連順示例---純陽劍譜/黃連順會長提供

1.渾元一氣 2.純陽初動 3.仙人指路 4.魁星執筆 5.泰山壓頂 6.鳳凰點頭

7.晝天抱月 8.玉帶圍腰 9.長虹繞天 10.蒼龍抬頭 11.撥草尋蛇 12.晝天抱月

13.帝君拂袖 14.尊佑翻身 15.靈貓撲鼠 16.白雲蓋頂 17.仙猿摘果 18.快馬加鞭

19.快馬加鞭 20.快馬加鞭 21.快馬加鞭 22.白蛇出洞 23.呂祖翻身 24.鳳凰點頭

25.玉笛橫吹 26.翻江攪海 27.翻江攪海 28.翻江攪海 29.野馬跳澗 30.快馬加鞭

31.蜻蜓點水 32.蜻蜓點水 33.蜻蜓點水 34.蜻蜓點水 35.白蛇出洞 36.呂祖翻身

37.鳳凰點頭 38.玉笛橫吹 39.裏繞截腕 40.外繞截腕 41.裏繞截腕 42.外繞截腕

43.夜叉探海 44.晝天抱月 45.旋風掃葉 46.推窗望月 47.鷂子穿林 48.鷂子穿林

49.鷂子穿林 50.鷂子穿林 51.天邊摘月52.周處斬蛟 53.呂祖撩衣 54.尊佑撩衣

55.呂祖撩衣 56.魁星亮劍 57.鉤劈斬妖 58.呂祖翻身 59.鳳凰點頭 60.帝君拂袖

61.立轉劍輪 62.回道一指 63.靜後純揚 64.氣合渾元
 
圖片二:少年習武照【六合劍—會長黃連順示例】---華山論劍 黃連順會長提供
劍術的真諦 越女論劍:「內實精神,外示安佚。見之如婦,奪之如虎。佈形候氣,與神俱住。縱橫往來,捷逾騰兔。飛舞縱突,不及瞬目。」 莊子論劍:「開之以虛,示之以利,後之以發,先之以至。」 這些都是劍術的精髓,意義深遠,也由此可見我國劍術滿在春秋戰國時期,不止發達興盛,而且也步入了精微的堂奧了。練習劍術,要知道「佈形候氣,與神俱住。」練到身劍合一,意動劍到。 執劍在手,運劍在腕。捷逾騰兔,不及瞬目。要做到輕、靈、巧、快,如何才能夠後之以發,先之以至。劍術要具備「陰、狠、險、奇」。
兵器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巧;一分短,也一分險。劍的結構,兩面都是利刃,及劍鋒犀利。所以利用劍的長處,招術必須奇詭,令人莫測。但奇招必然是險招,險招必然用狠招。才能一分短,一分險,險而不危。如果心生猶豫,雖用瞼而不狠,不狠不傷人,則人必傷我!所以習劍術,要具備陰、狠、險、奇。

劍的涵義 「劍」有兩種涵義:一種是武器的名稱, 一種是武藝的名稱。武器的劍,現通稱為「寶劍」;武藝的劍,可稱它為「劍術」。劍者,檢也,所以防檢非常也。「檢」是防檢,防檢身心內心外,於內是克己治心,於外是自衛防身,所以「劍」是一種高尚的武器,文人的飾物,因此孔子也嘗佩劍。劍者,檢也。防檢身心的劍,這個劍術就是「道」。所以「劍」是高尚的器,「劍」是高深的術,如果以劍為殺人的利器。
武器的劍 管子:「昔葛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黃帝本行記:「軒轅帝採首山之銅,鑄劍。」根據以上的記載,是約在五千年前,便已經知道用金屬鑄製寶劍的方法了。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出了幾位冶金鑄劍的大匠,歐冶子、干將等,鑄造了很著名的寶劍。到了秦漢以後,反而少見。 現將古代所鑄名略舉於次:

干將、莫邪 相傳為吳人干將所鑄造。莫邪為干將的妻子,劍以人名,雄劍號干將,雌劍號莫邪。 龍淵、太阿、工布 楚王聘歐冶子及干將所作。後避唐高祖李淵諱,改龍淵為龍泉。但泉劍又以龍泉縣(屬浙江)的泉水淬劍而得名,龍泉又因為泉水淬劍而劍化龍的傳說而得名。 湛盧、純鉤、勝邪、魚腸、巨闕 越國歐冶子所造。魚腸劍,即專諸刺殺吳王僚的魚腸劍。魚腸劍是小型的,吳公子光(吳王闔閭)將魚腸劍藏在魚腹中,命專諸端魚進獻,即席前用魚腸劍刺殺吳王僚,透過鐵鎧三重,是一段很有名的歷史故事。 

劍,可以分成三部分:(一)劍身,(二)護手,(三)劍柄。  

(一)劍身部分:劍身三尖兩刃,中間有脊。在劍身最前尖端的,叫做「劍鋒」,或叫「劍尖」。在劍身中間最高的一條線,叫做「劍脊」。在劍身兩的刀口,叫做「劍刃」。(二)護手部分:護手上接劍身,下連劍柄。護手突起部份,古稱「劍首」。劍首兩旁如菱形張的,叫做「劍翅」,也叫「劍耳」。 (三)劍柄部分:是手握的部分。在劍柄中央部分的鐵,古稱「劍莖」。包在劍莖外面的木質,古稱「劍鋏」。劍莖裝好在劍鋏裡,即是用手握的部位,叫做「劍柄」。劍柄末端的圓突處,叫做「劍鐓」,古稱「劍鐔」。因為在末端多有環孔,所以也稱為「劍鼻」。  

劍的規格,極不一致。依其用途可區分為兩類:一類是實用的武器,一類是佩用的武器。茲舉周禮考工記的服劍古制於下:「臘廣二寸有半,」劍身寬二寸半,「兩從半之。」劍脊到劍刃,寬是臘的一半,即一又四分之一寸。「以其臘廣,謂之莖圍」劍莖圓周的粗,同劍身的寬。「長倍之。」劍莖的長度,為劍身寬的兩倍(五寸)。「中其莖,設其後。」將莖裝在木夾中成劍柄,柄的後端較大。「參分其臘廣,去一以為首,」二寸五分減一除以三,等於八分,是劍首(設手)的長度。「廣而圍之。」劍身的寬度,相當於劍首周圍的長度。 同時將劍的長短和輕重,分成上中下三等:

「身長五其莖長,重九鋝,謂之上制,上士服之。」劍身為莖長的五倍,即五寸乘以五,等於二尺五寸,加上莖長,全長三尺。一鋝有六兩半強,九鋝重六十兩,等於三斤十二兩。「身長四其莖長,重七鋝,謂之中制,中士服之。」全長二尺五寸,重二斤十四兩。 「身長三其莖長,重五鋝,謂之下制,下士服之。」全長二尺,重約二斤一兩。以上三種劍制,都是佩劍,配合身材而設計,可供參考。至如供實用刺擊的劍,大約較佩劍為長,可仿照其上制和中制的比例增加。
文章來源(Article From): http://blog.webs-tv.net/huanglienshun/article/4502677
圖片三:少年習武照【六合劍—會長黃連順示例】黃連順提供更詳細!《台灣精武體育會》網址:http://myhome.ethome.com.tw/cm788159/

台長: 黃連順會長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