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12 16:07:24| 人氣84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學講義】不光是吃東西的糧食問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三餐是每人每天最重要的事,沒了糧食,不僅會導致個人死亡,更會動搖國本。歷史上許許多多政權的滅亡,都與糧食息息相關,例如法國大革命時瑪莉皇后質疑民眾沒麵包吃為何不吃蛋糕,中國晉惠帝的「何不食肉靡」,都是非常有名的例證。

解決糧食問題的「綠色革命」

也因此,只要每天都能三餐無虞,就是豐衣足食。但要達成此目標,卻是相當困難,全世界到目前為止,仍有許多國家民眾不知每天的下一餐在哪裡?這個原因很複雜,但最簡單的原因就是人太多了,糧食面臨短缺。

這是全世界所有人類的恐懼,將這個恐懼形諸於文字的是英格蘭經濟學家湯瑪斯‧馬爾薩斯,在其1789年出版的《人口論》中,表示人口會呈等比級數,但糧食再怎麼努力,也只能成等差級數成長,如果不控制人口,人類將會沒有足夠的糧食。[1]

瑪爾薩斯的理論一直到今天還縈繞在全世界的上空,不時被拿出來引述,但卻沒有實現過。一是在科技發展下,許多工業國家可仰賴運輸業將食物由其他地區輸入,不再需要自己國家的農地生產。二是從新大陸引入的馬鈴薯,解決了糧食短缺問題。[2]三是因為化學肥料及品種改良的發展,在1970年以後,糧食增長的速度超過瑪爾薩斯的預期,甚至比人口增長速度還快,這被稱為「綠色革命」的技術,讓中國與印度不停暴增的人口,仍有足夠的糧食。[3]

基因改造作物的登場

綠色革命雖然成功,但其帶來的後果也不少:一是地球雖受惠於此,避免飢荒造成的動亂,但也讓其趨緩了節育的政策,使得人口繼續無限制擴張。二是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枯竭、水資源大量使用。這些後果,也都造成今日糧食雖仍夠用,但全球仍處於危機當中。三是因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對於人體產生許多不良影響,也導致有機運動的產生。

但人類面對糧食危機的態度,並不是如何減少人口,符合糧食產量,而是寄望於農業科技的繼續發展,希望能夠再有一次「綠色革命」,於是基因改造作物就大為盛行。

目前基因改造作物最成功的商業範例首推「孟山都」,其利用基因改造種子,配合自家的除草、殺蟲劑,發展出能夠抵抗除草、殺蟲劑的種子,在大規模種植的地區,只要利用這種作物,就可以放心的噴撒農藥,對農民作業上更為輕鬆。

這種方式尤其是在美國盛行,大豆約有94%為基改作物、玉米為64%[4]孟山都更配合其強大的商業力量,以低價方式傾銷全球,這會造成以下後果:一是其他品種的作物將逐漸消失,二是這些種子難保不會演變成新的、具有抵抗農藥的品種。以上二者將使得生態圈徹底被破壞,而更可怕的是,這些由具有抑殺昆蟲、雜草能力種子培育的作物,是否對人體有害,這也是許多地區禁止種植基改作物,甚至要求標示基改作物的原因。而臺灣進口大量的美國玉米和大豆,但臺灣比較不具有此意識,也使得基改作物問題在臺灣較不受關切。

全球化下的糧食問題

前已提及,在綠色革命下,全球的糧食是大於人口成長的,但為什麼時常還會聽到飢荒的消息?這其實牽涉到政治及全球化兩個層面。

理論上來說,目前全球農民生產的食物,透過全球化的運送,可以供應給全世界每個人所食用。但「全球化」其實是富人的全球化,富有的國家透過跨國公司,可以享用到大量且低廉的食物,而貧窮的國家為了要賺錢,將這些食物出口到富有國家,無視於國內民眾的飢荒,[5]這就是政治,而非科技所能解決的糧食問題。

比起不顧國內民眾死活的專制政府而言,看來較善良的全球化商業體系,其實更助長了農業的危機。全球化以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達到高峰,在此規範下,原本保護農民的高關稅被剷平了,所謂「地球是平的」,犧牲的是全球各地的農民,他們無法與將價格壓低的跨國農業公司競爭,於是在2003年,南韓農民李京海在WTO部長級會議舉行之地自殺抗議。[6]我們每天喝一杯上百元的星巴克咖啡,實際到達非洲咖啡農手中的錢可能不到五元。在全球農業價格壓低後,工業國家可以不需費心於農業問題,只要從農業國家進口就可以,多餘的土地可以拿來興建工業區。

這也是臺灣農業的問題,臺灣農業同樣在此情形下休耕的農地越來越多,尤其在水資源匱乏的臺灣,農業用地與工業用地搶水搶得凶,政府總是犧牲農業用水給工業,許多農民只好抽地下水因應,在此情形下,農業區的西部平原沿海地層下陷問題嚴重,這也導致2011年喧騰一時的高鐵下陷事件。

全球的農業問題

全球人口在綠色革命幫助下越來越多,大家需要尋找更多的糧食來因應。而在氣候變遷下,能源及水資源也告匱乏,目前的替代能源中,以食物為主的生質能源(玉米、甘蔗)被認為是頗具發展性,也讓許多的食物,尤其是玉米,沒有餵飽飢餓的人民,反而是成為替代的能源。

氣候變遷下,全球更常出現異常的旱災、水災,加上生質能源的發展,造成在20082011年都發生了糧食危機、食物價格上漲,這也讓許多大國警覺到糧食存量的問題,積極搶糧,這也使得糧食危機的警報時常出現,吃到飽的日子,可能也所剩不多了。

延伸閱讀

Raj Patel著,葉家興、謝伯讓、高薏涵、謝佩妏譯,《糧食戰爭》(臺北:高寶,20094月)。

Tom Standage著,楊雅婷譯,《歷史大口吃》(臺北:行人,20108月)

彭明輝,《糧食危機關鍵報告:臺灣觀察》(臺北:商周,20113月)。

李尚仁,〈生物科技能解決糧食問題嗎?〉,《科技渴望參與》(臺北:群學,20092月),頁309-312

李尚仁,〈英國基因改造作物爭議〉,《科技渴望參與》(臺北:群學,20092月),頁317-320



[1] Tom Standage著,楊雅婷譯,《歷史大口吃》(臺北:行人,20108月),頁177-178

[2] 同上,頁180-197

[3] 同上,頁270-292

[4] 彭明輝,《糧食危機關鍵報告:臺灣觀察》(臺北:商周,20113月),頁174

[5] 李尚仁,〈生物科技能解決糧食問題嗎?〉,《科技渴望參與》(臺北:群學,20092月),頁309-312

[6] Raj Patel著,葉家興、謝伯讓、高薏涵、謝佩妏譯,《糧食戰爭》(臺北:高寶,20094月),

台長: 王御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