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02 07:59:01| 人氣7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塵綠》小姐!耶穌愛妳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姐!耶穌愛你」走在紅磚道上,被突然竄出的熟悉的聲音嚇了一跳。阿彌陀佛!老菩薩!好久不見了。心中這樣唸著,拿過她手上的傳單,道了聲謝。好久不見了,她看起來比以前老了許多,但仍是很有精神,很有自信,仍然做著同一件事,不管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

第一次看到她是十幾年前,在鳳山上班的時候,早上在中正路上等車,經常地,她就從中正路的一頭,一手挽著一個簡單的提袋,一手拿著傳單,沿路見人就發,我也跟現在一樣收了傳單,道聲謝,以為她是去買菜順路發的。

有一天晚上在大統百貨前的十字路口上,我正過馬路,她迎面走來,塞了一張傳單給我,口中猶是唸著耶穌愛你,上帝保佑你……。到現在我還記得我就這樣愣在馬路中央。

她是整天都在做這件事嗎?到底她的「管區」有多大?什麼力量讓她在過馬路時都不忘向人推介她心中偉大的神。十幾年來,每隔一段時間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段看到她,同樣熱切的眼神,同樣的句句祝福的話,同樣遞給你一張非收不可的傳單,我無法描述她的長相穿著,我不曾仔細看過她,只感受到她的固執。

她的出現讓我想另一個一襲長衫、玉樹臨風的身影,她是我同一社團低我一屆的學妹。剛進大學的她活潑大方、熱情率真,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人,笑笑鬧鬧的,我不愛熱鬧,也不善言辭,除了第一次見面互相打招呼外,幾乎再也沒有機會和她說話。她有很多優點,每個認識她的人都很喜歡她,常聽到大家讚美她,只除了一點,功課不好,而她似乎也無心在課業上。

第一年寒假,懺雲法師在嘉義近郊為大專女學生辦了一場為期七天的齋戒學會,在學長的鼓勵下,她參加了那次活動。期間她患了感冒,她原是可藉此休息的,但她仍撐著病體和大家一起做日課、誦經、拜佛、聽經,一點兒也不放鬆,直到她撐不下去了必須下山就醫,在她的堅持下,由同學攙扶照著叢林規矩向佛陀頂禮告假。乍聽這個印象中外向好動的學妹這麼嚴謹地遵行規矩,感覺不可思議。

暑假前在社團辦的歡送畢業學長晚會上,她唱了一首歌,那麼久了,還記得她唱的那首並不適合她的歌:「找一個下雨天,讓我們說再見,我們的情切切意綿綿……」雖是個離別的晚會,一首應景的歌,如泣如訴的歌聲卻讓溫馨的氣氛變得黯然,但那經常與她同行的學長還沒要畢業啊。
經過一個無聊的暑假後,返回熱鬧的校園,聽說她在參加佛學夏令營時出家了。出家後的她較之從前安靜多了,我們相處的機會反而較以前多。常常她說些發生在她身上有趣的事,像小朋友看到她會很好奇,跟著她看了又看想了又想,然後叫她一聲「叔叔」。老師上課上到一半會忍不住問她,是不是從越南來的。這些因身分特殊引起的事,她都覺得很有趣,她以出家為榮。她告訴我,她身分特殊,一言一行受到大家注意,在功課上不能像以前那樣漫不經心,所以她花很多心力在課業上。

為什麼出家了還要再回來上課?依日師——我們這樣稱呼出家後的她,有些靦腆地說,「我原以為就不用回來上課了,但是大師說,我們要回來把課上完。」她們幾位同時出家的同學住在彰化的道場,依日師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逢到假日必定回彰化,有課的日子她留在台中,白天上課,下課後到學校附近的般若學苑學習出家儀軌。有一次到精舍,見她瘦小的身影在佛前認真地跟師父學梵唄,深深感受到她對自己嚴厲的要求。

至於我們那位學長,畢竟依日師是他引進佛門的,對於之前他們之間的感情,他覺得她出家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對於出家之後的她,他以在家弟子對出家師父之禮相待,眾人集會的場合仍看到他們如同以往般認真討論佛法,但當依日師婉拒他所有的關心,也不讓他過問她的生活時,仍難掩他的落寞。

社團中有一個叫阿敦的研究生,是大家的頭痛人物,除了他耳朵重聽導致口齒不清,影響溝通外,獨特的思考模式和是非分明的個性,讓大家都怕他,他是個不達目的決不甘休的人。我想這是他因重聽和人溝通不易的情形下還可以唸到研究所的主因,常常他跟你說,我不喜歡你說的,你說的不好,過幾天他又回來找你,告訴你某人怎麼說,那樣才對。用力說話的語氣和特別加強的手勢,往往讓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在他來說,事情本來就應該要這樣把它說得清清楚楚的。

阿敦的心情一直很不穩定,經常見他愁容滿面進出社團,到處找人尋求解脫之道,學長們教他念佛,過兩天他就回來跟學長說不喜歡,還怪學長的不是,就這樣佛菩薩名號三天兩頭就換一個,沒有一個他喜歡的,最後他消失了。平常被他打擾得很頭大的學長們,這時又懷念起他的純真,又怕善良的他被人家欺負了。
過了段時間他回來了,看起來這些日子過得不錯,他跟依日師說,他在牧師那裏得到了他想要的,興高采烈地形容他的收穫,而依日師則聽得津津有味,那高興的樣子不下於阿敦,等阿敦走了,他跟我說,阿敦一直在找一個能讓他安心的地方,我們都曾努力地幫忙他,今天他在別的地方安心下來,我們還是應該為他高興才對。

十多年過去了,仍跟在學校一樣,深信因緣果報,在不如意時會想到要念佛,但當看到別人投身於我並不認同理念時,我就會想起那天依日師和阿敦說話的情景。所以當再次意外碰見老太太時我很想跟她說:「阿彌陀佛,願佛菩薩保佑你。」

台長: moi
人氣(71)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塵緣 |
此分類下一篇:《塵緣》虔誠與讚嘆
此分類上一篇:《塵綠》初為義工

富..
前一陣子趁暑假多看了一些書(小說居多),剛看完向同事借來的遠藤周作的『深河』,接著看了自己買的丹‧布朗的『天使與魔鬼』。
今天讀了您這篇文章,突然發現三者所要表達的觀點是相同的。
宗教信仰指引人們心靈方向,人們也透過宗教信仰不斷加強自己的信念。一般來講大家都認同宗教信仰傳播的是『善』的信念,也就是『博愛』或『大愛』的思想。
然而對宗教信仰本身太過專注投入的結果,卻有可能落入『執著』,認為只有“我的”信仰是最好的,我要把“最好的”引介分享給每一個人,卻忽略了別人也有不同的“好”,甚至可以互相學習印證得到“更好”的可能性。
如果能夠跳脫對表象的執著,所有宗教最基本的精神不就是要教人們“相互為善”嗎?
2006-09-04 17:28:02
moi
To 富...

這是一篇好幾年前寫的文章,刊載在機關內部季刊,那時候兼任編輯委員,有些不寫幾篇像樣的文章交待,有愧編輯委員的美名h的激勵下,也剛好意外再度遇到以宣導耶穌教義為生活的老菩薩,所以就有了這篇文章。
還好那時候寫下來了,不然,這些事情也差不多遺忘了。

moi
2006-09-05 07:21:56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