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26 19:15:19| 人氣1,67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練氣六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練氣六忌

練氣六忌

氣練柔和,非練強氣能,不要產生以下六種現象:
(一)    氣洩漏

1.說話過多
2.用腦過多
3.夫妻行房過度
(二)    氣散、氣強

1.氣散代表定力不夠,似有似無、無法集中。
2.氣強的好處是精神飽滿,壞處是易怒、浮躁。
3.動禪練一段丟一段,以免氣過強。
4.練氣功導氣會愈來愈強,氣強化不掉,將來會出問題。
(三)    氣逆行、氣岔亂

1.行氣正常路線為(後)督脈往(前)任脈走,故本門採丹田順呼吸。
2.逆呼吸法容易產生氣逆行及氣岔亂,將來會出問題。
3.不要導氣或練氣過強,會被氣控制。
4.不可同時練兩種以上門派的氣功,會造成氣岔亂。
 (四)    氣衝頂

1.氣聚頭頂,一塊雲導不下來,氣化不掉,氣血不通暢。
2.本門心法:身空、心空,把氣化空掉。
3.氣過強則導不下來,也化不掉。
 (五)    氣滯

1.氣滯代表氣血循環不好
2.起坐時要按摩全身,活絡氣血,可避免氣滯。
 (六)    氣衰

1.練過氣功,久不做動禪,也不做運動,容易氣衰。
2.氣衰現象整個人看來蒼老、沒有精神。
3.氣要保任,打坐也要保任,要恰到好處。
 二. 造成的原因及如何避免

•練氣過多、過強 ──> 氣衝頂
•採逆呼吸法 ──> 氣逆行、氣岔亂
•兩種以上門派,練法不同,造成混亂 ──> 氣岔亂、氣逆行
•練氣鬆沈不夠,時間過久 ──> 氣滯
•練氣中斷不再練 ──> 氣衰
◎練氣貴在心平氣和、和協功以和協為要,過與不及均不恰當。
◎能量好壞不在強弱,而在品質,氣能品質粗糙,而靈能相較為細緻,將來練出心能、光能,配合定力修出來的,才是重要有幫助的。


三十六式動禪
Tags: 動禪
 
    佛乘宗由近代高僧 妙空老和尚所傳,生理、心理並重,為菩薩圓修六度,明心見性,圓證真如之法要,其對全身組織機能功用之發揮,心能之理用,以至質能互變,智、德、體、相、理、事、能、用、時、空,與法界理量一如,全體大用之圓成,皆有具體之修行方法,大師乃圓証一心之聖者,余少時從師參學,深覺理深事簡,功效宏速,因鑒於工商社會,生活競爭緊張繁忙,致科技越進步,而道德越墮落,身心患病者日增,為發揚中華文化,增進全民之健康福祉計。乃將師傳綜合本人數十年修持之經驗,先整編三十六式,以貢獻於社會,分初、中、高三級傳授,(信仰佛教則另有加行修法)。初級行功不分宗教、男女老少皆易修學,強身袪病,功效神速。歡迎各界人士參加指導研修以宏傳國粹,而廣功德。
                                                                                                                                                                          ~ 緣道祖師
 
第一式    禮佛拜師
心理:以三寶之理德為師,發四弘誓願,尊師重道,孝敬親長,倫理秩序門規之建立。
生理:佛門禮儀之學習。
 
第二式    身心一如
心理:真空即是妙有,身心一如,理事不二,慈悲平等,普度眾生,四無量心之行持。
生理:以腹呼吸為主,加強腰腎及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三式    空即是色
心理:圓證法身,十方三世一心如如,故真空仍是妙有。
生理:身心氣力能用合一,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四式      抖落根塵
心理:迴脫根塵轉識成智,以入佛之理境。
生理:以神經系統為主,加強和協全身機能之行功。
 
第五式     法輪常轉
心理:世出世法,圓通自在,以四攝法普度眾生。
生理:身心氣力,互相引發變用,加強協和全身機能之行功。
 
第六式     排除四大
心理:地水火風,四大調和,身強氣和,心靜方易修行。
生理:以肺為主,身心氣力合一,加強和協全身機能之行功。
 
第七式     頂天立地
心理:道德事功,志與佛齊,悲智願行,一行圓修,能如是,可望作天人師。
生理:以頸為主,貫和全身氣脈之行功。
 
第八式     卓立特行
心理:志願作佛,依法修行,不為世間之名聞利養以至生死而移其心志。
生理:以足為主,加強和協全身機能之行功。
 
第九式     橫出三界
心理:唸佛為往生淨土之大法,一聲佛號戒定慧具足,當下西方淨土在自性中。
生理:以足為主氣之引導、運轉,加強和協全身機能之行功。
 
第十式       笑口常開
心理:一音說法,十方普聞,愛語、布施、利行、同事,為菩薩化眾之四攝法。
生理:身心氣力一如,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十一式      舌吐蓮華
心理:惡口、兩舌、妄語、綺語為敗德之行,故言必正。
生理:以神經系統功能,加強和協全身機能之行功。
 
第十二式     天耳圓通
心理:明辨是非,善惡、公私之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反聞聞自性,方便既是究竟。
生理:以神經系統功能,加強聽力及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十三式     慧眼觀空
心理:伏斷三惑,真空妙有一如。
生理:加強視力及全身神經系統之功能。
 
第十四式     鼻聞法香
心理:悟前依法修,悟後法是塵,山窮水盡處,柳暗花又明。
生理:加強協和神經系統及內臟功能之行功。
 
第十五式     天地震動
心理:一多圓融,十方三世萬法,統一於一己之法身中,故實證真如,十方震動。
生理:以腦神經為主,加強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十六式    降龍伏虎
心理:貪嗔痴三毒,為生死輪迴之因,定慧等持,當下煩惱即是菩提。
生理:身心氣力合用,加強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十七式     坐斷乾坤
心理:戒定慧三無漏學一行圓修。
生理:發揮身心生命潛能之行功。
 
第十八式      力化六道
心理:菩薩以人天師褓自任,體、相、智、德、理、事、能、用、時、空,十大一如,平等濟度眾生。
生理:身心氣力一如能用合一、變用之行功。
 
第十九式      行腳四方
心理:初發心菩薩,廣參良師益友,以廣進德修業之功。
生理:以足為主,身心氣力合一,動靜、旋轉、易位、速度、重心平衡變易之行功。
 
第二十式      菩薩心腸
心理:菩薩以法界為身心,以六道為淨土,慈悲平等,愛人如己。
生理:身心一如,氣力之引導,集聚、變用,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二十一式     忍辱佈施
心理:修菩薩行,忍人所不能忍之辱,施人所不能施之施,是乃度大德大。
生理:氣之集蘊變用,和協全身機能之行功。
 
第二十二式     苦行精進
心理:菩薩行者,苦樂不著,自覺覺他,弘法利生永不懈怠。
生理:以腰為主,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二十三式     直超三界
心理:長劫入短劫,是一念超六道輪迴生死之苦海。
生理:身心氣力合一,氣之集運,變用,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二十四式     色即是空
心理:念念遷流,三處覓心不可得,一切事物,因緣生滅,故有亦空。
生理:身心氣力能用合一,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二十五式     六度圓修
心理:佈施、持戒、忍辱、禪定、般若、精進、六度一行修,萬德由心圓,事理不二,入佛之門。
生理:身心氣力合一,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二十六式     依法圓道
心理:依法不依人,信行佛法真理,一門深入,不為外境移奪志行。
生理:身、心、氣、力合一,能用轉易,加強協和全身機能之行功。
 
第二十七式     引度眾生
心理:慈悲平等,普度眾生,有一眾生未成佛,我願行未盡。
生理:氣與力互相轉運,力之集承、卸、變用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二十八式     嘯傲人天
心理:德度宏達包六道,心同法界萬事平,以法界為身心,入菩薩大自在理境。
生理:身心氣力能用一如,任運變用,加強發揮生命大能之行功。
 
第二十九式     智德一如
心理:悲智雙運,破我執法執,入隨緣自在之聖境地。
生理:身心氣力能用,動靜,變用,任運,加強和協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三十式     戒體圓淨
心理:戒體在性、戒德在心,心身法一如,即戒即定即慧,即是以戒為師,自爾聖凡圓通,諸惡不作,眾善奉行。
生理:身心氣力體用一如,加強全身機能功用之行功。
 
第三十一式    臥佛宏法
心理:學佛貴在解行相應,行住坐臥,動靜皆在佛法中。
生理:身心氣力能用,動靜一如,加強發揮生命大能之行功。
 
第三十二式     密行總持
心理:教理行果,即顯即密,即理即事,大自在圓頓法門之行持。
生理:身心氣力能用一如。發揮生命潛能之行功。
 
第三十三式     空有一如
心理:理證依經,事證依法,圓證一心,體用如如,真空妙有,理事圓通,身心法界一如入永恆自在之理境。
生理:心身氣力能用一如,任運變用,加強發揮生命潛能之行功。
 
第三十四式     萬法圓通
心理:六根互用,身心理量與法界一如,大自在圓通法門之體認。
生理:心身氣力能用一如,任運變用,加強發揮生命潛能之行功。
 
第三十五式    法身應化
心理:身心法界理量一如,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是菩薩一行成佛之道。
生理:身心氣力能用一如,質能互變為用,發揮生命潛能之行功。
 
第三十六式    佛光普照
心理:智德體相理事能用十方三世一多圓融,入全知全能之大自在理體。
生理:發揮生命大能之行功。


禮佛拜懺文

一心圓法界,感應遍十方,謹以戒定慧心香普供養十方三世諸佛菩薩。
弟子...無始劫來,因貪瞋痴所造身語意惡業,今深自覺悟,罪性本空,趣向真如,祈求大慈大悲威德力加持,三業頓淨,圓證菩提,並以此功德普迴向十方眾生,常樂我淨,同證佛果。

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三稱三拜)

     修持「禮佛拜懺」的時間,原則上不受拘束,能在每天早晚各撥出三十分鐘且養成習慣的受持,將會對個人業障的消除產生莫大效力。對於修持的環境則應力求清靜莊嚴,如果許可,在佛前或佛卡前以跪拜方式受持,更能獲得祖師與龍天護法菩薩加持。如果環境要求困難,則手結法印於寧靜的心靈中虔誠莊敬的默念,亦可成就無盡圓滿功德。

•每天早、晚各受持三十分鐘,平常有空時亦可勤加修持。
•若時間、地點許可,請在佛前或佛卡前以跪拜的方式受持拜懺文;若不許可,則可手結法印於心中誠心頌念即可。
在「禮佛拜懺」的默念稱頌中,對於自己的身心應力求放鬆,暫時放下世俗煩惱保持一顆清淨無染的心。把時間也一起放下,不疾不徐、心平氣和、輕柔安適地禮佛如儀,即便是稱頌佛號也應緩緩念出,以免破氣甚至於造成氣沖頂。至於寧靜的內心深處,應該對自己累世累劫的罪業真心懺悔,並融入默念與稱頌中。
【身】身心放鬆,於心中真誠頌念,不必出聲,心平氣和,輕柔緩慢。禮佛動作要慢,共修時輕聲緩慢念出,不宜大聲會破氣,動作太快易發生氣沖頂;自修時於心中默念。

【心】真心懺悔,聲與心共鳴。 禮佛拜懺文中「弟子○○○」係以自己姓名結合稱頌,如已皈依的佛門弟子則為個人法號,如果引用第三者姓名則是為他人祈福祝禱。

•弟子…請念自己的姓名,皈依弟子請念法號,亦可念被祈福者的姓名。

 

五時念佛法
Tags: 九字禪緣道祖師開示
(摘自妙緣善法)
     第一個念佛--晚上睡覺以前,你念佛結這個手印『一法印』﹝參看圖一﹞,這是代表大自在王佛,手印的功用,我以後再告訴你們。 念佛念祂的聖號,這一法印是代表祂的手印,一結起來就感應上了,晚上念三聲,睡在床上都可以,沒有世法的拘束,大自在王佛你在廁所也可以念,洗澡也可以念,沒關係!晚上念三聲是什麼?就是消業障,主要是在消災消業障。每一個人就算你今天不作惡、不作壞事,也許你過去若干時多少天以前有過錯誤,那麼你念這三聲:
第一聲、幫你自己消業障。
第二聲、你可以迴向給親友消災難。
第三聲、你可以發願迴向給眾生,發什麼願可以自由運用。
那就是說,晚上這三聲的重點是什麼呢?就是中國人所說的反省檢討,你在今天做人做事是不是完全如法?自己是不是個大菩薩?還是今天從你的行為到你的腦神經活動思想仍然會發生錯誤?你偏離佛法、偏離菩薩的自性佛位?那晚上就要自己檢討,自己查明自己了!
      第二個念佛--早上你一起來,最好在床上不起來你就念三聲,這是祈福,因為一個人,每一天我們活著世出世法都有祈求,都希望佛菩薩護佑、加持我們。也可以第一聲幫你自己求,其它的你可以儘量的迴向給別人,就看你怎麼樣發心。
     最後--三餐飯吃飯以前,你先把手印結起來,也是默念三聲。你們想想,我們今天吃這一餐飯,植物也是有生命嘛,動物更是有生命還有情感,它們以身供養我們,我們要報恩,那我們拿法供養,我要超度你這個靈體。我吃你的身體,米也好、稻子也好、麥子也好、豬雞鵝鴨也好、水裡面的微生物也好,我把你吃掉,但也都把你超度掉。這三聲超度我自己吃的,甚至於今天全世界被吃的,或者我無始劫來所吃過、它身養過我的,通通我今天迴向超度你們,請大自在王佛威德力加持,這是指吃三餐飯。 你每天如此五時「五次」念佛。

大自在禪定解脫三昧
 
「禪」在佛乘宗的定義比一般範圍寬一點,在印度原始佛教,「禪定」偏重於定學的解釋,傳到中國,尤其禪宗創立後,禪就不完全是定,把慧包括在內,定慧皆包括在禪,在佛乘宗的理論來看,不止,三無漏學 -- 戒、定、慧都可包括在「禪」。什麼是「禪」?就是戒定慧一如的修法,這是佛乘宗對禪的運用,所以九段禪功用的禪,範圍就比較寬。原則上,禪宗說行、住、坐、臥、語、默、動、靜,都包括在禪裡面,「大自在禪定解脫三昧」,是修禪的一個方法,打坐是包括在禪定裡面一個方便修法,是禪定的一部份,打坐,緣聖長老已經開過課了,靜坐也有好處,可以促成身體的變化,可以增加定慧力,這是第一加行很重要的功課,要學靜坐、念佛。

十大一如
Tags: 十大緣道祖師開示

佛教雖源於印度,卻由於融合中華文化而大成。佛乘宗乃民初聖僧妙空菩薩所創,由唯一的傳人緣道宗師所宏傳。其義理統宗教哲學科學之精華,為即生肉身成佛之圓頓法門,並以大方廣佛華嚴經為修行印證依據之經典,肯定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即是法性,法性就是諸佛法身之理體,即毘盧遮那佛,又名大自在王如來。法性為心物一如之實有存在,為十法界萬有之理體。故法身佛有十大功德:
一、體大:心物一如,空有一如,身心不二,本性即為佛性。

二、相大:統一有色、無色之法界萬相、亦即一合相的境界,自他一如故。
三、智大:智慧心能,法界萬有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理事無所不知。
四、德大:即一合相之德,普度眾生之願行,自度度他,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圓度法界眾生。
五、理大:統法界無量法門之理則、法要。
六、事大:世出世法之圓融,無量時空中轉十度萬行之大法輪,即普度眾生之行相。
七、能大:圓通無量神通法門,身能、心能、宇宙能、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多圓融,質能互變,週遍法界,無所不能。
八、用大:體用,動靜,隱顯,理事一如,法界無盡,十方三世,圓滿一心,轉大法輪。
九、時大: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如,短劫入長劫,長劫入短劫,凡夫因變動而計量,為時空之虛妄分別有。
十、空大:一多大小無礙圓融,凡夫因妄執形體變易相,而生空有之計量。
 
這個「十大」、「十大一如」就是「十無量心」,又叫「十大功德」,這個是佛乘宗的一個基本思想,非常重要的基本思想之一,就是說我們佛教過去教主釋迦牟尼佛,他講過眾生皆有佛性,佛性有多少功能?一個佛有多少能力?在佛經上沒有統一的介紹,所以就因為在佛經上沒有統一的介紹,小乘、你們看小乘的這個教義,在小乘認為修到阿羅漢就是佛!那麼大乘裏面的這個佛呢?甚至於上一次上課我們有講過,唐朝元珪法師,他的看法認為佛都有三不能,佛都有做不到的事情,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把佛性的定義、內涵,沒有把它很明白的講開、徹底的介紹出來,所以就有這麼多不究竟的說法,可以說就是這樣子。那我們這個十大呢?就是說佛,包括無量佛,每一個佛都具備這十大功德。
      體無量相無量 智無量德無量

第一個是「體」,就是「性體」。佛性就是含在「十大」,釋迦牟尼佛說:「眾生皆有佛性」,那這個「佛性」完全用出來以後,究竟有多大的功能呢?佛性可以發揮到什麼程度呢?那就是說佛性發揮出來這個覺性,它變成十無量,有十個無量,它都是無量的,大家記著這十個都是無量。第一個它的體無量,你說我這個法性體,我這個佛性本體,佛乘宗的體,指的是佛性,佛乘宗的佛性不是像唯識宗所說的絕對精神,也不是像其他的宗派所解釋的,是好多的物質元素、同心理元素那麼結合起來的多元,不是。佛乘宗所指這個佛性,精神物質就是一元化,就是你在宇宙裡頭你用科學方法,分析的不能再分析了還存在的那個東西,構成整個法界萬有的那個最基本的元素,最基本的基因,那就是我們所指的那個體,不是物質體,我們要把這個體字定義先介紹一下。這個體啊!到你修成佛性發揮出來、當你成佛,你這個體,同整個法界合一、無量!體無量啊!各位要記著,佛的功德,你說佛的體有多大?無量,整個法界有多大它就有多大,那說法界無邊、無量,它的性體就無邊、無量,所以它的存在是無量!無量!無量的存在的。
第二個是「相」,你這個佛性將來你成佛,你這個相所變現出來的相,是有限還是無限啊?能夠變現多少相?無量!所有宇宙法界裡面、所有十法界裡面、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佛性一個根本的基因所演化出來的,所以這個相,他是法性無相,可以顯現萬象,所以、就是古代所說:「無量為一、一即無量」,所以這是它所顯現的相。
第三個是「智」,佛究竟有多少智慧呢?也是無量!整個法界宇宙的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事理無所不知,就是說佛是全知。佛乘宗認為誰要說佛有不知不能?佛乘宗不同意這個說法。那你講應化身佛可以接受,你說應化身佛他有做不到的事,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他的法身,不能說他的法身還有不能做的事,這樣子我們就是謗佛。
第四個是「德」,德性就在佛性裡頭,根本存在,也是根本的功能,他這個德也是無量的,所以佛教講慈悲、講平等,你看慈悲,最高他講到「同體大悲」,同體就是一合相,就是到整個萬象都是我,那就是同體大悲,就是沒有人、沒有一個東西同我對立嘛!我們現在凡夫境界你、我、他、人、事、物,通通都讓我們生活在差別相裡邊,法身的境界分証到初地你去看就知道了,那是個統一的、絕對統一的,那就是說常寂光一合相的境界,所以德無不被。他這個德,所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這個德、佛教的德是平等的,沒有差別的,怨親平等已經把什麼都講完了。你信我的,我是愛你如同我自己一樣多久都不變,你恨我的,你就殺我的父母或許是謀殺我,我對你仍然不恨,仍然是把你當作我自己來看待,這就是佛教的慈悲,這種愛,不是一般有等級、有層次的愛,這種偉大、博大是無可比擬的,這是佛教的道德,德是無量的,德到最高表現完全就是「同體大悲」!你看,已經變成一體去了,合一掉了,那裡還有一個差別在呢?無緣大慈嘛!就是整個法界已經就是我自己。以何為因?以何為緣?所以「因緣自然兩成戲論」。那個時候是最高的境界 --- 一合相常寂光境界。
      理無量事無量 能無量用無量

第五個是「理」,所以這個理呀!一切的理在佛乘宗認為,我們佛教的基本,理不是後天的經驗,這個宇宙一切的存在、法界一切的存在,這些道理絕對不是後天所誰來發明、誰來創造,這個理在你佛性中就已具足,本來具足,所以後天的經驗與知識,這是凡夫用識,用八個識所得到的知識境界,他不是用佛的心性,本來佛性所證所用的境界。所以理、一切的理呀!譬如我們舉個例子來說,你看看這一盆花就好多種顏色,那麼配,我們以一個畫家來畫好了,那也要相當有造詣的畫家才能畫出這麼生動的顏色,才配得出來。而這些道理在法界根本就存在,絕對不是那一個來創造的、或者那一個來弄的。這只是個例子,人類全盤知識也是如此,這並不是說佛乘宗否定了經驗的價值,經驗是凡夫的境界,凡夫他不能夠全體大用他那個佛性,所以他有些靠這個知識的累積呢!少數人佛性用出一點來的,原來的智慧出來一點,喔,以為我發明我發現,其實原來整個宇宙的法性是什麼都具備,既非你發明、也不是你發現,是原來就有的,這是講這個理。
第六個是「事」,事也是如此,整個法界一切的事,十法界都是有人、有物、有事,有人就有事、有物就有事。事,在佛的境界來說,就是說佛沒有做不到的事,沒有不知道的事,沒有不知道的理,這就是佛 --- 理無不知事無不能。
第七、八個是「能」、「用」,古代很重視能用,你看釋迦佛的大弟子,那一個大阿羅漢不是神通俱足,你就看我們中國佛教史,你看看各宗證道的大德、同這佛菩薩來應化的像寒山、拾得他們,那一個不是出神入化不可思議。就拿密宗傳入中國來這個開元三大事,同道教鬥法,三個出家眾能夠飛騰虛空、騰入虛空去,那是在中國佛教史上有記載的,那是能用呀!你有一分的道行、就有一分的能力,所以現在說強調神通不對,就是說一位佛菩薩要有智慧道德是根本,但是能用呢?是附帶著一個人長大,譬如說,在世法上你今天大學畢業了,你自己有一肚子的學問,你有教學的能力,你有那麼高的知識,你不用、你不去上班、你也不教人、你也不教書、你知識也不傳播給別人,你也不用你知識來謀生,那你有用等於無用嘛!那這個能用等於是什麼呢?根本證道後,你就不是凡夫了!就等於一個小孩子剛生下來,奶都還要有人餵他,但是到小孩子慢慢長大,他會走路、會說話,他會讀書、會分別是非,越來就變成成人了,這些能力是自然擁有的,所以這就代表個什麼呢?現在這個佛教界兩種現象,一個就是說,學佛的人都應該是無能,你要有神通就是外道、就是錯,你應該就是無能。這就等於說一個小孩長大變成博士,應該路也不會走,那不是怪怪的嗎?你們看那《華嚴經》〈十地品〉,一位菩薩初地菩薩,他的道行不是一個凡夫可以預測的,明明告訴我們最不用功、道行最低的一個初地菩薩,他一個身子變成一百個身子,在整個法界弘法救度眾生,但二地菩薩是什麼境界呢?他用盡他的神通力還是不知道啊!他要入二地、住二地、然後再修進去,他才知道二地的境界,那就是我們拿聖位菩薩來比較都有差別,凡聖相比怎麼能夠比呢?那大家念唯識學,很簡單就知道嘛!轉八識為四智,那就是凡夫的能力變成菩薩的能力嘛!第六識、第七識因中轉,六七因中轉,最明顯的就是說靈力,有些人未卜先知,預知未來的事情;就拿最近一個弟子報告我一件事,他去找一個朋友是個公司的董事長,告訴朋友禮拜五下午三點鐘會有個生意,是某某外國公司,有希望會談成,朋友覺得莫明其妙說沒有呀!沒有這個事!等到第二天跑來...奇怪啦!我董事長不知道你倒是先知道。這是佛乘宗弟子報告我的,他自己經歷的例子,這是最近一、二個禮拜的事情,那假使說、我們強調說哦!這是不得了,也以這個為主題,那就錯了、那是錯了,但是你說你這點能力也沒有呢?你那個道行只可以說你有德行呀!世法人道的德行。我們可以說你沒有出世法的道行,你還是個小孩子。我們看佛性開發到最後是全知全能的,那全知全能是一步一步的達到那個境界,所以這點我們佛教界的偏見要糾正的,強調神通是錯誤的,另一個認為神通不可說,也就是說不要有,這也是錯的。你有證道一定有大神通嘛!你有一分道行一定有一分神通嘛!但是問題在於你正用、用不用呀!在你用不用,而不能說你有這個神通是錯的,或是說你用出來就錯了,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那你永遠要把聖者定位在小孩子,就等於我們家裏有個一、二年級的學生,希望他哥哥、姊姊的IQ永遠同他二年級一樣,這就不對了。所以這個能用,在你這個佛性裏面,它也是事無不能呀!有能還要用,你佛菩薩既然有那麼大的能,你理無不知、事無不能,那你既然理無不知、事無不能,你菩薩救度眾生,我試問你為什麼不用呢?你有能力為什麼不用呢?你看見那麼多人跌倒在地上,你力氣大應該把大家都扶起來,這是你菩薩應該做的嘛,如果你把我們牽不起來,我們在那個三界以內,把我們救不起來,那你根本是無能呀!是你達不到那個能力呀!所以這個佛菩薩的能用,到佛的境界,把佛性開發出來了到最後是全能。如果你修到是阿羅漢有能而不用,有用變成無用,阿羅漢就是這種走入偏空,他因恐怖三界生死,得少為足,所以可以說這就是阿羅漢的錯處。
      時無量空無量 十大就是一大

第九、十個是「時間」和「空間」,在我們凡夫的境界,時空是好像是一個絕對的客觀存在,不然,時空是一個統一的存在。有時間就有空間、有空間就有時間,時空是統一的。而且時空定位非定位,就是說我們在十大來說,這十大要注意,這十大就是一大,就是佛性,融合起來就是佛性的功德,分開是有十、結合就是一個,就是我們佛性的功能,就是你我的佛性,你問我的佛性?那我的體與時空統一嘛!時空無量,你問我能力有多少?能力配合時空、我體也配合,沒有空間沒有我。你在經書上看普賢菩薩,誰也找不到那普賢,到最後感應上了,就是說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都出來一個普賢菩薩,他的法身都會顯現出來嘛!這就可以做個大概的比喻,就是說這十大,是成佛的功德,我們這個佛性發揮,那麼來到這裡就得到一個結論,佛乘宗修法都非常重視它,佛乘宗以這十個字做修行基本的一個原則,佛乘宗一開始說你十個字都要把握著,所以佛乘宗講要方便運用。前幾天佛乘宗一個弟子,他在那裡用大如意掌到處幫人家醫病,那確實醫好了很多人,這不可否認,那就是說他用大如意掌來醫病,這不是佛教的根本究竟法、不是;這是方便法,你菩薩在救人,我今天是生病了,你要把我救出三界是根本問題,不過不是馬上把我救出三界,但是我現在這個病,假使我頭疼的不得了或許我有什麼病在身上,這是我現實的痛苦,你有這個能力,你來幫我解決這個痛苦,方便就是究竟呀!佛法不離方便,所以我們做一個菩薩就是說、我們也以究竟法為根本,但是我們不能否定方便法。

法界本體論-大自在王佛

十大一如
心物一如
身心一如
萬有一如
空有一如
萬物有靈
質能互變
物質不滅
能量不滅
精神不滅
時空統一


生理功課~九段行功

●初段 和協功

和協凝聚全身氣能,打通全身各部氣脈。

 

●二段 力用功

訓練放射氣能與吸收宇宙能之能力。

 

●三段 氣用功

綜合打通全身百脈,宇宙能之儲存,可運用氣能隔空療病,用氣能加持淨水飲用治病,以及金剛指治病等。

 

●四段 意用功

化氣能為心能,隔空治療各種身心疾病,一萬公裡內可運用。

 

●五段 任用功

超時空放射能量治療各種身心疾病,地球上任何一角落均可隔空放射並治療其疾病。

 

●六段 空用功

六段以上為發揮個人生命潛能至不可思議之境界,已超越人類現代科學之範圍,為超科學之科學。
 諸如可達自身質能互變,一身可變化為百千萬身以至無量身,並可至全宇宙自由活動。六段的功法其能量可放射至整個銀河系。

 

●七段 能用功

能量可放射至無數之銀河系。

 

●八段 圓覺功

能量可運用在整個宇宙,為八地菩薩以上之功力。

●九段 大自在功

身能、心能、宇宙能完全合一,圓滿運用於全宇宙,為圓滿佛之境界。

心理功課~八大加行

●第一加行 隨緣加行︰凡位菩薩修

配合生理課程初﹑二﹑三﹑四段修,以氣能及超氣能在數公尺至數萬公裡以內使用。

 

●第二加行 證道加行︰初地菩薩修

配合生理課程四﹑五﹑六段修,其氣能可在銀河系內運用。

 

●第三加行 顯現加行︰二地菩薩修

其超氣能可在百個銀河系內運用。

 

●第四加行 變易加行︰三地菩薩修

其超氣能可運用於自身,達到質能互變,武器不能傷害之境。

 

●第五加行 無功用加行︰四~八地菩薩修

其超氣能可無量分身,達永恆不息使用而質能毫不影響。

 

●第六加行 治地加行︰九地菩薩修

其超氣能可變化出銀河系之無數淨土及物質世界。

 

●第七加行 圓覺加行︰十地菩薩修

其超氣能與宇宙融合為一,及證十大一如之境界。能量可運用在整個宇宙,為八地菩薩以上之功力。

 

●第八加行 大自在加行︰等覺菩薩修,證妙覺佛位

圓滿十大一如,身心能量與宇宙融合為一。一切有色、無色,有情無情統一於一身證一合相。
生命無所不在、無不自在、永恆自在,我即宇宙,宇宙即我,發揮大我、真我潛能達最圓滿之生命境界。

 

實修實證殊勝妙法⇒


實修實證殊勝妙法

三十六式次第功法

1.禮佛拜師 2.身心一如 3.空即是色 4.抖落根塵
5.法輪常轉 6.排除四大 7.頂天立地 8.橫出三界
9.卓立特行 10.降龍伏虎 11.天地震動 12.笑口常開
13.舌吐蓮華 14.鼻聞法香 15.天耳圓通 16.慧眼觀空
17.坐斷乾坤 18.力化六道 19.行腳四方
20.忍辱佈施 21.菩薩心腸 22.直超三界 23.苦行精進
24.六度圓修  25.嘯傲人天 26.臥佛弘法 
27.依法圓道 28.色即是空 29.引度眾生 30.智德一如
31.戒體圓淨 32.密行總持 33.空有一如 34.萬法圓通
35.法身應化 36.佛光普照
 

 

上乘禪定心法

九字禪心法 禮佛拜懺文修法 一心圓法界
自性加持法 大自在念佛三昧法 祖師相應法
佛光加持法 十方念佛法 祖師喜樂法
耳根圓通法 觀心調息法 自性灌頂法
體大解脫三昧法 光大解脫三昧法 空大解脫三昧法
大自在心印法 身外化身法 大自在王佛相應法
宗師相應法 消災延壽(真言)法 智慧心語
 

 

實用殊勝妙法

大如意掌法 。自我療病法。他人療病法
。隔空療病法。中距離療病法
。超時空隔空療病法
大自在淨水法 金剛指療病法
超音波自他療病法 體大雙人自他加持法
體大雙人自他通脈法  體大雙人自他療病法 
大如意手印法  。收驚法 。超渡生靈法
。驅邪法 。超渡亡靈法
。淨宅法 。求財法
。精神收攝法
光大療病法 空大療病法
文殊菩薩開智慧灌頂法 大勢至菩薩增威權灌頂法
觀世音菩薩救劫難灌頂法 藥師琉璃光佛延壽灌頂法

 

《殊勝內涵》

佛乘宗大乘禪功佛乘宗大乘禪功修持方法,包含佛教大、小乘各宗義理精華,及祖師對即生肉身成佛之心、身變化實際證悟之奧秘‧

《相應法要》

修大自在王佛法門之人,不論參禪、念佛或修持祖師相應法等,如能真信、真解、真行、真發菩提心,遵行門規與十無量相應心品,與大自在王佛真心相印,即可頓入大自在自性佛位,當下身、口、意三業清淨,貪、嗔、痴三毒盡除,戒、定、慧三德圓滿‧

《依法住道》

日常生活中,不論行、住、坐、臥、語、默、動、靜,皆住自性佛位中,絕對不受邪見、偏見、內魔、外魔之誘惑而動搖、退失道心‧

《解脫法要》

視十法界為家,以眾生為自體──以無念之念,念念不離眾生;住無相之相,法法不離自性;現眾生相不著眾生相,用一切法不著一切法,是頓得解脫三界生死煩惱‧

《梵行自在》

即出世、即入世,聖凡一如‧高風亮節、卓立特行,出污泥而不染、變糞便為甘露,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乃是真大行菩薩之修行路‧

《成就淨土》

大自在環境中,體如虛空,相包萬有,智無一惑,德無不被,理無不盡,事無不圓,能全、用全,自性法身十大一如,與時、空同一理量──是無相戒大行菩薩行處住處‧

《究竟圓滿》

萬法圓通、萬德莊嚴,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不立一法而圓通萬法,不離眾生而得解脫究竟,常寂光中,轉大法輪──是名成就大自在王佛修行功德‧

《行遠自邇》

至於小根小器、福薄德薄、慧根淺者,應廣修利他德行,每日懺悔身、口、意惡業,勤修戒、定、慧功德,漸悟漸證,中途不因受魔考、法震而退轉,則亦可超三界,證無生法忍‧

 

● 修行用功,重在信心堅定、理事圓融、精進不懈、解行相應。
● 本門修法原則:體相一如,智德兼修,理事圓融,能用要全,時空統一。
● 菩薩是以眾生為淨土,以大慈悲為力的。
● 每天最好至少坐一刻鐘。一天坐一刻鐘,定力就不會退失;每天至少坐四十分鐘以上,定力才有可能增進。
● 記住!雜念一多,就趕快唸佛。居士修行,俗務忙,雜念多,若要去雜念修出靈能,唯有唸佛法門。
● 本門弟子靈能的開發,泰半皆由念佛而來。
● 唸佛應淨念相續,無唸而唸,唸而無唸。
● 九字禪是無量陀羅尼的陀羅尼,是最上乘法,無比殊勝。一個人修行貴在精不在多,對此修行法門你們要好好修進去。
● 倘若種種行為修持完全融入十相應心品,則佛性自然顯現,一切世間的無明煩惱,種種世法,你都不會為其所染蓍、束縛,或為其所轉了。
● 修法的原則是精簡而非複雜。
● 涅槃應是事無不能、理無不知、德無不及、體無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永恆自在,這種十大一如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大涅槃境界。


緣道祖師經常開示門人,修學大乘禪功,要能如實信、解、行、發菩提心,以門規為最高的行為準則,一旦入門念誦了皈依表文之後,就是受了無相大戒,當發心為大行菩薩,行十無量心,更要與「老祖師」(本師大自在王佛)真心相印,方得以頓入大自在王佛法位。

祖師也常強調九字禪心法的殊勝及重要,此法為本門心法的基礎,重點在真信、真解、真行,要專一且不間斷的行持,無論走路、坐車、上洗手間、睡覺都要念。祖師經常提起有一位因念佛而成就的師姐,就是到洗手間的時候,也精進不輟而證得〈達摩血脈論〉中「圓光現前」的境界。

在初級班結業,入門皈依拜師時,祖師也會特別了解大家修持九字禪的狀況,對於努力行持的弟子,總會加以讚許,令同修們見賢思齊,精進持誦,所以當時因修九字禪心法而有的各種世間、出世間效驗,也特別的多,更應了祖師不離口的:「九字禪是如意咒」。

 

許多人也常請示祖師,如果在九字禪之外,再加唸其他佛菩薩聖號及咒語是否更有效驗,記得祖師總是說:「如果知道地下有黃金,而想要鑿取,有的人是一次專注努力的一個洞挖到底,有的人則想要多開鑿幾個地方,認為較有保障或是可以得到比較多的黃金。但畢竟一個人的時間精力有限,一次挖幾個洞的人還沒見到黃金的影子,專一的人早已經帶著黃金享受去了。」

許多人在修行的過程中,總是不斷追求各種法門,希望得到最殊勝的方法,可以快速成就,或以多聞而沾沾自喜,或自認為是廣學方便、裨益眾生,最後卻只是說得一口好功夫,但卻無甚修證。人生苦短,無常迅速,唯有專一精進,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圓成大自在王佛法位。

祖師也常訓勉門人:「只要一個九字禪,就可以成就佛位。」,「九字禪就是無上密咒,萬靈萬用。」希望我們不要東攀西緣,而能好好修持。

善淵原也是半信半疑,但在行住坐臥盡力奉行後,身心快速生起種種受用,加上其後閱讀《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及許多祖師們所說念佛法門之功德與證量,乃更進一步由禮佛拜師、自性加持法、大自在念佛三昧等一路向上,過程中數次就用功上之疑問與修持之成果請示祖師,皆得到正面之開示。

也曾在與教界法師大德見面時提及修持大乘禪功念佛法門之心得,均能獲得肯定。這也證明祖師苦口婆心,頻頻提示我們最簡捷、殊勝的佛乘妙法,但末法眾生,染著貪求習氣深重,又有幾人能夠珍惜,並且信受奉行。

 

祖師不斷的告訴門人:大乘禪功的宗風之一就是『簡單、直接、易學、有效』,「學習大乘禪功不用講太多話,要信要行」,個人認為應該也是要我們放下語言文字的攀緣,少作無益的講說、分析、猜測、追求,而能本於大乘禪功實修實證的原則與宗風-「如實行、如實證。」

因此當時授課常是重點提示,傳法也多是言簡意賅,弟子在實修之後,提出自身實際的問題與感受,老師再加以解說。祖師回答問題也少有長篇大論,因為如果是實修後的覺受及問題,大多應是一點就通,因此祖師也說:「修行是水到渠成的,不要強求,一切的境界神通都不正確。」「修行是急不得的。」

而以善淵就修法問題請示祖師的經驗,問答之間常只有一、二分鐘,旁人聽之或覺平淡無奇,但問者當下聞之卻是暮鼓晨鐘、柳暗花明、受益無窮。

祖師在授課時常常提示初學弟子要打好基礎,九字禪要儘速持滿一百萬遍;每天要練動禪,初段動禪要持續不斷的練三年以上,如果能一天練三回更佳;每天都要禪坐,要以每天至少禪修六小時為目標,能達到八小時更好。

記得當時到佛堂上課,大家少有閒話,而多是在念佛、禪修、練功,更有許多人努力於達到祖師以上的訓示,做不到的人,也多自覺慚愧。祖師常說:「只要練了『身心一如』,身心就開始起變化,終有成就法身的一天」,「要修證菩薩果位,整個身心都要起大變化,不再是一般凡夫的色身」,但這需要真修實練,精進用功,才能成就。

祖師也說過:「妙空祖師說:『他所開下來的功課,初、二、三、四、五、六……段,每一段都可以證道,只要用功。』我自己就是在初段成就的。」因此,法不在多,在精,在實修、實行。

 

祖師晚年示現病相,時聞身體欠安而送急診或住院,授課有時也須人在旁攙扶,他老人家卻常豁達的說,過去的殺業成熟,當受此病苦,本門雖有火光三昧等法可直取立往,但因緣未成熟,不可為了逃避病痛而妄用,更不能辜負妙空祖師的托付,必須踐履其弘法職責。

祖師以其身教示知弟子尊師重道、護持五寶、圓修十度、誓證佛果之門規以及〈達摩四行觀〉的精神,更讓弟子們了解:安心受業、老實修行,則自然能業消福長,而不是修法都在忙著趨吉避凶,卻以為這就是在修行。

祖師雖然身在病中,但兩眼卻常是炯炯有神,說話鏗鏘有力。數次前往探病,他老人家言談之間仍是思路清晰、言必有物,尤其當有因實修而提出之問題或印證時,祖師更是元氣十足的回答或與弟子討論。

憶及一次在寒冬至祖師家中探問,他老人家原在房間裹著棉被休養,但當善淵提到修法之心得時,祖師表示這是好現象,露出欣喜神色,立刻掀開棉被起身,舉掌為弟子測試,之後再開示測試結果及法要,在冷冽的冬夜中侃侃而談,哪裡像個病人。

多次的經驗常讓我覺得祖師的病苦只是在外相上示現予門人生老病死、造業了業的因緣,讓門人因了悟此一事相而能安助於正法上修行,而不只是追求一時的安樂而已。

「修行證道就像進入長江三峽,山高水急,千變萬化,一不小心就會滅頂。」祖師如是開示。但當弟子們到了三峽,祖師也是毫不保留的帶著弟子度過滔滔波浪。

有一段時間,善淵整日精進用功,但卻進退不得,不知何去何從,專程拜見祖師請求開示,祖師一聽到問題,當下病態全無,精神大振,立刻表示,你已經到了三峽,並且不厭其煩的殷殷開示解說急流行舟法要,讓弟子能順利度過,令人感念萬分。

 

祖師的病體似乎也不影響傳法授徒。當時遇有入門皈依拜師法會時,祖師常會示現病相,有些人或許因此起疑而退轉。但若仔細觀察,似又另有玄機。

記得本班的皈依法會上,祖師一進門並不看任何人,只是拿起簽到簿瀏覽一番,隨即略說班上學員的概況,句句中的,令人心頭一震;更直指班上有二人與本門有深厚因緣,其中一人福慧深厚,另一人夙具善根,未來於大乘禪功之弘法修行大有利益,事後一一應驗,真是不可思議。而在皈依法會之後,個人立刻覺得身心輕安,無論練功修法都極為得力,而且持續相當時日,更是令人讚歎。

在中級班時,至大自在禪林參加超度法會,記憶中祖師似乎也是略顯病相。當時總教授師(善佛宗師)指定善淵擔任司儀,當我開始唸誦超度名條時,眼前突然出現許多黑影,漸漸有如颱風來襲的烏雲一般,充塞於整個空間之中,我覺得全身慢慢失去力量,渾身盜汗發冷,無法站立,只好靠在牆上,勉強唸著名條,但視線竟然也開始模糊,當有如經過一場大戰般唸完最後一張名條時,眼前一暗,整個人陷入一片黑暗之中,不知身在何處!

當時我心中極為恐慌,卻又發不出聲音,腦海中不斷向祖師求救,這時突然聽到祖師說:「大家所要超度的對象都已經來到現場,現在我來唸三聲老祖師聖號,超度他們。」

當祖師唸誦第一聲九字禪時,黑暗中突然閃現一道極為強烈但又溫和的金光,有如雲開見日一般,剎那間光明遍滿,而個人也冷汗頓止,全身暖和,當三聲聖號唸完,一切恢復正常,只覺得全身氣力充足,心情開闊,先前的情況有如一場夢境般消失,這是我從來沒有的經驗,讓我更加佩服祖師的證量與法門的殊勝難得。

當然,這不要說是個病人,恐怕十個、百個壯漢也辦不到。諸如此類的事蹟不勝枚舉,而在各種法會上,祖師通常會讓學員提出修行以外各方面的問題,幾乎是有問必答,常讓人嘖嘖稱奇,祖師的修證由此可見一斑。

 

今天大乘禪功的弟子愈來愈多,所謂「人事、人事,有人就有事」,許多人原本學習大乘禪功是為了強身養心、修行證道,但因宿習影響,常常忘卻初衷。祖師經常強調:「一個門派要有一個門派的門風」,「大乘禪功有大乘禪功的宗旨、宗風」,「本門的宗風就是『和協』」,但祖師也感覺到弟子們有一個缺點:「大家缺乏和協的精神」。

而祖師辭世十年了,我們卻看到許多人依舊我是你非的爭論,個人或小集團利益的抬頭與鞏固,這修行的基礎「和協」,又有多少人銘記在心呢? 祖師希望大家展現大乘禪功的風度,培養宗教情操,養成尊敬的態度,強調『僧團六和敬』的風範,「這是修行的第一步」祖師說道。

因為大乘禪功是佛乘法門,本門的宗旨及宗風之一是『倫理』,「以十法界為倫理」,由人道的基礎上,擴而廣之,超越一切生命的分別,圓滿十法界。我們到佛堂來,我們練功、禪修、修法,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不是追求個人的光環與掌聲,而是要成為大行菩薩,圓成佛乘門的最高宗旨:「將任何一個生命都度到佛的境界」。

但登高自卑、行遠自邇,就讓我們由「和協」、由「六和敬」、由倫理、由人道開始紮根吧!祖師他老人家這一生,早年的榮華富貴、壯中年的顛沛苦難、晚年的示病傳法,自少而老的受法、修法、弘法,而至最後的捨報,就像是一場人間遊戲,說是了業了緣也好;道是順增逆上、歷緣對境的修持也罷;更是示知弟子們業熟果現、三界如幻、真實修行的用功之道;讓我們能安住大乘心,勤習菩提道,圓證佛乘門。

值此祖師逝世十週年之因緣,謹以拙筆敬表對祖師傳授大乘禪功,引領出迷趨悟的感恩;也就記憶所及,略轉祖師法音,以饗諸方大德;並私揣祖師法意,再就所見所聞,抒發心得感想,望能收與同修共勉精進之功,而無添足、畫虎之失。祈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實修佛乘法,圓成無上道。南無本師大自在王佛

本文引自: http://tw.myblog.yahoo.com/jw!4_ltTWaFGRlZDPIlaXb6ln4-/article?mid=31008&prev=31011&next=31007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1,67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心靈養生 |
此分類下一篇:如何修觀
此分類上一篇:養生雑敘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