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03 10:59:30| 人氣1,5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索羅斯與泰國金融危機》上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索羅斯與泰國金融危機》上集

2008/03/20 00:45
索羅斯來了

   泰國首都曼谷在17世紀時還是一個不大的漁村,如今卻“女大十八變”,已經發展成為

  一個美麗多姿的現代化大部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起初,隨著香港地區回歸中國的日期不斷臨近,泰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們便有點按捺不住

  內心的喜悅,言談舉止之間透露著大撈一把的意味。中國要收回香港,哈哈!亞洲金融中心

  的地位恐怕就要非曼谷莫屬了。

   一夜之間,泰國政府宣布給以往加以管制的金融松綁,泰國貨幣泰株緊緊追隨美元。

   泰國貨幣匯率穩定!

   外國投資大量進入泰國!

   泰國!

   泰國!一顆冉冉昇起的新星!

   泰國!企業界陶醉了,金融界陶醉了,人們陶醉了!

   然而,就在泰國人夢景綿綿,滿懷喜悅之時,一只巨大而又無形的手伸了過來……

   自1997年年初以來,在泰國的全融炒作者中就逐漸彌漫出了一種不祥之兆,誰也說不

  清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只是感覺到心中有著眾多的恐慌。

   一些人悄悄地退縮了,但是,更多的人卻在為泰國經濟祝福。

   2月初,一股浪潮涌了過來,引起了金融界少許的震動,在股市交易場所,一直被看好

  的泰國貨幣銖轉眼成了拋售的對象。時光流逝,泰國竟破天荒地出現了幾家金融機構相互擠

  提的事件。

   善於安慰自己的泰國人很快地渡過了難關,盡管被證明這只是心理上的。

   5月中旬,泰國金融市場上險象環生。官員們歇斯底里,驚恐萬狀,他們看到的是最可

  怕的幻影:國際外匯投機資金在一股無形力量的驅使下,再度對泰銖發起了沖擊。他們就像

  一支軍隊,號令統一,大量拋空泰銖,企圖迫使泰國貨幣貶值,以從中牟取巨額利潤。5月

  14日和15日兩天,泰銖兌美元匯率大幅下跌,泰國股票指數由年初1200余點狂泄至551

  點。泰國全國上下頓時亂成一片,雖然泰國中央銀行在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金融機構的全力

  配合下,對外匯市場進行聯合干預,使泰銖匯率暫時穩定了下來,但泰國已遭受重創,外匯

  儲備大幅下降。

   善良的人們終於松了一口氣,想當然地認為暴風雨已經過去。重建家園的時候到了。

   然而,貨幣金融危機給泰國帶來的傷痛畢竟一時難以治愈。政府官員的心里又在盤算著

  新的大躍進,他們不願自白錯過在他們看來是千載難逢的良機。在國內經濟形勢難以迅速扭

  轉的情況下,為減輕維持泰株匯率的沉重負擔,刺激泰國式的外向型經濟,泰國政府又連出

  新招。

   7月2日,泰國宣布,改變維系了13年的主要與美元掛鈞的一攬子貨幣聯系匯率制,

  對泰銖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

   該消息一經傳出,國際金融界頓時又是一陣騷動,在大洋彼岸,彈冠相慶者眾。當日泰

  銖對美元匯率即下跌18%。在實行浮動匯率制后的一個多月中,泰銖對美元匯率一直呈現跌

  勢,大有一撅不振之兆。

   泰國經濟已危若累卵,急得直如熱鍋之蟻的泰國中央銀行手忙腳亂地分別在7月14

  日、23日和24日.當泰銖匯率跌至1美元兌29.75、3250和32.63銖的緊要關頭時,對市

  場進行了最後孤注一擲的干預。
泰銖匯率跌至32銖的水平,就意味著泰銖貶值25%。

  當泰國人一大早醒來才發現,他們在一天之內居然變窮了許多,貨幣泰銖眨眼間就失去

  了1/5的國際購買力。許多人失聲痛哭,一些人甚至就此歸西。

   人們驚恐地瞪大了眼晴,隱約感覺到正有一只看不見、摸不著的手在主宰著他們的命

  運:投機活動使泰國金融業在大約300億美元坏賬的重壓下苦苦掙扎,泰國中央銀行曾融資

  150億美元的巨款試圖力挽狂瀾,將泰國的這條根留住,卻不料被那只黑手卷走了40億美

  元。泰國人無不談此色變,形容如同刮了一場熱帶風暴,作為經濟血脈的金融劇烈波動牽動

  了所有人的心。

   曼谷的夕隆大街號稱泰國的“華爾街”,近一公里的大街兩邊銀行大樓連成一片盤谷、

  亞洲、大城、泰京等泰國銀行大廈前的噴泉嘩嘩地射出水花,象征著昔日的榮華富貴滾滾財

  源。盡管這些大廈外觀元甚變化,但紐約標準普爾評級公司正發出類似於訃告的文告,將泰

  國8家大金融企業列入因呆賬而需要特別觀察的公司名單,這等於宣判了這些機構的死緩。

  不得已,泰國政府宣布暫關閉50多家金融機構。

   泰國貨幣一泄千里,嚇坏了全國所有的民眾,仿佛世界的未日就要來臨。全國各地的銀

  行門前都排起了長隊,人們將能提走的財物都全部提走。各大商店、網點的門廳都被潮水般

  涌來的購物者塞得水泄不通,人們在利用手中的貨幣搶購所能買著的一切東西,從大米到洗

  衣粉,從手紙到婦女的內褲。

   泰市大幅貶值猶如巨石擊水,在整個東南亞外匯市場掀起了濤天巨浪,而那只貪得無厭

  的巨手又相繼把其他國家的貨幣套作投機的對象。這就像是一起有預謀的集體屠殺事件,當

  一個人被擊倒之后,很快就會輪上第二個、第三個……

   於是,菲律賓比索、印尼盧比(即印尼盾)和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在7月11日以后實

  行浮動匯率制,心驚膽戰地等待著可能落下的那一只黑色巨掌。甚至於連一向堅挺的新加坡

  元和港市也未能幸免,各國貨幣一路下滑,兌美元比率紛紛創出近年來的最低點。

   8月11日,泰國政府決定接受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起的緊急救援計划,取消雙重外

  匯市場,不料,這一消息再度對東南亞各國貨幣形成了新的沖擊。

   由於印尼盧比匯率過去一直被高估,因而從7月中旬以來,總是受到某種神祕投機資金

  的沖擊。盡管在7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放寬盧比匯率,允許波動幅度至12%,但仍未能

  擺脫外界投機浪潮的沖擊。8月14日,印尼中央銀行不得已宣布取消盧比匯率的波動幅度

  限制,允許盧比自由浮動。盧比匯率就如同開閘之水,從前一口的1美元兌2637.5盧比狂

  泄至2787.5盧比,15日再跌至l:2960 盧比的曆史最低點。

   受印尼盧比大幅下跌的影響,馬來西亞林吉特在14日即從1美元兌2.5林吉特下跌至

  2.765林吉特,15日再跌至2.825林吉特的低迷之點。同時,印尼和馬來西亞股市連續下

  跌,印尼中央銀行採取了提高短期利率的措施支持盧比匯價。15日,港元兌匯率再度扯高

  至7.75:l的心理關口,隔夜同業拆息昇高到9厘,一個月拆息最高至9.5厘。香港股

  15日收市急跌400。83點,跌至16006點。

黑手,一隻無形而又可怕的黑手。

  黑手,一隻無形而又可怕的黑手。它在東南亞四處游蕩,幽靈般地出沒於各國金融與決

  策機構內外,貪得無厭,還想再撈一筆。

   截止到8月中下旬,菲律賓比索已貶值11%,印尼盧比貶值8% ,馬來西亞林吉特貶值

  5%,新加坡元貶值1.5%,港市匯率一度跌至1美元兌7.7520的低點。各國損失的財富

  累計相加達數百億美元之巨。

   那麼,究竟誰是那只黑手呢?

   東南亞人憤怒了,馬哈蒂爾憤怒了。

   1997年7月26日,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研究有關東盟與美國就地區安全問題進行

  講座一事的會議之外.指名道姓地詛咒著一個人的名字:喬治·索羅斯。

   馬哈蒂爾厲聲責罵這名美國人暗中操縱了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從而使當地的貨幣貶值,

  其目的是要對東南亞國家進行懲罰。因為這些國家已將由軍政府領導的緬甸接納為東盟成員

  國。

   喬治·索羅斯終於站出來說話了。

   7月25日.索羅斯承認,他曾試圖說服馬來西亞和泰國不要讓緬甸加入東盟,但是否

  認通過操縱貨幣投機對這些國家施壓,並說,“我們不可能把緬甸的自由的事業作為貨幣投

  機的借口”。

   其實,對索羅斯多少有所了解的人都大可不必相信索羅斯的片面之辭,他是做得出來

  的。

   這個人既是一位金融天才,又是一位自詡具有思想的人。

   索羅斯來了,他終於來了,來到了我們每一位亞洲人的身邊。

   小心,看住你的錢包!

   索羅斯究竟為何方神仙呢?

  第一章 How do you do 索羅斯

   真正的愛好是為別人花錢

第一節 索羅斯,一個搗蛋鬼

   一個人倚仗自己的資金來對付整個國家及其貨幣營運,並獲得了成功,此人就是66歲

  的億萬富翁喬治·索羅斯。這個國家是泰國,它的貨幣是銖。

   現在是不是又要故伎重演呢?像索羅斯這樣的人是怎樣作好準備來沖擊泰銖的呢?他如

  何從銖中獲得幾十億美元的利潤呢?他需要耐心、一大筆錢(索羅斯可操縱150億馬克基

  金)和一次經濟危機(就像泰國現在的危機)。

   泰國這頭小老虎受了傷。此時“國際金融界的坏孩子”出動了,索羅斯的做法非常簡

  單:他只是散布謠言。他的話對全世界投機倒把分子就是金科玉律。謊話在全世界不脛而

  走。

   6月刀日的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寫道:“像索羅斯這樣的大投機家不排除使銻貶值2O

  個或者更多個百分點的可能性。”

   這是對銖宣判了死刑。現在世界各地的投機家都知道這一點:賣掉銖,賣掉泰國股票。

   而泰國政府卻無能為力。最后脅出路是:它在7月2日放開泰銖的匯價(過去是同美元

  掛鉤),其后果是泰銖自由下落。1美元可以買30泰銖(此前是近20銖)。

   索羅斯現在正等待泰國銖跌到最低點,然后便大量買進泰銖和泰國股票。全世界的投機

  倒把分子都在等待索羅斯發出信號。他一購買,大家都跟著購買,泰銖和股票也跟著上漲。

  行市上昇,交易所的交易贏利便滾滾流入他的私囊。他不顧交易所投機家的大忌,奮力與中

  央銀行對抗並且又一次得手。

作為股市天才的索羅斯

   “下一次金融危機肯定會到來。問題只在於什麼時間。”這是喬治·索羅斯不久前在紐

  約宣布的。他以自己數十億計的資金作賭注來對付泰國銖,在危機四伏的泰國火上加油的他

  袖手冷眼,沉默不語。索羅斯量子基金會的經理斯但菜·德魯肯米勒,在1997年7月泰國

  中央銀行宣告屈服之后喜形於色,他眉飛色舞地承認:“我們贏利了。”

   其實,索羅斯聞名於世是在1992年,當時英格蘭銀行不得不向這位原匈牙利人俯首稱

  臣。通過貨幣投機,索羅斯在使他的投資者的財富增加的同時,也為自己聚集了之億美元以

  上的私人財產。索羅斯正慷慨地把這些錢花出去。他是美國,可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慈眷

  家。他設立的基金會即開放社會研究所在全世界有50多家分支機構,雇員超過l000人。

   這位1930年出生的大投機家早在1989年就已經從日常交易中抽身引退。只有在採取向

  英鎊或泰國銖進攻這樣的大行動時,他才會積極參與。在這種行動中,沒有人願意放棄利用

  這位老人的辨別力。

  作為業余哲學家的索羅斯

   盡管完全有財力享受世界上的各種奢華,但喬治·索羅斯對此卻很少有興趣,自己的生

  活十分簡朴。他真正的愛好是為別人花錢。如果對某個慈善項目感興趣,索羅斯就會慷慨地

  向其提供資助,為此他可在一天之內掏出1億美元。只有一件事索羅斯是一個子兒也不掏

  的:有關猶太人的項目。“我保持中立。”這位生於匈牙利的猶大人如是說。

   索羅斯想拯救整個世界。這位金融投機商承認,他有時把自己視作一個神。無論如何,

  這名白手起家的億萬富翁所做的善事是不容抹殺的。例如,他捐獻了5000萬美元以上的資

  金,用以在受戰爭破坏的波黑採取援助措施和在薩拉熱窩建造一個緊急供水系統。為了防止

  俄羅斯科學家在蘇聯解體之后為中東的獨裁者服務,索羅斯承擔了他們中將近1/3的人的

  年薪。

   索羅斯對世界進行改良的願望與他個人的經曆是分不開的。但是,這位業余哲學家卻不

  能容忍世人以一種完全扭曲的理論來解釋他的善行。索羅斯認為,元節制的資本主義已成為

  自由人類最大的威脅。他說:“我只能一再對盲目信任市場的魔力發出警告。”“市場中留

  有投機的空間是各國政府的錯誤。”

   對索羅斯影響最大的是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索羅斯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時聽過他

  的課。波普爾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為索羅斯向世界專制政權宣戰提供了合適的理論

  依據。索羅斯親身經曆過獨栽政體的暴政。在納粹占領匈牙利時期,當時還是一名猶太兒童

  的索羅斯曾被父親用篡改過的身份證明隱藏在一個信奉基督教的政府官員家中。二戰勝利之

  后,索羅斯一家移民到英國。

   索羅斯一向把自己看作一個“未能實現當哲學家抱負的人”。如果讀了他最近就全球化

  問題發表的長篇大論,你一定會得出同樣的印象。按照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史蒂夫·漢克

  的說法,他以此證明了“一個清醒的頭腦和大量的金錢並非必然並肩出現的"。

   索羅斯自己也認為他離精神錯亂並不太遠。他的祖父就是偏執狂。他偶爾也幻想自己會

  發瘋。對個人健康的擔心使他開始追尋人生的意義,為此他成立了開放社會研究所。

   索羅斯被看作是一個變化無常、思想跳躍性很強的人。他多年的老友、摩根一斯但利資

  產管理公司老板巴頓·比格斯說:“他(索羅斯)對市場有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直覺。”

   當然,這並不能保證這位金融界的雜技演員偶爾也會失誤。例如,在1994年對口元的

  投機活動中,他在一天之內就損失了6億美元,對此他個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喬治·索羅斯在有生之年永遠不會得到英格蘭銀行的原諒。1992年他投下了巨額賭注

  與英鎊較量,結果嚴重損害了英國為防止貨幣貶值所作的努力並使英國被迫退出了歐洲貨幣

  體系。

作為慈善家的索羅斯

   對於像索羅斯這樣一位賺錢不眨眼的超級剝削者來說,十分有意思的是,他居然在

  1997年以慈善家的身份,被美國人自己評為“全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喬治·索羅斯腰纏萬貫,他自己就說:“我仍然是一個超級資本家。”在此次東南亞金

  融危機爆發前,他已擁有大約25億美元的個人財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在海外貨幣市場

  上大肆進行投機倒把活動而盤剝來的。

   近來,索羅斯因為慷慨捐資而成了引人注目的新聞人物。1996年他捐出了3.5 億美

  元,成了美國著名的慈善家。同時,他也因為把錢捐給一系列與他個人的“開放社會”主張

  有關的已經成為熱點問題的政治事業,以及撰寫有關自由資本主義的離經叛道的評論文章而

  引起爭議。

   與此同時,這位出生在匈牙利、經曆了納粹時代和共產黨時代的猶太人又拿出了數百萬

  美元給東歐。

   雖然他仍然是東歐地區從事慈善事業的力量之一,但他已開始將很多慈善活動轉向美

  國。1996年他為幫助加利福尼亞州和亞利桑那州通過使醫用大麻合法化的公民提案捐獻了

  l00萬美元;為一項旨在對身患絕症者提供更有人情味和更實際的治療的“臨終關懷”計划

  捐出了1500萬美元;為一筆對合法移民提供幫助的基金捐獻了5O00萬美元;另外還捐獻了

  1200萬美元,用以改進老城區和鄉村地區的數學教學。

   積極投身於社會公益事業給索羅斯帶來的也不僅僅是朋友。例如,當索羅斯捐獻了

  1600萬美元支持那些主張開放軟毒品市場的團體時,克林頓政府就感到很掃興。此外,索

  羅斯還是極端政權的不迫余力的反對者。他甚至對保守的政治家也提出批評,認為他們有民

  族主義傾向。例如.捷克總理瓦茨拉夫·克勞斯就被索羅斯視作“最糟的西方民主制度的化

  身”。

   實際上,索羅斯應被以“愛國者”(並非那種同名導彈)的名份,入選美國某種名冊之

  中,因為他把從世界各地大肆搜括來的錢財用作慈善事業的對象,還是廣大的美國民眾。對

  於1997年的世界民眾,尤其是對東南亞各國民眾來說,索羅斯恐怕就應以“打家劫舍的頭

  號國際大盜”而享有某種盛名吧。

   看起來,索羅斯先生還真是一個蠻復雜的人物呢。

第二節 此次又撈了多少?

  一向以快人快語而屢屢令美國人大傷腦筋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蒂爾,在1997年9月上

  旬眼看東南亞金融危機即將告一段落時,宣稱馬來西亞在此次大劫案中損失極其慘重,共丟

  掉了4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如果從泰國銖年初貨幣動蕩算起至今,光是馬國的十二巨富

  就損失了139.2億美元。馬哈蒂爾無不咬牙切齒地罵道,那個該死的喬治·索羅斯使得該

  國40年來的經濟成果已毀於一旦。

  那麼,被敬稱為“大炒手”的喬治·索羅斯究竟在這場金融大風暴中獲利多少呢?

  最近的美國《商業周刊》為世人提供了某種答案。

  該雜志宣稱,由索羅斯管理的量子基金會在整個1996年的成績都相當令投資者失望,

  從1997年初到6月底的成績也不是十分光彩奪目,直到7月份,基金會的成績才大步躍

  前,將前6個月的盈利翻了一番。

  1996年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揚了22個百分點,而由喬治·索羅斯任董事會主席的

  量子基金會卻在低谷中徘徊不前,不去贏利倒也罷了,基金會還全年虧損了1.5個百分點,

  與華爾街上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基金會相比較,簡直就是相形見絀,黯然無光。

  對於索羅斯而言。這可是他所面臨的最為嚴峻的考驗之一了。他改變了那種半退休、半

  隱居的生活方式,從公眾之中又潛匿於幕后,精心策划發動了一系列的量子反擊戰,以為自

  己撈回名聲。

  1997年上半年,量子基金會的業績雖然增長了14個百分點,但與道瓊斯指數的20.6

  的百分點的增長比起來,依然沒有絲毫可以大吹大擂的資本,這就意味著,投資人投入量子

  基金會所獲得的回收,還比不上購買美國的藍籌股呢。

  索羅斯可真有點著急了。他想自己今年已六十有六了,到這個時候再出點亂子,豈不是

  要毀掉自己的一世英名不成。於是,他如同一只熱鍋螞蟻,到處東奔西跑,終於,功夫不負

  有心人,東南亞市場這塊大肥肉讓他給瞅準了。

  從1997年6月底到7月底的這一個月內,量子基金會的增長從14個百分點一舉上揚到

  27.1個百分點,幾乎使上半年的盈利培增,據稱,該基金會截止到7月底的總資產已上昇

  到170億美元,金融風暴前的資產總值約為15O億美元,所以照此推算,素羅斯砍殺東南亞

  諸國已為他的組織創造了約20億美元的盈利。

  那麼,量子基金會的盈利從何而來呢?美國《商業周刊》認為,東南亞貨幣中的泰銖、

  馬幣和印尼盧比,直接對量子基金的盈利作出了貢獻。

  當然,在這場金融大風暴中拋頭忑面扮演角色的,還不只是索羅斯和他所領導的量子基

  金會。在全球各沖擊型基金組織中,資產僅次於量子基金的“猛虎基金會”(Tiger Fund

  和它屬下的“美洲虎基金會”(Jaguar Fund),便曾在風暴中大量拋售泰銖和其他東南亞

  貨幣,興風作浪,張牙舞爪,與量子基金會如出一轍。泰國銖一經跌人谷底,美洲虎基金自

  1997年初以來的盈利,便從微不足道的0.7個百分點上昇至11.7個百分點。關心基金動

  向的人士都知道,這個基金會今年來便一直看淡美國股市,所以11個百分點的盈利便直接

  來自對東南亞諸國貨幣的掃蕩,這已經是不言而喻的了。

  可見索羅斯並非單槍匹馬地和一群亞洲虎在進行殊死拼殺,而是有一群美洲虎站在他那

  一方。

第二章 世界上最偉大的投機家

  “我主來一貧如洗。

   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

   第一節 為錢而活著

   1992年9月15日下午5點30分,橢圓形的桌子后面,喬治·索羅斯安然地坐在他那

  張高靠背的皮椅中,透過巨大的玻璃窗,凝視著33層樓下面中心公園的緊張情景和通勤高

  峰時期人們的一舉一動。再次逐鹿這場游戲,並成為其中的一部分,令他興奮不已。

   近來,每當索羅斯步人曼哈頓中心的索羅斯基金管理處,他總有這樣的感覺:自己不是

  這兒的老板,而更像是一個參觀者。但今天他深感事實的確如此。他可以攀上一座高山,亦

  可搞垮某家銀行。他確信自己仍能夠玩這場游戲……而且會比大多數時候玩得好。或許會比

  任何人玩得都好。

   試設想如果近年來他將大部分時間花在遠游上,那情況該會如何呢?自1988年以來,

  他就將這個企業委托給斯但萊·德魯肯米勒,一個有著光輝金融管理業績的年輕總管,經營

  一直很順利。如果索羅斯出現在辦公室,他就與德魯肯米勒共同議事,盡管他們時常會因為

  對金融市場持不同見解而吵翻。

   那些日子,索羅斯本該前往東歐和前蘇聯,幫助組建和培訓他在80年代建立的慈善基

  金會,促使這些國家演變成民主社會的典範。幾年來,他在金融市場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

  精力,賺足了他曾經需要的金錢。現在,已步人生命黃金歲月的他,在盡可能地逃避辦公室

  中那種枯燥乏味的生活。他更願意同匈牙利或羅馬尼亞基金會中的下屬們聚在一塊,或是在

  波斯尼亞泥泞的街道上跋涉著,亦或是去參加冒險活動。

   但今天是個極不尋常的日子。喬治·索羅斯將要投下金融史上最大的一筆賭注。大戰將

  臨,有的人會心臟狂跳不已,在地板上來來回回地踱步,抑或是向早已戰戰兢兢的下屬們神

  經兮兮地發火,但是這向來不是他索羅斯的風格。他的腦子在快速地轉動著。坐在那兒,他

  處之泰然。每當要有大的動作時,他都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

這種作法對嗎?我會輸得一敗塗地嗎?

   他凝視著都市中初放的華燈,思緒卻早已飄到千里之外。他如果在倫敦會更富有嗎?他

  不能完全肯定。或許今天這一切都元關緊要了。

   通常,喬治·索羅斯喜歡住在遠離華爾街金融區的地方,而且他無需親臨紐約股票交易

  所,就有把握知道怎樣能賺到一大筆錢。

   他有自己獨特的投資方式。這種獨特的投資方式使他能夠百分之百地對金融市場了如指

  掌,所以他無需生活在鬧市區。他慣於呆在中區,喜歡在緊張刺激的風險中求得須臾的愜

  意。他的辦公室溫暖如家,墻上掛著一些畫兒,桌上擺放著家人的照片。但離索羅斯辦公室

  颶尺之遙的下屬們卻端坐在冰冷的電腦屏幕前,正視前方。好像如果他們的頭向左或向右

  稍稍們一下,就會表明他們上班期間在打瞌睡。墻上有一條標語一一一看得出是用電腦打

  出來的——上面寫著:“我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死時仍舊貧困潦倒。”

   這就是喬治·索羅斯的信條。已年屆66歲的他,富有得令人難以想象。他清楚,在這

  場“競爭”中已獲勝,他將不會死時口袋空空。的確,他辭世之時可能是美國最富有的人士

  之一。然而,沒有人敢建議說,該是摘下這條標語的時候了。畢竟,辦公室中的其他人仍需

  要這種動力。有些人憑借自己的努力發財,擁有了幾百萬美元。他們也將不會死時兩袖清

  風。好像在喬治·索羅斯周圍工作的人都加入到這場“淘金”狂潮之中,而且都交了好運。

  索羅斯基金管理處看起來與諾克斯堡不同,也不難進入。但是,它卻擁有與諾克斯堡相同的

  令人陶醉的金錢氣息。

   都市漸漸步人夜色,索羅斯卻幾乎沒有覺察到。他是個四海漂泊,四處為家的商人。作

  為一個投資者,他對東京、倫敦的金融市場同華爾街的金融市場一樣興趣濃厚;在密切關注

  布魯塞爾和柏林的經濟動態的同時,也關注波里亞和鮑基西亞所發生的情況。現在,他的思

  緒已不在辦公室,而是縈繞著西歐。那兒是眼下他朝思暮想的焦點。

   在過去的幾年中,他一直在追蹤歐洲經濟共同體的發展狀況,並且預感到這條導火線將

  會冷不及防地引發一場金融大爆炸。

   索羅斯是個諳熟金融業的理論家。他喜歡在股票、債券和貨幣“實驗室”中測試他的理

  論。這是個多麼奇妙的實驗室啊!那里沒有灰色地帶。股票或是攀昇、或是下跌,或是保持

  原狀。關於股票市場操作的理論都能根據逐日的結果得到驗證。

   許多投資者認為金融世界應該是有序的,股票的價格也應有其固定的邏輯。辨明這種邏

  輯,你才能發財。

   索羅斯則持不同的觀點。他認為金融世界是動蕩的、混亂的。他認為:辨明事理,你才

  能大撈一筆。如果把金融市場的一舉一動,當作是某個數學公式中的一部分來把握,是不會

  奏效的。索羅斯深信數學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場的。

   心理因素能夠控制市場。更確切他說,是掌握住群眾的本能才能控制市場。

   了解群眾何時、以何種方式聚在某一種股票、貨幣或商品周圍后,成功的投資者才會走

  到台前來。

這就是索羅斯的“堅果殼”理論

  目前,喬治·索羅斯正在整個歐洲的金融世界驗證他的理論。過去幾年中,他一直在那

  里應用這種理論,暫時退后,等待著適當的時機,等待著喧鬧的股民的呼聲。

   一旦他聽到這種呼聲,他就會一躍而起,抓住機會。當他預感到正確地把握住了金融局

  勢,他就不會再有顧慮。這次,他確信他是正確的。

   而且這次,他準備投下投資曆史上最大的一個賭注。

   如果他失敗了,他將會輸掉一筆錢。這元關緊要。以前他也忙過錢。以1987年10月的

  股票市場崩潰為例,他錯誤地理解了市場,最后,他才不得不提前放棄造成經濟損失的計

  划,以免遭到更大的損失。那次,他失去了3000萬美元。

   但更多的時候,他在贏錢一一一因為他是經紀人中的精英——他投資得如此之好,以至

  在1981年6月被institutional lnvestor雜志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金融管理者”。

   在1989年以前,只有一年,當他成立旗艦基金會時遭受了挫敗,那年是1981年。非常

  簡單,金融市場中沒有誰·做得象索羅斯那樣好,而且持續如此長的時間。範倫·E·巴菲

  特比不上他,彼得·林奇也比不上他。沒有人能同他相提並論。

  他的記錄在華爾街是最棒的。

 他的記錄在華爾街是最棒的。

  在辦公室的那個夜晚,他不斷地在想著倫敦。此刻,時針已指向晚上10:30。那里是

  事件發生的地方,卻不是在紐約市。

  一絲欣慰的表情掠過索羅斯的臉龐。他回想起1989年9月9日,柏林墻倒塌的重大日

  子。

  每個人都知道,那一天對於現代曆史來說是多麼重要。有些人認為,或者至少他們希

  望,隨著柏林墻的倒榻,一個新的聯邦德國將會東山再起並繁榮昌盛。

  索羅斯則不這樣認為。他的想法經常與眾不同。他預感到新德國在統一后將要渡過一段

  困難時期。同時,他預感到德國將會轉向國內,顧及本國的經濟問題,解除同其他西歐國家

  不重要的經濟聯系。

  因此,索羅斯認為,關注國內發展的德國,將同其他歐洲國家取得廣泛的聯系,尤其在

  貨幣上。

  他在觀望,在等待。

  第二節 出奇制勝

   1990年索羅斯觀察到英國採取了加入新的西歐貨幣體系——即匯兌機制——的決定性

  的一步。他認為英國此舉是一個失誤。英國的經濟本來不強大,加入匯兌機制,將使英國幾

  乎同西歐最強大的經濟力量——統一的新德國——聯系在一起。

   這種聯系,有利有弊,而英國將完全依賴德國。作為這個區域中的經濟最強國,德國將

  有權決定何種經濟措施對其他西歐國家有利。索羅斯認為,此舉最終將證明對英國來說是致

  命的。

   因為英國可能想要在其貨幣政策上向前邁進一步,而它又沒有這種能力。於是,將不得

  不使其政策同占主導地位的德國的貨幣政策相聯系。

   正如索羅斯所預言的那樣,1992年西歐遭受了金融危機。包括大英帝國在內的許多經

  濟體系出現滑坡。英國企圖降低其利率。

   然而,德國人因為其國內原因不願意降低利率:他們深深懼怕通貨膨脹會再次出現在德

  國。20年代的恐懼,他們至今記憶尤新,正是那場通貨膨脹導致德國的經濟走向崩潰。

   如果德國不降低其利率,其他歐洲國家也不會降低。這樣做會使它們陷入削弱其貨幣的

  危險境地之中。而且貨幣一旦削弱。只會使袖手旁觀的國家漁翁得利。

   所以,英國正陷入窘境。

   它的經濟情況很槽糕,英鎊面臨日益昇值的壓力。英國力圖改善其經濟情況,但這樣做

  的話,它就必須讓英鎊貶值,使其出口更有利。

   依據匯兌機制的條款,英國被迫保持1英鎊兌換2.95德國馬克的比率。

   1992年夏季過后,英國政府堅持要在這次風暴中求得生存——將不貶值英鎊,不脫離

  匯兌機制。反正,他們會混過去的。

  喬治·索羅斯認為這實屬一派胡言。

喬治·索羅斯認為這實屬一派胡言。

  他更了解情況。他知道英國經濟已處於何種可怕的境地。他們不可能繼續保持匯兌機

  制。他們不得不棄船而逃。

  9月中旬,危機開始了。

  謠言四起,說意大利人要讓里拉貶值。於是紐約的經紀人蜂擁著拋售手中的里拉。

  9月13日,星期六,意大利里拉貶值,但只是下降了7%,仍在匯兌機制條款所規定的

  限度內。

  認為歐洲中央銀行將承諾使其貨幣保持在匯兌機制限度的投資者,因為此舉賭注大賺了

  一筆。認為匯兌機制聯盟的國家會超出條款限度而不下賭注的,看起來似乎很糟糕。

  但如果意大利人如其所言使里拉貶值,可能還會有第二次浪潮……可能這次該要開始拋

  售先令了。

  一時間,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投資者和公司紛紛對西歐諸國政府決意讓匯兌機制決定兌

  換率,大失所望。現在,他們急於想使那些被削弱的各種貨幣脫手,包括先令在內。

  隨著9月15日的過去,喬治·索羅斯關於英國會使英鎊脫離匯兌機制的信心在日漸增

  加。

  斯但萊·德魯肯米勒認為時機已成熟,應該下賭注對付先令。他將想法說給索羅斯聽。

  索羅斯開了綠燈,甚至讓他賭下一筆比預想要大得多的賭注。

  於是,斯但萊·德魯肯米勒遵照索羅斯的咐矚,拋售了價值100億美元的先令。

  索羅斯看來非常自信,動身去了第五大道他的寓所。那晚他睡得很香甜。

  次日清晨7時,索羅斯住所的電話響了起來。那是斯但萊·德魯肯米勒打來的,告訴他

  一切順利。當索羅斯人睡之時,他已獲得9.58億美元的利潤。在這場匯兌機制危機中,索

  羅斯獲利的總值接近則億美元。

  英國人稱9月15日一他們被迫將英鎊從匯兌機制抽出的那天——為“黑色的星期

  三”。

  而索羅斯則稱它做“白色的星期三”。

  正是這個賭注,認為英國將會使英鎊貶值而賭人100億美元這一舉動,使得索羅斯聞名

  於世。

  這一事件成為他投資的出奇制勝的妙計。

  第三節 神壇上的索羅斯

第三節 神壇上的索羅斯

   因為這個賭注,索羅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投機者——成為金融界的一個神話。

   1992年9月后,喬治·索羅斯便被諸多的神話傳說所包圍。

   其中一個神乎其神的便是說他能夠調動市場:他所說的一個詞,諸如像黃金那樣的一類

  商品,或是像馬克一類的貨幣,將會導致貿易上的一個轉機。價值的昇降,完全因為他的一

  句話。

   他似乎萬元一失,百戰百勝。

   1992年11月,即他傾全力而出對抗英鎊的兩個月后,一位記者所作有關索羅斯的電視

  報道可以用來印證他調動市場的能力。“你投資黃金,並因為你在黃金上投資了,所以大家

  都認為該在黃金上投資,於是價格上漲了。你寫了一篇對馬克的價值表示質疑的文章,於是

  馬克價格下跌。你在倫敦做了一筆房產生產意,一夜之間價格下降的趨勢似乎有了逆轉。誰

  人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索羅斯對這些贊譽似乎很欣賞,並主動提出了一些看法。

   “近來,”他開始說道,“我的影響力被夸大了。事實上,我對此十分清楚。這一點將

  會被糾正過來,因為人們會意識到的,”他舒心地一笑,“我不是百戰百勝,你們知道,只

  是現在我占上風,將來也會有占下風的時候。”

   這兩方面的敘述都不妥當。

   他的影響力並沒有被夸大其辭,同時也沒有跡象表明他將會走下坡路。

   當《商業周刊》問及他作為這樣的權威有何感受時,他回答道他感到開心。

   開心!

   有些人並不僅僅為了開心。

   至1994年,關於索羅斯的神話散布得如此之廣,連華盛頓都對此頗為關注。如果索羅

  斯果真能調動中場,如果財富具能因為一個人的一舉一動或失或得,那麼這個人難道不是一

  種威脅嗎?難道不應該對喬治·索羅斯加以控制嗎?

   這便成為有關此人的主要話題之一。此人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成為了鮮有人為的金

  融界泰斗。

   作為一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他所積累的金錢比大多數人一生,或是成百個人一生

  所見過的金錢還多。但是僅有一部分歸功於籠罩著他的神祕氛圍。

   喬治·索羅斯遠遠不是只賺了幾十億美元的人;也遠遠不只是如《金融家》所說,搞垮

  了英國銀行的人;更不止於,如《商業周刊》所譽,是能夠調動市場的人。

  第四節 華爾街頭的暫學家

第四節 華爾街頭的暫學家

   金錢,對於索羅斯來說,其吸引力曾一度極為有限。

   他並沒有期望自己成為世界級的投資者,去賺大把大把的鈔票。相反,他渴望自己成為

  一個哲人:並且時常感到在知識的王國中倘祥比做金融更愜意。

   然而,他發現自己深具賺錢的天賦一一一並且是賺大錢。這一切似乎來得很容易。或許

  這就是為什麼他感到被金錢所汙染的原因。他不僅僅想積累財富,他想用自己的生命做更多

  的事情。

   這並非指索羅斯認為做金融投機生意不光彩,或是把它僅僅看成是賭博,他並沒有力自

  己所從事的事情找借口,他只是沒有從中獲得樂趣。他渴望能力他人作點貢獻一~能被人們

  牢記不忘的貢獻。

   他認為自己是個哲學家,而不是一個金融家。他喜歡稱自己為一個失敗的皙學家,這是

  他早年曾想要實現,現在卻已放棄的夢想。

   他最大的夢想是給世界增添知識一一一即世界以某種方式運轉,以及人類在世界中起什

  麼樣的作用。從學生時代起,他就在一直尋找這種知識。這種探索帶他步人了哲學天地。曾

  幾何時,他希望成為一名哲學教授。他研究經濟,但對於那個世界來說,他總好像是一個匆

  匆看客而不是永久居民。

   索羅斯感到自己被所學的經濟方法所愚弄,認為經濟學家對世界運轉的方式缺少切合實

  際的理解。他們做白日夢,談論的只是理想狀態,錯誤地認為世界是一個理智、有序的地

  方。甚至還在青年時代,索羅斯就清楚地知道,世界遠比經濟學家讓人們所相信的更混亂。

   當索羅斯開始形成自己理論之時——有關知識的理論,曆史的理論,包括將來的金融理

  論——他就深信這樣的基本理論依據:世界深不可測,完全無理性、元秩序。簡而言之,世

  界難以把握。

   他想以出書的形式將其理論提出來,但發現使這樣的書通俗易懂具可讀性卻很難做到。

  甚至有時他對自己所寫的東西也深感費解。他深感知識的領域很難征服,他決定去尋找自己

  能夠征服的領地。

   這個決定,在某種意義上說,很容易做。況且,他也不得不為生計考慮。為什麼不通過

  盡可能多地賺到錢的方式來證明他比其他的經濟學家更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律呢?索羅斯

  認為,金錢能力他提供一個舞台,使他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賺錢,簡單他說,依然可以幫

  助他成為一位哲學家。

   他所進入的世界,是高級金融世界,有極高的回報。然而,風險也高得令人畏懼。這不

  是心理承受力低的人能馳騁的天地。

   可能膽量小的人能夠風光幾年。但最終,巨大的壓力會降臨到他們頭上,這是一種對別

  人的鈔票負有責任的壓力。投入其中的代價是昂貴的:犧牲睡眠、放棄休閑、失去朋友與溫

  馨的家庭生活,因為在金融市場中形勢極其凶險。遲早,這些心理承受力低的人要另尋他

  路。

   相反,索羅斯,心理承受力極強。他看起來極其沉穩,喜怒不形於色。投資成功,他會

  偶露滿意之容;投資失意,他不會像有些人那樣沖到最近處的房頂或是摩天高樓之上尋其末

  路。他心平氣和,沉著冷靜,很少會歇斯底里地狂笑,亦或是抑郁寡歡。

   他,正如自己所評論的,是一個評論家,的確,他曾開玩笑說他是“世界上拿薪水最多

  的評論家”。這表明他有點像是個局外人,能置身於戰場之外。“我是就過程進行評論,而

  不是締造企業的企業家。我是判斷企業狀況優劣的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我的作用是品

  評,並通過決定買賣來表現我的判斷。”

   盡管從1956年起,他先在倫敦,然后在紐約投資商業,但他事業真正起步是在1969

  年,那時,他建立了自己的投資基金會,取名量子基金會。除80年代初的幾年以外,在其

  后的25年中,他一直積極地經營著這個基金會。在80年代未,他採取低調態度,把大部分

  精力花在慈善活動上。然而,他經常同管理基金會的人保持聯系。

   此公司是第一批被允許非美國國籍的投資者可以自由投資的海外公司。大多數海外公司

  受美國法律限制,不得超過”位投資者,並且通常規定最小投資額為10億美元。同時,它

  沒有防備損失的政策,是那些願意拿錢冒驚人風險以獲重利的富人們的的超級投資伙伴。索

  羅斯公司出售的是短小、過時的復雜的金融設備,而借人的卻是大量的資金。

   公司經營初期,一些小的經營者採取混合股票獲利的策略。在某種程度上保證經營者能

  將其有價證券分為長期與短期兩種,長期的指當市場上揚時可以獲利的股票,短期的指市場

  下跌時可以獲利的股票。

   索羅斯與其他一些公司的巨頭拋棄了這種策略,超出了美國的股票市場的範圍,在全球

  範圍內對金融市場的股票、利率和貨幣等方面進行全面把握。平均每個交易日,索羅斯公司

  就能買入或賣出價值7.5億美元的股票。

   他的業績元一例外,均令人震驚。如果1969年索羅斯創建公司伊始,有人投資10萬美

  元並且追加全部股息,到1994年春季他就會擁有1億美元——聯合增長率為35%。對於一

  個規模相對小的公司來說,這種回報已異乎尋常,同時這種作法震驚了華爾街。

   1969年,索羅斯公司的股票每股價格為41.25美元,到1993年初,每股價值

  2.154355萬美元,到1994年6月,每股價值2.26萬美元。要成為公司的會員,其最小

  投資額為100萬美元。根據大多數報道,索羅斯擁用113的公司股份。

   索羅斯賺錢並沒有採用老舊的方法。19世紀的美國工業巨子,像洛克菲勒和卡耐基,

  是通過建築工業、石油和鋼鐵積聚財富。而喬治·索羅斯既沒有自己的公司,又沒有任何工

  業基地。他的獨到之處是運用大筆的資金,在金融市場中機動靈活地運作。

  第五節 全融終結者
 
第五節 全融終結者

   盡管身材矮小,索羅斯看上去體魄強壯,像名運動員。他的頭發很短,略帶波浪,戴著

  一副金絲邊眼鏡。有人說他看上去像位經濟學教授,或是滑雪教員。他英語說得十分地道,

  盡管略帶一絲匈牙利口音。一位作者曾如此描述他:“雙眉微蹩,下額瘦削,嘴唇很薄,身

  材魁梧,極富熱情。頭發很短,聲音平板而略顯沙啞……”

   於是,人們以為他是個粗俗的人,而且驚奇地發現他與別人毫無二致。《監護人》上曾

  寫道:“他看上去並不凶,樣子平和,略帶匈牙利口音,一派歐洲顯貴的氣度。前額上的皺

  紋,是在商場上冥思苦想留下的歲月印痕,亦顯露出他極為推崇的學者風範。” 《觀察

  家》的一位作者認為索羅斯極具歐洲人的氣質。“他體魄強壯,氣度優雅,帶著抹不掉的貴

  族氣息和不溫不火的奧地利及匈牙利中層社會的態度。早期,人們很容易地把他想象成這

  樣:坐在維也納一個古老的咖啡廳中,一邊吸著摩卡咖啡,一邊與托洛茨基下棋。”

   英國報紙《獨立者》給予索羅斯如下評論:“他不是80年代上演的有關華爾街影片中

  那個完美無暇的戈登·格科。他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年輕十歲,可能是由於他堅持不懈地打

  網球,並對紐約所提供給極其富有的人們的那種奢華的生活方式缺少好感。他既不吸煙,也

  不飲酒,對食物的口胃也是中等。他看上去更像一位治學嚴謹、不修邊幅的中歐國家的教

  授。”

   到了70年代未80年代初,索羅斯深深感到投資帶來的痛苦。這種源於投資增長的方式

  遠遠超出他想象的控制範圍。

   然而,他是一個能逢凶化吉的幸運者。他繼承了父親的這種技能,並在二戰中於1944

  年在布達佩所為了躲避納粹使用過這種技能。在金融市場中,求生有時意味著能迅速撤退。

  在80年代初期,索羅斯就是這樣做的,他採取低調態度,他讓別人管理基金會。

   然后,他做最終的決定。他希望從生活中獲得更多的東西,不僅僅只是投資上的成功。

  他不是享樂主義者,所以金錢能帶給他的東西是有限的。他想把錢用在有益的事情上。因為

  他無需征得家人或董事會的同意,因此一旦他決定如何用錢,他就可以徑直地去做,把錢投

  出去。

   這種自由與權利,使他能夠充分細致地考慮自己的決定。最后,他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

  策,首先在東歐,然后在前蘇聯投資,以促進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

   索羅斯離開匈牙利己有數十年之久,因為他不願遵循統治這個國家的社會制度。這種思

  緒壯大於東歐與蘇聯的“閉塞”國家冒犯了他的原則,因為他深深篤信美國與西歐的政治自

  由與經濟自由。

   通常一些西方政府,有時是一些私人基金會,妄圖在這些國家造成凹痕。然而,西方從

  來沒有人想過要引起如此深遠的變化。

   索羅斯認為自己能夠接受這個挑戰。正如他教自己在投資上所作的一樣,他將緩慢起

  步,認真監察整個過程,謹慎地運用資金。他希望——這是個長遠的希望——能開啟這些閉

  塞國家的大門。

   他想利用自己的金融資產,在東歐及蘇聯的民眾中制造影響,要產生影響且不引起懷疑

  很難做到,要贏得政治權威人士同意他的作法也許並非不可能。然而,他想試一試。

   事實上,1979年在南非他就開始了援助行動,只是最終功虧一贅。然后他轉向東歐,

  於1984年在匈牙利建立了一個根據地。后來,他分別在東歐的其他地方和蘇聯也建立了自

  己的根據地。

   剛剛在這些國家的一些地方站住腳,有點成績,這些國家政府的懷疑與敵意便紛至沓

  來,盡管后來索羅斯的基金會非常火爆。到叨年代中期,他為這些基金會捐贈了幾億美元。

  在1992年和1993年,索羅斯捐購了5億美元,並承諾再捐贈5億美元。1993年,他給俄

  羅斯的捐款比許多西方政府還多,雖然他曾聲稱那里的形勢是“災難性”的。

   喬治·索羅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投資者,已經變成了喬治·索羅斯一一一世界最大的

  慈善家。

   從多瑙河到烏拉爾,他成了西方最重要的私人捐贈者。許多人贊譽他是聖人,債世疾俗

  者罵他是入侵者。最終,索羅斯找到了一個方法以示區別,既贏得了尊敬,又在華爾街與倫

  敦之外成績斐然。

   旨在打開闊塞國家的慈善行為帶給他的滿足感,遠遠超出了積蓄財富本身。同樣也帶給

  他更多拋頭露面的機會。他喜歡出風頭——確實,他渴望有這樣的機會,因為他有興趣讓全

  世界知道,他不僅僅只是一位罕見的巨宮。

   然而,索羅斯並沒有完全滿足,因為他知道公眾希望他透露投資過程中的祕密。他想出

  風頭,但只想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他想盡可能保持住他的個人隱私,但他的形象太高大

  了,他的業績太豐厚,他涉及的範圍太廣闊。

  第三章 我是上帝
 
 
第三章 我是上帝

  “我懂得的一點就是為了錢而去賺錢就如同炊煙上天一般,財富於人也許是極為沉重的

  負擔。”

  第一節 藍色狂想曲

   一位精神病專家,如果被要求的話,經常能猜測出這些夢想背后的原因:這個孩子太愛

  他(她)的母親,或是根本不愛。這個孩太崇拜他(她)的父母,或是情況恰好相反。

   然而,是什麼原因使一個孩子認為自己是上帝呢?

   喬治·索羅斯成長於20世紀30年代布達佩斯中上等級的環境中。與同齡的其他孩子一

  樣,他有許多朋友,愛好運動。行為舉止與其他孩子別元二致。那麼,對他的夢想該作何種

  解釋呢?

   把喬治·索羅斯這個小孩的與眾不同的想法解釋成稍縱即逝的白日夢或許會簡單些。一

  個成年人已有跡象表明,他已長大,脫離了那些救世的想法。

   然而、作為一個成年人,他沒有出示任何標志。退卻的姿勢或是注腳,說明他不再堅持

  這樣狂放的想法,只是建議別人相信他是一個神人,這一點很難做到。

   “事實上,他在一本書中寫道,“從孩提時代起,我就擁有相當強烈的救世夢想,但我

  不得不控制,否則,它們會給我帶來麻煩。”

   他控制這些夢想的方法之一,就是盡可能不去提它們。一次極為罕見的機會,他曾提到

  過這些夢想。那是1993年6月3日,他告訴《獨立者》這家英國報紙:“當你把自己當作

  什麼神時——世界的造物主一一一那就成了一種病,但現在我對此感到很舒服,因為我開始

  不帶這些夢想去生活。”

   索羅斯在1987年出版的《金融指南》一書中,對他的這些夢想作了詳細論述。他披露

  道,對於他來說,青年時擁有這樣的信念是很痛苦的。這種他不願意別人知道的祕密成了一

  種負擔。

   “當我承認我經常對自己個人的重要性有夸大的想法時,相信讀者不會驚訝。、坦率他

  說,我曾夢想自己成為一種神,或是像凱恩斯一樣,甚至比他更好的經濟改革家,或是成為

  像愛因斯但那樣的數學家。強烈的現實感使我意識到這些想法不出格,於是我把它們做為負

  罪的祕密藏了起來。在我成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這是使我相當不快潔的一個原因。當我步人

  社會,現實離我的夢想如此之近,讓我能夠承認我的祕密,至少可以對我自己承認。勿庸

  說。結果我感到更快樂。”

   多麼令人吃驚的想法一一一現實離他夢想成為上帝的心願更近了。

   難道喬治·索羅斯真的是說,他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一個成功的金融家,一個慈善家

  的生活,與孩提時代夢想自己成為上帝的心願在某種程度上,是近似的?

   顯然,他的意思正是如此。

   索羅斯沒有詳細他說明,為什麼他認為自己是上帝,做這種聲明有什麼意圖。或許,如

  果要求解釋的話,他會勸導人們相信他只是在開玩笑,他根本不認為自己是上帝。他甚至在

  到處拿自己孩提時代的感情開玩笑。一位記者曾對索羅斯建議,說他應該被任命為教皇。

   “為什麼?”他問道。“我現在是教皇的老板。”

   這該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即使已經成年,仍相信他擁有獨一元二的天賦。

   喬治·索羅斯像上帝。

   即使這聽起來不那麼真實,至少可以幫助解釋他兒時曾擁有並將之帶人成年的這種巨大

  的自信心。

   因為喬治把自己幾時的夢想作為一個祕密藏匿起來,所以他早時的故友不記得他曾堅持

  說自己是神聖的。這一點並不令人驚奇。他們確實回憶起,他喜歡凌駕於其他孩子之上。大

  多數他的成人朋友認為,當他認為自己是上帝時,他是在故意夸張一種宣稱自己比別人優越

  的方法。好像他們在為索羅斯的夸張說法道歉,並為他的夢想尋找辯護,說索羅斯的話並非

  有那種意見。

   有人說,索羅斯這番話的意思不是說自己是上帝,而是他認為自己可以同上帝談話。又

  有人認為,索羅斯只是表達自己無所不能:這話不必認真,他還可能如別人一樣,把自己比

  成拿破侖。

   在很短的時間內,索羅斯肆元忌憚的胡言亂語給他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他沒有贏得新的

  尊重。他被視為極端傲慢自大,並遭到輿論譴責。

   現在,索羅斯已年屆腸歲,他堅定不移地宣稱自己首先是個慈善家,他的投資生涯仍很

  順利。考慮到他的投資,他將繼續盡可能地保持低調態度。然而,1992年他對抗英鎊的事

  件,使他成為倍受關注的明星。而且他個人本身似乎也招致了相當程度上公眾的關注。他願

  意向世人透露其全部慈善活動。但也將繼續保護其投資方面的祕密,盡管世人渴求發現他是

  如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投資者的。

   下面的故事旨在揭示喬治·索羅斯這個杰出人物的個人生活及工作生涯,使讀者對其公

  眾形象與個人生活有所了解。

   小孩子們都擁有自己的夢想。他們或是相與眾不同;或是聲稱要成為上等人;或是希望

  吸引眾人的關注。

   這是一個性格溫順、身體瘦弱的孩子,羞怯地夢想著——打了一個響指一一一他會成為

  山姆遜、史泰龍,或是——沒有了濃重的口音一施瓦辛格。這個孩子幾乎役離開過家,沒有

  機會出遠門旅行一番,他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飛行員或太空人。

   一旦索羅斯發現想要逃避公眾搜索的目光是不可能的,他就尋求拓展其聲譽的新辦法。

  他從前一直轉移話題,避而不談其投資祕訣。突然間,他變得談鋒甚健,向公眾宣布他喜歡

  金融市場的哪些部分。他對國際事務向來不感興趣。然而,又是他在公開場合就廣泛的對外

  政策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從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到波斯尼亞問題,以期引起世界各國首腦的

  關注。特別是,他想引起美國政治家們的注意。

   那些熟知喬治·索羅斯的人好像要把他摔到地上來,這當然只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對於

  那些人而言,他們好像不願確實相信自己就是上帝的朋友或大學同學,所有有這些思想的人

  都在他們的排除之列。他們不可能與索羅斯共事,因為索羅斯確實是使他們感到畏俱。

年紀輕輕的喬治哪來的這種思想呢?是誰給他灌輸了這些思想呢?

  或許是他的父母親吧,喬治的父母親確實曾給他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他父親狄華達,和

  他母親伊麗莎白也曾給他們的其他子女以此種影響,然而其余的子女卻絕無這種狂做天下的

  豪氣——以為我即是上帝。他出生在匈牙利,他的匈牙利名叫迪斯德玆·索亞,后來他終於

  把名字英文化成喬治·索羅斯。盡管在匈牙利語中他的名字發音為索羅斯玆,但喬治還是適

  應他的英美朋友稱自己為索羅斯。

  他唯一的同胞即兄長鮑爾,大其兩歲。

  無論有何過錯,狄華達都給他的小孩子樹立了有重大作用的榜樣。當喬治出生之時,他

  父親已經曆了一段極為可怕而又漸趨成熟的時期,作為一名一戰中的匈牙利戰犯,狄華達在

  俄國度過了三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從1917年革命開始直到1920年的國內戰爭,在內戰期

  間他在西怕利亞東奔西跑以求生存活命。只要能夠生存,萬千不愉快的令人痛苦之事他都嘗

  試過。

  在日后回憶此段充滿危險的生活的時候,狄華達告訴他的孩子們,在革命年代任何事情

  都有可能發生,幾乎全元生存的希望。每個人都是九死一生,這些在孩子們的心中留下了很

  沉重的感覺,漸漸地,喬治了解到他父親是一個聰明的,毋寧說是精明的人,他憑借自身的

  聰明才智已經超過了許多人。年輕的喬治視其父為天神。

  斐熱格·耐格比喬治小一歲,仍住在布達佩斯,他是一個化學工程師,當時正為匈牙利

  著名的燈泡制造商托格姆工作。他第一次遇見喬治是1926年在洛拔島。他們的房屋在布達

  佩斯北部的多淄河畔。當情形惡化時,耐格回憶說,狄華達總想辦法對付。“他從未被徹底

  擊敗過。”耐格說這些話時顯露出堅定的表情。父親永不被擊倒的精神對喬治而言是一筆遺

  產,這是很有用的。喬治完全了解到,“父親可能會在革命的哪一方呢?啊,當然,兩邊都

  在,他不得不如此,否則就無法活命。“對喬治而言,最為重要的是父親具有求生的特質。

  父親的觀點成為喬治生活中無比珍貴的價值觀。狄華達的性格特點在戰爭年代顯得特別

  令人羡慕,在和平時期反倒黯然失色。在20世紀30年代,對洛拔島的居民而言,狄華達再

  也顯示不出絲毫英雄本色。他人長得帥,體格健壯,愛好運動。狄華達那雙飄忽迷離的眼

  睛,揮金如上的豪俠之氣,特別是對艱苦勞作的極大熱情,這些都是遠近有名的了,“我父

  親並不工作,他只想賺錢”,小喬治這樣認為。

  斐熱格·耐格對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夏天,狄華達準備去工作的情形描述得繪聲繪

  色,淋漓盡致。

  狄華達每天早上7點坐船從洛拔島去布達佩斯,他的辦公室就在那里。

  “當他聽到船快來時,”耐格回憶道,“狄華達一邊穿褲子一邊開始洗臉刮須。他手里

  拿著刮刀跑向開來的船,一路上繼續刮臉,在航行途中也忙個不停,所有這些都只是為了多

  睡一分鐘,這對一個律師而言是十分罕見的了。他人總是萬分機靈,有點狡詐。”

  狡詐自然意味著不循規蹈矩,不羈於俗套。

  盡管外人視狄華達是臭名昭著之徒,據人們回憶,他工作拈輕怕重,不好腳踏實地地

  干,但喬治對他父親的生活方式卻報以無限的同情感。事實上,喬治·索羅斯后來承認自一

  戰歸來后他父親幾乎就不勞作了。這樣其實亦不完全是件坏事。他由此可獲得一個好機會,

  即可與他父親交談並從中學到許多東西。如果別人認為狄華達的花銷習慣沒有一點點改變,

  喬治倒也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對喬治而言,這不過是他父親的財運如同海潮一般來來去去,

  時而鋪天蓋地而來,時而席卷而去,如此周而復始。然而,狄華達似乎是有意地給他兒子一

  個資訊:在他今后的日子里,他要與他的兒子呆在一起:“我懂得的一點就是為了錢而去賺

  錢就如同炊煙上天一般,財富於人也許是極為沉重的負擔。”

  在狄華達看來,對一個把逃生看得高於一切的人而言,金錢大多本身就是缺點。財富是

  露人的,有多少雙手伸得十萬八千里長去撈取財富。而財富大多卻使人軟弱,使生存更難。

  狄華達把這些切身之感告訴他的孩子們,他的孩子信之如鐵律,在以后的生活中,對於財

  富,索羅斯超出大多數人狂野的夢幻之外,他對積累萬貫家產並無大多興趣。

  然而,狄華達給他小孩的最大的禮物是傾注了大量的注意和關心。他常常與孩子交談,

  講一些人生的祕密,他讓小孩子們領悟這其中的重要意義。與那種把小孩子固定在自己的價

  值觀中的做法不同,狄華達支持孩子們的自信,使孩子們確信,要同他父親一般,男兒應當

  知道往后要克服巨大的困難,如何駕馭動蕩不安復雜多變的形勢。因此,喬洽總是明白要尋

  找非同尋常的辦法去解決問題。

  如果說狄華達教給他的孩子們求生的技巧,伊麗莎自卻給他們以藝術和文化的陶冶。喬

  治深深地依戀愛慕他的母親、繪畫、雕刻,音樂和文學是伊麗莎自主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

  分,她力圖把這種愛好灌輸給她可愛的兒子。喬治喜歡涂涂抹抹,而對音樂卻不大感興趣。

  他后來對哲學的興趣看來是源於伊麗莎白·索羅斯本人對此學科的愛好。盡管一家都說匈牙

  利語,喬治終於學會了德語、英語和法語。

  葉胡迪·賽牡是喬治孩提時的朋友,眼下也住在布達佩斯。她記得喬治是個“非常可愛

  的小男孩”。她在洛拔島時就了解喬治和他父母親了。

  伊麗莎白的生活之路是“不容易的”,她口憶道。狄華達擇金如上,漠視任何工作,導

  致家庭關係緊張。伊麗莎白盡了最大努力,還是無法阻止斗嘴吵架的發生。伊麗莎白身材瘦

  小,容顏憔悻,頭發花白,她是一個傳統的家庭主婦,照看她的兩個兒子,操持大小家務,

  這些都使她更像匈牙利人而不象猶大人。因為和許多中上階層的匈牙利猶太人不一樣,狄華

  達和伊麗莎白對其宗教根源特別感到不舒服。索羅斯在以后的生活中對他的朋友們講,“我

  生長在一個猶大教家庭里”,由於他是藍眼睛、棕色頭發,更像他母親而不像他那有“黑

  色”特征的父親,喬治並不像猶太人。“你不像猶大人。每當其他孩子們這樣對他說時,喬

  治都高興不已,對他而言沒有比這更令他深感欣慰的了。

  由於猶太教受到極大排斥,狄華達不得不花很長時間去當一個基督教教士。例如,在二

  戰期間,他要喬治向士兵們乞購香煙。然后把這些香煙轉手賣給猶太人的商店。對狄華達而

  言,問題歸結到一點就是要盡量使自己顯得親切、和善、堅定,這樣才易於過關,自保。

  第三節 頑廢的學童

 盡管他盡力顯出自己與眾不同,喬治·索羅斯同時代的朋友都認為他在孩童時代並不十

  分突出。他可能自視為神,但沒有一個朋友認為他具有絲毫特質,即使是非神性的方面。根

  據所有的記錄,他沒有天才,但他勤奮而具有創造性。斐熱格·耐格記得喬治對大人有點攻

  擊性。“當他相信某事時,他十分頑強地扞衛它,他性格堅強、突出。”

   這個年輕人在體育運動方面出類撥萃,尤其是游泳、航海和網球。在洛拔這個地方有

  40戶人家,有兩個網球場,這已是奢侈品了。他並不喜歡英式足球,認為這並非中上等的

  運動,各式各樣的運動激起他的無數的好奇心,他特別喜歡與人談《資本論》。從7歲開

  始,他常與其他孩子玩耍,在這群孩子中最坏的是喬治和李提文,這就難怪后來喬治成為高

  級金融家,而季提文則成為曆史學家。

   在各式游戲中所向無敵使年輕的喬治厭煩了,為使游戲更有活力,他採用了新規則。其

  中之一是加上股票交換而使游戲更加復雜化。60年代當索羅斯在回到匈牙利時,他找到了

  童年時的朋友斐熱格·耐格,耐格問他何以謀生。“你還記得我們兒時玩的資本游戲嗎?”

  索羅斯笑著問道,“啊,今天我就做和那一樣的事。”

   在布達佩斯,孩子們到14歲時就要去上學,對於貧困家庭來說,超過這個年齡再送孩

  子上學就實在困難了。

   邁克斯·哈姆是布達佩斯的一個經濟學教師,與喬治同讀小學。194O年兩人第一次見

  面時都是十來歲的人。次年他們轉到一個中等階層的州立學校。哈姆此后六年一直是喬治的

  同學。

   在初級學校,喬治是出類拔革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邁克斯·哈姆與喬治並不友好的原

  因,“喬治非常勇敢,超群出眾,而我卻比較呆板,好靜,他喜好與其他男孩子打架。事實

  上,喬治學會了拳擊以自衛。”

   在喬治求學的年代,所有年級都分成兩類班,猶太人在一班,非猶太人在另一班里。喬

  治與邁克斯·哈姆在猶太人班級里。哈姆對猶太人有著美好的記憶。非猶大的年輕人分成許

  多塊,盡管這種反猶太憎緒非自然的產物,哈姆回憶說。男同學之間的武斗並非總由於猶太

  人與非猶太人之間的對立。哈姆觀察到,“你可感到一種潛在的反猶太主義,這種打斗也具

  有政治意味。”

   盡管年輕的喬治亦涉及打斗之中,但他所在學校的沖突並非響應反猶太主義。事實上喬

  治很謹慎地表明他和哪一方都不過從甚密,而與猶太人或非猶大人都保持著良好關係。

   盡管喬治成人后喜歡標榜自己是一個知識分子,但是,他的同學並不認為他是一個突出

  的學生,他們也想不起喬治特別喜歡哪一門課程。根據邁克斯·哈姆回憶:“喬治並非一個

  特別出色的學生,他就是個中等的樣子,但他是那種很健談的人。“

   柏爾·梯里尼也是那時上的學,跟邁克斯·哈姆一樣,也記得喬治·索羅斯不過就是一

  般的學生。有一件事在柏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這事發生在1942年,其時他和喬

  治均為12歲。

   喬治和柏爾都參加了一個童子軍集會。在該會上世界語組織宣告成立,熱心參加該組織

  的人要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一張紙條上。這些紙條放在一些長凳上。像作惡作劇似的,喬治抓

  住紙條,不讓梯里尼在上面簽名。“喬治是相當刻薄的,酸味十足的。柏爾記很清楚,“我

  擔心他會拿我開玩笑,我想予以反擊,我們就打了起來。”當他們倆忘我地“戰斗”時,突

  然都尷尬地發現老師怒容滿面地站在他們身邊。因為打架,他們都受到書面警告。當二戰在

  1939年9月爆發時,喬治部僅9歲。但他的生活幾乎沒有變化,納粹當時對匈牙利並未構

  成威脅。事實上布達佩斯居民生活一如既往,當蘇聯軍隊入侵芬蘭不久,喬治從當地報紙上

  讀到請求援助芬蘭的呼吁后,沖向報社辦公室,響應這一呼吁。這給編輯們留下了深刻的印

  象,他們認為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冒險給遠在千里之外的人們提供援助,這非同尋常。編輯

  們就此專門寫了一篇報導。

   隨著戰爭的發展,德軍人侵匈牙利的危險愈來愈大。索羅斯與其余的匈牙利猶太團體不

  可能逃避戰爭。事實上,在隨后幾年里,戰爭直逼其家園,斯情難忘。

  第四章 布達佩斯的地窖

“我在這里,已舉步維艱。那不是一種奇妙的感受嗎?只有一條路可走了。”

  第一節 噩夢成真

   對於布達佩斯的居民來講,1943年的生活安靜得神祕而又可怕。這時盟軍已在意大利

  南部站穩了腳跟,他們的戰機豈飛臨布達佩斯。在這座城市仿佛遭受攻擊的威脅時,在歐洲

  的另一些地方激戰昇級了,危險即將降臨匈牙利:煤炭短缺,學校也因怕遭空襲而關閉。

   至1944年春天,整個歐洲的猶太人口體幾乎都遭納粹掃蕩。人們擔心匈牙利的l00萬

  猶太人一一一東歐最大的猶太人團體,將是納粹的下一個目標。奧斯威辛的大規模屠殺事件

  正在到處傳開。俄國人正在西征,但他們能及時地打破納粹的壁壘挽救猶太人嗎?

   對布達佩斯的猶太人來說,惡夢似乎來臨了。

   1944年3月19日是個星期天,因此索羅斯一家在洛拔島。他們遠在他鄉,沒有耳聞目

  睹布達佩斯南面近處發生的駭人事件:德國坦克正沿著多瑤河的布達佩斯兩岸行進。納粹的

  侵略正在擴展。這是一場“和平的”侵略:沒有槍聲,只有坦克車鏈和馬達的轟嗚。大街上

  一夜之間空無一人,每個人都藏到家里的隱蔽處,直到確信已經安然無恙,他們主要的下意

  識動作是抓起電話。

   同布達佩斯的大多數人一樣,喬治認為納粹對他的祖國的侵略是短暫的,很可能不會超

  過六周:它似乎在尋找感覺。在別的一些地方,納粹在退卻。戰爭似乎馬上會過去。

   六周,並不漫長。

   但誰也說不準。唯一能做的是往好處想並銷聲匿跡,在大街上逗留,可能就是死亡。

   布達佩斯的猶太人團體分成了樂觀派和現實派。樂觀派死抱住他們的幻覺,直到3月

  19日希特勒的軍隊開進的最后一刻。甚至納粹的坦克已馳過大街,他們還認為猶太人的命

  運不會太坏,歐洲別處有關猶太人大屠殺的報道不可能真實,戰爭,無論如何會迅速結束。

   現實派也認為戰爭會馬上結束,但他們相信奧斯辛威大屠殺,另外,他們懷疑戰爭會馬

  上結束,猶大人會得到挽救。

   狄華達·索羅斯相信了戰爭的喧囂,他在納粹上台十年以來。就一直關注這個黨。他看

  到了納粹的惡性膨脹,毫無理智的暴力已侵入世界大戰。他早已擔心暴力遲早會延伸到匈牙

  利,延伸到布達佩斯,延伸到他的家庭。

   經過了第一次大戰的暴虐,狄華達發誓將幫助他的家庭度過另一個難關。他沒有經濟上

  的擔憂,因為他在戰爭早期就賣掉了一些不動產。他有著高度的自信,他的冷靜安慰了喬

  治、保羅和伊利莎白。斐熱格·耐格,當時是一個13歲的男孩,回想起他的父親那年春天

  做的充滿傷心和恐懼的猜謎游戲:預言他的家庭和朋友中有多少人將要消失。至少有半數被

  他父親不幸言中。他的父親緩了口氣,胸有成竹他說:“不會是索羅斯一家,不會。”

   狄華達是個幸存者,他將照看他的家庭。

   在后來的12個月里,有狽萬布達佩斯猶太人被殺,鬼使神差般地證實了斐熱格·耐格

  的父親的預言。幸存者,包括喬治·索羅斯和他的家庭,經曆了可怕的日日夜夜。

   納粹當局給布達佩斯猶太人委員會以這樣的重任:在猶太人社區傳播、張貼驅逐猶太人

  出國的告示。委員會卻把這個可怕的任務推給了幼稚孩童。

   喬治就是其中之一。

   在委員會辦公室,人們給他一些暑了名字的小紙片,每張紙上都命令某人次日早九點向

  猶太教學校報道,並帶上一張毯子和二十四小時的食物。

   喬治向父親請教,向他展示了名單。他看到了父親臉上扭曲的表情——納粹正在搜捕匈

  牙利的猶太人律師。

   “傳遞好告示,”他教導他的兒子,“但要告訴每一個人,這些是驅逐告示。”

   喬治照做了,但他發現一些他已告知的猶太人不準備躲開納粹,即使這意味著被驅逐。

  要是納粹宣布猶太人律師將被驅逐,那就是法律,應當遵守它。

   “告訴你父親”,一個人說,“我是一個守法公民,我過去一直如此,現在也不會去違法亂紀。”

 

第二節 父子大逃亡

  在這可怕的時期,狄華達·索羅斯是個應付自如的父親。布達佩斯猶太人的頭上懸著絞

  刑架——死者可能是喬治,如果納粹發現他是猶太人。去集中營的旅行惡夢突然變成了可怖

  的現實。

  “這是一個無秩序的占領,”狄華達告訴兒子,“正常的法律不適用了。你得忘掉你在

  正常社會里的行為。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環境。”

  狄華達教導喬治如何在這“不正常”的情景下行動。為確保他的兒子不被納粹當局帶

  走,狄華達賄賂了一個匈牙利官員,允許他的兒子作為一個非猶太人官員的兒子在農業部出

  沒。狄華達還為兒子買到了假身份證,它成為兒子生存的關鍵。

  在戰爭期間,喬治·索羅斯變成了西諾斯·克以斯。

  狄華達也向那官員的猶太人妻子提供經濟上的援助,使她能躲過納粹。后來的幾年,喬

  治·索羅斯委婉地稱他父親的行為是純粹的“商業交易”。

  狄華達賄賂過的匈牙利當局負責沒收那些已被送往奧斯威辛的猶太人的財產。

  喬治陪伴他們走遍了這個國家。

  這位少年的冒險不可盡數。“我要是被抓住,可就死定了。”喬治如斯說,其表情仿佛

  根本不知道他的處境有多危險。

  躲藏很重要。一個藏身之地就是一個地窖,砌在石墻里。沿著上下起伏、狹窄局促的石

  階可進到里面去。在地窖里的另一藏身之處,有更多的掩蔽物,在一道鎖著的門的另一邊。

  這個家庭藏在第二個地方,也就是里邊的那個。

  喬治和他的家庭共有十一處藏身之地。他們常常在朋友的閣樓或地下室呆上幾個星期,

  但從不知他們會一下失去這些避風港。要是14歲的喬治在此期間經曆了恐懼,日后他也決

  不會承認。

  的確,對化來講,那年月是一次冒險。

  一次,狄華達和喬治都藏在一個地方,用的都是非猶大人身份證。他們相互問話,但不

  是以父子身份,以免暴露他們的真實身份。

  另一次,當索羅斯窩居在一個地窖里時,喬治、保羅和狄華達做游戲以打發時光。他們

  賭一點糖果,當喬治或保羅贏后,他可吃贏的東西。狄華達可能回想起一戰時的一個古老的

  生存游戲,他拒絕吃贏來的糖果。

  喬治發現1944年戰爭中的經曆非常刺激,他后來把那段時光描繪成他生命中最快樂的

  一段。他感覺自己仿佛是電影中的英雄英蒂拉·約尼斯,膽量超群,沒有凡人的恐懼。有狄

  華達在,大不相同:喬治十分為他的父親自豪,被他的自信激勵,認為他是個真正的英雄。

  說到明顯的錯誤,倒是狄華達教會了喬治終生難忘的生存藝術。

  一:冒險是正確的。

  二戰后期,整天用生命去冒險,狄華達才相信大多其他冒險是值得的。

  二:當冒險時,不能孤注一擲。

  決不要什麼危險都去拼搏一番,那是元知的,不現實的,多余的。

  為躲誘納粹,喬治·索羅斯除冒險外別元選擇。他接受那些假身份證時,他知道暴露就

  意味著死亡。

  他無需生死決擇。他可以冒險而不必擔心失敗會奪走他的一切。他甚至享受冒險,只要

  給自己留出口復的余地。

  “我渴望生存,”在他成功的頂峰,1992年,他告訴一個電視記者,“不要冒毀滅性

  危險。”

  戰爭還給了喬治以其他教訓。

  我們已提前得出了主題,這些感知不必與世界的真實狀況相對應。喬治得到的教訓是:

  “在現實與感知之間的突破。”

  當他日后編織人生哲理與金融市場理論之網時,他始終探討的正是這個“突破”。

第三節 獨自飄零

   1945年秋天,喬治·索羅斯回到了學校。戰爭結束了,猶太人和非猶大人不再分成兩

  個班級。喬治15歲了,他喜歡別的經曆了納粹創傷的同學,他們早熟了。那個創傷在許多

  同學身上還很明顯。坡·特泰尼回憶說:“班里的紀律令人恐怖。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有小手

  槍,帶著它上課,有支槍是好事,它使我們顯得成熟。但這非常幼稚。”

   洛拔島的居民,包括喬治和他的家庭,於1945年春天來到了洛拔島——戰后的初次回

  訪。他們互講戰時故事,重述他們如何努力生存,談論近期的計划,而這些計划與他們所設

  想的戰后匈牙利可能發生的事緊緊相連。

   他們無不思索一個苦惱的問題:

   一個人應離開祖國嗎?

   躲過了納粹的屠刀,匈牙利人惡夢初醒。

   然而,新政府是否仁慈尚不明了。

   索羅斯一家的朋友充滿希望,急於相信一切都會變好,另一些人則懷疑,冷嘲熱諷。他

  們只要還能拿到護用,就隨時準備卷起鋪蓋離開。

   喬治·索羅斯屬於后一類人。他感到,是離開匈牙利向西遠征的時候了。

   1947年秋天,還在索羅斯17歲時,他便只身離開了祖國。他的哥哥保羅因急於完成他

  的工程課程,在匈牙利多呆了一年。喬治的第一站是瑞士的怕爾尼,爾后馬上去了倫敦,一

  個聽起來對青少年頗富吸引力的地方。多虧他的父親,喬治才有足夠的錢旅行。但在那里當

  他的父親給他的供應不濟時,他得再次依靠自己的才智。他只能依靠嬸嬸,她已在佛羅里達

  安頓下來。盡管英國應該能力索羅斯安頓一個幸福的生活,但他的錢太拈據,伙伴太少,不

  能享用這個城市提供給他的東西。這是他的生活中最困難的小插曲之一。他孤獨,實際上已

  心灰意冷。然而,他仍努力在黑暗中發現光明。坐在倫敦的一個咖啡館里,他半帶幽默地思

  量:

   “我在這里,已舉步維艱。那不是一種奇妙的感受嗎?只有一條路可走了。”

   當然,如履薄冰並不是什麼奇妙的感受。一個18歲的男孩所能做的只是打零工,期待

  著他的好運降臨。他在倫敦玫箋區的一個名叫夸哥林諾的飯店里當侍者。那是一個貴族和電

  影明星用餐、跳舞的地方。有時,當他的現錢用光后,就只能吃一些臭魚爛蝦了。數年后,

  他回想起當時他甚至羡慕一只貓,因為它有沙丁魚吃,而他沒有。

   臨時工作完了還是臨時工作。

   1948年夏天,他作為“互助項目”的一部分,轉到了一家農場打工。他當時組織了一

  次罷工,使農場主按工付酬而不是以天計酬(而在1990年,他成了金融業的縮影)。由於

  索羅斯的努力,他和其他雇傭工人得到了較多的收入。在塞夫奧爾克,他收摘蘋果。他也干

  過家庭漆匠,以后還常向朋友們吹噓說,自己是一個不錯的畫家。

   零工、貧窮、孤獨,事實上無樂趣可言,后來的許多年里,喬治部不能抹去這些可怕的

  記憶。“我把這些·恐懼端出來一一:並不怎麼好。害怕再次触及、掉人那樣的谷底。有了

  一次,就再也不想有另一次了。”

第五章 莘莘學子

   他及時地從抽象轉向了實踐;他提出了人們怎樣和為什麼要以某種方式思維的認識理

  論;並且,從這些理論中他編造出關於全融市場運作的新理論。

  第一節 書山尋路

   1949年,喬治·索羅斯作為倫敦經濟學院的一名學生注冊上學了。倫敦經濟學院,正

  如人們所熟知的,是英國最大的教育機構之一,不管你想從事什麼社會職業,還是只想做一

  名學者,這里都是一個理想的學習環境。學院吸引了大批國外學生;一般認為學院是傾向社

  會主義的,因為社會主義理論家哈洛德·拉斯基就在這里任教。對於象喬治·索羅斯這樣的

  學生,既想接受經濟方面的實際訓練,同時,又熱切地想學習當前的國際政治趨向,因此,

  這里更是朝思暮想的天堂所在。

   他參加了拉斯基的一些講座,也選修了1997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約翰·米德的課

  程。“不過”,后來索羅斯表白說,“我沒有從米德的課程中學到很多東西。”學院也是一

  些大行其道的政治保守者的樂園,其中一個是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奇·伍恩·海克,

  一個是富有聲望的哲學家卡爾·波普。這兩個人使喬治·索羅斯走向了理性道路,在80年

  代和90年代,他以極大的熱情尋求打開那些閉關自守的社會。

   侮克在1944年出版的《走向農奴制之路》一書中,抨擊了法西斯主義,因為它是破坏

  自由繁榮的制度的。

   然而,卡爾·波普的影響更大。雖然波普以他的關於科學方法的理論而著稱,但是,他

  於1951年寫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卻成了喬治·索羅斯理性生活的基礎。

   年輕的索羅斯已經成熟,他寫了一本探索人類社會性質的書。他對獨裁統治有深刻的體

  驗,首先是與納粹黨人的接触,爾后是同共產黨人的交往。現在,他在英國第一次嘗到了民

  主的甜頭。他急切地想把個人的體驗放人一個理性的境地。波普的書為他提供了這種框架。

  在《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中,波普論證說,人類社會只有兩種可能的命運。其一是成為

  “封閉”社會,所有的人只能有同一個信仰;其二是成為“開放”社會,在這里沒有波普所

  討厭的國家主義和民族戰爭。在“開放”社會,各種相互沖突的信仰可以互融,而不管有什

  麼樣的壓力。波普論證說,不管怎樣,開放社會是“不確定和不安定”的,它比“封閉”社

  會要先進。

   雖然索羅斯僅僅用了兩年時間,完成了他的學士學位課程,但是,他還是決定,在倫敦

  經濟學院再呆一年,直到1953年春他能夠獲得學位。熟讀《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一書后,

  索羅斯尋找波普,想從這位專家這里學到更多東西。他向波普提交了幾篇論文。師生性情相

  投,波普成了索羅斯的指導教師。

   1994年春,卡爾·波普將近92歲,在和筆者的訪談中,他談到了狽多年前年輕的索羅

  斯首次出現在他家門口的情形。“他走進我的辦公室,對我說,‘我是倫敦經濟學院的學

  生。我能跟您談談嗎?’他是個聰慧機敏的學生。我寫的那本關於開放社會的書,顯然對他

  影響很大。他時常來與我談他的看法。我不是他的正式導師。如果現在他把我叫做他的指導

  教師,他是很友好的。”

   雖然索羅斯曾一度和波普相處融洽,但是這位年輕人並沒有給這位教授留下持久的印

  象。波普回憶說:“我靜聽他的想法,但我不向他提任何問題。我沒有聽到多少關於他的事

  情。“

   波普對索羅斯最大的影響,在於鼓勵這位青年學生去思考世界的運行方式,盡可能地提

  出有助於解釋世界運行方式的哲學圖式。

   波普這位著名的哲學家試圖把他的智慧傳給這位嶄露頭角的知識分子。他無意去幫助索

  羅斯應付現實世界。哲學,不論是波普還是其他人的思想,都不應是在現實世界中尋找發財

  之路的地圖。

   然而,在索羅斯看來,哲學的功能就在於此。他及時地從抽象轉向了實踐;他提出了人

  們怎樣和為什麼要以某種方式思維的認識理論:並且,從這些理論中他編造出關於金融市場

  運作的新的理論。

   在后來的生活中,索羅斯不斷引證波普教授的思想作為他在東歐和前蘇聯進行慈善活

  動,以加速開放社會的理論來源。他忽視了波普所作出的貢獻,不管他怎樣粗心大意,把這

  些理論翻新,或用於在華爾街地區積累財富。

  第二節 世情冷暖

   但是,在那時,他並沒有財產。因為貧困,他窘迫,難堪。但是,喬治·索羅斯感覺到

  他別無選擇。因為他的學業需要財政資助,他去了一趟猶太人救濟委員會。但是,救濟委員

  會將他拒之門外,並稱救濟金只向有報酬的雇傭工提供,不向學生發放。在索羅斯看來,這

  種差別毫無意義。

   后來,在一個聖誕節假期,他去當了一種夜間換班的鐵路搬運工,不小心折斷了腿。他

  仍然需要錢。但這一次,他干的是鐵路上的工作。現在,他有資格了。“我認為,這種情況

  下,可以從那些雜種那里要點錢了。”

   重返猶太人救濟委員會,他決定提供一些純屬虛構的情況。他說他已陷入絕境,折斷了

  腿,但是,由於那是不合法工作,他還是得不到國家的資助。事實上,他仍是一名學生。救

  濟委員會很不情願地同意給他一點幫助。為了籌點錢,他不得不拄著拐杖,在三層樓的樓梯

  間爬上爬下。

   然而,救濟委員會按時停發了索羅斯的救濟金。因此,他寫了一封“十分傷感”的信給

  救濟委員會。他說,他雖然不會餓肚子,但是,他們這樣對待一個急需幫助的猶太人,這給

  他的傷害實在太大。

   他收到了救濟委員會的回信。

   他的信產生了他所希望的效果,給他每周的津貼又恢復了。而且,最讓人高興的是,現

  在救濟金通過郵局寄來,不需要他很費力地去辦公室領取了。他很高興地領到了一筆錢。但

  是,為了發泄當初飽受侮辱的怨氣,在腿上的夾板取下后不久,他便搭乘便車去了法國南部

  一一一而沒有通知救濟委員會可以停止發放他的救濟款了。救濟委員會對他的態度,使得后

  來所有的慈善機對索羅斯造成痛苦。在70年代后期,他建立自己的慈善機構之前,他不得

  不克服這種“不可忽視的隱諱”。

   倫敦經濟學院的智慧幫助索羅索戰勝孤獨。他依然貧窮,但他似乎更醉心於自己這種生

  活了。一個夏天,當他中斷學習后,他在倫敦的一個較為貧窮的地區找到了一份室內游泳池

  侍者的工作。在那里很少有游泳者光顧,這使索羅斯有充裕的時間去拜訪附近大公共圖書

  館。他度過了一部分美好的夏日,讀書,思考,在思維的世界里漫步。他后來稱這段時光是

  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日子。他的職業目標尚未確定。但他樂於沉醉在思維的王國,並喜歡寫

  作。也許他會成為一個社會哲學家或一名記者,只是他不能確定這一切。

   他很容易地想象自己可以留在了倫敦經濟學院,成了一名學者,也許是像卡爾·波普那

  樣的哲學家。如果他的思想能拓展得像波普那樣,或能以一些深刻洞見超越別的人,像弗羅

  伊德或愛國斯但那樣,該多好啊!在另一些場合,他夢想成為一個新的約翰蒙納德·克尼

  斯,達到像英國的世界知名經濟學家那樣的思想境界。

   這是索羅斯向智慧進攻的開始,也是他的生活和事業的主題之一。

   不幸的是,索羅斯的成績不夠好,他的學術抱負似乎失敗了。1952年末和1953年初,

  他思索著諸多哲學問題。他特別關注學識和現實之間的突破。在某些觀點上,他得出了他認

  為是有名的哲理發現:“我認為,從根本上看,所有我們的世界觀都有點缺陷或扭曲,爾后

  我就專心研究這種扭曲的重要性。”

   他開始寫一本小冊子,名曰《意識的重負》。在書中,他闡述了開放和封閉的社會的概

  念。由於信心不足,手稿就被擱置了。在后來的10年里,他希望著重做那個工作,但當他

  “摸不到昨日所寫內容的頭尾時”,漸漸地放棄了它。

   索羅斯知道,這不是個好兆頭。看來他成為一名教授的可能性不大。索羅斯把他的未能

  完成的寫作與放棄學習哲學聯系起來,這樣有利於對金錢的追求。
 第三節 初涉股市

   無論索羅斯怎樣想從教,但他必須去謀生,而且是盡快地去。他22歲了,盡管他渴望

  為人類的知識作出巨大貢獻,但他必須吃飯。經濟學學位對他毫無幫助。他去做任何能找到

  的工作,首先是去銷售手提袋,地點就在黑池——北英格蘭的一個海濱勝地。

   買賣十分難做。為吸引顧客,起初他得讓人們覺得他與眾不同——對一個外國人來說,

  操一口濃重的地方口音,介紹產品十分困難。向店鋪批銷商品也很煩惱,他們可能不需要這

  些貨物。一次他與一位小店鋪老板做成了一筆生意。這個店尚有許多未賣完的貨物。這個人

  買下這些手提袋,就像想在自己頭上挨槍子一樣,索羅斯想,他告誡自己不要把這種情緒掛

  在臉上。最后,他把貨物賣給了這個老板,但心里的這種內疚許久拂而不去。

   也許人們會說倫敦經濟學院對索羅斯這樣的人來講是個完美的培養場所,日后他可以藉

  此成為投資商。然而,索羅斯在學校什麼也役學到,只知道有金融市場的存在。至於結業,

  獲學位,他倒感到是投資的資本。為了進入倫敦投資銀行的門檻,他給市里所有的投資銀行

  各寫了一封信,以期待機遇降臨。當辛哥爾與弗雷德蘭德給他提供一個培訓生的工作時,他

  高興地接受了。

   這是一個股票市場運作十分繁忙的公司。

   他著迷於這個工作,成了一名在黃金股票套匯方面很有專長的交易員,尤其是在利用不

  同市場差價賺錢方面專長。甚至在他尚未極大地成功之時,在這世界上他已感到十分安逸,

  體會了市場中買和賣的狂喜。他也許能成為一名社會哲學家或記者,生活會變得更新奇。但

  他得謀生。在這兒,前景似乎還不錯。索羅斯發現這世界越來越誘人了。

   索羅斯在倫敦的過渡,一般人的估計是個極大的失敗。甚至索羅斯本人也不否認這一

  點。在愛德卡艾斯泰爾有一個他的辯護者,一個證券經紀人,他了解當時的索羅斯,日后他

  們成了伙伴。他說:“索羅斯從未安定過。他只有25或26歲。人們認為,你不能干任何事

  情(在那種商業中)。年輕人不允許干任何事。”

   無論如何,到1956年,年輕的銀行投資者索羅斯認為,是該挪挪地方的時候了。

   他去了紐約!
第六章 瞎子給盲人指路

   第一節 奔赴紐約

   喬治·索羅斯自己也曾經承認,到了紐約以后,他認真考慮過這種金融職業。做一名哲

  學家的夢想仍然只是一個夢想。

   無意之中來到紐約,和同伴們相比,他更具有競爭優勢。在倫敦,即使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至少,他了解歐洲的金融市場。在倫敦,這方面的專家很多,但是,在華爾街地區,對歐洲市場有點經驗或有所了解的人極少。從他抵達美國的那一刻起,他就被當成這方面的專家。

   索羅斯紐約之行,在他的名下只有5000美元。一個親戚曾經給他1000英鎊,並要求把

  這些錢代表他進行投資。這5000美元就是從一次投資所獲的利潤中分配他的一份報酬。

   同一年,也就是1956年,狄華達和伊麗莎白·索羅斯離開了匈牙利,搬遷到美國和兩

  個兒子住在一起。狄華達到康尼島上開了一家咖啡館。對於這位了不起的二戰逃犯的幸存者來講,這種經曆不可能是令人愉快的。這種小生意實在難以維持,狄華達便退休了。(60年代早期,狄華達得了癌症,身體十分虛弱,喬治·索羅斯不得不找一個免費做手術的外科醫生為他治病。

 第二節 靜江暗流

   抵達美國不久,索羅斯通過在倫敦的一個同事找到了工作。他打電話給F·M梅葉公司

  的一個伙伴,為索羅斯說情,索羅斯便成了一名套利商。雖然在朋年代,套利己成為最火爆

  的金融賭博形式之一,但是,在30年之前,它卻是非常蕭條的。沒有人願意投入大額股

  份,以期從公司的接收股中贏利幾百萬美元。這種賭博性投資到80年代才風行。在生活很

  單調的50年代,像喬治·索羅斯這樣的生意人,只能通過小心翼翼的研究,利用同一種股

  票在不同市場的微小差價,通過低價買進高價賣出來贏利。

   那時,索羅斯成了一個分析家,給美國的金融組織提供有關歐洲證券市場的消息和建

  議。不出他所料,華爾街地區幾乎元人對此感興趣,更不用說對歐洲投資傾向有什麼高明的

  見解了。50年代還遠非全球通貨貿易時代,遠非美國投資者感到大洋彼岸有錢可賺的時

  代。那時,歐洲人只同歐洲人打交道,美洲人只同美洲人接触。這種地方觀念使索羅斯有利

  可圖。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西歐經濟造成巨大破坏,現在已開始慢慢恢復,這給索羅斯助了一

  臂之力。

   索羅斯是他那個時代的先軀。“喬治在30年前做過的事情到近10年才流行起來。”斯

  但萊·德魯肯米勒說,從80年代以來他一直是索羅斯的得力助手。

   “在60年代初,人們對歐洲證券市場一無所知,”索羅斯面帶微笑,回憶說:“所

  以,我得以把我所想得到的利潤寄希望於我所緊隨的歐洲公司。這真是瞎子給盲人帶路。”

   在那時,索羅斯會遇到並同一個有歐洲背景的人結婚,這毫不奇怪。在美國,他初來乍

  到,認識的美國姑娘也很少。在緊鄰西安普頓的長島的科古,他遇到了德裔安娜莉,他的未

  婚妻。1961年他們結合了。索羅斯仍然在F·M梅葉公司工作,和妻子住在一個小套間里。

  (索羅斯夫婦在1978年分居,三年以后離婚。他們生有三個子女。1983年,索羅斯再次結

  婚。新娘是蘇柵·韋怕,比他小25歲。他們在南安普頓舉行了一個非宗教婚禮。后來,在

  1985年,蘇珊生下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格利高里——使喬治第四次做了父親。1987年,第

  二個兒子亞曆山大出生。)

   1959年,索羅斯進入維特公司,繼續致力於歐洲證券。幸運的是,維特公司是美國少

  數幾家從事海外貿易的公司之一。索羅斯仍然是華爾街地區的一小撮套利商人之一,在倫敦

  和紐約之間進套利活動。

   1960 年,索羅斯第一次對外國金融市場進行了成功的洗劫。索羅斯意識到:由於公司

  的股票和不動產業務上漲,德國阿利安玆保險公司從它的資產價值中貼現,拋售股票。他寫

  信給其他人要他們向阿利安玆公司投資。摩根擔保公司和德雷福斯公司都很欣賞他的觀點,

  並且購買了大量的阿利安玆公司的股份。阿利安玆公司的董事們很不高興,他們結維特公司

  索羅斯的上司寫信,說索羅斯得出了錯誤結論。實事上,他沒錯。阿利安玆股票的價值翻了

  三倍。索羅斯名聲大振。

   即使在1961年1月,約翰·肯尼迪新政府就職以后,索羅斯仍期望能有好運降臨。但

  事實證明,對於年輕的索羅斯來說,肯尼迪是一個嚴重的絆腳石。肯尼迪修改了利潤平衡

  稅,主要就是阻止美國投資者購買外國股票。對索羅斯來說,政策的轉變如同地球爆炸。

   但是,這還不足以把索羅斯打發回國。1961年12月18 R,他自然而然地成了美國公

  民。他仍然呆在美國。

   那時,索羅斯已經33歲,他仍然在成為一個哲學家還是一個投資者之間搖擺不定。肯

  尼迪的政策給索羅斯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去做他似乎是最喜歡的事情——思考和寫作關於人

  生的基本問題。

   從1961年開始,索羅斯把傍晚和周未都用在了《意識的重負》書稿的寫作上,他希望

  通過對手稿的千錘百煉地修改,能找到一個出版商。這種經曆比坐下來寫第一稿更令人困

  惑。終於,在1963年,他把手稿寄給了卡爾·波普。贏得這位大師的贊同將是索羅斯值得

  夸耀的事情。能贏得著名的波普的贊同,似乎是向出版這本書邁出了一大步。

   雖然波普己回憶不起索羅斯何許人也,他仍然對手稿作出了熱情的反應。然而,當這位

  倫敦經濟學院的教授弄清楚索羅斯來自於共產黨人統治的東歐國家時,波普曾一度表示失

  望。他還認為索羅斯是個美國人。這位哲學家感到十分激動,沒有經曆過極權統治的人,竟

  然能理解他所談論的東西。波普發現索羅斯是個匈牙利人,並且直接地接触過納粹黨人和共

  產黨人。他對索羅斯的手稿沒有再進行過多的思考。他鼓勵索羅斯繼續考慮他的觀點。

   索羅斯從來沒有承認,是什麼原因使他決定再次擱置他的寫作計划。不過,波普對他的

  手稿的冷淡的反應,可能影響了他,於是做出了這一決定。

   對索羅斯來說,寫作該書是他喜愛的一項工作。他從沒有透露他是否將這些手稿給過某

  一出版商。無論如何,他說過他覺得這本書缺乏深度,因此,就從沒有出版。

   因而,索羅斯又回到華爾街地區繼續賺錢。但是,纓斯並沒有完全拋棄他。隨后幾年,

  他以這本小小的未能出版的書的思想為主要觀點,寫成一本書真的出版了。

第三節 精明但不可愛

   1963年,索羅斯開始在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工作,這是一家主要經營外國證券貿

  易的美國公司。對索羅斯來說,愛霍德公司就是他的家。這家公司的總部在德累斯頓(東德

  城市),創立於19世紀初期。雇傭索羅斯的人叫做斯蒂芬·凱倫,帶一口濃厚的歐洲口

  音,公司的其他人也是如此。雖然這條街道叫做華爾街,但是,索羅斯肯定想過,某一天他

  會逃之夭夭,再回到歐洲。

   從一開始,凱倫就對索羅斯評價很高。“我希望我雇用的任何人都很優秀,不過,他確

  實是個很杰出的人。”

   索羅斯被雇為分析員,一開始,他主要是從事國外證券分析。由於他在歐洲形成了聯系

  網絡,而且他能夠講多種歐洲語言,包括法語、德語,索羅斯自然而然地成了在這一領域的

  開拓者。

   套利既需要知識,也需要膽略。但是,大多數的美國貿易商,知識偏狹而又不願去開闊

  視野。二者奇缺。當然索羅斯不是如此。美國人喜歡拋售美國股票。對於美國公司的職員,

  能講出公司名稱至少是個能手,但是,對於歐洲的公司名稱,他們卻不能講出。而索羅斯不

  僅知道這些公司名稱,而且知道公司的老板。

   1967年,他成為愛霍德公司研究部主管。

   為了在美國市場上開辟道路,打上自己的印記,索羅斯在和同事們打交道時表現了某種

  不安定。一個堅持不願透露姓名的同事回憶說,索羅斯很講究商業信譽,不過,這也遭到那

  些信譽很差的人的指責。

   艾德格·埃斯塔是索羅斯1994年在倫敦的合作伙伴,他說,在0年代,索羅斯是一個

  復雜的隱祕性的人物。“你知道他很聰明,有能力思維清晰——而且很可靠。你可以感覺到

  他不像個很特別的人。有些靦腆。你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他是個出色的心理學家,他十分

  敏感……正因為他害羞,所以他採取低姿喪形象。他不讓人了解他的私生活。他常說些相反

  的事情來裝點門面。他裝成絕對正確的樣子發表大量的毫無意義的意見。有時,他只為自己

  開脫。他不是個可愛的人。”

   他不可愛,但在投資分析中卻很精明。亞瑟·勒魯,60年代在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

  司與索羅斯共享,他還記得那段日子與索羅斯的接触。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后,1964年,

  勒魯加入了紐約銀行研究部。勒魯追蹤的一個產業是證券交易,這剛好是索羅斯在愛霍德公

  司所從事的工作。作為公司經紀人,索羅斯偶爾去拜訪幼魯和他的老板邁克·唐科,討論購

  買哪種股票。勒魯記得,索羅斯總是把話題從狹窄的交易業轉向“世界形勢”,時常談些大

  的話題。

   在外國證券方面經營有方,這使得索羅斯信心倍增。他開始想建立自己的投資公司——

  並且試圖為自己賺錢。

第七章 霧里看花

  “從根本上說,我們對於世界的所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缺陷的,被歪曲了的。”

  第一節 走近感覺

   50年代初,當喬治·索羅斯還是個在倫敦讀書的學生的時候。他對世界的運行方式就

  有著濃厚的興趣。他的志向不僅在於對人生重大問題的深思,而且也希望對認識世界作出重

  大貢獻。

   他的指導教師卡爾·波普,鼓勵他思考一些大的問題,提出一個宏偉的皙學方式。這種

  方式可能不僅對整個人類有利,也可能會給提出這種方式的人帶來好處。索羅斯饅饅地開始

  信仰他的摯友柏榮·文的一句話:“你越是能把自己的努力限制在一個抽象的領域,你越是

  能在實際操作中做得更好。”

   索羅斯對抽象物的興趣,及時地把他引到了金融市場如何運作這一實質性問題上。要去

  理解他關於金融市場的理論,最好的切人點是他關於人生和社會的一般理論。他的思想有一

  個關鍵詞:

   感覺。

   許多人間過同樣的問題: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為什麼會在這里?事物一一一大的物體

  如宇宙、大腦、人類一一一是怎樣運動的?

   仔細思考過這些問題之后,人們又回到自己的生活,回到更為實際的問題,如負擔家

  庭、謀生、記得倒垃圾等。

   然而,哲學家把這些問題作為他們終生的研究課題。喬治·索羅斯渴望成為一名哲學

  家。

   雖然沒有任何事件激發索羅斯的哲學興趣,但他卻長時間地保持著這種熱情。“自從我

  意識到自己的存在。”1987年,在他出版的《點石成金》一書的導言中,他寫道,“我就

  有去理解它的強烈激情。並且我把我自己的理解作為需要被理解的中心問題”。

   然而,年輕的索羅斯所作的說明僅僅是一個開頭,要解決人生的奧祕這一任務幾乎是不

  可能的。

   理由很簡單,即使開始研究我們是誰或我們是什麼,我們也必須客觀地看待我們自己。

   困難就在於我們不能。

   這就是索羅斯的偉大發現:

   “一個人所思考的東西是他的思想的一部分。因此,一個人的思想缺乏可以彼判所為獨

  立的參考點——缺乏客觀性。”

   索羅斯在他的《點石成金》中這樣寫過。這一個單獨的句子形成了他的理論分析的核

  心。由於不能達到獨立的參考點,因此,人們不能把握本質,不能透過沒有被歪曲的七色光譜來看待世界。在50年代初,索羅斯得出結論:“從根本上說,我們對於世界的所有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有缺陷的,被歪曲了的。他注意的焦點變成了這種扭曲怎樣形成了事物。

第二節 奇思異想

   以世界如何運行的總體觀念為武器,索羅斯關注華爾街地區的時機已經成熟。

   “在一定程度上說,我們對於世界的所有觀點都是有缺陷的或彼扭曲了的。”

   問題在於,那些力圖作股市分析的多數人已經得出結論,說在決定股票價格中必定會有

  某種邏輯。這太擾亂人心,更不用說,在市場操作中,想這樣做,會給人大多的承擔風險的

  精神壓力。

   同意這種理性思維的人論證說、因為投資者可以完全認識一個公司,所以,每一股的價

  值都可以有一個精確的價格。以這種認識為武器,每個投資者就會有理性地自動地行動,當

  一大批股種出現的時候,就可以選擇最好的。而且,股票的價格也可以通過估計公司贏利而

  保持合理。

   這就是高效率股市假說,也是有關股市運行的最流行的一種理論。這假定了一個完美

  的、理性的世界,也假定所有的股票都反映了可得到股息。

   然而,當古典經濟學家在講授均衡觀念、假設作出完美的競爭和達到完美的認識時,索

  羅斯相信自己理解地更透徹。他認為,在現實世界,從假定完美的認識中可以獲得的任何理

  論,都是有缺陷的。在現實世界,買或賣的決定的依據——不是古典經濟學家的理想——而

  是人們的期望。並且,在現實世界中,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都是不完全的。

   “我總體地理解事物的主要洞察力在於,在形成對事物的看法時,是不完全理解在發生

  作用。傳統的經濟學家以均衡理論為基礎,認為供給和需求是平衡的。但是,如果你意識到

  不完全理解發揮的重大作用,你就會意識到你處理問題所運用的是不均衡理論。

   同樣,在另一個場合,他寫道,他是“沉迷於混亂之中。這便是我怎樣賺錢:在金融市

  場中理解革命發生的過程。”

   在巴島的那些夏天,喬治·索羅斯進行類似壟斷資本的賭博,從此,他完全陷入了金錢

  世界。不過,他還時而在知識的王國里自由馳騁,實踐迫使他在倫敦經濟學院學習經濟學。

   然而,使他失望的是,他發現這門學問似乎很淺薄。

   教授們想使他相信,經濟學是——或者至少力圖成為——一門科學。你可以提出理論和

  發現統治經濟世界的規律。

   但是,喬治·索羅斯看透了這一切。他得出結論說,如果經濟學是一門科學,那麼,它

  應該是客觀的。也就是說,人們可以不彤響它的活動範圍而觀察它。但是,索羅斯得出結論

  說,這是不可能的。

   當人類一畢竟是所有經濟活動的中心——缺乏客觀性的時候,經濟學家們怎麼可能認為

  它是客觀性的呢?當同樣是這些人類,從品性來看是包含在經濟生活中,不能不影響經濟生

  活的時候,經濟學家們又怎麼能認為他們是客觀性的呢?

第三節 殺手锏

   那些假定經濟生活有理性和邏輯性的人論證說,金融市場總是對的,對的意義在於市場

  價格傾向於貼現——或者考慮到——將來的發展,即使這些是不明確的。

   索羅斯說,這是不正確的。

   他曾經解釋說,大多數的投資者相信,他們可以先扣除市場將來的利息,也就是說,在

  事情發生之前就考慮到了將來的發展。在索羅斯看來,這是不可能的。他認為“關於將來會

  是什麼樣子的任何觀點,肯定都有帶有們見,是片面的。我並不是說事實和信念自發地存

  在。相反地,我詳細地闡述回饋理論,所要論證的是信念所做的會改變事實。”

   “市場參與者不僅在操作中帶有們見,而且這種們見影響了事件的發展過程。”

   實際上,市場價格是不正確的,因為它們忽略了將來發展的可能和即將帶來的影響。

   市場價格一般都是錯誤的,因為它們提供的不是關於將來的理性的觀點,而是帶有偏見

  的觀點。

   “不過,這種歪曲會沿兩個方向發生作用,”索羅斯堅持認為“不僅僅市場參與者們是

  帶著偏見操作,而且,他們的這種偏見也會影響事情的發展進程。這會給人這樣一種印象,

  市場精確地參與了將來的發展。但是,事實上,市場提供了一種不是對將來事情負責的當前

  期望,是由當前期望所產生的將來的事情。參與者的感覺是有著內在的缺陷的,而在有缺陷

  性的感覺和事件真實過程之間存在著雙邊聯系,這種雙邊聯系在二者之間是缺乏對應性的。

  我把這種雙向聯系稱之為‘回饋’”。

   “投資者對一種股票的們見,不否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會引起股票價格的上昇成下

  降。”

   這種感覺和現實之間的雙向回饋——索羅斯稱之為“回饋”——成了他的理論的關鍵。

  索羅斯堅信,能夠解釋金融市場行為的,不是高效率市場假說,而是存在於投資者們見和他

  稱之為事件的事實過程二者之間的反彈關係。事件的真實過程是公司的經濟基礎的另一個格

  言。

   索羅斯認為,投資者對某一種股票的們見,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會引起股票價

  格的上昇或下降。這種偏見在操作中作為一種“自我加強因素”,與“基礎性傾向”相互作

  用,彤響投資者的期望,從而引起股票價格的運動,這可能導致經營者去購買更多股份或進

  行吞並、獲取,或購空存貨,依次影響股票的基礎。

   那麼,一種股票的價格並不是通過對獲得的資訊敏銳地作出反應來決定的。而是和硬體

  一樣多的感情產生的感覺的結果。正如索羅斯在《點石成金》中所寫的:“當事件中有能思

  維的參與者。主觀事物就不再局限於事實,而且包括了參與者的感覺,因果鏈不是直接從事

  實到事實,而是從事實到感覺和從感覺到事實。”

   索羅斯的理論包含了這樣一個論點,投資者所付出的價格不是對於·價值的簡單的消極

  反應而是考慮了股票價值的積極組合。

   索羅斯理論的第二個關鍵,在於把握錯覺在形成某一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鍺覺,有時,

  索羅斯把它們稱之為參與者的思想與事情的真實狀態之間的差異,是經常存在的。

   有時,這種差異很小並且能夠自我修正,索羅斯把這種情形稱之為準平衡。

   有時,這種差異很大但能自我修正,這種情形他稱之為遠離平衡。

   當這種差異很大,感覺和現實彼此遠離時,不存在使二者拉近距離的技巧,實際上,外

  力只能使二者分離。

   這種遠離平衡的情形有兩種形式。一種極端是,雖然感覺與現實是遠離的,但形勢是穩

  定的。穩定的形勢對索羅斯這樣的投資者沒有絲毫的吸引力。另一種極端是,不管怎樣,形

  勢是不穩定的,事態的發展如此迅猛,以至參與者的思想跟不上形勢。這種形勢對索羅斯有

  特別的吸引力。

   感覺和現實的差距非常大,因為事態已經失控,這種形勢就是金融市場上的典型的“繁

  榮蕭條序列”。索羅斯把這些序列視為癲狂“這些過程起初是自我加強,變得不可忍受,因

  而最終發生了逆轉。

   “因為市場經常處於波動和不穩定的狀態,所以‘富榮——蕭條’序列易於產生。

   這種“繁榮——蕭條序列”的潛力經常存在。索羅斯的投資哲學認為,因為市場經常處

  於波動和不穩定狀態,所以“繁榮——蕭條”序列易於產生。賺錢的方式就在於尋找使這種

  不穩定資本化的途徑,尋求意想不到的發展。

   當然,艱難的部分就在於鑒別一個“繁榮一一一蕭條序列”。要識別這一序列,投資者

  必須了解其他的投資者們怎樣把握經濟的根本。在任何給定的時間里,都能了解市場一一一

  所有這些投資者的想法,這是索羅斯投資技巧的本質。

   一旦一個投資者了解了市場,他就有可能另辟溪徑,去賭那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假定一

  個“繁榮一一一蕭條循環”即將發生或已經開始。

   怎樣去把握一個“繁榮一一一蕭條序列”呢?

   1994年4月13日,索羅斯在出席銀行、金融和城市事務團體會議之前,作了一個簡短

  的說明,例如不同意“普遍的明智”。大多數人都相信金融市場趨向於平衡,並且可以對將

  來準確地貼現。索羅斯認為,金融市場不可能對將來精確地貼現,因為它們不僅對將來貼

  現,而且有助於它的形成。”

   “一旦你了解了市場在閑些什麼,你就要從其他方面積極行動,為那些意想不到的事件

  下賭注。”

   他說,有時候,金融市場會影響股票發行的基礎,雖然,市場只應該去反映它們。“這

  種情況發生,市場便進入了動態的不平衡狀態,這時行為就會完全不同於高效率市場理論所

  設想的一般狀態。”

   這種“繁榮——蕭條序列”並不是經常發生。當它確實存在時,因為它們就會影響經濟

  的基礎,因為它們極具破坏性。只有當市場受到緊隨的傾向行為支配時,“繁榮一一一蕭條

  序列”才會發生。“緊跟傾向的行為,在這里,我是指人們以一種自我加強的方式行動,價

  格上昇就去購買,價格下降就拋售。”

   “傾向一面的緊跟傾向的行為對於產生一次強大的市場失敗是必要的,但是還不足以使

  之發生。此時,你要問的關鍵問題是,緊跟傾向行為是怎樣產生的?”

   喬治·索羅斯的回答:

   有缺陷的感覺引起市場的自我培育。

   市場的自我培育是投資者陷入盲目的狂熱或盲目從眾心理之中的另一種說法。

   市場狂熱地自我培育時常會反應過度,時常會走極端。這種反應過度——走向極端——

  引起了一輪“繁榮——蕭條序列。” “有缺陷性的感覺引起市場的自我培育,市場狂熱

  的自我培育時常會反應過度。”

   因此,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把握市場開始自我培育的契機,因為識別這一時機,投資者

  就會知道一輪“繁榮——蕭條序列”是即將開始,還是已經進行。正如索羅斯所說:“對射

  過程緊隨一種辯證模式的理由,可以用一般術語加以解釋:市場形勢越不穩定,人們越容易

  被市場趨向影響;這種受市場趨向影響的投資越大,市場的形勢越不穩定。”

   一輪典型的繁榮——蕭條序列的主要階段有:

   ●一種還沒有被認識到的傾向;

   ●自我加強過程的開始;

   ●市場方向的成功測試;

   ●自信心越來越強;

   ●現實感覺之間的差距;

   ●最終,相反方向的自我強化序列映象的開始。

   索羅斯還論證說,當一種傾向持續存在時,投資交易的意義更大。而且,們見緊隨著傾

  向,以致傾向越嚴重,偏見越強烈。最后,當某一傾向固定下來時,這一過程也就開始了。

   柏榮。文是紐約摩根·斯坦尼地區的美國公平投資戰略家,也是索羅斯的密友,他把索

  羅斯的理論用簡單的語言表述為:

   “他的觀點是,事情進展良好,然后,就會變得槽糕。你應該知道,當事情進展很順利

  的時候,它將會變得槽糕。把他的理論簡單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識到這種趨勢的變化是不

  可避免的。關鍵點就是要識別轉折點。”

   錢給其他購買人,依次導致更高的價格。最后,價格爬得高高的。市場也如此,不穩定

  而且超過票面價值,價格還在不斷不上漲。根據索羅斯的回饋理論,崩潰也就成為不可避

  免。

第四節 點石成金

   喬治·索羅斯是一個非正統的投資者。

   他並不按照傳統的規則來操作金融市場。

   而其他人卻是如此。他們認為世界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理性的。

   包括金融市場。

   索羅斯只有在想了解什麼時候那些規則將會發生變化時,才會對那些游戲規則感興

  趣。,因為這些規則發生變化時,它們可能會引發一種回饋關係,這種回饋可能開始一輪

  “繁榮一一一蕭條序列”。

   喬治·索羅斯不斷地監視金融市場,搜尋一輪“繁榮一一一蕭條序列”。知道金融市場

  上偶爾會有這些回饋關係的特征,索羅斯感到他比投資界的其他人更有辦法去度過難關。

   盡管擁有這條投資祕密,但是,未必能保證索羅斯可以經常贏利。有時,會出現一些與

  他的投資潛能元關的問題。有時,也會出現一些與他的投資潛能密切相關的問題。

   例如,有時候。這種回饋過程根本就不存在。或者,那些過程是有,但索羅斯卻沒有及

  時地發現它們。最糟糕的是,有時,索羅斯去搜尋這一回饋過程,雖然找到了,但是,卻發

  現已錯過了鑒別的時機。

   偶爾,索羅斯去進行投資,不考慮某一市場是怎樣運作的——也就是說,不管回饋過程

  是否在進行。但是,他時時在尋找回饋過程。當他發現了一個而且能夠利用它時,他就會獲

  得一大筆利潤。

   索羅斯承認他的理論不是完全適用的。他認為他的回饋理論並不是許諾去解釋在金融市

  場中如何賺錢。其目標更為宏大,他認為他的回饋理論可以更清楚他說明世界的運行。

   這就是喬治·索羅斯的哲學式思維,而不是喬治·索羅斯的投資家式的思維。

   “我相信,參與者的偏見是理解有思維的參與者的全部人類曆史過程的一把鑰匙。這正

  如基因變異是理解生物進化的鑰匙。”

   然而,索羅斯知道,把他的理論提到如此高度,這是一種幻想。不管他多麼想與眾不

  同,他還是感到極大的失望,他不能提供一個不朽的發現。

   這種理論仍然是有缺陷的。他自己也不能確定“參與者的不完美的理解”意味什麼。而

  且,他的理論無助於作出正確的預測。

   最后,索羅斯沮喪地承認,他的理論雖然“行之有效而且有趣”,但是,他關於參與者

  的偏見的因果關係的觀點,還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理論。它太寬泛。如果他的理論能對人有

  所幫助,就必須說明清楚,“繁榮一一一蕭條序列”會在什麼時候出現。然而,它卻不能做

  到這一點。

   索羅斯對他的理論的範圍問題不誠實嗎,也不是。他對自己的理論期望太大。而當這些

  期望不能變成現實的時候,他本應該保持沉默,但他卻沒有。雖然他沒有提出一個放之四海

  而皆準理論,但是,他卻相信他的發現部分有用。“我的方法有助於描述當前金融體系的不

  確定狀態。”

   對索羅斯的回饋理論的反映各不相同一一一有的人認為它大復雜並且難於理解,另一些

  人理解了並且印象深刻。在那些困惑者中間,有一些與索羅斯共事多年的人。其中一個就是

  羅伯特·米勒,他是愛霍德·布雷徹爾德的高級副總裁,從60年代就一直與索羅斯共事。

   傳記作者試圖了解米勒對索羅斯理論的理解。

   結果很讓人沮喪。

   傳記作者:你與他談論過這種理論嗎?

   米勒:談論得不大多。

   傳記作者:你讀過《點石成金》嗎?

   米勒:看過一部分。

   傳記作者:你能談談這種理論能為人們提供什麼嗎?

   米勒:(突然大笑)可能不能。

   在談及這一理論時,其他人認為它很可信。

   威廉·多吉是公正調查的高級副總裁和紐約市地安·安威特·瑞魯德公司投資戰略的主

  管,他承認自己沒有讀過《點石成金》,但他相信索羅斯的回饋理論是完全可信的。

   “喬治所指出的就是,股票的價格與真實的價值相去甚遠,因此,就產生了賺錢的機

  會”。

   1994年5月,也就是《點石成金》出版7年之后,和以前相比,索羅斯在商業界的形

  象更為高大。因此,這本書的平裝版能得以再次發行,並附了一肖新的序言。在這篇序言

  中,索羅斯說他想就回饋理論作一點新說明,使他原先的意思更清楚易懂。”

   “在《點石成金》中”,他寫道,我提出的回饋理論似乎是在任何時候都適用。從雙向

  回饋動力學來看,這是在任何時候回饋理論都在發生作用的標志,從這一方面看,這個觀點

  是正確的。但是,說回饋理論在任何時候都在起作用,從另一方面意義上看,這個觀點又是

  不正確的。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它是蒼“白元力的,以至可以完全忽略不計”。

   索羅斯也作了第二點闡述:

   “我這本書的觀點總起來說就是,參與者的價值判斷通常是帶有偏見的,並且這種盛行

  的偏見會影響市場價格。”他認為,如果這些就是他全部要寫的東西,就不值得用整整一本

  書。“我的觀點是,在有些情況下,這些偏見不僅僅影響市場價格,而且影響所謂的股票的

  基礎,也就是當回饋變得很重要時。這不會經常地發生,但是,一旦發生,市場價格就成為

  另一種不同的模式。市場價格也起了不同的作用,它不僅反映所謂的基礎;它自身也成為基

  礎,形成新價格。”

   索羅斯責備那些部分地或全部地讀過該書的人,只抓住了第一點——流行的偏見影響市

  場價格——而忽視了第二點——流行的偏見在一定情況下,也影響所謂的基礎,並且,市場

  價格的變化本身也導致市場價格的變化。

   索羅斯非難了他自己。

   他承認,他應該做的,不應當是去提出一種一般性的理論,說回饋所缺乏的是一個特殊

  事例。而是應當把回饋作為一個特殊事例。因為回饋的主要特征是,它僅僅有時出現。

   他的主要借口是,他觀察過回饋;首先不是在金融市場,而是首先作為一個哲學範疇。

  他承認,如果堅持提出回饋這樣一個一般性的理論,他可能會走得過頭。接下來他寫道,他

  把經濟理論看成是錯誤的,這一點他也犯了錯誤。如果回饋的情況只是斷斷續續的出現,那

  麼,經濟理論只是偶爾出現錯誤,這一點應該是正確的。

   喬治。索羅斯的回饋理論到底有什麼價值?如果索羅斯不去掩蓋這一論點,承認自己有

  時也不堅持這一理論;有時候人們對金融市場的反應,在方式上與在莽叢中的動物對環境的

  反應有些相似,那麼,這個問題就要容易回答得多。他自己不能清楚他說明這些陳述的真正

  意義。並且,在其他場合,他舉證說,金融市場形勢即將惡化,因為腰背痛疼開始發作!腰

  背疼痛發作似乎只有一個限定的目的,作為一個早期報答系統。這無助於鑒定什麼事件將降

  臨市場。然而,一旦索羅斯鑒定了即將到來的麻煩,這就好像他服用了一粒阿斯匹林。

   他的腰背痛疼突然消失!

第八章 先投資后觀其變

   “我操作的方式是,提出一個觀點,然后在市場中去檢驗。當我處於劣勢並旦市場還在

  按一定方式發展時。我會非常緊張,腰背痛疼。然后,我會去消除這種劣勢。突然之間痛疼

  消失。我感覺好多了。這可能就是直覺所在。”

  第一節 “麗質”主,“五美”俱

   喬治·索羅斯的理論只部分地揭示了他的投資祕密,即解釋他怎樣看待金融市場的運

  行。索羅斯承認這一點。

   然而,這套理論並沒有揭示喬治·索羅斯怎樣操作。

   這些祕密索羅斯仍把它藏在腦子里。

   理性的分析家認為他的理論僅僅這些,爾后是直覺在發生作用。

   “我們貌似在作分析,”索羅斯說,“我也相信這些分析。不過。這里肯定還有其他一

  些因素。作為一個交易者,毫無疑問我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而且,也有一些理淪。因此,二

  者之間有一些聯系。但是,作為一個貿易者,我並不認為我的成功就證實了我的理論。這不

  是一種科學證明,我認為這里面肯定還有其他因素。”

   正因為索羅斯的理論並沒有完全揭開他走向成功的祕密,所以,人們可能會說他只不過

  是比一般人運氣更好。但是,嚴肅的分析家是不會相信他的解釋的。羅怕特·米勒是索羅斯

  最老練的助手之一,且兼愛霍德與布雷徹爾德公司的副總經理。曾有人不經意對米勒說,索

  羅斯賺錢的能力可能與他想賺大錢的賭徒心理有關。米勒並不以為然:

   “不,這不是他想賭敢賭的能力。因為他並不真正地把市場視為賭場,而是把它視為經

  濟狀況,如果他認為形勢很好,他就會去投資。

   這比擲骰子並且希望兩粒骰於都是麼點(一對麼)要復雜得多。

   索羅斯怎樣運作,這是綜合運用的各方面能力。這種綜合能力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首先,是他的智力。

   當別人在市場中全力追逐某一股票,某一產業集團、某一商品時,索羅斯卻一如既往地

  完全沉浸在全球貿易復雜形勢的分析中。與其他大多數人不同,他總是注重從世界金融領導

  人的公開講話和這些領導人所作出的決定中,敏感地分辨出市場的發展趨勢、運動和節奏。

  和大多數人相比,他對世界經濟的因果關係理解的更為透徹。如果甲事件發生,那麼乙事件

  會接踵而至,爾后丙事件又成為不可避免。這種思維方式一點不值得冷嘲熱諷。實際上,這

  也是索羅斯成功的祕訣的關鍵之一。

   其次,是他頗具膽略。

   不管你怎樣以冷靜的方式來解釋他買進和賣出的不可想象的數量,他都會否認自己擁有

  多大的勇氣,因為他認為:投資的關鍵在於懂得怎樣自救。而懂得自救也就意味著:有時候

  進行投資是比較保守的,必要的時候要減少損失,手頭經常要有數量較大的備用資金。他喜

  歡說:“如果你經營狀況欠佳,那麼,第一步你要減少投入,但不要收回資金。當你重新投

  入的時候,一開始投入數量要小。”

   再次,索羅斯從事的工作要求有內在的堅韌精神。

   “當他作出幾十億美元投資決定時,我坐在他的辦公室里,”公共事務評論員以及耶路

  撤冷基地的以色列社會與經濟進步中心主任丹尼爾·多尼說,“我感到震驚,並且會睡不安

  穩,他投入的股份如此之大,做這種決定是需要膽識的,可能他已經適應了這種情形。”

   索羅斯經常被拿來與華爾街地區另一個極多出現的投資家沃倫·巴菲特作比較,但是,

  對照表明兩個人之間差異很大。

   巴菲特擅長於而且只擅長於——以低價購買有資產的公司——而索羅斯更靈活一些,他

  會根據金融市場風向的變化出沒於其中,以期適時地在市場上自由行動。巴菲特買賣股票,

  而索羅斯經營證券和高利貸。已菲特專注於個體公司,而索羅斯著眼於金球金融市場大的發

  展趨勢。

   索羅斯的寶貴品質之一在於:在金融市場上他不感情用事。

   在這種意義上,他是個禁欲主義者。

   其他人在市場上作出理智的決定時,往往會帶人一些自我因素。而索羅斯懂得:一個明

  智的投資家必須是冷靜的。宣稱一貫正確是毫無意義的。你喜歡的股票可能會突然猛跌,這

  是很艱難的時期了,這個時候,最好還是承認自己犯了錯誤,索羅斯時常就是這樣做的。

   1974年的一天,索羅斯正和一個熟人打網球,電話鈴響了。

   是東京的一個經紀人打未的,他詭祕地告訴索羅斯:理直德·尼克森總統陷入到水門丑

  聞之中,最終會迫使他下台。經紀人告訴他日本人對尼克森的丑聞反應很糟糕。.索羅斯在

  日本股市上購買了很大的股份,他不得不作出決定一一一保持現狀。還是退出。

   他的網球伙伴注意到,在比賽中他不曾出汗,而此時,在他的前額卻布滿了豆大的汗

  珠。

   他決定拋售。沒有絲毫的猶豫,在作出這一重大決策之前,他覺得沒必要同其他任何人

  商量。

   這都發生在一民間。

   全部過程就是如此。

   阿蘭·拉裴爾從80年代開始索羅斯共事,他認為索羅斯的這種禁欲主義在其他投資者

  身上是找不到蛛絲螞跡的,正是這種禁欲主義成就了他。“這一點是不會錯的。當索羅斯出

  了亂了的時候,他會擺脫困境。他不會說‘我是對的,他們錯了’,而是說‘我錯了’。然

  后,走出來。因為,如果你持有這種倒霉的股份,它會饅慢地把你吃掉。你所能做的就是對

  此仔細思考一一一晚上,在自己家里。你會慢慢消化,完全遠離這種股票。這種職業是一種

  需要韌性的工作,如果很簡單,那麼,處理違反交通規則的女警察也會去做。它遵循許多不

  同尋常的規則,需要自信,最根本的是不能感情用事。

   接下來,值得一提的是索羅斯的自信。對某項投資,如果索羅斯認為是正確的,那就沒

  什麼東西可阻止住他。不管投入多大的股份也不會嫌多。退縮是軟弱無能的。在索羅斯的書

  里,最大的錯誤不是大膽大,而是太保守。“為什麼如此少呢?”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個問

  題。

   最后,是他的直覺。

   懂得何時大份額的投入,何時抽出投入的資金——你何時達到了標準,何時沒有達到標

  準。這是一種深不可測的能力。

   “從根本上看”,索羅斯說,“我操作的方式是,提出一個觀點,然后在市場中去檢

  驗。當我處於劣勢並且市場還在按一定方式發展時,我會非常緊張,腰背痛疼。然后,我會

  去消除這種劣勢,突然之間痛疼消失。我感覺好多了。這可能就是直覺所在。

   “提出一種理論觀點,然后在市場中去檢驗。”

   總結索羅斯的投資技巧,摩根·斯但利公司的柏榮·文說:“喬治的天才之處在於他有

  某種規則,他能很實際地觀察市場,並且知道哪些力量會影響股市價格。他懂得市場的理性

  方面和非理性方面,他知道自己並非一貫正確。當他正確而且確實可以利用機會時,他會採

  取有力行動;當他錯了的時候,他會盡量減少損失……當他確信自己正確時,他會表現非常

  得十分自信,正如他在1992年英國貨幣危機中一樣”。

   索羅斯的直覺部分源於對股市這方面或那方面的洞察。這是一個人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

  西。這不是倫敦經濟學院的必修課程。這是不為常人所擁有的天賦)而索羅斯卻擁有。他的

  倫敦伙伴,,文德嘉·阿斯塔毫不費力地指出了索羅斯成功的原由:

   “他成功的關鍵在於他的心理學層面。他了解群居本能。他象一個商品銷售商,知道人

  們當下喜愛什麼商品。”

第二節 上層路線

   索羅斯最與眾不同的,也就是能最好的解釋他的投資潛能的特征,可能是他能夠成為一

  個非常排外的俱樂部的一員,這個俱樂部雲集了許多國際金融界的領袖。

   一般人不能向這個俱樂部提出入會申請。大多數會員都是發達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領導

  人:前任首相,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的頭目等等。粗略估計,會員總數不超過二千人,且分

  散在世界各地。

   因為索羅斯不是被選舉出來的領導,所以,他不可能擁有和其他人一樣的地位。但是,

  隨著像索羅斯這樣的投資者在市場上的影響越來越大,經濟力量改變著政治家們的看法,索

  羅斯的地位越

   來越得以提高。他們也想認識他,想聽聽他對世界經濟的看法。最重要的,他們想知道

  他要達到的目標。當然,索羅斯同樣對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領導人將要做出什麼決定也非常

  感興趣。

   極少有像索羅斯這樣的投資者,能通過這種方式進入這個俱樂部。其他人只能從報刊雜

  志上讀到有關這些領導人的報道,而索羅斯卻可以直接和他們接触。他可能和一位財政部長

  共進早餐,又和一位中央銀行的頭目共進午餐,或者給某位前任首相打電話請安。

   例如,80年代初的一天,索羅斯出現在英國銀行”,他被過來談談他通過緊縮銀根重

  振金融市場的觀點。1980年,他曾買了價值十億美元的英國公債,這次投資贏利頗豐。因

  此,他引起了銀行的興趣。

   使索羅斯成為全球金融網絡領袖的,不僅僅在於他金融方面的機敏。從80年代中期,

  他開始熱心於在東歐,爾后在前蘇聯建立基金會作為推動開放社會的一種手段,他就更有理

  由與政治和經濟領導人密切交往,特別是在歐洲。

   邀請一個內閣部長參加他的基金會,或者,為在參加基金董事會議之前,順便拜訪某位

  政治領導,對於索羅斯來說,是司空見慣的了。1993年11月,作家米歇爾·列韋斯對他的

  基金會進行了為期2周的訪問。索羅斯夸耀說,他早上會晤了摩爾多瓦總統,晚上又見了保

  加利亞總統。“你瞧,一個總統陪我吃早餐,另一個總統陪我吃晚飯”。

   很顯然,和其他投資者相比,這種情形給索羅斯帶來了很大的好處。當然。和政府官員

  共進早餐並不會使索羅斯精確地知道,某個國家會在哪一天使貨幣貶值或提高利潤。金融領

  導者不會為了煎蛋和面包而作如此的交易,即使是對喬治·索羅斯,或者更精確他說,特別

  是對喬治·索羅斯這樣的人。

   但是,和這些領導人的親近使索羅斯對其他人不可能或不能把握的事件了如指掌。對於

  某次會議有用的資訊,他或許要等幾個月以后才能付諸實施,這些資訊或許就是某位財政部

  長在吃午餐時漫不經心進說出來的。這種好處就在於:當其他人從報紙看到這些消息時,他

  因為與財政部長的接触,已經將這些資訊從頭腦中取出並付諸實施。

   正如倫敦沃寶證券公司國際經濟部主管喬治·馬魯斯所說:“索羅斯對世界事件和世界

  過程有一個真正的了解。他的歐洲背景使他比同時代的人更杰出。使他對世界的組合有一種

  不同一般的透視力,特別是對於德國的統一,和歐洲的其他各種觀點……他具有德國人稱之

  為“洞察世界”的觀念,這種觀念是不能以一個或另一個國家國內觀點綜合而形成的。他所

  做的是總體設計,他把這些稱之為機會。

   “索羅所的一個重大祕密在於他同世界領導人的交往接触。”

   這種世界觀念使索羅斯極具自信。

   “他不是一個對過去的成就自鳴得意的人。”索羅斯80年代的助手詹姆士·馬龜玆

  說:“而是喜歡說‘喂,伙計,事情應該是按這種方式發生的。”

   “你可能會聽到,他使用‘很顯然’,或‘它肯定會這樣發生’,或‘導致這種結果的

  原因很簡單很直接了當’等等諸如此類的短語。別人只見樹木,而他能看見森林。

   其他投資者所缺乏的,不僅僅是成為這種雲集世界領導人而具有排他性的俱樂部會員的

  這樣一張王牌。即使讓他們成為其中一員,其他投資者恐怕也不會像索羅斯一樣,花費大量

  時間和世界領導人在一起。

   其他投資者更習慣於這種交際場上狂亂的步伐。大多數人把它當作消遣娛樂,同這些世

  界領導人周旋。有些人甚至把它看成是浪費時間。但是,索羅斯懂得這種在交際場上周旋的

  必要性,他看到了辦公室之外活動的價值;不僅僅要接触這些重要決策的制定者,而且還需

  要時間去思考。索羅斯很懂得去操作,正如他所說的:“要想獲得成功,你手頭要有充足的

  自由時間。

   “要想獲得成功,必須要有充足的自由時間。”

   索羅斯的朋友柏榮·文認為這種“從容不迫’,的方法對生活對金融領域都很重要。

   文說“他感覺到他不應該依賴於其他人。一些人整天在對經紀人下指示。他認為時間不

  應以這種方式去花費,而是要和那些真正對你有幫助的人交談,然后去思考、去閱讀、去作

  出反應。他尋找那些具有哲學敏感性的人,而對那些僅僅賺了許多錢卻沒有思想的人不屑一

  顧。他認為他沒有必要在辦公室里做這些事情。

   “有一次,他對我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柏榮,你的問題就在於:你每天都去上

  班,並且你認為,既然我來上班了,就應該做點事情。我並不是每天去上班。我只有感覺到

  必要的時候才去上班……並且這一天我真的要做一些事情。而你去上班並且每天都做一些事

  情,這樣你就意識不到有什麼特別的一天。”

 第三節 市場游泳,自教育方

  索羅斯怎樣打發日子呢?

  典型的一天是從上午八點或八點半開始。他整天開會或不開會,但是,在任何時候,他

  的公司經理們都可以自由進出,談談投資股份的問題。

  索羅斯採取一對一的談話方式,他和公司經理們個人交談。他討厭開會。有時,聽了某

  位經理的想法,索羅斯可能會提議他或她給另一位持相反觀點的人打電話。從1984年到

  1988年與索羅斯共事的阿蘭·拉裴爾說:“如果你喜歡某一件事情,他會讓你同另一位不

  喜歡這件事情的人談談。他總希望保持一種理智的摩擦。他會對一項投資的股份仔細思考。

  你也不得不對此思考、思考、再思考。情況變化了,價格變化了,事情變化了,作為一個公

  司經理,對一項投資你不得不從總體上再三思考。”

  接下來,可能會有這樣一段對話。

  拉裴爾可能會對他說:“這項投資比例已經算出總數。“

  索羅斯:“你認為應該拋售一些嗎?”

  拉裴爾:“不是。”

  索羅斯:“你想更多買一些嗎?”

  前前后后地,又得重新審視這個比例。

  拉裴爾說:“索羅斯的過人之處在於他能把握問題的要害。然后,他會看看表格說行

  吧。”

  當做出決定的時機成熟,他思考的時間不會超過十五分鐘。

  像拉裴爾和一些的公司經理一一:並不是任何事情都要通過索羅斯,小量的股份,例如

  說500萬美元,可以不經過索羅斯而直接建立。

  拉裴爾說:“不過,和索羅斯去談話,一定要真正對你有利,因為他太精明了。”

  對索羅斯來說,他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他補償性自救的技巧。自救作為一種實踐經曆,

  可能難於理解,但對於索羅斯來說,有助於說明他的成就。例如,在《點石成金》中他寫

  道:“當我還是個少年的時候,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了我一次終身難忘的教訓。很幸運的是,

  我的父親有根高的自救技巧,作為一名戰爭逃犯,他在俄國革命中幸免於難。”

  在同一本書中、接下來他談到了要建立一個套頭交易公司,最大限度地檢測他的自救本

  領,“這種杠杆作用裝置如果運行良好,就會產生奇妙的結果。但如果事情出乎你的意料,

  那麼就會慘遭失敗。最難判斷的是什麼程度的風險是安全的。沒有什麼整體的行之有效的衡

  量標準,每一種情況都必須根據它自身的是非曲直來判別。而最終的分析,你必須依據你自

  救的本能。”

  採取本能的自救行動的一個例子,發生在1987年10月股票市場的那場大災難。根據事

  后的檢討,索羅斯退出一些項目投資股份為時尚早。但是,在詹姆士·馬龜玆看來,喬

  治·索羅斯放棄戰斗是為了第二天更好地戰斗。當索羅斯由於過早退出蒙受巨大損失時,他

  卻阻止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對於許多人來說,接受這樣一種后果是十分艱難的,”馬龜

  玆說,“然而,索羅斯卻能夠做到,因為他堅信他能夠彌補這些損失。當然他也做到了,

  1987年之后他獲得了巨大成功。我認為這對我們大家都是一個榜樣。”

 第四節 投資跟著感覺走

  正因為索羅斯具有如此特征——腦力、膽略、斯多噶學派的禁欲主義和本能直覺,這使

  得他不同凡響。他的“回饋”理論是他的測定市場的改革計數器。它不能告訴他精確地臉準

  什麼目標,或什麼時候最關鍵,但是,這一理論能告訴他,槍應該指向何處,並給他提供抓

  住潛在機會的方式。

  然后,是他自身的特征發揮作用,使他更精確地指向目標。

  接下來,索羅斯會採取行動。他去做,但不是以一種粗枝大葉的方式去做,而是通過測

  試、試探,力圖決定他認為正確的東西,事實上是否正確。他會提出一種假說,並以此為基

  礎,決定投資股份的比例。然后,去觀察這種假說是否行之有效。如果有效,他就會增加這

  種股票的比例。他對一種股票的自信程度完全決定於他持有的份額的多少。如果這種假說偶

  然地無效,他毫不猶豫,抽出他的投資。他時常在尋找可提出某種假說的情勢。

  正如馬龜玆所回憶的:“喬治過去常說‘先投資后觀察’。它的意思是,形成一種假

  說,進行基礎性投資,去檢驗這種假說。由市場來證實你到底是對還是錯。”

  索羅斯最喜歡的這種戰略,實質上,可以稱之為在市場上“找感覺”。索羅斯只是偶爾

  使用這種技巧。在80年代,他與馬龜玆共事時,他甚至沒有告訴馬龜玆。

  經過充分討論,這兩個人最終決定冒險嘗試。

  那時,馬龜玆設計了一個受影響程度較小的方案,留出了一項股份投資的大量資金。

  “好吧,”索羅斯說,“我如果想買三億美元的股份,一開始,我只會買5000美

  元。”

  “先投資,然后去觀察。”

  “我知道,”索羅斯口答說,“不過,我得先感受一下市場情況怎樣。我想看看,作為

  一個拋售者,我的感覺怎樣。作為一個拋售者,如果感覺很好,很容易把這些公債拋售出

  去,那麼,我會更想成為一個購買者。但是,如果這些公債實在難以拋售,我不能肯定我會

  做一個購買者。”

  並非索羅斯所有的理論和戰略都是不會出錯的。有些人卻這樣看。他們看到了他的投資

  業績,認為象這樣一個精明的人,是可以免於犯錯的。

  索羅斯被那種想法逗樂了:“人們認為我不會出錯,這完全是一種誤解。我坦率他說,

  對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樣多的錯誤。不過,我的超人之處在於我能認識自己的錯誤。

  這便是成功的祕密。我的洞寡力關鍵是在於,認識到了人類思想內在的錯誤。”

第九章 我口所在,投資所在

   “在股票市場上,尋求別人還發有意識到的突變。”

  第一節 敏於行而衲於言 20世紀60年代未,喬治·索羅斯進入了大金融聯盟。

   為了在這家公司中謀求一個更重要的領導職務,索羅斯想說服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

  的老板,在海外建立兩個投資公司,並讓他來進行管理,他獲得了成功。

   酋先是第一期海鷗投資公司,始於1967年。這是一家在華爾街享有盛譽的長期投資公

  司,顧客作為投資者,當然希望有看漲的行情。

   其次是第二期海鷗投資公司,帶有套頭交易性質,創建於1969年。它是以這樣一種形

  式組織起來的:為了購買各種金融證券,包括股票、公債和通貨,索羅斯可以使用股票、公

  債作為輔助手段。起初,索羅斯是用他自己的資金建立此公司的,僅僅只有25萬美全,此

  后不久,索羅斯所認識的歐洲大款們便傾人了刪萬美金的巨資。

   25萬美金。

   這就是索羅斯好運的開端。

   與柏榮·文首次會晤是在1968年。當時文是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一家客戶在華爾

  街公司的一名部門經理。文的這家公司與日本過從甚密,在那里,股市行情呈下迭趨勢,然

  而,卻沒有人真正掌握了日本經濟的狀況。文聽說有個叫喬治·索羅斯的人,對口本的情況

  極為熟諸,於是便邀請他暢談,準備洗耳恭聽。

   在早期,這就是索羅斯的最大優勢。和美國大公司的其他人相比,他對經濟形勢的了解

  要廣泛深刻得多。

   特別打動文的是,索羅斯提出了關於建立海外套頭交易投資。排斥美國客戶的大膽設

  想。當然,索羅斯除外,雖然他也是美國公民,但根據投資規則他是能夠被允許成為一名成

  員的。索羅斯這樣做,正像他以往一樣,是一種職業性的冒險。因為在m年代未,美國人把

  套頭交易投資引人海外投資,作為他們業務量的一部分,這仍然是十分新奇的。索羅斯卻敢

  為人先。

   許多美國富豪都極想投資第二期海鷗投資公司,但索羅斯卻不需要他們參與。他知道自

  己能吸引那些自命不凡的歐洲客戶,盡管他們性情輕浮,而極大的稅收利益則取決於他們的

  忠誠。果然不出所料,他吸引了大批國際性的追隨者,包括歐洲的、阿拉伯的和甫美洲的富

  豪。他在紐約總部建立了這家投資公司。和其他許多海外投資公司一樣,第二期海鷗投資公

  司以荷蘭統治下的安的列斯群島中的庫拉索島為基地,在這里可以逃兩種稅:證券與匯兌委

  員會的復查稅和資本增殖稅。

   套頭交易投資,在20世紀60年代未還鮮為人知,更沒有人理解。在1957年,沃

  倫·巴菲特躊躇滿志地實施他的套頭交易投資。但是,到1969年索羅斯著手套頭交易投資

  時,世界對這種投資幾乎還是一無所知。當然,到本世紀90年代情況已發生了變化。

   喬治·索羅斯因此成了所有套頭交易投資者中最大的領袖。

   索羅斯是套頭交易投資領域的先軀,這個領域利潤的潛力是極為可觀的。他也是首先使

  用所謂派生物的有爭議的金融證券的人,這些派生物與套頭交易投資群體緊密相關。

   套頭交易投資是1949年由亞曆山大·溫斯諾·瓊斯發明的。瓊折曾是新聞記者和大學

  教師。因為注意到一個組織的某些部分運行得很好而另一些部分運行較差,瓊斯設計了投資

  限度。一個股市行情看漲的投資者可能會增加他原有80%而資產的投入,而縮減對其余20%

  資產的投入。一個股市行情看跌的投資者可能會縮減對原有75%資產的投入,而增加對其

  余25%資產部分的投入。減少投資風險是十分重要的。

   一開始,套頭交易投資僅限於股票,買進或拋出類似的證券,以朋全面贏利。經過一段

  時間以后,殘存的套頭交易投資在其他領域四處尋找自己的投資機會。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一些套頭交易投資引起了宣傳媒介的注意,但是1970年以

  后,利潤開始減少。隨著1971年允許匯率浮動決定的作出,利潤又開始回昇。但是,許多

  套頭交易投資公司在1973一1974年跌風籠罩下的市場中夭折了。此后的十年,套頭交易投

  資一直處於低谷。

   在80年代未和卯年代初,使得套頭交易投資突飛猛進的原因,也使得喬治·索羅斯上

  昇為世界級投資者地位——就在於增加美國的出口。以及1985年歐洲銀行作出的降低美元

  匯率的決定。(美元下跌使得美國出口品更為便宜)。美元被壓低,給流通領域的貿易以新

  的刺激。索羅斯和其他套頭交易投資的經理很快從中受益。

   如果索羅斯纏住歐洲不放,很可能他只不過是一個目光敏銳。槽明能干的金融家,而不

  會成為一個杰出人物,一個特別的專家,只不是眾多的在金戳市場拼命賺錢者中的一員。但

  是,在美國,索羅斯是極為出類拔革的,關於歐洲金融的淵博背景知識使他如虎添翼。他的

  極大優勢便在於他在歐洲和其他地方的各種各樣的資訊資源,他運用這些資源來分析金融和

  政治事件與世界金触市場的密切關係。

   在60年代末期與索羅斯共事的亞瑟·勒魯解釋說:“喬治很早就指出,人的思維必須

  帶有全球性而不能帶有狹隘的地方性,你必須了解此地發生的事情將會給其他地方帶來什麼

  影響。國此,通貨並不那麼至關重要。他需要的是以不同渠道得來的基本資訊和在頭腦中對

  它們進行加工,然后,他會提出一套在長時間內行之有效的方案。

   紐約銀行的分析家勒魯,在1967年和1968年曾經是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大獻殷勤

  的對象,可是他一開始就否決索羅斯的兩個提案。直到1969年初,他才最終同意。在愛霍

  德公司里,他起初是索羅斯的助手,協助他管理這兩個投資公司。此后兩年多時間,他們一

  直並肩工作。

   為索羅斯工作是十分緊張卻又使人著迷的,在那兩年中,市場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更增

  添緊張和戲劇色彩。勒魯國憶說:“喬治是個嚴厲的監工,迫使你很投入地工作。他能控制

  讓我限花燎亂的世界。他甚至可以從發生在A地事件中預料它在B 地的影響。我不能把握

  它們的內在聯系,因為我和他不是同一個層次上的人。在宏觀上,他是我所見過最優秀的投

  資家,至於微觀領域,他並不十分投入,似乎沒有發揮他的潛力。

   再談談索羅斯的其他方面。在公司里他與眾不同。甚至在華爾街地區,他也獨具特色。

  他總是處於思考之中,思考一些重大問題,使用十分簡潔的語言,大多數同事捉摸半天才能

  明白他的意思,甚至勒魯也不得不略加思索。他的文風也別具一格,“我沒有料到是喬治那

  個性突出的文筆,我們風格各異,我習慣於寫關於總消費量的報告,而喬治的文風是很書面

  化的。

   喬治·索羅斯是杰出人物,是辦公室的知識分子,見多識廣,給人印象深刻,但誰能理

  解他呢?

   索羅斯著手寫作《點石成金》大概是此時。1969年,他要求勒魯讀讀其中的五章。

  “我一個字也沒有讀懂。”勒魯解釋道,他認為這並不是由於他智商低下,而是由於索羅斯

  文字表達能力的問題。他想從書中找到索羅斯這種理論的概要,結果讓他大失所望。

   書中“回饋’”一詞很讓他費解,他特意去翻過字典。25年之后,也就是1994年春,

  勒魯承認:“對這個詞我至今不解,我不知道他試圖引伸出什麼意思。”

   由於和索羅斯關係親密,勒魯給他提過一些友善的建議。“如果你給一個不如你的人提

  建議,大多數人總會接受。喬治也不例外。

   勒魯知無不言,他很率直地對索羅斯說:“你要準確表達你的思想總得費九牛二虎之

  力。”

   和亞瑟。勒魯一家的交往,也許對索羅斯的一生產生了深遠影響。盡管他們不象他那樣

  聲名顯赫,但他不可避免地要同他們交往。而要和他們交往,他就不得不把自己的思想表達

  得更為清晰。這正是亞瑟·勒魯試圖告訴他的,這是一種很坦率而又友善的資訊。喬治,找

  一個編輯。找一個人把你那些思想用通俗的英語表達出來。

   喬治·索羅斯不願意聽到這些話。正因如此,那些應邀參加索羅斯作品評論的人,大多

  回避。他們很清楚。既然他不願聽,又何必自尋煩惱,惹得他生氣呢?

   不管是否有人能象亞瑟·勒魯那樣,領會“回饋”一詞的確切含義,喬治·索羅斯認為

  已經是在市場中檢驗自己理論的時候了。這些理論能讓他在競爭中取勝,他對此滿懷信心。

   “我在有把握的地方投資,我不會改變投資計划。我充分運用我的聰明才智。令人十分

  驚喜的是,我發現那些抽象的理論,操作起來竟然得心應手。如果說這些理論說明了我成功

  的原因,或許有些夸張;但毫無疑問它鼓舞了我。”

   索羅斯在第二期海鷗公司仔細觀察的第一家分公司是房地產信托投資公司。

   1969年,在一份廣為流傳的文件中,索羅斯分析了進行房地產信托投資的優勢,這為

  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感覺到了由急速發展而后衰落這一進程,索羅斯把房地產信托投資業

  的運行周期比作一部三幕劇,正確地預料了它將經過暴漲,然后較長時期的保持,直至最終

  破產。他得出結論:“第三幕至少要在三年之后,我買進這些股票很保險。這表現他極強的

  預測力。果然,他贏得了豐厚的利潤。正如他所料,到1974年,房地產信托投資已度過了

  它的鼎盛時期,索羅斯開始拋售股票,獲利100萬美元。這些早期用以驗證他市場理論的活

  動,極大地鼓舞了索羅斯。

   在60年代未,索羅斯把他的理論也運用於市場繁榮的集團公司,他承認:“在上昇階

  段和下滑時期”他都贏利。起初,他注意到高科技公司狂潮迭起,利潤膨脹,對社會事業性

  投資者很有吸引力。索羅斯認為那些“賭博性投資經營者”的偏見可能會抬高集團公司的股

  票價格。他大量購進。后來,當狂熱過后,他拋售集團公司的股票,利潤相當可觀。
 
 
第二節 開天辟她

   1970年,索羅斯和吉米·羅杰斯攜手合作。羅杰斯是那魯大學1964年的畢業生。他是

  在阿拉巴馬州的德馬波利斯地區發跡的。

   索羅斯和羅杰斯。多好的一對投資合作伙伴,甚至是華爾街地區最好的一對。

   羅杰斯曾經在英國劍橋大學學習政治、哲學和經濟學。給索羅斯的印象是:他是一個親

  英分子和自詡的哲學家。服軍役的三年時間里。羅杰斯獲得了炒股專家的聲譽。他甚至掌管

  了他上司的股票業務。

   1968年,羅杰斯在華爾街貝奇公司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僅僅靠600美元的本錢,羅杰

  斯在股票市場開始從事商業活動。兩年以后,他開始在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為索羅斯做

  事。然而在那時,新的經紀業條例實施,不允許索羅斯或羅杰斯從公司的股票經營中得到好

  處。盡管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不想讓他們離開,但索羅斯和羅杰斯都很想成立獨立資產

  的經營者。他們辭職並建起了自己的公司。

   1973年,他們建立索羅斯資金董事會。辦公室設在紐約的可以俯瞰中央公園的三間房

  子里。

   遠離了華爾街地區。

   在那時這是多麼奇怪的觀念。一個人為什麼會對投資感興趣而使自己遠離權力中心呢?

   吉米·羅杰斯喜歡這樣解釋,他和喬治·索羅斯不具有典型的華爾街人士的思維方式,

  似乎沒有什麼理由非得置身於華爾街管區不可。對索羅斯來說,更為重要的是,辦公室只僅

  僅是他在中央公園西部社交合作社的一部分。

   在索羅斯資金董事會里,工作的氣氛要比節奏感很強的華爾街其他公司輕松得多。夏天

  里,職員們穿著網球鞋上班,有時候,包括羅杰斯本人,騎自行車上班。索羅斯和羅杰斯喜

  歡辦公室這種和諧隨便的氣圍,他們希望能長期維持。不管能夠賺多少錢,他們每周都工作

  80小時。

   公司創辦之初,僅他們兩個人,索羅斯是經紀人,羅杰斯是市場調研員。爾后,三個人

  一一一加了一個祕書。

   辦公室似乎大小。他們有大多的事情要做。規模小有小的好處。他們可以集中精力做手

  頭的活,不必擔心群體的失誤,不必處理大多的文件,不必處理因辦公室擴大而產生出來的

  無數的零碎瑣事。

   然而,他們贏得了顧客。他們做股票投資。利用期貨交易或貸款,在日用品和證券市場

  上下賭。在經營的範圍上是空前的,索羅斯資金查事會從事各種商業活動,包括證券、日用

  品、公債和股票。從1970年開始到1980年他們分道揚鑣.索羅斯和羅杰斯沒有哪一年虧

  損。華爾街管區的人談到他們,總是充滿敬意。他們似乎比其他人更了解經濟狀況的變化。

   1971年,公司資產為1250萬美元,一年后,達到2010萬美元。從1969年12月31日

  至1980 年12月31日.索羅斯公司的贏利是3365%,而同一時期一般的公司和經營較差公

  司的復合指數,只有47% 。

   1980年底,公司資產達3.81億美元。

   因為是私人合伙,公司比其他公司多一些優勢,更為方便。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賣空,

  這對其他投資者來說,承擔的風險太大。

   賣空。

   這似乎是一種沒有害處的方法,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意味著沒有同情心。

   他們會說:公司經營狀況不佳,一個人怎麼還能存僥幸心理下賭注呢?你究竟是怎樣一

  種人,難道你不忠實於你的經濟麼?利用別人的不幸發財,你能做這種人嗎?

   索羅斯卻不在乎別人怎麼說。在他看來,技巧能發揮神奇的效力,國內和國外市場給他

  帶來巨額利潤。公司可以用保證金購買股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規模較小給索羅斯的公司節

  省了資金,可以避免難於負擔的官僚機構,可以比大公司更容易抽出或投入購買股份的資

  金。

   索羅斯和羅杰斯二人緊密配合。羅杰斯解釋說:“一般地,如果我們意見不一,我們不

  會輕舉妄動。然而,也有例外,如果誰強烈地想做某一生意,他可以去做。事情做完了,這

  筆生意做的對與不對,就顯而易見了。經過仔細考慮,我們就會看法一致。我不喜歡使用這

  個詞語,因為看法一致的投資是一個災難。然而,大多數憎況下我們卻能達成共識。”

   在獨立思考方面他們引以為榮。

   正因如此,也最終導致了他們的瓦解。他們都如此獨立不羈,以致彼此都覺得對對方誤

  解太多。

   但是,他們短暫的配合得卻十分戳契,象一台上了潤猾油的機器。他們都認為,從華爾

  街地區的分析家那里是學不到什麼東西的。羅杰斯認為,那些人只知道人雲亦雲。因此,他

  們兩人都親自選擇股種。

   “在股票布場上,尋求別人還沒有意識到的突變”

   他們喜歡看書。他們訂閱30種商業報刊,包括《化肥浴解》和《紡織周報》。他們熟

  讀那些一般人感興趣的雜志,尋找那些可能有社會價值或文化價值的內容。數百家公司的通

  訊錄上都有索羅斯資金董事會的名單。而董事會也存有與國內外1500家公司發生業務往來

  的記錄。羅杰斯每天都要細心研究20或30份年度報告,以期發現一些有趣的公司發展的材

  料或感知一點別人不能清楚地看到的較長時間內股市走向。

   他們百折不撓所追求的就是一種突變。

   索羅斯為了驗證他的理論,在股票族中,他密切注視著別人還沒有意識到的突變。正如

  羅杰斯所說:“對於公司最近能賺多少,或1975年鋁的載運量怎樣,我們並不那麼關心,

  因為我們正在考慮的是:社會的、經濟的和政治的因素會怎樣改變將來的產業和股票族的命

  運。如果我們所預料的和股票的市場價格差異很大,那一切都好了,因為那時我們可以大賺

  一筆”。

   70年代初,索羅斯在銀行業中發現的“突變”就是其中一例。

   1972年,索羅斯敏銳地感覺到在這一領域將要發生突變。那時,銀行業信譽最槽糕,

  銀行職員被看作是庸俗而又呆笨的。幾乎沒有人相信銀行業能從酣匠中覺醒,自然,投資者

  對銀行的股票毫無興趣。

   然而,索羅斯經過獨自的研究,他發現高等商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已成為新一代的銀行

  家,他們將對銀行職員的行為進行規範,銀行業正俏然而又明顯地發生變化。這些新銀行經

  理們正尋找銀行業陷入低谷的原因。這就有助於改變銀行股票的前景,他們正採用新的金融

  措施,銀行的贏利在上昇。因而,銀行股票實際上不可能超出票面價值。許多銀行都已把他

  們的平衡能力發揮到了極限。要想持續發展,他們需要更多的資本凈值。

   1972年,第一國家城市銀行舉辦了規模空前的股市分析家展覽活動,並為他們設宴招

  待。使喬治·索羅斯大力惱火的是,他沒在被邀請者之列。但這次宴會卻刺激他採取行動。

  他寫下了題為“發展銀行之事實” 的經紀報告,提出了與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認

  為:當銀行股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股票將會降價。這篇報告的出版和宴會的舉行是同時

  的,索羅斯的觀點是通過對銀行股票透徹分析后提出的。他曾向一些經營較好的銀行提出忠

  告。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銀行股票開始上漲,索羅斯從中獲得了50%的利潤。

   銀行業的轉變標志著走向70年代大繁榮的開始,大繁榮加速了80年代美國公司的擴大

  和合並。根據回饋理論,索羅斯把賃榮作為羹榮與蕭條循環周期的起點。

   為了在國外經濟方面同樣取得迅速進展,索羅斯尋找在國外股票市場中投資。哪些國家

  對外國投資者開放市場呢?哪些國家為經濟的穩定提供了新的政策呢?哪些國家將進行市場

  改革呢?

   索羅斯希望能獲得規模效益。一個曾給索羅斯當助手的人說:“和任何精明的投資家一

  樣,索羅斯總希望用最少的投資得到最大的利潤。”索羅斯喜歡瞄準那些不成熟的市場,如

  法國的、意大利的和日本的。他希望比其他投資者早6至18個月進行投資。

   因此,索羅斯購買了日本、加拿大、荷蘭和法國的證券。在1971年一段時間里,索羅

  斯資產的1/4用於購買了日本的股票,這場賭博使他的資金翻了一番。

   索羅斯和羅杰斯選擇股種很精明。1972年,索羅斯的一個熟人們然向他提及,根據商

  業部的一份私人報告,美國的發展依賴於外國的能源資源。因而,索羅斯基金查事會大量收

  購了石油鉆井、石油設備和煤炭公司的股票。一年之后,即1973年,出現了阿拉伯原油禁

  運,引起能源業股票的飛漲。

   1972年,索羅斯和羅杰斯也預見了食物危機。因為購買了化肥、農場設施和糧食加工

  業的股票,他們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而且,他們的超人之處繼續顯露出來。與此同時,索羅斯和羅杰斯很狡黠地把軍事防御

  工業作為一個大有潛力可挖的投資場所。

   1973年10月,當埃及和敘利亞武裝部隊大規模進攻猶大國家時,以色列十分震驚。那

  場戰爭開戰之時,以色列處於防御狀況。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損失了眾多飛機和坦克。種

  種跡象表明:以色列的軍事技術已經過時。這使索羅斯想到了美國的軍事技術很可能也已過

  時。如果美國國防部意識到了自己武器裝備的過時。他們有可能會花大量經費去進行更新改

  造。

   這一項目對於大多數的投資者來說,沒有絲毫的吸引力。自從越南戰爭結束以后,兵工

  企業虧損嚴重,金融分析家們連聽也不願聽。

   然而,1974年初,羅杰斯仍然密切關注軍事工業。這種內在潛力促使羅杰斯獨辟匹

  徑。他到華盛頓和國防部的官員周旋,又找美國軍工企業的承包商談判。索羅斯和羅杰斯越

  來越堅信,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其他的投資者將會失去這一發財的好機會。

   1974年中期,喬治·索羅斯通過軍工企業的股票開始大發其財。 他購買了諾斯羅普

  公司、聯合飛機公司和格拉曼公司的股票。而且,雖然洛克洛德公司面臨倒閉的危險,索羅

  斯還是在這家公司進行了賭博性投資。

   索羅斯和羅杰斯對這些公司掌握了一條十分重要的資訊,它們都有大量的訂貨合同,通

  過補給資金,在近幾年中可獲一定利潤。

   1975年初,索羅斯基金董事會開始向供給電子裝備的工廠進行投資。在贖罪日之戰

  中,以色列空軍的失利,主要歸因於缺乏尖端的電子對抗手段,以壓制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

  的蘇制武器的火力。
第三節:他們百折不撓所追求的就是一種突變。

   索羅斯為了驗證他的理論,在股票族中,他密切注視著別人還沒有意識到的突變。正如

  羅杰斯所說:“對於公司最近能賺多少,或1975年鋁的載運量怎樣,我們並不那麼關心,

  因為我們正在考慮的是:社會的、經濟的和政治的因素會怎樣改變將來的產業和股票族的命

  運。如果我們所預料的和股票的市場價格差異很大,那一切都好了,因為那時我們可以大賺

  一筆”。

   70年代初,索羅斯在銀行業中發現的“突變”就是其中一例。

   1972年,索羅斯敏銳地感覺到在這一領域將要發生突變。那時,銀行業信譽最槽糕,

  銀行職員被看作是庸俗而又呆笨的。幾乎沒有人相信銀行業能從酣匠中覺醒,自然,投資者

  對銀行的股票毫無興趣。

   然而,索羅斯經過獨自的研究,他發現高等商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已成為新一代的銀行

  家,他們將對銀行職員的行為進行規範,銀行業正俏然而又明顯地發生變化。這些新銀行經

  理們正尋找銀行業陷入低谷的原因。這就有助於改變銀行股票的前景,他們正採用新的金融

  措施,銀行的贏利在上昇。因而,銀行股票實際上不可能超出票面價值。許多銀行都已把他

  們的平衡能力發揮到了極限。要想持續發展,他們需要更多的資本凈值。

   1972年,第一國家城市銀行舉辦了規模空前的股市分析家展覽活動,並為他們設宴招

  待。使喬治·索羅斯大力惱火的是,他沒在被邀請者之列。但這次宴會卻刺激他採取行動。

  他寫下了題為“發展銀行之事實” 的經紀報告,提出了與其他人完全不同的觀點,他認

  為:當銀行股票找不到出路的時候,股票將會降價。這篇報告的出版和宴會的舉行是同時

  的,索羅斯的觀點是通過對銀行股票透徹分析后提出的。他曾向一些經營較好的銀行提出忠

  告。經過一段時間以后,銀行股票開始上漲,索羅斯從中獲得了50%的利潤。

   銀行業的轉變標志著走向70年代大繁榮的開始,大繁榮加速了80年代美國公司的擴大

  和合並。根據回饋理論,索羅斯把賃榮作為羹榮與蕭條循環周期的起點。

   為了在國外經濟方面同樣取得迅速進展,索羅斯尋找在國外股票市場中投資。哪些國家

  對外國投資者開放市場呢?哪些國家為經濟的穩定提供了新的政策呢?哪些國家將進行市場

  改革呢?

   索羅斯希望能獲得規模效益。一個曾給索羅斯當助手的人說:“和任何精明的投資家一

  樣,索羅斯總希望用最少的投資得到最大的利潤。”索羅斯喜歡瞄準那些不成熟的市場,如

  法國的、意大利的和日本的。他希望比其他投資者早6至18個月進行投資。

   因此,索羅斯購買了日本、加拿大、荷蘭和法國的證券。在1971年一段時間里,索羅

  斯資產的1/4用於購買了日本的股票,這場賭博使他的資金翻了一番。

   索羅斯和羅杰斯選擇股種很精明。1972年,索羅斯的一個熟人們然向他提及,根據商

  業部的一份私人報告,美國的發展依賴於外國的能源資源。因而,索羅斯基金查事會大量收

  購了石油鉆井、石油設備和煤炭公司的股票。一年之后,即1973年,出現了阿拉伯原油禁

  運,引起能源業股票的飛漲。

   1972年,索羅斯和羅杰斯也預見了食物危機。因為購買了化肥、農場設施和糧食加工

  業的股票,他們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而且,他們的超人之處繼續顯露出來。與此同時,索羅斯和羅杰斯很狡黠地把軍事防御

  工業作為一個大有潛力可挖的投資場所。

   1973年10月,當埃及和敘利亞武裝部隊大規模進攻猶大國家時,以色列十分震驚。那

  場戰爭開戰之時,以色列處於防御狀況。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損失了眾多飛機和坦克。種

  種跡象表明:以色列的軍事技術已經過時。這使索羅斯想到了美國的軍事技術很可能也已過

  時。如果美國國防部意識到了自己武器裝備的過時。他們有可能會花大量經費去進行更新改

  造。

   這一項目對於大多數的投資者來說,沒有絲毫的吸引力。自從越南戰爭結束以后,兵工

  企業虧損嚴重,金融分析家們連聽也不願聽。

   然而,1974年初,羅杰斯仍然密切關注軍事工業。這種內在潛力促使羅杰斯獨辟匹

  徑。他到華盛頓和國防部的官員周旋,又找美國軍工企業的承包商談判。索羅斯和羅杰斯越

  來越堅信,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其他的投資者將會失去這一發財的好機會。

   1974年中期,喬治·索羅斯通過軍工企業的股票開始大發其財。 他購買了諾斯羅普

  公司、聯合飛機公司和格拉曼公司的股票。而且,雖然洛克洛德公司面臨倒閉的危險,索羅

  斯還是在這家公司進行了賭博性投資。

   索羅斯和羅杰斯對這些公司掌握了一條十分重要的資訊,它們都有大量的訂貨合同,通

  過補給資金,在近幾年中可獲一定利潤。

   1975年初,索羅斯基金董事會開始向供給電子裝備的工廠進行投資。在贖罪日之戰

  中,以色列空軍的失利,主要歸因於缺乏尖端的電子對抗手段,以壓制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

  的蘇制武器的火力。

  索羅斯和羅杰斯注意到了這一事實。

  同時,他們也注意到現代戰爭正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現代武器裝備取決於技術的狀況:

  靈敏的電子元件、雷射定向的炮彈和猛烈異常的導彈。

  所有這些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索羅斯和羅杰斯的正確決策,為他們贏得了巨額利

  潤。

  在這個時候,索羅斯的祕密是什麼呢?

  首要的是極大的耐心。

  其次,在股票市場什麼地方尋“金”,要培養出極高的敏感性。大家都在尋“金”,在

  什麼地方尋金各有各個理論。然而,索羅斯能把他的触角伸向變化發展的金融市場,持續不

  斷尋求來自還處醞釀之中的一些事物所發出的神祕信號。

  得到信號之后,他就會象火箭一樣依賴導航系統自動飛向目標。從不會向人泄露他為什

  麼確定這一方向而不是另一方向,並在市場現實中驗證他的直覺。

  他堅信自己是正確的。

  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年復一年地去探究。
 
 
第十章 金色大躍進

   “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賴的,因而,如果在華東街地區你跟曾別人趕時髦,那麼,你的股

  票經營注定是十分慘淡的。”

  第一節 改名煥姓

   到1975年,喬治·索羅斯開始在華爾街社區中引人注目。更精確他說,他賺錢的本領

  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注定要成為一個知名人士,對這一點幾乎沒有誰懷疑。

   正如在80年代和索羅斯共事的阿蘭·拉裴爾所說:“他勤奮努力,洞察力強,有進取

  心。他非常勝任他的職業。這種職業本身並不需要邏輯推理和理性思維。而是一種直覺過

  程。你經驗的多少對你的業務會產生很大影響。我認為喬治是天生的從事這一職業的料。

   盡管華爾街管區內的一些人接触和認識索羅斯,但對於外部世界來說,他仍然是默默無

  聞的無名小卒。

   這有它的原因。

   不像80年代未和90年代,在那個時候,掩沒在社會生活中投資者一般是不為人們所重

  視的。那時,在華爾街管區的商業傳媒對此也毫無熱情。相應地,在金融市場上對重要人物

  的個性更少興趣。——不像現在,人們對與之共事的人的私人生活都進行詳盡審察。

   即使傳媒想做更多的報道,在華爾街管區索羅斯及其同行也對它們懷有極大的戒心。他

  們都盡量避免拋頭露面。投資被認為是純粹私人性的活動。

   而且,在華爾街管區人們普遍認為:純粹的吸引公眾的行為是不吉利的,就象和富有誘

  惑力的死神親吻,最終會走向深淵。傳統的開明人士也認為,如果一個投資者把他的照片刊

  登在華爾街社區的雜志上,廣泛流傳,那麼惡運就會降臨、贏得聲譽需要付出代價,甚至是

  致命的代價。

   因此,喬治·索羅斯遠離了聚光燈,這樣他覺得非常舒適。與他交往根深的朋友柏

  榮·文說:“在我們的接触中,喬治從不自我炫耀,即使這樣做對化有利,他也不自我宣

  傳。”

   不過,1975年5月28 H,華爾街日報在頭版著力報道了喬治·索羅斯的事跡。濃墨重

  彩,特別是標題,使索羅斯首次品嘗到榮譽的喜悅:

   證券市場逆風雨行

   不趕華爾街潮流

   艱難歲月獨領風騷

   索羅斯公司認準目標:

   以色列武器生產

   給外國人以厚利

   報紙上這篇文章是否注定·了索羅斯要遭厄運呢?是否改變“他的好運呢?他自稱有一

  種預感:傳媒的注意是破坏性的。——然而,實際上索羅斯有足夠的理由為報紙上這篇報道

  而高興。它促使索羅斯下決心獨立經營,這種獨立經營給他帶來極為豐厚的利潤。

   為作這篇報道的準備使索羅斯陷入極坏的心境中,當日報記者坐在他對面進行訪談時,

  他抱怨說固疾發作,背痛厲害。每次索羅斯公司進入困境的時候,疼痛就加劇。“證券經營

  是一件最殘酷無情的事情”他說,表情有些痛苦,“你不能偽造或中止,因為真實情況每隔

  一天都記錄下來了。”

   后來,在一次有趣的評論會上,談,完索羅斯公司近來取得的驚人的持久成功后,關於

  將來,索羅斯用一種悲觀的語調說:

   “誰知道公司好景多長呢?曆史證明所有的公司經營者最終都要歇火,有一天,我相信

  我們也不例外。我只希望不會是今天下午。

   索羅斯說完微笑著走進股票報價器。,他想賣空一家著名的房地產公司大額股票。他預

  計股票價格下跌,這家大公司企圖購買他拋售的全部股票。

   “看銀行信托部也想要,”索羅斯笑著說,“哦,我在最后叫價的基礎上加0.5點,

  讓售一部分股票,會有人搶購。”

   過了幾周,股價下跌,索羅斯又得到了一筆票據利潤。而在這筆交易中,急切的股票購

  買者蒙受了損失。

   這是故事的高潮?這種獨立意志表現了索羅斯運作程序上的水平。

   談及索羅斯和羅杰斯,報紙上稱頌道:

   “這些年來。在買賣股票方面。這兩個人表現出了他們的獨到之處。他們在某一股票流

  行之前買進,而在最火紅的時候拋售。他們一般不與持有廣泛投票的規模較大的合股投資公

  司、銀行情托部和其他機構打交道,除非是把他們作為拋售對象。”

   “股市通憎是不可怕賴鈉,因而,如果在華東匐地區你同普別人超時髦,那麼,你的股

  票經營注定是十分慘淡的。”

   讓我們聽聽索羅斯的聲音:

   “我們是從這一假設前提人手的:股市通常是不可信賴的,因而,如果在華爾街地區你

  跟著別人趕時髦,那麼,你的股票經營注定是十分慘淡的。華爾街地區的大多數股市分析家

  只不過公司經營的宣傳者,從公司的年度報告或其他人的報告中抄襲出自己的投資報告,報

  告能揭示多少有價值的東西呢?”

   那麼喬治·索羅斯從何處著手呢?

   自由、獨立的思考。他成功了!

   1973年和1974年,一些大機構都顯得十分沮喪,因為他們持有的股票價格被削減了一

  半。而與此同時,索羅斯公司卻出現了奇跡,1973年贏利8.4%,1974年贏利17.5%。

   當時索羅斯的貼身助手羅怕特·米勒回憶說:“索羅斯的獨特之處在於:在一種股票流

  行之前,他能夠透過烏雲的籠罩看到希望……他很清楚為什麼要買或不買。索羅斯的另一長

  處在於:當他發現自己處境不利時,他能走出困境。

   賣空是索羅斯公司特別喜愛的招數。索羅斯承認他喜歡通過賣空獲勝而贏利,這給他帶

  來謀划后的喜悅。公司把賭注下在幾個大的機構上,然后賣空,最后當這些股價猛跌時,公

  司就賺到了大量的錢。

   索羅斯與阿文公司的交易被認為是通過賣空獲利的經典事例。為了達到賣空目的,索羅

  斯公司在市場價格為每股120美元時,借了阿文公司10000股股份。在這之后,股價猛跌。

  兩年以后,索羅斯買下了這10000股,每股價格20美元。回顧一下就會朋白什麼是以最小

  的投入獲最大的利潤。每一股100美元的利潤為公司賺了100萬美元。索羅斯之所以這樣

  做,是因為他注意到這樣一種文化傾向,在阿文公司盲目投資之前,他意識到:隨著人口老

  齡化出現,對化妝品的需求會大力減少。

   索羅斯極為高興地解釋說:“在阿文事件中,銀行沒有意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化

  妝品工業的鼎盛時期已經結束,因為市場已經飽和,而小孩子們不使用這些東西。這是他們

  忽視的另一個根本性的變化。

   索羅斯加入了美國鐵路工業托拉沉而已,當有些人預言紐約城市公司快要破產的時候,

  索羅斯卻賺了紐約城市公司的錢——通過證券。當然,也有失算的時候。有一次,他在奧莉

  瓦提公司觀光時,購買這家公司過多的股份。他購買股份的唯一理由是他與辦公室人員的一

  次會談,經營者認為公司股票有向上發展的趨勢。這些股票上市不是很順利,索羅斯很是后

  悔。

   國外證券投資也蒙受了一部分損失。股種的購買也是如此。索羅斯和羅杰斯在斯普拉哥

  電子公司的損失達75萬美元。他們誤以為半導體股市行情看漲。羅杰斯解釋說:“與其說

  這是重大事件,不如說這只不過是一次錯誤的分析加上購買了一個半導體產業外圍的公司罷

  了。”

   他們的體系仍在運作。如果說在70年代初對華爾街地區的許多人來說道途是布滿荊棘

  的活,喬治,索羅斯卻是幸運的例外者。從1969年1月到1974年12月,公司的資金在價

  值上幾乎翻了三番,由原來的610萬美元上昇到1800萬美元。每一年公司都保持增長的勢

  頭。

   而同一時的;500家股份公司的平均指數,下降3.4個百分點。

   1976年,喬治公司上漲61.9%,爾后在1977年,陶公司下降13%,而索羅斯公司上

  昇31.2%。

   1977年底1978年初,索羅斯和羅杰斯決定再度對技術和軍事工業進行投資,這與大多

  數人意見相悻,因為華爾街地區大多數商人不願涉足這一領域。“要知道”,摩根和斯但利

  家族的巴頓·比格斯說,“正如你會聽到吉米·卡特總統談人權,喬治18個月以前就在談

  那些股票。”索羅斯責怪自己對這些股票買得太遲,但他仍然是唯一購買這些股票的人。

   1978年,公司贏利55.1% ,資產達1.03億美元。接下來的一年,即1979年,又贏

  利59.1%,資產上昇為1.78億美元。索羅斯的高科技股仍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沒有任何

  衰亡的跡象。

   1979年,索羅斯將公司更名,改為量子公司,來源於海森怕格量子力學測不準定律。

  這一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要描述遜原子粒於的運動是不可能的。這與索羅斯的下達觀

  點相吻合,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在不確定和不停的波動狀態,但通過明顯的貼現,與不

  可預料因素下賭,賺錢是可能的。公司順利的運轉,得到超票面價格,是以股票的供給和要

  求為基礎的。
 
第二節 害怕打官司

   當一個人賺到了像喬治·索羅斯那麼多的餞的時候,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向他提出許多問

  題。如他的全部金融活動是否凌駕於董事會之上。這些年,他時不時地同證券與匯兌委員會

  發生爭淪,沒有一次有意退讓。

   特別是有一次,在1970年底,似乎爭論非常激烈。

   證券與匯兌委員會到紐約地方法院控告了他,宣稱他操縱股票市場,有效詐行為,違犯

  了聯邦證券法反操縱條款。

   根據證券與匯兌委員會的指控,在1977年10月股票公開上中的前一天,索羅斯使計算

  機科學股票每股降低了5O美分,他急切地要求經紀人拋售電腦科學股票。經紀人在1977

  年10月11日那天,賣出了該公司40100股中的22400股,占當天電腦科學股票成交量的

  70%。

   證券與匯兌委員會補充說,在那天結束時,股票的公開價格,是在原來商業價格基礎

  “人為地壓低”了,每股8.375美元。瓊斯基金公司,是一家以加利福里亞為基地的非營

  利公司,制作了這些股票,同意在1977年6月賣出150萬股給公眾,另外150萬股以公開

  上市的價格賣給電腦科學公司。

   因此,涉嫌操縱股票可能使基金公司損失約750萬美元。

   證券與匯兌委員會聲稱,索羅斯公司從股票經營者那里購買了155000股,從其他經紀

  人那里購買了10000股,都是以較低價格收購的。在公開上市的那無以及那個月下旬,索羅

  斯訂購了電腦科學股票中的75100股,每股價格為8.375美元或略高於此價。並勸導別

  人去購買。

   對證券與匯兌委員會的控告,索羅斯既不承認也不否定,他表示同意法院的判決,因此

  這一案例很快作出結論。他堅持認為因證券與匯兌委員會打官司,將會花費他過多的時間與

  金錢。1981年一本雜志的文章引用了索羅斯的辯護:“證券與匯兌委員會不相信有人可以

  不通過玩鬼,而做得像我這樣好。因此,他們想找些證據理解。”

   加利福里亞州的弗菜徹·瓊斯基金公司也向法院指控索羅斯。聲稱由於股價下跌蒙受了

  物質損失。索羅斯和瓊斯基金公司最終以l00萬美元了結。

   訴訟案並沒有使索羅斯受阻。事實上,這絲毫不影響他的贏利。

   索羅斯在英國證券市場運作得罪常順利。在股市上漲到頂峰時,他把英國英磅賣空。他

  對英國股市採取大量措施。以極低的價格買進,並且數量極大,據說價值10億美元。這一

  步棋他最終賺了1億美元。

   1980年,索羅斯公司創辦10年之后,這一年的業績令人難以相信,增長了102。6%,

  至此,公司已發展到3.81億美元。索羅斯個人財富到1980年底已達1億美元。

   很滑槽的是,索羅斯投資本領的主要受益者,除了喬治·索羅斯本人以外,是一些歐洲

  巨富,也就是開始給索羅斯公司提供資金的人們。吉米·羅杰斯斷言:“這些人並不需要我

  們使他們富裕,不過,我們已使他們極為富有。”

 第十一章 “更年期”

   “我已經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為生,我也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影不高……它是

  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也擔心做敗,並盡量避免失誤。這是一種悲修的生活。”

  第一節 妻離子散

   到1970年底,索羅斯公司業績輝煌,喬治似乎也飛黃騰達。按照一般人的邏輯,他應

  該可以輕松下來,過一種平靜安逸的生活了。可是他不能。他的父母溺愛他和他的哥哥,但

  是,他卻不能這樣對待妻子兒女。全身心地沉浸於工作,他幾乎沒有留一點時間給妻子,更

  不用說孩子了。

   1977年,他的婚姻破裂。正如他所說:“我已經和公司打成一片。它以我為生,我也

  和它生活在一起,日夜形形不離……它是我的情人。我害怕失去也擔心做錯,並盡量邂免失

  誤。這是一種悲慘的生活。”

   一年以后,也就是1978年,他和妻子離婚。

   就在他離婚的那天,他投入了一個22歲名叫蘇奶·韋怕的女人的懷抱,這個女人是一

  段時間以前在一次舞會上認識的。她的父親在紐約制作手提包、鞋和鞋子附件。蘇柵曾在巴

  納德大學學習藝術史,后來,協助制作馬克·羅森科和威廉·德·科林等”20世紀畫家的

  作品。“我今天剛和我妻子離婚,你願和我共進午餐麼?”索羅斯說道。5年以后,他和蘇

  柵·韋伯,在長島的南安普頓舉行了非宗教儀式的婚禮。

   1979年,索羅斯只有49歲。他擁有足夠他一輩子花銷的錢財,但是他第一次感到了緊

  張的工作帶來的痛苦。公司發展了,需要更多的雇員。職員便由原來的3個增加到12個。

  他不再是一個只需同一個或二個人交談的小公司的經營者。現在他不得不為一些新的事情操

  心:給別人分配任務。按照他的一些助手的說法。他有一點這方面的能力。

   財源滾滾而來,要求作出越來越多的投資決定。而作出正確的有發展前途的股票的排

  列,確非易事。

   而已,羅杰斯讓他大傷腦筋。他們之間一般是可以消除分歧的。但是,現在,出現了緊

  張局面。羅杰斯並不想建立如此大規模的公司。當索羅斯試圖接納另一伙伴,想對他經過訓

  練使之成為自己的接班人時,他和羅杰斯陷入了尷尬之中,羅杰斯不同意這樣做。“他不贊

  成我考慮過的任何一個人,也不能容忍周圍的其他人。”索羅斯說,“他使得其他人活得太

  艱難。”

   他們伙伴關係的解除是很滑稽的,因為1980 年是索羅斯和羅杰斯最成功的一年。但在

  這年5月,羅杰斯離開了公司,帶走了他20%的資金利潤,價值1400萬美元,剩下索羅斯

  80%的利潤,價值5600萬美元。

   羅杰斯說明他離開公司的原因時,認為:公司規模太大,職員太多,他不得不花很大精

  力去安排他們的假期和工資提昇。索羅斯和羅杰斯在公開場合都沒有著力去說明他們分裂的

  原因。在和我一次簡短的談話中,羅杰斯對口憶過去毫無興趣。從他說話的語調,明顯可以

  看見,他對那些事情記憶猶新,並十分痛苦。

第二節 丟臉的大失敗

   繼續去音心經營,是否有意義。對此索羅斯也持懷疑態度。

   他已經賺到足夠花銷的錢。日常工作折磨著他,他感到想賺別人的錢、雇用職員等等的

  壓力。而這一切又是為了什麼呢?報酬在什麼地方呢?樂趣又在哪里呢?索羅斯承認“事實

  上,多少有些衰退了。”經過令人難以置信的12年,經過艱苦奮斗走向成功,他意識到:

  僅僅作為一個投資商而生活,是難以讓自己滿足的。

   、1980年,當我不再懷疑我的成功的時候,我想到了個性轉變。如果我不能享受成功

  的,歡樂,那我遭受的所有痛苦和緊張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自己問自己。我應該開始享受自

  己的勞動果實,即使這意味著殺雞取卵。”

   個性轉變影響了索羅斯的生意。如果一項投資被證實是失誤了,他會很快調整自己的心

  境。他對工作克盡職守時間太長,與高水準人接触使他長時間立於不敗之地。但是現在,他

  似乎是在與一些不可信賴的人打交道,至少批評他的人這樣認為。事實上,他確實花了不少

  時間同政府官員交往,特別是與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爾·伍爾克。“如果你想以政府官員

  那里得到投資建議,這會把你推向貧民窟。”從事貨幣管理的蓋利·麥羅浴維斯說,他后來

  加入了索羅斯公司。

   1981年夏,沒有誰想到索羅斯公司正向貧民窟邁進。有些人是真正的關心,然而,並

  非所有人都懷有好意。緊接著出現了美國公債市場大為丟臉的失敗。

   索羅斯與美國公債市場出現問題是在1978年底,當時鮑爾·伍爾克決定消除通貨膨

  脹。貸款利潤率從9% 上昇為21% ,索羅

   斯確信就在這個夏天,國家經濟上會因此蒙受損失。當公債在初夏重震旗鼓之時,索羅

  斯開始購買。到2011年到期的國庫券在6月上漲到10美元。然而,到了夏未,價格卻降至

  93美元。

   索羅斯所借的銀行短期貸款的利潤率已經上昇到超過了長期公債的利潤庫。這種情況將

  破坏國家經濟,迫使聯邦儲備委員會降低銀行利潤率,提高公債的地位。然而,經濟卻仍然

  保持強勁勢頭,利潤率也越來越高。

   如果索羅斯在公債市場上能堅持“積極生息運作”求得平衡,那麼他就會相安無事。如

  果公債利息比從經紀人那里借錢的利息高,那麼生息運作就是積極的因而也是有利可圖的。

  顯然,當利潤率為12%時,索羅斯的觀點是對的。因為,公債的利息上昇到14%,又很快

  到15%,但是貸款利息卻爬到了20%,產生了“負性生息運作”,沒有任何贏利。這一年,

  索羅斯每股公債損失了3一5個百分點。據估計,他損失了合伙人的8000萬美元。

   因此,這些合伙人碰到他都畏畏縮縮地,幾個重要的歐洲合伙人決定抽走資金。索羅斯

  的一個助手回憶說:“他感到了失敗。他覺得被迫在一個不適當的地方作出了一個錯誤的決

  定。他時常講:你不應該進入證券市場,除非你願意忍受痛苦。他從精神和物質上都願意忍

  受痛苦,但是,他的投資者們不願意。他意識到他的唯一致命弱點是這一群不可靠的投資

  者。在市場中受到打擊使他非常煩惱,虧損了資金使他惱火,但還不致於毀滅。他感覺到人

  們正在拋棄他。面對市場,他不知何去何從。”

   富有諷刺性的是,索羅斯預料國家經濟狀況惡化,已得到證實。但時間相差6一9個

  月。他預言較高的貸款利息會暴跌,也是正確的,但是直到1982年,是在索羅斯在公債方

  面受到重創之后。

   在1981年那個可怕的夏天,一份商業界的主要雜志,在封面上刊登他的事跡,用了一

  個鮮艷奪目的術語來描述他——在夏天逆轉的前夕。這種諷刺,使索羅斯倍加痛苦,尷尬難

  堪。

第三節 不合時宜的吹捧

   1981年6月,索羅斯出現在《公共機構投資者》雜志的封面上。雜志封面他的笑臉下

  寫著“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經營者”。

   副標題是:“喬治·索羅斯從沒有哪一年虧損,他每年的贏利令人膛目結合。讓我們看

  看過去10年他是怎樣在證券經營中沖刺。並在此過程中為自己贏得1億美元資產的。

   這篇文章意在使人們把索羅斯看作是商業活動中的超級明星,“正如博格在網球場上,

  杰克尼克勞斯在高爾夫球場上和弗德·麥斯忒在舞場上,喬治·索羅斯在證券經營上同樣輝

  煌。

   這篇文章說明了索羅斯怎樣積累資產。從1974年僅15oo萬美元的資產,到1980年

  底,索羅斯公司已發展到3。8億美元。“在過去12年中,索羅斯為在巴黎安斯特頓和班

  克·羅斯查德地區的顧客海爾德林和皮爾森等人經營證券。他沒有哪一年虧損:1980年公

  司贏利數目令人吃驚竟高達102%。索羅斯把他的報酬轉換成個人資產,價值1億美元。”

   那些看過這篇文章的人肯定會認為:索羅斯是一個謎,一個魔術師,他不透露自己的祕

  密,狡猾而機智,但不會是不誠實、不聰明或不杰出的人。作者寫道:“在這里補充一點有

  關索羅斯的神祕活動。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他會在哪一個地方投資,在一項投資活動中他會

  呆多長時間。作為一個海外投資的經營管理者,他不要求到證券與匯兌委員會登記注冊。他

  避免接触華爾街地區的行家。在生意場真正認識他的那些人,都承認他們沒有跟他太過於密

  切。至於名譽,人們普遍認為他絲毫不在乎,而且過得十分快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索羅

  斯都拒絕《公共機構投資者》雜志進行採訪,他提出:“如果你和市場打交道,你就應該默

  默無聞。

 第四節 渴望理解

   那個夏天,索羅斯是多麼想能夠默默無聞。然而,他出名伊始。這使這位世界上最偉大

  的證券經營者在經營中遇到極大的麻煩。

   那個夏天的損失,極大地傷害了索羅斯。因為,正如《福布斯》雜志1981年10月12

  日在編者按中所寫:“如果世人不了解他的輝煌成就,也就不會在意他的逆轉。”但是,由

  於《公共機構投資者》的封面報道,世人已經知道喬治·索羅斯所有的業績,因而,那個夏

  天,世人也在關注著他。

   大批投資者反叛的危險似乎還在增長。雖然索羅斯到歐洲跑了許多次,請求一位瑞士客

  戶不要離去,但這位投資者已對公司失去信心。其他客戶爭相效仿。一位助手談到那時說:

  “這是索羅斯首次感受到哪些是忠誠的投資者,在那時一些伙伴丟開他走了。在過去的10

  年或15年中他給他們賺了大量的錢,索羅斯非常痛苦。他們抽回資金,使他受到了極大傷

  害。這之后的很長很長時間,索羅斯都不很主動地去賺錢。”

   1981年是公司最糟糕的一年,量子公司的利潤下降了22。9%,這是以前這麼多年來第

  一,年也是唯一的一年,公司沒有贏利。索羅斯的許多投資者就像一位觀察家所說的“好作

  奇想的歐羅巴好大喜功者。”他們認為索羅斯深陷困,不能自投,所以超過1/3的人撤回

  了資金。索羅斯后來說他不能責備他們。他們的離去帶走廠公司近一半的資產——達

  1.933億美元。

   喬治·索羅斯談到要退出中場,這似乎很自然,去做什麼呢?他考慮了很長時間,也很

  認真。他想趕走所有的投資者。這樣做的話,他將來至少可以不面對告別儀式。

   寫一部書的時機似乎成熟,他很早就想動筆。他甚至想好了一個暫時性的書名。他打算

  把它叫做《帝國的循環》。

第十二章 帝國的循環

   “身在市場,你就得準備忍受痛昔。”

  第一節 尋找接班人

   1981年1月,羅納德·雷根接任總統。索羅斯驚奇地看到這位新的具有保守傾向的總

  統,正在實施加強美國國防的戰略,但沒有增加稅收——作為對蘇強硬努力的一部分。雷根

  這位新總統的政策會怎樣影響美國經濟呢?是否又是一個繁榮——蕭條序列的開始呢?

   不錯,索羅斯確信,肯定如此。

   電視台時事評論員亞當·史密斯要求索羅斯解釋,這種繁榮——蕭條序列什麼時候開

  始。“你讀早報的時候,鈴還響麼?”史密斯問這位投資家,“它是怎樣開始的?”。

   索羅斯說,首先,這種序列不是每天都出現的。他把雷根的新政策稱之為“雷根帝國的

  循環”。在新政策里,雷根許諾建立一個活動序列。索羅斯寫道,帝國的循環是“以美元的

  強硬,美國經濟的強大,財政預算赤字的擴大,貿易赤字的增長和較高的不動產利潤率為基

  礎的。其中心是良性循環,但在世界範圍體系的邊緣是惡性循環。你要有一個自我強化程

  序……這可能是無法忍受的,但最后會完全改變。因此,這是一種繁榮——蕭條序列。”

   對於某些事情,索羅斯可能是極富熱情的,但是,對於公司的管理,他並不那麼投入。

  他知道,在他的形象降低以前,他應該讓一些有能力的人接管公司。

   1982年他花了大量精力去尋找合適人選,最終他在遙遠的明尼蘇達州找到了。那時,

  吉米·馬龜玆是一個33歲的專家,經管一家在明尼阿波利斯基地的規模很大的合股投資公

  司,叫做IDS進取公司。馬龜玆不是個不中用的人。那年,公司發展到1、5億美元,上漲

  69%,成為1982年合股投資公司的冠軍。索羅斯和馬龜玆首次相識是在那年年初,此后,

  他們又相繼在1982年接触過15次。

   每次接触,因為索羅斯都讓這次公司經理做一些“精神體操”,所以,馬龜玆越來越明

  顯地感覺到,索羅斯是想給他提供一份工作。但是,馬龜玆必須首先通過喬治·索羅斯設立

  的一系列研究科目,因為這位投資專家還在刺探和挑剔他。索羅斯時常問自己,這位來自中

  西部的神童是不是最合適的人選。

   “身在市場,你就得準備忍受痛苦”

   “喬治非常善於思考”,1994年春天,馬龜玆在曼哈頓的公園街道的辦公室,當時他

  在這里經管自己的投資公司。他說,“許多次,他都想了解你是否知道他準備去哪里,去做

  什麼。然后,他想了解你的思維進程和你怎樣跳出這些圈子。他會談一些經濟狀況,目前發

  生的事情,詳細地加以說明。然后,他會問‘給定這些條件和資訊,對此你有何反應,你會

  做些什麼?”

   即使找到了代理人,索羅斯仍然十分苦惱,他不知道是否該兼職做些事。對於馬龜玆來

  說,毫無疑問索羅斯想給他減輕點負擔。“身在市場,你就得準備忍受痛苦。”索羅斯多次

  告誡他。馬龜玆感覺到索羅斯不再想置身於市場。他需要一個代理人。“我猜想我是他的第

  一個代理人。”馬龜玆說。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索羅斯似乎正在擺脫困境,1982年他的公司經營良好。正如索羅

  斯所預料的,雷根的政策使美國經濟走向繁盛。那年夏天,當貸款利潤率降低,股票上漲

  時,證券市場行情已漸趨看漲。繁榮——蕭條序列中的繁榮期已見端倪。到那年年底,量子

  公司上漲了56。9%,純資產價值從1。933億美元爬到了3.028億美元。索羅斯幾乎又回

  到了1980年的水平(3.812億美元)。然而,他卻退出市場——哪怕是暫時地。

第二節 盛氣凌人人難耐

   1983年元旦,馬龜玆報到上班。索羅斯把公司合股資金的一半移交給他,其余的一半

  分給了外部的十個經理。馬龜玆除了要管理國內的所有業務外,他還協助索羅斯進行國際投

  資。因而,索羅斯處於一個不很重要的位置,馬龜玆滿腔熱情,業務室還有三個人在操作。

   雖然索羅斯的形象降低了,但他還是將大量時間泡在辦公室里。除此之外春未他在倫敦

  呆了六個星期,秋季他在遠東或歐洲呆了一個月,夏季他則留在長島的南安普頓。

   索羅斯和馬龜玆彼此之間似乎非常協調。索羅斯著重宏觀分析,總體描畫,如國際政

  策,全球金融政策,通貨膨脹的變化,銀行利率和通貨等等。馬龜玆的任務,就是能最充分

  利用這一系列分析,調整優勢產業和公司。

   “在同一企業中選擇股取投資時,要選二十公司,但不是任意的二個,而是選擇最好的

  一個和最差的一個”

   例如.如果期望的東西是銀行利率的上昇,索羅斯就會讓馬龜玆等找出那些可能遭受損

  失的企業,以便在這些企業中進行賣空。索羅斯在同一產業中選擇兩個公司進行投資,但不

  是任意兩個。這是他的技巧。

   其中一個必須是這個產業中最好的公司。作為企業中最杰出的選手,這個公司的股票可

  能被公眾首選並最為經常地去購買,從而把價格推上去。另一個公司必須是這一產業中最差

  的,它影響最大,是平衡能力最差的一層。在這個公司投資容易產生很大變化,一旦它的股

  票最終被投資者接受,就會產生極大的利潤。

   1983年的頭四個月,對馬龜玆來說,是一種“文化投資”。在這一時間里,他慢慢地

  意識到了“這個威嚴的家伙真正地給了我所有的自治權和權威——以及金錢——也給了我絞

  死自己的繩索。”

   每天早晨為了準備上班,馬龜玆都經過嚴密的思考,有時候在雨中,有時候在騎車上班

  的路途中。他設想出當天在金融市場中可能發生的情況。他把這些東西叫做“設想的框

  架”,並且從這些框架中作出決定:去購買什麼。

   在紐約,白天的商業恬動結束后,索羅斯和馬龜玆又進行認真的復盤,時常持續到傍

  晚。馬龜玆說“那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但也非常緊張。索羅斯的長處之一是:當你對某件事

  作解釋說明時,他對你很關注,並且能分辨出你是否理智。”

   索羅斯從沒中止過對他股弦的得力助手的嚴加盆問,好像他是在對一位博士生進行口

  試。“和早上相比較,你有什麼不同想法嗎?”他通常這樣開始,然后連珠炮地提出一連串

  的問題——探索、尋找馬龜玆為什麼會猜錯的理由。在馬龜玆的記憶中,復盤是最折磨人的

  經曆:“因為他總是在尋找薄弱部位,總是試圖找出你的工作的失誤。”

   “喬治試圖找出市場的運作與你的期望有什麼不同。例如,如果我希望銀行股票昇值,

  而銀行股票有一段時間在下躍,他就會說:‘我們來研究研究我們的假設。研究你這樣做的

  理由,為什麼感覺到會這樣變化,然后調整調整使之與市場一致。”

   如果說一開始索羅斯只是偶爾到辦公室扮演一位地位顯赫的主人的話,那麼,他漸漸地

  使馬龜玆傷透了腦筋,“因為你感覺到總是在作第二次猜測,你不得不經常忍受專家來找碴

  子。我不應該說找碴,只不過是挑剔,經常吹毛求疵,不久之后,令人厭倦,十分乏味。

   “曾幾何時,你做事情只能嚴格按照你對他意圖的領會去做,他甚至會走過來像老師對

  學生那樣跟你談話。他會說‘這一點你不理解,這不是我的意思’,然后,你得整個地打亂

  計划,因為你認為你完全領會了他的意思。”

   “他很容易發脾氣。他注視你的時候,仿佛他的眼睛能穿透一切,你好象站在雷射槍

  下。他可以直接看透你。他希望你時常伴他左右,但他從不認為你會得出什麼正確結論,他

  只不過容忍你而已,就好像你是一個小孩子。

   “他所要間你的就是你把你所相信的東西告訴他。你時常在參加考試和通過考試。他試

  圖扼住你的咽喉,問‘你仍然相信你昨天告訴我的東西嗎?’”

   索羅斯不會輕易地表揚別人。只有在投資項目成功時,他才會讓你容光煥發。

   “和他分享信譽簡直就像是打仗。”馬龜玆斷言,“他指出:這是主要的類型,這畢竟

  是經濟性的東西,而不是在學院里做習題。你的成功取決於美元和美分等現金,人家支付給

  你就贏了。”

   與索羅斯共事可能會使人著迷上賜。

   對於一個像馬龜玆這樣的人,喬治所引導的生活是……哎,與他自己的生活方式完全不

  同。

   馬龜玆很喜歡回想那次索羅斯帶他到愛爾蘭,參加索羅斯公司董事會會議。那個地方是

  一個城堡,后來羅納德·雷根總統還訪問過。“那種氣氛十分罕見。”吃完晚飯,馬龜玆盡

  心地傾聽這些領袖人物的高談闊論談話。當索羅斯輕而易舉地由一種語言換成另一種語言,

  由英語到法語到德語,依著某一領導使用的語種而變換時,他被完全地吸引住了。

   與這樣一個天才共事,一個人就會有被迷惑的危險存在。“他在能力知識方面都處於支

  配地位,如果你被嚇倒了,你只知道說是,很顯然,這對他沒有任何好處,同樣地,對你自

  己也沒有任何好處。”馬龜玆說。

   “如果你說,我想成為一個索羅斯式的人物,我便會成為一個視野開闊的設想家,去構

  想偉大的思想,成為一個形象高大的經營者。我準備按照他的方式去做和行動,顯而易見,

  他的辦公室里不需要這樣的人。現在他可能需要(1994年),但那個時候他不需要。如果

  你真正地認為他是一個商業活動中的典範,那你很快就會意識到:你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

  你只不過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

   1983年索羅斯和馬龜玆生意興隆。公司現在已達到385532688美元,凈增75410714美

  元。相比之下,1982年則上昇了24。9%。

第三節 婚禮上的尷尬

   同年,喬治·索羅斯第二次結婚。他的新娘是28歲的蘇柵·韋伯。根據報紙上的報

  道,索羅斯因為打網球,在婚禮上遲到了。

   傳媒上的其他文報道說,在婚禮上出現了十分尷尬的一幕。——如果索羅斯花點時間對

  婚禮進行彩排,他或許避免了這一幕。這些文章說,當牧師問索羅斯,他是否願意將他在世

  界上的所有物品贈給他的新婚妻子時,他的臉色霎時變得蒼白。索羅斯一個兒子假裝割喉自

  殺,顯然,他是想給他父親解圍,可能這是半開玩笑。“所有財產都在這里。”索羅斯很快

  轉身望著他的私人律師威廉。扎巴爾,好像在說:“如果我重復傳統的誓言‘無論如何,我

  真心地把我所有的財產賦予她’,那麼,我真的要把一切東西都給蘇刃嗎?”最后,扎巴爾

  拯救了索羅斯,他向索羅斯指出,他的回答並不給他帶來什麼害處。剛剛把一顆懸著心放下

  來,索羅斯就用匈牙利語噶吶咕咕:“取消我前面對繼承人的承諾。做完這些,婚禮繼續舉

  行。

第四節 再選“結婚”對象

   1983年索羅斯收獲頗豐,但是,1984年卻遭遇不幸。公司行情雖然在看漲,但僅僅只

  有9.4呢,資產達448998187美元。

   公司的低利潤使索羅斯感到了來自量子公司董事會成員的壓力,他們要求索羅斯全力以

  赴地關注到投資市場。索羅斯同意了。1984年夏未,索羅斯告訴了馬龜玆這一消息。

   “不管你喜歡不喜歡,我是這艘船的船長,而且我看到了百年風暴即將來臨。在這場世

  紀風暴中,你想竭盡所能來掌住舵。現在讓我們面對它,在我們兩人之間,還是我來掌

  舵。”

   百年風暴準確他講是什麼呢?

   本質上說來,是在1980年初,雷根政府實行高消費、低稅收政策后,美國經濟的崩潰

  便接遺而至。索羅斯確信,美國正在走向蕭條。

   馬龜玆回憶道:“在那里,整個世界體系中都有這種壓力,美元變得越來越堅挺。雷根

  總是說:‘這很好。一個國家強大的標志在於其通貨的堅挺。’但索羅斯認為這只不過是欲

  蓋彌彰罷了。”

   索羅斯宣布了他準備另雇兩個人的設想。對索羅斯來說,擁有四個或五個行家的組織是

  最理想的,因為深層次的規律不會掌握在只有一兩個人的公司里。至於馬龜玆,如果他願

  意,他可以留在一個比較次要的位置上經營子公司。馬龜玆決定離職,他知道自己已被擱置

  一邊,也不會有權力。盡管如此,他還是表示感謝。“事實上,索羅斯也沒有錯。日復一

  口,我感到了頭腦中有血栓,我不能清除它們。血栓還在繼續生成,而且這里的壓力太

  大。”

   與此同時,索羅斯要求他的十個外圍分公司的經理向他推荐人選,以補充新鮮血液。於

  是,一個名叫阿蘭·拉裴爾的人脫穎而出。

   “我是他的第一個候選對象。拉裴爾說。

   從1980年到1984年,拉裴爾在愛霍德·布雷徹爾德公司掌管研究工作。60年代和70

  年代初,索羅斯也曾在這家公司工作。1992年12月拉裴爾又回到了布雷徹爾德公司,擔任

  高級副總裁,全球戰略主管,以及高級業務經理。

   1984年8月上旬,索羅斯決定把拉裴爾挖出來。這兩個人從未謀面,不過拉裴爾久聞

  索羅斯的大名。索羅斯的幾個外圍公司經理打電話給拉裴爾,告訴他已向索羅斯推荐,準備

  把他作為第二號人物的候選人。他從事全球經濟研究這一背景,使他理由當然地成為頭號選

  手。

   “你是否有興趣同喬洽談談?一位經理間拉裴爾。

   “當然。”他回答這位經理說。根據他的回憶,當時他的反應極為迅捷。

   拉裴爾認為索羅斯是華爾街地區最英明的投資家。“他的成就是非凡驚人的。”對拉裴

  爾來說,這份提供給他的工作似乎是求之不得的。

   爾后,索羅斯親自打來了電話。他問拉裴爾是否願意於下星期四在中央公園西部他的寓

  所共進早餐。

   拉裴爾毫不遲疑地回答說願意。

   來吃早餐的時候,拉裴爾確信他得到這一份工作的概率只有百萬分之一。他相信另有

  75個候選人正在劍拔駕張。候選過程可能要延續到來年,而這一次他就要落選了。

   叨分鐘過去了,拉裴爾覺得這頓早餐毫無意義。然后,兩個人從桌旁起身,拉裴爾認為

  這是向索羅斯推銷自己的最好時機。

   “對於你來說,了解我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這是很重要的。”他說著,希望自己不

  要鋒芒畢露。他不知道索羅斯是否在聽他的話。

   “好了,”索羅斯簡要地回答,“其他的事情由我來做,我們會成為一對好搭擋。”

   拉裴爾被擋了回去。“我想會是如此。“他用一種微弱的聲音回答,他也只能這樣回

  答。

   索羅斯微笑了一下,然后用一種攤牌的態度說:“這個周未你再考慮考慮。下星期一或

  星期四我們再見面。給我打電話。你再過來吃早餐。”

   出了門走上街道,拉裴爾開始仔細品味早餐上的最后幾分鐘。他叫了一輛出租汽車坐了

  進去,然后咧嘴一笑。或許自己在做夢。確信計程車司機沒有注意自己,拉裴爾用針刺了一

  下自己。他知道這不是夢境。他很可能作為公司的第二號人物和喬治·索羅斯共事。

   根據拉裴爾的回憶,那是“確定無疑的,我們就像一對戀人,結婚之前,先訂婚,然后

  等到這一年結束。讓我們看看結果會怎樣。”

   幾年以后,拉裴爾說,由於某些方面的原因,他很難理解,為什麼當時他沒有馬上接受

  這份工作。

   “讓我想想,’想起1994年春天那次會議,拉裴爾只能說,“似乎當時只有這麼

  講。”

   回想起別人的警告(“這家伙很尖刻”,“他喜歡攻擊人”).拉裴爾決定容忍,“不

  必在乎。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次機會,我應牢牢把握。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機會。“他走向

  電話機,接受了這份工作。1984年9月初,拉裴爾與索羅斯鑒字就聘。

第十三章 一生難再的消遣

   “如果你的投資運行良好,那麼,跟著感覺走,並且把你所有的資產投入進去。”

  第一節 敢吃“美洲虎”

   1984年底,喬治·索羅斯在公司的地位上昇。或許他雖想盡可能地把量子公司的指揮

  棒交給別人,但他仍然不想完全退下來。他仍然相信一場風暴將會危及世界經濟。他雖然不

  能猜測它的性質或者它在什麼時間到來,但是,當這場風暴到來之時,他希望能親臨其境,

  乘風破浪,去征服它利用它。與此同時,他密切地關注著公司的活動,更多的時間他是在辦

  公室里度過的,以確保1984年和1985年生意興隆。

   19sa年12月,他把注意力轉向英國,當時英國正流行數量巨大的利己股票。不列顛電

  訊公司、不列顛煤氣公司和美洲虎公司三者都出現了問題。索羅斯知道,這是英國首相瑪格

  麗特·撒切爾希望每位英國公民都持有不列顛股份公司的股票的結果。怎麼來賓現這一目標

  呢?那就是降低證券價格。

   索羅斯要求阿蘭·拉裴爾去看看美洲虎和不列顛電訊公司。拉裴爾對美洲虎公司進行研

  究后告訴索羅斯,美洲虎公司的總裁約翰·艾根先生工作非常優秀,正使美洲虎轉向在美國

  進口汽車業務上。現在它的股價為160 便士,量子公司擁有它將近4.49億美元業務量的5

  %,大約2000美元。對於別人來說,這已是較大的股份了,可是,對索羅斯來說就並非如

  此。

   拉裴爾見到索羅斯。

   “我已經對美洲虎作了研究。

   “你的意思怎樣?”

   “我打心眼里喜歡美洲虎的經營方式,我想,我們擁有這麼多股份,我肯定不會出亂子

  的。“

   使拉裴爾驚奇的是,索羅斯拿起電話指示他的經紀人“給我再買石萬份美洲虎的股

  票”。

   拉裴爾不想破坏索羅斯的心境,但他仍然覺得這是他的義務,說出自己的保留意見。

  “請原諒,可能我沒有表達清楚。我說‘我們會不錯。’”

   “不錯”的含義對拉裴爾和索羅斯來說,顯然不同。對阿蘭·拉裴爾來說,它意味著:

  我們已經做到這種程度很不錯。我們不要再做更多的事情,除非我們看到了結果。對索羅斯

  來說,它意味著:既然你喜歡目前的形勢,為什麼不跟著感覺走,並把你的所有資產投入進

  去呢?索羅斯把他琢磨出來的道理告訴他的助手:

   “聽著,阿蘭,你告訴我這家公司轉產工作十分出色,這是他們獲得源源不斷的現金和

  股份利息的基礎。你想想股票利息上漲。國際投資者就會對它發生興趣,股票馬上就會昇

  值。”

   對索羅斯來說,在這種形勢下,他可以運用他的回饋理論。他感覺到股票價格即將上

  昇,投資者不久就會發生狂亂,進一步驅使股價上揚。

   拉裴爾從索羅斯的話中找不出可以爭論的東西。

   “是的,”他同意,“股價毫無疑問會上漲。”

   “多買一些。

   拉裴爾嘴上說是,但他懷疑索羅斯是否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既然股票上漲,”索羅斯繼續說,“那麼你該多買一些。你不必在意你的業務量部分

  占了它多大比例。如果你認為對,那你就去做。”

   索羅斯微微一笑然后開口,表明他對這個問題的爭論不感興趣。“下一個。”

   索羅斯很自信,他認為美洲虎和不列顛電訊公司肯定保險。他知道和這些平衡股相比有

  更多的東西在發揮作用。實際上,真正在起作用的東西是唯一的,極為關鍵的現實:瑪格麗

  特·撤切爾想讓英國的利己股降價。

   拉裴爾在輕輕地發抖,他擔心索羅斯會拿股票下賭注。

   其實,他用不著擔心。在美洲虎公司里量子公司的贏利是2500萬美元。

   套頭交易概念的部分含義索羅斯把它定義為賣空。在80年代中期,索羅斯進行的最大

  賣空交易是西部聯盟公司。

   那是1985年。當時,傳真機在美國已經很普遍。西部聯盟公司的股票,早幾年就已經

  很高了,現在價格在10一20美元之間。索羅斯和他的助手特別注意到,這個公司仍然有大

  量的使用者直通電報裝置,跌價補償它的平衡股。因為這種裝置是陳舊的機械和電器型的而不是什麼

  高新技術,因此,在市場上幾乎沒有什麼價值。西部聯盟公司也還有不少債務。

   索羅斯懷疑這家公司能否抵債或償還優先股。

   “我們所想的就是,西部聯盟公司淘汰了西部小馬快遞郵政制度,傳真機也會淘汰西部

  聯盟公司。

   許多長時間做資產評估的分析家們在對西部聯盟公司資產評估時,沒有考慮到七資產的

  價值比西部聯盟公司申報的要少得多。當然,索羅斯看到了這一點,他賣空了l00萬股。所

  獲利潤,阿蘭·拉裴爾說,有百萬之數。

第二節 一夜賺了四千萬

   到了1985年,索羅斯仍然擔心美國經濟會走向崩潰。8月。他認為“帝國循環”處於

  信用膨脹的最后一環,是為了刺激美國經濟和補償軍事膨脹,緩解辦法即將出現。對索羅斯

  來說,幸運的是,他能夠及時地意識到機會並且利用機會。當美國政府和其他經濟巨頭意識

  到證券市場已經變成一個危及他們利益的怪物時。緩解的辦法就會出現。

   安索尼·薩普森在《與大富豪的接触》一文中提到了這一點,他寫道:“還在60年

  代,全球性減少市場限制主張的熱衷者,期望世界性證券市場逐漸地有理性地調整彼此間利

  益對立的情況,因為,除非他們在有些地方達到利益平衡,否則,各國就會出口量減少並且

  經濟貶值。美元、日元或者英鎊應該精確地反映各國經濟效益。”

   “1971年,尼克森總統割斷了美元與黃金的聯系,貨幣開始自由地浮動,貨幣的相互

  流通有了新的比價。匯率似乎不再與出口掛鈞。到1980年末,美元對日元在同一天可能會

  有4%的變化。

   起初,索羅斯在所有的證券交易中運氣不佳,在80年代初損失慘重。80年代中期,他

  認清了形勢,重新樹立了信心。他知道,美元——以及它與日元和德國馬克的關係——在證

  券世界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因此,他密切地關注著。

   80年代初,美元的價值蹣珊搖擺,使得依賴於穩定美元的世界擔憂和吃驚。

   80年代初,雷根政府實行美元堅挺政策,希望通過允許廉價進口和吸引外資來平衡貿

  易逆差,抑制通貨膨脹。

   終於,雷根轉向降低稅收,同時,增加國防投入,美元和股票市場開始走向繁榮。外資

  引人美國,使美元和資本市場昇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吸引了更大量的外資,這都推動了美

  元的昇值一一一索羅斯再一次把它稱之為“雷根帝國的循環”。

   索羅斯認為,內在的不穩定性是帝國循環最終注定了的。“因為美元的堅挺和很高的不

  動產利率,是與增加預算赤字和削弱美國經濟等刺激性的影響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正如索

  羅斯所料,到了1985年,美國的貿易逆差以驚人的速度上昇,而美國的出口由於美元昇值

  很高而遇到了極大的障礙。美國的國內企業由於日本低廉傾銷,危機四伏。索羅斯注意到這

  些情況,認定這是典型的繁榮一一一蕭條序列的第一個階段。

   與此同時,其他的分析家正在兜售輪流股。當然不是索羅斯。與此相反,索羅斯轉向接

  收股和國債利息一一一二者都在跌價。例如,量子公司在首都公司接管美國之音電視網時,

  購買了美國之音電視網60萬股的股份。三月的一個下午,首都公司宣布以每股118美元的

  價格收購美國之音電視網的股票,按這個底價量子公司可賺1800萬美元。

   此后不久,索羅斯打電話給正在處理這方面事務的阿蘭·拉裴爾。“這非常好,”索羅

  斯說,“不過,現在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在多年以后談起這件事的時候,拉裴爾模仿索羅斯的匈牙利語調重復了這句話。拉裴爾

  非常明了,索羅斯並不是真的要問他這個問題,而是想考驗他。索羅斯似乎是要說:“我非

  常高興,但是,不要被沖昏了頭腦。”

   拉裴爾說,“我們再買一些首都公司的股票。”

   從索羅斯的沉默中,拉裴爾知道自己在這場測試中得了滿分。索羅斯相信雷根列美元的

  政策最終會導致經濟的蕭條,這位總統先生似乎對保持美元堅挺具有充足理由,但是,索羅

  斯更有理由使美元下跌。在80年代初,短期信貸利率上昇到了19%。黃金達到了每盎司

  900美元。膨脹還在上揚——以20%的水平上揚。1美元高漲到可以兌換240日元、3.25

  德國馬克。

   對於索羅斯來說,現在終於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隨著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解體,原油價格

  開始下跌。這將給美國增加要求降低美元價值的壓力。原油后來達到了每桶40美元,而目

  標是要上昇到每桶80美元。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解體緩解了世界範圍內的膨脹。膨脹的緩

  解,相應地使信貸利率下降。這些變化的結果,使美元大大貶值。

   拉裴爾對索羅斯作了說明:“顯然,要採取的措施就是賣空原油,使處於劣勢的美國信

  貸率曲線和行情看漲的日本信貸率曲線上昇,因為日本依賴於進口石油。另外,美元對日元

  和馬克的比價下跌。因為商品、固定收入和流通市場在規模和數量上要比證券市場大得多,

  投資者和投機者在相對短時間內可以採取許多手段。也因為證券的需求範圍相對小一些,許

  多策略也可以實施。因此,公司當時雖然只有4億美元,但對公司的影響作用是十分巨大

  的。

   “喬治·索羅斯在所有事情上有根多很多的策略。你一輩子只要去做就行了。”

   從1985年8月開始,索羅斯堅持寫投資日記。它記錄了索羅斯試圖回答帝國循環能持

  續多長時間這一問題,同時,這也可作為投資決定的背景,他稱之為“當下的經驗”。他把

  日記作為測試自己預言證券市場的變化能力的依據——也同樣作為檢驗自己的理論的機會。

  由於有日記,從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索羅斯的觀點和投資戰略就有了詳細的記

  載,並收入了索羅斯1987年寫的《點石成金》一書。

   對索羅斯的一次大測試是在1985年9月。這一年9月6日,他預言馬克和日元將會昇

  值。但是,那時它們正在貶值。他開始懷疑“帝國的循環”這一理論。他擁有大量的這兩種

  通貨,總量達7億美元一一一比整個量子公司的價值還多。雖然他受了一些損失,但他仍然

  自信,事實可能會證明他是正確的。因此,他又增加了對馬克和日元這兩種通貨的數量,差

  不多8億美元一一一比量子公司的價值還多2億美元。

   到了1985年9月z日,索羅斯的設想開始變成現實。美國財政部的新任部長詹姆士。

  貝克,認為美元必須貶值,因為美國開始要求保護自己的工業。貝克和法國、西德、日本和

  英國的幾個財政部長一一一也就是所謂的“五國集團”一一一在紐約市的普拉扎賓館碰頭商

  討。索羅斯知道了這次會議,並且很快意識到這些財政部長打算做什麼。索羅斯通宵達旦地

  工作,又買了數百萬日元。

   部長們果然是準備讓美元下跌,鑒訂了所謂的“普拉扎協議”,提出了通過“更密切的

  配合”“有關非美元通貨昇值的命令”。這就意味著現在中央銀行被迫使美元貶值。

   這份協議公布后的第一天,美元兌日元從239下降到222.5,即下降了4.3%。這是

  曆史上下降最大的一天。使索羅斯高興的是,他一夜之間賺了4000萬美元。那天早上拉裴

  爾見到索羅斯就說:“高招,喬治,我真佩服。”索羅斯繼續購買日元。

   在1985年9月28日的日記中,索羅斯把《普拉扎協議》簽訂時的突然而敏捷的行動稱

  之為“一生中的一次消遣,最后那一個星期的利潤比最近四年金融貿易損失的總和還要

  多……”

   《普拉扎協議》投資使量子公司在國內樹立了形象。1988年開始為索羅斯工作的斯但

  萊·德魯肯米勒回憶說,在1985年秋,普拉扎會議召開之前,索羅斯大量購買日元,其他

  貿易者都爭相效仿。星期一的那天早晨,當日元開價高達800點時,那些貿易者開始贏利,

  如此迅速地賺了這麼多錢,使他們欣喜若狂。然而,索羅斯卻正注視更大的畫面。“大概是

  這樣,索羅斯走出門來,指示其他貿易者停止賣出日元,告訴他們他可以負責他們的股票。

  政府已告訴他下一年美元將會下跌,所以,他為什麼不貪心而多買一些日元呢?

   接下來的六個星期,中央銀行繼續促使美元下跌。10月底,美元下跌13% ,兌換205

  日元。到1986年9月,下降到兌換153日元。外幣兌美元平均昇值24% ~28%。

   總計起來,索羅斯這一盤下了15億美元的賭注,大部分押在馬克和日元上。實踐證明

  這一步棋十分高明,他賺了大約15000萬美元。

   很顯然,這種影響已經確立。所以,索羅斯並不擔心。他有些忍俊不禁,他不斷地賺

  錢。

   11月的第一個星期,公司已發展到8.5億美元,而且索羅斯持有價值15億美元的日

  元和馬克,幾乎可以使公司的價值翻一番。在日記中,他寫道:“現在我之所以願意更多地

  在公眾場所曝光,是因為再一次逆轉的機會已經很少了。我建立起來的關於匯率自由浮動的

  規則之一是,短時期內的反復元常是處於轉折點的根本標志,下降的趨勢就開始出現。”他

  賣空了價值8700萬美元的英鎊和價值超過2億美元的石油股,購買了10億美元的股票和期

  貨,以及將近15億美元的公債。總計起來,他擁有將近40億美元的各種類型的市場證券。

   “短時期內的反復無常的查化,是處於轉折點的根本標志,下降的趨勢就開始確立。”

   他表現出驚人盼自信心。在1985年12月8日的日記中,他寫道:“我對公司事態的發

  展和以前一樣,有如此強的自信心,現實中發生的事情都只是我的假設的見證。”去年8月

  就擔心的經濟的倒退即將出現,索羅斯現在感到更為自信。政府力圖使美元貶值——並且成

  功了。股票和公債市場行情看漲。股市的極度繁榮似乎已經可能。他把這個時期稱之為“資

  本主義的黃金時代,”而且,把它當為“一生難逢的上漲行情”。

第三節 財產知多少

   1985年對索羅斯來說,是極不尋常的一年。

   與1984年相比,量子公司資產驚人地上昇了223.4%,由1984年底的4.489億美元

  上昇到1985年的10.03億美元。

   索羅斯的總體成就是非常驚人的。

   對於他來說,1969年他的公司里,美元的投資到1985年底價值164美元,並且除去薪

  水花銷。索羅斯自豪地對新聞記者唐。多福門解釋說,在同一時期內,按一般和較差的500

  家股份公司的指數,同樣1美元的投資僅僅上昇到4.57美元。

   索羅斯不願告訴多福門他擁有公司的多少股份,也不願承認公司是否包含了他大部分的

  個人資產。不過,根據多福門的消息渠道,猜想索羅斯擁有公司的15%一30%。量子公司

  1985的利潤是5/8億美元,索羅斯可能贏利在8300萬美元到1.6億美元之間。當《紐約

  雜志》要求索羅斯對這些數字發表評論時,索羅斯反駁說:“計算方式錯誤,方法不對。

   吃完早餐,在可以俯瞰中央公園的第五街公寓里,面對多福門的採訪,索羅斯解釋說,

  在1985年他之所以運作得如此漂亮,是因為:

   ★在西德馬克和日元中賺了一大筆。

   ★大量拋售公債,如長期的國庫券。

   ★外國股票的巨額利潤。

   索羅斯在美國股票的運作卻沒有這麼漂亮。“我不特別擅長運作接收股,”他自己也承

  認。80年代中期他對迪斯尼公司斷斷續續的投資似乎證實了他的觀點。最終他勝利了,但

  是,走過的道路卻不平坦。

   1984年,量子公子是迪斯尼公司除了迪斯尼家族之外的最大股份的持有者。這種股票

  的吸引力似乎越來越大,因為幾次對這家大的娛樂公司的接管都失敗了。當收購大師索

  爾·斯特恩伯格注意到迪斯尼公司時,很少有人會相信迪斯尼公司竟然同意接管。

   同樣地,極少有人會相信迪斯尼公司會同意給斯特恩柏格的綠郵公司。然而,這些都確

  確實實發生了。當迪斯尼股票被綠郵削弱,陷入每股20美元時,索羅斯。還有其他人,都

  損失了一大筆。馬龜玆對拉裴爾敏感地覺察迪斯尼公司的趨勢很是信服:“阿蘭很快就知道

  了發生的事情,我們把迪斯尼看作一個降低了價值的資金基地,由於各種原因,它將會具有

  貨幣的性質。他把它看作一個富裕的、可以發展的的資金基地,是可以走出困境的。”因

  此,量子公司賺了五成的利潤。

   1985年,是索羅斯非常榮耀的一年。《金融世界》在排名華爾街地區收入最高的前百

  名人物時,索羅斯排在第二位。按照這家雜志的說法,索羅斯在量子公司個人股本的利潤是

  6600萬美元,還有1750萬美元的薪水和1000萬美元公司客戶給他的獎金。這一年,他賺

  了9350萬美元。

第四節 告別里相帝國

   到1986年1月初,索羅斯極大地改變了業務狀況。因為美國股市行情看漲,他增加了

  美國股票和股票指效期貨數量,並且提高了國外股票的股份,美國和國外股票總體價值為

  20億美元。拋售了價值5億美元的外匯。

   2月里,他把股票減少到12億美元。3月曆日,他對股票漲勢感覺良好。石油股的下跌

  使他對自己的判斷更為自信。因而,他把美國和國外股票價值提高到18億美元,使1月初

  公司的純資產價值由9.42億元提高到13億美元。

   4月4日,索羅斯減少了價值8.31億美元的股份。10天之后,他又買回了價值7.0

  美元的股份。5月刀日,他主要以指數期貨的形式賣出6.87億美元。

   索羅斯所有股份的40% 和外國股份的2/3投資在芬蘭市場,日本鐵路和不動產股份及

  香港不動產股份。

   1986年7月,股市上出現了兩種復雜現象:出現了相對立的趨勢,股市行情看漲而石

  油價格下跌。石油價格下跌可能使通貨收縮,從而導致經濟衰退。

   最后,到了9月,索羅斯以某種程度上是告別的語氣在日記中寫道:“最好還是宣布:

  我稱之為‘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階段已經完結,它標志著下一個階段已經開始。

   索羅斯在當時的運作的確非常成功,他使量子公司從1985年的4.49美元起步,到

  1986年底發展到15億美元。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發現經驗也還是有問題的。在日記

  中寫得起多,他越發感到需要調整自己,才能更好地作出某一投資決策。他”開始注意到經

  驗已經成為一種負擔。

第十四章 哲學上的探索者

   “……我十分高興被認為是一個沒有成功的哲學家。

  第一節 失敗的哲學家

   是什麼動機在驅使喬治·索羅斯呢?

   金錢?極少有朋友和助手這樣認為。“如果讓他再賺10億美元,”他的摯友柏榮·文

  說,“也不見得使他很開心。第一次賺到10億美元就並沒有讓他特別高興。”

   當然,金錢會給他帶來快樂,不過不是很多。喬治·索羅斯這個人太復雜,他的思維不

  僅僅局限在這一空間。不管有多少錢財源源不斷地流進他的銀行賬號,他也不會像一個貪圖

  安返的人那樣對此心滿意足。從這種意義上說,他和90年代其他許多富豪一樣。

   對前幾代人,非常富有就意味可以自由地打發時間。他們樣霍時間,無所事事。但是,

  正如英國作家安東尼·薩普霖所指出的:“富人不再追求生活安逸,工作已成為他們社會形

  象的一個極為主要的部分。”

   至於他們所喜愛的社會形象的象征——豪華賓館的套間、快艇和私人飛機已經取代了別

  出心栽的房屋、花園和公園。但是,新生富豪與前代富豪的最大區別在於流動性。除了生活

  的安逸外,索羅斯還追求其他東西,他覺得坐飛機比乘快艇要舒服得多,賓館套間比巨大的

  宅第更適用,全球環游比坐在池塘旁更能賺錢。

   索羅斯區別於當代富豪的一個明顯之處在於:在一定意義上說,他過的是知識分子的生

  活方式。除了卡爾·波普的著作外,對索羅斯產生最大影響的還有兩本書,這兩本書深奧難

  懂但讓人折服,一本是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寫的《Godel,Escher,Bach》,另一本是格

  利高里·貝特森寫的《走向精神的個體生態學》。索羅斯不僅僅把自己看作一個投資家,而

  且自認為是一個哲學家。或者這樣說更準確,一個偶然成了投資家的失敗的哲學家。1992

  年秋。在牛津大學,當他被接納為司法院的捐助委員會董事時,他要求被列為“一個金融和

  哲學領域的探索者”。“我確實很喜歡被看作實踐性的哲學家,”索羅斯曾經說過,“不

  過。我十分高興被認為是一個沒有成功的哲學家。”

   到叨年代,不管怎樣,他已經是一個億萬富翁——不管他在金融界之外做了些什麼,他

  通常被人認為是“匈牙利企業家”、“經營管理專家”、“億萬富翁投機家”,甚至有一次

  被當作“全球金融業的坏男孩”(《華爾街日報》,1994年6月1日)。他力圖不讓人貼

  上邊個標鑒。紐約的索羅斯基金會向新聞界推出的一篇文章稱他為“國際慈善家”。他自己

  卻認為:“如果我不能稱為一個哲學家,那麼,至少不要把我當作一個金融家。

   他做得更多的是謀求別人的尊重——通過自己的精神,通過自己的理論觀點,通過自己

  對慈善事業的努力而達到的對社會的貢獻。如果他把自己稱為一個哲學家,而沒有做其他什

  麼事情。人們可能不會多說什麼。他不止一次他說過,在華爾街地區的成功,使自己成了被

  議論的對象,對他的嚴厲指責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索羅斯把自己看作是一個具有歐洲傳統的知識分子。華爾街管區是一個非常適合賺錢的

  地方。但是,除了索羅斯辦公室附近小範圍的人以外,這里的居民對他毫無興趣。“我不願

  意花很多時間和股票市場的人們在一起,”他向新聞記者唐·多福門吐露,“我覺得他們討

  厭。”他說,和知識分子在一起比和商人在一起感覺要舒服得多。

   如果停止投資活動,專職進行哲學研究,或許他會非常高興,但這根本不可能。在華爾

  街地區,他曾為此失去太多。如果賺錢不會自行結束,這倒可以給坐在象牙塔中的哲學家們

  提供實踐的機會。

   固然,賺錢對索羅斯來說是容易的,但是,起初他不能接受自己竟選擇了這樣一個職

  業,而不是學術性或理智性的工作。不過,他逐漸地習慣了。“很多年我都拒絕把它作為我

  的職業。它是達到目的的手段。現在,我很樂意去接受——事實上,這就是我一輩子的事

  業。”80年代初,有人間他作為世界上最成功的金融經營家感覺如何,他承認“感覺非常

  良好”。

   在華爾街地區,不管他怎樣地因為經營良好而感到滿意,索羅斯在任何一種意義上都不

  快樂。陷入到一天接一天的投資決策,這使他極度苦悶。“我完全投入這一工作,但這確實

  是非常痛苦的經曆。一方面,無論什麼時候我在市場中如果作出了錯誤決策,我得忍受非常

  巨大的精神折磨。另一方面,我確實不願意為了成功而把賺錢作為必需的手段。為了找出支

  配我進行金融決策的規則,我否認我已經成功。”

   投資問題之所以讓人如此痛苦,索羅斯有一次作過解釋,這就是因為它帶來損失。而

  且,正如他所指出的,想賺錢而又不想承擔虧損的風險這是不可能的。80年代初他經曆的

  “個性轉型期”,就是他認為賺這麼多錢並不是生活的全部這一觀念導致的結果。

   正如思想家們所經常擔心的一樣,索羅斯擔心財富的積累可能會對他產生坏的影響,使

  人頹廢墮落,而且,人們關注他是否僅僅因為他擁有如此多的錢財。“我不得不接受我的成

  功所帶來的力量和影響……我最大的危險在於:因為我擁有巨額資產,在這個過程中,我也

  成了有權力和影響的人。”個性轉型期差不多是一個解救辦法。

第二節 享受人生

   他享受著美好的生活。他有四處上好的寓所:一處在曼哈頓,一處在長島的南安普頓,

  一處在紐約的伯德福德,還有一處在倫敦。然而,和其他大富豪相比,他是很節儉的,既不

  抽煙,也不喝酒,似乎對大吃大喝也不感興趣。

   埃德加·埃斯特是他在倫敦的合作伙伴,他經常在辦公室之外看到索羅斯。索羅斯的情

  趣愛好並不是故作高雅,他說他喜歡戲劇、音樂,但不喜歡收藏。他有幾件匈牙利藝術品。

  他喜愛服裝,每次出門穿著都十分得體。

   “我過去喜歡收藏,但確實沒有很大的實用價值,”1993年他對一位記者說,“我喜

  歡舒適,不過,實實在在地,我是一個有思想的人。

   每次去國外參觀慈善機構,特別是在80年代和叨年代初,索羅斯都避開司機或保鏢。

  參觀大學校園時,有時他呆在學生宿舍里,有時候他乘出租汽車,有時候在一個城市他步行

  走完幾條街道,有時候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索羅斯拒絕過一個億萬富翁的生活,給許多朋友留下一些趣談。泰帕·威姆是一個匈牙

  利知識分子,負責索羅斯在布達佩斯的慈善機構。有一次,他們坐在匈牙利社科院的大樓

  里。

   “我怎麼樣可以到那所大學?”索羅斯間。

   “你可以乘計程車。”威姆告訴他。

   “為什麼不乘有軌電車?”索羅斯嚴肅地問。

   索羅斯並不是吝嗇,成姆解釋說,他很務實。在那時,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坐有軌

  電車是最快的方式,那為什麼不坐呢?

   索羅斯在南安普頓的房子是一棟石灰粉刷的,蓋著西班牙式瓦片的別墅,帶有游泳池和

  網球場。19oo年索羅斯在這里舉行了慶祝他的壽辰的舞會。有一個客人說,彼邀請的5oo

  個客人都是很重要的商業巨頭和“匈牙利的百萬富翁”。

   索羅斯試圖給人一種生活節儉印象,不過,這有時候讓人產生一點誤解。從南安普頓到

  曼哈頓他的四處寓所之間,有水上飛機,但是沒有快艇、也沒有勞斯·萊斯汽車。索羅斯旅

  行時,一般乘商業班機(商業階層).較少用私人飛機。有一次,索羅斯很想買一架飛機,

  這樣從紐約到歐洲來來往往就更方便。他問柏榮·文對此怎麼看。“這個想法不好,”文告

  訴他,“如果你有了一架飛機,你就會知道,只有駕駛員想用飛機的時候,你才能用飛

  機。”文建議他什麼時候需要就租用一架飛機,索羅斯採納了他的建議。

   一些人認為,索羅斯特別靦腆,不過他喜歡人們伴他左右。文說:“他喜歡生活在根舒

  適的地方。喬治不會帶你到處看他的房子並對你說:‘瞧、這一口鐘,或者這尊塑象,或者

  這幅油畫。’他槽得物質享受,喜歡平靜安逸的生活。他喜歡把人帶到家里,為他們提供美

  味佳肴,為他們提供幫助與方便。”

   他經常舉行舞會。有時候他會在最后一分鐘打電話給蘇柵要邀請一些朋友共進晚餐“多

  少人?”蘇姆馬上會間。“哦,可能50或者75,”索羅斯會作出反應。然后,蘇柵就親自

  為70個持不同意見的俄羅斯人及其伙伴準備晚餐。

   每年的除夕之夜,他會在紐約的公寓里舉行一個晚會。夏天,每個星期六的晚上,索羅

  斯都會在甫安普頓消近,對他來說,這些晚會和商業會議、社會活動一樣重要。文參加過一

  些這樣的晚會,他觀察到索羅斯人緣很好。他跟每個人打招呼,能夠記住他們的姓名。參加

  晚會的人有的來自藝術界,有的是打岡球的伙伴,有的是政府官員。那里人很多,讓他應接

  不暇。通過這些活動,他往往能有所得。不過,更重要的是人們可以彼此接触。

   正因為具有愛好社交活動的天性,索羅斯不喜歡定居一地的生活。他希望處於流動之

  中,去看看世界的其他地方,使自己保持敏捷的思維,和那些正從事重要事情的人相互交

  往。總之,他想去實際上也正在熱切地尋求機會,在生活中冒險。這也就無怪乎他討厭商

  人,也討厭處理家務了。

第三節 自命不凡

  他認為,自己是一種特殊的人,是一種對生活賦予了特別目的的人。我們會記起,這就

  是那個在小時候認為自己是上帝的人。

  作為一個成年人,他似乎懂得這種思想會使自己陷入困境。例如,人們會把他當作一個

  “自我狂”。1987年他在日記中寫道:“唯一能使我受到傷害的是,我的成功使我回憶起

  孩童時代萬能的幻想——但是,如果我繼續從事金融市場活動,這種幻想似乎不可能變成現

  實,因為它們不斷地提醒我自己的局限。

  金融活動也讓他回憶起,他與新聞界的接触——他並不是不會犯錯。1985年,正當他

  沉浸在投資最成功的一年的喜悅中,新聞記者唐·多福門問他,如果讓他再活一次,他準備

  去做什麼。“這基本上是件不可能再發生的事,”他說,“但是以我的角度來看確實是可以

  再發生的事件。”這名話的意思是,對於喬治·索羅斯來說,即使是不可能再發生的事件也

  能再發生。

  如果他能使不可能再發生的事件再發生,還有什麼能阻止他以同樣的方式運用自己的智

  力呢?還有什麼能阻止他對人類的認識作出一些偉大的貢獻呢?但在50年代,他碰到了絆

  腳石,於是放棄了做一個學者和做一個哲學家的計划。今天,他賺的錢越多,他就越自信,

  或許有可能返回到知識王國。

  正因為有這些想法,他發明了理論——關於認識論,關於曆史,關於金融市場一一一他

  慢慢地相信自己的觀點有價值。他聲稱他的“發現”,即考慮到個體參與者的偏見在對人類

  知識的探索中所起的作用,是一把理解全部曆史過程的鑰匙,這個曆史過程包含了有思維能

  力的參與者。“這正如基因變異是理解生物進化的鑰匙。

  索羅斯認為自己是一種極不尋常的人,因此,和那些他認為是沒有天賦的人在一起,他

  覺得十分難以忍受,畢竟,他相信自己能看透事物的本質而其他人不能做到。例如,憑他的

  能力可以理解金融市場,他寫道:“我認為我確實懂得了即將發生的這個過程,這個革命性

  的過程。我比大多數人強,因為我有理論,一套理性的框架,可以運用它。這是我的特別之

  處,很實在,因為我在金融市場遇到過相同的過程。”

  至於其他那些試圖探索市場的人,“我對那些職業化的投資者的才智,評價非常低。我

  認為,他們的決策越有影響,他們作出正確決策的能力越差。”

  在80年代中期,吉米·馬龜玆在與索羅斯共事時,很清楚地看到了這一點:“他這種

  觀點深入骨髓,認為自己了解情況的能力要比別人強。我們經常發生爭論,這倒不是因為他

  要把思想從匈牙利語轉換成英語,而是因為他總是想教導你。

  “他很清楚,他不能很快讓你接受他的教導,他有這種感覺,一旦他了解了什麼事情,

  他就好像是在和上帝談話。對某事的發生他是如此的自信,當事情不是以這種方式發生時,

  他可能感到極為驚奇。而如果事情是按他的設想發生的話,那就只不過是本來應該如此。”

 第十五章 自由的代價

   索羅斯決定他將運用他的財富來促進社會開放,促成民族自決,使人們能夠自由表達自

  己的思想,並追求他們自己的目標。

  第一節 慈善觀與民主狂想

   對於喬治·索羅斯來說,在他的早期商業生涯中,慈善事業是件很遙遠的事,一想起

  “慈善”這個字限,他就覺得討厭。1993年,他曾對記者說:“在我們這樣上個建立在個

  人利益基礎上的文明中,慈善事業是不合時宜的。因為我們這個文明絕非是建立在關心他人

  利益的基礎上的。”所以,索羅斯身邊的人記得,他從來沒有談論過安置窮人的重要性。他

  倒是願意捐獻大筆錢的,但不想捐給私人。他希望自己能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為了達到這

  個目的,他必須將錢捐給社團,甚至社會,而且是大張旗鼓地捐贈。

   倫敦的猶太人保護委員會對待他的態度,至今仍令他記憶猶新,它改變了他對慈眷事業

  的看法。他對記者說:“你應該知道,我實際上是反對慈眷基金的。我認為,弄清建立基金

  會的目的,即要完成什麼事,比基金會本身的運轉要重要得多,而基金會也僅可能因此而存

  在。他相信,任何組織機構,包括他自己的,必然會“發生質變和腐敗”,因為機構里的人

  會追逐財富、權力和安逸。

   他一直不厭其煩地告訴人們有關他以前所組織的基金會的憎況,這個基金會叫“中央公

  園社會基金會”。它的宗旨是重建紐約的中央公園。恰巧,另一個機構“中央公園管理委員

  會”擁有同樣的使命。當索羅斯的基金會惡意攻擊這個組織的時候,索羅斯感到震驚,他不

  僅制止了這種不良行徑,而且“槍斃”了這個社會基金會。他事后說,他解散這個基金會比

  當初建立它更覺自豪。

   但是,若他繼續想做好事的話,這些情況都是難免的。他無可選擇,他還得建立基金

  會,他只能盡力設法讓這些基金會運作得當。

   問題是,他該怎樣去捐款?既然他是猶太人,那麼他捐助他的猶大同胞不是很自然的事

  嗎?

   索羅斯從不否認他信仰猶太教,他只是把它放在了一邊罷了。他以前一直故意不捐錢給

  以色列,直至1986年,當他結交了以色列的公共事務評論員丹尼爾·杜榮之后,他才捐了

  一小筆資金給杜榮在耶露撤冷的智囊團。后來,那路撒冷的希怕來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古

  爾·歐菲爾,努力接近索羅斯,希望他建立一個基金,來收容安置前兩年從蘇聯涌人以色列

  的50萬猶太人,但索羅斯堅持決反對,並中斷了這次談話。

   為什麼索羅斯如此反對捐助以色列入?臭福爾后來回憶說:“這是因為,他認為以色列

  大‘左’了,除非以色列改變自己,否則,支援它便毫無意義。在他的思想中,有非猶太復

  國主義甚至反猶太復國主義的成分,他認為,猶大人應該在他今天生活的社會中安然生活。

   當索羅斯尋找一片能夠使他成為“成功人士”的天地時,他覺得,他生命中的分水岭便

  是從他的出生地匈牙利的“封閉社會”中逃離出來並且離開匈牙利以后,他才嘗到了什麼叫

  自由,首先是在英國,然后是在美國,為什麼不給東歐和蘇聯的那些人同樣的機會來嘗試自

  由?

   索羅斯決定運用他的財富來促進社會開放,促成民族自決,使人們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

  思想,井追求他們自己的目標。

   為破坏社會主義,索羅斯一直在提供資金,資助東歐和蘇聯的叛亂。革命並非是引向防

  御工事,並非是在街道,而是在平民的思想里,這種革命是和平的、緩慢的、漸進的,但從

  不間斷,並且到最后,它終將會導致在這些國家中民主的誕生。

   索羅斯計划要做的事情,阻力是巨大的,共產黨人的政府不會自動投入他的懷抱;他也

  知道,他不能粗暴地對待這些國家,有些努力可能成功,有些努力也可能會失敗,他知道他

  自己能力有限。因而,選擇何種角度使他和他的慈善事業產生最大影響才是最重要的,他打

  算運用他的財富重新修改歐洲的政治版圖,就像羅斯查爾德一樣。

   剛開始,當共產黨尚統治這些地區時,在這些地區產生影響倒是容易的,但在后來,當

  共產黨不執政后,就不那麼容易了。索羅斯對此說:“當你提出一個變革方案時,它馬上會

  被粉碎,因為,一旦將之與其他同類方案相比,它就會變得似乎虛假了。”

   但索羅斯深知,光憑他口袋里的錢,是不能將東歐和前蘇聯弄垮的,除了用錢之外,他

  還得向東歐灌輸西方的價值觀念,畢竟,只有在西方才是開放社會的觀念流行的地方。

   索羅斯對那些不喜別人到處隨便花錢的人很反感,哈佛大學的國際貿易教授杰弗里·薩

  克斯,他也是波蘭、俄羅斯、愛沙尼亞等一些國家的經濟顧問,他曾說:“人們從各種不同

  的多棱鏡來觀察,喬治·索羅斯在政府領導人當中,人們對他的反應是積極的,比那些反猶

  大團體、極端民族主義者和其他排外團體積極得多,對后者則是持否定態度。”

   實際上,索羅斯在這些東歐國家建立起灘頭陣地是相當不易的,羅馬尼亞人厭惡他,是

  因為他是匈牙利人;匈牙利人厭惡他,因為他是猶太人;在斯洛伐克,因他既是匈牙利人,

  又是猶大人,所以他簡直被雙重否定。

   在西方,索羅斯也不是沒有給自己樹敵,他被人指責是“現代羅賓漢”,從富裕的西方

  抽取財富給貧窮的東方。1992年9月,人們憤怒地發現,把索羅斯的全部對東方的支援算

  起來,等於從每個英國公民身上平均“竊取”了12.5英磅來支援東方。對這一攻擊,索羅

  斯極為幽默他說:“我想西方非常應該為東方做些事,所以我很高興我能夠代表西方人來

  做。

   當然,並非每個不列顛公民都為索羅斯的慷慨行為所叨擾。當內爾,麥克金嫩被問及,

  他對索羅斯被指控從每個不列顛公民身上搜刮了12.5英鎊並把它們送給東歐的事有何想法

  時,這位倫敦西提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答道:“為了自由,這實屬廉價。”

   索羅斯投身於慈善事業,實始於1979年,那時他在南非。他認定開普敦大學似是風氣

  開明之地,於是向黑人學生提供獎學金。然而事與願違:索羅斯發現他的錢多半被用於已注

  冊的學生,僅少許撥給小部分新生。他撤回了對學校的資助。“南非是淚水的淵源,”他后

  來解釋說,“倘若不用與那種體制相容的法子,辦什麼事都是舉步維艱。’當然,在東歐,

  他感到自己擁有對抗該體制的籌碼:“這是激動人心的英雄事業,回報豐厚,極有趣味。我

  們在做一樁損毀該體制的事業。我們願意資助任何事。我們資助眾多的項目,但都只提供小

  額資金,因為任何自治行為都將損害極權主義的教條。

   索羅斯一旦專注於東歐,他就感到需要一個樣板。他選中了家鄉匈牙利。恰巧倒霉的賈

  諾斯·卡達政府中的一些改革派分子也注意到了索羅斯。他們亟需為窘迫的政府籌集外國資

  金。

   弗倫奇。巴沙,當時是政府經濟聯系的負責人之一。巴沙和索羅斯於1984年會見之

  時,索羅斯解釋說,他對建立一個慈善機構感興趣。談判開始了。代表政府督導他們的是喬

  治·阿克澤,匈牙利政治局委員中唯一的猶太人,他也是匈牙利非官方的“文化沙皇”,首

  相卡達的摯友。

   索羅斯選了一個令人生畏的匈牙利持不同政見者密科羅斯·瓦薩赫尼依作他的私人代

  表。1983年瓦薩赫尼伊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變遷研究所工作時,與索羅斯首次見面,

  在1956年事變時,瓦薩赫列伊是匈牙利首相伊戳·納吉的發言人,亦是圈內成員。蘇聯人

  鎮壓了反抗,納吉被絞死,瓦薩赫尼依被開除出共產黨並判人獄五年。

   瓦薩赫尼依猜想,建立這樣一個機構的機會不會超過一半。對索羅斯有利的一面是,匈

  牙利政府想改變自己在國外的形像,以獲得西方貸款和硬通貨。不利的一面卻在於,索羅斯

  面對的是一個共產黨國家,這個國家沒有以回外人管理慈善基金會的經驗,沒有放任回外人

  努力鼓勵一個“開放社會”的經驗。

   即使匈牙利政府同意索羅斯建立一個基金會的計划,它也不打算給予他自由行事的權

  利。從他那方面出發,索羅斯堅持獨立行事。“我將來到匈牙利,把錢交給我認為值得信任

  的人。”他不服他說。政府官員們口應道:“索羅斯先生,把你的錢拿到這里來,我們會為

  你分配它。

   談判拖了一年之久。索羅斯只肯捐資二三百萬美元,但這個數字對政治家們來說實在大

  小了。政府願意援助科學研究,索羅斯卻寧願拔給基金會負責人中那些想要旅行、寫作或是

  從事藝術的個人。政府想讓基金會資助機器設備,索羅斯卻想資助人民。

   最后,索羅斯和巴沙似乎克服了分歧。匈牙利人簽署了相關文件。其中一人說道:“太

  好了!你們的祕書處可告訴我們的對外文化部門,它需要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換句話說,匈牙利政府至此仍堅持新的索羅斯基金會要受到文化部的控制。使匈方談判

  者震驚的是,索羅斯從椅子上站了起來,走向房門。他不願簽署這些文件。

   “很遺憾,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卻一事元成,”他說。他是個老練的談判者,說完

  這句話,他站起來,向房門走去。就在他的手搭到門把上時,匈牙利官員們立即松口了,他

  們同意給索羅斯基金會以更大的行動自由。

   有了這個讓步,索羅斯簽署了文件。他許諾,在可見的將來每年為基金會的運轉出資

  l00萬美元。1993年,這個數字增加到了每年900萬美元。

   卡達政府的算盆顯然是希望通過促進科學研究,索羅斯的基金會或多或少能堵住這個國

  家科學精英們的嘴。事情的結果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那些通過索羅斯基金會的獎學金被派出

  國留學的學者們,回國時已被市場經濟和民主等新奇的西方思想武裝起來。

   匈牙利的索羅斯基金會的突破性進展,應歸功於那次影印機插曲。那一次它贏得了咄咄

  逼人的改革力量的名聲。在這之前,匈牙利當局嚴密地控制所有可能彼用於地下印刷和顛覆

  目的的機器。那時匈牙利還極少有人見過影印機。索羅斯決定提供4oo部影印機給匈牙利的

  自由團體、大學、科研機構,條件是政府必須同意不監控它們的使用。總之他得到了政府的

  同意和允準,也許這是因為政府需要硬通貨。

   索羅斯和他的基金會一直面對著政府方面的不信任。在頭四年(1984--1988),基金會

  被禁止在大多數匈牙利媒體上宣傳它的工作計划。多數媒體上也不能出現喬治·索羅斯的名

  字和“索羅斯基金會”這個詞,偶而出現過幾次,政府便認為這太過份。矛盾在1987年達

  到了高峰。

   基金會給了一個年輕人一筆錢。此·人想寫一部匈牙利50年代早期的一位首相馬帚亞

  斯·拉科茨伊的傳記。一個關於這部將要寫成的傳記的題目在《世界經濟》雜志上登出了。

  這是唯一一家獲準刊登基金會廣告的匈牙利刊物。現任首相賈諾斯·卡達見了,心想:“這

  不行。明天索羅斯就會給人獎金,讓他們寫我的傳記了。卡達將對媒體的禁令擴及到《世界

  經濟》。

   索羅斯被激怒了,他作勢要關閉索羅斯基金會。“此后兩三周內,局勢很緊張,”密科

  羅斯·瓦薩赫尼依寫道,“最終事態平靜下來了。”《世界經濟》雜志又獲準為索羅斯及其

  基金會開了方便之門。拉科茨伊的傳記終於出版了,風波就此平息。

   1988年,卡達和幾乎所有黨的領導人都下了台。新領導人上台不久,索羅斯被邀會見

  新任的黨的總書記卡羅利,格羅斯。這個跡象表明,基金會已得到政府的特別的垂青,因為

  他此前還從未被允許和一位領導人會見。

   這增進了的關係是短命的,僅持續到1989年。那時,政府的反門族情緒已經明顯,基

  金會在匈牙利的地位日趨下降。東歐沒有一個地方對索羅斯的右翼批評比在匈牙利更為尖

  銳。一篇長達八頁的文章於1992年9月刊登出來,題為:“白蚊在吞噬我國——對索羅斯

  ‘政權’和索羅斯帝國的反思。索羅斯明確表示,他不會被民族主義者嚇倒。“這些人實際

  上試圖建立一個以種族身份為基礎的封閉社會。因此我明確反對它們,樂於以他們為敵。

   至1994年,布達佩斯的索羅斯基金會己成立10周年,開展了40個項目:資助自由團

  體和伊朗教育;提供獎學金;國外旅行優先。這些是青年項目。索羅斯基金會甚至還有一個

  資助校內辯論的項日。“這里辯論的觀念不普及,”基金會里一個深色胡子的管理員拉茨

  羅·卡繹說道,“這里的氛圍是讓你接收命令而不是辯論。

   不過,盡管比較成功,基金會的管理者們感到還有更多的事要做。“匈牙利仍然不是個

  開放社會,”卡繹說,“我們不得不去改變大量的制度和觀念。你可建立一個政黨,參加國

  會,參加自由選舉。這些事在匈牙利己經出現,但是這還不能造就一個開放社會,這僅是一

  個開端。

   索羅斯對他通過基金會的贊助希望實現的目標,是直言不諱的。“我們不是直接地達到

  國家標準,而是要通過反對政府的政治行動,間接地削弱教條主義思想體系的基礎。不同思想之

  間的爭論就是民主的材料。

第二節 決鬥羅馬尼亞

   19時年在匈牙利建立起基金會以后,索羅斯決定擴展他的慈替事業。由於被那種在世

  界上最大的共產黨領導的國家里建立基金會的思想所迷惑,1986年他進入中國。他的投資

  很少,僅僅幾百萬美元,並且,他想用三年時間洞察“深不可測的”東方。但他慘遭失敗。

  他制造各種借口,指責中國的祕密政策劫持了他的地方組織。他在中國文化上也遇到了麻

  煩。“這是儒家倫理道德而不是猶太基督教倫理。如果你給人一些幫助,他會對你十分感

  激,他會一輩子喜歡你照顧你,並對你忠誠。那是與一個開放的社會完全對立的。”雖然索

  羅斯在中國受到了挫折,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前往東歐和前蘇聯。

   1987年,他開始在蘇聯作努力;1988年,他進入波蘭,1989年,進入捷克斯洛伐克。

  不過,他的最大的一個挑戰對象是羅馬尼亞。 80年代的羅馬尼亞,人們的月平均工資只

  有50美元。甚至到了叨年代初,人們還是成群結隊地站在顯得死氣沉沉的商店外面,用救

  濟金去購買廉價的牛奶。這些商店從西方進口了一些數量極為有限的產品。早幾年,通貨膨

  脹高達400% ,購買力幾乎喪失。許多年輕人想方設法尋求各種途徑出國。

   1989年,羅馬尼亞發生了革命。索羅斯在紐約和人權觀察組織的官員談話時,堅持認

  為:“我們必須做一些工作。我們必須採取一些措施。那些人看來要自殺。”

   戰爭還沒有爆發,但是,索羅斯感覺到戰火即將燃起。他的預料是正確的。1989年12

  月16日,羅馬尼亞安全部隊向特米斯洛尼亞地區的示威者開槍,造成大量傷亡。齊奧塞斯

  庫宣布全國緊急戒嚴,因為這種抗議和不滿已蔓延到其他城市。

   5天以后,即12月21日,人們在安全部隊向示威者開槍的布加勒斯特舉行抗議,第二

  天,武裝部隊加入了反叛者的行列。這支部隊自稱為“救國會”,宣布他們已經推翻了政

  府。

   齊臭塞斯庫逃跑了,但是,新的戰斗打響了,因為軍隊現在掌握在新政府手中,他們試

  圖消除武裝部隊對齊奧塞斯庫的忠誠。12月23日.齊奧塞西庫被抓獲,兩天以后,經過一

  次快速的審判,認定齊奧塞斯庫夫婦犯有種族滅絕罪,齊臭塞斯庫夫婦被處死。

   這似乎是索羅斯參與進去的理想時機。

   赫爾辛基觀察組織在元月一口向羅馬尼亞派遣了一個調查團。桑覺·普拉朗是該團的向

  導和翻譯,她出生於羅馬尼亞。1974年,也就是她15歲時,她到了瑞典,爾后,進入在波

  士頓的塔夫玆大學弗萊徹外交學院學習,后來成為紐約“人權觀察”組織的助理。正當她準

  備離開美國時,她接到了喬治·索羅斯打來的電話,他說他準備資助一個叫做“兄弟們的兄

  弟”的慈善機構,這個機構正在向羅馬尼亞運送醫葯和其他物質。“我想用船給他們裝運醫

  葯用品,但是,我不想讓這些東西落人他人之手。”索羅斯問她能否去看看,這些醫葯用品

  是否已經通過官方渠道,直接分發給那些急需者。普拉朗答應盡力而為。

   那時,索羅斯想在1月份去訪問羅馬尼亞,希望在那里建立一個基金會。至於基金會的

  管理,他想到了這個國家領導層中的一個持不同政見的人,這個人名叫阿林·泰爾多瑞斯

  科,39歲,曾是一個持不同政見的組織“社會對話組織”的領袖。1989年12月22日那

  天,反叛者開始上台執政,泰爾多瑞斯科發現,在他的房子外面,停著五輛滿載便衣警察的

  汽車,他的電話線被掐斷,他被禁止出門,成了一名真正的囚犯。

   泰爾多瑞斯科從沒聽說過喬治·索羅斯這個人——他根本不知道基金會為何物,也不知

  道應該去做些什麼,這絲毫不值得大驚小怪。1900年1月6日,他和索羅斯首次會晤,頗

  費了一番周折,索羅斯事先並沒有約定,就在密科羅斯·瓦薩赫尼依——這位索羅斯基金會

  在匈牙利的私人代理——的陪同下,出現在泰爾多瑞斯科的台階上。

   泰爾多瑞斯科正忙於一個接一個的會務活動,一個同事告訴他:“有兩個美國人在外面

  等你,其中一個說他是億萬富翁。”泰爾多瑞斯科沒有動身,“哦,得啦。不管他們。”他

  很不禮貌他說。革命發生之后,美國人來了很多,他們告訴泰爾多瑞斯科和其他持不同政見

  者,他們有錢想提供一些幫助。所以,他讓索羅斯等了2個小時。最后,一位祕書敲開泰爾

  多瑞斯科的辦公室,讓他知道這兩個人還在這兒。

   “讓他們進來。”

   這位億萬富翁和他的助理走了進來。

   “晦,我叫喬治·索羅斯。”,

   “好的。”泰爾多瑞斯科說,絲毫不為所動。

   然后,索羅斯引荐了瓦薩赫尼依。

   泰爾多瑞斯科聽說過瓦薩赫尼依,他本身也是個持不同政見者,曾經蹲過監獄,對於許

  多東歐人來說,還把他當作一個英雄。瓦薩赫尼依的出現使泰爾多瑞斯科想給索羅斯一些時

  間。許多億萬富翁都沒有打動這位羅馬尼亞的持不同政見者,索羅斯不同於其他持不同政見

  者。

   第二天,在希加勒斯特的洲際賓館,三人共進早餐。開始半個小時,這位羅馬尼亞人和

  兩位匈牙利人在聊天。

   終於,喬治·索羅斯切人了話題。

   “我是一位億萬富翁。”他開口說。

   “嗯,”這是泰爾多瑞斯科慣有的反應方式。

   “我非常想在羅馬尼亞建立一個基金會。

   “基金會是什麼?”泰爾多瑞斯科很有誠意地問。

   索羅斯耐心地解釋。“你從我這里取錢。你有一個董事會。你做廣告說你有錢,人們可

  以來申請。然后你把錢給出去。

   索羅斯說他想讓泰爾多瑞斯科牽頭來建立基金會,並且可以為他的提議提供100萬美

  元。泰爾多瑞斯科感到,把一個海外的基金會引人本國,這種提議很奇怪也很困難。一個月

  以后,索羅斯再返羅馬尼亞,他急切地想知道,泰爾多瑞斯科為什麼對接受這個職位感到猶

  豫。

   索羅斯:“建立這個基金會,你需要幫助嗎?

   “不錯,”這位以前的不同政見者說:“我需要幫助,我不懂得怎樣去建立基金會。

   索羅斯心里有一個很合適做這件事的人選,桑覺。普拉朗。“你必須見見她,她是我見

  過的人中最有創見的,雖然有點神經質。”

   口到紐約,索羅斯打電話給桑覺·普拉朗。

   “你對我的基金會有什麼看法?

   “什麼基金會?”她很困惑地間道。她不知道他在說什麼。“還沒有開始運作呢。

   “你是否願意去羅馬尼亞把它建立起來?

   索羅斯似乎在給她提供一份工作,桑覺·普拉朗變得很興奮。最后,他讓她正式出任基

  金會的首任執行經理,她表示同意。190o年4月,索羅斯再次會晤泰爾多瑞斯科,他們達

  成協議,泰爾多瑞斯科成為基金會首任總經理。

   既然兩個最主要工作的領導已經調配,那麼基金會的建立就會水到渠成。

   1990年6月,基金會開始運作。它被命名為開放社會基金會。9月,桑覺·普拉朗抵達

  羅馬尼亞開始從事她新的工作。

   對於阿林·泰爾多瑞斯科來說,和索羅斯打交道並非易事,因為索羅斯極無耐心。他想

  把錢花掉,轉入另一個國家,從事新的項目。而泰爾多瑞斯科習慣於對話。“我第一次遇見

  他,他就像個老板。”泰爾多瑞斯利回憶說。他帶貶義地使用“老板”一詞,其中含義是:

  有這樣一個人,不給他的職員過多的訓示,也不給他們提問的機會,卻要求他的職員正常地

  操作。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泰爾多瑞斯科對這位投資家變得非常敬畏。他對索羅斯提出了

  一套理論:在道義上,他比大多數人站得更高。他認為理解索羅斯的關鍵在於把他和他本人

  從縱向上未考察,而不是拿他和其他人相比從橫向上來考察。這一思想是泰爾多瑞斯科從哲

  學家伊曼紐爾·康德那里抽取出來的。

   經過磕磕碰碰建立起基金會,這確非易事。——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招聘基金會職員是第

  一步,招聘第一批學者也是如此。當第一批60個索羅斯招集的學者在1991年1月3日抵達

  布加勒斯特火車站,向愛丁堡大學開迸的時候,一個人哭了起來。她承認,當她從報紙看到

  這則廣告的時候,她想到了這是一個騙局。基金會里,唯一出過國的羅馬尼亞人,現在已地

  處高位,而她卻明顯地沒有。這就是她哭的原因。

   即使是基金會的職員也發現了這一點,在基金會的這種“開放的氣氛里,運作起來非常

  艱難。安卡·哈拉森是個身材高大、富有風韻的30歲的女人,1900年10月,她開始是基

  金會的項目協調人,1993年她接替桑覺·普拉朗任執行經理。她當年的預算竟高達600萬

  美元。

   哈拉森饅慢地相信,每個活動都要求有一個中心人物來作決定。最初在基金會做事使人

  精神郁悶,但時常的微笑掩飾了她起初的恐懼。到1994年,她說:“我完全接受了基金會

  的意識形態,甚至把它運用於我的私人生活。我主管的事情很多。現在我已退居二線。我必

  須授權給他們。但這委托比主管更難操作。”

   索羅斯不可能靠他現今的行為洗清他過去在匈牙利的罪名。在羅馬尼亞更是如此。羅馬

  尼亞總人口為2310萬,其中匈牙利人24O萬。一個出生地在匈牙利的億萬富翁來到羅馬尼

  亞,宣揚資本主義、經濟改革和開放社會,對一些羅馬尼亞人來說,這簡直是以一種偽裝的

  方式,挑唆和煽動在羅馬尼亞的匈牙利人反對政府。

   基金會建立不久,索羅斯就開始受到攻擊。一些報紙指責索羅斯,說他企圖將有180萬

  匈牙利人居住的德蘭斯維尼亞“賣,,給匈牙利。基金會追求公平,不希望區別對待在羅馬

  尼亞的匈牙利居民,優待或歧視他們。這決非易事。在克拉基城,大量的匈牙利居民提出申

  請,基金會別元選擇,只好給他們提供贊助,這就使得資助的數量似乎有些失調。

   索羅斯忽略了這些攻擊。雖然基金會沒有從索羅斯那里獲得任何指示,基金會辦公室還

  是通過對公眾盡可能的公開,來進行回擊。在受到攻擊之前,基金會從來沒有印出獎學金獲

  得者的名單。受到攻擊后,他們開始這樣做。“這也是一種向其他人說明的方法,我們不僅

  僅將特蘭西瓦尼亞賣給了匈牙利,也做了一些好事。安卡·哈拉森說。

   即使是基金會本身所採用的名稱——開放社會基金會——也使人產生懷疑:是否有些什

  麼東西被有意隱瞞著。畢竟基金會沒有用索羅斯的名字。因此,普拉朗要求泰爾多瑞斯科將

  基金會改名為“索羅斯開放社會基金會”,希望招牌上的“索羅斯”使人們相信,基金會不

  是一個用匈牙利人的錢來支持在羅馬尼亞的匈牙利人的祕密工具。

   當然,這里沒有招牌。站在布加勒斯特的維多尼亞大廣場旁索羅斯基金會所在大廈的外

  面,人們很快會注意到:沒有一塊表明著“索羅斯開放社會基金會”的存在的招牌。是否招

  牌有可能在里面?在基金會辦公室外面第三層的走廊里也沒有一塊招牌。這似乎不是出於疏

  忽。

   想在墻壁上搜尋索羅斯的照片,同樣是枉費心機。雖然這里由化出錢,這地方的人會記

  住他的名字,但使人耳目一新的是,這里沒有任何吹捧他的跡象。沒有人私下談到他;或

  者,開關於他的玩笑。不過,喬治·索羅斯的影響強烈地存在著,像空氣一樣四處閉蕩。在

  人們的談話中,他的名字在每四句到五句話中會被提到一次。“開放社會”體現了索羅斯全

  部的戰略目標和使命,基金會的人員知道:如果做什麼能有助於基金會實現它的目標,那麼

  索羅斯會盡力去為基金會做的。

   雖然布加勒斯特基金會全部工作人員的工資都是由喬治·索羅斯一手包攬,但是,似乎

  沒有誰擔心他可能會關閾這個地方,哪怕是由於他的忽發奇想。由於對日元的決策失誤,索

  羅斯在金融市場中,損失了6億美元。就是在這種時候,人們也不擔心他會關閉基金會。這

  些損失是索羅斯玩的游戲的全部賭注。

 第三節 滲透蘇俄

   索羅斯於1987年決定在蘇聯創立一所慈眷機構。在那一年3月,也就是在蘇聯官方釋

  放持不同政見者的代表人物安德烈·薩哈羅夫之后的三個月,索羅斯著手與蘇聯商量允許他

  在該國建立一個基金會的事,他的最大願望在於促進蘇聯經濟改革。

   那年索羅斯向在美國的蘇聯政治避難團成員征求意見。亞曆克斯·哥德華是一位在莫斯

  科出生的科學家,在蘇聯他是一位有根長曆史的持不同政見的人物,他在紐約索羅斯的公寓

  墾第一次見到了索羅斯。哥德華和他的朋友們都懷疑索羅斯的主張,他們說:“我們確實持

  否定態度,我們認為你這種努力很快會被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折騰掉,無論你多麼聰明,他

  們都將蓋過你。”但索羅斯對這種說法頗不以為然。

   事實上,索羅斯成功了。1990年,他在蘇聯建立了公開的慈善基金會)在拉脫維亞和

  立陶宛也建立了一些類似的機構。索羅斯通過這些基金會提供商業和管理培訓,並向學者、

  學術團體和英語培訓提供贊助。管理培訓方案是由索羅斯的老朋友黑塔·賽迪曼制訂的。該

  方案旨在訓練從阿爾巴尼亞到蘇聯的東歐地區的商業管理人才。

   1992年12月,索羅斯宣布了他的一個大的贊助項目,即捐贈1億美元資助在前蘇聯的

  科學家和科學研究。這毫捐贈旨在減緩人才外流。當時,已有5萬名科學家,放棄了他們的

  研究工作,離開了前蘇聯而到利比亞或伊拉克從事待遇豐厚的工作。因此索羅斯此舉意義之

  大可見一斑。

   自1987年索羅斯創辦索羅斯慈善基金會(它遍布歐洲東部)以來,他的花銷飛漲,特

  別是當他在布拉格和布達佩斯成立中歐大學之時。中歐大學有來自22個國家的4oo名學

  生,它的成立實現了索羅斯夢寐以求的願望。至1994年,索羅斯慈善帝國已大大擴展,分

  布在26個國家,為此他已在過去兩年里拋出5億美元,而且他已組織發放另外5個億美元

  的款項。

   一些冷眼旁觀者認為,索羅斯辦慈善的唯一目的,是為獲得更好的資訊以便進行審慎的

  投資。一位懷疑者注意到,在索羅斯為他的基金會舉辦的招待會上,出席的有一些基金會所

  在國的內閣部長。盧那扎斯卡,他仍然說:“索羅斯通過他的基金會能更好地了解世界經濟

  的運行方式。當他通過他的基金會開始投入資金后。他就勝券在握了。

第四節 四處出擊

   1992年突襲英鎊的行動使索羅斯吸引了許多新聞媒體,后者想了解他的投資方式。他

  無意泄密,因而他運用一套策略:即讓記者與他在東歐虛延歲月從而達到讓媒介分散注意力

  之目的。結果,記者們花在他的援助項目上的時間很多,而用於了解他投資方式的時間卻少

  得可憐。

   英國一電視台1992年12月3日的電視報導,似乎可詳解索羅斯的援助過程,因為電視

  台人員正在飛往布拉格的飛機上與索羅斯暢談他正在進行的一小筆投資。“花在投資項目上

  的精力占了我的百分之八九十,我每天與我的辦公室保持聯系,但事實上我不作任何決定,

  有專門的人從事此項工作……我覺得賺錢比花錢容易。

   說到這兒,喬治·索羅斯不禁露齒大笑。

   飛機在布拉格機場降落。索羅斯下了飛機,一群捷克電視記者蜂擁而上。有記者問索羅

  斯是哪一種類型的資本家。“我認為我不是一名商人,我投資別人經營的商業,因此我是一

  位名符其實的評論家,在某種程度上你們可稱我是世界上薪水最高的評論家。”鏡頭攝下了

  索羅斯哈哈大笑的樣子。

   當索羅斯在布拉格走走看看,視查他的慈善基金會和中歐大學時,他表示相當滿意。

  “我已有了我所需要的錢,因而我想促進我的慈善活動。我正在考慮盡快把2.5億美元籌

  划好。”

   2.5億美元?

   幾乎沒有人能象索羅斯那樣不假思索地給出這麼多錢。

   中歐大學的開學典禮出現在了電視屏幕上。邁卡偉·哈韋爾這個以前的持不同政見者而

  今已是總統,索羅斯就站在他旁邊,手斜插在口袋里,用左手打手勢致意。

   “我五年來每年交付500萬美元,總共是2500萬美元,給這所大學。我們現在的投入

  水平將遠遠超出這個數字。”

   聽眾中懂英語的學生立即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索羅斯想避免因自己的援助項目而成為時尚人物,雖然他需要理解與尊重,但他一直堅

  持不把他的照片掛在他所贊助的學校中。對運用他自己的基金會去傳播他的思想這套作法他

  也不十分感興趣。即使在布達佩斯的中歐大學圖書館(該館以藏書豐富著稱),也沒有一本

  索羅斯的書,學院本身名叫中歐大學院而不稱為索羅斯大學,“我不願死后留名,”他曾大

  聲說過,“我只想影響今日之事。”

   就自身而言,贊助比賺錢幸福得多,他的生命有一種更為崇高的目的。如果東歐和前蘇

  聯的許多人把他看成一個道德崇高的人或聖誕老人,這倒挺適合於他。當評論家們對他贊不

  絕口時,索羅斯拂袖而去,就當他們是一群在他身邊嗡嗡地飛來飛去的無害的蒼蠅一樣,他

  是受一種使命感驅使的人,希望成為重要人物,成為行動十分隨意、能夠掌握自身命運的

  人,對於他的慈舍基地他曾欣慰他說過:“這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滿足,這種滿足感

  不是金錢所能帶來的廣

   索羅斯帝國的擴展,其速度非常之快,範圍非常之廣,索羅斯似乎感到他隨時應在任何

  地方出現。他很難固守一個計划。頭腦中一個念頭可能使他在最后一分鐘改變計划,這使原

  來為他準備飛行的人惱怒不已。1992年底,他原定從阿爾已尼亞的地拉那飛往維也納,但

  半他上了飛機后,他突然指著操縱杆說“飛往倫敦”。

   飛行員做了一個鬼臉,笑了笑,想起為飛往維也納他已作了兩小時準備。

   “索羅斯先生,”飛行員說,“你是我們所遇到的最富有挑戰性的人物。”對此索羅斯

  笑了笑。

   不斷地從一個項目進到另一個項目,索羅斯似乎正忙著彌補失去的時光。一些零零碎碎

  的項目,不管多麼重要,都不能像大項目一樣吸住他的注意力。他一心想留下印象,而且是

  馬上,“他總想開始薪的項目,”邁克羅絲·韋薩利解釋道,“如果某事已人軌運轉,他對

  此並元多大興趣,他的決定並非總是最好的選擇,但他能夠糾正自己,因為如果他看到某事

  不利時,他就承認它。

   泰勃·韋木在匈牙利與索羅斯一直有業務上的聯系,泰勃追尋索羅斯的援助動因直至索

  羅斯“證券交易所的大腦”……在談一句話的時候,他會改變主意。這似乎是一顆宜於證券

  交易的心,上午9時半你買一些棉紡工業,10分鐘后你又賣出所有一切,同時買進一些完

  全不同的東西,如果我們長時間地談論工作效果不明顯,他總有點不耐煩。

   至1994年春天為止,索羅斯已在西部為他的援助項目賺了一大筆貸款,被新聞周刊戲

  稱為“元帥計划”。一般而言,正取得好成績。但索羅斯明白在東歐及前蘇聯真正開放之前

  他仍有許多事情要做。

   盡管索羅斯與基金會的全體人員公開宣稱,贊成西歐政府及非官方公司將最終取代索羅

  斯基地的種種努力,事情真相卻是由其他公司完成他已有的事業,索羅斯對此內心不滿。他

  很少考慮政府援助,認為“計划經濟的最后一個實例亦不過如此而已,因為這種幫助只會有

  益於贈與者而不利於受與者。”他在斯特拉斯堡對一位歐洲議會的官員說:“實際上你不能

  干任何事,你元力改變東歐。

   索羅斯已經有了自己的優勢,即成為一條孤寂的狼,能夠自作主張,而不用把他的主張

  提交給別人去求得贊同。杰斐熱。薩奇是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曾任波蘭和俄國政府經濟改

  革顧問,他說:“喬治·索羅斯……操作方式十分靈活,不存在在無限危機之中現金的反復

  折騰,因而一小筆錢用處大增,可支付任何人的飛行費。旅行費,世界銀行可能要花兩年使

  時間才能使事情運轉,而喬治一夜之間就可給飛機票。”

   由於極為慷慨的贈金,索羅斯的大名已傳遍了全東歐和全蘇聯。一家商業周報載文稱他

  為“從萊茵河到烏拉爾山脈之間最具影響的公民。”

   但盡管聲譽鵲起,到20世紀90年代初索羅斯因其援助計划進展緩饅而略顯低沉。起

  初,他希望點燃一根火柴以激起一場革命,“我感到我汲取的泉水的深度比我實際預備的要

  深一些,正因為如此,泉已趨干涸,人也十分疲憊。”

 

第十六章 索羅斯的心聲

   名聲意味著不斷地彼人認出,意味著不斷地按到從傳媒打夾的電話,意味著個人歡樂的

  終結。名聲同時還意味著一個人投資生涯的死亡。

  第一節 媒體觀念

   在從事商業活動早期,喬治·索羅斯認為出名並不是什麼好事情,甚至可能會毀掉他。

  名聲意味著不斷地被人認出,意味著不斷地接到從傳媒打來的電話,意味著個人歡樂的終

  結。名聲同時還意味著一個人投資生涯的死亡。

   因此在華爾街,他避免拋頭露面,也就無足為怪了。

   按照紐約《格蘭特利潤率觀察家》雜志主編詹姆士·格蘭特的話說,索羅斯並不是獨自

  生活在陰影里,華爾街地區的大多數人也如此。在華爾街流行的觀點是“像蘑菇一樣,或許

  財產只適於在黑暗中。華爾街的人們並不想有一天在《紐約時報》上去說明他們怎麼樣去賺

  錢。他們也不想讓世人知邁自己有多少錢,因為他們知道:“說不定哪一天,隨著政治風向

  的改變,尊敬就會變成嫉妒,人們會對你一天到晚不停地查問。”

   在早期,避開傳媒也很容易。報道商業活動和商界人物對於新聞記者來說,沒有多大的

  吸引力。這些商界人物在董事會的會議室里可能是手段高明的事業家,在華爾街可能是巨

  頭,但是,傳媒卻認為他們缺乏鮮明個性、沒有吸引力,缺乏爭論性和引不起讀者的興趣。

  直到1984年,頗具爭論性的汽車大亨李·文柯卡的自傳出版,使大多數讀者對他的商業生

  涯有了大致了解,商界人物第一次成為人們感興趣的一族。在艾柯卡的書出版之后接踵而來

  的是,傳媒對商務活動及其領導人的密切關注。

   在70年代和80年代,索羅斯似乎對新聞界的宣傳不感興趣。新聞界在很大程度上也忽

  視了他。偶爾有一次,在1975年,《華爾街日報》登載了一篇報道,在頭版簡要地介紹了

  他的生涯。然而,這樣一個讓他自我表現,樹立公眾形象表現自己的機會,索羅斯還羞羞答

  答地加以推辭。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曾受電視台之邀參加了一系列公開討論會,進行股

  票分析。除了幾個固定場合外。索羅斯不肯再吐露出更多的資訊。

   對於索羅斯的朋友來說,圍繞投資者的這種沉默不是來自索羅斯,而是來自華爾街。有

  人認為,正是投資集團出於對他的輝煌成就的嫉妒,他們極少向記者們提及他,因此,據他

  的朋友們說,商業傳媒對索羅斯幾乎一無所知。這種狀態的缺陷在於:當索羅斯真正受到傳

  媒關注時,輿論完全是傾向於他的。

   雖然以前出現過有關索羅斯的文章,但是,只是在1981年6月,當索羅斯成為《公共

  機構投資者》雜志的封面人物時,他才受到了公眾的廣泛注意。

   在雜志中介紹他的文章充滿了夸大其詞的話語和嘩眾取寵的措詞,稱索羅斯是“世界上

  最偉大的證券經營者”。這句話在人們心目中投下了一目光環。在讀者的印象中,索羅斯是

  一個難解之謎。“不管是他的個性,還是他的個人成就,索羅斯帶給人們的都是神祕。除了

  他偶爾出席電台的公開討論外,在華爾街或者在證券金融界,一般人很少知道這位隱居的公

  司經理,更別說有多少人知道他的經曆。”

   “他的經曆更增添了一份神祕感,這就在於:沒有人能確切地知道索羅斯在什麼地方投

  資,或者從事一項投資活動他會持續多久。作為海外投資公司的經理,證券與匯兌委員會不

  要求去登記注冊。他避免同華爾街的行家們接触。那些在商業活動中認識他的人都承認:他

  們從來沒有和這個人十分密切地交往過。至於聲譽,普遍認為他對此毫不在乎,他生活得很

  愉快。

   毫無疑問,《公共機構投資者》的報道是具有積極作用的,但隨后發生的事情卻讓索羅

  斯懷疑,受到新聞界的關注是否值得。這篇報道之后的接連數月,索羅斯遭受了巨大的痛

  苦,這是他商業生涯中唯一虧損的一年。1982年,在雇用詹姆士·馬奎之前。索羅斯很清

  楚地向他講述了他“走出證券市場”的整個經曆,那時心里不是滋味。

   “對於喬治來說,這(新聞界的宣傳之后緊接是證券市場的逆轉)幾乎是有因果聯系

  的,”馬龜玆說,“喬治相信對自己報道的危險,他也懂得這可能使一個人坐在以前的榮譽

  上觀望,而不是參與。他認為他已經分享了……他所知道的和怎樣通過新聞媒介與其他人投

  資,並注意他能從中得到的東西。不僅僅這些。在這個過程中,他失去了一些長期投資者和

  朋友,因此,他進入了一個非常祕密的階段。

   1983年和1984年,作為索羅斯的得力助手,馬龜玆經曆了這個“祕密階段。

   在那段時間,新聞記者經常打電話到量子基金會,想了解公司的運作情況,或者索羅斯

  和馬龜玆對某一消息如何影響華爾街的看法。在馬龜玆加入基金會時,索羅斯明確告訴他不

  要和新聞界接触。“我和新聞界的最后一次聯系,是在1983年元旦,我去和喬治·索羅斯

  工作的那一天,”馬龜玆說。

   馬龜玆是一個友善的人,盡管索羅斯這樣告誡他,他還是喜歡和記者們交談,接他們的

  電話。在馬龜玆看來,在公眾面前有一定的影響力是很重要的。他明確地告訴新聞記者,對

  他的講話的報道只能在隱蔽的位置。“我對記者們說:‘我告訴你們我知道的事情,或者我

  認為我知道的東西,但決不是要為它們找到歸屬。’”他和量子基金會都不能被引用,這是

  他的規定。

   索羅斯或許感覺到了馬龜玆同記者們的談話,但是,他從來不過問。此事有時候,馬龜

  玆確信索羅斯知道他是某一資訊的來源。“他經常以某種方式告知我,我是某種事情的后

  台,他會說:‘哎呀,這篇文章聽起來好像就是你寫的。’當某一天,我從他那里接受了什

  麼東西,接下來,可能就會出現在了報刊雜志上。”

   1984年,阿蘭·拉裴爾進入索羅斯基金會時,他也被告知,不要和新聞界交往,他遵

  守了這一紀律。“我們索羅斯基金會被認為是祕密性的,我覺得這樣很好。通常,我們採取

  的策略是恰到好處的。只有到最后,你才能讓別人知道你在做什麼。”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會搶先起跑。如果你經營一個全球性的公司,那麼,你不希望人們很輕而易

  舉地追上你。如果人們知道你在做什麼,你想購買什麼東西,他們就會先於你去購買,這只

  會弄糟你的計划。”

   索羅斯的客戶都在國外.而且都是些“很祕密的”,客戶按照拉裴爾的說法,“他們都

  不願意在報刊上看到自己的名字。”

   因此,在80年代初期和中期,索羅斯的新聞政策就是排斥,他沒有代言人,也不搞新

  聞發布會。“我們需要的,是安安靜靜地來,安安靜靜地去。’“拉裴爾說。

   1987年9月,索羅斯接受《幸福》雜志的採訪,這次採訪是唯一的一次例外.但卻造

  成了嚴重后果。雜志封面標題為“股價太高了嗎?索羅斯預言美國股市將不能出現逆轉,日

  本市場也同樣如此。此后不久,華爾街股市暴跌。

   “這正像你們在《體育畫報》封面的出現一樣,”拉裴爾說,“你們隊喜歡贏得世界

  杯,然后迅速地消失。我們稍稍開個玩笑:在雜志封面上露露臉,卻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1,5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期股導論 |
此分類下一篇:趨勢理論
此分類上一篇:巴菲特談投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