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1-23 20:28:19| 人氣1,0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彼得•林奇的投資策略:尋找10倍股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彼得•林奇的投資策略:尋找10倍股

絕對不可能找到一個各種類型的股票普遍適用的公式

  ——彼得•林奇

  按照投資操作的6個基本步驟:選擇目標企業、評估內在價值、分析市場價格、確定買人價格、分配投資比例、確定持有期限,經過對林奇有關投資策略的論述的收集整理,我們將其投資策略逐一總結為6個基本原則。

  林奇的選股原則:分門別類,與眾不同

  林奇分析公司業務的方法主要是根據公司銷售或產量的增長率將其劃分為六種類型公司的股票:緩慢增長型、大笨象型(stalwart’s)、快速增長型、週期型、資產富餘型(asset plays)、轉型困境型。

  林奇認為,所有經濟實體的“增長”都意味著它今年的產出比去年更多。衡量公司增長率有多種方法:銷售量的增長、銷售收入的增長、利潤的增長等。

  穩定緩慢增長型公司的增長非常緩慢,大致與一個國家GNP的增長率相等。

  快速增長型公司的增長非常迅速,有時一年會增長20%~30%,甚至更多。在快速增長型公司中你才能找到價格上漲最快的股票。

  需要注意的是,一家公司的增長率不可能永遠保持不變。—家公司並不總是固定地屬於某一種類型。

  在不同時期,在公司發展的不同階段,公司的增長率在不斷變化,公司也往往從最初的類型後來轉變為另一種類型。

  林奇在分析股票時,總是首先確定這個公司股票所屬的不同類型,然後相應確定不同的投資預期目標,再進一步分析這家公司的具體情況,分別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因此,林奇認為:“將股票分類是進行股票投資分析的第一步。”

  我們只能首先分析確定公司股票的類型,對不同的類型採取不同的投資策略。那些千篇一律式的陳詞濫調般的投資原則往往是非常愚蠢的。比如,當你的投資翻番時就把股票賣掉,兩年後就把股票賣掉,當價格下跌10%時賣掉手中的股票可以減少損失,等。你千萬不要相信這些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投資原則。

請記住林奇的忠告:

  “絕對不可能找到一個各種類型的股票普遍適用的公式。”

  “不管股市某一天下跌50點還是108點,最終優秀公司的股票將上漲,而一般公司的股票將下跌,投資於這兩種不同類型公司的投資者也將得到各自不同的投資回報。”

  關於選股,林奇一再告誡投資者要獨立思考,選擇那些不被其他人關注的股票,做真正的逆向投資者:

  “真正的逆向投資者並不是那種在大家都買熱門股時偏買冷門股票的投資者(例如:當別人都在買股票時,他卻在賣股票)。真正的逆向投資者會等待事態冷卻下來以後再去買那些不被人所關注的股票,特別是那些讓華爾街厭煩的股票。”

  林奇認為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於與眾不同的選股策略:“在我掌管富達公司麥哲倫基金的這13年間,儘管有過無數次的失誤,但每只個股還是平均上漲了20多倍。其原因在於我仔細研究之後,發現了一些不出名和不受大家喜愛的股票。我堅信任何一位投資者都可以從這樣一種股票分析的策略中受益。”

  林奇的選股策略的與眾不同之處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不選熱門股,只選冷門股

  人們往往對熱門股追捧得趨之若鶩,林奇卻對熱門股回避得惟恐不及:

  “如果有我不願買的股票,那它一定是最熱門行業中最熱門的股票。”

  熱門股之所以如此熱門,是因為其股價漲得很快,快得總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遺憾的是熱門股跌起來也很快,甚至比漲得還快,快得讓你找不到脫手的機會。

  林奇對無人問津的冷門股卻熱情無限:“如果你找到了一隻幾乎不曾被機構投資者問津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只有可能賺錢的股票。如果你找到一家公司,它既沒有被分析家們訪問過又沒有專家會承認知道它,你賺錢的機會就會大了一倍。”

  林奇發現找到冷門股的一個規律是:那些業務讓人感到乏味、厭煩、甚至鬱悶的公司股票,一般是少人問津的冷門股,卻最終會成為股價不斷上漲的大牛股。

  ◆避開高增長易變行業,關注低增長穩定行業

  投資于高增長行業幾乎是股市中投資策略的一個主流,林奇卻對此不屑一顧:“很多人喜歡投資於讓人激動的高增長行業,這裡總是人潮如湧,但不包括我。我喜歡投資低速增長的行業,例如生產塑膠小刀和叉子的公司,但是我也只有在找不到像葬禮服務業這種沒有增長的行業時才會這麼做。正是在這種零增長行業中才最有可能找到能賺大錢的股票。”

  那麼,林奇為什麼如此與眾不同呢?因為他發現高增長行業吸引了大批想進入該行業分享乳酪的聰明人和強勢企業,而眾多競爭對手的進入使該競爭變得非常激烈,公司很難持續保持利潤率,股價相應會下跌。而低增長行業同時是低競爭行業,公司容易持續保持利潤率,股價相應會隨著利潤的上升而上升。

◆遠離高技術公司,關注低技術公司

  1995年—1999年更是一次史無前例的牛市,指數上漲一倍,連續5年股票的回報率都在20%以上。這次大牛市中,人們對網路股等高科技企業的狂熱是最大的推動力。但是,在人們的狂熱中,林奇卻再次宣稱自己是技術厭惡者:

  “一直以來,我都是技術厭惡者。我個人的經驗表明,只有那些不盲目追趕潮流的人才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事實上,我所知道的大多數有名的投資人(首當其衝的就是沃倫?巴菲特)都是技術厭惡者。他們從來不會買人那些自己不瞭解其業務情況的公司股票,我也同樣如此。”

  林奇和巴菲特一樣,從來不會買人那些自己不瞭解其業務情況的、變化很快的、未來發展不穩定的公司股票。他同樣堅持只投資於自己能夠完全理解的傳統穩定行業的公司股票。林奇說:“當周圍有如此多的穩定行業時,為什麼要購買易變行業的股票呢?”

  ◆別選多樣化公司,關注專業化公司

  林奇如此厭惡公司通過收購實現多樣化,以至於他將其諷刺地稱為“多元化惡化”:

  “利潤不錯的公司通常不是把錢用來回購股票或者增加股息,而是更喜歡把錢浪費在收購其他公司這件蠢事上。這種‘精心準備’的收購物件卻是一些這樣的公司:(1)價格被高估;(2)業務經營完全超出他們的理解範圍。這兩點確保收購後的損失而不是收益能達到最大。”

  相反,林奇喜歡尋找專業經營的優秀公司。比如,他非常關注抽資獨立型公司。採用抽資擺脫做法的子公司或者分公司就會變成獨立自由的經濟實體。尤其是兼併和收購浪潮中成為惡意收購對象的公司,往往通過賣掉或者抽資擺脫做法,與子公司脫離關係後很快就可以擊退惡意收購者,這時獨立出來的子公司的股票就會獨立上市。

  ◆不選競爭對手多的公司,只選競爭對手少的公司

  人們往往關注那些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著名公司,而往往忽略了那些長期獨霸行業卻默默無聞的隱形冠軍企業。

  但林奇卻與眾不同:“相比較而言,我更願意擁有一家地方性石頭加工場的股票,而不願擁有20世紀福克斯公司的股票。因為電影公司的競爭對手非常多,而石頭加工場卻有一個‘領地’(Niche):在它佔據的領地內沒有什麼競爭對手。”

  林奇對擁有市場領地的優勢企業情有獨鍾:“我總在尋找這種擁有‘領地’的公司,理想的公司都有一個‘領地’。”這種領地使公司獲得了能夠在所在市領地形成的一種排他性獨家經營權。這種排他性獨家經營權正是林奇尋覓的阿拉丁神燈:“沒有什麼可以描述排他性獨家經營權的價值……一旦你獲得了排他性獨家經營權,你就可以提高價格。”

  林奇發現巴菲特和他一樣,非常鍾情於尋找具有獨家經營權的優秀企業。林奇敬佩地說,巴菲特通過向“獨家經營權”型公司投資賺了數十億美元。

  ◆別聽***消息,只看公司及其內部員工買入行動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有一種正大光明卻比***消息更為準確可靠的方法:那就是觀察公司員工買人自己公司的股票及公司回購自身股票的行動。這種行動,代表公司員工、公司本身對未來充滿信心,他們對公司有著最內部的消息,最直接、最全部的理解,其買人行動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林奇認為,公司回購自身股票是對公司未來充滿信心的重要表現,而且回購股票長期而言會提高股票的價值:“一家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最簡單、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購自己流通在外的股票。如果一家公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充滿自信,它為什麼不可以也像投資者那樣向自己公司的股票進行投資呢?……從長期來看,回購股票只會對投資者有利。”

  林奇認為,如果公司的普通員工們也在積極購買本公司的股票時,那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買入信號:“沒有什麼樣的***消息能比公司的職員正在購買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證明一檔股票的價值。”一個年薪2萬美元的普通員工,卻用1萬美元買人本公司的股票,這肯定是一次對其本人來說有重大意義的投資行動。但林奇認為內部人員購買本公司股票的原因卻只有一個:“他們認為股票的價格被低估了,並且最終會上漲。”

林奇的估值原則:市盈率為主,綜合估值

  林奇主要採用市盈率進行股票估值。

  按照林奇對股票的六種分類,不同類型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差別也很大。許多投資者通過對不同行業之間、同一行業不同公司之間的市盈率比較,尋找市盈率偏低的股票,從中獲取超額投資利潤。但林奇提醒我們,低市盈率股票並非就一定值得投資:“一些投資者認為不管什麼股票只要它的市盈率低就應該買下來。但是這種投資策略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意義。我們不應該拿蘋果與橘子相比。因此能夠衡量道氏化學公司股票價值的市盈率並不一定適合沃爾瑪。”

  只考慮市盈率當然很傻,但市盈率畢竟是一個非常容易得到的資料,在正確運用時對分析股票也有相當大的用途,因此,你不能對其不理不睬,而是要合理分析。

  在根據市盈率判斷股票高估還是低估時,一定要進行充分、全面的比較。一是將行業市盈率與市場整體市盈率進行比較;二是將目標公司的市盈率與行業平均市盈率比較;三是將目標公司不同年份的歷史市盈率進行比較。

  關於市盈率指標的運用,林奇給投資者的一個忠告是:“如果對於市盈率你可以什麼都記不住,但你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買入市盈率特別高的股票。”

  林奇也會用每股帳面資產與股價進行比較,但他很清楚這樣做有潛在風險:“每股帳面價值經常與公司的實際增長沒有什麼關係,它經常嚴重高估或者低估了公司的真實增長情況。”林奇提醒我們,當你為了帳面價值而購買一檔股票時,你必須仔細考慮一下那些資產都是些什麼,到底真實的市場價值是多少。在分析公司資產時,林奇十分強調庫存現金。如果庫存現金數額巨大,就必須根據庫存現金對其股價進行調整後,再計算市盈率。如果不考慮數額很大的庫存現金的話,那麼我們就會低估公司股票的價值。

  林奇也會找到一些收益適中卻非常值得投資的公司,這主要是因為它的自由現金流。通常這種公司都擁有一大筆舊設備的折舊,而這些舊設備短期內不會被淘汰。這種公司在改革的過程中還可以繼續享受稅收減免待遇(設備的折舊費用是免稅的)。這些折舊使公司的自由現金流遠遠大於報表上的現金流,容易使一般投資者低估其股價。但林奇對現金流量的定義非常嚴格:“如果你根據現金流來購買股票的話,請確信這個現金流指的是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是指在正常資本投資支出之後留下的現金。這是一筆只進不出的現金。”

林奇看待股市的原則:收益線與價格線

  林奇認為,最終公司股價的走勢取決於公司價值。儘管有時要經過數年時股價才能調整到與公司真實價值相符的水準,但是有價值的公司即使股價下跌很久,也最終會上漲,至少在多數情況下是這樣。

  投資者在任何——張既有股票價格走勢線又有收益線這樣的股票走勢圖上都會看到這種股票價格走勢與收益走勢基本相符的情形。林奇這樣總結股票價格波動的規律:

  “股票的價格線與收益線的變動趨勢是相關的,如果股票價格線的波動偏離了收益線,它遲早還會恢復到與收益線的變動相關的趨勢上。人們可能會關心日本人在做什麼、韓國人在做什麼,但是最終決定股票漲跌情況的還是收益。人們可能會判斷出市場上股票短時間的波動情況,但從長期來看股票的波動情況還是取決於公司的收益。”

  例如,道氏化學公司1971年—1975年和1985年—1988年間收益增加時股票價格隨之上漲。在這兩個時期之間,也就是從1975年—1985年,道氏化學公司的收益波動很大,同時股票價格的波動也很大。

  1958年—1972年間,雅芳公司收益持續上漲,股價也相應從3美元上漲到驚人的140美元。儘管大家對這檔股票普遍看好,但相對於收益來說股價明顯太高了。1973年公司收益大跌,讓投資人幻想破滅,股價也隨之大跌。

  林奇買入股票的原則:選擇最佳時機

  林奇認為,選擇買人股票的最佳時機的前提是發現被市場低估的股票:“事實上,買人股票的最佳時機總是當你自己確信發現了價位合適的股票的時候,正如在商場中發現了一件價位適宜的商品一樣。”

  林奇從多年投資經驗中發現最佳交易時機可能出現在以下兩種特定時期。

  第一種時機是出現在年底。股價下挫最嚴重的時期總是出現在一年中的10月到12月之間,這並非偶然,因為經紀人和投資人往往為了年底消費,願意低價賣出股票。機構投資者同樣喜歡在年底清除一些虧損的股票以便調整未來的證券組合。所有這些拋售行為將導致股價下跌,對於價位較低的股票影響更加嚴重。

  第二種時機出現在每隔幾年市場便會出現的崩盤、回落、狂跌時期。在這些令人驚惶的時期,如果投資人有足夠的勇氣在內心喊著“賣出”時仍鎮靜地買人,就會抓住那些曾認為不會再出現的良機。對於那些經營良好而且盈利可觀的公司股票,在市場崩潰時期反而是良好的投資時機。

林奇的投資組合原則:集中投資,適當分散

  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集中投資與分散投資兩種完全對立的投資組合管理觀點。林奇卻並不偏執於某一種組合模式:“尋找一種固定的組合模式不是投資的關鍵,投資的關鍵在於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析某檔股票的優勢在哪裡。”

  林奇認為,確定投資的前提是研究分析股票價格是否合理:“假設你做了正確的研究並且買了價格合理的股票,這樣你就已經在一定程度上使你的風險最小化了。”相反如果購買一隻價格高估的股票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因為即使這個公司取得了很好的業績,投資人仍然難以從中賺錢。

  林奇認為,投資應該盡可能集中投資優秀企業的好股票,而不能單純為了多元化投資於自己不瞭解的股票。投資者應該盡可能多地持有下列公司的股票:“(1)你對該公司有一定的瞭解;(2)你通過研究發現這家公司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投資分析研究的結果可能是一檔股票,也可能是多檔股票符合以下標準,投資人應該根據自己的研究判斷來決定投資組合持有股票的多少。但根本沒有必要因為多元化投資而投資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對小投資者來說愚蠢的多元化投資如同惡魔一樣可怕。”

  但林奇同時認為,為了避免一些不可預見的風險發生,只投資於一檔股票是不安全的,一個小的資產組合中應含有3只—10檔股票較為適宜,這樣既可以分散風險,又有可能產生更多收益。

  (1)如果你希望尋求“10倍股” (tenbagger),那麼你擁有的股票越多,在這些股票中出現“10倍股”的可能性就越大。

  (2)擁有的股票越多,資產組合調整的彈性就越大,這是林奇投資策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些人認為,林奇的投資成功在於其只投資於增長型股票,其實林奇投資於增長型股票的資金從未超過基金資產的30%—40%,餘下部分被分別地投資於其他類型的股票以分散風險。“儘管我擁有1 400檔股票,但我的一半資產投資於100檔股票,2/3投資於200檔股票,1%的資金分散投資於500只定期調整的次優股。我一直在找尋各個領域的有價值的股票,卻並不執著於某一類型的股票。”

  林奇認為,在選擇分散投資的對象時應考慮下列因素:

  增長緩慢型股票是低風險、低收益的股票;大笨象型股票是低風險、中等收益的股票;如果你確信了資產的價值,資產富餘型股票是低風險、高收益的股票;週期型股票取決於投資人對週期的預期準確程度,可能是低風險、高收益,也可能是高風險、低收益。同時,十倍收益率股票易於從快速增長型或轉型困境型股票中獲得,這兩種類型的股票都屬於既是高風險又是高收益類型的股票。越是有潛力增長的股票越有可能下跌。

  林奇認為,在投資組合管理中,要不斷地複查自己的股票,同時仔細觀察股市動態,根據公司及股市的變化對股票進行適當調整。

  林奇的持股原則:長期投資勝過短期投資

  林奇是長期投資的信奉者:“我對長期投資的興趣無人能及。但是正如聖經中所說,鼓吹要比實踐容易得多。”

  林奇同樣注意到,由於有了短線投資者和一些專業的對沖基金管理人員,使得現在股票的換手率變得異常迅速,短期交易已經充斥整個市場,並對市場行情產生了重大影響,造成了市場的更大波動。

  但林奇非常反對短線交易:“指望依靠短線投資賺錢謀生就像依靠賽車、賭牌謀生一樣機會非常渺茫。事實上,我把短線投資看做是在家裡玩的凱西諾紙牌遊戲(Casino)。在家裡玩凱西諾紙牌遊戲的缺點是要做大量的記錄工作。如果你在股市上每天交易20次,那麼一年下來要交易5 000次,而且所有的交易情況都必須記錄下來,然後做成報表向美國國稅局進行納稅申報。因此,短線交易只不過是一個養活了一大批會計人員的遊戲。”…

  請記住林奇關於長期投資的一句格言:“股票投資和減肥一樣,決定最終結果的是耐心,而不是頭腦。”

 


短線套利的幾種選股方式

 
    一、今日看盤日誌

    1、今日大盤走出突破行情。早盤高開,之後滬市指數全天上行,以最高點收盤。

    2、市場熱點以銀行股為代表的金融股走勢較強,成為指數走出突破行情的核心力量。

    3、市場的成交量明顯放大,並且今天中陽線構成了對週五的震盪市的反擊。

    4、操作策略:準備採用分散撒網性短線投機戰術。

 
    二、分散撒網性的短線選股方式備忘

    1、漲速折中法:用漲速排名搜索目標,根據綜合因素確定目標,然後鎖定自選股,在合適價位折中分批介入。

    2、尾市異動法:在尾市,用81或者83搜索目標,根據綜合因素確定目標,少量分散介入,第二天沖高獲利出局,如果沒有快速獲利根據指數指標在相對低位或者二次攻擊時加倉。

    3、連續量能法:在大盤背景強的前提下,第一天強勢放量攻擊,第二天又強勢放量攻擊,短線好股票。

    4、二次異動法:帶量能攻擊的波段股票第一衝擊波完成後會進行形態整理,整理完成後形成再次強勢,短線機會較大。

    5、均線彈簧法:波段活躍股,在其股價調整到生命線處又顯示強勢時,往往會出現彈簧效應,短線獲利機會較大。

    6、題材預見法:個股或者板塊具有題材,在題材爆發的前夕介入,股價點燃後根據遛狗原理出局。

 
    三、近兩天自己的短線觀察的品種

    為了提高效率,在應用上述選股法的基礎上,把下列品種作為應急品種。在價格合適,或者異動時投機的品種。

    1、工商銀行601398:流通市值較大的強勢品種,在市場極強的時候可以快速的把資金投入,具有效率。

    2、浙江震元000705:如果大盤調整,選擇一些具有獨立走勢的低價小盤股分批買,可以回避大盤的調整風險。

    3、萬向錢潮000559:近期這個傢夥喜歡異動,在其異動的時候找低點,或者快速捕捉其短線爆發點。

    4、浙江東日600113:好像第一小衝擊波後的調整已經面臨結束,可以作為大盤整理時的套利品種。

    5、豫光金鉛600531:最近羅傑斯等人一直在鼓吹白銀的投資價值,翻了翻,好像只找到這一個生產白銀的股票。

    6、佛山照明000541:好像有新能源概念,而新能源也許會是近期市場熱點的。

    7、南化股份600301:這個傢夥,虧損這麼多,還有人舉牌,有點意思,找機會少量弄點,陪著賭一把。

    8、桂冠電力600236:這個傢夥有點題材,基金重倉股,需要熟悉它的股性,小幅度的規律性的套差價

 

 


價值分析重要指標之-------凈利潤


什麽是凈利潤?

  凈利潤是企業利潤總額扣除所得稅後的餘額。 公司的利潤收入及來源於公司營業收入,也來自於營業收入無關的其他收益,如:補貼收入,投資性收益等等。公司能夠創造利潤,這是公司具有價值的根本原因,因此凈利潤是分析企業價值的重要指標。對公司價值而言,凈利潤比美股收益更為重要,因為凈利潤具有可比性,能夠充分地體現公司的成長性,而每股收益指標由於股本變化等因素,往往具不具備可比性。

  在二級市場上,凈利潤的高低表現為股價的高低,但在具體考察一個公司的凈利潤時,除了靜態地審視公司凈利潤的大小,更應該動態地看待凈利潤的變化。例如,有兩個同樣都是1億元凈利潤的公司,A公司是從5000萬上升到1億元,而B公司是從2億元下降到1億元,那麽在二級市場上受到追捧的股票肯定是A公司的,遭到市場拋棄的將是B公司的股票。

  凈利潤的來源?

  公司利潤的增長無外乎與以下四個方面有關,在這四類因素單獨或者復合作用的結果下,導緻公司當前和未來預期利潤上升,帶動市場股價的上升:

  一是:公司內生增長,包括公司銷售增加、產能擴大、產量提升、新產品投產、管理改善、成本降低等內生因素導緻公司凈利潤增長;

  二是:收購兼併、資產注入、並購重組等產生的外延增長,反應在二級市場上,則表現為相應的熱點概念,容易成為市場操作的對象;

  三是:行業復蘇導緻的週期性增長;

  四是:政策環境改變及宏觀經濟增長導緻的盈利提升。

  凈利潤對股價的影響效果?

  凈利潤對股價的影響有兩種效果:

  一種是轉折性效果,即扭轉股價變動的趨勢,由於利潤的轉折性變化,導緻股價由漲到跌或者由跌到漲;

  另一種是推動效果,即由於 凈利潤的持續上升或者持續下降導緻股價持續上漲或者持續下降。

  選股策略?

  在研究公司凈利潤時,還要考察公司凈利潤長期成長的穩定性。在A股市場中可以選取公司三年復合增長及增長的穩健性。一般來說好公司可以預期其將繼續保持,而差的公司很難預測其 何時轉好,因此三年復合增長率高,並且凈利潤連續三年都比上年度上升的公司,更容易預測其未來的增長,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適合投資這樣穩健型的公司。

  選股策略可以如下構造:

  凈利潤增長穩健度(3年持續增長);

  凈利潤同比增長率 大於等於 30%;

  凈利潤三年復合增長率 大於等於 30%;

  市盈率 小於等於 40倍;

  一年增長預測 大於等於 30%。

凈利潤
  凈利潤(收益)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以後公司的利潤留存,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編輯]凈利潤的取決因素
  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率。

  企業的所得稅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稅率愈高,凈利潤就愈少。我國現在有兩種所得稅率,一是一般企業33%的所得稅率,即利潤總額中的33%要作為稅收上交國家財政;另外就是對三資企業和部分高科技企業採用的優惠稅率,所得稅率為15%。當企業的經營條件相當時,所得稅率較低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要好一些。

  舉例說明:

  如一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營業收入為4000萬元,總計賣出了2萬台家電,每台家用電器的平均進價為1500元,員工一年的工資100萬元,房屋租賃等開支為400萬元,營業稅率為3%,則這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總成本為:

總成本=家用電器的總進價+員工工資+房屋租賃費用=1500×2+100+400=3500(萬元)
營業稅=營業額×營業稅率=4000×3%=120(萬元)
  則這家電器商店的利潤總額為:

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
=4000-3500-120=380(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33%時,其凈利潤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380×(1-33%)=254.6(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15%時,其凈利潤為:

380×(1-15%)=323(萬元)
  很明顯,當所得稅率低時,企業的盈利就大。對於同一家公司,其稅後利潤在享受15%的所得稅率時就比33%的所得稅率時要高26.84%。

[編輯]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關係
  1、凈利潤(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是通過現金預算的編製進行的,現金預算是保證現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凈損益調整法是現金預算編製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預計損益表中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的凈利潤作為現金編製的出發點,通過逐筆調整處理各項影響損益和現金餘額的會計事項,把本期的凈利潤調整為現金凈流量的方法。

  2、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差異,可揭示凈利潤品質的好壞。所謂凈利潤品質,是指對企業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程度予以反映的一個概念。一般而言,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伴隨關係越強,表明企業的凈利潤品質越好;即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數量上,時間分佈)越小,說明凈利潤的收現能力越強。凈利潤品質越好,企業的流動性和財務適應性就越強。

  綜上所述,凈利潤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而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差異程度又可揭示凈利潤的品質好壞。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將不斷增加。這些都會促使企業管理當局、與企業有利益關係的外部集團和個人,日益關註企業現金流量資訊及創收現金的能力。現金流量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也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編輯]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差異
  凈利潤(收益)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分期確認,依據於費用同收入的配比和因果關係而形成的。而現金流量是反映企業現金的實際進出。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數量上,而且在對企業財務狀況評價時所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企業的整個存續期間,其凈利潤和現金流量在金額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某一個會計期間,在金額上完全相同則是一種巧合。這兩者之間之所以會有差別,是因為採用不同會計概念和時間推移而造成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本性支出。資本性支出在付款時是一種現金流出,但日後以折舊形式在其估計的使用年限內作為利潤的沖銷。因此,在任何一個會計期間,如果資本性支出超過折舊,超過數額就是現金流量低於凈利潤的數額;反之,則相反。

  2、存貨的周轉。存貨的增加,在購入付款時是一種現金流出,只有以後在售出而取得凈利潤時才能沖銷。因此,在一個會計期間,如果庫存增加,現金流量就低於凈利潤,其所低的金額就是這一增加額;當然,如果庫存或在製品減少,則正好相反。

  3、應收、應付款的存在。應收帳款反映的賒銷收入和應付帳款相對應的賒購支出在開出發票階段就以利潤計算,只有在以後用現金結算時才是現金流量的增減。因此,如果在一個會計期間應收賬款增加,現金流量就會低於凈利潤;而如果應付賬款增加,現金流量就高於凈利潤。反之,情況就相反。

  4、其他額外資金的流動。有額外資金進入企業,或企業償還借款,這些都是現金流量,但只對資產負債表有某些影響,而對凈利潤並無影響。

  正是以上四個方面的相互制約,才形成了凈利潤和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的一個不幸事實是:當企業在擴張時,資本性支出將超過折舊,各種存貨周轉量也會增加,同時應收款和應付款也將增加,因此,有利可圖的擴張必然伴之以過高的負現金流量,這種現象被稱之為“超過營運資金的經營”,即擴張時沒有適當地控制負現金流量和隨之投入所需增加的資本,這是造成企業破產的常見原因,也是企業經營虧損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為正數,或經營獲利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卻為負數的原因。

《長線炒股一點通》

3、這樣選長線股準沒錯:估算股票價值•比出來的價值——相對估值法
  相對估值法的特點是主要採用乘數方法,較為簡便,如PE估值法、PB估值法、PEG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

  1、PE估值法

  PE,即Price/Earning pershare。是指股票的本益比,也稱為"利潤收益率"。本益比是某種股票普通股每股市價與每股盈利的比率。所以它也被稱為股價收益比率或市價盈利比率(市盈率)。市盈率PE分為靜態PE和動態PE。靜態PE為股價除以每股收益(年),動態PE的計算公式是以靜態市盈率為基數,乘以動態系數,該系數為1/[(1+i)n],i為企業每股收益的增長性比率,n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的存續期。

  市盈率把股價和利潤聯系起來,反映了企業的近期表現。如果股價上升,但利潤沒有變化,甚至下降,則市盈率將會上升。一般來說,市盈率水準為:0~13即價值被低估;14~20即正常水準;21~28即價值被高估;28以上即表示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PE是一種簡潔有效的股票估值方法,其核心在於每股收益(E)的確定,因為每股收益直接決定當前PE值。

  從直觀上看,如果公司未來若干年每股收益為恒定值,那麼PE值代表了公司保持恒定盈利水準的存在年限。實際上保持恒定的每股收益幾乎是不可能的,每股收益的變動往往取決於宏觀經濟和企業的生存週期所決定的波動週期。所以在運用PE值的時候,每股收益的確定顯得尤為重要,由此也衍生出具有不同含義的PE值。每股收益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歷史的每股收益,另一個是預測的每股收益。歷史的每股收益可以用不同每股收益的時點值,可以用移動平均值,也可以用動態年度值,這取決於想要表達的內容。對於預測的每股收益來說,預測的準確性尤為重要,在實際市場中,每股收益的變動趨勢對股票投資往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每股收益=稅後利潤÷股本總數(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總和),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中報或年報,倒推算出該股股價,即P=PE×E。但必須注意,並不一定每股盈利越高就越好。

  我們舉個例子來說明。

  A股票:

  利潤100萬元,股數100萬股,10元/股,總資產1000萬元利潤率=利潤/總資產=100萬元/1000萬元×100%=10%每股收益=稅後利潤/股本總數=100萬元/100萬股=1元/股

  B股票:

  利潤100萬元,股數50萬股,40元/股,總資產2000萬元利潤率=利潤/總資產=100萬元/2000萬元×100%=5%每股收益=稅後利潤/總股數=100萬元/50萬股=2元/股這樣看來,B股票雖然每股收益大於A股票,但其利潤率卻很小,成長性不高。

  一般的理解是,PE值越低,公司越有投資價值。因此在PE值較低時介入、較高時拋出是比較符合投資邏輯的。但事實上,PE法並不適用於具有強烈行業週期性的上市公司。

  另一方面,大多數投資者只是關心PE值本身變化以及與歷史值的比較,PE估值法的邏輯被嚴重簡化。邏輯上,PE估值法下,絕對合理股價P=每股收益×PE;股價決定於每股收益與合理PE值的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預估成長率越高,合理PE值就會越高,絕對合理股價就會出現上漲;高每股收益成長股享有高的合理PE,低成長股享有低的合理PE。因此,當每股收益實際成長率低於預期時(被乘數變小),合理PE值下降(乘數變小),乘數效應下的雙重打擊小,股價出現重挫,反之同理。當公司實際成長率高於或低於預期,股價出現暴漲或暴跌時,投資者往往會大喊"漲(跌)得讓人看不懂"或"不至於漲(跌)那麼多吧"。其實這並不奇怪,是PE估值法的乘數效應在起作用。

  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PE估值法有一定的適用範圍,並不適合所有公司。它適用於盈利相對穩定、週期性較弱的企業,如公共服務業。不適用於週期性較強的企業,如一般製造業、服務業;每股收益為負的企業;房地產等項目性較強的企業;銀行、保險和其他流動資產比例高的企業;難以尋找可比性很強的企業;多元化經營比較普遍、產業轉型頻繁的企業。

  需要注意的問題:

  ①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股收益預估成長率越高,合理每股收益就可越高,絕對合理股價就可上調;
  ②高成長股可享有高每股收益,低成長股可享有低每股收益;
  ③當每股收益預估成長率低於預期,合理每股收益調低,雙重打擊,股價重挫。

  普通投資者在很難取得相應財務數據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證券公司提供的交易軟件中的F10來查詢相關數據。具體操作如圖3-1所示。

 每股收益第一步:找到財務分析中的"基本每股收益";第二步:找到當時的股價。以西藏天路為例:2007年9月30號,西藏天路股價為1847元,而每股收益為00705元。

  第三步:PE=股價/每股收益=1847/00705=261倍。這樣我們就可以簡單地計算出股票的PE了。通過這樣的計算,投資者也可以根據自己對股價的預測來正確評價這檔股票的PE為多少是比較合理的。

  還有一個更簡單的方法就是,平時在我們看盤時,也有交易軟件可以直接提供數據,如圖3-2所示。

  市盈率但是這個方法是有局限性的,因為這個數字是交易軟件直接利用當前數據計算出來的,只能表示目前的水準,而不能對股票的未來PE作出預測。並且一檔股票處在什麼樣的PE區間,也是很難確定的,並且沒有一個很好的衡量標準。

  2、PB估值法

  PB,即Price/Book,就是我們常說的市凈率。它的計算公式為:市凈率=股價÷每股凈資產。

  公司凈資產就是總資產減去負債後剩餘給全體股東的資產,市凈率就是衡量投資者願意以凈資產多少倍的價格來購買凈資產。市凈率越高,通常表明公司凈資產的潛在價值越大,也就是說投資者願意出更高的溢價來購買這筆凈資產,而市凈率倍數越低,通常說明公司凈資產吸引力較差。所以,市凈率估值法成敗的關鍵是對凈資產真實價值的把握。與其他相對估值法一樣,市凈率的合理倍數也可以參考歷史平均水準和行業平均水準得到。在確定一個合理的市凈率倍數後,再將其乘以每股凈資產,就可以得出市凈率估值法下的公司股票的合理價格。如果高於市價,說明公司股票可能被低估,可以買入;低於市價,則為高估。市凈率並不像市盈率那樣被普遍用於給股票定價,只有那些資產規模龐大的公司,如鋼鐵、化工、銀行、航空、航運等行業的公司,用市凈率來估值才有意義。當公司業績出現大幅增長以及公司因發行新股股本規模擴大,都會降低市凈率,這使估值看上去非常誘人。

  PB估值法適用於那些週期性較強行業(擁有大量固定資產並且賬面價值相對較為穩定);銀行、保險和其他流動資產比例高的公司;ST、PT績差及重組型公司。不適用於那些賬面價值的重置成本變動較快的公司,固定資產較少的公司,商譽或智慧財產權較多的服務行業。

  同樣,投資者可以利用股票交易軟件獲得計算PB所需要的數據--股價和每股凈資產,如圖3-3所示。

  每股凈資產

  3、PEG估值法

  PEG即Price to Earnings/to Growth,它的中文意思是"市盈率相對利潤增長的比率",它的計算公式如下:

  PEG=每股收益/凈利潤增長率÷100如果PEG>1,股價則被高估;如果PEG<1(越小越好),說明此股票股價被低估,可以買入。PEG估值的重點在於計算股票現價的安全性和預測公司未來盈利的準確性。

  買股票的時候,我們對價格的唯一要求就是便宜。要判斷股價是否足夠便宜,需要考察公司近幾年的凈利潤增減情況。保守一點的話,可以考察每股收益的增長率,因為總是擴充股本的股票會稀釋每股收益。得到每股收益近5年的平均增長率後,就可以計算PEG了。假設一檔股票現在的PE是50倍,上一年年報凈利潤增長率是40%(保守的話可以用剛才算出的每股收益年平均增長率的數據),此時的PEG就是50/40%÷100=125>1,此時的股價就有高估的嫌疑,不值得買入。也就是說,如果靜態PE(50倍)和PEG(大於1)都顯示高估的話,就不要買入,此時投資的風險會比較大。

  PEG法適用於成長性較高的企業(如IT等),不適用於成熟行業、虧損行業、盈餘正在衰退的行業以及被市場過度投機的行業。

  4、EV/EBITDA估值法

  EV/EBITDA又稱企業價值倍數,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標。EV即Enterprise Value,表示企業價值;EBITDA即Earnings before Interest、tax、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表示未扣除利息、所得稅、折舊與攤銷前的盈餘。

  EV=市值+(總負債-總現金)=市值+凈負債EBITDA=營業利益+折舊費用+攤銷費用EV/EBITDA估值法能有效地彌補PE的一些不足,它在國外的運用比PE更為普遍。EV/EBITDA倍數和PE同屬於可比法,使用的方法和原則大同小異,只是選取的指標口徑有所不同。

  從指標的計算上來看,EV/EBITDA倍數使用企業價值(EV),即投入企業的所有資本的市場價值代替PE中的股價,使用息稅折舊前盈利(EBITDA)代替PE中的每股凈利潤。企業所有投資人的資本投入既包括股東權益也包括債權人的投入,而EBITDA則反映了上述所有投資人所獲得的稅前收益水準。相對於PE是股票市值和預測凈利潤的比值,EV/EBITDA則反映了投資資本的市場價值和未來一年企業收益間的比例關系。因此,總體來講,PE和EV/EBITDA反映的都是市場價值和收益指標間的比例關系,與PE從股東的角度出發不同,EV/EBITDA是從全體投資人的角度出發的。在EV/EBITDA的方法下,要最終得到對股票市值的估計,還必須減去債權的價值。在缺乏債權市場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債務的賬面價值來進行近似估計。

  在具體運用中,EV/EBITDA倍數法要求企業預測的未來收益水準必須能夠體現企業未來的收益流量和風險狀況的主要特徵。這體現於可比公司選擇的各項假設和具體要求上,缺失了這些前提,該方法也就失去了合理估值的功能。相比而言,由於指標選取角度不同,EV/EBITDA倍數彌補了PE倍數的一些不足,使用的範圍也更為廣泛。EV/EBITDA估值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首先,以收益為基礎的可比法的使用前提是收益必須為正。如果一個企業的預測凈利潤為負值,則PE法就失效了。相比而言,由於EBITDA指標中扣除的費用項目較少,因此其相對於凈利潤而言成為負數的可能性也更小,因而具有比PE法更廣泛的使用範圍。

  其次,由於EBITDA指標中不包含財務費用,因此它不受企業融資政策的影響,不同資本結構的企業在這一指標下更具有可比性。同樣,由於EBITDA為扣除折舊攤銷費用之前的收益指標,企業間不同的折舊政策也不會對上述指標產生影響,這也避免了折舊政策差異以及折舊反常等現象對估值合理性的影響。

  最後,EBITDA指標中不包括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等其他收益項目,僅代表了企業主營業務的運營績效,這也使企業間的比較更加純粹,真正體現了企業主業運營的經營效果以及應該具有的價值。當然,這也要求單獨評估長期投資的價值,並在最終的計算結果中將其加回到股東價值之中。

  總體而言,相比於將所有因素都綜合在一起的凈利潤指標,EBITDA剔除了諸如財務杠桿使用狀況、折舊政策變化、長期投資水準等非營運因素的影響,更為純粹,因而也更為清晰地展現了企業真正的運營績效。這有利於投資者排除各種幹擾,更為準確地把握企業核心業務的經營狀況。同時,從指標對企業價值的反映程度上來說,由於剔除了上述因素的影響,企業單一年度的EBITDA指標與企業未來收益和風險的相關性更高了。換句話說,影響企業單一年度EBITDA水準的因素和影響企業未來所有年度EBITDA水準的因素更為一致,而影響企業單一年度凈利潤的因素則相對復雜和多變。也正因為如此,作為一種以可比為基礎的估值方法,EV/EBITDA倍數法的合理性相對於PE法也就更強。

  當然,和其他任何方法一樣,EV/EBITDA法也有一些固有的缺陷。首先,和PE法比較起來,EV/EBITDA法要稍微復雜一些,至少還要對債權的價值以及長期投資的價值進行單獨估計。其次,EBITDA中沒有考慮到稅收因素,因此,如果兩個公司之間的稅收政策差異很大,這個指標的估值結果就會失真。最後,EBITDA也是一個單一的年度指標,並沒有考慮到企業未來增長率這個對於企業價值判斷至關重要的因素,因而也只有在兩個企業具有近似發展前景的條件下才適用。

  概括來說,EV/EBITDA法適用於充分競爭行業的公司;沒有巨額商譽的公司;凈利潤虧損,但毛利、營業利益並不虧損的公司。不適用於固定資產更新變化較快的公司;凈利潤虧損,毛利、營業利益均虧損的公司;資本密集、準壟斷或者具有巨額商譽的收購型公司(大量折舊攤銷壓低了賬面利潤);有高負債或大量現金的公司。

  點金箴言:

  相對估值法是一種挖掘那些具有紮實基礎但是市場價值相對較低的公司的簡單的方法。投資者可以以此來評定上市公司的相對價值和績效,並且判斷買賣的時機。也許通過上面的介紹,有些投資者會認為這麼復雜的計算公式很難掌握。那麼投資可以通過大量閱讀各個券商提供的財務分析報告來獲得相關資料,但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一定要保持客觀的態度,以免掉入券商的圈套。

  下面是如何用相對估值法對一家在公開市場上上市的公司進行估值的步驟:

  (1)列出用於比較的公司的名單並且找出它們的市場價值。通常尋找同行業的公司。

  (2)把這些市值轉化成可比較的倍數,例如市盈率、股價與賬面價值比率、企業價值與銷售額的比率(Enterprise-Value-to-Sales)和企業倍數(EV/EBITDA Multiples)。

  (3)把要估值公司的倍數和用於比較的公司的倍數進行比較,判斷需估值公司的價值是被高估了還是被低估了。

  雖然相對估值法快速而且容易使用,但是由於其只是基於臨時觀察的幾個倍數的值,所以也容易出錯。

  倍數基於一個可能性,就是市場可能會有過高估價或者過低估價的比較分析方法的錯誤。相對價值的一個陷阱就是一家公司同它的同行相比價格更便宜,其實不是。由於沒有從資產負債表、歷史估價進行分析,最重要的是沒有從經營計劃中發現潛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投資者就會陷入倍數這個陷阱。

  從相對估值法的陷阱中逃脫的關鍵就是多做其他的研究。投資者應該發現不同公司的區別,並且判斷一家公司同其他同行業競爭者相比應該得到更高還是更低的倍數。

  對于新手來說,投資者應該特別注意挑選用來比較的公司。挑選同一行業內的公司並不足夠,投資者還應該注意那些和研究公司有著相似基礎的公司。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Aswath Damadoran認為,在相對估值法中任何與研究的公司有關系的基礎公司都有可能影響到市場上的市盈率,因此要對每個公司進行徹底的分析。所有的公司,包括那些同行業的公司都有著特殊的變量決定著倍數,例如增長量、風險和現金流量模式。而且,如果投資者研究倍數明確的定義,就會做得更好。被比較的公司的倍數有統一的定義是必要的。但要切記,倍數並不是恒定不變的,以市盈率這個倍數為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整個行業的市盈率也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用固定的市盈率來衡量一切公司。投資者需要運用他們手上所有的工具來對公司的價值進行合理評估。因為有陷阱和缺陷,要想運用相對估值方法對一家公司的股價進行更加準確的測量,就必須結合運用其他(如現金流量貼現法)的工具。

股海探底:巧用三招選取大牛股(2010-06-29 09:50:41)
分類:學習園地    一:毛利率:大家都知道封起選股法則,首看毛利率,毛利率沒有30%,這家公司就談不上是優質公司。既然毛利率這麼重要,我們應該怎麼來看呢?現在國家不是在大力宣導結構轉型,這個結構轉型怎麼體現呢,我想用毛利率這個指標最好體現了。一個公司大力宣導品牌,要走技術創新之路,其最終目的就是增加其產品的毛利率,只有毛利率提高了,才能提高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應該關注這家公司的毛利率最近幾年有沒有上升趨勢,未來主打產品的毛利率怎麼樣,有沒有在高毛利產品上下功夫,(這個指標就要參考該公司的研發能力,沒有研發能力談何高毛利率。所以這家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比的比重應該要比較大。一個好公司的成本=(研發40%+品牌20%+製造10%+管理10%)。研發實力決定了該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而人才又決定了研發實力。所以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
    二:預收賬款:預收賬款(Deposit received)預收賬款科目核算企業按照合同規定或交易雙方之約定,而向購買單位或接受勞務的單位在未發出商品或提供勞務時預收的款項。說起預收賬款不得不提應收賬款。這兩兄弟別看名字可像,兩者之間的區別可大了,最直觀的就是預收賬款收錢在前,產品或者服務在後,而應收賬款是產品或者服務在前,收錢在後,大家都知道做實業最怕的就是東西賣出去了,錢收不會來,這個收不回來的錢就會體現在應收賬款這個帳目中、如果信譽缺失,這個應收賬款就有可能變成壞賬。如果一個公司預收賬款逐月或者逐年增加,想必這家公司的產品非常緊俏或者非常稀有,非這家公司的東西不買所以才會提前付預收款。預收賬款相當於錢已經到手,隨時可以轉變為淨利潤,我們投資一個公司,就是投資他的未來,現在的淨利潤已經過去,而你想預判未來淨利潤有沒有大幅增長,預收賬款這個指標是比較重要的先行指標。我舉個例子,封起的情人登海種業:其09年年報公佈其有4.5億元預收款,4.5億元預收款相當於每股預收款達2.56元,而2009年全年登海種業營業收入也僅5.79億元,如果2010年上半年4.5億元預收款順利確認,意味著僅憑2009年預收款就已經完成了2009年營業收入的77%,因此登海種業今年中報將非常看好。
    三:每股現金流:每股現金流是指企業在不動用外部籌資的情況下,用自身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償還貸款、維持生產、支付股利以及對外投資的能力,它是一個評估每股收益“含金量”的重要指標。而評價每股現金流最好的指標就是
    1、營業業務帶來的現金淨流量:在生產營業業務中產生充足的現金淨流入,公司才有能力擴大生產營業規模,增加市場佔有的份額,開發新產品並改變產品結構,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一般講該指標越大越好,
  2、淨利潤現金含量:是指生產營業中帶來的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的比值。該指標也越大越好,表明銷售回款能力較強,成本費用底,財務壓力小。這個比值,通常會提前反映出該公司淨利潤的增長,如果這個比值出現拐點,該公司很有可能出現業績的爆發。
  3、主營收入現金含量:指銷售產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該比值越大越好,表明公司的產品、勞務暢銷,市場佔有率高。
  4、每股現金流量:指本期現金淨流量與股本總額的比值,如該比值為正數且較大時,派發的現金紅利的期望值就越大,如果為負值派發的紅利的壓力就較大。
    當然有些好公司每股現金流不高,那是因為企業正在做大做強,錢都投入到開發新專案中去了,這個要區別對待。如果只花錢,長期不見效益,那就是不是一個好的公司了。
小散最鬱悶的就是公佈年報、季報的時候,股價總是被先行拉高,而主力拉高的目的就是已經提前預判出該公司的淨利潤將大幅上升。對於處於資訊弱勢的小散來說,要對三個指標有個很好的分析,才能對該公司的價值趨勢有個很好的預判,才能在主力拉升前有所準備。
    公司股價=市盈率(估值)*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淨利潤/總股本
    市盈率=毛利率+預收賬款+每股現金流
    要想提高股價:先有高市盈率,沒有高成長,哪裡來的淨利潤上升。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1,0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期股導論 |
此分類下一篇:投資分析與實戰結合
此分類上一篇:預測成交量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