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20 16:43:32| 人氣1,9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科學家遇上「特異功能」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科學家遇上「特異功能」

一.「打坐」在美國  美國「時代」(Time)雜誌,今年(2003)八月份大幅報導了「打坐」(Meditation,直譯應是「沈思」,但這裡是指閉目盤腿之靜坐,雜誌封面就是一位金髮女郎在沙漠中打坐的相片)在美國大為流行的情形 [2] 。

這是一篇「保健」(Health)欄的專題報導,作者Joel Stein。文章筆法有「時代」的一貫輕鬆俏皮。其標題甚長:Just say Om. Scientists study it. Doctors recommend it. Millions of people – many of whom don’t even own crystals – practice it every day. Why? Because meditation works.「只要說嗡:科學家研究它。醫師們推薦它。數百萬人──許多人甚至並未擁有水晶球──每天練習它。為什麼?因為打坐有效。」文中報導:有些學校,要求小學生每天打坐兩次。名人如電影明星,籃球名教練,有很多是熱心打坐者。據說在美國打坐人口達一千萬。大部份人打坐是為了健康,但很多醫師推薦它對一些生理(如心臟病,不孕,甚至癌症)或心理(抑鬱、過動)疾病之療效。不少著名的學府,如哈佛、麻省理工等,使用先進的儀器研究打坐對人腦的作用。初步的結果就很驚人:打坐不但可以立刻改變人腦的現狀,長期打坐似乎可以改善人腦的內部結構(rewire the brain)。

文中亦提到達賴喇嘛極力贊成以科學方法來研究打坐。達賴在今年(2003)九月17日親臨麻省理工的「探索心靈:在心靈如何運作之問題上,佛學與生理行為科學之對話(Investigating the Mind: Exchanges Between Buddhism and the Biobehavioral Sciences on How the Mind Works.)」會議[3],作為貴賓。他在會議上,談笑風生,揮灑自如,並說:希望這種研究能帶給普世人們「快樂的心靈」。相對於他的輕鬆愉快,一位主持人(哈佛的科學史教授Anne Harrrington)就嚴肅的多。她提出警告:「不要陶醉於本會議的異國情調,也不要在法王面前,講不出該講的話。我們不但要放開心胸,也要冷靜嚴謹(open-minded but also tough-minded)。」

 

二. 「特異功能」在兩岸 台大電機系李嗣涔教授專長是半導體,但卻以研究「特異功能」出名。李教授與其夫人鄭美玲最近出了一本書「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祕信息場」,敘述了他們十幾年(1988-2000)中研究「特異功能」的一些經過。以時間順序,略述如下:

(1)    1987年,在國科會(主委陳履安,副主委鄧啟福)之促成下,李氏開始研究「氣功」。「經過了親身練氣體驗,和初步的實驗,感到氣功是有方法、有理論,可以科學化的。」[1,p.67]

(2)    1989,開始與台大醫院神經科合作,進行腦波實驗。初步把練功的「功能態」分為「共振態」與「入定態」兩種。[1,p.96]

(3)    1991, 經介紹認識台中石先生,開始接觸「特異功能」:ESP(Extra Sensory Perception,特異感知)及PK(Psychokinesis,心理動力或念力)。[1,p.109]

(4)    1993,經石先生之介,認識了有「手指識字」能力的高橋小妹妹(11歲)。以後連續數年進行實驗,發現手指識字與手溫、腦中血流量有關連。1996年,招收小學員,舉辦手指識字訓練班。發現了王小妹妹,陳小弟弟等人有特異功能。王小妹妹並能用念力折斷厎片盒裡的牙籤,或彎曲鐵絲成立體三角形。[1,p.125-135]。

(5)    1995,赴大陸,訪問「功能人」孫儲琳女士。1996年,參加北京潭拓寺「特異現象物理研討會」,其中孫女士做了三項實驗:隔空遙感,意念鑽洞及以念力催發小麥種子。1997年,自台運「已死」之花生到大陸,試驗孫女士使花生長芽之特異功能。同年,參加「中國人体科學研討會第四次會議」,見到功能人張寶勝之表演。[1,p.137-181]

(6)    1999年,在台大電機系做手指識字實驗。邀約了十多位物理、心理教授參加。發現「佛」、「道」等字手指看不到,而成為一片光亮或佛像,而「鬼」字則引起高橋小妹妹發冷。因而推測,手指識字可能是通往「高智能信息場」之大門。[1,p.33-50]

 

在1999年那次的手指識字實驗時,有一段有趣的插曲:有人說:「太可惜了,最愛批評的K教授沒來。」「我想他不來有兩個理由:第一,如果証明手指識字為真,那麼他的世界就崩潰了。第二,如果証明為假,那麼他早就這麼認定,所以也不必來了。」──這些話,出自李氏之記,難免有些調侃之意,但卻指出了一個事實:科學界至今大部份人對這些「偽科學」不屑一顧,縱使親身面對,也還抱持著強烈的懷疑,因而李教授成了一個異數。

 

三. 「迷不信」  這些「特異功能」固然「特異」,但若要明白指出它們違反了那一條已知的科學定律,卻也很難。例如:令煮熟的花生米發芽,並不一定違反熱力學第二定律(此定律說:「封閉系統之熵恆增」,但復活之花生不是封閉系統:花生的熵雖減少,但不能確定「行功者」之熵,是不是增加了更多) [1,p.154] 。這些現象之所以「特異」,不無可能僅是因為我們尚不瞭解其中的機制而感到它們「不可思議」。回顧歷史,放電現象之火花、氫氧化合成水時之爆炸、…等等,發現之初,都曾引起大眾之嘖嘖稱奇。如今其理既明,就成了稀鬆平常。若以此類比,或許今日「特異功能」之「不可思議」,正是另一次發現的前奏?

然而,有不少人,縱使找不到「特異功能」破綻,仍然抵死不信。李嗣涔(在某次電視訪談中)稱這些人為「迷不信」,倒也傳神。

為什麼「迷不信」?台大心理系黃光國教授為「難以置信」作序,指出笛卡兒「心智/肉體」二元對立的哲學基礎,固然促成了然科學的快速發展,也導致了「工具理性」:人類以理性為工具,千方百計預測控制或操弄自然,來滿足人的慾望,也造成巨大的災害。而中國的「氣功」或道家,並不把「心智/肉體」對立來看,「氣」就是「心/身」之媒介。他說:『「練功」並不像西方機械化的身體觀,練多少次,就一定會得到什麼結果。許多「科學主義」者一口咬定「氣功」不是科學,其主要原因即在於此。』

黃教授的說法,也許反映了他的背景(有中國文化背景的心理學家)。但對一般科學家而言,不願碰觸這些題目,更有俗氣而現實的理由:研究這些特異現象,必須進入陌生領域,冒一定程度的險,能獲得的報酬也少。李嗣涔雖有國科會主委的支持,但在申請計劃時,仍要「絞盡腦汁」,巧立名目[1,p.62]。而其結果也不易得到長久、普遍的接受。李氏自述其「人體潛能訓練班」的學員,「已經開發出功能的小朋友,往往不知道珍視自己的特殊能力,大部份家長亦無法體會其中的重大意義,因而不能持續練習。」[1,p.135]──由此而言,李氏的勇氣與堅持,頗值得欽佩。

 

四. 「特異功能」與「變把戲」  猶太人Uri Geller出生於以色列,自稱從小就有超凡能力。七零年代起,他在歐美巡迴表演,最出名的本領是能以念力把湯匙或鑰匙彎曲。他接受了很多科學家的檢驗。根據他自己的網頁,這些科學家(包括一些大師級的名家,如Margaret Mead, Victor Weisskopf, David Bohm, Werner von Braun, 諾貝爾獎得主Brian Josephson等)都對他的能力深信不疑,讚譽有加[4]。

但另一個網頁[5],卻對Uri Geller大加撻伐,聲稱他是個歛財的騙子。(Uri Geller不但表演要錢,還賣各種東西,包括一種「念力工具箱」”Mind-Power Kit”)。 Geller對公開稱他是騙子的人,提出告訴,求償百萬,結果敗訴。這網頁中也提到Richard Feynman (此公聰明絕頂,又最愛拆穿騙人的把戲) 看了Uri Geller表演,找不到破綻。然而,Feynman仍然不信,說了一句自我解嘲的俏皮話做為下台階:「我聰明到足以知道我笨。」(I ‘m smart enough to know I’m dumb.)。 

類似Geller之案例不少。在台灣數年前就曾有轟動一時的「宋七力」案。雖然宋七力被偵訊後起訴、定罪、服刑,但直到今天,仍然還有其死忠的信徒。

我們都看過「變把戲」藝人(英文Magician直譯為魔術師)的表演,其中技術高超的,很能令一般人看不出破綻。而這些「把戲」中,正包括了類似「手指識字」、「念力彎物」等項目。(似乎沒有聽說有人表演過「熟花生發芽」,也可能是我見聞不廣。)而這些表演,並不諱言都是騙人的,甚而可以付費購其訣竅後照做。反對Uri Geller最力的人,正是一位職業「魔術師」James Randi。他語帶譏刺地說:「如果Uri Geller彎湯匙要靠神明之力,那他太費事了。」從這一角度來看,「迷不信」者也有其道理。自詡聰明的科學家如Feynman者,倘若被走江湖的騙了,豈非「一世英名,付諸流水」。

 

五.嚴謹與開放 然而,從嚴謹的科學立場來看,這不止是面子間題。科學之所以嚴謹,不但要提防上當,也怕自欺。Anne Harrrington在麻省理工「探索心靈」會議上所說:「不要陶醉於本會議的異國情調,也不要在法王面前,講不出該講的話。我們不但要放開心胸,也要冷靜嚴謹。」便是此意。科學教育入門之時,通常都要求學生不可輕信自己的耳目感覺(例如:若兩洞一樣大小,白厎上的黑洞看來較黑厎上的白洞為小)。這又導致了科學家對儀器的依賴(不用儀器的數據,簡直不能稱得上是科學數據),也祗有通過儀器,科學數據才能一再檢驗。

這種律人、律己同樣嚴苛,多疑而不輕信的態度,正是「科學」之所以能取信於人的基礎。一般人通常較信任科學家說的話,豈不是正因為科學家不肯輕易受騙,也不輕易騙人?倘若科學家看到奇事異象就目眩神迷,只恐「科學」這牌金字招牌就要褪色。由這個觀點來看,科學家「迷不信」也沒有什麼不對。甚至可以說:「多疑而不輕信」是科學家的天職。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種「迷不信」卻很難使不同背景的觀察者(如:黃光國教授)服氣。科學家可以提出一些光怪陸離的說法(如「宇宙起始是一個大霹靂」,「量子論」,「夸克」,「彎曲時空」,「黑洞」等等),其「不可思議」之程度,較「手指識字」不遑多讓,為什麼這些就是「科學真理」,而各種「特異功能」現象就不是,甚而被譏為「偽科學」?或許有人說,科學理論有實驗証據,但某些科學理論(如「宇宙起始大霹靂」)的証據,比起「手指識字」之証據,究竟是那一方更具說服力,很可能是見仁見智的。也許有人說,科學有更清楚的邏輯,但如近代物理中最重要的「量子力學」之基本詮釋問題,至今聚訟紛紜,並非毫無問題。如果我們能澈底拋棄成見,平心而論,一些科學家對於「特異功能」研究,抱持一種近乎輕蔑之態度,恐怕不能不說是有欠公平,心胸不夠開放。

 

六. 展望  現在的科學界的人們,對「特異功能」的態度,似乎可以分成三種:其一是Feynman式的堅決不信,另一端是李嗣涔式的熱心研究並加以宣揚,第三種則是將信將疑的騎牆派,例如說出「我們不但要放開心胸,也要冷靜嚴謹」的Anne Harrington。──本人自認是個騎牆派。

「特異功能」之未來如何?這問題當然沒有標準答案。但我認為「特異功能」能不能與「科學」相容,有兩個關鍵:

(1)    它是否能得到科學界之接納,要看能否發展出適當的儀器:

科學的傳統中,依賴儀器很深。這有其不得不然的道理(見前節)。研究「打坐」在學院中成為可尊敬之事,顯然與各種腦部測量之可觀成果,大有關係。至於「手指識字」,「念力彎物」等等,或許要待開發出適當的測量儀器與驗証方法之後,才能取得科學界的接受。

(2)    它是否能發展成為受到普遍重視的「顯學」,則要看它的成果是否「有效」:

「時代」報導之標題說得好:「(數百萬人天天打坐,)為什麼?因為打坐有效。」李嗣涔的「人體潛能訓練班」的學員,「已經開發出功能的小朋友,往往不知道珍視自己的特殊能力,大部份家長亦無法體會其中的重大意義,因而不能持續練習。」顯而易見:學會了「手指識字」,不知它有什麼用,因而就荒廢了。科學中有很多有缺點的東西(例如:量子力學有基本詮釋上的問題),但是它太有用了,成了「顯學」,其缺點也就不要緊,可以慢慢來設法解決。

 

倘若這兩種情況發生了,它們可能會引起一些人(如黃光國)的不安。第一點有加深「人體機械化」之虞,第二點則恰是很多人最憎厭的、並聲稱會導致各種災難的「工具理性」。然而,也許不必太悲觀,這種研究,或如達賴喇嘛所希望的,可以帶給普世人們「快樂的心靈」。

古今中外說「心靈」

莊子與他的好朋友惠施,時常相互調侃。「莊子」書上有一則他們的小故事:有一天,兩人出遊到了溪流之上,看到了水中有成群的游魚。莊子便說:「魚兒正在出遊,牠們很快樂。」惠施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你又不是魚,怎知魚兒樂不樂。)故事雖然還有下文(莊子辯贏了),但惠施這句話卻很有意思。──你怎知道人家心裡想什麼?我們能用「同理心」來推測別人的知覺嗎?更進一步,我們能夠對人的知覺,得到任何普遍的知識(像我們對物質世界有物理、化學等知識)嗎?換句話說,所謂「心靈」,究竟是什麽?這個問題困擾了哲學家,以及心理學家、科學家幾千年。

理性主義的笛卡兒(Rene Decartes,1596-1650)[3]追求以嚴格理性能獲得的確定的知識。他發覺不但不能以同理心來猜測別人的念頭,由於感官也能欺人,甚至不能確定別人是否存在。但「我」確實在思考這問題,故「我」的存在是惟一無可置疑的事。因此,他的千古名句:「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是嚴格理性能獲得的惟一的確定知識。──這是所謂「獨我論」(solipsism):只知有「我」,不知其他。──這種論點似乎很怪,但或許不缺同調。禪功裡有「天上地下,惟我獨尊」的境界,道家有「坐忘」之說,皆似近之。

對理性主義者而言,「獨我論」一句話把所有知識說完,太乾枯了。笛卡兒要建構一個哲學系統,不能就此滿足。於是,笛卡兒「証明」上帝存在(其証明大略:上帝是完美的,不存在則不完美,故上帝存在)。完美的上帝不會騙我們;我們清楚感覺到有物質的東西,包括我們的身體,但我們也清楚感覺到有非物質的「心靈」(mind或靈魂soul、神智、知覺consciousness等),故我們有身體,有心靈。這是所謂「心物二元論」(psychophysical dualism)。──這種二元論很接近直覺。中國傳統文化中雖沒有明言,但幾乎普遍這樣認為。例如:陶淵明歸去來辭:「既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其中就把「心」與「形」分立來看。

然而,笛卡兒發覺「心物(身)二元論」有個問題:「心」與「身」如何相互作用?笛卡兒的說法是心靈發出氣體進入腦室(ventricle),再通過腦下的松果腺(pineal gland)來影響身體。這可能是笛卡兒哲學中最弱的地方,也引起了後人的譏嘲。──他這種想法卻有很長遠的淵源。古希臘人對靈魂存在於人體中那一部份,有很多說法:柏拉圖認為思想在腦,勇氣、怒氣在心,慾念在肝。亞理斯多德則認為靈魂應在肝。稍後的蓋倫(Galen of Alexandria, ~130-200 A.D.)做了人體解剖以及對腦部傷殘的觀察(他是很多「格鬥士」gladiator的醫師,所以觀察的機會很多),他認為人的靈魂是腦室裡的氣體。笛卡兒可說是承續並修改了蓋倫的想法[2,p.86]。腦室氣體的說法後來被揚棄,但蓋倫使用的觀察腦部損傷之方法(後來又加入了動物實驗,電擊腦部,腦部切割手術等),沿用至今。

對五臟六腑在精神方面的作用問題,傳統中國的想法有些近似柏拉圖,雖然部位不盡相同:勇氣就是「胆」量,易怒是「肝」火旺,發怒是「脾」氣發作,仔細思考要用「心」等。(倒是腦的作用似乎並不明顯。)至於「心」與「身」如何相互作用的問題,傳統中國有相關於「氣」的大套理論:從孟子的「浩然之氣」到各式各樣的「氣功」。但這「氣」卻不同於蓋倫的「氣體」,以現代的話來講,較近似無形的「精神力量」。這套「氣」的理論,是以數千年的經驗,累積了用精神力量來驅動身體的各種訣竅。若以近代科學的標凖而言,它缺乏完整的系統,也有不少費解之處,但卻不能否認它們有時真很有效。在這點上,它與傳統中國醫藥相似,兩者之間也有共通之處。──傳統西方人較重視理解,中國人較重視實效,在這裡似乎又得到一個印証。

從伽凡尼(Luigi Galvani, 1717-1798)電擊蛙腿開始,西方十八、九世紀電學的發展,以及對人及動物神經系統解剖上的探索,奠下了今日神經元理論的基礎。到了二十世紀,人們對神經電路傳遞訊息的基本機制已經有相當的瞭解,也描繪了人腦的完整構造圖以及發現了其某些功能,(如語言及數學計算之能力在左大腦,創造及空間感在右大腦等)。在醫療需要的促成下,又得電腦科技突飛猛進之助,發展出腦電波圖(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磁場共振顯影術(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e, MRI)、X光電腦斷層攝影術(computed tomography, CT)、正子放射斷層攝影術(positron-emission tomography, PET)等高科技的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對人腦做無破壞性的探測。有了這些儀器,研究者才能檢驗非病患(包括打坐者或運氣者)之腦部活動。

如今人腦與知覺的研究,已然蔚為「顯學」。有關的學術研究機構紛紛成立(本校就有「認知與神經科學所」、「腦科學研究中心」)。參加人員的背景則十分「跨科系」(multidisciplinary):從腦科醫學、電腦科技、生物、化學、物理、心理、到哲學。──每人都有一顆腦袋,人人都有話說。──近來腦科學的成果,也相當豐碩,尤其在對精神疾病的瞭解與治療上[2]。但是,未能解決的問題更多。在一本被廣泛使用的生物學教科書[1]上,講到人腦時,其標題便是「人類的腦是一個主要的研究前緣」(The human brain is a major research frontier)。

這種進展對解決終極問題:「心靈究竟是什麽?」有多少幫助?從「硬科學」(醫學、生物、物理、化學等)角度來說,現階段要回答這問題,言之過早;我們還有太多不知道的東西。然而,對這問題有興趣的人,當然不少。有電腦專家(如Ray Kurzweil)主張人腦無非是一具超精緻的電腦(“Functionalism”)。反對這說法的人也很多,有主張人腦是「生物機器」的哲學家(John Searle,參見我的「人腦與電腦」)。也有用Godel Theorem來証明人腦不是電腦的物理學家(Roger Penrose[2,p.91])。這些說法,都否定了笛卡兒的「心物二元論」,而是「惟物」(materialistic)的:所謂「心靈」,只是物質的一種表象。這固然迴避了「心物互相如何作用」的難題,但卻引起了「人的自由意志(free will)還能存在否?」的質疑:如果人不過是一種複雜的機器,機器怎能有自由意志?(如果一輛汽車有了自由意志,恐須進廠修理。)對這個問題,有人乾脆否定自由意志(見Michael Pauen, [2,p.41]),但也有人深表不安(如John Searle)。

另一方面,也有人(如哲學家Colin McGinn[4])認為:科學方法皆基於對外的觀察(perception),而心靈只有內省(introspection)才能查覺,兩者之間有不可跨越的鴻溝。故科學方法不可能真正探究到「心靈」的本質。持此看法的人也不少。有人(另一哲學家Thomas Nagel)提出一個假想的情況[2,p.45]:如果某人澈底研究蝙蝠的腦及神經,取得了有關蝙蝠神經系統的所有知識,難道他能就此知道身為蝙蝠的感覺是怎樣的嗎?──這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的現代版。──由這個觀點來看,「心物二元論」或許還不能驟然放棄。

最後,說一支溫度計引起我的一些想法(這支溫度計嵌在新加坡的標誌獅頭魚上,是最近去新加坡旅遊所買的紀念品)。

有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話固然另有寓意,但若只看其表面,它顯然在溫度計發明(伽里略,1596)以前、以後都是對的:一個人喝水,感覺到它有多冷還是多熱,別人如何得知?但是,有了溫度計以後,還是有些不一樣。譬如,有人喝紅酒非攝氏七度的不喝。固然我們仍不知道他的感覺是冷是熱,但我們可以測量他喝的紅酒是不是攝氏七度,進而推論他對這酒會不會滿意。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外在的測量可以與內在的感覺建立起一定程度的關連。何況,不要小看溫度計:它開始時簡單得像玩具,用途有限(只能量氣溫),也不準確(未做校正)。以後則發展出各種更精緻的測溫儀器(如電阻溫度計、光譜溫度計等等),更引起了以後熱學、量子力學以及工藝上一連串的發展,改造了整個世界。

這小小的溫度計,似乎也點出了傳統中醫與現代西方醫術的分野:中醫師的診斷術:「望、聞、問、切」,皆不假儀器,全憑傳承與經驗,做直接觀察。名醫把脈,三根指頭能斷人生死,確有可敬可畏之處。現代西方的醫術,則幾乎離不了儀器。就算傷風感冒,也要先量體溫;治病的各種器材,更自成一門專科。近百年來,中、西醫術在華人社會中,各有忠心的信徒,始終難以融合,而兩方的執業者,則有相互排斥的情形。從醫術救人之目的來說,這明顯地不應該發生,但有其可理解的成因:雙方的語言完全不同,很難溝通。最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地(特別是海峽兩岸)的一些醫學中心,開始在「中醫科學化」方面下功夫,也有相當成績。然而,其成果似乎以應用的居多(例如:提煉某些草藥成份,引進一些針灸治法到醫院中),而理論上的較少(如:至今尚未能以科學的語言解釋「經脈」)。

今日腦科學正在草創時期,上文提及的一些高科技儀器,或許只是像原始的溫度計一樣,功能猶待提昇。在現階段就有人研究打坐、氣功等,毋寧是件可喜之事;倒不是為了什麼「民族自尊」,而是這種工作可能提供一個有用的,甚或重要的研究角度,也可能避免另一種的語言不通。腦科學將來能否有長足發展,自是尚在未定之天。但即使以目前的成果來看,(例如:發現練琴、打坐等可以改變腦之結構),達賴喇嘛的願望:這些研究為普世人們帶來「快樂的心靈」,或非夢想。然而,話又說回來,這種發展也可能帶來不測的後果(例如:高科技的心靈控制,造成像電影「駭客任務」Matrix中所描述的世界)。並且,它或許仍然解決不了那惱人的終極問題:「心靈究竟是什麽?」

   

 

(以下摘錄出處為【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祕信息場】一書,李嗣岑 / 鄧美玲著,第82-86頁)


==== 書中內容之分隔線 ====

【腦波圖潛藏的意義】

腦波實驗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本來我們實驗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人在從事各種不同活動時,腦波有什麼變化。因此,量出基本腦波圖譜之後,我們就請受測者做數學的計算。沒想到不同的受測者在做相同的活動時,腦波的變化竟然各不相同。在開始做心算之後,有的人腦波呈現一片混亂,有的人卻是腦波頻率集中,振幅增加。經過調查統計,發現腦波變亂的人,原來數學就不好,所以數學活動對他們造成困擾;而腦波變強的人,原來數學就不錯,所以做數學活動對他們而言,是愉快勝任的。後來我們請受測者做各種不同的活動,包括做計算、背文章、默念英文、想一幅風景......等,發現每個人從事自己喜歡或擅長的活動時,腦波就會單純化、增強,而從事自己不喜歡的活動時,腦波會變得混亂而壓抑。譬如有一位受測者,做算數時腦波一片混亂,想風景時腦波大幅增大,原來他數學很差,但很喜歡畫畫。這個發現,讓我們大為雀躍,原來從腦波的變化,可以看到一個人真正的性向。我曾經把這個發現告訴多位心理學者,希望他們在智力測驗、性向測驗時,也能配合腦波的測試,可惜沒有得到什麼回應,希望有心人士日後能重視這個發現,做更深入的探討與應用。


【伴侶的腦波圖】

量別人的腦波之前,當然也要先量自己的腦波。所有測試我都親身參與。一段時間之後,逐漸發現自己的腦波圖是屬於少數『乾淨俐落』一族,就是主峰之外幾乎沒有其他起伏,而且主峰強勁。看多了混亂的腦波之後,不禁對自己『漂亮』的腦波得意起來,開始有種種想像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虛榮。不過令人懊惱的是,這些想像似乎得不到太太的認同,幾次在談話中小心暗示,她不是裝傻就是笑而不答,甚至顧左右而言它。如此持續了好一陣子,總算利用空檔,請太太來量腦波。看到太太的腦波圖在電腦屏幕呈現出來的時候,我不禁按叫一聲『好險!』好在事前沒有把話說死,不然這下可有得瞧了。她的腦波頻率竟然和我的完全一樣!是10.5赫茲,而且振幅比我還強!

雖然大部分的人腦α波都集中在8至13赫茲之間,但是兩個人的頻率要對得這麼準可也不容易。


『說不定是在一起久了,互相調整的結果』

『還是倒過來說,是因為腦波頻率相符,所以彼此互動和諧,才會在一起?』

『對啊!為什麼有的人讓你一見如故,有的人總覺得話不投機半句多,也許都是腦波頻率的問題。』

『現代人說來不來電,還真說對了,原來是腦中的電波在作怪!』

『我有個主意,以後你學生要交女朋友,先帶來量個腦波,兩個人合不合拍,一量便知,這叫【科學八字】。青年男女要結婚,除了健康檢查,還要腦波檢查,我們就來開一家現代八字館,專門幫人配腦波,怎麼樣?』

 

越說越起勁了,有一段時間,我們真的沈醉在【科學八字】的迷思中。直到那一天,朋友帶著新婚不久的嬌妻來量腦波。因為平常聽我說得多了,不禁想來實驗一下。兩個人的腦波列印出來的時候,我心裡連聲慘叫:『苦也!』

天下怎麼會有這樣的事呢?那真是我見過最相異的兩張腦波圖了。不但頻率完全錯開,而且一位是單峰在中間,另外一位卻有雙峰在兩側。我絞盡腦汁、汗流浹背的從腦波頻率的分布談起,東迂西迴,足足扯了半小時,終於轉到兩人完美互補的腦波,畫下句點。這是到目前為止,我最緊張、最艱難的一次即席演講,深恐自己一語不慎,傷害了新婚的一對佳偶。從此再也不敢提起夫妻、情侶間的腦波問題,籌劃中的『現代八字館』,從此胎死腹中了。

 

==== 摘錄結束之分隔線 ====

作者之一的鄧美玲即是李嗣岑教授的妻子
在李教授這麼生活化的敘述之下
看完這段的我不禁大笑出來


由此可知

1、如果伴侶對你的炫耀笑而不答,有可能她(他)根本就比你高層次,卻善良的不願戳破你的美夢
2、客家有句俗話翻成國語是:【人合人、青蛙合田神】,意思是不管什麼樣的人(物種),總能找到與之相配的另一半
3、不要想討好每一個人,因為沒有必要,這世上總有人和你頻率不合
4、找到喜歡做的事,比較容易成功
5、兩個人的相處沒有絕對理由,可能因為很相似,也可能因為太不相似

 

為 何 要 推 廣 經 典 導 讀 教 育 ?

 

1. 學校課程的缺陷

目前以實用為導引的教學法,主要是讓小孩盡量吸收各種經証實的資訊,這些資訊對小孩很重要,能夠讓小孩適應社會,並迎合社會的實用需求。因此,現代的教育方法也就著眼於提供小孩各種實用的資訊,希望他們在社會上更有生產力,更具競爭性。當今學校的課程,就是將這些資訊分門 別類成各學科。


2.道德與品性教育的需要

以理解為主的漸進教學法,僅照顧到小孩所需的實用面,卻忽略了培養小孩的人生觀,成熟感與分辨是非的能力,這些是同等重要的。正當人格的培養,會影響孩子一生中各項重大抉擇,也能引導孩子度過人生中各項難關,而不會訴諸暴力、惡行或產生莫須有的措折感,這是大家都認同的看法。一個小孩若欠缺道德與品性的深厚基礎,很容易屈服於現代快速而緊張的社會壓力,以及各種媒體的影響。

誦讀開悟聖人的經典,能夠讓小孩對生命的意義與目的有深一層的認識,並進而豐富其人生。當面臨絕望或無法取捨時,也能順利克服。在輕鬆愉快而不費功夫的環境下,小孩經由學習聖人的經典,吸收到人類最偉大的智慧結晶,並接受高尚品格的薰陶。


3. 符合兒童發展的過程﹕先吸收後理解

目前學校課程與兒童的自然發展時有抵觸,兒童理解分析能力弱,卻能吸收並記憶大量資訊與符號。這種能力在七歲時達到高峰,往後七年則持年逐漸減退,這時理解力開始發展,並能分析資訊。成人則偏好理解分析,而不喜歡記憶,這是因為成人的記憶力受限。

因此成人在設計兒童課程時,自然而然的會帶入偏重理解的成見,過早強調兒童的理解能力或分析技巧,可能會阻礙兒童的自然發展,以及記憶能力的發揮。背誦對大人而言,幾乎不可能,但對兒童卻毫不費力,最近的"CONSTRUCTIVIST"教育系統,隻強調兒童應充份了解上課內容,而不考慮兒童的發展是自然而不按牌理出牌的、先記憶後理解的過程。

我們的活動是希望補充學校課程之不足,提供兒童終生受用的經典教育。正因為兒童擅長記憶,我們的活動強調先吸收,隨著兒童的成長與環境需要而融會貫通,俟機而用,雖然,我們不強調強記、死背,但在朗誦10至15次後,兒童早就不費力的背起來了。


4. 沒有適當輔導,兒童仍會去記憶各種事項

正因為兒童擅長記憶,如不妥善發揮記憶能力,小孩也會忙著記憶各種日常瑣事,例如影星及運動選手的名字,廣告詞等。反之,如果有機會接觸到最高度智慧的教育,不是更有利嗎? 這兩者的比較取捨,是很清楚的。


5. 朗誦可促進表達及溝通技巧

朗誦之重要性,在於它使聲音與視覺同步,這對溝通與清晰表達的發展是很重要的。接受朗誦訓練的兒童,比較能清楚的表達,而且聲音富於韻律,我們發現朗誦對學習語言很有幫助。


6. 朗誦促進記憶力

參加朗誦的兒童,不論對複雜的課文,或不相關的學科,記憶力都明顯增強,很多家長都發現,受過3~6月以上訓 練後,其他學科成績都有進步。

 

7. 朗誦增進兒童的專注及平靜

大聲朗誦促進記憶力的集中,使小孩對從事任何活動都能專心,慎選的教材都富於韻律,也增強了寧靜安詳的效果。由於兒童變得安詳、專注且耐久,因此言行也跟著好轉。因此之故,接受這種訓練與陶冶後,其他學科自然會跟著進步。有了道德與人格的基本薰陶,我們樂見兒童行為的 -- 希望是終生受益的 -- 轉變。

 

8. 醫學上的好處﹕朗誦帶來安詳而敏銳

兒童朗誦經典所表現的安靜效果,在醫學上,反應在腦波的改變。通常兒童在清醒時,腦波呈現14~30週頻的b (beta)波,當朗誦經典時,腦波則減緩到8~12週頻的a (alpha)波。a 波一般是在平靜、放鬆且專注的狀態下產生,有助於學習並 能產生創造力的火花。此外,低頻率的腦波更有凝聚力的效果,類似雷射效用,光波因凝聚而匯合成巨大的能量,這是零散光束所無法產生的。正如同雷射作用,這些兒童能專注的吸收新題材,也因為放鬆而專注,因而學習能力增強。腦波呈現低頻,且各腦波更相容一緻,帶給兒童舒適及安詳,呼吸也更平穩。

上述高度專注的效果,也大緻說明了為何朗誦比其他僅要求兒童閱讀或接觸書本等資訊還有效果。反覆朗誦帶給兒童深度的共鳴作用,帶給深度的專注與寧靜效果。兒童經由反覆的朗誦,比單純的閱讀更能體會內容。當然,我們認為沒有任何一種學習方法可獨存;它們應是互補互益的。

 

9. 啟發創造力,適時表達所學的辭句

許多家長與老師都發現,經由每日的朗誦,兒童更能發揮有創造性的才藝能力,在寫作、繪畫上都有進步。不管是寫作或口語的表達上,兒童往往能貼切的引經據典,令家長及老師們訝異不止。這種能力,顯示兒童對經典的涵義有相當的體會,且常能充份的表達出來。


10.開啟智慧是朗誦經典的主要目的

雖然上述朗誦經典的好處,已經足以令人信服了,然而最大的好處,莫過於朗誦 開悟聖者所傳下來的精華。所有的聖人,不論古今中外,都有共同的特徵,就是「智慧」。這些智慧能引導人們開發他們自己的潛能。為人父母或師表,都希望兒童能充份發揮人類的潛能。經由朗誦,聖人所傳下來的經典智慧深深烙印在兒童的心靈深處,與聖人為友並讓聖人直接與兒童對話與引導,從而協助他們培養高尚的品格與快樂健康的人生觀,在日後的人生旅途中面對各種逆境時能順利的克服困難。


α波與心靈改革---IQ,EQ與腦內革命

 

什麼是α波?

α波是一種腦波,也就是腦部電流活動的一種形式,另外還有β、θ、δ波等。

為什麼要強調α波呢?跟心靈有什麼關係?且聽我娓娓道來。

醫學上已經證實,腦部的各種活動,包括思想、情緒、慾望等,都是電流與化學反應呈現出來的,透過腦波儀可測量出波形圖。

一般來說,所謂的「α」波,是一種慢波,有別於快速的β波。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大醫院精神科中,都有運用激發α波的機器,來治療精神疾病,譬如焦慮、緊張、不安等。所以,α波的確與心靈的舒緩有關聯。

不過,精神科所慣用的儀器(稱為生理回饋儀),都是測量側腦,也就是在頭部的兩側貼上測量電極。

但根據個人研究所得,真正重要的腦部區域是前額,也就是大家的「額頭」部分!

額頭的腦部是思想區,與人格、情緒表現、專注力、理性、創意有著莫大的關聯,也是唯一與心靈改革有關係的區域。

測量額頭的腦波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可與政府高唱的淨化心靈活動互相輝映---以科學來驗證心靈狀態!

一般人的前額腦波屬於β波,一種快波。如果經過放鬆與專注的訓練,將可轉變為較慢的α波。

簡單的說,放鬆與專注是α波的兩大條件。許多氣功師、修行靜坐專家、超能力者都能產生強大的α波,原因就在於他們善於掌握這兩大要領---放鬆與專注。

市面上已有各種儀器廣告,號稱能誘發α波,改善身心狀態,增強工作能力,但根據本人親自試驗結果,效果難於衡量,還不如由內在產生的α波來得有效。

IQ、EQ、腦內革命

最近,EQ與腦內革命被炒得火熱,但事實的真相究竟是什麼?先從IQ談起。

IQ與基因遺傳有關,很難有所進步,所以與腦內革命沒什麼關聯。許多IQ極高的人,在人生道路上並不成功,就是因為智力與生活滿意度無關,且不見得有創意的湧現。而沒有創意的生活,常是失敗的生活。真正的心靈改革應著重在EQ,也就是情緒管理。EQ高的人才會有創意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

至於「腦內革命」一書中所強調的腦內嗎啡(β-endorphin)仍有爭議,但其效應—產生幸福感則已獲證實。換句話說,腦內嗎啡的效果沒有疑義,至於產生的時機與方法則眾說紛紜。心靈改革與此有關,容後說明。

心靈改革的真相

為方便說明起見,我給大家列出一個表:

心靈改革

內在的喜悅

前額產生α、θ波,腦內嗎啡分泌

與潛意識溝通,認清自己,

靈感創意湧現

靜心

情緒分析、EQ↑

身心放鬆

生命意義解析


為什麼要心靈改革?無非是想過得更快樂罷了。但快樂有兩種:向外追求的與內在產生的。

向外追求的快樂不如內在產生的快樂持久且強烈,所以心靈改革的目的是產生內在的喜悅。

內在喜悅如何產生?必須產生α、θ腦波,並伴隨β–endorphin的分泌才有可能。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呢?

內在喜悅是沒有理由與動機的,是一種與大自然溶為一體的感覺,這種體驗必須穿越潛意識層次才有可能。

簡單地說,必須徹底了解自己的潛意識與夢,認清全部的自己,才可能擁有持久的內在喜悅。

與自己的潛意識溝通,將有靈感與創意湧現,自然獲得創意的生活。如何溝通潛意識呢?必須靜心。

所謂靜心,是使自己的身心平靜,不再喋喋不休,意味著不再受情緒困擾—良好的情緒管理,EQ值提高。

良好情緒管理的先決條件是-身心放鬆且冷靜,對自己的情緒有分析的能力。

身心放鬆的先決條件,就是對生命意義有正確的觀念,不再盲目隨波逐流或醉生夢死。

什麼是生命真正的意義呢?名?利?權勢?永生?更好的來生?還是追求快樂?

讓我以一則故事的形式,來呈現這心靈改革的重要步驟—生命意義的解析:

傳說中,亞當因為偷吃了智慧之樹的果實而被逐出了天堂,人類從此與神分離了。但是,如果集合了全世界最高的智慧後,人類是否有能力了解神與智慧之樹的真相呢?

一名年輕人苦於思索這個問題。對了,起身探訪世界各大學術宗師不就行了?於是這名年輕人收拾起行曩,啟程出遊,目標是各種領域的大師巨匠與泰山北斗。

第一位拜訪目標是天文物理學的權威。

年輕人直接問天文學家: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天文學家的答案相當乾脆—生命的意義就是走向毀滅!而且還是多重毀滅!

什麼?怎麼可能?年輕人在聽了這些話之後險些昏倒;生命的意義不是在追求快樂嗎?

「從宇宙的演化角度來看,」天文學家接著說:「地球、銀河系,整個宇宙都會走向毀滅,無法避免。」

「但是,天文學上有兩個大問題尚未解決。」天文學家的這番話引起了年輕人的注意。「一是超光速的效應已被發現,目前無法解釋,因為在時間的架構下,根本不可能發生。另一是整個宇宙有90﹪的質量不見了,只能假設有所謂『黑暗物質』充斥於宇宙各處。」

年輕人聽了之後不太明瞭,但又不好意思再問,因為本身並無物理學根基,無法更深入地交談,只好起身拜謝,去探訪別的專家了。

第二位拜訪目標是演化學的巨擘。年輕人也問同樣的問題。

「生命的意義就是想辦法活下去而已!活下去就不會絕種。」演化學家的答案相當簡單。「不管是弱肉強食,還是互利共生,所有生物都朝向『活下去』的目標奮鬥。」演化學家說完後,年輕人覺得意猶未盡,想知道更多一點。

「人類在演化學上的地位相當奇特,基因與黑猩猩有99﹪雷同,行為卻完全不一樣。」演化學家接著說「或許是那些1﹪的獨特基因,過度發揮的結果。」

「目前關於人類智力的基因研究,據估計約有一佰多個基因,是不是這一百多個基因過度使用,造成地球環境的浩劫,就值得探討了。」演化學家臉色嚴肅。

年輕人聽了這些話之後,似乎若有所悟,但又覺得不夠,就拜別了演化學家繼續走向「求道」之路……。

第三位拜訪目標是超心理學界的導師。年輕人也追問生命意義為何。

「生命意義?別問我這個問題,因為所有的靈異現象的研究,都無法回答生命意義是什麼。」超心理學家說完,年輕人大感詫異!

「我們只研究出靈異現象中『異』的部分,『靈』的部分根本無法解釋。」超心理學家端起一杯茶,繼續說:「關於心靈啟動、透視、心電感應、觸知力、預知力等各種現象,我們只假設出可能的原因,但無法了解生命意義的真諦。」

「研究超能力,真的無法破解生命真相?」年輕人追問一句話。

「這個問題很簡單。」超心理學家喝下一口茶,又說:「許多超能力者的氣色不佳,身體不好,就是因為他們一味追求特異功能,忘了修身養性才是最重要的。」

「或許,」超心理學家的頭部傾向前,聲調降低:「超能力只是探索內在心靈過程中之副產品而已,生命意義決不是開發超能力,這點切記。我個人認為,快樂比較重要!」

年輕人聽完這些話之後,深覺心有戚戚焉,但又覺得不夠,遂決定拜訪其他奇人異士。

第四位拜訪目標是一位靈魂大師。「生命意義?」大師的臉色嚴肅,語調有力:「生命意義就是使靈魂進化至更高的層面。」

年輕人聽了之後摸不著頭緒………

「人類的層面粗重且混濁,需要累世的修練,才有可能進化至細微的更高層面。」大師做了一些補充。

年輕人更聽不懂了,於是追問證據何在。

「客觀的證據目前沒找到,因為這些層面的描述全是透過一些高人的『靈視』看見的。」大師的話充滿玄機。

「那麼,」年輕人小心翼翼地問了一句話,「這與宗教哲學是否相干?」

「沒錯,」大師追加了一句:「靈魂學與宗教幾乎脫不了關係,因為全與修行體驗相牽連。」

年輕人決定結束這段尋訪名師之旅,好好整理一下思緒,過了一段時日他終於想開了。

好了,故事說完了,他想開了什麼?

說出來各位會嚇一跳,年輕人做出結論:生命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名利、地位、權勢、來生,都比不上這個。

也就是說,當心情愉快滿足的時候,固然要好好活著,心情低劣悲傷的時候,也要好好活著!所有大師專家的言論不是暗中指向這條路嗎?但他們都是以所謂的「顯意識」思考,忽略了佔人類意識85﹪之「潛意識」!

所以,各大師的思路均有盲點,大家只要看看大自然就了解了:所有大自然的動植物都欣欣向榮,只有人類在從事破壞,而動植物們根本不懂得什麼生命意義,人卻不相同—生命若沒有意義,可能會跑去自殺!

人類唯有探索自己的心靈,包括潛意識,才有可能接近大自然,才有可能回復到童稚時的純真。兒童不懂得生命意義,卻不會像成人一般機詐煩惱,甚至自尋短路。生命意義只是顯意識的產品而已,任何答案皆屬編織的幻影。

再談腦波

目前對於大腦的研究有長足進步,已有部分學者指出人類的顯意識與潛意識的大略位置。以下是個簡圖:

大腦皮質=人類意識區=(顯意識)
↓往下一層
邊緣系統=哺乳動物區=(潛意識)
↓往下一層
腦幹=爬蟲區=(本體狀態)


上圖是最新的發現。尤其在胚胎的成長過程,以及動物大腦的演化順序中,都清楚地顯示:

大腦

低等動物=爬蟲區=初級胚胎
演化↓↓生長
高等動物=哺乳動物區=較大胚胎
演化↓↓生長
靈長類=人類意識區=長成的胚胎


簡單地說,人類特有的「顯意識」是經過長期演化而來,但絕不表示「高等!」

曾有人研究原始人類,發現他們驚人的雕刻與繪畫能力完全無師自通,非現代人所能及。這些事實可以證明:

原始人類具有溶入大自然的精神力量,才能描繪得如此生動鮮活。他們的顯意識不發達,潛意識得以充分發揮。

而現代人呢?除了修行境界很高的人有此能耐之外,一般人根本與大自然疏離甚久。

如果以腦波來解釋顯意識與潛意識就比較清楚了:

前額β波(現在文明人類)13~30Hz
↓顯意識
α波(放鬆、專注、平靜)8~13Hz

θ波(夢、潛意識)4~7Hz

δ波(溶入大自然,本體狀態)0.5~3Hz


現代文明充滿了競爭的緊張壓力,使人們前額的腦波(前額掌管思考)幾乎完全呈現快速的β波,只有在特殊的情形下,譬如放鬆、平靜或專注的時候,才會轉變成較慢的α波。

至於θ波,一般人指出現於淺睡期,有時與夢相連,因此與潛意識有關。δ波是所謂的熟睡波,想要在清醒時出現,必須腦中一片空白,有些靜坐者可以做到,所謂「天人感應」、「與宇宙合一」的體驗,可能與此有關。

我曾做過三百多人的前額腦波,儀器是美國進口的EEG3與α-detector,結果如下:

1.大部分的人β波分布在10~20μvpp。

2.大部分的人θ波分布在5~10μvpp。

3.大部分的人α波分布在0~3μvpp。

4.年齡愈小,α、θ波愈強。

代表放鬆的α波,在年紀小的兒童常常出現,顯示成年人的α波被煩惱壓力抹煞掉了,以致於只有0~3μvpp。

另外,我曾對一些奇人異士做過腦波測定,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α波的強度,取決於θ波的強度。

請注意,一般市面上宣傳的α波開發,都是提共各種方法使腦波由β波變成α,但效果有限。根據個人研究所得,可整理出來給大家參考:

1.一般的修行或靜坐的方法,最多只能使α波強度升至15~20μvpp。

2.特異功能者,最多只能使α波強度升至50μvpp左右。

3.若先進入「天人感應」或「空無」體驗之後,在誘發α波者,強度可高達80~100μvpp。換句話說,如果先產生強大的θ波(15~20μvpp),再全神貫注深度入定,α波的強度會劇烈升高。

如果以一句簡單的話,來解釋α波的正確誘發方法,那就是在產生強大α波之前,必須頭腦空白!

各位別以為頭腦空白很簡單,事實上是極端困難!

許多人在靜坐的時候,感覺自己空空蕩盪,就以為進入「空無」,跟睡著差不多,感覺是這樣的:剛才有一段時間,我跑到哪裡去了?我明明沒有睡著,怎麼對剛才發生的狀況完全沒有記憶?

如果我睡著了,為什麼沒有打瞌睡呢?

我是不是得了失憶症?

一般人想在清醒時經歷θ或δ波,必須好像進入夢幻世界或失憶一般,這在醫學上認定為病態!當然,如果是刻意訓練自己,自然不是病態。

結語

政府所呼籲的心靈改革是非常正確的,但必須配合正確的方法才能湊效。以腦波來做理論基礎,去從事心靈改造的工作,敝人認為是非常科學的,且保證不會走火入魔。

各位想想看,宋七力、妙天、太極門等一干人,他們敢接受科學驗證嗎?他們的所有方法與效果,我在催眠學的知識領域裡皆可找到雷同之處。也就是說,他們做得到的,催眠師都做得到,哪有什麼神奇之處?

現在,我把腦波與心靈改革的關係,再做一次徹底的解釋:

為什麼要心靈改革?是因為人心迷惘,需要改造。人心「迷惘」什麼?因為生活沒有目的,生命失去意義。

生活為什麼沒有目的?通常是因為不滿現狀,理想與現狀有段距離,而且找不到真正不變的喜悅。

市面充斥著教導「成功之道」的書和錄音帶,不滿現狀的人隨時可以買來讀、聽,但很少人願意深究成功背後的動機。

說穿了,成功的目的就是要改變不滿的現狀,以便獲得快樂與滿足;但奇怪的是,一位成功的人常常又不滿足了,進而追求更大的成功,快樂二字早已拋諸腦後,很顯然地,成功並非生活的最後目標。

這就是前面曾提過的,生命意義就是「好好活著」!

請別小看這四個字,因為全世界極少人能夠無時無刻好好的活著,所謂「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當遇到挫折、悲傷的時候,「好好活著」的人生目標早就丟到九霄雲外去了。

想要徹底好好的活著,須先有「大地萬物與我合一」的認知。這是一種寧靜的喜悅,以科學的角度來看,等於開發了大腦其餘的百分之八十五未知部分,腦波呈現α、θ波,並可能有腦啡的分泌。西方人喜歡稱之為名覺或無差別感(illumination,Oneness)或「本體狀態」。此時,時間與空間已不存在了,很難解釋這種體驗。

這種本體感的達成,須先將腦波改造成α波狀態,也就是頭腦裡面非常平靜,不再胡思亂想,喜悅得以產生。

想要頭腦平靜下來,是有積極有效的方法,它簡單易學,並且結合了醫學與科學,在短短的二個月內就能使腦波呈現α波。

一位α波狀態的人,他的EQ自然很高,也就是有良好情緒管理,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黃河決於側而心不驚」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

EQ高的人,以培養成時常自我反省,檢視自己情緒的根源之習慣,但不表示EQ高的人沒情緒,而是喜、怒、哀、樂的接受性高,情緒不是他的主人,無法控制他。

想要維持良好的情緒管理,除了常常自我省思之外,還必須做好身體「放鬆」。緊繃的身體不但明白表示有某種情緒困擾,也對健康有害。

以上的整理,貫通許多宗教、心理、哲學的領域,直指心靈的本質。但一般人不僅沒有常常放鬆身體,連自我反省也不做,還一直用邏輯的左腦功能,編織出喜、怒、哀、樂的各種情緒困擾自己,EQ低得可憐,此時腦波呈現β波。一個長期處於β波狀態的人,精神緊張慌亂,身體免疫力隨著下降,而處於α波的人,在面臨各種情緒與壓力困擾時,則明顯的處理得當,已有科學實驗證明這種理論。

二十世紀末的物質文明,發展到了高峰,卻帶來人心的空虛、迷惘、徬徨、無助,以致政府提出心靈改革的呼籲,該是返璞歸真的時候了。

古代的得道高僧,常對夕陽、海水、野花等司空見慣的現象凝視許久,甚至感動得熱淚盈眶,為什麼?純樸的農夫會在耕田時,心中充滿了莫名的感謝與喜悅,即使他窮得「可憐」。

為什麼一些瀕死的人,在救活之後,對生命更加珍惜,對生活更加熱愛,即使身體功能已有些障礙?

讓我們一起來思索這些問題。(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1,9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科學新知 |
此分類下一篇:由腦α波所定義的兩種氣功態
此分類上一篇:台大醫院地下室的腦波實驗室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