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13 20:30:42| 人氣1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萬里長城的萬代迷思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長城的建築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為了防守,在自己的領土上修築城牆。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為防御北方匈奴的南擾、將原來北方三個諸侯國(包括秦、趙、燕)的長城加以連貫修葺,成為萬里長城。歷代都對長城進行修繕工事,現在可見比較完整的部分,都是明朝時期所修建的。從很多的歷史教科書之中,萬里長城都被描繪為秦始皇專制苛政的產物。當然,正面上評價長城的亦不少,常言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就是一例。在不少人眼中,對長城的印象都是既驚嘆於長城的宏偉,又悲慟於背後的專制統治的歷史,可謂又愛又恨。

萬里長城在歷代都是國防工事,抗禦外敵入侵,這絕對不只在帝皇時代,我就曾在一部講述抗日戰爭的記錄片中,看到中國士兵持槍在長城對抗日軍的片段。當然,這類紀錄片表達的並不是萬里長城的防禦能力,而是表達齊心抗敵,築起所謂「血肉長城」的民族精神,作為文宣的「政治語言」。事實上對不少中國人來講,萬里長城不只是一個歷史留下的國防建設,亦是一種具政治性與人文精神的象徵意義。在中國大陸有一個不明文的設計標準:天壇象徵北京;天安門象徵中國政府;長城象徵中華民族。雖然這有一定的政治塑造,但亦非不可取或無理的,正如許多外國研究中國史的著作大部分都是長城為封面,外國遊客到中國旅遊必到長城憑弔一番。太空人與一般外國人眼裡的中國,第一眼都是長城。

先校長傅斯年先生曾表示,中國人都上了秦始皇的當,因為萬里長城的建立分化了「塞內」與「塞外」,仿佛將中國人定義在萬里長城之內。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事實上傅校長亦上當了,但並非秦始皇,而是周天子的當。周人的築城運動,將聚落以城牆包圍而成為國,城內就是國人;城外就是野人。傅校長的看法乃將周人的城牆,放大到秦始皇的萬里長城之上,甚至視萬里長城為中國的柏林圍牆,分隔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顯然是不太全面的。萬里長城雖是秦代的彊界,但繼後的朝代彊土亦不時超越長城。中原文化亦並無因長城,而斷絕與外族文化的接觸與交往。精神面而言,歷代修繕長城除為了防禦用途之外,亦是一種鞏固政權與正當性,以至肯定皇權至上的手法。至今,長城已經成為了維繫民族感情,亦讓外國認識中國文化的一道命脈。

本片雖然為美國媒體的製作,觀點也許有若干的錯誤,例如片中誤指穿著清朝服裝的少女為明代百姓,令人啼笑皆非。礙於影片並不針對學術用途,題材亦傾向娛樂性,就以本片的題目而言,一般中國人雖然同意萬里長城的宏偉壯觀,卻不太會同意本片歸納於「Mysteries of Asia」(亞洲的不可思議),長城在中國人眼中亦非謎一般的神秘莫測,至少無人會將長城與金字塔一般,大膽假設是外星人所建的。不過,本片將當時埋土的建築方法重現觀眾眼前,卻讓不少人明白到長城原來並非以石或磚為建材,是值得肯定的部分。整體而言,影片並無偏離史實。



本文為子健在台大「大一歷史」的期中報告。以宏觀及獨特的看法,評論由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s)製作的萬里長城影片,並剖析長城對中國歷史及文化的影響。

圖片:中國於1979年發行的萬里長城郵票

台長: 子健就是TK
人氣(10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