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10 20:40:15| 人氣1,0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筆記(一)──第一部〈輕與重〉第1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一開始,Milan Kundera就提出了「永恆輪迴」(「永劫回歸」)這個問題。在眾多閱讀這本書的心得、感想、評論中,許多人均會馬上就這個問題提出解釋、說明、看法、感想等等,但若根據文本而非急著發言,那就會發現,Milan Kundera並未就這個問題提出解釋或說明,反而提出了更多的問題來供讀者思考。換言之,「永恆輪迴」這個想法在這裡僅僅是作為一個引子被提出的,也就是說,作為寫作這本書的源起、作為作者對歷史的思考後從某一切入點進入文本的一個起點;同時,這一表述的形式(提問)又標誌著作者風格的特性,因此,嚴格說來,任何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永恆輪迴」(「永劫回歸」)這一想法的題寫,都是作為「經驗讀者」(empirical reader)的自我表述,與Milan Kundera的文本無涉。

 

「提問」這一形式,出現在Milan Kundera的所有小說中,不論是透過人物、情節,甚或是作者本人的介入,這些提問引出的各種想法便成為其小說的諸多主題,因此他的作品經常予人眾多主題的印象。其表現方式經常是:首先提出對一個問題,然後就這個問題進行思索,再對這個思索本身進行再一次的反思(後設思考);或是透過不同的敘事人稱(如《玩笑》)來呈現主題的辯證與多面性。因此,Milan Kundera的「提問」更多地是提供讀者其思考的路徑與線索,而不是給出一個標準答案。

 

回到第一部〈輕與重〉第1章。

 

首先,Milan Kundera討論了「永恆輪迴」這一歷史事件的重複(repeat)與單一次(only once)發生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係,同時提出兩者本身以及相互之間的弔詭之處。

 

單一次(only once)發生的歷史事件既因其「不復回歸」而顯得了無分量、沒有意義,但是像法國大革命、納粹屠殺猶太人這樣重大的歷史事件,卻又因其「不復回歸」而顯得獨特,繼而被不斷地被探討、賦予意義。

 

由此,Milan Kundera區分了歷史事件的「事實」與「言說」(discourse)之間的區別。

 

最後,透過歷史事件「永恆輪迴」這一愚蠢之舉,以及大寫的歷史對小人物的遺忘,Milan Kundera再一次顯露出其對「歷史」的憎惡:

 

我的所有小說都流露出對歷史,對這敵對的、非人的力量的憎惡,它這個從外部而來的不受歡迎的不速之客侵入並摧毀我們的生活。(《被背叛的遺囑》)

 

Milan Kundera1章只用了很短的篇幅,丟出了一提問──「永恆輪迴」,緊接著便在下一章接著開始討論「輕與重」──這一其永恆關注的存在課題──之思考。

台長: Kouji
人氣(1,09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 |
此分類下一篇:關於Calvino《看不見的城市》的短筆記──前言
此分類上一篇:Note on Italo Calvino《短篇小說集》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