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11-05 06:11:09| 人氣20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三國風雲﹕敵人或朋友(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司馬炎興兵討伐惡王>

杜預在信上懇切地說:

「過去羊祜跟朝中大臣有許多意見不同的地方,所以每次遇見重大的事情都沒有公開討論,而是直接跟陛下秘密商議,因此計策的執行往往跟朝中大臣的意見相坐。陛下應該知道,凡做一件事都需要先比較利害關係,如今這場討伐孫皓的戰爭,十分之八九對我們有利,另外十分之一二頂多是無功而已,對我們不會造成什麼傷害。

您身邊的幾位大臣也許認為我們無法擊敗孫吳,他們為什麼會這樣想呢﹖那是因為所有的計策和戰略都不是出自他們,功勞也當然不屬於他們。我們若戰勝,這些人會為自己過去的觀點感到羞愧,所以才主張堅守不攻。如今朝廷的事情無論大小,大臣之間的意見分歧。一方面是因為人心不同的關係,另一方面則是有人仗著您的恩寵不顧慮未來可能發生的災難,因此輕視我們這些意見相同的人, 故意去贊同跟我們意見相反的人。

您應該還記得漢宣帝和趙充國的故事【註四】,當時這位老將軍提出如何抵禦蠻夷入侵的戰略,卻無緣無故受到朝臣的反對。然而漢宣帝還是派了趙將軍領兵去對抗敵人,結果他每戰必勝,使得那些曾經詰問和責備趙老將軍的大臣們最後不得不向他叩頭道謝,也從此堵塞了堅持異端論調的人﹗

自從秋天以來,討伐敵人的情勢越來越明顯。假如我們今天不去行動,等到孫皓因為恐懼而重新部署新戰略,或遷都武昌成功,讓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修建江南諸城和遷移百姓的計劃。到時候我們不但難以攻破吳城,野戰起來也可能一無所獲。現在我們把戰船集結於夏口,準備明年再去進攻,看來要達成統一的目標將遙遙無期﹗」

司馬炎才讀完信,張華突然站起來推倒棋桌,拱手請奏說:「陛下聖明神武,如今晉國朝野清平、國富民強﹔而吳王不但荒淫邪惡,還把百姓弄的窮困潦倒。如果我們今天去討伐他,一定可以不勞而勝,但願陛下不要再猶豫不決了﹗」

司馬炎聽了這一席話終於覺悟,很堅定地說:「卿子所說的一切,已經闡明了利害關係,我還懷疑什麼呢﹖」

說完隨即升殿,下詔命令杜預和其餘幾位將領分頭進兵,水陸兩軍共二十餘萬,戰船數萬艘。當時剛好是公元279年11月,每位將軍受命進攻的方向如下﹕

● 鎮東大將軍司馬(人由)向涂中,
● 安東將軍王渾、揚州刺史周浚向牛渚,
● 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
● 平南將軍胡奮向夏口,
● 鎮南將軍杜預向江陵,
● 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

由太尉賈充為大都督,總領六軍的戰略、協調、補給等重要的事宜。【註五】

晉軍攻打的消息很快就傳到東吳,吳主孫皓聽到後大為驚慌,馬上召集丞相張悌、司徒何植、司空膝循,共同商議退兵之策。

張悌提議說﹕「我們可以封車騎將軍伍延為都督進兵江陵,迎接敵方的杜預﹔驃騎將軍孫歆出兵對抗夏口等處的軍馬﹔臣子願意當軍師,率領左將軍沈瑩、右將軍諸葛靚,引兵十萬進駐牛渚,以接應諸路軍馬。」

===================
【註四】

趙充國(公元前137-52年),漢朝名將,字翁孫,隴西上邽人氏,後來移居到金城。他是騎士出身,為人沈默勇敢又富有雄才大略,從小就喜歡將帥之節,也很勤奮地學習兵法。長大以後對匈奴羌戎氐四夷的風俗習慣和軍事情況很有研究,在對抗四夷入侵的戰爭上,屢屢建功,讓蠻夷之邦損失慘重。

趙充國一生歷經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年紀到了七八十歲,依然帶兵對付入侵的蠻夷,而且每戰必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常勝將軍。他擁有一顆堅定的信心,也有一個敏銳的智慧和仁慈的胸懷,因此給了那些懷疑他、詰難他能力的卿大夫當頭喝棒,使得這些人不得不向他叩頭道謝。

趙充國對戰爭的主張大概可以歸納為下面四點﹕

(1)戰爭是「顯彰道德、為民除害」的工具,所以出兵的目的以「對付外族的入侵」為主,對內則以「人民的福址」為優先考慮(對內的軍事行動主要是用來懲罰不敬天、不愛民、不忠於民族、不孝於祖先的惡王﹐如商湯討伐夏桀、武王伐紂的戰爭),因此發動戰爭必須要很謹慎﹔即﹕「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舉得於外,則福生於內,不可不慎。」

(2)凡事要以「順服天命、討伐不義」為目標,行動上也要以順「天時地利」為原則﹔即﹕「因天時,誅不義﹔順天時,因地利。」

(3)一旦發生戰爭,在行動上時時要有戰略的準備,在休戰時要準備堅固的防禦設施,尤其要能保持實力,擁有一顆愛士卒的心,戰爭之前也要先把計策擬定妥善」﹔即﹕「行必為戰備,止必堅營壁,尤能持重,愛士卒,先計而後戰。」

(4)善戰的人要知道如何牽制敵人,而不被敵人牽制﹔如果無法達到有效的攻擊目標,則必須建立足夠的防守力量﹔即﹕「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攻不足者守有餘。」

由於趙充國的功績顯著,到了漢成帝時西羌再度入侵,上級為了鼓勵將帥們向趙充國看齊,乃召黃門郎楊雄替他畫像留念,並寫了一首詩歌紀念他:

明靈惟宣,戎有先零,先零昌狂,侵漢西疆﹔
漢命虎臣,惟後將軍,整我六師,是討是震﹔
既臨其域,諭以威德,有守矜功,謂之弗克﹔
請奮其旅,于颍之羌,天子命我,從之鮮陽﹔
營平守節,婁奏封章,料敵制勝,威謀靡亢﹔
遂克西戎,還師於京,鬼方賓服,罔有不庭﹔
昔周之宣,有方有虎,詩人歌功,乃列于雅﹔
在漢中興,充國作武,赳赳桓桓,亦紹厥後。

趙充國將軍一共活了八十六歲,關於他的生平,《漢書》有很詳細的記載,讀者不妨拿來讀一讀。

【註五】

這六軍的分配是依照《三國志》的記載﹕

冬,晉命鎮東大將軍司馬(人由)向涂中,安東將軍王渾、揚州刺史周浚向牛渚,建威將軍王戎向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向夏口,鎮南將軍杜預向江陵,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太尉賈充為大都督,量宜處要,盡軍勢之中。

基本上,《晉書》跟《三國志》的記載大同小異﹕

十一月,大舉伐吳,遣鎮軍將軍、琅邪王(人由)出涂中,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鎮南大將軍杜預出江陵,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東西凡二十餘萬。以太尉賈充為大都督,行冠軍將軍楊濟為副,總統眾軍。

至於《三國演義》的記載則差異比較大,尤其大都督是杜預而非賈充,出兵的數量也有出入﹕

命鎮南大將軍杜預為大都督,引兵十萬出江陵﹔鎮東大將軍琅琊王司馬(人由)出涂中,安東大將軍王渾出橫江,建威將軍王戎出武昌,平南將軍胡奮出夏口,各引兵五萬,皆聽預調用。又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浮江東下。水陸兵二十餘萬,戰船數萬艘。又令冠軍將軍楊濟出屯襄陽,節制諸路人馬。

==============
To Be Continued
==============

台長: 中生
人氣(20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