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03 17:02:50| 人氣28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聖誕節的故事-2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果以上面歷史的統計做為標準,而不以種族做為參考條件,那麼孟子的預測可以說非常準確:孔子之後的確有聖人出現。這位聖人雖然不生在中國,卻是屬於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範圍內的兄弟之邦…以色列!

接著讓我們來看孟子所說的這一段話:

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這段話的大意是:

依照歷史的經驗,每隔大約500年就會有賢明的君王興起,同時也會有德高望重的聖人出現。然而從周朝開基到現在,一共經過了700多年。照500年的週期來算,現在時間已經過了頭,衡量當前混亂的時局,現在正是聖賢出現的時候,可是為什麼他還一直不出現呢?難道天意不希望天下太平嗎?假如天意要天下太平,當今之世,除了我之外,還有誰能做到呢?

從這段談話裡我們不難看出,孟子對聖人的出現有很嚴重的急迫感。為什麼?為了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們來看孟子(公元前372-289年)所處的戰國時代。

稍微讀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戰國是一個混亂的時代,此時周王的聲望低落、無人尊敬,諸侯們互相打鬥殘殺,全中國陷於刀槍兵馬之下,無一天安寧。在上位的人為了權勢利益,逆天叛道,既殘暴不仁、又不誠不義;在下位的人也無能為力,只好隨波逐流。這跟孟子所提倡的「潔身、愛人、敬人、盡心、養性、知天、事天、祀上帝」等仁義禮智的哲學完全相反。

眼看中原兵荒馬亂、華夏民族迷失墮落,孟子不得不感嘆說:

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賢役大賢;天下無道,小役大,弱役強。斯二者,天也,順天者存,逆天者亡。...詩云:「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祼將于京。」孔子曰:「仁不可為眾也。」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不以濯也。詩云:『誰能執熱,逝不以濯。」

然而感嘆歸感嘆,再多的感嘆也無濟於事,因為中國人逆天叛道、迷失墮落已經到了無可藥救的地步,在中原這塊遼闊的土地上,不可能再找到像堯舜、商湯、文王、孔子這樣的聖人了。因此孟子只好站出來,期許自己說:「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話說回來,孟子雖然有這樣的期許,可是他又認為自己並不是聖人。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公孫丑和孟子的對話裡看出來:

有一天公孫丑問孟子說:「然則夫子既聖矣乎!」…這樣說來,老師您早就應該是個聖人了!

孟子回答他說:「惡,是何言也!昔者子貢問於孔子曰:『夫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夫聖,孔子不居,是何言也?」…不,你這是什麼話?過去子貢曾經問孔子說:『老師您是個聖人嗎?』孔子回答說:『聖人,我是不敢當,我只能說自己是一個學不厭而教不倦的人而已!』子貢接著說:『學不厭,是智慧的表現;教不倦,是仁義的表現。如今老師既仁義又智慧,當然是聖人啦!』你看,連孔子都自謙說不是聖人,我孟子怎敢說自己是聖人呢?

台長: 中生
人氣(28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