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23 09:00:00| 人氣1,178| 回應3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賭場資本主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已故英國政治經濟學家蘇珊1985年的《賭場資本主義》比前評《失靈的年代》《非理性繁榮》《資本主義的未來》《數字資本主義》《資本金融全球化》等更有資格當2008的全球經濟危機之先知!

資本主義原本是賭場啊!難怪會如前評開放睹><賺賭

豈只!人生本是場如後評之《理性賭局》,關鍵是《你賭對了嗎》你了解《賭博心理學》嗎,如今可《繞著地球賭》,只有中共還在禁《中國賭博史》。

 (英)蘇珊斯特蘭奇Susan Strange《賭場資本主義》(社科文獻,2000)

本書是英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專家蘇珊?斯特蘭奇的成名作。書中指出:現代資本主義體系已成爲一個巨大的賭場,每天卷入其中的資本之大,運轉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毫無選擇地被卷入其中。美元在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領域中的主導地位決定了美國是這個賭場中的導演和決策人。《賭場資本主義》的發表在世界各國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學者和大衆讀者中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熱烈地討論,尤其是對那些共同關心著金融市場,諸如銀行倒閉、金融欺騙、政治腐敗、洗鈔等問題的人們來說更是如此。 
蘇珊?斯特蘭奇(Susan Strange 1923~1998),英國著名國際政治經濟學專家、國際政治經濟學創始人之一、英國瓦維克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倫敦經濟學院榮譽教授,著有《賭場資本主義》、《英鎊與英國政策》、《貿易順差的國際政治》、《國家的退卻》、《瘋狂的金錢》等書。
目錄:
第1章  賭場資本主義
第2章  關鍵決策及其後果
第3章  一些其他闡釋
第4章  在黑暗中打賭
第5章  競猜遊戲
第6章  一些醫治處方
第7章  冷卻賭場

歐洲專家:美國"賭場資本主義" 害慘了發展中國家2008/10/02 鉅亨網 

美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拉美國家群起指摘美國商 界的貪婪作風,要求美國從速解決金融危機,有歐洲專家形容美國奉行「賭場資本主義」,甘冒高風險投資,但一旦爆煲,最受害的卻是貧窮和發展中國家。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議員舒爾茨表 示,這次危機顯示賭場資本主義的氾濫和不可靠,它只 有一個邏輯,就是填滿荷包。這次危機亦標誌著「弱肉 強食」資本主義的破產,它不再投資於企業和創造職位 ,而是以財生財,完全不受控制。
俄羅斯總理普京昨日亦把全球經濟危機,歸咎於美 國金融系統的「不負責任」。他說,這不是個別人士的 不負責任,而是整個系統的不負責任。他認為,美國無 能力作出適當決定,危機已衝擊俄羅斯經濟。
以往,美國對一些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迫使她們 開放經濟,部分國營企業私有化,貨幣與美元掛鉤,並 須採取痛苦措施,將負債降低。隨著信貸市場緊張,危 機漸漸顯現,一些商品型經濟尤其脆弱,因為工業國可 能降低大豆、鐵礦等的需求。美國政府監管不力,沒有 預防危機,因此被視為背叛了許多發展中國家。
巴西總統盧拉說:「我覺得很不公道,我們在20世 紀挨過多少飢餓日子,剛在21世紀開始改善,又要承受 國際金融系統的苦難。」哥斯大黎加總統阿裏亞斯也表 示:「美國的事影響全世界,尤其是我們這些小國。」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表示,世界正醞釀新經濟秩序 。應該怪責甚麼?帝國主義、美國和不負責任的美國政 府。從這次危機起,一個新世界冒起,這是個多極世界 。
在此危機之際,各國多份報章都提及中國對全球經 濟日益重要,期望中國出手相救。在阿爾及利亞,一份 報章頭版刊載了一幅卡通,山姆大叔(象徵美國)在毛澤 東(象徵中國)畫像前下跪祈禱說:「救我們!」
http://www.lovecity.com.tw/11581

抨擊賭場資本主義2007-01-08《金融時報》斯特凡斯特恩(Stefan Stern)  

“在現代社會,成功人士的典範,不是科學家、發明家或學者,而是金融家、賭徒和其他具有社會影響力的人。有時候,另外一些人也能成功,這是事實,但與金融寡頭和企業大亨們相比,他們的成功比例微乎其微,而且往往不能持久。他們無法與商業竊賊相提並論。”
這番話是倫敦Mayfair區——對沖基金發源地——在2006年11月的快照嗎?事實上並不是。它是英國工黨政治家安奈林•比萬(Aneurin Bevan)1952年在其《代替恐懼》(In Place of Fear)一書中寫下的。比萬有一種非凡才幹,能用睿智而尖銳的語言揭示事實真相。他的大多數熱情支持者會說,那是一種天賦。
五十年前,針對時任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Anthony Eden)爵士在蘇伊士運河危機期間的魯莽行動,比萬進行了抨擊。“(他)一直假稱,他現在入侵埃及,是爲了鞏固聯合國(UN),”比萬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Trafalgar Square)的一次著名演講中表示,“當然,每個盜賊都會說同樣的話:他會狡辯稱,入室盜竊是爲了訓練警察。因此,如果安東尼•艾登爵士說的是真話——他可能如此……那他就太愚蠢了,不配做首相!”這就是他那帶點預言意味的政治雄辯。
正是諸如此類演講的持久魅力,最近在倫敦舉辦的第五屆比萬年度紀念演講吸引了一大群人參加。這一次輪到英國工會總會(British Trades Union Congress)前秘書長約翰•蒙克斯(John Monks)作演講。蒙克斯現在是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洲工會聯合會(European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的領導人。
沒有哪個聽衆曾期待從蒙克斯口中聽到比萬式的激情雄辯,那從來都不是他的風格。1993年至2003年,他以溫和且頗具聲望的方式領導著英國工會運動。他是“溫和主義者”中的“溫和主義者”:盡可能避免對抗,鼓吹管理層和雇員在工作中結成夥伴關系。商界領袖很樂意與他打交道。
但這些領袖發現,蒙克斯的這次演講不那麽容易對付。面對如今的“增壓資本主義”(turbo-charged capitalism),蒙克斯一改他曾經的溫和態度,甚至似乎要放棄對夥伴關系模式的支持。他質問:“與誰成爲夥伴?”他表示,“工人和雇主之間的社會連結”一直在“瓦解——這種連結中曾包括廣泛的社會權利和義務,而對這兩者,‘新資本主義’什麽都不要。”
蒙克斯將企業的強大盈利能力,與某些企業近年來對待員工的無情做法進行了對比。這些無情的做法包括:大規模裁員,不斷威脅工作崗位可能遷往海外或外包。雖然員工的薪資中值不見增長,但創紀錄的高管薪金卻屢見不鮮。
他承認,過去他可能有點兒天真。 “我並未充分重視談判桌另一邊發生的事情,” 蒙克斯說。雖然他對商業領袖所處的無情壓力表示同情:“當你每年夜以繼日地爲銷售奔波的時候……就知道經營一家公司並不容易”,但他驚駭于收入過高的公司高管們越來越“無恥的”短期主義行爲。“他們越來越像(法國)波旁皇室了,他們應該知道波旁皇室最後的下場。”
對我這樣忍受了約翰•蒙克斯10年合理解釋的人而言,這次演講可謂非同凡響、破壞力極強。或許布魯塞爾的水土改變了他?或許比萬的靈魂在透過他說話?又或者,他只是在焦慮女兒男朋友的職業選擇?你猜到了,那個男孩正爲一家對沖基金工作。無論原因如何,他遭遇了一個挑戰。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08780

賭場資本主義的覆滅 2008-10-23朱進佳

近期掀起的金融海嘯,從作爲資本主義心髒的美國,擴散到全球。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紛紛出手“救市”,其實就是砸下令人目眩的金額,去拯救那些在金融市場這個賭場上“搏殺”失利的銀行總裁以及投機客們,讓金融巨鱷可以逃脫責任,並把一切虧損“國有化”——由普羅民衆去承擔資本家豪賭輸錢的代價。
從全球暖化、燃油危機,再到糧食危機,以及來勢洶洶的金融海嘯,已經讓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信譽”,像各國股市的指數一樣,一瀉千裏。鼓吹自由市場的資本主義在上個世紀在斯大林主義的廢墟上高呼“曆史終結”後不到20年,現在要在華爾街賭場經濟的瓦解邊緣等著終結。
華爾街經濟在瓦解邊緣
從去年開始美國次按風暴,不過是資本主義體制盈利至上而衍生出來的問題。當經濟好的時候,發展商大興土木,建造大量的房子,高價出售以套取厚利。還有投機客通過市場炒賣,讓房價愈炒愈高。盡管房子愈建愈多,不過,美國政府沒有一個爲全民提供房屋居住的政策,收入低微的打工一族都買不起價格不斷飈高的房子,只有望樓興歎。這個時候銀行就放寬貸款,借錢給中低收入人民買房子,當然其目的不是要居者有其屋,而是要“刺激房屋市場”。
但是,在自由市場的運作下,工人的實質工資日益下跌,導致他們償還不起銀行貸款,結果大量放貸的銀行在呆賬不斷累積下陷入困境,最後不是黃飛鴻收檔,就是伸出乞討之手等待政府救濟。金融巨鱷都不願自己承擔損失,要政府用人民的錢買下他們虧損,這叫“有福獨享,有難同當”嘛。金融巨鱷們在自己的財團關門大吉時可以拿走數以千萬計的大筆遣散費,而因削減開支而被裁員的工人們卻沒有這樣的“福報”了。
美國參衆兩院可以在不到一個星期的口沫橫飛下通過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但是消除美國國內貧窮所需的2000億美元卻遙遙無期。7000億美元是世界最貧窮49個國家總債務的兩倍。在新自由主義的吹襲下,貧窮國家債臺高築,而西方每給予的1美元援助,這些國家卻必須拿出25美元去還外債!
目前全球的貧富差距懸殊,造成每年有1100萬的兒童因缺乏醫療保健、衛生設施、糧食和水源而死亡。要拯救這些性命,只需要100億美元,也就是救市金額的70分之一!美國以及其它各國政府可以用天文數字打救幾個金融巨鱷,怎麽卻不能取消最貧窮國家的債務並消除貧窮?
即將卸任的美國總統布什在今年初,才否決了讓美國9百萬貧窮兒童受益的少于60億美元的醫療法案,他所給的理由是這個計劃沒有什麽好處。原來,那華爾街金融巨鱷的口袋,還重要過數以百萬計兒童的健康,這就是資本主義的“普世價值”。
以新自由主義旗幟橫行
在過去30年來,自從資本主義的戰後繁榮時期結束後,資本主義以新自由主義的旗幟繼續橫行,通過貿易自由化、取消市場管制,及大規模私有化,去讓資本財團得以生存下來,代價是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貧窮國家廣大勞動人民的權益被侵蝕和生活素質下降。爲了減低實質工資逐年下降的沖擊,各國爲資本財團賣力的政府,不斷使用債務去刺激經濟。單是在資本主義心髒的美國,家庭的債務已經高達12兆美元,平均每人必須花掉收入的14%去償還各種債務。
資本主義在過去30年已經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那就是大資本家不再用他們的資本去生産讓人們使用的産品,而是花在股票市場、衍生産品市場、外彙市場、金融市場等賭博性投資上。簡而言之,今天的資本主義經濟,是賭博式經濟,是賭場資本主義。
賭場資本主義在燃油危機、糧食危機,以及金融海嘯中,向世人展示了其巨大的禍害。但是,還是有很多的政治精英對此冥頑不靈,以爲可以把更多從人民身上得到的錢,注入到資本市場上,就可以像大強心針一樣,讓資本主義恢複(從來就不)“正常”的運作。
賭場資本主義引發的經濟危機,將讓全球進入另外一個蕭條期,而且將比上個世紀更加嚴重。經濟蕭條來臨時,受到最大沖擊的,肯定是廣大的工人階級以及基層人民。很多人將面臨失業,買不起日常必需品,生活素質愈來愈糟。資産階級政府還要強迫人民去承擔富豪們的債務,然後說什麽“同舟共濟”的鬼話。這就是資本主義的邏輯:經濟好時“富者愈富,窮者愈窮”,而經濟壞時“富者不富,窮者更加窮”!
我們不要任何的政府拿錢去救市,因爲那些盈利至上的財團富豪不值得我們去打救,他們還必須爲他們的爛攤子負責!這是制度的問題,如果不直指資本主義的問題根源,更多的危機將接踵而來。我們不只要拒絕打救賭場經濟,更要打碎這個摧毀著世界人民生活的資本主義!
注:“賭場資本主義”是已故英國政治經濟學專家蘇珊?斯特蘭奇(SusanStrange)在1985的同名著作中,對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一種比喻,用以形容當代資本主義具有高度的投機性和風險性。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10/23/38.html

賭場資本主義>百度百科 

  賭場資本主義(casino capitalism)是英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專家蘇珊?斯特蘭奇(Susan Strange)在《賭場資本主義》著作中對當代資本主義經濟的一種比喻,它形容當代資本主義具有高度的投機性和風險性。斯特蘭奇和其他一些西方左翼學者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恰如一個巨大的賭場,它具備了賭場的所有要素:賭徒、賭具、賭資、籌碼和賭場的規則,它也像賭場一樣充滿了投機和風險,少數賭徒可能一夜暴富,但更多的則是滿盤皆輸。 
  在西方左翼學者看來,當代資本主義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具有更大的投機性。這種投機性集中體現在當代資本主義的金融體系中。這一金融體系有極其複雜的結構,其成分除了傳統資本主義所固有的銀行、證券交易所、信托公司、期貨公司和保險公司等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新式基金會和投資公司,特別是金融機構的數量增加、交易規模和交易活動的範圍比以前更大,交易成本成倍增多,交易的手段更先進。從而,其賭場的性質也更加明顯。斯特蘭奇這樣來形容當代資本主義金融體系的賭場性質:“每天,這個賭場中進行的遊戲卷入資金之大簡直無法想像。夜間,遊戲在世界的另一邊繼續進行。在俯臨世界所有大城市的高聳的辦公大廈裏,房間裏滿是一支接一支不停抽煙的年輕人,他們都在玩這些遊戲。他們雙眼盯著電腦屏幕,屏幕上的價格不斷閃爍變化。他們通過洲際電話或電子設備來玩這種遊戲。他們就像賭場裏的賭徒,緊盯著輪盤上哢噠旋轉的象牙球,決定把籌碼放在紅盤或黑盤、奇數或偶數盤裡。”在當代資本主義的金融賭場中,既有大賭徒,也有小賭徒,而且賭博的方式也多種多樣。“除了輪盤賭、力點或紙牌以外,還可以在外匯市場及類似場所,以債券、政府有價證券或股票進行交易……。一些玩家,尤其是銀行,投入的賭註很大。也有很多非常小的經營者;有兜售建議提供內幕消息的人;還有向容易上當受騙的人散播體系流言的小販。在這個金融賭場裏,總管理員是大銀行家和經紀人。” 
  操縱資本主義金融市場這個大賭場的主要力量,是銀行家、資本家和專業經紀人。他們是這一賭場中的大贏家,他們已經形成為一個新的“債券持有階級”。瑞?坎特伯雷提出:“債券持有階級在適應其生存而形成的環境中逐步發展並繼續繁榮。其中的極少數成員事實上不僅擁有被公眾持有的所有債券,而且擁有大部分股票和其他的可在市場上流通的資產的價值。債券持有階級是超級富裕家庭中的精英,華爾街的一些投資銀行家和證券經紀人構成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他們大部分都有自己的交易賬戶。這一新的美國的有閑階級組成了年收入從開始大約19萬美元隨後上升到幾千萬美元的家庭。這一群體總人口僅約 110萬,或大約 50萬成年人,但他們的平均財富卻至少有790萬美元。” 
  尤其嚴重的是,資本主義的這一巨大賭場也把眾多的普通居民卷入其中。但是,“從來沒有人問過這些普通人是否願意用自己的工作、儲蓄以及收入來加入資本主義的賭場中進行賭博”。儘管極少數普通居民在這一賭場中偶而也有小贏,但從總體上說,普通大眾照例都是犧牲者。極少數人在這一賭場中的暴富,正是以傷害大多數普通人為代價的。少數人越賭越富,多數人越賭越窮,正是當代資本主義這一賭場的內在邏輯。坎特伯雷用統計數據證明瞭這一點:“華爾街為自我謀利益的理論告訴我們,在過去人們通過廣泛參與繁榮的金融市場,社會財富已經變得大眾化了。事實上,在1983年和1995年期間,美國最富裕的1/5的家庭的盈利大約是11%,平均凈金融財產的價值達到73萬美元。接下來的1/5的家庭損失了4.3%,再下來的1/5的家庭損失了7.8%,而最後4%的家庭的損失令人震驚,達 68. 3%,他們最後的金融凈值為負值,價值為一10.06萬元。如果我們回到財富榜的頂部,我們會發現這段期間最富的1%的家庭盈利將近20%,足夠把他們的金融財產的平均值提高到740萬美元。如果他們在接下來的三年裡繼續從債券和股票市場新增同樣比例的財富,那麼在1998年他們的平均金融財產將達到 1000萬美元。” 
  賭場資本主義理論除了強調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投機性外,也同樣強調其不確定性。在後一點上,它與德國學者烏爾裏希?貝克和英國學者安東尼?吉登斯等人提出的風險社會理論(risk society theoty)有異曲同工之處。貝克和吉登斯認為,全球化或後現代狀態對當代資本主義體系的主要影響之一,就是使它具有極度的不確定性和高度的風險性,當代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社會已經成為一個“風險社會”或進入了“風險時代”(the age of risk)。“他們的觀點是,現代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實際上促成了各種風險的大量產生,這些風險包括自然生態方面的風險和其他已被察覺和認知的風險,與此同時,現代的政治經濟制度和其他方面的一些制度和規範仍然在發揮著作用,並繼續導致各種風險的形成。他們還認為,由於社會進步所帶來的副作用和負面效應,現代社會還將不斷產生新的更大的風險。” 
  貝克於1992年發表了關於風險社會理論的經典之作--《風險社會:走向一種新的現代性》,首次提出了風險社會的概念。他在該書指出,西方發達國家正在從“工業社會”轉向“風險社會”。風險社會是一個充滿著不確定因素、個人主義日益明顯、社會形態發生本質變化的社會。此後,貝克又發表了一系列論著,進一步闡述其風險社會理論。按照他自己的解釋,風險或風險社會的概念具有以下8個要素: 
  l)風險與毀滅不一樣,它們不是指已經發生的損害。但風險確實有毀滅的危險。所以,它既不是毀滅,也不是安全,而是一種“真實的虛擬”。 
  2)它是有威脅的未來,成為影響當前行為的~個變數。 
  3)它是事實與價值在“數字化的道德”中的結合。 
  4)它是一種人為的不穩定,既是控制,又是失控。 
  5)它是知與不知的結合,即,一方面,在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對風險進行評估;另一方面,則是在風險不確定的情況下作出決策和行動。 
  6)風險的全球性,使全球和本土同時重組。 
  7)風險只有被社會感知時,才對現實構成真正的威脅。 
  8)在風險社會中,自然和文化之間的界限開始消失盧吉登斯特別強調全球化對於風險社會的影響。 
  他認為,“風險與冒險或者危險是不同的”,在“傳統文化中,沒有風險的概念,因為它們不需要這個概念”。風險有外在風險和內在風險兩種類型。外在風險是來自外部的、因為傳統或者自然的不變性和固定性所帶來的風險。內在風險是被製造出來的,指的是由我們不斷發展的知識對這個世界所產生的風險,是指在我們沒有多少歷史經驗的情況下所產生的風險。他認為,大多數的風險屬於內在風險,包括環境和生態的惡化。不過在吉登斯看來,風險也並非全是消極的,它也有積極的一面,它是社會變化的動力之一。它是現代性的產物,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固有特性之一。“實際上,如果沒有它,資本主義是無法想像的,也是難以運轉的。”然而,全球化及隨之而來的風險社會,“帶來了其他形式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使得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沒有越來越受到我們的控制,而似乎是不受我們的控制,成了一個失控的世界”。 
  斯科特?拉什在這方面甚至比貝克和吉登斯走得更遠。他認為,當代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不僅進入了風險社會,而且開始形成一種“風險文化”。他說,技術資本主義所導致的“這些始料不及的風險和危險將不再是由工業社會的物質化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和危險,而是從信息領域、從生物技術、從通訊和軟體領域產生出的新的風險和危險,例如金融風險和各種危及人類生存的風險和危險等”。他分析說,“由於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技術資本主義各種門類的防範和化解風險的專業系統程式的日益複雜化,各個領域都存在危及全人類生存的混亂無序的不確定性,都存在危及全人類的巨大風險。人類為了防範和化解風險而不停地忙於改進和更新各種專業系統程式,忙於解決各種問題。可是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各種問題花樣翻新,層出不窮。這就是風險文化時代,人們的主要任務就是防止和排除諸如生物技術。空間技術等飛速發展後所導致的包括生態風險、核風險在內的各種可以危及人類毀滅人類的巨大風險。” 
  不少西方左翼學者指出,造成賭場資本主義的投機性和高風險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政府要對這種投機性和風險性負主要的責任,“金融市場不穩定和投機的根本原因,是不負責任的政府,而不是脆弱的金融機構。貪婪的交易商或者熱鬧的創新。過大的財政赤字、國家作為借款人的拖欠,以及糟糕的貨幣管理等都是災難性的。”所以,對於那些激進的左翼學者來說,要真正剋服這種投機性和風險性,就必須進行體制改革。 
《賭場資本主義》是英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專家蘇珊?斯特蘭奇(Susan Strange) 的成名作。書中指出:現代資本主義體系已成為一個巨大的賭場,每天卷入其中的資本之大,運轉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毫無選擇地被卷入其中。美元在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領域中的主導地位決定了美國是這個賭場中的導演和決策人。《賭場資本主義》的發表在世界各國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學者和大眾讀者中引起了極大的興趣和熱烈地討論,尤其是對那些共同關心著金融市場,諸如銀行倒閉、金融欺騙、政治腐敗、洗鈔等問題的人們來說更是如此。
http://wiki.mbalib.com/w/index.php?title=%E8%B5%8C%E5%9C%BA%E8%B5%84%E6%9C%AC%E4%B8%BB%E4%B9%89&variant=zh-tw

台長: 阿楨
人氣(1,178) | 回應(3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經濟管理 |
此分類下一篇:《理性賭局》
此分類上一篇:《資本金融全球化》

阿楨
找出股市、房市走勢 美3學者獲經濟學獎【聯合報2013.10.15

美國經濟學家法馬、席勒和韓森對資產價格的經驗分析,改進了股市、債市和房市等資產市場長期走勢的預測方法,十四日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說,三人的個別研究,「為現今對資產價格的理解奠定基礎。資產價格部分取決於風險和風險態度的波動,部分取決於行為偏好和市場摩擦」。
  三人的研究影響許多人的投資方式,並促成指數型基金的崛起。
皇家科學院說,未來幾天或幾周的股票或債券價格難以預測,但要預測未來三、五年的價格走勢卻是可能的。三位獲獎者的研究分析,得出這些看似驚人與矛盾的發現。
  七十四歲的法馬被譽為「現代金融之父」,他在一九六○年代提出理論,主張短期股價走勢是「隨機漫步」(random walk),無法預測,因為新的資訊很快反映在股價上,因此,任何投資人,甚至是教授都無法占有優勢。
  法馬的研究使投資人質疑花錢請人主動管理投資組合的價值,助長了指數型基金的盛行,徹底改變華爾街的操作模式。他得知獲獎後說,十四日的課還是要上,而且「考試照常舉行」。
  六十七歲的席勒在一九八○年代發現,長期股價較容易預測,因為股價波動遠比企業配發股利的波動大,當股價與股利的比率(本利比)太高時,股價就會跌;本利比太低時,股價就會漲,因此可預測長期股價,此模式也適用於債券。
  席勒是獲獎者中名氣最大的,他以準確預測科技股泡沫化和美國房市次貸危機而聲名大噪,他長期研究房價,與凱斯共同建立標準普爾凱斯─席勒房價指數(Case-Shiller Index)。在得知獲獎後,席勒說,如果善加規範,金融會是「我們文明的核心」,而當前的危機「反映出我們正著手矯正金融體系的錯誤與瑕疵」。
  六十歲的韓森為計量經濟學家,他發展出的統計方法,用於測試和改進資產定價理論。三人專長不同,但都是資產定價的專家,將分享八百萬瑞典克朗獎金。
  相關新聞
席勒 二度成功預測泡沫
對手同獲桂冠 好尷尬
泡沫學者獲獎 「具警世意義」
金融市場 不只是賭場
吳中書:定價研究 可避開泡沫化
2013-10-15 11:30:44
版主回應
名家觀點/大師理論 反映人性盲點【經濟日報 2013.10.15

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法馬、韓森、席勒三位美國經濟學家以「資產價格實證分析」同獲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中,74歲的法馬現為芝加哥大學特聘財金教授,65歲的韓森是芝加哥大學特聘經濟及統計教授,67歲的席勒是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
  這三位學者中,最資深的法馬所提出的市場選擇理論,裡頭關於有效市場價格的假說認為,股價反映所有可能影響價格的訊息,因此,在訊息充分公開的市場中,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測股票的價格,他點出股市的隨機不可預測特性。
  席勒則認為,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依其理性,考量股價背後資產未來的收益,進而評估股價,換言之,就是人們可以依照基本盤來預測股價。同時他也融入心理學等行為科學理論和方法,證明人們並非完全的理性,而是有限的理性。
  換言之,席勒認為,人的大腦不會像電腦一樣,準確考量各種因素,進行股價評估,相對地,而是從有限的資訊中,快速地做出選擇,有鑑於此,人們有時候對於股價的判斷會有失誤的情況。若轉換到現實之中,這種失誤的判斷演變到極端,就是民眾盲目追逐股價,明明泡沫化危機在前,仍視而不見,導致金融危機的產生。
  韓森則是透過他非常強的計量模型,提供股價波動的預測模型。
由於2008年的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此時這三位大師榮獲桂冠,算是符合預期。全球金融流動隨著全球化的進展,流動性日漸轉強,目前已經遠超過勞力、貨品的流動。
  另一方面,金錢的流動不但快速,更可能透過信用市場,進而影響到生產面,影響實體經濟。然而,席勒等人點出的觀點卻又顯示,再受限的理性下,金融市場短期的波動卻相當難以掌控。
  席勒和很多位經濟學家在1980年代就察覺,美國資金過於寬鬆,錢淹腳目,將造成資產泡沫的現象,因此2005年席勒示警美國房市的潛在危機。然而,市場的不理性面仍持續增長,最終還是導致金融海嘯的爆發。
  據聞當金融危機發生時,英國女王問了很多經濟學家,為什麼事先沒有預測到海嘯的發生,算是打了經濟學家一巴掌。這也呼應到席勒預期在有限理性下的人類行為,不容易用理性的傳統經濟學模型預測。
  儘管這樣的現實似乎有些悲觀,但這三位學者的理論都增進我們對於金融市場現實的了解,雖然目前無法確認他們的理論產生具體影響,但透過這些先進的觀點中,讓我們從而避免可能造成金融危機的潛在因子。
  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幸在1988年到1993年在芝加哥大學求學,曾目睹法馬和韓森兩位的風采。這兩位教授都是治學相當嚴謹的老師,學生要是沒有料,他們不會跟你打哈哈,但只要學生提問題,有經過思考,教授都會很認真的跟我們談,不會因為我們是學生就有所敷衍。
  不止這三位學者,在芝加哥大學,幾乎每走幾步路,就會遇到諾貝爾獎得主。但從這些學者身上,看不出得獎在他們生活中改變了什麼,他們只是依舊朝著自己的方向,持續不斷的投入研究心力。這樣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本文由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莊奕琦口述,記者邱建業整理)
2013-10-15 11:35:04
阿楨
談「新資本論」【經濟日報╱丁予嘉2014.04.28

法國經濟學家Thomas Piketty最近出了本新書「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上架後旋即銷售一空,引發了世人的高度關注。
  各界是讚歎驚艷、或是口誅筆伐都好,這年頭很少有經濟書傳達近乎理論般的烏托邦概念,實在不可多得。書中大篇幅提供的貧富差距資料是為作者核心思想的根源,點出了資本主義下的不公與不義,無怪乎有人拿該書與馬克斯的「資本論(Das Kapital)」相提並論,因為兩者皆為無產階級發聲,只是出版年份差了有150年之久。
  正因為時代背景不同,Piketty在書中後段提出了積極的解決方案。他建議,對資本(財富)課稅、並將稅制全球化(Global tax on Capital),將有助於平抑所得不均、且有效防堵資本外逃避稅的現象。
  將此對照目前全球的稅制環境,多數國家僅針對所得、少有對資本課稅的實例,如同作家Peter Coy於該書的書評中舉例,目前西班牙雖有針對資產課徵了2.5%的財富稅,法國亦有名為團結稅(Solidarity tax)的類似作法,但前者已令各界試圖撤銷,後者則有引發資本外逃之嫌,等等都凸顯對資本課稅的難度。當然,這或許都含有資本家以權勢阻擾稅課的成分。
  所以,Piketty宣稱喜歡資本主義中配置資源的效率,但不喜歡它分配所得的方式,邏輯上、實務上都會遇到些瓶頸。
  如果你聽過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市場經濟就知道,該主張將價格機制形容成看不見的手,從每個「利己」的動機出發,然後通過完全的市場競爭,達到效率的最大化。
  可是,光是「利己」動機就不是個Piketty會認同的前提,這和單純訴求公共利益的高尚情操相去甚遠了!還有,追求效率的其一途徑是透過對上下游增加溢價能力而得,這又與規模經濟脫不了關係,有賴資本家的支持,畢竟魚幫水水幫魚,財富成了經濟效率的犒賞,資本愈大,伴隨效率愈佳,資本家不該隨便被賦予掠奪的原罪,且粗糙地向資本課稅也會降低投資的意願。
  公允一些,閱讀此本書須有更正面實際的想法。Piketty一書向世人點醒了貧富惡化的危險性,世人得更體會資本主義的負向影響力,而不是完全歌頌其優點。
  且當局者也須努力,向財富階層證明,稅收如何被妥善運用在創造社會共榮,方能擁有更多稅課的正當性,也才能在成功收稅後,向中低收入者實現保障的承諾。
2014-05-02 10:34:40
版主回應
21世紀資本論 揭穿資本主義假面具【經濟日報社論2014.05.02

紐約時報報導,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的著作「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在全球經濟學界投下一枚震撼彈,揭穿當代資本主義的偽善面具,並預測工業國家的資本不均情況將更為惡化,對民主政治的公平、正義價值造成深沉且惡質的衝擊。
  著名經濟學者米拉諾維奇稱此書為「經濟思想的分水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說,此書「將是今年、且可能是十年內最重要的經濟學著作」。該書已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皮凱提在書中最震撼的觀點是,二次戰後30年間工業國家出現的貧富差距縮小,只是一段「反彈波」,之後又再度擴大,未來更將持續惡化。在這個大約30年左右的「反彈波」中貧富差距之所以一度縮小,是因為經過一戰、經濟大恐慌及二戰之後,嚴重摧毀了私人資本累積,加以二戰後由於人口及經濟增長異常快速,及提高富人稅賦,皆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這是皮凱提對於長期歷史發展現象的觀察,道出了一個通常為大家所忽略的現象及問題。
  更精彩的是在於他對於此一長期貧富不均現象的解讀,主要與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偏高報酬有關。皮凱提研究工業國家幾世紀來的財富累積及經濟成長統計數據,顯示資本所創造的所得成長率是經濟成長率的好幾倍,亦即所得流向工資的比率持續縮小,以致於工資成長率鮮少超過經濟增長率。以近30年的情況而言,資本的年報酬率達到4%或5%,而經濟年成長率僅1.5%左右,因而擴大了貧富差距。
  皮凱提因而擔心,這樣的形勢如果持續下去,將對民主政治的公平與正義造成巨大傷害,因而作出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其中最主要的是建議對實質財富(扣除負債)全面課徵累進稅;但稅金不應交給無效率的政府,而應重分配給資本較少的人。
  相對於二戰以來全球(主要是西方)經濟學發展的主潮流一味地沈迷於數理化、計量化、模型化的大趨勢而言,皮凱提的這本新書確實讓人一新耳目,他在經濟思想上的新發現,以及對當代政經體制的深刻反省,確實擔得起經濟學界對他的高度評價。不僅如此,對照於近年來因為貧富差距擴大而引發的全球性社會運動,從美國的「占領華爾街」,到中東北非的茉莉花運動再到台灣最近的太陽花學運,這位法國學者皮凱提的觀察角度及其分析與建議,也都極具現實意義。
  鑑於皮凱提的「資本新論」極可能受到更廣泛的關注與討論,我們也提出幾點補充性看法,供各方參考。
  一、首先,皮凱提發現並指出的貧富差距持續惡化乃是一種歷史常態,其中原因除了有皮凱提強調的資本報酬相較於勞動報酬長期偏高一點之外,或許還有另外兩個推波助瀾的因素。一是近幾十年來風起雲湧的全球化大潮流:全球化本質上就是資本主義的全球一體化,自然有利於將資本主義內在基因中的所得差異化,在全球範圍中進一步地強化。其次,則是近年來尤其是金融海嘯之後,幾乎所有先進國家樂此不疲的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其在資產泡沫形成及因而造成的貧富差距惡化上的效應也不容低估。
  二、長期性的貧富差距擴大,固然對民主政治的公平與正義造成傷害,它其實也會因制約消費等內需的增長而不利於經濟的成長。換言之,一個表面上的社會問題其實在長期間也是一個本質上的經濟問題。
  三、這就讓我們想到了更早的馬克斯的《資本論》。馬克斯對資本主義的未來所作的評論與預言,或可與皮凱提的《21世紀的資本論》相互比較與啟發。
  四、如何針對貧富差距問題採取對策,除了財稅政策,似乎應有一些更積極性的做法,包括對公司法(組織)有關利潤分配機制的檢討改革及國家在整體公共資源更公平合理的配置等方面。果如此,皮凱提之書就真有可能成為「經濟思想的分水嶺」了。
  回應
這哪能算甚麼「經濟思想的分水嶺」? 仍舊是要續行資本主義,只不過調整技術細節以對治尚未爆發的資本主義惡果而已.
加稅案立院過關 富人加稅、上班族減稅 明年開徵
落實回饋稅…9500富豪 貢獻99億稅收
金融業加稅 一年多繳240億
租稅負擔率 有望甩全球最低
回饋稅難能可貴 租稅公平大步邁進
知識經濟時代 貧富差距 重稅難解

詳參【圖博館】:《現代資本主義理論》 《資本主義的未來》 《數字資本主義》 《資本金融全球化》 《賭場資本主義》《誰偷了我們的工作》 《委外革命》賦改會 節稅下有對策 避稅天堂
2014-05-02 10:48:06
阿楨
攻占馬桶府

  館長真是先知,又預知到反服貿/核四/自貿區/...等敢做不敢當的無賴之徒1會搞聲東擊西之計、攻占總統府!
  館長又非政治巫師2,只要依理性專業事實之研究,便能預測到金溥聰3會將計就計!
  所言極是!從對馬丟鞋、車撞總統府,在這啥都要馬負責4的民粹之島5,負責國安的金小刀、當然會想到攻占總統府!
  這些職業學生6和暴民7當無賴甭種也就算了,但怎可靠造謠說謊在反服貿/核四/自貿區/...?
  怎不可了?你沒聽過台獨的道德觀8「有比誠實更高的標準」嗎?再說、不啥都反、還叫民主反對黨?
  原來如此!這廿年來,台獨、在朝時先在教改9上灌輸反中意識形態、在野時則在網上逢迎鄉民糞青10的網路謠言文化11,難怪這些無賴甭種會靠造謠說謊在反服貿/核四/自貿區/...!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689276
2014-05-03 11:13:20
阿楨
物價與工資

楨:接下來的二文<戶政系統eTag北宜直鐵><物價與工資>實在很不想再評,實在很厭、歹灣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了,但不甘心已花時間收集相關新聞,故勉強貼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32876
2014-05-27 08:13:40
阿楨
物價與工資

楨:接下來的二文<戶政系統eTag北宜直鐵><物價與工資>實在很不想再評,實在很厭、歹灣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了,但不甘心已花時間收集相關新聞,故勉強貼之!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7932876
2014-05-27 08:14:49
圖博館
《經濟學原理》作者曼昆:我為什麼反對向富人加稅?2015-8-9

  去年法國經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21世紀的資本論》中對貧富差距口誅筆伐,似乎通過向富人徵稅,再經過政府轉移支付給窮人成為縮小貧富差距的全球公認有效路徑。
  但也有人持不同觀點,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前美國總統經濟政策顧問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便是“劫富濟貧”的強烈反對者之一。鳳凰評論《高見》欄目專訪格里高利•曼昆教授。
  一.消滅不公平制度,而非貧富差距
人們常常把平等和公平這兩個概念弄混。平等就是烏托邦,但公平則不是,喬布斯憑藉天才一樣的創新獲得了比所有人都多的財富。人們覺得不公平,主要是因為少數人通過尋租等不正當手段鑽到了製度的空子而發財致富。
  二.富人避稅辦法多,中產階級易受傷
美國社會儘管也存在著尋租等行為,但1% 最富有的人大部分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借助全球化市場的槓桿獲得了巨額的財富。儘管1% 獲得了全部收入的20% ,但支付的所得稅卻超過了40% ,是剩下95% 人群的納稅總和。
  三.貧富差距難避免
通過政府提高累進稅和轉移支付等手段直接干預收入差距並不能改變貧富不均的現狀,相反如果是因為勞動者技能或者科技進步導致的收入差距擴大,政府的多此一舉反而會破壞經濟秩序和影響經濟效率,而如果是因為尋租等腐敗導致的收入差距擴大,則需要通過制度和監管來正本清源。
  回應
在米國就不要討論“消滅不公平制度”這個話題了吧?
不知道觀察者網友哪來的勇氣處處嘲笑美國,美國有問題,中國問題難道比美國少了?是貧富差距比美國小,還是教育比美國更公平?       
你是小學生還是大學教師? ----中國每年7、800萬大學生畢業, 你覺得比米國教育公平不?有錢人可以靠捐助、後門、推薦信(屁民找名人要推薦信容易麼)、貴族運動…… 百花齊放的方式進大學, 確保了有錢人後代素質好的素質教育優先!
中國有資格笑美國?       
中國至少嘗試過一次,美國有這個膽量嗎?而且現在中國也會走中庸之路,盡量控制這個差距,但是美國在控制方面力量也不夠。這節能減排一樣。中國有能力實現,美國可就說不定了。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5_08_09_329969.shtml
2015-08-10 08:36:47
圖博館
資本主義沒告訴你的23件事(2版)
作者: 張夏準 五南出版 2014

內容簡介

  本書引經據典,內容闡述金錢、平等、自由和貪婪等引人入勝的議題,印證目前「自由」市場不但對人們不利,對於經濟運作的方式也不具效率。作者提出各種事項,並展現確實有更好的方法。

張夏準(Ha Joon Chang)

  被譽為「最近十五年經濟學界最令人興奮的思想家」。他是發展經濟學的專家,並在劍橋大學研究發展政治經濟。二○○五年,獲得華西里•列昂惕夫獎(Wassily Leontief Prize)的經濟學獎。著有《富國陷阱》(Kicking Away the Ladder –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二○○二年)(贏得二○○三年的綱納•繆達爾獎(Gunnar Myrdal Prize))以及《富國的糖衣》(Bad Samaritans: Rich Nations, Poor Policies and the Threat to the Developing World)(二○○七年)。

目錄

第一件事 沒有所謂的自由市場 
第二件事 公司經營不應以老闆的利益為出發點 
第三件事 富裕國家中,大多數人的薪酬超過應有的水準 
第四件事 洗衣機改變世界遠超過網路 
第五件事 認為人性是最壞的,你所得的就是最壞的人性 
第六件事 更高的總體經濟穩定度並沒有使世界經濟更為穩定 
第七件事 自由市場政策鮮少讓貧窮國家致富
第八件事 資本有國籍性 
第九件事 我們並非生活在一個後工業時代 
第十件事 美國並沒有世界最高的生活水準 
第十一件事 非洲的低度開發並不是天註定的 
第十二件事 政府能挑出致勝王牌
第十三件事 讓有錢人坐擁更多財富,並不會讓我們變有錢 
第十四件事 美國企業主管的薪酬過高 
第十五件事 窮國人民比富裕國家的更具創業精神 
第十六件事 我們沒聰明到可以任由市場發揮 
第十七件事 教育程度提升本身並不會讓國家致富 
第十八件事 對通用汽車有益的事情,未必對美國有利 
第十九件事 儘管共產主義瓦解,但我們還是生活在計畫經濟之中 
第二十件事 機會平等不見得公平 
第二十一件事 大政府讓人們更接受變革
第二十二件事 金融市場的效率得收斂,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效率 
第二十三件事 良好的經濟政策無須優秀的經濟學家
收回
2015-09-09 10:15:20
圖博館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托瑪.皮凱提 , 衛城出版 ,2014-

當企業購併國家:從全球資本主義,反思民主、分配與公平正義
諾瑞娜‧赫茲 經濟新潮社 ,2014

資本主義大變形
(美)戴維·斯托克曼 , 中信出版社 ,2014

資本主義的代價:後危機時代的經濟新思維
羅伯.巴伯拉 陳儀 , 美商麥格羅‧希爾 出版 2009

慈悲的資本主義:開創自由人生的16信條
理查.狄維士 , 世潮出版 2009

流氓經濟:資本主義的黑暗與泥沼(2版)
洛蕾塔.拿波里奧尼 , 五南出版 2014

勞工自主企業:創造經濟民主,挽救崩壞的資本主義與政治民主
理查.沃夫 , 麥田 出版 2014

聲的資本主義:電話、RADIO、留聲機的社會史
吉見俊哉 , 群學 出版 2013

資本主義新論:當前爭論的分析與綜合
(法)朗班 , 東方出版社 ,2015

商品美學批判︰關注高科技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美學
(德)豪格 ,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3

審美資本主義:品味的工業化
(法)阿蘇利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

蝗蟲與蜜蜂:未來資本主義的掠奪者與創造者
(英)摩根 ,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

市場的構造:21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社會學
Neil Fligstein , 群學 出版 2007

品格致勝:以自覺資本主義創造企業的永續及獲利
拉哲.西索迪亞 約翰.麥凱 , 天下文化 ,2014

中國改革模式:在共產黨領導下發展資本主義
單少傑 , 天地圖書 ,2014

中國與歷史資本主義
Timothy Brook and Gregory Blue/著 巨流圖書公司 ,2004

基督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韋伯 , 遠流出版 2007

資本主義與現代社會理論︰對馬克思、涂爾干和韋伯著作的分析
(英)吉登斯 ,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

變化中的資本主義︰美國商業發展史
(美)布德爾 , 中信出版社 ,2013

中國共產黨與資本主義:從否定到肯定的兩次循環
祁建民 , 人間出版 2012

休克主義︰災難資本主義的興起
[加]克萊恩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0

大轉型,邁向資本主義4.0:兩百年的角力誰將再起?下一個三十年是什麼面貌?
阿納托萊.卡列茨基 , 臉譜 出版 2012
2015-09-09 10:44:36
圖博館
世界大恐慌:自由資本主義的全面崩盤瓦解
伊恩.布雷默 , 商周出版 ,2012

十字路口:瘋狂資本主義的終結和人類的未來
[英]彼得·諾蘭(Peter Nolan) , 中信出版社 ,2011

資本主義與當代醫療
楊倍昌/主編 , 巨流圖書公司 ,2011

資本主義的法律基礎
[美]康芒斯 , 商務印書館 ,2006

資本主義的變與常
Herbert Kitschelt等/著 , 韋伯 出版 2005

全球化與資本主義
Robert Boyer等/著 , 韋伯出版 2004

資本主義與自由
密爾頓.傅利曼 謝宗林 , 五南 出版 2014

民主與資本主義
鮑爾斯,金蒂斯/合著 , 桂冠 出版 1995

宗教與資本主義的興起
(英)托尼 ,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德]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費爾南.布勞岱爾 , 廣場出版 ,2012
2015-09-09 10:45:41
圖博館
研究發現:你越愛錢 錢越不愛你!2016-08-22 鉅亨網

《CNNMoney》報導,一個新研究發現,近 60% 的投資人若在「愛錢」這個指數得分越高,財務狀況就越糟。此乃道富銀行研究中心調查全球 3000 個散戶所得出的結果。
道富全球研究主任 Suzanne Duncan 表示:「人越愛錢,損失的錢就越多。」愛錢者常被「立即的滿足左右,只注意短期效益,他們現在就想要錢。」
道富也發現相反的說法也成立:越不愛錢的人做出的投資決定較優。
愛錢的人比較不會將儲蓄視為優先,或是準備退休計畫。他們常買高賣低。當接受調查時,他們說寧願現在拿 1000 美元,也不願等 5 年獲得 1900 美元。
雖然美國是華爾街所在之處,但它在愛錢指數的得分不是最高。印度高達 93% 的受訪者得到高分,再來是中國及巴西。美國則有 65% 的投資人得高分。
Duncan 將已開發國家愛錢的原因,歸給缺乏社會安全網,如提供老年穩定的社會福利。她說,這讓人們更愛錢。
一個愛錢之人顯露出的現象,在於花很多時間用手機:他們每天花 29 分鐘看財經 app,而愛錢指數低的只花 15 分鐘。
而愛錢程度也與年齡有關。年輕人愛錢程度勝過父母及祖父母。約有 67% 的千禧世代得到高分,嬰兒潮世代則為 48%,二戰那代只有 35%。
而你的富有程度與愛錢程度無關。Duncan 表示,這與錢的情感連結關係較大。
Duncan 給的建議是:專注在目標上,而不是背後的回報。
「如果專注在目標上,我們發現這麼做的人,會更容易達成財務目標。」她說。
2016-08-23 09:33:23
圖博館
停滯的年代:全球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
The Age of Stagnation: Why Perpetual Growth Is Unattainable and the Global Economy Is in Peril
作者: 薩特雅吉特.達斯
原文作者:Satyajit Das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6/10/31
  內容簡介
世界如今進入「新平庸狀態」,
經濟高成長、投資高報酬的美好日子已經過去了。
如果你曾經為了自己終日忙碌不已、拚命工作,
卻仍不禁為未來生活煩憂,這本書能夠為你提供一些解答。
  本書作者薩特雅吉特‧達斯是國際上備受敬重的顧問和金融市場評論家,曾經預測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2014年榮獲彭博(Bloomberg)遴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50位金融思想家之一。
  達斯在經濟金融領域具有超過35年的經驗,在本書以宏觀角度為我們剖析全球經濟從二戰後至今的發展。他指出,世界如今正進入一段停滯期,處於「新平庸狀態」,情況類似日本逾二十年來的低靡不振,無論傳統與非傳統的經濟政策,都無法有效刺激經濟成長。
  二戰後,全球絕大多數地區在歷經戰火洗禮後,經濟持續復甦並進入空前擴張期,產業、社會、民生不斷繁榮發展,出口所得和投資與日俱增,薪資和生活水準蒸蒸日上。二戰後的數十年間,政策重心從工業與社會轉向經濟與金融,經濟活動和經濟成長愈來愈仰賴「金融化」,消費和投資愈來愈仰賴借貸。到了2007年時,美國要增加1美元的經濟活動,必須增加5美元的新債。但過度負債有如龐氏騙局,繁榮假象不會持久,借來的終將要還。
  戰後的經濟榮景到了2007年告一段落,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空前的財富損失。戰後的經濟擴張,因為高負債、全球經濟嚴重失衡、過度的金融化,以及氾濫的福利支票重壓而崩潰。
  在2007年到2014年間,全球債務增加了57兆美元,企業、家庭和政府的債務全都增加了。債務有如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全球經濟上方;雖然全球多數民眾都有一些必備的最新電子玩意兒,但並無法遮掩多數人的生活水準停滯不前的事實。工作變得比較沒有保障,薪資若非縮水、便是停滯;就算是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的速度也放緩,投資風險也可能比預期中高。
2017-05-27 10:46:54
圖博館
多數人愈來愈難找到安穩的工作、賺得合理報酬、維持尚可接受的居住條件,並且為退休存夠錢。未來的世代前景黯淡,科技進步甚至加重了就業與所得的跌勢,消滅了某些工作。儘管如此,達斯認為,必要的改革其實一點也不複雜,但變革是痛苦的,必須拿出勇氣願意犧牲。
  達斯在本書最後提出一個思想實驗,說明恢復經濟、金融和社會永續性需要哪些大規模的變革。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破產的冰島已經做過這種實驗,該國在經歷艱難的調整之後,已經走上復甦之路。
  目錄
序 言 嚴酷的現實
第1章 遠大前程:戰後的繁榮與衰退
第2章 借來的時光: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大衰退的起因
第3章 逃逸速度:經濟政策的能與不能
第4章 成長之終結:經濟長期停滯和新平庸狀態背後的因素
第5章 無米之炊:經濟成長的資源和環境局限
第6章 尋求自保:全球化的逆流
第7章 從金磚國家到脆弱五國:新興市場的興衰
第8章 經濟隔離:不平等加劇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第9章 信任之終結:民主赤字如何損害經濟活動
第10章 連帶傷害:一般民眾承受的後果
後 記 為盛宴買單
  嚴酷的現實
  世界正進入一段停滯期,也就是所謂的「新平庸狀態」(the new mediocre)。經濟成長告終、經濟狀況脆弱且波動,如今是所有社會和政治爭論的背景,雖然有時大家都沒有挑明這一點。就個人而言,這是攸關人類的希望和夢想破滅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多數世人逐漸相信經濟可以無限成長,也相信世界可以無止境地改善下去。在樂觀精神不受約束之下,許多人認為所有經濟和社會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繁榮和生活水準進步的基礎日趨不穩,但大家卻漠視這個問題。不過,一如俄裔美國小說家暨哲學家艾茵‧蘭德(Ayn Rand)所言:「你可以逃避現實,但避不開現實的後果。」
  未來是否能有更好的生活水準?
  經濟空前擴張的年代不光彩地告一段落,是多股力量匯聚的結果。自1980年代初期以來,經濟活動和經濟成長愈來愈仰賴金融化(financialization)──所謂金融化,是指以金融交易取代工業活動,而且消費和投資愈來愈仰賴借貸。到了2007年時,美國要增加1美元的經濟活動,必須增加5美元的新債,而這個比率是1950年代的五倍。結果是債台高築,借款人無力償債,觸發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和隨後的經濟大衰退。但是,整個世界借錢成癮的情況,看來卻絲毫未有改善。如今,債務日增已成為拖慢經濟成長的一個因素。
2017-05-27 10:47:32
圖博館
除了這些金融問題外,另一些因素也加重了經濟困難,包括人口成長放緩和人口老化;生產力成長和創新的速度放慢;一些關鍵的資源,例如水、食物和能源,即將出現短缺的情況;以及人為的氣候變遷和極端天氣。國際貿易量和資本流動量成長放緩,是拖累經濟成長的另一項因素。新興市場受惠於全球經濟成長,近年也支撐全球經濟成長,但如今也出現了成長放緩的情況。不平等加劇,也影響經濟活動。
  當局因應全球金融危機的政策是「延續和假裝」(extend and pretend),掌權者選擇忽略和掩蓋根本問題,採取「以拖待變」的策略。他們假定,增加政府支出、壓低利率和為貨幣市場挹注流動資金,將可創造經濟成長。他們假定,這些措施將可推高通膨、壓低債務的實質價值,藉此減輕債務負擔。但經濟活動對這些傳統政策措施反應冷淡,多數國家的通膨欲振乏力,持續偏低。當局被迫訴諸未經考驗的政策,力求藉此爭取時間,讓經濟能像以前那樣,達成可自我維持的復甦。這些空前的政策突破了經濟學的界限,可惜至今仍未成功。結果,我們浪費了以高昂代價爭取到的時間,必要變革至今仍未發生。
  在那些已經復甦的國家,金融市場多數回到了危機前的水準,甚至已經再創新高。但是,實體經濟狀況並未恢復正常狀態。雖然多數民眾都有一些必備的最新電子玩意兒,但並無法遮掩多數人的生活水準停滯不前的事實。工作變得比較沒有保障,薪資若非縮水、便是停滯。在已開發國家,公認的必要生活條件,例如教育、房屋、醫療、老人照護、儲蓄和退休,如今愈來愈難實現。相較於父母輩,未來的世代可能不會有那麼多機會,生活水準也可能降低。
  美國的復甦情形雖然優於其他先進國家,但國內的中產階層正日趨脆弱。所得屬中間20%的美國家庭如今收入不如全球金融危機之前,資產淨值也有所萎縮。在2014年,44%的美國人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層,顯著低於2008年的53%。同樣在2014年,18歲到29歲的美國人有49%認為自己屬於社會下層,遠高於2008年的25%。德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的情況也類似。
  在受創較為嚴重的國家,情況惡劣得多。雖然有人說希臘經濟已恢復成長,但該國經濟規模萎縮了四分之一。受薪資和退休金縮水影響,希臘人的支出減少了40%。官方數據顯示,26%的希臘勞動人口失業,年輕人失業率更是超過50%。一名評論者甚至指出,政府可以節省教育支出,因為既然有些工作根本就不存在,花那麼多錢在教育上是多餘的。
2017-05-27 10:50:22
圖博館
永遠學不會教訓
  央行壓低利率、政府增加支出的結果,是全球債務不減反增。20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之後,多數人認為銀行已經大到危險的程度,但此後銀行變得更大,市場勢力也更加集中。在美國,目前最大的六家銀行控制美國金融體系近70%的資產,所占比例增加了約40%。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JP Morgan)總資產超過2.4兆美元,資產規模比多數國家還大。許多國家的政府至今仍然認為,銀行大到不能倒。
  許多國家致力將自身問題轉移出去,摒棄國際合作,改為奉行損人利己的策略。受制於有害的報復措施,例如亦步亦趨的降息行動、貨幣戰爭,以及限制貿易的措施,各國均很難占得決定性的優勢。
  這些政策也已經為新的金融危機創造了條件,浮濫的資金人為推高了金融資產的價格,令這些價格顯著超過資產的真實價值。這些資金有相當一部分流向新興市場,造成這些市場的動盪。全球經濟沉溺於政府和央行的支援,可能已經承受不起低利率和浮濫資金消失的打擊。當局發現自己愈陷愈深,幾乎完全失去迴旋餘地,無法輕易停止支撐經濟的措施。
  因為一些複雜和令人不滿的折中取捨,互有關係的難題,變得更加棘手。較低的經濟成長有助減少損害環境和節省資源,但我們必須為此降低生活水準,而且債務問題也將因此惡化。經濟加速成長可以提高生活水準,但如果這仰賴債務融資,我們業已沉重的負債將進一步增加,而且環境和資源壓力也將加重。
  較低的大宗商品價格,有助刺激消費和經濟成長,但這會鼓勵我們增加使用不可再生的資源,加速破壞環境。大宗商品價格偏低,也會造成通膨率下滑或通貨緊縮(物價下跌),結果所得無法成長或甚至萎縮,管理高負債這項任務,將會因此變得更加艱難。這種情況也將導致背負重債的企業和仰賴出售大宗商品的國家收入減少,影響它們的成長和償債能力。另一方面,通膨可降低實質債務負擔,但會懲罰儲蓄者,也會傷害窮國的低下階層。
2017-05-27 10:51:08
圖博館
減少商品和資本的自由流動,或許對個別國家有所幫助,但由此造成的國際經濟戰爭,將會令所有人變窮。
  認清真相
  必要的變革其實一點也不複雜,但這種變革是痛苦的,我們必須拿出勇氣願意犧牲。生活水準將實質降低,民眾將必須增加儲蓄、減少消費。我們的工作生涯將延長,許多人將回到這種狀態:退休是相當奢侈的事。政府將加稅,政府提供的服務將提高收費以反映成本。我們必須更重視實體經濟,也就是商品和服務的生產與銷售。金融機構將必須回歸它們支援經濟活動的本分,而非致力從事或促進投機活動。
  在各國內部,隨著不同群體致力爭奪經濟產出和各種利益,不平等程度可能進一步加劇。在各國之間,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有些國家會用公平的手段,有些則可能會為了占得優勢而訴諸不正當的手段。短期而言,節儉的人將發現自身儲蓄的價值有所萎縮,因為他們將被迫承受危機的部分代價。未來的世代將必須為祖先的錯誤和揮霍買單。
  必要的調整規模多大仍不清楚,確切的路徑和需要的時間也不確定。拒絕正視問題的情況相當普遍,政府普遍不願承認現實中沒有無痛的解決方案。許多國家的政府倡導撙節政策,有時也付諸實踐,但又安撫民眾,說他們的生活水準是可以維持的。政界不願接受一項事實:民眾對公共服務的需求,與減稅政策有著不可調解的矛盾。在國際峰會上,各國領袖經常表示擁護國際主義,但他們實際奉行的政策,卻含有強烈的國族主義。
  因為知道社會契約需要經濟成長和繁榮支持,從政者和政策制定者無論意識形態如何,都不願坦率討論生活水準下降的問題。他們宣稱危機令人疲乏,並指問題太遙遠了,不必立即因應。因為害怕在選舉中慘敗,他們屈服於渴求假確定性和「安慰劑政策」(只有安慰作用、沒有實效)的民粹情緒。但是他們這麼做,不過是在堆積問題而已。
  銀行業者和財務顧問考慮到自己的利益,會不想告訴客戶真實的經濟前景。壞消息不利於生意,而媒體和評論界也傾向強調好消息,他們認為事實太令人沮喪了。因此,優先要務是維持一切如常的表象,以便培養信心。
  一般人不願意承認自己必須有所犧牲,但愈來愈多人對現狀由衷感到不安,對未來則感到恐懼。所有人都意識到,我們最終將必須為無可避免的調整付出巨大代價。問題不僅在於經濟困境的威脅,還在於對喪失尊嚴和自豪感的恐懼,這是一種普遍的無力感。
2017-05-27 10:53:29
圖博館
大緊縮:人類史上最危險的觀念
Austerity:The History Of A Dangerous Idea
作者: 馬克‧布萊思
原文作者:Mark Blyth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4/03/01
  內容簡介
  撙節,真的可以解決金融危機嗎?
  事實上,它不僅危險,而且根本無效!
  歐美國家都把政府支出當作是魯莽的浪費,認為因此才讓經濟變得很糟,所以紛紛施行嚴苛的預算裁減撙節政策,來解決金融危機。政府說我們寅支卯糧,該是勒緊腰帶的時候。這種說法可是順理成章地遺忘所有這些債務到底是怎麼來的。欠下這麼多錢可不是因為政府亂花錢,而是為了救援瀕臨崩潰的銀行體系,捐輸巨額資金幫助它們重整所造成的結果。透過這些措施,原本應該算是民間的債務變成政府債務,那些真正捅下漏子的傢伙卻若無其事地逍遙法外,把罵名留給政府,又讓全體納稅人來負擔債務。
  這個負擔現在正以全球實施撙節的形式進行著,透過降低國內薪資和物價的政策,希望能夠恢復競爭力且達成平衡預算。布萊思指出,撙節其實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思想,過去一百年來都有許多國家想透過裁減支出來達成經濟成長,但這些歷史實例再再顯示它根本無效,一再死灰復燃的撙節思想不會擴大經濟成長、帶來機會,當所有國家都這麼做的時候,只會讓全球經濟越玩越小。
  布萊思的《大緊縮:人類史上最危險的觀念》,第一部(前述第二、三章)檢視撙節危機的來龍去脈,以及它在歐洲如何耍弄人類史上最大的改頭換面把戲。第二部(第四、五、六章)將討論撙節儉約的思想史背景,及撙節政策在自然史中的實踐狀況。第三部(第七章)將對上述這些討論做簡短的總結時會說到,或許我們就該讓那些銀行倒掉算了,以及如果採行撙節儉約我們會走向什麼樣的死胡同。
  布萊思在《大緊縮:人類史上最危險的觀念》的第一章裡,概述了撙節及債務。
  第二章說明已開發國家的債務危機並不是因為政府揮霍、支出浮濫造成,將拼湊各種事證,揭示美國金融業內爆如何衝擊美國、歐元區及其他諸多國家,造成各國債台高築的真相。
  第三章分析美國銀行業產生的私人債務最後是如何被改為「主權債務危機」,苦主成為揮霍無度的歐洲國家,介紹這場金融危機如何在歐洲改頭換面。
  第四章探索撙節概念從何而來,有哪些人為之倡導立說?
  第五章檢視德國的秩序自由主義,這套想法對當前歐洲危機已證實是出乎意料地重要,並在凱因斯理論歷經漫長寒冬之際做為儉約思想的大本營。第六章檢視撙節的實踐成果。
2017-05-27 11:02:13
圖博館
國內外學者專家、媒體大力推薦
  朱敬一 中研院院士
  邱正雄 永豐銀行董事長
  吳惠林 中經院研究員
  專文推薦
  吳中書 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
  李桐豪 政大金融系教授
  周行一 政大財管系教授
  林建甫 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陳冲 總統府資政、東吳法商學院講座教授
  劉孟奇 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副教授
  劉瑞華 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蔡明忠 富邦金控董事長
  蘭萱 知名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
  目錄
推薦一 經濟學家當如是也! 朱敬一
推薦二 主權債務危機的安定力量 邱正雄
推薦三 千錯萬錯都是「銀行」的錯 吳惠林
台灣版序
自 序 撙節開支,一段個人歷史
第一章 概論撙節、債務及其寓意
第一部 為什麼大家都需要撙節儉約
第二章 美國:大到不能倒?銀行家、金融援救與歸咎國家
第三章 歐洲:大到救不了?永遠厲行撙節的政治把戲
第二部 撙節儉約的雙重歷史
導 言 撙節儉約的思想史和自然史
第四章 危險觀念的思想史,1692-1942年
第五章 危險觀念的思想史,1942-2012年
第六章 撙節的自然史,1914-2012年
第三部 結論
第七章 銀行的終結、新故事與課稅時代來臨

富國的糖衣:揭穿自由貿易的真相(2版)
Bad Samaritans: The Myth of Free Trade and the Secret History of Capitalism
作者: 張夏準
出版社:五南
出版日期:2014/05/25
  內容簡介
  佛里曼說:「世界是平的」。本書告訴你:「平的世界背後是赤裸裸的謊言」
  揭開資本主義的幕後祕密:英、美等國過去依賴高門檻保護措施創造經濟霸權,在成功前從未實施自由貿易,卻枉顧自身經濟成長歷史,施壓發展中國家走未經驗證的路。富國為何要向貧國洗腦:「自由貿易必定致富」?
  一九八○年代以來,全球奉行自由市場的核心信念。但我們似乎忘了,台灣、日本及南韓皆是在政府干預及保護下實現經濟奇蹟。就連歷史上最成功的兩大經濟體:英國及美國,也深具保護主義色彩。  
  作者張夏準是劍橋大學的韓裔經濟學者,被譽為「最近十五年經濟學界最令人興奮的思想家」。他以透明的經濟發展史、鮮明的對比分析及可靠的數據,一一揭露被掩蓋遺忘的致富進程。揭示英美歷史上的高額關稅、減少外資規範背後的陰謀、開放資本市場所帶來的金融風暴,一再提醒我們自由貿易絕非萬靈丹,同時也不見於這些富國經濟發展的歷程。
2017-05-27 11:04:07
圖博館
美國霸權浩劫:全球逃不掉的掠奪,要靠亞洲逆轉新局
作者: 吉承勳
出版社:上奇時代
出版日期:2013/03/29
  內容簡介
  一極強權走向尾聲,多極世界興起!
  美國面對接踵而來的財政、政治問題,已經焦頭爛額。
  自顧不暇的它為何要分心關注亞洲?
  亞洲藏著什麼威脅美國霸權?
  或逆轉局面的祕密武器?
  翻開世界歷史:
  1950年後……
  美國以軍事力量贏得老大哥的地位,
  全球化模式大力輸出美式文化、在世界各角落賺了許多的錢。
  2008年後……
  美國用全球通用貨幣的美鈔,輸出了自家的通貨膨脹,
  破壞了全球生產供應鏈,造成歐、亞、非各國政治、經濟動盪。
  2013年……
  石油美元、糧食美元聯手掠奪世界。
  頁岩油--能源新革命將重啟霸權版圖新分配!
  公平、正義、均富共存,從亞洲開始成就。
吉承勳
  出生於甘肅蘭州,祖籍海南島崖縣,黃埔軍官世家
  曾居中國西北、廣東、香港、臺灣、美國及中國各大城市
  現居臺灣、中國、美國
  學經歷:
  中原大學物理系學士
  美國堪薩斯大學 ( Kansas University ) 數學系碩士
  美國史丹佛大學 ( Stanford University ) 作業研究(Operations Research)系博士 / MBA研究
  曾任美國全球跨國電子公司及系統工程公司國際專案執行長
  中國首都鋼鐵公司首位國際顧問
  中國天津無縫鋼管廠建廠全球技術引進者及顧問
  曾任「臺灣知識服務發展協會」執行長
  現任宇太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總經理  
目錄
導讀
  第一章、現代金融的興起
1.1. 海上技術的稱雄
1.1.1. 捕魚技術的領先
1.1.2. 造船技術的進步
1.1.3. 稱雄的海上運輸
1.2. 荷蘭東印度公司 - 全球第一家公眾集資的公司
1.2.1. 東印度公司的成立
1.2.2. 全盛時期
1.3. 阿姆斯特丹金融中心的建立
1.3.1. 阿姆斯特丹銀行的成立
1.3.2. 阿姆斯特丹的交易所
1.3.3. 現代金融革命,成就了荷蘭的霸權
1.3.4. 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中心
1.4. 荷蘭霸權的興衰
1.4.1 荷蘭的獨立
1.4.2. 荷蘭鬱金香泡沫事件
1.4.3. 霸權的衰弱
2017-05-27 11:13:21
圖博館
第二章、英國殖民主義的興衰
2.1. 英國政治體制的變革
2.1.1. 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2.1.2. 英國內戰
2.1.3. 光榮革命
2.1.4. 奠定現代國家的基礎
2.2. 工業革命的領導者
2.2.1. 工業革命
2.2.2. 技術領先的影響力
2.3. 國際金融中心
2.3.1. 特許成立的英格蘭銀行-第一家現代中央銀行
2.3.2. 英鎊成為全球貨幣-金幣本位制
2.3.3. 倫敦的金融中心
2.4. 英國霸權的興衰
2.4.1. 全盛時期
2.4.2. 英國金融的衰敗:英國南海泡沫事件
2.4.3. 英國霸權沒落的開始:兩次波爾戰爭
  第三章、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
3.1. 歐洲國家的霸權爭奪
3.2. 美國獨立戰爭
3.2.1. 戰爭前的背景
3.2.2. 獨立戰爭
3.3. 美國南北戰爭-農業社會的轉型
3.3.1. 美國領土的擴張
3.3.2. 戰爭前的狀況
3.2.3. 南北戰爭
3.4. 資本主義的壯大
  第四章、美國的擴張政策
4.1. 美國中央銀行的成立
4.1.1. 私人的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之誕生
4.1.2. 「借錢,打仗,再借錢,再打仗」的國策
4.1.3. 被刺殺的美國總統
4.2. 美國的擴張政策
4.2.1. 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的角色
4.2.2.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的角色
4.2.3. 蘇聯的解體
4.3. 霸權的衰落
4.3.1. 「911」事件
4.3.2. 錯誤的戰略
  第五章、美元的霸權
5.1. 美元成為全球貨幣
5.1.1. 黃金本位制
5.1.2. 布列敦森林體系
5.1.3. 美元本位制
5.2. 美元霸權的危機
5.2.1. 美元危機
5.2.2. 石油美元
5.2.3. 糧食美元
5.3. 科技領先全球
5.3.1. 推動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石化
5.3.2. 領導第三次工業革命-資訊+網路
5.4. 美國紐約金融中心
5.4.1. 金融革命
5.4.2. 金融工具創新的成功
5.4.3. 金融商品的創新
  第六章、美國的衰落
6.1. 華爾街集團的控制
6.1.1. 美國國債危機
6.1.2. 美國人民的利益與華爾街集團的利益 - 背道而馳
6.1.3. 美國人民的覺醒-聯邦收回「印鈔權」
6.2. 窮兵黷武的衰落
6.2.1. 霸權思想的迷失
6.2.2. 美國的國力不能勝任它的承諾
6.3. 知識經濟社會
6.3.1. 知識經濟社會的特點
6.3.2. 環境保護
6.3.3. 循環生產
6.3.4. 知識整合平臺的功用
6.4. 美國知識經濟社會的優勢不再
6.4.1. 知識社會的架構
6.4.2. 金融產業的欺騙性
6.4.3. M型社會無法逆轉
6.4.4. 美國社會福利制度將無法照顧多數人民
2017-05-27 11:15:24
圖博館
第七章、美國金融風暴
7.1. 量化寬鬆(QE)造成美元信用破產
7.2. 危機爆發
7.3. 軍事霸權途徑解決全球貨幣問題
7.4. 中、美、歐貨幣本位制協商解決全球貨幣問題
  第八章、人類建設中層的文明架構
8.1. 文明的演變
8.2. 資本主義的定義
8.3. 社會主義的定義
8.4. 美國人民的覺醒 - 「選舉」取代「革命」
  第九章、中美博弈 - 決勝關鍵在經濟
9.1. 美元陷阱
9.2. 中國的經濟革命
9.2.1. 市場化
9.2.2. 全球化
9.2.3. 全面開放
9.3. 中國的產業革命
9.3.1. 中國產業革命的市場潛力-城鎮化
9.3.2. 建立知識整合平臺
9.3.3. 建立知識整合平臺的產業鏈
9.4. 中國的金融革命
9.4.1. 金融商品的革新 - 城鎮化的發展基金
9.4.2. 鼓勵創新的環境 - 區域金融中心的建立
9.5. 中國跳脫美元陷阱
9.5.1. 中國的產業升級
9.5.2. 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
9.5.3. 大規模發行人民幣的國債
9.5.4. 中國經濟「軟著陸」
9.6. 建立人民幣全球的「印鈔權」
9.6.1. 中國經濟戰略的配合
9.6.2. 採用「輸入模式」
9.6.3. 採用「輸出模式」
  第十章、中國和平崛起的新戰略
10.1. 國際地緣政治的新變化
10.1.1. 變化新趨勢
10.1.2. 變化後的地緣政治
10.1.3. 中國國際政治的新戰略
10.2. 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
10.2.1. 美國重返亞洲
10.2.2. 亞州各國軍事霸權與經濟發展的選擇
10.2.3. 中國和平共處的戰略
10.3. 中國「價值外交」新戰略
10.3.1. 「價值外交」- 提昇國家的「軟實力」
10.3.2. 中國自身外交戰略的再定位
10.3.3. 中國對美國的外交關係
  第十一章、中國的金融戰略
11.1. 今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
11.2. 金融戰略
11.3. 西方金融中心的轉移-香港
11.4. 亞州金融中心的轉移-臺北
11.5. 南亞金融中心的建立-昆明
11.6. 中亞金融中心的建立-烏魯木齊
11.7. 北亞金融中心的建立-哈爾濱
11.8. 全球金融中心的建立-上海
2017-05-27 11:17:14
圖博館
理性的非理性:誰都逃不過的10大心理陷阱 Rational Irrationality
作者: 鄭毓煌, 蘇丹
出版社:智勝
出版日期:2014/11/01
  內容簡介
  是什麼讓蘋果的Mac在與微軟的PC競爭中反敗為勝?星巴克咖啡如何風靡全世界?中國聯通是怎麼制定3G套餐的?中國南方航空公司為什麼會推出「高端經濟艙」?淘寶的光棍節網購為什麼會那麼瘋狂?
  在本書中,你會發現那些最優秀的企業、那些脫穎而出的品牌,無不把全部精力和時間投入到對「人」的了解上。傳統經濟學認為人們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做出各種令人匪夷所思的「非理性」決策。
  這本書把心理學和經濟運作規律完美結合,透過講解10項行為經濟學法則,從人的非理性角度出發,深入剖析潛伏在日常生活中的10大心理陷阱,從而透徹地研究市場中人性行為的複雜性及其重要的商業運用。
  21世紀是變革的世紀,傳統商業的營利模式、生存模式受到互聯網的嚴重衝擊,行業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在變化的世界裡,永遠不變的是人的行為,他們總是被共同的規律所引導著。只有看透人的非理性行為,才能洞悉商業和人性的本質!在大變革時代,人們需要再造競爭力。這本書會告訴你,如何用非理性的積極力量,構築現代商業競爭力。
  企業經營者、市場行銷人員、廣告從業者……甚至你我每一個人,只要身處商業社會,只要面臨選擇,就必須上完這10堂課!這也是每個想要幸福生活、快樂工作的人最期待的書!
  目錄
第1章 對比效應: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
第2章 評估模式:女子相親是否要帶女伴
第3章 折衷效應:不只是中國人喜歡中庸之道
第4章 沉沒成本:人們為什麼總停留在過去
第5章 損失規避:敢不敢冒險,會不會說話
第6章 稟賦效應:敝帚為什麼自珍
第7章 心理帳戶:錢和錢不一樣
第8章 交易效用:網購為什麼瘋狂
第9章 錨定效應:好的起點是成功的一半
第10章 過度自信:不僅僅是吹牛

剩者為王:誰說動物不懂經濟學
作者: 王汝中
出版社:知青頻道
出版日期:2012/12/05
  內容簡介
  21世紀企業必修的新課程——動物經濟學。
  史上第一本系統深入研究 「企業寒冬」及企業如何「過冬」的專著。
  以動物為師,學習企業過冬的生存法則。
  作者用仿生學的特別視角,生動準確地分析了各種動物的過冬本領及對應的53種企業的過冬哲學及方法。實為企業家、管理者、財經研究人士的「過冬」必備!
2017-05-27 11:18:38
圖博館
★ 以動物為師,企業過冬的「道」:
  以蜂王為中心——重視領導者的作用;鳥雀換上厚羽毛——提前預備過冬的「防寒服」;蝙蝠倒掛——保證核心競爭力;冰蛇過冬——挖掘產品新用途。
  ★ 以動物為師,企業過冬的 「法」:
  燕子出國——走出去,開拓新的經濟沃土;角馬遠徙 ——跨區域經營拼的是實力;稚魚洄游——立足差異化市場;馴鹿南遷——放棄不賺錢產品。
  ★ 以動物為師,企業過冬的「術」:
  怕光的鼴鼠——建立經濟根據地;避債蛾的口袋——找棵大樹好乘涼;天牛的隧道——通向創新市場;蜣螂「推糞球」—— 有足夠的技術儲備才能走的更遠。
  目錄
第一章 寒流侵襲,經濟嚴冬真的來了!
第二章 吹響防寒的號角,這個冬天企業該如何度過?
第三章 學聰明的動物,準備過冬的棉衣
第四章 學勤勞的動物,儲備過冬的糧食
第五章 學勇敢的動物,不停地遷徙
第六章 學最懶的動物,適時冬眠
第七章 學愛心的動物,養育蟲卵過冬
第八章 學智慧的動物,找一塊安全地帶
第九章 剩者為王的過冬精神
第十章 嚴冬遲早過去,做好迎接春天的準備

像植物一樣活過來:植物中的魔鬼經濟學
作者: 王汝中
出版日期:2012/12/05
  內容簡介
  ★ 企業開拓市場、佔領市場、鞏固市場,可以向迎春花、冬小麥、水葫蘆、蒲公英等植物「取經」。
  ★ 參透制度的重要和管理的奧妙,可以向藤蘿、向日葵、沙棘等植物「討教」。
  ★ 打造產品的競爭力,可以向蘋果、地瓜、桑葚、紅柳等植物「學習」。
  ★ 贏得顧客喜愛和信任,並牢牢抓住顧客的心,可以向洋槐、梧桐、含羞草、榴槤、板藍根等植物「看齊」。
  目錄
第一章 東風送暖,經濟復甦的春天就要到了
第二章 有些花草起的早--捷足先登,搶佔市場
第三章 有些花草會淘寶--即時推出核心產品策略
第四章 有些花草情未了--追情人一樣追顧客
第五章 有些花草要幫扶--管理要跟上
第六章 有些花草很俊俏--啟動人力資源的開關
第七章 有些花草學變身--給創新施點魔法
第八章 有些花草擅結夥--規模求來效益
第九章 有些花草永不倒--栽下品牌常青樹
第十章 些花草根基牢--企業文化是永動機
2017-05-27 11:23:57
阿楨
【韓】李根、金旭:東亞資本主義為何陷入困境 2020-10-16 環球時報

“東亞奇跡”發展模式不少國家最近都出現經濟增長率下降、分配條件惡化等現象,韓日都如此(楨:中?) 。如今“資本主義”模式面臨相似的困境。
  原因十分複雜,其中經濟過度“金融化”。即金融資本行業過度膨脹,淩駕於製造業行業之上,導致一些製造業企業不願把利潤所得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投資,而是將其分配給股東或熱衷於獲取公司股份主導權等,但分配條件卻進一步惡化,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率停滯不前也就在所難免了。
  新冠疫情暴發後,不難發現這種“華爾街股東資本主義”遭受重創。美國經濟學家羅德里克曾提出“全球化的三元悖論”,即經濟全球化、國家主權完整和民主政治不可兼得。面臨全球化退潮,,減少資本過度流動、確保匯率和利率自主性,成為更多新興國家追求的政策組合。(作者分別是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建國大學教授)
  相關新聞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中國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
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
2020-10-17 08:52:25
阿楨
自由主義是商人的哲學,認為衝突能帶來善果 2020-10-20 復旦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

人和人之間的生存競爭註定是衝突的。但各大文明都希望通過消除內部衝突來實現和諧。無論是中國上古的宗法還是中古的禮教法家。各宗教文明,不管是婆羅門教、佛教還是諸亞伯拉罕宗教,也都希望通過教義消除社會內部的衝突。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雖然講階級衝突,但目標卻是一個大同世界。
  自由主義不同。自由主義是商人的哲學,不僅允許衝突,而且要論證衝突的合理性、道德性,甚至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就反對和諧論。
  資產階級起初並不掌握政治和軍事權力,在教權和貴族的籠罩下,它只能通過經濟手段來鬥爭。所以它強調自由競爭、自由契約和商法-民法規則。後來它俘獲了國家,手裡有了權杖和槍炮,就用來保障它在世界上進行競爭。等它進一步強大,就甩掉國家,躲在政府背後監管著靠法律和契約運行的社會。
  經濟上,自由主義聲稱自由競爭會改善人類總體福利,從亞當•斯密到福利國家理論,雖然在干預問題上有不同立場,但都屬此論。
  國際上,聲稱自由競爭和全球化最終會提升各民族福利。
  政治上,主張政治多元主義,聲稱各種社會利益自由衝突博弈,最後會導向公正的結果。
  法律上,主張法治,所有矛盾都可通過訴訟來解決。
  文化上,主張各種觀點、信仰、身份自由競爭。
  這些聽起來都挺有迷惑性的,中國的社會科學幾十年來大多淪為這些觀念的傳播和再生產機制。但是只要到真實的世界中看一眼,所有的這些自由主義原則,無一例外地有利於強者,有利於生產資料和財富的所有者。
  針對今天網路上的輿論狀況:看似每個人都獲得了表達的自由,實際爭論的目的是為了達成共識、實現改進,還是僅僅為了表達情緒,陣營劃線,黨同伐異,為撕而撕?
  回應
 所以,古代中國不會自動發展到資本主義,中國的工業化會用另一種不同的方式來完成,亞細亞生產方式...五段論在中國是不成立的。
 中國本來就要資本主義萌芽,沒有衝破封建主義而已。
 即使中國有資本主義的萌芽,也不會發展到資本主義制度,這是由中國文明所制約的。
2020-10-22 10:54:39
阿楨
國會暴亂是個轉捩點,美國軟實力要恢復了

美國《國家利益》網站2021-01-09刊登小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的文章稱,特朗普時代對美國的軟實力並不友好,但美國是一個“有恢復和改革能力的國家”,20世紀60年代美國也遇到了種族暴亂、抗議和越戰泥潭一系列問題,美國隨後通過改革“恢復了軟實力”。1月6日的暴亂和“珍珠港事件一樣”,是一個臭名昭著的日子和“轉捩點”。在特朗普下臺後,如果拜登緩解了美國政治的“極化對立”,控制新冠疫情,美國將恢復一系列“軟實力”,重新吸引其他國家。
  回應
從下坡轉折到墜崖?

川普2021-01-05號召百萬川粉抗議6日國會認證選舉人票. 美總統認證大混戰,川粉攻破國會4死、華府宣布宵禁,拜登怒轟形同叛亂,川普喊話川粉:該回家了,拜登:示威者是暴徒,要求川普立即上電視公開講話. 國會暴亂中認證拜登為第46任總統. 臉書/推特…社媒全面封殺川普. 臺外交部表遺憾,網酸:倒戈了,應召回駐美代表,抗議美警鎮壓自由打死人? 不撐川普太陽花民主嗎? 企業紛紛開除參暴員工. (回應:美式雙標也來了,國會前的示威者是暴徒在叛亂,臺灣太陽花/香港反送中暴行叫民主! 華府太陽花,美國反送川,空心菜要出來嘴砲支援一下! 美共(美國共和黨)加油,川粉加油,公民不服從! 川普已達到癱瘓國會目的! 香港暴動社媒怎不封殺呢?雙標! 這是民主自由嗎?工作權都不見了!秋後算帳?這是香港要學的先進經驗! )

美國民主還能再搶救一下嗎? 2021-01-11

本文節選自《民主是如何死亡的》一書,作者認為特朗普政府及共和黨組織核心空洞化導致了美國目前的政治危機,通過分析德國基民盟的建立,試圖為美國的危機尋找出路。由於兩位作者受限於立場,僅僅從民主黨的角度出發對共和黨進行批判。然而美式民主積弊已久,拯救之路任重道遠,作者對於民主黨寄予的厚望是否能成真,依然有待時間的考證。
  回應
寫這篇文章之前,你應和福山溝通一下
民主是人民當家作主,美國連民本都沒有,更遑論民主,不過是打著選舉旗號的偽民主罷了。
西方強大的原因不是民主,而是殖民,搶劫,屠殺,佔有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經濟成果和資源!
2021-01-12 09:11:44
阿楨
羅賓漢“劫窮濟富”遭差評潮,穀歌又來“熱心幫忙”2021-01-30 觀察者網

近期的美股市場,散戶大軍和華爾街大機構之間展開多空對決:美股散戶抱團,以報08年金融危機之仇為名義,向對沖基金為首的機構大戶發起挑戰。而就當散戶佔據上風之際,一款名為“羅賓漢”(Robinhood)的券商平臺App,則突然拔網線,限制散戶交易遊戲驛站等股票。對此,美國的監管機構和司法部門相繼出手。
  羅賓漢遭到散戶“報復”,穀歌“拔刀相助”?
谷歌已經刪除了近10萬條負面評論,以挽救羅賓漢這款軟體的急劇下滑的評價。
  回應
每個朝代末期精英階層都會內鬥至不可調和最終分裂,和底層平民結合形成新的力量,經過鬥爭淘汰最後建立新的政權。然後若干年後這個週期再次迴圈起來。
這只是中國的概念。中國早早豎立了民本思想,精英把民心作為自己的權利來源,如果統治集團喪失民心了,精英就想著借助民心奪權了。而歐洲是君權神授,精英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精英參與,農民起義是註定不會成功的。
所以特朗普錯在支持美國人民,而不是支持美國財團。
  相關新聞
馬克龍呼籲嚴管社交媒體:美國國會騷亂該管了
農民抗議活動爆發衝突,印度政府通知“斷網”
  回應
公知出來幫民主自由洗地啊。
2021-01-31 09:06:37
阿楨
「對不起,本公司沒錢了!」這17家保險公司搖搖欲墜 2023-02-06 聯合新聞網

保險公司協會每年都會藉助所謂的償債比率來檢查壽險公司的穩定性。償債比率低於100,就是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BaFin)該進場時候。以下是2019年償債比率跌100點的保險公司:
• HDI人壽保險(HDI Leben,96%)。
• 胡克—科堡人壽保險(HuK Coburg Leben,94%)。
• ERGO人壽保險(ERGO Leben,80%)。
• 康科迪亞人壽保險(Concordia,80%)。
• 慕尼克協會生活(Münchener Verein Leben,80%)。
• 卡爾斯魯厄人壽保險(Karlsruher Leben,78%)。
• 新人壽保險(Neue Leben Lebensversicherung,73%)。
• 德貝卡人壽保險(Debeka Leben,68%)。
• 巴伐利亞公務員人壽保險(Bayerische Beamten Leben,62%)。
• 奧爾登堡公共人壽保險(Öffentliche Lebensversicherung Oldenburg,58%)。
• 法蘭克福人壽保險(Frankfurter Leben,42%)。
• VRK(33%)。
• PB 人壽保險(PB Lebensversicherung,31%)。
• 國家生活援助(Landeslebenshilfe,21%)。
• 萊茵人壽保險(RheinLand Lebensversicherung,19%)。
• 南德人壽保險(Süddeutsche Lebensversicherung,9%)。
(本文出自《史上最大投資機會》,作者:馬克‧弗利德里希)

保險公司破產 - MBA智庫百科
主要原因
放鬆保險控制:美國數家保險公司,包括 Integrity Insurance的破產。
缺乏良好的監管制度:比如,Transit Casualty所聘請的總代理,它在開曼群島同時經營一家不受監管的再保險公司。監管制度的變化也會引發破產,澳大利亞最近的立法已導致10家綜合保險公司停業。
忽視風險控制:倫敦市場的LMX螺旋上升表明,當保險風險不斷地在同一市場中的少數保險公司中再保險時,後果會如何。
過度依賴再保險:以英國二十大汽車保險公司Drake Insurance為例,因保費過低和缺乏再保險於2000年破產。
無法預料的索賠:美國世貿中心受襲事件是一個例子。石棉官司的索賠已迫使許多保險公司破產。
2023-02-07 08:43:01
阿楨
我國財政供養人數已經超8000萬,每年供養費用占全國財政百分之四十多,震驚!2023-02-02

2022年全國公務員710萬,算上參公、黨群、工會婦聯等1300萬,事業編制3100萬,再加離退休,已破8000萬;2021年GDP是114萬億元,稅收占GDP的15.1%,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8115元。基於此可算出:財政供養7.04萬億,稅收的40%!
  回應
本人就是事業單位在編人員,事業單位分好多種,也並不是全部由財政供養。
不知道是不懂,還是再帶節奏,事業編制裡最主要包括醫生和老師,臨時人員,醫院基本是自收自支,教育系統學費也有一筆收入,臨時人員就是輔警還有沒編制員工,剩下就是軍隊,離退休早都歸到社保局。我們的財政供養比美國低多了,還占財政收入40%,別煽動情緒,還精簡,你是想減老師還是減醫生,或者減軍隊,還是公務員,這四大塊人員都不夠,都在最低值,不然也不會在用那麼多臨時工,你去看看中國財富500強,收入年年增長,員工比例反而在下降,錢被誰掙了?你這是想革命革錯地方了。
“供養”這個詞就很容易帶歪節奏!好像都是吃白飯的不創造社會價值的。

共同富裕時代,中國該如何徵稅?2023-02-09 翟東升
…..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然是一個大政府、高稅率的國家。輕徭薄賦是農業社會裡的農民知識份子對美好生活的樸素想像,但是在實踐中反而容易導致秩序崩塌和財富毀滅。從世界現代化的歷史趨勢看,大政府的國債,都是善而不是惡(楨:? )

中國可以推行“全民免費醫療”了 202-07-20
  回應
看看全世界搞免費醫療的效果,那再提免費醫療的人,不是壞就是蠢!
應推行衣食住行全民免費
你每個月繳納3000-5000,即可免費衣食住行

2021年全球經濟負債破300萬億美元,美國欠了30萬億,排名世界第一,中國有多少?

2020年時全球債務就已達到293萬億美元,債務占GDP比重為360%。從《全球債務監測》來看,發達國家的負債率遠高於發展中國家,其中日本、希臘、義大利、葡萄牙、美國等負債率為全球前五。
日本2021年負債12.69萬億美元,占GDP的256.9%,自90年代泡沫後,政府只好舉債,但收穫不高。美國負債破30萬億,占GDP的130%。中國負債8.4萬億,占GDP的47%,外匯儲備達3.25萬億,這意味家底厚實,整體抗風險性很強。
  相關新聞資料
各國國債列表- 維基百科
全球經濟數據總覽 https://www.stockq.org/economy/
2023-02-10 07:42:34
阿楨
世界不再是平的:日本的「亞洲金融模式」能幫政治經濟保平安? 彼得.澤汗(Peter Zeihan)

內容簡介:全球化與自由貿易,背後來自美國於二戰後建立並維持的世界秩序。然而,如果美國不願、也不能維繫全球供應鏈,我們將見證世界各地的從生產到貿易,從消費到投資的大幅滑落。全球化將崩解為碎片,變成區域化、國家化或小型化。那麼,什麼樣的國家、什麼樣的經濟體能在這失序中的世界繼續存活下去?本書清晰闡明,並不是中國。
戰爭結束後有一群新玩家開始仿效日本的作法。南韓、台灣、新加坡和香港都曾經是日本的保護國,並受到最多的日本文化影響。這種影響延伸到日本對金融的看法,即金融對達成政治和國家目標與對達成經濟目標一樣重要。
日本的金融模式目的不在於達成經濟穩定,而是為了確保政治穩定。
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善用這些信念,藉助來自西方(和日本)的大量資金,以飛快的速度在發展、工業化和都市化的過程突飛猛進。在一九五○年代和一九六○年代,它們憑著向外國大量舉債和投資於徹底改造體系的每個層面,而達到此一成就。德國人花了超過一世紀的工業化過程—而且德國人向來以能快速建立和改革著稱—台灣人、新加坡人和香港人花了不到三十年。南韓人更是只花不到二十年。
有三個重要的助力:
第一,美國人漸漸地把自己的工業外包給這些亞洲國家。
第二,外國的需求殷切且穩定。
第三,除了操縱數字外,亞洲人利用一連串法律和文化阻礙以限制外國人進入他們的金融市場。
這四個國家(加上南韓、日本和台灣)做的許多拙劣的資本分配決策,在一九九七—九八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算總帳時一一爆開來。
亞洲金融模式最大的擁護者當然是中國。中國人並沒有以任何全新的方式應用這個模式,而是把這個模式帶到幾乎從每個標準看都很荒謬的極端程度。
  回應
這本書送我都不看!整篇文章看完沒討論邪惡軸心-美國是罪魁禍首? 美國債務上調81次,打破幣值跟黃金掛勾,用美元多次收割世界,結果被中國打臉!
2023-08-15 08:31:32
阿楨
羅思義:全球發展的最大絆腳石,是美國的寄生性資本主義 2023-09-27觀察者網
前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導讀】本文是筆者為觀察者網主辦的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演講稿的加長版。為什麼150個經濟戰略、發展水準和政治制度極具多樣化的國家會加入一帶一路?還有數十個國家排隊加入金磚國家。
  資本主義一直在演變
帝國主義國家將世界劃分為相互競爭的正式或非正式殖民帝國——這些國家之間的鬥爭最終引爆了一戰到1945年二戰結束時,美國取得勝利。美國主導的全球化資本主義體系與前資本主義體系截然不同,生產力發展超越了前殖民帝國時代的資本主義。美國投資占GDP的20%, 70年代末的日本投資率30%或更多。因此,美國逼迫這些國家降低投資水準,這一過程在拙文《它曾成功“謀殺”了德國、日本、四小龍,現在想要勸中國“經濟自殺”》中有詳細分析。
  資本主義的世界都是由一個大國主導——從18世紀末到1914年是由英國主導,19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規模超過了英國,到1913年,美是英兩倍多,到1945年是五倍。
  國際金融結構也隨著經濟生產主導地位而改變,在英國1931年停止英鎊與黃金的兌換之前,金本位制一直主導國際金融體系。1945年起,美國成為世界貨幣。英美的經濟發展進程如出一轍,在其經濟主導地位達到巔峰時,不僅能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還用於對外輸出資本。
  1913年,英國資本占GDP的18%,但國內投資9%。因此,英國19世紀維護國際主導地位靠的不僅是英國艦隊,還依賴於經濟投資和對外援助。但美國的崛起和英國在一戰中經濟受損,到1931年,英國發生了逆轉,不得不從他國引進資本,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因此,美國因此不僅可以通過暴力戰爭鞏固其國際霸權,如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多次政變,還可以通過援助:二戰後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畫、古巴革命後在拉丁美洲成立進步同盟,越戰期間扶持亞洲四小龍等等來達到其目的。但是,正如圖2所示,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已不能創造足夠的資本為其國內投資提供融資,而是變得依賴其他國家的資本流入,成為世界經濟的寄生蟲。
2023-09-28 07:01:59
阿楨
儘管如此,美國仍決心維持其國際霸權,採取額外的手段試圖減緩其他國家經濟增速,正如早前它對付德日一樣,像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對亞洲四小龍所做的那樣——加征關稅、技術制裁、封鎖華為等等。因此,美國已成為生產力發展的雙重桎梏。
  美國的一系列直接或代理人戰爭不斷升級。許多規模較小的“混合戰爭”和常規軍事行動,比如1999年轟炸塞爾維亞、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2011年轟炸利比亞和現在在烏克蘭引入代理人戰爭。
  除了實際的戰爭,美國越來越多地訴諸技術抵制,不僅切斷了本國公司,也切斷了盟友與中國等關鍵市場的聯繫,迫使華為退出盟友電信系統的壓力增加了他們的成本,美國通過控制美元實施單邊制裁,非法扣押俄羅斯外匯儲備令眾多國家中不安。
  一些國家直接受到美國制裁或軍事行動的威脅,如伊朗、俄羅斯、朝鮮、古巴、委內瑞拉等國,一些國家正在遭受美國加征經濟關稅、抵制或未來軍事行動的威脅,最典型的是中國,以及越來越多的一些國家,它們只是想繼續發展經濟,但受到美國的阻礙。這有助於解釋為何150多個經濟和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國家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數十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特別是全球南方國家,想方設法脫離美國的單方面的命令,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它們不是從“親華”、“反美”或這些政策的任何組合開始的。他們只是對幫自己國家謀發展感興趣。
在與中國的接觸中,這些國家發現中國不僅在進行雙贏貿易,而且是資本淨出口國。如圖5所示,自1992年這30年來,中國一直是資本淨出口國。因此,各國發現,中國不但不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梏,而是生產力發展的潛在助推器。美國是生產力發展的枷鎖,中國則會是幫手。
2023-09-28 07:15:44
阿楨
中國低價商品再次衝擊全球市場 這次各國準備展開反擊 2024/04/08 中時 盧伯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歐已威脅要提高針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設備的貿易壁壘。正在中國訪問的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她多次警告中國官員不要通過大量生產廉價商品來刺激經濟。
從俄烏戰爭後,加上西方推動與中國脫鉤,新的中國衝擊可能加速全球經濟的分化。
不過,對世界的消費者來說,在飽受通脹之苦後,自中國的廉價商品可能是一種福音。
中國除了譴責保護主義抬頭外,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
  相關新聞資料
中國歐盟商會前會長:超越電動汽車 中國造出帶輪子的手機
比亞迪登電動車王 美歐車企面臨存亡關鍵時刻 2024-04-07 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
  回應
 靠補貼能世界第一,那裕隆應該宇宙第一了
 大陸豐田轎車售價只有台灣的50—60%,當「生產的潘朵拉盒子」打開了,消費者才知道
 一個正在崩潰的國家居然可以威脅發達國家的產業…該節目邏輯清奇,讓觀眾眼界大開…
 中國不是都崩潰了30年嗎?怎麼又這麼強了呢?
 一三五,中國威脅論;二四六,中國崩潰論;周日休息
 日歐車統治天下時,沒見過這個節目悲天憫人過
 文茜的美國周報
 反華記者又發了一篇糞便新聞!所謂的“各國”無非就是一些被中國物廉價美的優質商品打的一蹋糊塗的反華西方霸權畜國(霸權帝國)!除了這些畜國外事實上更多的國家對於能夠買到優質又便宜的中國商品是歡欣鼓舞的!
 我就知道這新聞又是盧伯華發的~~
 自從歐美發現自己優勢不再,以前理直氣壯的自由貿易口號就消失不見了。
 競爭不過就封鎖一直是西方世界的規則
 這次是歐美石油資本家的反撲而已。電動車不只會消滅燃油車,更會讓汽油機油賣不掉!
 傳統車企,不思進取,只想吃老本,被淘汰只是時間問題。
 這老奶奶天天胡說八道,比亞迪車壓根就沒在美國銷售,什麼反傾銷關稅調查?
 比亞迪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就是壓根就沒考慮美國市場。
 無所謂,沒有美國市場,中國也是世界第一。
 需要更正的是:不是電動車超越日本,而是整體汽車出口超越日本。
 台灣人民被綠媒+民進黨+西媒抹黑中華人民共和國洗腦台灣人民成井底之蛙,都不知道中國大陸地區快速發展進步實力大增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快速變化傾斜
 西方這些惡狼當初以堅船利砲強迫中國開放門戶、開放市場,現在中國並沒以武力強迫開放市場,怎好意思要制裁中國?
2024-04-09 03:22: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